矸石(固体废物)直接充填采煤技术发展现状.pdf
第 2 6 卷 第 4期 2 0 0 9年 1 2月 J o u r n a l 采 矿 与安全 工 程学报 o f Mi n i n g& S a f e t y En g i n e e r i n g Vo 1 . 26 No. 4 De c . 2 O O9 文章编号 1 6 7 3 3 3 6 3 2 0 0 9 0 4 0 3 9 5 0 7 矸石 固体废物 直接充填采煤技术发展现状 张吉雄 ,缪协 兴 ,郭广 礼。 1 . 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 资源 与安 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徐州 2 2 1 0 0 8 ; 2 .中国矿业大学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 室,江苏 徐州 2 2 1 0 0 8 ; 3 .中国矿业 大学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 江苏 徐州 2 2 1 0 0 8 摘要总结了矸石 直接充填采煤的技术框 架, 系统地介绍 了综采矸石充填技术、 普采矸石充填技 术和掘巷充填技术的充填开采 系统布置、 关键设备及充填开采工艺; 研发 了矸石直接 充填采煤技 术 中矸 石 自地表 向 井下运输 的 大垂 深投料 系统 , 并 对其 进行 了优 化设 计 ; 以综 采矸 石 充填技 术 为 例 , 分析 矸石 直接 充填 开采矿 压 规律 的等 价采 高模 型 , 得 到 了充填 综 采 采 场 所 需 支护 强度 , 以及 充填综采与传统综采支护强度修正 系数 刀 , 并对充填开采后的地表沉 陷进行 了预计和 实测分析 , 得 出了充填开采较传统综采采场矿压显现减弱、 地表变形等级仅为轻微的结论 ; 从 实现煤炭资源 绿 色开采应重视的基础科学研究、 重点技术攻关等方面对今后矸石 固体废物 直接充填采煤技 术 相 关研 究进 行 了展 望. 关键词 矸石直接 充填采煤方法;绿 色开采 ;充填开采矿压规律 ;等价采高模型 中图分类号 TD 8 2 文献标识码 A De v e l o p me nt St a t us o f Ba c kf i l l i n g Te c hn o l o g y Us i ng Ra w W a s t e i n Co a l M i n i ng ZHANG j i x i o n g 。MI AO Xi e x i n g ,GUO Gu a n g l i 。 1 .S t a t e Ke y La b o r a t o r y o f Co a l Re s o u r c e s Mi n e S a f e t y,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 Xu z h o u ,J i a n g s u 2 2 1 0 0 8 ,Ch i n a ;2 .S t a t e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 Ge o me c h a n i c s De e p Un d e r g r o u n d En g i n e e r i n g。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Xu z h o u,J i a n g s u 2 2 1 0 0 8,Ch i n a ; 3 .J i a n g s u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Re s o u r c e s a n d En v i r o n me a t a l I n f o r ma t i o n En g i n e e r i n g,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Xu z h o u ,J i a n g s u 2 2 1 0 0 8 ,Ch i n a Ab s t r a c t I n t h i s p a p e r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s y s t e m f o r c o a l mi n i n g wi t h r a w wa s t e b a c k f i l l i n g t e c h ~ n ol o g y i s s umma r i z e d;s y s t e m l a y ou t ,k e y e q u i pme n t s a nd b a c k f i l l i n g t e c hni c s o f c o a l mi nn i ng wi t h r a w wa s t e i n f ul l y me c h a ni z e d c oa l mi ni n g,c on ve nt i on a l l y 二 m e c h a ni z e d c o a l m i ni ng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wa s t e b a c k f i l l i n g wi t h d r i v i n g a r e p r e s e n t e d .I n a d d i t i o n,t h e d e e p f e e d d r i l l s y s t e m c a r r y i ng t he wa s t e f r o m s ur f a c e t o un de r gr ou nd i s i n ve nt e d a nd op t i m i z e d f o r t h i s pur po s e . Ta k i n g c o a l mi n n i n g wi t h r a w wa s t e i n f u l l y me c h a n i z e d c o a l mi n i n g a s a n e x a mp l e ,we b u i l d a n e q u i v a l e n t mi n i n g t h i c k n e s s mo d e l t o a n a l y z e r o c k p r e s s u r e b e h a v i o r 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o f c o a l mi n n i n g wi t h wa s t e b a c k f i l l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a s t o o b t a i n t h e s u p p o r t i n g i n t e n s i t y o f s t o p e a nd t he c o r r e c t i on f a c t o r叼be t we e n t he r a w wa s t e ba c kf i l l i ng wi t h f ul l y m e c ha ni z e d c o a l m i ni ng t e c hno l o gy a n d t he c o nv e n t i o na 1 one . The c a l c ul a t i o n a nd o n t he s p ot s ur v e y r e s ul t s s h ow t ha t 收稿 日期 2 0 0 9 0 91 7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 5 0 8 3 4 O O 4 ; 江苏省创新学者攀登计划 项 目 B K2 0 0 8 0 0 7 ; 国土资源部公 益性行业科研 专项经 费项 目 2 0 0 8 1 1 0 5 0 ; 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基金项 目 2 0 0 7 B 0 0 3 作者简 介张吉雄 1 9 7 4 一 , 男 , 宁夏 回族 自治 区中卫市人 , 博士 , 副教授 , 从 事采动岩体控 制及固体废弃 物充填 开采方 面的研究 . E - ma i l z j x i o n g 1 6 3 . C O r l I T e l 1 3 9 1 2 0 0 5 5 0 5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第 2 6 卷 t he p r e s s u r e b e ha vi o r a nd s u r f a c e d e f or m a t i on d e c r e a s e t o a c e r t a i n e xt e nt . Fi n a l l y,we ho l d t ha t mo r e a t t e n t i o n s h oul d b e pa i d t o a c hi e v e t he c o a l m i n i ng wi t h r a w wa s t e ba c k f i l l i ng t e c h n o l o g y ,s u c h a s t h e b a s i c r e s e a r c h,t h e k e y t e c h n o l o g y . Ke y wo r d s c oa l m i ni ng wi t h r a w wa s t e ba c kf i l l i ng m e t ho d;g r e e n m i n i n g;r oc k p r e s s ur e b e ha v i o r i n mi n i n g wi t h wa s t e b a c k f i l l i n g;e q u i v a l e n t mi n i n g t h i c k n e s s mo d e l 煤炭是 中国的主要能源 , 占一次能源 的 7 0 以上 , 进入 2 1世纪 以来 , 随着 中国经济 的快速增 长, 煤炭需求量也快 速增长, 2 0 0 1年至 2 0 0 8年 中 国煤炭产量由 1 1 . O 6 亿 t 猛增到 2 7 . 2 亿 t . 煤炭的 快速增长导致近年来煤炭开采速度加快 , 从而加速 了矿井资源的枯竭. 由于我国“ 三下” 建筑物下 、 铁 路下 、 水体下 压煤严 重, 仅统 配煤矿 的生产矿井 “ 三下” 压煤就达 1 3 7 . 9亿 t , 全 国国有重点煤矿村 下压煤 5 2 . 2亿 t , 采用传统条带开采“ 三下” 压煤 的 采出率只有 3 0 左右. 资 源枯竭 型矿井 在寻求外 部购置煤炭资源的同时 , 高效安全解放“ 三下” 压煤 成为煤矿企业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 我国煤矿现有矸石山 1 6 0 0余座, 堆积量约 4 5 亿 t , 占地约 l 5 k h m。 . 目前每年矸石产量约为 1 . 5 ~ 2 . 0亿 t , 约 占地 3 0 0 ~4 0 0 h m . 煤矿 区 自备电 厂生产 中排放粉煤灰历年达 5亿 t以上, 且 每年新 增 5 ~7千万 t 。 每年 由于煤 炭 开 采 塌 陷 土 地 面积 约 4万 h m 左右. 目前 , 受煤炭开采下沉影响的土地面积达 6 O 万 h m 左右 , 直接经济损失约 2 O亿元. 矸石充填采煤技术是针对上述我国存在 的“ 三 下” 压煤问题 , 煤矸石排放问题和土地资源 问题而 开发出来的绿色采煤技术之一 ] , 目前已在新 汶、 邢 台、 淄博等矿区实施并取得成功. 本文 以成功应 用的矸石充填采煤技术为例 , 综述矸石充填采煤技 术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 采场矿压及地表沉陷等 核心 问题 . 1 矸石直接充填采煤方法 利用工作面采空 区处置煤矸石的充填采煤方 法 , 既可以减少煤矿固体废弃物排放, 又可 以减轻 开采沉陷灾害、 提高矿井资源 回收率, 是实现煤矿 绿 色开 采 的关键 技 术 途 径 之 一.目前 , 已经 形 成 了 矸石直接充填采煤的技术框架 , 其中包括综采矸石 充填技术、 普采矸石充填技术和掘巷充填技术等. 1 . 1 矸石直接充填采煤技术框架 针对 煤矿 矸 石 的露 天 排 放 和 大量 的“ 三 下 ” 压 煤现象 , 已经开发了矸石直接充填置换煤炭的成套 技术 包括方法、 工艺和设备 , 并建立了矸石充填 采煤的矿压分析和岩层运动与地表沉陷预计方法 , 以及 开发 了井 下煤 流分 选设 备 与系统 、 井 下矸 石运 输系统等 , 进而将其成功用于“ 三下” 压煤和其它煤 柱 的 回采 , 形成 了原创性 的矸石 置换 成套技 术 和应 用体系l_ 2 ] . 1 . 2 综 采充填 采煤 方 法 长壁综采是我 国 目前普遍应用于中厚及厚煤 层开采 、 机械化程度高的采煤方法 , 综采充填采煤 就是基 于 长壁综 采 而研 发 的.目前 , 此 项 采 煤 技 术 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的邢 台、 新汶等矿 区, 本文结合 邢 台矿 区邢 台矿 的应 用 实 例介 绍综 采 充 填 采 煤 方 法 . 1 充填开采系统布置 邢台矿综采充填采煤工业性试验面为 7 6 0 6工 作面, 该工作面对应地面位置位于邢 台矿工业广场 西北部 , 其地表建 构 筑物有 矿机修厂电器车间、 矿标宿楼 、 机修车问、 地面注浆站 、 矿区专用铁路线 和南三 环公 路. 7 6 0 6工作面所采煤层为 2 煤 , 煤层倾角 7 。 ~ 1 0 。 , 煤层 平均 厚 度 为 5 . 7 9 m, 煤 层 的 中下 部 有 一 层平均厚 0 . 4 m 的夹矸 , 把煤层分为上下两个 自 然分层 , 上分层平均厚度为 2 . 7 9 m, 下分层平均厚 度为 3 . 0 m. 工作面埋深为 2 9 5 ~3 3 5 m, 顶底板情 况 如 图 l 所示 . 状柱 厚度/ m 岩石名称及描述 1 1 ~ 1 5 .O 3 细砂岩 ,黑色, 含云母,泥质胶结 2 . 8 黧 】盘~5.3 砂质页岩,黑色,含有植物化石,以泥质为主 4 5 5.196 12 黑色粉末,煤质良好,含植物化石,中部有一 层夹矸,厚度约0.4 m.其中上分层平均厚度 5.79 为2.79 m,下分层平均厚度为3.0 m 4.67.O8 砂质页岩,黑灰色,含有植物化石,以泥质为 6 6 9 主, 底部微受挤压 7 . 2 ~ 1 3 . 6 中细砂岩, 灰白色, 成份以石英为主,颗粒分 9 l2 5 选好, 中下部含炭质层理 图 1 7 6 0 6充 填 工 作 面 顶底 板 情况 Fi g,1 Ro of a n d f l oo r de s c r i pt i o n o f 7 6 06 wa s t e b a c k f i l l i n g wo r k i n g f a c e 7 6 0 6 工作面所用 的充填材料为地面选煤厂洗 选矸石与电厂粉煤灰 , 其 向井下的运输方式采用 自 主研发、 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大垂深直接缓冲投料 井运送物料. 其充填开采系统布置如图 2所示. 第 4 期 张吉雄 等 矸 石 固体废物 直接充填采煤技术发展现状 图 2 7 6 0 6充 填 工 作 面 系 统 布 置 Fi g.2 The s y s t e m l ay ou t of 7 6 06 wa s t e b a c k f i l l i n g wo r k i n g f a c e 2 综采充填关键设备 研发综采充填采煤技术关键之一就是研制与 充填综采相配套的设备. 其中, 采煤设备 主要有采 煤机、 刮板输送机等 , 充填设备主要 有 自夯式充填 液压支架 、 充填开采输送机. a 自夯式 充填 液压 支架 自夯式充填开采液压支架是综合机械化充填 开采工作面主要装备之一 , 它与采煤机、 刮板输送 机、 充填开采输送机 、 夯实机配套使用 , 起着管理顶 板隔离围岩 、 维护作业空问的作用 , 与刮板输送机 配套能 自行前移 , 推进采煤工作面连续作业. 同时 它应有独立的夯实机构 , 在物料充填人采空区后通 过此设备对物料进行推压夯实 , 使充填物料在推压 接顶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致密度. 在综合上述 因素 以及试验矿井的地质采矿条 件的基础上 , 最终 确定型号 为 Z Z C 4 8 O 0 / 1 6 / 3 2的 自夯式液压支架 , 其结构原理如 图 3所示. 图 3 自夯 式 充 填 液 压 支 架 结 构 原 理 图 Fi g. 3 St r uc t u r e pr i n c i pa l s ke t c h of s e l f - t amp i ng ba c kf i l l i ng hyd r a u l i c s up po r t b 充填开采输送机 充填开采输送机采用刮板输送机改造而成. 由 图 3可知 , 充填开采输送机悬挂在 自夯式充填液压 支架的后部尾梁上 , 其溜槽底部开设卸料孑 L , 可将 充填材料卸至各充填点 , 其结构原理 , 如图 4 . 图 4 充 填开采输送机结构原理 图 F i g . 4 S t r u c t u r e p r i n c i p a l s k e t c h o f b a c k f i l l i n g c o n v e y o r 3 采 煤与 充填 工艺 综采充填采煤实现了采煤工艺 与充填工艺 的 优化组合 , 其采煤工艺与传统综采相 同. 充填工艺 是在完成一刀采煤工作后进行 , 将 自夯式充填开采 液压移直 、 充填开采输送机移至支架尾梁后部 , 并 依次启动充填开采输送机、 自移式矸石与粉煤灰转 载机 、 运矸胶带输送机等设备 , 进行采空区充填. 充填顺序 由充填开采输送机机尾 向机头方 向 进行 , 当前一个卸料孑 L 卸料到一定高度后 , 即开启 下一个充填卸料孔 , 随即启动前一个卸料孔所在支 架后部的夯实机千斤顶推动夯实板, 对 已卸下的充 填材料进行夯实, 如此反复几个循环 , 直 到夯实为 止 , 一 般需 要 2 ~ 3个 循 环. 当 整 个 工 作 面 全 部 充 满, 停止第一轮充填 , 将充填开采输送机拉移一个 步距 , 移至支架尾梁前部 , 用夯实机构把充填开采 输送机下面的充填料全部推到支架后上部 , 使其接 顶并压实, 最后关 闭所有卸料孔 , 对充填开采输送 机 的机头进行充填. 第 1轮充填完成后将充填开采 输送机推移一个步距至支架尾梁后部 , 开始第 2轮 充填 , 其充填工艺流程 同第 1轮. 1 . 3 普采 或炮采 充填采煤方法 普采 或炮采 仍是 我国 目前应用普遍的采煤 工艺 , 研究开发与长壁普采配套 的高效矸石充填技 术设备和工艺 , 对于全面推广矸石充填采煤技术至 关重要. 目前 , 此项采煤技术 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的 新汶等矿区. 本文结合新汶矿区盛泉矿业有限公司 的应用实例介绍普采充填采煤方法. 1 充填开采系统布置 盛泉矿业有限公 司工业性试验面为 2 1 1 0 3西 工作面. 煤层厚度 1 . 6 ~1 . 8 m之间, 平均 1 . 6 5 m, 煤层倾 角 8 。 ~1 5 。 , 平均 1 2 。 . 基本顶 为粉 细互层 , 1 3 . 5 m, 工类顶板 ; 直接顶为粉砂岩 , 4 . 0 m, 1 1 类 顶板 , 其充填开采系统布置如图 5所示. 2 普采 或炮采 充填关键设备 普采 或炮采 充填关键设备为高速动力抛矸 机 , 此设备的成功研制 实现了普采 、 炮采单体液压 支柱工作面后方采空 区矸石密实充填. 研发出安 设有 “ V” 型 花纹抛矸 皮带 、 高度 可 调 、 伸缩 自如的高速动力抛矸机 , 可将原生矸石 以 较快的冲击速度充填到采空区内, 以达到“ 高速冲 3 9 8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第 2 6卷 图 5 2 1 1 0 3西工作面系统布置 Fi g . 5 Th e s y s t e m l a y o u t o f 2 1 1 0 3 一 we s t wo r k i n g f a c e 击, 挤压密实” 的目的, 解决 了矸石密实充填采空区 的技术难题 , “ V” 型花纹抛矸皮带如 图 6所示. 高 速动力 抛矸 机 主要 包 括 电动 机 、 驱 动 滚筒 、 转 向滚 筒、 托辊、 抛矸皮带和支架等嘲. 图 6“ V” 型 花 纹抛 矸 皮 带 F i g . 6 Th e wa s t e r o c k c a s t e r 3 采煤与充填工艺 炮采工作面布置 工作面下巷运煤 , 上巷运矸 , 在工作面铺设一部运煤溜子和一部矸石充填溜子 , 运煤溜子随工作面推进前移 , 矸石充填溜子随充填 而缩短. 工作面充填开采平 、 剖面布置如图 7 所示. 矸石充填 采空 区 工作面运矸刮板输送机工作面运煤刮板输送机 1 0 m } 卜 一4 O m - 4 卜 一3 0 m - 一 图 7 炮采充填采煤工作 面布置 F i g . 7 Th e l a y o u t o f c a n n o n wa s t e b a c k f i l l i n g wo r k i n g - f a c e 2 1 1 0 3西工作面采煤工艺为炮采, 采用单体支 柱配铰接顶梁支护顶板 , 单体支柱排距 1 . 0 m, 柱 距 0 . 8 m, 充填工艺为 采用“ 见七充 四” , 即工作面 每推进 4 m进行 1 次矸石充填 , 按充填量确定推采 时间. 在矸石充填完毕前 , 工作面推进 4 m, 以实现 间断开采、 连续充填. 1 . 4巷采充填采煤方法 巷采充填采煤主要是针对我国部分煤矿井 下 掘 进矸 石产 量 大 而 研 发 的“ 井 下 矸 石 置 换 煤 柱 技 术 ” _ 3 J , 该 项技 术 通 过 在工 业 广 场 煤 柱 、 条 带 开 采 留设煤柱、 大巷保护煤柱及“ 三下” 压煤等中掘进充 填巷, 先掘进 出煤 , 然后进行矸石充填的采煤方法. 目前, 该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 国的邢 台、 淄博 、 兖 州等矿区, 本文结合邢台矿区邢东煤矿的的应用实 例介绍巷采充填采煤方法. 1 充填 开采 系统 布置 邢 东矿 矸 石 充 填采 煤 试 验 地点 在 邢 东 矿井 工 业广场和先于村保护煤柱中. 矿井主采 2 煤层 , 煤 层平均厚度 4 . 3 5 m, 倾角 1 O 。 , 赋存深度 8 4 2 ~9 7 5 m. 设计矸石充填巷 道沿煤层掘进 , 充填巷宽 为 5 m, 高与煤层厚度同, 矸石充填开采系统布置如图 8 所示 . 图 8 矸石充填开采系统布置 F i g . 8 Th e l a y o u t o f wa s t e b a c k f i l l i n g s y s t e m 2 巷采充填关键设备 巷采充填关键设备为矸石充填机 , 该设备受料 部分采用漏斗式 , 抛射部分可 自动上下调整和左右 摆动 , 行走装置采用履带 自行移动 , 实现矸石充填、 受料及设备移动一体化 , 其机械化及可靠性高, 井 下实拍工作状态如图 9 所示. 图 9 矸石充填采煤充填机工作状态 Fi g . 9 W a s t e b a c k f i l l i n g c o n v e y o r wh i l e wa s t e f i l l i n g a n d mi n i n g 3 采煤与充填工艺 机尾驱动式矸石输送机驱动部分位于机尾 , 固 定于充填巷道的出 口处 , 其机尾与矸石充填配巷输 第 4期 张吉雄等 矸 石 固体废物 直接充填采煤技术发展现状 送机机尾搭接. 该端接受来 自矸 石充填 配巷 的矸 石 , 并通过矸石输送机运输到与充填机充填部衔接 的卸载端 , 随着充填巷的充填 , 矸石输送机机头紧 跟矸石充填机不断外移, 其拉紧装置使矸石输送机 的胶带收缩 , 使得矸石充填工作连续. 2 大垂深矸石投料 系统优化设计 2 . 1 矸石 自地 表 向井 下运输 方式 的选 择 我国煤矿煤层赋存深度普遍在 2 0 0 ~8 0 0 m, 而矸石等充填材料来源于地表 , 充填采煤量所需矸 石量质量 比约 11 , 地面矸石 向井下高效连续供 给是充填采煤成功 的首要条件. 因此, 如何安全高 效的从地表将矸石运至井下是实现矸石充填技术 关键 之一 . 目前 , 实现地面矸石运输至井下有 3种方 法 1 利用 矿井 辅助提 升 系统 进 行运 输 ; 2 新 掘 进 一 条斜井 , 采用胶带输送机实现矸石连续化运输 ; 3 采用投料系统从地面垂直投料. 利用矿井辅助提升系统虽然节省新布置投料 井 、 斜井等工程量 , 但对矿井 的辅助提升造成很 大 的压力 , 尤其对于辅助提升本来就困难的矿井更加 严重 , 并且运输系统复杂 ; 新掘进一条斜井 的方式 , 可实现矸石连续化运输 , 但掘进斜井及后期维护费 用大、 大部分矿井埋 深大等原 因无法 采用布置斜 井 ; 采用投料系统进行运送矸石 , 其系统简单. 本文 针对采用投料系统直接从地 面垂直投料方式进行 优化设计. 2 . 2大垂 深矸 石直 接投 料 系统设 计 由于矸石直接投料对井壁及井底冲击大 , 且要 求较大的投料量 一般不小于 2 5 0 t / h . 因此 , 设计 的大垂深矸石直接投料系统应考虑投料井的尺寸 、 管壁的耐磨性, 以及设置井底缓冲装置. 经研究分 析, 设计出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垂深矸石直接投 料 系统 J . 3 矸 石直接充填 采煤矿压及地表沉 陷规律 3 . 1 矸石直接充填等价采高模型 目前, 传统综采矿山压力与地表沉陷分析结果 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为采高, 而充填综采 由于开采 后采空区充填入充填体 , 相当于降低 了采高 , 如图 1 O所示 引 . 因此, 为了对 比分析传统综采与充填综采 的采 场矿压与岩层移动 地表沉 陷 的需要 , 引 出“ 等价 采高” 的概念 , 即 等价采高为工作面采高减去采空 区充填体压实后 的高度. 这样 , 矸石与粉煤灰直接 图 1 O 充填综采等价采高示意 图 F i g . 1 0 S k e t c h o f e q u i v a l e n t mi n i n g t h i c k n e s s i.n wa s t e b a c k f i l l i n g wi t h f u l l y me c h a n i z e d c o a l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充填综采等价采高 H 见式 1 . H 一 h d h k H h d h , 1 式中 H 为充填综采等价采高 , m; h 为未充填时 顶板下沉量 , m; h 为充填综采未充填高, m; H 为 采高, m; 愚为充填体的压实率. 以试验矿井邢台矿充填综采 充填材料为矸石 与粉煤灰混合料 为例 , 一般实 测未充填综采未充 填高 h 为 O ~O . 1 m, 矸石与粉煤灰充填体的压实 率 忌为 6 . 6 ~1 2 . 1 , 充填 综 采顶 板下 沉 量 h a 一 0 . 1 0 ~O . 3 0 m. 当采高 H一2 . 7 9 m 时 , H 一0 . 4 2 m. 也即, 当综采面采高为 2 . 7 9 m 时 , 充填 综采开 采等 同于开采 0 . 4 2 m 的极薄煤层 , 因而充填综采 岩层移动特征将显著区别于传统综采. 因此 , 运用 等价采高的概念 , 可以将充填开采视为“ 极薄煤层” 开采 , 则可用传统矿压理论与地表沉 陷等方法分析 矸石充填开采 中的矿压显现和地表沉陷规律. 3 . 2采场矿 压显 现 规律 1 支架支护强度分析 由等价采高的概念 , 就可很容易推导出充填开 采与普通开采的支架载荷之比. 下面以充填综采与 传统综采为例, 分 析充填综采支架支护强度. 传统 综 采 工 作 面 支 护 强 度 一 般 采 用 载 荷 估 算 法 得 出[ 9 - 1 1 3 P 一 4~ 8 7 H, 2 式 中 P 为传统综采工作面支护强度 ; y为覆岩层 的容重. 为对 比分析充填综采与传统综采支架支护强 度 , 特引出修正系数 的概念. 修 正系数定义为充填 综采与传统综采支架支护强度 的比值, 记为 r / . 可 得出充填综采与传统综采支架 支护强度修正系数 叩为 7一 Pc , 3 式中 r / 为充填综采 与传统 综采支护强度 的比值 ; P。 为充填开采时支架支护强度, k P a . 以试验翟镇煤矿为例 , 可得充填开采与未充填 开采时工作面支护强度如图 l 1 所示. 4 0 0 采矿 与安全工 程学 报 第 2 6卷 7 0 0 6 0 0 螽5 o 0 璧4 o 0 3 0 0 2 0 0 1 . 5 2 .0 2 . 5 3 .0 3 . 5 4 .0 采高/ m 1 1 工 作 面支 护 强 度 随 采 高 变 化 曲线 Fi g. 1 1 The c u r v e o f s up por t i ng i nt e n s i t y o f wor ki ng f a c e c ou pl e d wi t h m i ni ng he i gh t 由图 1 1 可得 出, 充填综采工作面所需支护强 度 明显小于未充填开采 ; 随采高在 1 . 6 ~3 . 5 m变 化 , 修正系数 7 / 的变化范围为 0 . 4 9 ~0 . 8 4 . 也即随 采高在 1 . 6 ~3 . 0 m变化时, 充填综采所需的支护 强度降低 ; 当采高超过 3 . 0 m 时, 充填综采所需 的 支护强度增加 , 但远小于未充填开采支架所需支护 强度 . 2 实测 矿压 对 比 对翟镇煤矿综采矸石充填开采与类似条件非 充填综采矿压进行了实测对 比. 工作面超前支承压 力、 工作面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及两帮移近量对 比曲 线分别如图 1 2 , 1 3 所示. 图 1 2 工作 面超 前支承压力对 比曲线 Fi g.1 2 Co mpa r i s on c ur ve o f f r ont a bu t me nt pr e s s u r e i n wor ki ng f ac e g { 删 稔 蠼 匿 图 1 3工作 面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对 比曲线 Fi g.1 3 Co mpa r i s o n c u r v e o f r o of t o f l o o r c o nv e r ge nc e o f wo r ki ng f a c e r oa dwa y 从图 1 2中可 以看到 , 在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 对比曲线 中, 无论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还是峰值 , 充填开采都显著低于非充填开采 , 峰值仅为非充填 开采的 6 0 左右. 从图 1 3中可以看 到, 在工作 面巷道采动变形 对 比曲线中, 充填开采的巷道变形明显低于非充填 开采 , 最大收敛面积仅为非充填开采 的 3 0 左右. 通过实测对 比可以得 出, 实施矸石 充填开采 后 , 显著降低工作面两巷的最大收敛变形量和支承 压力的影响范围及峰值, 实际开采中已没有明显的 周 期来 压 的情况 . 3 . 3地 表 沉 陷分 析 矸石充填开采现场实践 中, 其中十分重要的控 制指标之一是地表沉陷参数. 可引入等价采高的概 念 , 采用传统地表沉陷预计方法 , 对充填开采后 的 地表沉陷进行预计和实测分析. 以翟镇煤矿矸石充填综采为例, 其基本条件为 地表村庄 、 学校等建筑 物, 采深 7 4 0 m, 平均 采高 2 . 0 m, 其地表沉陷预计与实测情况见表 1 . 从 表 1 中可 以看 到 , 如 非 充 填 开 采 , 地 面下 沉 达 到 1 0 1 9 mm, 在多雨 季节易造成积水等 ; 采用矸石充 填开 采 , 则地面变形等级 仅为轻微 , 无需对房屋实施加 固或维修. 目前 , 该采区已接近充分采动 , 实测到的 地 表变形 量 很小 . 表 1 矸石充填区域地表移动预计与实测 Ta bl e 1 Es t i m a t i o n a n d i n- s i t u me a s u r e me nt o f s ur f a c e mo v e me nt i n wa s t e b a c k f i l l i n g di s t r i c t 4 主要结论 与展 望 4 . 1主 要结 论 1 针对煤矿矸石的露天排放 和大量的“ 三下” 压煤问题 , 总结 了矸石直接充填采煤 的技术框架 , 并其成功用于“ 三下” 压煤和其它煤柱的回采 , 保证 地表变形控制在允许 的范围之 内的前提条件下 , 实 现了“ 三下” 压煤的规模性 回采及矸石不上井 , 解决 了矸石排放带来 的环境 损害问题 , 实现 了绿 色开 采 , 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2 结合现场应用实例系统地介绍 了综采矸石 充填技术、 普采矸石充填技术和掘巷充填技术 的充 填开采系统布置 、 充填开采关键设备及充填开采工 艺. 3 针对矸石直接充填采煤技术 中矸石 自地表 向井下运输 , 研发 了大垂深投料系统 , 并对其进行 了优化设计 , 实现了矸石从地表到井下安全高效地 运输. 4 以综采矸石充填技术 为例 , 建立 了分析矸 石直接充填开采矿压规律的等价采高模型, 得到了 第 4期 张吉雄等 矸石 固体废物 直接充 填采 煤技术发展现状 4 0 1 充填综采采场所需支护强度 与采 高之间的关 系以 及充填综采与传统综采支护强度修正系数 玎 . 5 通过实测矿压对 比分析及地表沉 陷进行 了 预计 、 实测分析 , 实施矸石充填开采后 , 显著降低工 作面两巷的最大收敛变形量和支承压力的影 响范 围及峰值, 实际开采 中已没有明显的周期来压的情 况 ; 地 面变形 等 级仅 为 轻 微 , 无 需 对 房屋 实 施 加 固 或 维修. 4 . 2 进 一步 展 望 矸石直接充填采煤技术是实现煤炭资源的绿 色开采的关键技术途径之一 , 目前已在新汶、 邢 台、 淄博等矿 区实施并 取得成功 , 具有广泛 的应用前 景. 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