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地形与地质环境教学大纲.pdf
臺灣的地形與地質環境教學大綱臺灣的地形與地質環境教學大綱 任課教師自科系 許民陽老師 1.學分數及時數2 學分/一學期;2 節/每週。 2.課程晤談時間每週四。 3.教學目標 (1) 認識臺灣地形、地質特性產生的機制-臺灣的板塊運動。 (2) 瞭解臺灣主要地質區的特性。 (3) 瞭解臺灣主要地形特性。 (4) 認識臺灣地形、地形景觀之美。 4.教材內容與教學進度 (1) 1~2 週臺灣的板塊構造運動及其影響。 (2) 3~4 週臺灣地質區分大南澳片岩。 (3) 5~6 週臺灣地質區分花東海岸山脈地質。 (4) 7~8 週臺灣地質區分脊梁山脈與雪山山脈地質。 (5) 9~10 週臺灣地質區分西部麓山帶地質(臺灣北部地質)。 (6) 11~12 週臺灣地質區分恆春半島地形與地質。 (7) 13~14 週臺灣的河川地形。 (8) 15~16 週臺灣的海岸地形。 (9) 17 週臺灣的火山地形。 (10) 18 週臺灣的風成地形。 5.教學方式與評量方法 教學方式口頭講授、幻燈片與錄影帶欣賞、野外考察。 評量方法期末考、野外考察報告。 6.指定或參考書目 (1) 王鑫(1980)臺灣的地形景觀,臺灣自然大系 2,渡假出版社。 (2) 王鑫(1986)東北角地形、化石景觀簡介,交通部觀光局。 (3) 王鑫(1990)墾丁國家公園地形景觀簡介,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4) 王鑫(1987)臺灣地區風景區特殊地形景觀,國民旅遊叢書,交通部觀 光局。 (5) 王鑫(1991)澎湖的地形景觀,國民旅遊叢書,交通部觀光局。 (6) 王鑫(1994)太魯閣國家公園地形、地質景觀資源,太魯閣國家公園管 理處。 (7) 王鑫等(1998)太空看臺灣,大地地理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8) 王執明、藍晶瑩(1995)臺灣的片麻岩,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9) 王執明(1991)太魯閣峽谷的變質岩,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 管理處。 (10) 王執明等(2000)臺灣土地故事,大地地理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1) 石再添、鄧國雄、許民陽(1987)臺灣風景區主要河流、湖泊、瀑布景 觀,國民旅遊叢書,交通部觀光局。 (12) 何春蓀(1997)臺灣地質概論、臺灣地質圖說明書,經濟部中央地質調 查所。 (13) 林朝棨(1957)臺灣地形、臺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臺 灣省文獻委員會。 (14) 許民陽(1996)桃園縣復興鄉地形地質景觀資源賞析,桃園縣政府文心 中心。 (15) 許民陽(1993)桃園縣的地形與地質景觀,桃園縣政府教育局出版。 (16) 許民陽(1993)復興鄉學區地質簡介,桃園縣政府教育局。 (17) 許民陽(1986)秀姑巒溪、恆春半島、關西地區地形地質考察指引,臺 北市中山女高印行。 (18) 許民陽等(1991)太魯閣國家公園白揚步道、神秘谷步道導覽手冊,太 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19) 許民陽等(1999)桃園縣文化休閒導覽手冊,桃園縣文化中心。 (20) 許民陽等(2000)桃園沿海瑰寶海岸河口生態探索,桃園縣政府。 (21) 陳正宏(1990)臺灣之火成岩,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2) 陳肇夏(1998)臺灣之變質岩,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3) 陳其瑞(1996)臺灣的大理岩,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4) 陳文山、王源 (1996) 臺灣東部海岸山脈地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5) 陳隆陞(1991)玉山觀石,玉山國家公園出版社。 (26) 呂文雄等(1991)澎湖群島的地質地形,澎湖縣立馬公國中。 (27) 王春洋(1993)臺北地景之旅,臺北政府新聞處。 (28) 莊展鵬(1991)臺北地質之旅,源流出版公司。 (29) 陳蕙芬(1995)墾丁國家公園地質景觀簡介,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30) 陳順天、張慶宗、鄭清海、游榮祥(1996)大甲溪的地質與地形景觀, 臺中縣政府。 (31) 鄧屬予(1997)臺灣的沈積岩,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32) 蔡衡、楊建夫(2004)臺灣的斷層與地震,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臺 北市。 (33) 莊文星(1992)臺灣之火山活動與火成岩,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臺北 市。 (34) 王鑫(2004)臺灣的特殊地景(北臺灣) ,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臺 北市。 (35) 王鑫(2004)臺灣的特殊地景(南臺灣) ,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臺 北市。 (36) 許自由、周麗炤(2006)玄武岩、澎湖瑰寶,澎湖縣政府。 (37) 王執明、方力行、朱傚祖、余炳盛、吳樂群、宋聖榮、李昭興、林慶偉、 曹恕中、陳文山、郭兆敏、黃富文、劉平妹、劉進全、謝敬義、鍾孫霖 (2002)臺灣土地故事,大地地理出版有限公司,臺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