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到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采访前.pdf
题记到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采访前, 对这个单位是比较陌生的,他们做的是什么 工作,他们的工作与经济社会有着怎样的关 联,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又有哪些联系随着 采访的深入,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工作者们 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亲切起来。他们为经 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经年累月默 默无闻地工作着,业绩突出,成就骄人;他 们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是经济社会发 展大舞台的幕后英雄,是我们地球家园的忠 诚守护者 大地之子的情怀 每年汛期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 站的驻地就像战前的营地,紧张有序,准备随时冲 锋陷阵 。干部职工舍小家顾 大家,坚持24小时待 命,一旦发生险情及时赶赴现场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是承担国家和省基础 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环境监测、调查、评价及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综合性研究单位,是山东省惟 一一支全面对地下水动态、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长 期监测、调查研究与评价的专业技术队伍,承担山 东省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国家 以及全省公益性、基础性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 防治 等相关 调查研究 工作, 为政府对 国土资 源规 划、 管理、 保护和合 理开发 利用决策 提供科 学依 据, 为国民 经济和社 会发展 提供地质 环境信 息资 料。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战略大盘的一枚 重要棋子,为保护生态地质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半个多世纪以来,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紧 紧围绕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要求,做了大 量富有成 效的工作。20世纪5070年 代初主要 以供水为目的,对城镇、工矿和农田供水的水源地 进 行勘 查评价 ;70年代 配合 鲁西 北农田 供水 及 旱、涝、碱治理,开展了地下水监测研究,促进了 地下水 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80年代初 ,开展 了土壤包气带水运移、水文地质参数、“三水”转 化等定量观测和分析研究,并为地下水数学模型的 建立奠定了基础。 80年代中后期山东进入枯水期,水资源紧缺, 同时出现了一系列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成为影响经 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此,总站开展了地 下水库勘查及动态调蓄研究及区域性环境水文地质 调查工作,监测工作由单一的水文地质逐步向环境 水文 地质拓 展;90年代 以来, 随着经 济社会 的发 展, 环境水文地质问 题日益突出, 针对这种情况, 省 地质 环境监 测总站加 强了对 地下水环 境的监 测研 究, 对重点地区开展环境水文地质调查评价, 为重点 治理提供翔实资料和建议, 为保护地质环境, 保持全 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环境,地质环境监 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几代地质环境监测工作 者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在山东省国土资源 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投入到构建和 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解放 思想、与时俱进,各项工作争创一流,成为列入全 国六大社会公益监测网之一、全国一流的地质环境 监测站。1997年8月被国家环保总局评 为全国环 境监测网络先进监测站。 2000年机构改革以来,总站新一届领导班子十 分注重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员学习制 度和党支部手册制度,在省人事厅组织的“两个条 例”考核中党员参加率和合格率均达百分之百。总 站在队伍建设上,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打造了一 支思想进步、作风过硬、技艺精湛、装备精良的专 业队伍,党政工团、计划生育各项工作成绩斐然。 总站现有在职职工12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0 人;包括各类车辆、勘查测量、自动化监测设施、 地质地理信息及成图设备和分析测试设备在内的资 产总值4000多万元。 总站先后获得20032005年山东省省直机关 精神文明单位、20032004年省直机关工委先进 基层党组织、20022005年省直机关工会工作委 员会先进 基层工会委员会、2004年省直 机关工会 合格职工 之家、2007年省直机关先进职 工之家、 20032005年度省国土资源厅离退休干部工作先 进单位、2006年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系 统十五科 技工作先 进集体称号以及2007年国土资 源部全国 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在总站会议室的墙壁上,除了荣誉牌匾还整齐 地排列着各类资质证书,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甲级 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甲级地质灾害防治 工程勘查单位资质证书、甲级地质灾害防治工 程设计单位资质证书、甲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估单位资质证书、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丙级地 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证书,水利部颁发 的甲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证书、国家环 保总局颁发的乙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 书及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认证合 格证 以及2004年6月通过的 GB / T19001 -2000 id t 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这一切,记载了这个集体的拼搏进取、奉献社 会和人民的光荣历程透过这些荣誉和证书,我们 仿 佛看到省 地质环 境监测总 站人手 提肩扛探 测工 具,风餐露宿、栉风沐雨,在齐鲁大地山山水水间 奔波的身影。 骄人成就 是雄鹰就要翱翔在蓝天,是骏马就要奔驰在草 原 谈起总站的各项工作,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 站领导班子及一班骨干,如数家珍一般。总院的技 术力量雄厚,业务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等。地质环境监测从单 一的地下水环境监测发展成为以保护地下水环境和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为主的,包括矿山环境、农业地 质 、地 质遗 迹在 内的综 合监 测与 评价 。5 0多 年 来, 总站以地 质环境监测 为主 阵地 ,充分发 挥了为政府 决策 提供技术支撑的职能。 建立了 环境地 质工作 技术 理论 体系,为 开展地质环 境保 护奠 定了基础 。先后完成 了山 东省 矿山地质 灾害及防灾 减灾 对策 研究、山 东省地热资 源调 查、 山东省地 下水资源计 算评 价、 山东省地 质灾害的调 查与 评价 ,对山东 省农业地质 环境 监测 方法进行 了初步研究 ;制 作了山东省150万地貌图, 山东省150万地质环境图, 山东省150坡度分析图等全 省环境 地质图集 ,共400多项 基础科研成果。 初步建 立了全 省地质 环境 动态监测技术系统,为长序列地质环境综合监测工 作创造条件。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 和空间条件,反之也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 护和建设包括生态地质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地质 环境监测是不可替代的手段。多年来,在全省共建 设长 期地质环境监测点3176个,包 括各类地下水 环境 监测点1725个,群专结合的地 质灾害监测点 1219处,地质环境自动化监测点87处,地热资源 开采自动化远程监控点10处,地面沉降监测点135 个。开展长序列监测工作,最早的长序列资料起始 于1953年。获得监测数据320万余组个,分级分 期提交各类监测报告成果2990余份。 积极参与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先后编制完成了 山东省地质 灾害防治规划2003 2020年、 山东省矿山 环境保护 与治理规划2006 2015 年、山东省城 市周边及重要交通沿 线已毁山 体治理规划、山东省市、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编写要求、山东省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规 划实施,参加编制了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要求试行、山东省突发性地质灾害 应急 预 案 、 山 东省 国 土资 源 “十 一 五” 规 划、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山东 省地 质 勘察 规划 、 山 东省 地 质环 境 保护 条 例、山东省地质环境公报以及山东省人民 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 006]4 号文件切实加强地质 工作的意 见法 规文件。 每年进行 汛前地 质灾害 防治 巡 查, 对 地质 灾 害危 险 区点进 行 现场 调 查、指导 防灾减 灾工作。 充分利用 山东省 地质环 境网、 广播电 视等新闻 媒体 及时向社 会各界发布 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 开展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和矿山环境评价,为合 理开采矿产资源恢复治理矿山环境献计献策。总站 对全省8000余个矿山实施了地 质环境调查,完成 300余份矿山环境评价报告, 为矿山企业提出科学合 理的开采方案, 既减少了资源浪费 又保护了地质环 境, 同时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出了依据; 开展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监理工 作, 先后完成300个矿山的治理和监理 工作。 其中, 对济南市燕翅山、 青岛市崂山、 泰安上木营泥石流地 质灾害的治理, 效果显著, 社会效益良好。 地质环境自动化远程监测工作处于国内领先水 平。研发构建山东省地质环境自动化监测系统和地 热资源自动远程监控系 统,建设了62个地下水环 境自动化远程监测点和10个地热 资源开采动态监 控点,初步实现了全省地质环境自动化远程监测和 地热资源动态监控。该系统科技含量高,运行速度 快,处于国内外相关科技前沿位置,为提高地质灾 害预报预警工作质量奠定了基础。 我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运行5年来, 发布3级以上预报预警 信息54次 ,成功预报突发 性地质灾害84起,总预报准确率50.5 ,灾害发 生的时间、位置均与预报相吻合。随着预报工作的 深入开展,将逐步建成和完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 预报预警理论体系及预报软硬件设施,开展我省地 质灾害综 合量化 预报研究 ,研究气 象、地 震、矿 业、工程、引力场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地质灾害的发 生机理,进一步提高我省地质灾害预报水平,不断 提高应急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国内外领先的地质环境监测成果。多年来,山 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 查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和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的 领导下,坚持以公益性工作为主导、以地质环境保 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基础、以社会创收项目为 补充的工 作思路 ,解放思 想,克服 困难, 开拓进 取,求实创新,不辱使命,真抓实干,各项工作一 直走在全国前列,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 依据,积极承担各项工作任务,完成了大量基础性 公益性工作,保障了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承担和 完成的各级各类地质环境勘察监测成果500余项, 其中部科技二等奖3个,部科技三等奖4个,部科 技四等奖8个;部勘查二等奖2个,部勘查三等奖 11个,部勘查四等奖3个;部找矿二等奖1个,部 找矿三等奖2个;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个、三等奖 1个,受到国内外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责任重于泰山 常见的地质灾害如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对 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是巨大的。山东省地质环境 监测总站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 灾服务 设立 、搭建突 发性 地质灾 害应急 预报预 警系 统。开 展和指导 全省地 质灾害预 报预警业 务,协 助各级 政府国土 资源主 管部门编 制应急预 案,建 立应急 协作、信 息反馈 工作机制 。几年来 ,总站 完成了44个重点县市、区的地质 灾害调查与区 划工作,累计调查面积61813 .36 平方公里,调查 登记各类地质灾害点2140处,调查发现地质灾害 隐患点1640处。以现代计 算机成图技术为核心, 以地理 信息系统 为平台 ,建立完 善了全省 地质灾 害信息 数据库和 快速查 询应急管 理信息, 为各级 地质灾 害防治应 急指挥 机构及时 采取应急 措施提 供数据信息。 完 善地质 灾害监 测网络 体系, 服务于 防灾减 灾。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是应急减灾的耳目,自国家 启动地质灾害监测以来,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就致 力于地质灾害监测网络的建设,先后建立地质灾害 专业监测117处、群 测群防监测点1102处。多年 来,通过专业 监测与群测群 防发布预报信息1280 次,减少经济损失数十亿余元,使300余人成功避 难,在全省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经济的命脉。山东省地质 环境监测总站就是水源的探索者和水质的把关者。 总站通过全省地下水资源计算和全省水文地质的调 查,提交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149亿立方米,勘 明134处大中 小型水源 地,划分出128个富水地 段,解决了大部分城镇、乡村和企业的供水问题。 他们还购置了先进的水质化验分析设备,建设了全 省一流的地下水水质分析实验室,几十年来不间断 地开展全省地下水水质分析试验工作,保证了全省 城乡用水的安全。 开 展地热 资源和 矿泉水 资源勘 查服务 ,提高 人民生 活水平。 对全省 地热资源 进行普查 。先后 完成 了 济 南 鸭旺 口 、 淄 博唐 家 庄、临沂汤 头地热田的 勘查及曲 阜市、寿光 市、临清市 等重要地 区的地热地质普查工作。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总站 开展矿泉水 勘察鉴定工 作,先后 调查、评价、鉴定优质矿泉水300 余处,并承 担矿泉水的 年度检验 工作,为繁 荣地方经济 和提高城 乡人 民 生 活 水平 作 出 了 积极 贡 献。 开 展城市地 质调查工 作,为 城市发展提 供资源和空 间安全保 障。有保障 的地质条件 是城市发 展的基础。 针对近年来 城市发生 的环境地质 问题,总站 重点对济 南都市圈、 鲁东城市群 等重要经 济圈 区 域 进 行综 合 地 质 调查 工 作,提出了 合理化开发 利用地质 环境空间的一系列建议和措施,为城市发展空间拓 展提供了依据。 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地质遗迹是在 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 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 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建立地质公园是对地质遗迹资 源保护最为有效的措施。总站先后配合各级政府建 设地质遗迹保护区5处 ,保护区面积1752公顷; 建设世界级、国家级 、省级地质公园21个,总面 积367718 公顷。已建成 的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创 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社会各界 的关注和好评,青岛崂山、潍坊青州等4家国家级 地质公园正在规划申报建设之中。 椽笔绘未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山东省地 质环境监测总站的干部职工清醒地认识到,辉煌已 是昨天,今后要在“防灾减灾、服务社会”工作方 针指引下,不断提高山东省地质环境管理和监测服 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和社会。 完善机构增强公益职能。完善地质环境监测机 构,继续做好地质灾害、地下水环境、矿山环境、 农业地质、地热矿泉水、地质遗迹等地质环境监测 工作以及相关公益性项目工作。从保护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着眼,加强重大地 质灾害危险点的自动远程实时监测,进一步提高突 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能力。 扩展监测业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山东 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省建设服务,进一步提高地 质灾害预防治理和地质环境保护水平,继续建立健 全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预警体系;着力于地质 环境保障工程的实施,深化地下水环境监测、地质 环境灾害调查与评价、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建 设等项工作;强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加强 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和过量开采与污染的监测,重 点做好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鲁南城市带等重 要经济区及南水北调、西水东调、西气东输、交通 网络等重大工程的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工作;继续拓 展农业地质环境监测研究工作。 我们有理由相信,也满怀信心期待着,山东省 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在省国土资源厅党组的正确领导 下,在总站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励精图治, 开拓创新,必将打造成一支业务更精、素质更高、 作风更硬的地质野战军,在新的征程上再立新功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者们跋山涉水、拼搏 奉献,他们的原动力来自哪里我想起诗人艾青的 诗句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满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傅要武 加 强 公 益 性 、 基 础 性 地 质 环 境 监 测 为 政 府 行 使 地 质 环 境 监 督 管 理 服 务 致敬向地球家园的守护者们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巡礼 荣 誉 榜 国 土 资 源 视 点 ② 5月5日副省长才利民在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陪同下视察燕翅山治理工程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党委 书记、站长郭士昌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党委书记张卫东率全国各省站站长参 观该站地质灾害预报预警 2008年5月13日星期二 电话(0531)85196028 Email dzxin xi 6688 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