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山区地质环境工作.pdf
芏 ⋯ 加 地绩繇堍嚣雒 山区生态环境 脆弱 , 泥石流 、 滑坡 、 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 加强山区地质 环境工作 ,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 是 一 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 、认真开展地 质环 境普查 地质灾害普查工作是开展灾害预测预 报、 治理, 提高防治水平, 减轻灾害损失的 基础工作,其目的是了解地质灾害发生的 环境条件、 灾害的分布规律, 灾害危害的范 围及主要对象等基本情况,圈出地质灾害 的多发区。 地质灾害发生较严重的山区, 往 往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科技文化落后、 环境 破坏较严重、 资金严重短缺。以四川省金阳 县为例, 全县辖 5 个工委、 3 4 个乡 镇 , 而 地质灾害点涉及5个工委07 个乡 镇 、 1 0 9 个点。 点多面广。 防治重点工作难度大。 面对困难,金阳县积极争取普查项 目经费。 认真开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一 是搞好地质灾害调查摸底普查工作; 二是 配合四川省水文地质中心, 对全县所有地 质灾害点逐一核实排查,分类登记造册; 三是配合四川省地矿局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中心搞好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 摸 清家底, 做到心中有数; 并积极利用普查 成果, 建立数据库, 使用卫星定位技术, 为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服务。 二、 狠抓地质灾害防治 一 编制预案。预案是防范地质灾 害的预备方案, 其主要内容是在具体某种 地质灾害发生前,受威胁范围的地区、 单 位和个人应采取的措施。 金阳县每年年初 编制全县地质灾害防治预案, 预案包括上 年地质灾害概况、上年防治预案落实情 况、 该年度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地质灾害 防治重点及防灾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的保 障措施、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等方面, 以编制和实施具体隐患点的监测、 避险和 减灾措施为主。 编制全县地质灾害突发性 预案, 预案从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 地质 阿苦里 火 灾害预警、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等级划分和 预案启动的条件与方式 、 地质灾害报告及 应急处理 、 应急反应机构和组成部门的职 责分工、 应急反应工作等方面作出全面规 定 。 出台相关汛期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的安 排部署等, 按照预案, 对降水较集中的 5 月 1 0月,县有关部门设立值班电话, 落 实人员实行 2 4小时值班制 、 日报制和零 报制。 并严格劈记备查。 二 认真落实“ 一表双卡” 。主要地质 灾害危险点防治预案表、 防灾工作明白卡、 防灾工作避险卡等“ 一表双卡” , 是健全“ 群 测群防” 体系、 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 础。要坚持“ 以人为本” , 贯彻“ 以防为主、 防 治结合” 的方针, 建立“ 群测群防、 群专结合” 的工作机制, 从本地实际出发, 根据境内地 质灾害发育情况、 分布规律、 重大地质灾害 危害程度、 发展趋势等。 落实和完善“ 一表 双卡” , 做到未雨绸缪 、 防患未然。 在地质环境监测方面,向群众讲解 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 让群众了解地 质灾害的发生、 成灾规律, 掌握一些监测、 预防地质灾害的简易手段, 如帖纸 、 做标 记、 测量、 作记录等, 防灾自救的方法和措 施。 把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工作变成 自觉 行动, 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 积极探索 建立行之有效的监测网络。 三 强化措施 , 落实责任。金阳县成 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由救灾 、 财 政、 公安、 民政、 国土资源、 交通、 建设、 农 业、 卫生、 气象、 移民、 扶贫开发等部门组 成 ,统一领导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 明 确部门职责, 强化措施, 形成“ 统一指挥、 综 合协调、 部门协作、 区乡联动、 各司其职、 各 负其责” 的工作机制, 发挥整体效能。 严格落实“ 属地管理、 分级负责” 的 行政首长负责制, 将工委、 乡 镇 列为领 导小组成员之一 , 明确工 委主任 、 乡 镇 长为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第一责任人, 并 督促指导村、组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加强监测预报, 落实值班人员, 及时上报 灾害点和灾情 。 四 突出重点 , 强化治理。金阳县城 地处古滑坡体, 自1 9 8 8年开始, 县政府采 取措施,当年在县城后山封山育林 1 0 0 0 余亩、 退耕还林 3 4 7亩, 并将县城后山划 为森林管护区, 派专人巡视管护。制定了 县城前坡用水管理办法, 及时废弃停用城 关堰, 对县城前坡 2 4 5亩水稻进行水改旱 地的种植 。 制定了金阳县城滑坡防灾避灾 方案, 拟定出群众疏散线路, 设立县城滑 坡预警点, 配置两名专职人员, 汛期2 4小 时值班, 加强监测, 分上、 中、 下三旬对裂 缝点进行观测。 共设立裂缝观测点2 4个, 设置排桩点 3 4个, 每月排桩一次。 通过生 态治理和工程治理, 县城后 山植被恢复 良 好, 滑坡、 泥石流碍到有效控制。 三、 强化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地质灾害必须以预防为主。在新建基 础设施、 城镇、 居民点建设时要做好地质灾 害危险性评估, 避让地质灾害多发区和地质 灾害易发点; 对已普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点进行重点监测, 及时开展预测预报工作。 保护生态环境, 防止新的灾害发生。 保 护 的重要措施。 在 各类建设和发展中, 如交通、 水利、 矿业、 农 业生产等方面,尽量减少工程对环境的破 坏, 防止人类活动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发生。 抓住重点,区别对待。特别重视城 镇、重要居民点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 作, 避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要有机结 合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 天然林保护工程” 、 “ 退耕还林 草 ” 等生态建设的有利时机, 兴 建自然生态保护区. 争取国家资金投入, 以 良好的生态环境抑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作者 系四川省全 阳县 国土资 源局 副局长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