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其控制指标体系.pdf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Ec o n o my -‘ - . l - w - ‘ I I i i . .‘ 。 . - “ I I i i _ - 。 . . 1 ’ ’ I I i i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其控制指标体系 卓弘春 , 魏金发 , 池永翔 1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 究院, 北京 1 0 1 1 4 9 ; 2 .福建省永安市启胜矿产有限公司,三明 3 6 6 0 0 0 ; 3.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环境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4 ; 4.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福州, 3 5 0 0 0 1 摘要 矿山地质环境是矿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矿山地质 境, 对于 兰生态环境 堡 经涯 全 挂缝塞 县 有深远意义。我国矿山环境保护近年来虽然取得 了积极的进展 , 但保护与治理形势严峻的基本状况仍未改变。我国矿 煎睦 关键词 矿 山地质环境 ; 保护 ; 控制指标 体 系 中图分 类号 F 4 0 7 . 1 ; T D 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2 - 6 9 9 5 2 0 0 9 1 0 - 0 0 2 9 - 0 2 矿山地质环境是矿山环境 的重要组成部分 , 保 护矿 山地质环 境, 对于改善生态环境 、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 根据本行政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总体 目标及阶段 目 标, 提出合理的保护与治理控制指标, 是我国省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 理规划编制的内容之一。我国各省 区、 市 先后制定实施的 矿山环 境保护与治理规划 都设置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控制的指标 和目 标。这有利于增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针对性以及工作 目 标的量化。由于各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及禀赋 、 经济发展水平、 技术 水平等的差异, 指标和目标设置有所差异。同时, 部分地区制定的指 标也存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 1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现状 近年来 , 我 国矿 山地质环境保护取得 了积极进展, 但保护与治 理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环境污染、 环境破坏和地质灾害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 危害群众健康 , 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 据初步统计 , 截至 2 0 0 5年底, 全国 3 1 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因 采矿形成的采空区面积约 1 3 4 . 9万公顷; 采矿活动占用或破坏 的土 地面积 约 2 3 8 . 3万公 顷; 采矿活动每年 产生 的废水 、 废液数量约 6 1 . 9 亿吨 , 年排放量约 4 8 . 6 亿 吨; 采矿活动每年产生的尾矿或 固体 废弃物量约 1 7 . 6 亿吨 , 年排放量约 1 5 . 3亿 吨, 尾矿或固体废弃物 的累计积存量约 2 2 1 . 8亿吨; 采矿引发的矿山次生地质灾害累计 1 2 3 6 6 起 ,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 6 6 . 3 亿元 , 人员伤亡约4 2 5 0 人 。 我国各地区矿山地质环境 问题有各 自特点。西北地 区生态环 境背景脆弱 , 矿业开发尤其是掠夺式的开发导致了矿产资源破坏与 浪费、 毁损土地以及矿山地质灾害等问题, 部分地区“ 三废” 无组织 排放严重污染矿区环境 , 对矿山地质环境恢 复治理重视不够, 土地 复垦率低。西南地区金属矿山的环境问题是西南地区主要环境问 题, 矿业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 , 破坏了地区生物链 的良性循环, 甚至 已进入生物链 , 造成人畜中毒现象。东北地区能源矿山开发引起 的 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破坏 土地沙化和水土环境污染 、 资源 浪费、 地质灾害等。华东地区矿山问题主要是 由中小企业开采石材 类、 砂石类非金属矿产引起的压 占植被和土地、 塌方和滑坡等。华 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采矿引起的水污染和采空沉陷灾 害等。华中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采矿诱发的岩溶塌陷、 地 表地下水的污染 、 土壤污染以及侵 占破坏土地等。 2矿山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采空区地面塌陷、 山体开裂 、 崩塌、 滑坡 、 泥石流 、 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 岩溶塌陷、 侵 占和破坏土 地、 水均衡遭受破坏、 海水入侵 、 水质污染等。归纳起来 , 矿山环境 问题危害方式的表现有三大类 环境污染 、 环境破坏和生态破坏。 2 . 1环境 污 染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 、 水污染、 废渣污染 。大气污染源主要 来是 自 然粉尘 、 扬尘和一些易挥发气体。水污染主要是矿产开采和 洗选业产生的工业废水的不合理排放造成 , 此外, 废渣 和尾矿经受 雨水长期淋浸大量渗出含重金属的酸性水也可造成地 面水体和地 下水含水层污染 。废渣污染 主要是含有害化学物质的废渣因雨水 浸润而污染地表水、 地下水和耕地。 2. 2环境破 坏 采矿诱发崩塌、 滑坡、 泥石流 、 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灾害。矿产 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地下采空 、 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 斜坡 稳定 , 导致开裂、 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采矿引起的上覆岩体的 移动与破坏 , 以及由此引起的井巷和地面建筑物的损坏 , 各类矿 山 大部分都存在此类地表变形破坏灾害问题, 尤以煤矿最为严重。 2 . 3生态破 坏 生态破坏包括土地破坏或 占用 、 林地和草地破坏等。采矿破坏 大量土地资源。采矿工业 占用和破坏土地包括 厂房、 堆场等 占用土 地 ; 交通设施占用土地; 固体废弃物 占用土地; 采矿引起的地裂缝、 变 作者简介 卓弘春 1 9 8 0一 , 男, 福建省寿宁县人,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实习员 , 理学硕士, 主要从事地质环境经济 研究。 虫国国童煎经 E 。 a t 。 u m r a i l 。 2 0 0 9 / 1 0 形及地面塌陷破坏土地。采矿除直接破坏森林 和草地资源外, 还通 过地下水污染和破坏方式间接造成森林和草场退化等。 3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控制指标体系建立的现状和问题 3 . 1指标 的设 置 各省 区、 市 因矿产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程度的不同, 矿 山环 境破坏与保护程度、 技术、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矿山环境保护与恢 复治理控制指标及 目标的制定也有差别。 在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控制指标的选取上 , 基本上分为 4 类一级指标, 分别为 “ 三废” 噪声治理指标、 生态环境恢复指标、 资 源综合利用指标、 地质灾害控制指标。 3 . 1 . 1 “ 三废” 、 噪声治理指标 “ 三废” 、 噪声治理指标 主要包含废气、 废水、 固废和噪声 4个 二级指标。废气控制指标又分“ 矿 区粉尘治理达标率” 、 “ S O , 治理 达标率” 、 “ T S P治理达标率” 和“ 矿区有害气体 瓦斯 治理达标率” 4个三级指标。废水控制指标又分“ 矿井废水处理达标率” 、 “ 渗滤 酸性废水处理达标率” 、 “ 矿区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 等 3个三级指 标。固废指标分为“ 矿渣回填率” 、 “ 矿渣无害化处理率” 、 “矿渣场 整治达标率” 、 “ 矿区表面剥离物治理达标率” 、 “ 矿区生活垃圾污水 处理达标率” 等5个三级指标 。噪声指标有 “ 场界噪声达标率” 和 “ 矿区机械噪声达标率“ 两个三级指标。有的省份并没有这么详细 的划分, 而是仅以“ 三废” 达标排放率作为三废指标 , 如江苏省、 贵 州省和云南省等。在这些省份噪声指标未被列入控制指标中。 3 . 1 . 2生态环境恢复指标 生态环境恢复指标主要包含植被恢复率、 矿山土地复垦率、 水 土流失治理率和地下水影响恢复率 4个二级指标。这四个指标都 作为控制指标的主要是四川省。其他省份有的只是选取其中某项 作为控制指标 , 但都包含矿山土地复垦率这一指标。江苏省矿山破 坏土地复垦率分为“ 塌陷土地复垦率” 和 “ 砖瓦用粘土采矿废弃土 地复垦率” 两个次指标 , 这些设置都是各省 市 、 区 根据出现的矿 山生态环境问题制定 的,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上海市矿产 资源相对较少, 主要是一些粘土企业, 因此其生态环境恢复指标 中 最主要的一项是“ 粘土企业 占毁土地的整理和环境治理率” 。 3 . 1 . 3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主要包含尾矿综合利用率、 煤矸石综合利用 率、 矿区废水回用率等二级指标。矿 区废水 回用率又分为“ 新、 扩、 改建选煤和黑色冶金选矿的废水 回用率” 、 “ 新 、 扩、 改建有色金属 废水 回用率 ” 和“ 大 中型煤矿矿 井废水 回用 率” 3个三 级指标 。尾 矿 利用率是资源综合利用指标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指标 , 因此大多省份 都将其列为控制指标。矿区废水 回用率在一些省份有另外的名称, 如广东省将其称为“ 矿山废水净化重复利用率” 。重庆市废水综合 利用率中分为“ 采矿废水综合治理率” 和“ 水重复利用率” 两个次级 指标。 3 . 1 . 4地质灾害控制指标 地质灾害控制指标主要包含 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率 大 中型煤 矿 、 泥石流治理率 、 崩塌治理率 、 滑坡治理率 、 塌陷治理率。大多数 省份并未将地质灾害的具体项 目治理率作为控制指标, 而是概括性 地以“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率” 作为控制指标 , 如 内蒙古、 福建、 广西 等省 自治区 。河北省将“ 次生地质灾害防治率” 作为地质灾害控 制指标。江苏省将“ 地质灾害治理率” 指标分为“ 城市规划区、 风景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N a t u r a l R e s ou r c e E C On o m i c s o f Ch i [1 8 2 0 O 9 / 1 0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Ec o n o my 名胜区内地质灾害治理率” 和“ 其他地区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 率” , 这种划分方法层次比较清晰, 针对性和操作性也较强。广东省 “ 矿 山地质灾害防治” 指标分为“ 国道 、 省道、 高速公路沿线矿山复 绿率” 和“ 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治理率 ” , 同江苏省的划分思路较为 类似 , 针对性较强。 3 . 2指标 设置存 在 的 问题 总体来说, 全国各省 区、 市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控制指标的 确定尚在起步阶段, 尚存在一些问题 , 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 是未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设置指标。有些矿 山地质环境 保护与治理指标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已有规定 , 应属于强制性指标 , 如“ 三废” 指标中的粉尘治理率、 噪声达标率等。这些指标 的执行 应以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为底线。 二是各地部分指标名称不统一。因此, 由于缺乏明确的依据以 及地区自然条件、 矿产资源禀赋等 的差异 , 矿山开采中的物理破坏 和诱发的地质灾害防治等控制和治理指标的设置各地有所差异, 从 而导致指标名称设置难以统一、 相对混乱的局面。 三是部分地区指标设置操作性较差。部分地区控制指标设 置 比较全面, 但也因此导致操作性不强、 不易统计的问题。相反 , 则是 指标针对性较强, 操作性也很好 , 但涵盖不足。 4对策与 建议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指标的设置应该重点考虑其针对性 和可操作性 , 因此建议指标设置不宜太复杂, 但 又必须有较强的覆 盖面。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一 是针对本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 设置指 向明确的矿山地质 环境保护与治理控制指标 。各地区矿 山地质环境问题在总体类型 上差别不大 , 但出现概率却有差异 。出现较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应作为重点考虑, 相应其控制指标应该更详细, 对应的 目标也应更 高。 二是指标名称应尽量统一 , 并与相关法律法规说法一致 。这样 有利于提高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 与其他地区指标体系的统一性, 便于理解, 同时也明确了指标设置的依据。 三是按照实际情况设置指标参数 , 提高可操作性。有些指标参 数不易取得 , 不方便统计 , 不宜纳入指标体系。 四是提高指标体系的前瞻性。有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阶段 性的产物, 只有到了矿产资源开发的后期才可能出现 , 对此, 指标体 系中必须考虑到这类问题 。同时, 可以借鉴其他已出现此类问题地 区 的指标设 置 。 参考文献 [ 1 ] 刘亚川, 沈冰, 陈炳炎, 沈苏. 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与对策 [ J ] . 西北地质 , 2 0 0 3 , 3 6 增刊 4 85 0 . [ 2 ] 国土资源部. 2 0 0 2年中国国土资源环境公报[ R] . 北京 资源部 , 2 0 0 3 . [ 3 ] 王成瑞 , 张家达. 矿 山环境污染及矿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的 研究[ J ] . 四川冶金, 1 9 9 7 3 7 3 8 0 . [ 4 ] 尤孝才.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问题与保护对策探讨[ J ] .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 2 0 0 2 , 2 4 4 2 3 2 7 . 收稿 H 期 2 0 0 9 - 0 7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