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pdf
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 尹显科,黄 洁,刘 智,宋元宝 四川省遥感中心,四川成都610081 摘要以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 龙门山中段煤磷矿区、 新康石棉矿区为例,全面分析了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现 状,开发利用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危害;提出了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与重建的 建议。 收稿日期2004 - 08 - 10 作者简介尹显科1963 - ,男,四川乐至人,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和遥感应用工作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环境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X 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0995200404 - 0212 - 06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部长江上游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及矿山类型多样,但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经长 期开采,造成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破坏及矿山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四川省经济的发展和长江上游生态环 境的恢复,也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这些地区是我国地质灾 害的高发区。四川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已影响到全省多个国家级及省级地质公园的建设。四川矿产资源开 发,为本省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已建成重要的矿山城市,如攀枝花市、 石棉县、 自贡市等。加 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治理,对区域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1 矿山地质生态背景 111矿产开发概况 四川省为矿产资源大省,全省已发现矿种132种,探明资源储量矿种81种,现已初步形成包括能源、 黑 色金属、 有色金属、 化工、 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生产体系。开采利用的矿产地约600处,全省有矿山企业 7590个,矿山总产量1159亿t ,列全国第12位。原矿产值118亿元,列全国第10位;矿业加工产值526亿 元。 112矿产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1985~1993年间,全省乱采滥挖,无证开采等违法违规现象十分严重,矿山生态环境遭到极大影响。 1993年前,省内各类矿山最多时达212万余座,每年新增矿山生态环境变差或恶化面积达200km2。经过 1997~1999年全省范围内的矿业秩序全面整顿治理以及煤炭行业关井压产,截止1999年,全省矿山减少到 7590座,年增矿山生态环境变差或恶化面积大幅下降。由于历史欠帐较多,全省现有矿山生态环境变差或 恶化面积仍不低于4000km2。 我省矿山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是开发强度高、 规模大,或矿山数量多的矿种,主要有煤、 硫铁、 金属 铁、 金、 铅锌、 稀土 , 非金属建材等。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是矿产资源较集中的盆周山地区,川西、 川南山地区以及盆地内部分 煤、 芒硝矿区。 11211煤矿区 川东盆周山地中,北部的广旺煤矿、 南部的芙蓉煤矿及古叙煤硫矿区,盆东的华蓥山煤矿、 达竹煤矿,盆 南的资威隆煤矿、 新民煤矿区,川西南攀枝花的宝鼎煤矿区,以及龙门山地区的煤矿区,为我省主要煤矿 区,也是全省矿山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地区。 煤矿区煤矿石、 煤灰、 粉煤灰的大量长期堆放,煤及煤矸石自燃,附近小炼焦炉的SO2、CO2、 氮氧化物及 烟尘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抽、 排矿井水,洗选煤废水,对附近大气、 地表水、 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12 2004年12月第24卷第4期 四川地质学报 Vol. 24 No. 4 Dec. ,200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我省煤矿多为井下开采,往往围绕大的煤矿,周边有数十、 数百个乡镇小煤矿形成遍地开花,遍地乱挖, 遍地污染破坏的现象。不规范的井下开采,形成大片采空,大片的地面塌陷、 地面开裂,形成崩塌、 滑坡及泥 石流。这些地质灾害,不仅直接影响了矿山的正常开采,而且给当地居民造成极大危害,并且带来了很多社 会不安定因素。 11212金属矿区 我省金属矿山除嘉陵江中游砂金矿区外,均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山区,且多为露天开采。对矿山生态环 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露天开采对开采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开采区可能发生的滑坡、 崩塌等地质 灾害;二是矿废渣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可能产生的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三是选矿、 洗矿和冶矿的废 水对环境的污染破坏。 11213非金属矿山 我省非金属矿山主要有石材、 硫铁、 石棉、 芒硝、 磷、 石灰石及沙、 石矿。其中除石材、 石灰石及沙石矿为 地表露天开采外,其余多为井下开采,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较为复杂,有直接的地面破坏,也有间接 的地面破坏和环境污染。 大理石、 花岗岩、 蛇纹石等,主要分布在雅安市境内。在矿山集中的大渡河及青衣江上游沿岸山坡上可 见到大片的采石凹槽及顺山坡而下的碎块石堆,许多支流被阻塞,水流不畅,泥石流等隐患严重。 硫铁矿为井下开采,常造成地面塌陷。炼硫产生大量的SO2、H2S气体及其它有害物质,使当地山坡草 木不生;废渣堆于江边,废水流入河中,严重污染河水,废渣大量冲入河床,又使河床抬高,行洪能力降低,影 响下游泄洪。 石棉矿多为坑采。生产1t石棉将产生数十吨矿渣,主要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是部分山体的破损及大量 矿渣,产生泥石流隐患,此外是石棉纤维对地表水体的污染。 磷矿主要分布于龙门山中段什邡、 绵竹境内,多为井下开采,亦有露采。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有山体破 坏,矿渣沿山沟、 山坡乱堆,还有采空区产生的地面开裂,以及地表塌陷、 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省内砂石矿分布于各条河流中,其中开采较多的有岷江、 金马河、 沱江上游鸭子河、 涪江、 嘉陵江等。砂 石开采造成大面积耕地和滩涂损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严重威胁着下游安全。 2 四川省典型矿山地质环境特征 211攀枝花矿区 21111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攀枝花市是一个建在金沙江峡谷河段两岸的新兴工业城市。区内有著名的攀枝花钒钛磁铁矿、 宝顶煤 矿、 石灰岩矿、 石英砂岩矿、 粘土矿等。区内发育的深大断裂有安宁河断裂带,攀枝花大断裂、 磨盘山深断 裂、 小江深断裂和金狮 程海深断裂等。 本区由于地处川滇地震带中心,因而新构造活动非常发育,它们对矿山地质环境和区域稳定性必会造成 影响。 攀枝花矿区规模大,伴生元素丰富。目前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采出矿石的75 变成尾矿和炉渣而 未能利用;而矿石全部价值的95 体现在伴生元素的回收利用上,未利用矿渣的大量堆积反而造成了环境 的破坏。攀枝花矿区仅朱兰矿区的开采,废渣形成人造山体,汛期便发生滑坡、 泥石流,废渣中的重金属元素 对区域地表水、 地下水造成污染,金沙江中酚、 汞超标。 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城市、 厂矿建筑面积的不断扩大,不可避免地会进行大规模的削土填方工程以及 修建矿渣堆场、 矿渣沉淀池等。而这些活动又大都集中在相对比较低平的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 此外,宝鼎煤田的含煤系数仅为211 ~217 之间,出渣率较高,因采煤引起的塌陷、 地裂缝等灾害层 出不穷,废渣形成人造山体,汛期便发生滑坡、 泥石流。可以说攀枝花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十分不好。 21112主要地质灾害 1 钒钛磁铁矿露采灾害区最大的钒钛磁铁矿露采区位于双龙滩南。该区多年的开采至少形成了五级 采矿坑坑缘阶梯。目前整个采坑已呈 “心” 形,在 “心” 形的东北角,在遥感图像上有一块蓝色斑块,推测为采 312 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坑边坡崩塌灾害。其后缘与阶梯面平行,长100m余,宽约50m。此外,在双龙滩西南已知的断面倾向北东, 断面倾角为68 的NW向断裂通过部位的露采区也发现有崩塌痕迹。 2 石灰石矿灾害区位于长坪子以西的把关河右岸山脊的坡脚部位为最大的石灰石矿区。由于多年开 采,采区已形成一个坡脚底边长2500m ,顶点水平距达1750m的三角形坡面,而这里的地层倾向与坡向相 同,以致形成一个顺向采挖面,极易因暴雨引发崩滑灾害。 3 宝顶煤矿灾害区宝顶煤矿主采区位于轴向为N28E的灰戛向斜北扬起端的两侧,自西向东有太 平、 花山、 沿江、 大宝顶、 小宝顶等五处主采区。国营、 乡镇办及私人煤窑比比皆是。由采煤引起的地陷地裂 缝、 煤矸石堆积物发生的崩塌、 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灾害层出不穷,主要有干坝塘滑坡、 灰家所滑坡、 太平村东 滑坡、 花山西南滑坡、 金家村东滑枝。 21113矿山地质环境分区 经综合研究,将本区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不良区Ⅰ、 矿山地质环境一般区Ⅱ和矿山地质环境较好区 Ⅲ三类。 1 矿山地质环境不良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采矿区及排土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以露采为主,由此造成 的露采坡面由于原始坡面结构的破坏,时常形成小规模的滑坡与崩塌灾害,但它们对周边环境不造成影响;而 位于五里河以南的排土场,暴雨坡面漫流将大量的弃渣带入坡下的沟谷中,形成规模不等的泥石流灾害。 宝顶煤矿采煤区。主要灾害类型为采空区塌陷、 地裂缝以及超载煤矸石堆积引发的下伏残坡积层滑坡 等灾害。 长坪子石灰石采矿区。弃渣场易因弃渣堵塞河道引发上游两岸的洪涝灾害。 阿暑达尾矿沉淀池。尾矿池东南及北部有3处已知滑坡及滑坡堆积区,据资料介绍,尾矿坝下游的村寨 有较多的小型滑坡灾害,时刻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矿山地质环境一般区太平村 灰戛河区域。有一些零星矿区煤等 , 主要有小煤窑开采引发的小 型地陷、 滑坡、 崩塌等灾害。 灰老沟区域。有零星煤矿及因采煤引发的小型矿山灾害。 金家村以东区域。有零星的石灰岩采石场,内有经遥感解译发现的滑坡体一个。 新庄以北区域。坡脚有较密集的采石场,东北区域有溶蚀洼地,主要灾害类型为暴雨泥石流。 此外,炳草岗以南的山岭周围有较多的新采石点可能为建材用大理岩采石场。 3 矿山地质环境较好区攀枝花矿区内除 Ⅰ、 Ⅱ 类以外的区域均为矿山环境较好区。区内无矿山,基本 上不存在大的环境地质灾害。 21114矿山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和环境质量评价 综上所述,攀枝花矿区地处川滇地震带中部,地震活动频繁,碎屑岩类区的采煤活动,采矿的矿渣、 弃土 堆等易受暴雨侵蚀形成泥石流,以及建筑选址不当或地基处理欠佳等因素,是造成本区矿山地质环境相对不 稳定和不良的主要因素。 212龙门山中段煤磷矿区 21211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矿区位于龙门山与成都平原的过渡地带,沟谷切割很深,相对高度可达2000m以上,类似于 “银厂峡” 的 峡谷地貌比比皆是。深切的沟谷地貌为灾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陡坡及临空条件,因而本矿区自然及人为 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 龙门山中段煤磷矿区的含磷层位为中泥盆世晚期、 早寒武世麦地坪组,岩性为含磷白云岩夹硅质条带和 磷块岩,矿层分布广、 储量大。一半矿山因矿石品位低、 杂质多,采富弃贫现象严重,废渣量大,造成的环境破 坏严重,主要表现为大面积多级采空区,造成植被、 耕地破坏面积大,形成众多危岩,诱发崩塌、 滑坡、 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矿渣乱堆乱放,在自然状态下造成矿石中有毒有害元素随水运移而引起土壤污染。 21212主要地质灾害 龙门山中段煤磷矿区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 崩塌、 蠕变坡、 泥石流。 1 滑坡。龙门山中段煤磷矿区主要滑坡有篾棚子滑坡、 黄土坑滑坡、 板棚子河坝滑坡、 邬家梁子滑坡、 412 2004年12月第24卷第4期 四川地质学报 Vol. 24 No. 4 Dec. ,200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孙家坡滑坡、 金河磷矿区滑坡、 大木瓜坪滑坡;其中以蔑子棚滑坡等3处危害较大。 篾棚子滑坡位于绵竹县清平乡篾棚子磷矿,分布面积约112km2。滑坡发生在灯影组块状白云岩与沙 窝子组磷矿层接触处,下为柔性体,上为刚性体。该滑坡在1988年4月25日14时10分,由于采矿引起向 下滑移,形成山崩,造成堵江和毁损公路、 房屋事件,直接经济损失达1412万元。 黄土坑滑坡该滑坡分布面积约115km2。滑坡发育在沙窝子组厚层状白云岩与磷矿层接触处。磷矿层 以下为灯影组块状白云岩,磷矿层顶部为页岩,形成了两刚夹一柔。滑坡的后端已有一些张性裂隙和醉汉 树;磷矿顶部的页岩中有轻微向下拖拉的折曲;磷矿层之上的白云岩处于顺层坡上,下为河谷。这些今后将 会引发大型滑坡或山崩;如再采矿,采空到一定程度,遇暴雨,必然引起大型滑坡,造成重大灾害。 孙家坡滑坡位于两条北东向断裂之间,滑坡体地层为飞仙关组碎屑岩,为倒转地层,倾向北西,而下滑 方向为南东。灾害区体积约4万m3。整个坡面裸露无植被,滑坡体前缘沟谷有绕行现象。该滑坡体形成 时,下游沟谷中可能伴生泥石流灾害。 2 崩塌。龙门山中段煤磷矿区主要有王家坪、 伐木厂、 大水闸西、 大坪山、 黄水河、 三坪横棵北、 响水河 等8处崩塌。其中以王家坪崩塌等4处危害较大。 王家坪崩塌该崩塌位于清平磷矿王家坪矿区马家坪矿段最顶部的三尖角地段,呈北东 南西向展布, 高程2070~2200m之间,总体积约100万m3,属特大型山体崩塌。崩塌物已将其下的两条近南北向的数百 米长深谷填满。崩塌岩体为磷矿层以上的泥盆系上统和二叠系的白云岩、 白云质灰岩和页岩等。该崩塌是 由于采磷矿引起。如继续采矿又不加强防范,今后有引起山体和较大的废矿堆崩塌,发生泥石流淹没村庄的 危险。 大水闸西崩塌该崩塌位于彭灌杂岩分布区内,岩性为金牛沱单元的中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其西侧亦 有一崩塌点。由于崩塌区面积较大,崩积物直达沟底,因此该点以下的沟谷中可能伴生泥石流灾害。 三坪崩塌该崩塌的主崩层位为向北北西倒转的二叠系阳新组的灰岩、 生物屑灰岩夹钙质页岩和少量燧 石条带。其下伏地层为天池煤矿的煤系地层。此崩塌的形成与采矿活动关系密切。 横梁子北崩塌该崩塌位于金沙以西向东延伸的龙形沟 汉旺断层的上盘侧。由于该断裂多期次活动 并使区内北东 北北东向断裂发生左行错移,致使崩塌区地层破碎。该崩塌为泥石流的物源区之一。 3 泥石流。龙门山中段煤磷矿区泥石流灾害众多,每年各地厂矿、 社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报告,尤其 是6~9月的暴雨洪灾季节,许多公路边、 采矿场附近的沟谷均会发生一些规模不等的泥石流灾害。主要有 木匠岭沟、 插秧沟、 平水河北岸支沟、 黄天坪沟、 甘沟、 黄水河上游、 梯子沟上游、 大湔坪、 烂泥沟、 白云庵、 陈家 磨房等11处泥石流。其中以插秧沟泥石流等5处危害较大。 插秧沟泥石流位于安县二郎庙以西,沟长大于2km ,沿走向发育。左岸为邱家河组,右岸为水晶组,由 于沟壁多崩塌,源头有2处汇水扇,遇有暴雨易于形成泥沙含量大的泥石流灾害。其形成与磷矿开采和弃渣 有关。 平水河北岸支沟泥石流位于 “彭灌杂岩” 分布区内,岩性为中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强烈风化的花岗岩 具有 “捻之成粉” 的特性,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源。 黄天坪沟泥石流位于高川南约1km ,沿吴家坪组中的页岩层面发育,左侧沟壁形成陡峭的沟坡,右侧沟 壁平缓,沟口有扇形堆积,汇水面大,易形成泥石流。 梯子沟上游泥石流位于彭灌杂岩分布区,岩性为中 粗粒二长花岗岩。在该岩体分布区内泥石流沟众 多,且有多次暴发的特点。如大黄沟、 长河坝沟源东、 长河坝沟源西、 海心沟、 长河坝等泥石流。梯子沟上游 泥石流沟中有较宽的泥石流滩地,两岸还可能存在滑坡、 崩塌等灾害。灾害点以上沟谷全长约115km ,物源 丰富,每逢暴雨,必发无疑 陈家磨房泥石流位于近南北向断裂破碎带中,沟谷沿断裂发育。沟西以三叠系碎屑岩为主;沟东则以 上古生界地层为主。沟壁多片状崩塌,具一定的汇水面积,固体迳流量大,雨季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21213矿山地质环境稳定性评价 1 地震。整个龙门山区为地震活动比较频繁的北东向地震构造带。自蜀汉炎兴元年公元263年~ 1985年,区内有史料记载的地震活动即达27次,发生于19世纪的有11次。其中1933年的叠溪大地震波 512 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及本区,造成绵竹县城倒塌;1983年3月22日发生的清平乡地震的震中烈度达 Ⅳ 度。据前人研究本矿区的 东南部分为未来6~617级地震的危险区。 2 断裂构造。本矿区位于北北东向与北东向构造的交汇部位,此外尚有南北向及北西向断裂构造存 在,而通过本区的两条断裂为挽近期有强烈活动的活动断裂带,它们是促使本区频繁发生地震的发震断裂之 一。 3 地层岩性的工程地质分类。本矿区出露的地层岩性齐全。从工程地质角度出发,大体以北川 映秀 断裂为界,可划分为二类一类为位于矿区西侧的 “彭灌杂岩” 分布区。该区以花岗岩类为主,在外营力作用 下,形成了厚层风化壳。在暴雨形成的坡面漫流强烈冲刷侵蚀下,它们易于成为泥石流的物源。第二类位于 矿区东侧的煤、 磷矿含矿层位,其中有碎屑岩,也有可溶性岩。由于挽近期强烈的推覆构造作用,这些可溶性 岩与碎屑岩产状均较陡,甚至有局部倒转现象,同时由于众多的采矿活动也为各种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4 灾害体的成因分析。龙门山中段煤磷矿区位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及次生断裂构造发育的碎屑岩类分 布区,在采挖过程中及采掘后的采空区,迫使采挖区及其周围的坡面应力结构重新进行调整。在这一调整过程 中必然会使一些坡面结构欠佳的坡面失稳,后期处理稍有不慎,即会形成规模不等的各种灾害。此外,由于企 业追求短期效益,对采矿弃渣的处理不够重视,抛弃在硐口以外的坡地、 沟谷中的废渣,也是导致大面积坡面失 稳、 泥石流灾害泛滥的原因之一。本矿区灾害的致灾程度由轻至重,依次为滑坡 ϖ崩塌 ϖ泥石流。 形成本区灾害体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地质环境因素和人为矿山开采影响两方面。综上所述,龙门山中段 煤磷矿区均属于地质环境不良区。 213新康石棉矿区 21311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新康石棉矿区位于石棉县城的南和南东部。构造上属于康滇地轴次级构造泸定米易台拱。矿体产于纯 橄榄岩 辉橄岩等超基性岩以及与其共生的次火山相及火山岩中。矿脉沿构造裂隙生成,矿体形态简单,厚 度稳定。石棉矿多为坑采,生产1t石棉将产生数十吨的矿渣,主要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是部分山体的破损 及大量矿渣;山体破损严重,森林植被难以恢复,易发生地质灾害和淤塞河道。这些灾害对县城及108国道 构成极大威胁。 21312主要地质灾害 新康石棉矿区的主要地质灾害有蠕变坡、 滑坡、 泥石流等。 1 蠕变坡。马颈子蠕变坡位于北矿区东侧,坡面西倾。为一个老的滑坡体,有明显的后壁陡坎,滑体 中部的堆积物具明显的凹凸坡形态,即坡面下陡上缓,前缘沟谷有绕行现象。该坡面南北最宽达400m ,东西 最宽达450m。目前坡面上有植被覆盖,该坡面的后缘似乎更为平坦,前缘陡坡有西移的趋势。 熊家山蠕变坡位于南矿区东北支沟右岸,呈三个相连的坡面。三个坡面之间的两处间隔有增大的趋 势。经过10余年的坡面自然复苏,三个坡面之间的植被正在逐渐恢复,而坡面的主体部分仍无植补,说明坡 面片状卸荷现象明显。三个坡面前缘宽近500m ,坡面各长约150m。 2 滑坡。板栗林东北滑坡位于南矿区以东竹马河右岸支沟徐家堡的南坡,为本区规模最大的滑坡体, 前缘最宽处达700m余,长达500m。前缘呈折角形,该滑体近期有分化成小型滑坡分别卸荷的特征,如其西 侧沟壁即有分两次卸荷的小滑体,其范围约为大滑体的三分之一。 板栗林东滑坡为复式滑坡体,其南侧有一个小型的次生滑坡体,主滑体前缘宽250m左右,长达400m , 小滑体长宽约80m ,该滑体后壁较宽,前缘位于支沟入汇竹马河的沟口,经过10余年的演变,竹马河在其前 缘形成了小河曲。 脚基坡滑坡位于竹马河东岸,脚基坡西。后壁呈规则的椭圆弧,前缘宽450m ,面临竹马河岸,前、 后缘 最长处约300m ,后缘有明显的滑坡丘点状纹 , 经图像对比发现,竹马河已沿该滑体前缘切穿形成一个河 汊,后壁亦有变缓消失的趋势,由此间接地推测其为傍河的低角度浅层滑坡。 大洪沟滑坡位于大洪沟左岸支流汇口的北坡,前缘宽约300m ,长约160m。该滑体可能是一个蠕变形 滑体,其初次活动发生在1988年以前,2002年时,后壁已更为明显且加长。同时前缘有次生小滑体存在。 3 泥石流。五家蛮沟泥石流位于五家蛮以西支沟口,在沟口以下的大洪沟主沟中亦有类似于凉山沟 612 2004年12月第24卷第4期 四川地质学报 Vol. 24 No. 4 Dec. ,200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的新老泥石流沟叠置的现象。同时显示,在10余年的演变中,大洪沟中泥石流堆积物在平面宽度上已大为 增加,显示沟内矿渣淤积极为严重。 大洪沟口泥石流位于大洪沟入汇竹马河的汇口南,已知泥石流点的上游部位亦见有新老泥石流堆积叠 置的现象。 新康滑坡体位于南矿区矿部以东的半坡处,为较小的滑坡体,前缘宽约160m ,东西长约200m。该滑坡 为老滑坡后壁的新滑动。南矿区的矿部 新康建在老滑坡体被夷平的堆积物之上。目前其后缘侧壁有新的 活动迹象。 马颈子沟泥石流位于北矿区马颈子西侧支沟口。马颈子沟右岸坡面及其支沟均存在新的矿渣堆积物 崩塌现象,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流 固体迳流,而该处上坡侧为二处石棉采矿场。由此可 见,只要采矿活动在继续,该沟中的泥石流就会不断地形成。 21313矿区环境分区与评价 新康石棉矿区可分为矿山地质环境不良区、 矿山地质环境一般区与矿山地质环境较好区三类。 1 矿山地质环境不良区。 四川石棉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不良区分为南北两个矿段。 北矿段板厂沟矿段每年有70万m3的矿渣排放量。矿渣随意堆放在板厂沟沟床中,使沟床淤高,纵比 降变小,常年水动力作用变弱,仅在沟的一侧留有泄洪通道,使沟床有效过水断面急剧变小,不能满足汛期泄 洪排流,极易产生泥石流灾害,威胁下游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南矿段位于马颈子沟北岸,采矿场的矿渣直接排放于马颈子沟中,每年均有40万m3的排放量,至今 已形成大于480万m3规模的尾矿场。目前,尾矿场的废石矿渣等仍往沟中堆放,沟床和沟壁的松散固体流 物源仍在积累增加,遇有特大暴雨,仍有爆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 新康石棉矿区南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不良区位于大洪沟的下游段。自建矿50年以来,凉山、 苏家山 及五家蛮采矿场形成的废石、 矿渣及弃土均排放于大洪沟及其支沟中,年排放量约190万m3,直接威胁下游 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暴雨洪流形成的泥石流可能对108国道直接造成威胁。 2 矿山地质环境一般区。分布于南、 北矿区周边及个体采棉点周围,其中北矿区有16家个体采场,南 矿区有8家个体采场。这些采矿点虽然对地表破坏小,但却易导致地陷及滑坡等灾害。 3 矿山地质环境较好区。位于上述区域之外的大部分图区范围内。在此区域内未发现因采矿引起的 大型灾害,但却解译出7处灾害点,它们的形成与采矿活动无直接联系,多数是坡面自然演变的结果,且多数 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区域,危害不大。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石棉矿的南北矿区均存在爆发特大型泥石流灾害的可能,危及国道108的安全运行 及生命财产,应及早立项治理。 3 结论与建议 四川是我国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四川矿山地质环境复杂,是我国矿山地质问题最多的省区之一。因矿 产资源开发而造成的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破坏及矿山地质灾害非常严重,不仅影响四川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也 影响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恢复;同时还影响到全省多个国家级及省级地质公园的建设,如龙门山、 大渡河峡 谷、 自贡恐龙、 安县海绵生物礁等已建地质公园及攀西裂谷等待建地质公园。 四川的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是生态建设、 生态恢复的好地方,矿山生态环境虽遭到破坏,但如有计划进 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将会很快产生效果。 本文的编写得到了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钟沛林站长,李云贵总工,四川省地调院岳昌桐常务副院长 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712 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遥感技术在四川省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黄 洁,刘 智 四川省遥感中心,四川成都610081 摘要通过对四川省矿产资源遥感综合调查的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地质、 物探、 化探、 遥感的成果,以全省地质 背景、 不同矿种的成矿条件为基础,以综合找矿理论为指导,遥感为主要手段,以获得的地质矿产遥感信息为主要 依据,结合物化探成果的综合解译和相互印证,对省内主要成矿地区及个别重点地区不同程度地进一步研究其地 质环境和成、 控矿条件,以达到矿产资源预测的目的。 收稿日期2004 - 07 - 28 作者简介黄洁1964 - ,女,四川雅安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遥感地质调查工作 关键词矿产资源;遥感综合调查;遥感分析;影像特征;评价因子 中图分类号TP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0995200404 - 0218 - 05 四川省矿产资源具有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种类齐全,资源丰富,分布集中;但贫矿多、 富矿少,难选矿 多,共、 伴生矿多;以黑色、 稀有、 贵金属、 化工、 建材矿产为资源优势等特点。四川省西部地质构造复杂,且交 通不便,气候寒冷,地质研究程度不高。因此这一地区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找矿的有利地区。 1 主要岩石类型的遥感分析 四川省主要岩石类型有砂页岩或砂板岩、 碳酸盐岩、 变质岩系、 第四系沉积物和玄武岩、 花岗岩类等。 主要岩类的解译标志见表1。 2 地质构造的遥感分析 四川省大地构造分区分为东部扬子准地台和西部松潘 甘孜地槽褶皱系、 三江地槽褶皱系,北部的秦岭 地槽褶皱系。 扬子准地台北与西大体上以城口 房县断裂、 北川 映秀断裂、 九顶山断裂、 茂汶断裂、 盐井 五龙断 裂、 小金河断裂与地槽褶皱系分界。在地台西部边缘形成了呈南北向展布的康滇地轴和南北向的深大断裂 带;向南凸出的盐源 丽江台缘坳陷;北西向龙门山 大巴山台缘坳陷。扬子准地台边缘由于构造活动强 烈,形成了四川省重要黑色和有色金属矿产,准地台内部形成了四川省主要的非金属矿产。 上接217页 Geological Environment Survey and Assessment in Mines of Sichuan Province YIN Xian2ke , HUANGJie , LIU Zhi , SONG Yuan2bao Remote Sensing Centre of Sichuan Province , Chengdu , Sichuan 610081 Abstract Present situation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mines of Sichuan province , influence of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on geologic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main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geology are analyzed by the example of Panzhihua vanadic titanomagnetite mine area , coal and phosphorite mine areas in the middle Longmen Mountains and Xinkang asbestos mine area. Proposals concerning reconstruction of geologic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in mines are offered. Key words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mines; geological hazards;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812 2004年12月第24卷第4期 四川地质学报 Vol. 24 No. 4 Dec. ,200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