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质环境论坛.pdf
t ● 保护地质环境论坛 / 我国城市地质灾害 发展趋势预测 及防治对策 楚 占昌 柳源 随着我国都市化进程的加速 , 人 类 工 程一经济活动正以一种不容忽视的 力量不断 地改变 着地顷 环境,如果这种“ 改 变 使城 市地质环境恶化 并达 到一定程度,就可能 导 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城市地区由于人 口密度大、 工业产值高 , 固定资产多.所以无论是哪种地质作用形 成 的何种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将会造成 比非城 市地 区大得多的经济损失和人 员伤亡 。 所 以, 重视和加强城市特 别是大 中城市 的地质灾 害 防治工作具有更为突出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 一 、我 国城 市地 质灾 害的现状 爰发 展趋 势琢耐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 害多发区 而长期 以 来,我国在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中,又往 往缺乏对地质环境 特 别是地 质灾 害的勘 查、论证 、评价和 预测 、防 治的研究 , 致 使我国城 市地质灾害 日趋 严重,前最夸 人 担忧 。 就 目前来说,对我国城市经济 建设和 人 民生命财产危害最大的地质灾 害主 要有 三大 类 地震灾害、地面变形地质灾害 主 要指 地面沉降 、地裂缝 、地面塌陷等和 崩塌 、 滑坡、泥石流灾害 。 1 .地震灾 害 特别是大地震 , 乃 是众 多地质灾 害之 首。 我国处 于环 太平洋地震带和喜玛拉雅一地 中 海地震带之间。 地 震话 动的特 点是分布广, 额 度高、 强度大、 震源浅 , 所 以灾情极为严重。 全 国除浙江、 贵州两省外,其他各省 市、 区 均 发生 过6 级以上的地 震; 本世纪以来,我 国共 发生死亡千人以上的地震3 0 多次,死亡人数 达6 0 余万人 , 经 济损失数百亿元。 我 国地震基 本烈度在 Ⅶ度和 Ⅶ度 以上的地 区面 积 为 3 1 2 万k m , 占国土面 积的 3 2 . 5 。由于历 史的沿 革以及近代工业布局的 不台理, 我国很多城 市处于地震强烈活动区 。强烈地震往 往是 毁 灭性的。 特别 是大城 市及其附近 发生大地震 , 往往会对国家的政治、 经 济产生 巨大的影响。 地 震 活 动往 往 具 有准 周期 性 。 我 国 1 9 6 6 1 9 7 6 年的地震高潮期后,经历 了不到 1 O 年 的相 对平静期。种种迹象表 明,又 一个地震 高潮期可能已经到来,这是摆在我们面 前的 一 个极 为严峻 的问题。 2 .地面变形地质灾害 在地 面变形地质灾害中,对城市建设危 害最大 的就 是地面沉 降。 地面沉 降作为一种缓 慢发 展 的 地 质 灾 害,主要出现在 我国人 口稠密 、工 业发 达的 东部 平原 区,所 以受灾 损失也很 大 。 近 年 来, 由于地下水超采现 象十 分普遍, 一些 内 陆城 市也相继 出现 地面沉降 现象 据统计 , 目前我国 已有3 8 个 以上的大 中城 市出现比较 严 重的地 面沉 降现 象。 由于地面沉降灾害 一般很少发 生人身伤 亡,且在某 一局 部、短时期内造成的危害往 往 并不显著,所 以不 易引起 人们的关注。然 而,它 在长时期 、大面积 上造成 的经挤 损失 却十分惊人, 由此引起的 社会 问题也十 分严 重 天津市 由于地面沉降 ,引起防洪 、泄流 能 力降低,一 到汛期, 马路 积 水 , 城 市受 淹,而且 常出现潮水越堤漫溢 市区的现象 。 如1 9 7 7 年 7月底,市区暴雨积水,造 成直接 经济 损失 2亿元 ;1 9 8 5 年 8月1 9 日,潮水 越 l 7 维普资讯 堤 ,沿 海设施普遍受淹,短短 几个 小时 ,直 接经济损失就 达 8 0 0 0 余万元 、 地而沉降还常 造成桥下净空量减 少, 导致 区矗啦时间和 吨位受到严重 影响 。 地面沉降 是一种顽 固的 “ 慢 性病 ,一 旦发生,其影响 之深 刻, 治理 难度之大远远 超 过其 他 自然灾 害。因为地面杯高损失后是 很难 恢复的。在未 来几十年内,垒球气 缕变 暖,将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而据气象部门 的资料,近几年 内,我国气 候以旱 为主 ,逸 将加剧城市水量供需矛 盾,导致 地下水超采 现象更加普遍 。由于海 平面 上升和地面沉降 的 叠 加 作 用, 无疑会对地面标 高已很 低的 沿海城 市的经济 建设和人 民生命财 产安 全构 成 巨 大 威胁 。即使内 陆城 市, 由于地面沉 降也会 造成房 屋毁坏、地 下设施 失赦 等。所 以,有理 由认为地面 沉降灾 害的 发展趋势是 令人担忧的。 城 市地面塌 陷灾害也 是对城市 经济 建设 危害较大 的一种 地面 变形 地质灾害。其 成因 主要是由于过 量抽 取地 下水造 成的。铜陵 市 由于矿山开采 ,长 期琉排地下水,使 琉千 漏 斗边缘扩展至 隔水边 界,造 成大面积 地面塌 艏 ,所需恢 复建 设资 金就 选6 0 0 0 多万元 。另 外,武汉市地面 塌陷还直接威胁长江 大堤 的 安垒 。至 于地 裂缝 灾害,其 成 因比较 复杂 , 有构造成因的,也有过量抽水引起 的,也 可 能 由黄土潜蚀作用造成。 由于地 球进人 一个 新的地壳构造运动活跃期 ,大部分构造 作用 形成的地裂缝的活动可能 会加 剧。 3 .崩塌、滑坡 、泥 石流 是我 国山 区 城 市最常见的地质灾害。这 类灾害 往往 出现 在 持久降雨或 短时 太暴雨之 后 我国山地 占国 土总面积的6 5 以上,崩 塌、滑坡 、泥石流 灾害的分布十分广泛,随 着经 济的发展,丘 凌、平原地 区的开发强度加 大,人工 高、陡 边坡增 多, 其 中也有不少 产生滑坡 。 所以,可 以说垒 国绝 大部 分省 市 、区都有崩塌、 滑坡 、泥 石流灾害存在 ,最为发育的区域是 l8 我国第 一二地形阶梯的交接部位,即我国 中 西部的滇、黔 、川、陕、甘 、鄂 、青等省 、 区。除 此之外,辽宁、河北 、北 京等 地区的 泥石流灾害也较 为严重 。在 所有 地 质 灾 害 中,从人 员伤亡 角度讲 ,崩塌、滑坡 、泥石 流灾害主要 出现在 山区,所 以一次 灾害造成 的损失也许并不 大,但正 因为这些 地区 比较 贫 穷,对灾害 的承 受能力和恢 复麓力差,一 个数额不大的损失就可 能远远超 出其 允许的 承受能力,经 过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恢 复到原 有的生产力水平。所以说,崩塌 、滑 坡 、泥 石流灾害不仅严重阻碍 山区的经济发 展 ,而且 对山区的社会安定的影 响也是 十分 深 荆 的 。 我国 山区大 多是贫 困地 区。 经 济 不 发 达 ,生产力水平落后,经 济建设在很 大程度 上依赖 于对资源的开 发。 由于大量不合理 的 工程一经 济活动,造成地质环 境 目趋 恶化, 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相 当严 重。而 山区 平地少,有不少 中、小城 市和重 要设施都建 在 河谷 中或 沟谷 的出 口处 .这就很容易成 为 崩塌 ,滑坡 、泥 石流 的直接袭 击对 象。有 的 城 镇本身就座 藩 在泥 石流 沟 口,堆 积扇上 , 有的房屋就建在危岩体下 一旦 发生灾 害, 就会造成惨重 的经 济损 失和 大量人员伤亡。 、城市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古 人云 “ 凡事 蔼剐立,不 预则废。”地质 灾害的防治工作也必须贯彻 。 以防为主,防 治结 合 的方针,但对不同的灾 种,应采取 不同的防治 对策。 I .地震灾害 对地震灾 害, 目前人们 尚无法进行 “ 治 理 . 监铡、预报也还处于摸索阶 段。要在 继 续做好地震监溯、预报的同时,花大 力气做 好抗震工作,加强工程抗震能力,做到 小 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 。 这是 目前比 较实用的方法。对抗震工作来说 ,关 键是要 提高新建工程的抗震能 力,否 则拆了建、建 了修,加 固工程没完没了,这方的面教 训是 维普资讯 十分深 刻的 。当然, 首先 要做好烈 度评定工 作,以 免造成 不必要的浪费。 2 .崩塌、滑坡 、 泥石流 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都 与 人 类 工 程、经济活动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城市地 区 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至少有8 0 %以上 是人类不合理的工程 、经挤活动造成或诱发 的 而且,这类灾害 目前从技术 上讲,大部 分是 可以防治 的。所 以,对 这类 灾 害 的 防 冶,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建立 、健 全有 关法 规 ,这主要三个 方面 的内容 1禁止 人为破坏地质环境 ,诱 发地 质灾害 ; 1要能蟮控 制人类的 自我行为,半 数以上的地质灾害是可以避免的。 2在城市的新建、改建、扩建规触 时,必须加强地质环 境论证。一方面要查清 地质环境条件,尽量避开各种地质灾害体, 以避免 “ 自投罗网” 。 另一 方面,要宽分考虑 建设布局 与地质环境的适应性,对各种建设 活动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价、预测。 3在发现受地质灾害威胁时,要首 先进行社会、经济论证,然后才能采取防冶 措 施 。 对 已发现受地质灾害威 胁时,是 “ 避 ” 还 是 “ 治 如何治 关键取决干社会 、经济 效益如何。过去。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灾 害 防治效果 的社会、经济论证工作进行得很 少,即使有,也往往只 是 “ 投 入” 治理工程 投资与 产出” 能减少的损失之间的简 单比较。没有考虑或很少考虑灾害发生后 可 能造成的闻接经济损失和灾害产生的社会影 响 。如 一些 山区城市,是周围广大地 区人民 生活,生 产物 资的主要 来源地,城市 受灾, 不仅直接经济损失大,而且往往对周围地区 人民生产 、生 活产生很 大影响。 另一方面, 还必须考虑防治 措施的社会影响。否则,往 往会造成严 重的后果 。 3 .地面沉降灾害主要 是由于不合 理 开 采地下水 引起的, 目前城市水量供需 矛盾都 十分突出,完垒不用地下水 是不 可能的 。所 以完垒避免地面沉降也 是不 现实的。但开采 量与沉降量之问的比值不是一定的,也就 是 说 不同的开采层次、不 同井位布局 条件下, 单位 开采量引起的地面沉降 量是不 同的 。同 时很 多设施在沉降量很小 的情 况下 ,其 功能 并不 受影响或 不受 明显影响,从它不受影响 到 受明显影响 有一 个从量变到质变 的过程。 鉴 于上述看法,对地面沉降的 防治,应 从四个方面 人手 1作好宣传工 作。 地下水具有水质好 、取用方便 的优点, 但要让群众充分认 识过量开 采地下水带来的 严重后果。 2调 整生 产结掏, 改变生产工艺, 节约用水,尽 可能压缩地下水 开采量 。上海 和天津的实践 经验证 明,选 是一项行之 有效 的方法。 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制 定有关法 规,控制地下水开采 另一方面, 须改变 现行的水费制 度。地下水的水费不应该以实 际成本 机井 费 提取 费 管理 费 为基准定 价,而应以地下承的边际成本为基准定 价, 以此来促使企业 自行 节约 用水 。 3 加强地面沉降形成机制的研究, 确定合理 开采 层次和 井位 布局,探索控制 地面沉降 的新技 术、新方法 使单位 “ 开采 量” 引起的地面沉降 量尽可能 小。 在选一方面 ,上海 已做 了大量工作并取 得了显著的成绩,应该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填索出一整套技术 方法 。 4迅速 开展 有关灾 害经 济 学 的 研 究 ,在 台理 的开采层次和井位布 局 的 条 件 下,确定合理的开采量以保 证开 采地 下水造 成 的地面沉降 不超 出大部分建筑 设施 的适应 程度 。至少 要保证开采地下 水所能带来 的经 济增长量超 出由于开采地 下水 引起地面沉降 而带来 的经 济损失量。 1 9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