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放沿空留巷充填体稳定性控制.pdf
第 3 2卷 第 3 期 2 0 0 3 年 5 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i n g 8 L Te c h n o l o g y V0 1 . 3 2 No . 3 M ay 20 03 文章编号 1 0 0 0 1 9 6 4 2 0 0 3 0 3 0 2 3 2 0 4 综放沿空留巷充填体稳定性控制 张东升 , 缪协兴2 , 冯光明 , 宋召谦。 1 .中国矿业大学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 院, 江苏 徐州 ; 2 .中国矿业大学 理学 院, 江苏 徐州2 2 1 0 0 8 3 .山东泰山能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翟镇煤矿, 山东 新泰2 7 1 2 0 4 摘要 基于综放沿空留巷的矿压模型, 计算出充填体稳定所需的强度和能适应的变形量, 并以此 选 出充填材料及其水灰比. 为提 高充填体的整体支护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重点阐述 了空间锚栓加 固网技术及其对 充填体稳定性 的控制效果, 为综放 大断面沿空留巷技术的成功试验奠定 了坚实 基础. 关键词 沿空留巷矿压模型 ;变形机理 ;充填体稳定性控制;空间锚栓加 固网 中图分类号 T Q 5 2 9 文献标识码 A 利 用 高 水 充 填 材 料 水 灰 比大 于 或 等 于 1 。 8 51 , 净浆时水体积在 8 5 %以上 在巷旁实现 机械化构筑护巷充填带的技术 , 代表了目前沿空留 巷技术的世界水平. 国外 高水巷旁充填技术是 2 0 世纪 7 0年代末首先在英 国发展起来的, 迄今仍居 领先地位[ 1 ] .我国经过近 2 0 a的研究, 充填材料与 充填设备 已实现了国产化 , 并已基本掌握了薄煤层 及 中厚煤层工作面沿空留巷 的矿压显现规律及充 填体的作用机理[ 2 I 引 .但是 , 对于综采放 顶煤工作 面而言 , 利用高水材料进行巷内充填以实现沿空留 巷, 这在 国内外还是空 白.理论与实践 表明, 充填 体合理强度的确定、 充填材料水灰比的选择及充填 体整体稳定性的控制, 都是综放大断面沿空留巷技 术开发成功的关键 因素. 本文以潞安矿业集团公司 常村煤矿 S 一 综放工作面的具体条件为基础, 重点 介绍充填体的抗变形措施及充填体稳定性的控制 效果. 1 充填体强度 根据综放沿空留巷顶板活动特征与围岩变形 规律的物理模拟与数值计算 ] , 综放沿空留巷的 矿压模型见图 1 a . 确定矿压模型的结构参数 见图 l b 是进行充填体强度与变形分析 的重要前 提之 一 .结构参数 中煤层、 直接顶、 老顶的分层厚度可 由 煤层赋存条件得到, 而巷道及充填体几何参数 口 , b , a 可 由巷道支护设计而定. 关键块体的超前断 裂位置 和断裂块长 可通过物理模拟与数值 计算获得. 设充填体的弹性模量为 , 纵 向应变为 , 直 接顶 包括顶煤 的弹性模量为 , 纵 向应变为 , 充填体与直接顶中的垂直应力为 盯 , 则 e 6 一 素, 1 一 . 2 由图 1 b中的变形协调关系可得 A h e b b 一 △ 6 , 3 式中 b为充填体高度; h为底板到老顶 的距离 ; 为割煤高度. 而 A h和 △ 6为 A h一 一h 1 1 a0 . 5 a 1 / l , 4 △6一 一b , 5 式 中 h 为老顶 回转后的触矸高度 , 口为巷道宽度 ; a 为充填体的宽度 , h 。 一五 一 , 其 中 k为碎胀岩 石 煤 的压实系数. 由式 1 ~ 5 联立可得 一旦鱼 二 2 垒 墨 垒 2 二垒 丝2 一 6 一 . 6 对 于 常村 煤 矿S 。 一 综 放 工 作 面 , 可 取 h 8 . 71 IT I , 一 2.9 I T I, k 1.2 5, 2 0.0I l l, 1一 收稿 日期l 2 0 0 2 0 7 0 5 基金项 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5 0 2 2 5 4 1 4 ; 博士点基金 2 0 0 1 0 2 9 0 0 0 3 作者简介。 张东升 1 9 6 7 一 , 男, 江苏省如皋市人, 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 工学博士, 从事采动岩体控制及矿业系统工程研宄 维普资讯 第 3期 张东升等综放沿空留巷充填体稳定性控制 2 3 3 a b 图 1 综放沿空 留巷 的矿压模 型 F i g . 1 Ro c k p r e s s u r e mo d e l o f g o b s i d e e n t r y r e t a i n i n g i n{ u l l y me c h a n i z e d c o a l { a c e wi t h t o p c o a l c a v i n g 4 . 0 m , 口 4 . 5 m , al 一 2. 5 m , b 2 . 6 5 m , △6 0. 2 5 m, E d 一1 5 0 MP a , E 6 4 0 MP a . 将 上述数值代人式 6 可得 一 4. 3 M Pa。 则由式 1 可得 0 .1 0 8 . 充填侧巷道顶板下沉量 Ay 一 △6 e b b一 0. 5 4 m . 可见 , 充填体 的强度不能小于 4 . 3 MP a , 纵向 应变不能超过 0 . 1 0 8 , 充填侧巷道顶板下沉量应控 制在 0 . 5 4 m 以内. 2 高水材料特性 充填体强度是影响沿空 留巷成败的主要因素 之一. 及时提供足够的支护强度能积极、 有效地减 小顶板下沉量与作用在巷内支架上的载荷. 充填材料 的选取是决定充填体强度的关键性 因素. 根据沿空 留巷矿压显现规律 , 要求充填材料 应具备下列特性 支护强度高, 速凝且增阻速度快 , 有足够的可缩量 , 较高的残余强度及密闭性. 根据以上对充填材料 的要求 , 由中国矿业大学 研制、 生产 的 Z KD型高水速凝充填材料是理想 的 充填材料[ 7 ] . S 一 。 工作面采高大 , 充填 体上方为顶 煤 , 对充填体及 时密实接顶要求高 , 而用模板进行 充填时其接顶效果较差, 因此选用袋装净浆材料进 行充填. 表 l为 Z KD型高水充填材料不 同水灰 比 时的性能指标. 表 1 Z K D高水速凝材料性能 T a b l e 1 I n d i c e s o f Z K D h i g h w a t e r s o l i d i f y i n g ma t e r i a l 注。 表中数据为一级材料实验室测得, 实际应用中材料强度等 性能因材料混合不可能充分均匀要降低近一个档次. 高水 速凝材料抗压强度与使用水灰 比大 小成 反比关系, 水灰 比越小 , 单位体积 充填体需要使用 的高水速凝材料越多, 用水量越少 , 充填凝固体的 强度就越高, 反之亦然. 可见 , 调节水灰比可满足对 充填体不 同强度的要求. 根据前述对充填体的强度分析, 为保证高水材 料充填体稳定的强度可达 4 ~5 MP a , 选取高水速 凝材料的水灰比为 2 . 0 1 . 从综放沿空留巷 的矿压结构模型可以看到 , 充 填体主要承受关键块转动引起的给定变形 , 除需要 有一定的强度外 , 更需要有足够的抗变形能力. 高水材料的变形表现出显著的塑性特征 s - , 即 当载荷达到峰值强度后, 高水材料固化体并不立即 完全破坏 , 丧失承载能力 , 而是随着应 变的进一步 加大, 承载能力缓慢 下降, 其下降幅度远小于普通 混凝土和岩石材料 , 具有较高的残余强度. 尤其是 在三轴压缩条件下, 围压对残余强度的提高更加明 显, 当围压很低 0 . 1 5 MP a , 轴 向应变 达 2 0 时 , 残余强度仍为峰值强度的 7 3 . 2 %~7 5 . 3 , 这种 特性对充填体适应老顶结构的活动非常有利. 综上所述 , 高水速凝材料从抗压强度上可以实 现较大范围的调节 , 在变形性 能上呈现塑性特征, 可避免充填体突然破坏, 因此 , 用其作为充填材料 在力学性能要求上是完全可行的. 充填体的空间锚栓加固网 尽管高水材料有 良好 的抗变形能力 实验室标 准试 验条件 下, 一般为 l 0 ~l 5 , 基 本上能适 应 s 一 综放面老顶的给定变形 , 但为了确保现场工 业性试验时充填体的整体稳定性 , 除选择合理的充 填材料及其配比外 , 主要采用空间锚栓加固网加固 充填体[ g ] , 以加大充填体 的围压 , 提高充填体的支 护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 增强其整体支护性能. 充填体空间锚栓加固网的具体结构如图 2 所 示. 巷旁充填时在两个充填袋之间上下布置 3 个锚 维普资讯 中国矿业 大学学报 第 3 2卷 栓, 最上面一个锚 栓距 顶板 6 0 0 mm, 最下面 的锚 栓距底板 7 0 0 mm, 3个锚栓间距为 1 m. 充填袋两 侧用梯子梁连接 , 必要时还 可以挂金属网. 锚栓 由 善 量 一 量 l 5 0 0 ~ 1 5 0 0 梯子粱充填袋间缝充填体 / \ 0 _/ 1 . ...I .. J l量 ..、n ‘ - 、 _ . . - . ‘/, a 正视图 螺母 l 声 2 0的 A。圆钢 加工而成 , 如 图 3所示 , 梯子梁 由 声 1 6的 A。 圆钢加工而成 , 如 图 4所示. 充填体 锚栓 ‘ . 。 ./. 。 . 。 . ‘ . 图 2 充填袋间锚栓与充填体两侧梯子梁布置 Fi g . 2 La y o u t o f b o l t s a n d l a d d e r s h a p e d s t e e l s b 俯视图 图 3 锚栓结构 示意图 Fi g . 3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h e b o l t a 横向梯子梁 螺母 l 图4 充填体梯子梁结构示意图 Fi g . 4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h e l a d d e r s h a p e d s t e e l 4 充填体稳定性的控制效果 由于空间锚栓加固网的实施 , 使充填体的整体 稳定性大大增强. 充填体中埋设的多基点位移计观 测结果表 明 没有安装空间锚栓加 固网时 , 充填体 横 向变形量为 3 4 mm, 且受老顶周期来压 影响明 显 ; 安装了空 间锚栓加 固网后 , 充填体横 向变形量 仅 6 mm, 且几乎不受老顶周期来压影响 , 如 图 5 所 示. 4 0 l 3 0 2 0 {争 c l 0 0 3 6 9 1 2 1 5 1 8 2 l 2 4 2 7 距工作面距离/ m 图 5 充填体有无空间锚栓加固网的效果对比 F i g . 5 Ef f e c t o f b o l t s o n t h e p a c k i n g b o d y 为测定充填体的受力情况 , 沿充填体宽度方向 每隔 0 . 5 m 布置 了 5个液压表. 由图 6可以看 出, 初期充填体外侧 采空区侧 首先承载, 距充填体内 侧 2 m处载荷较大. 受工作面周期来压影响, 最大 载荷逐渐向充填体的内侧 留巷侧 偏移 , 载荷水平 在 1 . 5 MP a左右. 至 督 b 纵向梯子梁 3 6 9 1 2 1 5 l 8 2 l 2 4 2 7 距工作 面距 离/ m 图 6 充填体压力变化 曲线 Fi g . 6 Ch a n g e o f p r e s s u r e o n t h e p a c k i n g b o d y 图 7为充填体采用空间锚栓加固网加 固后的 竖 向变形和 留巷后的两帮收缩情况. 图中曲线 1为 充填体顶底的竖 向收缩量 , 曲线 2为充填体中部至 实体煤帮 中部的收缩量. 由图 7可以看出, 充填体 的竖向变形较小 , 而 留巷后两帮相对位移较大. 充 填体 中埋设的多基点位移计观测结果表明, 充填体 本身的侧向变形较小 , 留巷后两帮相对位移较大的 主要原因是实体煤帮的位移较大. 总之, 由充填体的受力与变形实测结果 可以看 出, 充填体 的横 向变形量、 竖 向收缩量及所承受 的 压力都远低于极限量 , 可见 , 充填体是稳定 的. 充填 体稳定性的控制效果如图 8所示. 维普资讯 第 3期 张东升等 综放沿空留巷充填体稳定性控制 2 3 5 I \ 捌 爸 { 令 4 5 4 0 3 5 3 0 2 5 2 O l 5 l 0 5 O 距工作面距离/ m 图7 充填体位移变化 Fi g . 7 De f o r ma t i o n c h a n g e o f t h e p a c k i n g b o d y 图 8 充填体稳定性的控制效果 Fig . 8 Ef f e c t o f s t a b i l i t y c o n t r o l o f t h e p a c k i n g b o d y 5 主要结论 1 按所建立 的综放沿空留巷矿压模型, 进行 充填体变形分析和强度设计是合理的. 2 所选的 Z KD高水速凝材料, 采 用 2 . 01 的水灰比, 能满足对充填体强度的要求. 3 采用空间锚栓加固网对充填体实施加固, 可大幅度提高充填体的整体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同 时, 可使充填体宽度进一步减小. 4 所 构筑 的支护性能优 良的充填体 , 为综放 大断面沿空留巷技术 的开发成功奠定 了坚实 的基 础. 参考文献 [ 1 ] 周华强, 侯朝炯.国内外高水巷旁充填技术的研究与 应 用[ J 3 .矿 山压力 与顶板管理 , 1 9 9 1 4 7 - 1 2 . E 2 3 孙恒虎.沿空留巷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 煤炭工 业出版社 , 1 9 9 3 . [ 3 ] 王 悦 汉 , 王 彩 根 , 周 华 强. 巷 道 支 架 壁 后 充填 技 术 E 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1 9 9 5 . [ 4 3 钱鸣高, 缪协兴.岩层控制中的关键层理论研究[ J ] . 煤炭学报 , 1 9 9 6 , 2 1 3 2 2 5 2 3 0 . [ 5 3 张东升, 茅献彪, 马文顶, 等.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变形 特征的试验研究[ J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2 , 2 1 3 3 3 1 3 3 4 . [ 6 3 张东升, 缪协兴, 茅献彪.综放沿空留巷顶板活动规 律的模拟分析[ J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 0 0 1 , 3 0 3 2 61 2 6 4. [ 7 3 孙恒虎, 黄玉诚 , 杨宝贵.当代胶结充填技术[ M] .北 京 冶金工业 出版社 , 2 0 0 2 . [ 8 3 王光伟.综采工作面内错联络巷高水速凝材料充填 技术的研究[ D ] .徐 州 中国矿业大学 , 2 0 0 1 . [ 9 ] 缪协兴, 冯光明, 张东升, 等.巷旁高水材料充填体的 空间加固网[ P ] .中国专利 Z L O 0 2 2 1 4 6 2 . 8 , 2 0 0 1 7 6. S t a b i l i t y Co n t r o l o f Pa c ki n g Bo d y f o r Go b - Si d e En t r y Re t a i n i n g i n Fu l l y - M e c h a n i z e d Co a l f a c e s wi t h To p - C o a l Ca v i n g ZHANG Do n g s h e n g。 ,M I AO Xi e x i n g。 ,FENG Gu a ng mi ng 。 .S ONG Zh a o q i a n。 1 .Co l l e g e o f M in e r a l a n d En e r g y Re s o u r c e s ;2 .C o l l e g e o f S c i e n c e ,CUMT,Xu z h o u,J i a n s u 2 2 1 0 0 8 ,Ch i n a ; 3 .S h a n d o n g En e r g y Li mi t e d Li a b i l i t y Co mp a n y o f Mo u n t a i n Ta i ,Z h a i z h e n Co a l Mi n e Xi n t a i ,S h a n d o n g 2 7 1 2 0 4 。Ch i n a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r o c k p r e s s u r e mo d e l o f t h e g o b s i d e e n t r y r e t a i n i n g i n f u l l y me c h a n i z e d c o a l f a c e s wi t h t o p c o a l c a v i n g,t h e de f o r ma t i o n me c ha ni s m a n d r e l e v a nt pa r a me t e r s o f t h e e n t r y s i de p a c k i n g b o dy we r e a na l y z e d,t h e s t r e n gt h a n d de f o r ma t i o n n e e d e d f o r t he s t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pa c k i n g b od y we r e c a l c u l a t e d. An d t h e p a c k i n g ma t e r i a l a n d i t s r a t i o o f wa t e r t o c o n c r e t e we r e a l s o s e l e c t e d . A t e c h n i q u e o f“ t h r e e d i me n s i o n r e i n f o r c i n g n e t wi t h b o l t f o r e n t r y s i d e p a c k i n g” wa s e mp h a t i c a l l y i n t r od u c e d t o c o n t r o l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p a c k i n g b od y,a n d t h e g o o d r e i n f o r c i n g e f f e c t s o f t h e p a c k i n g b o d y we r e a l s o s h o wn b y t h e f i e l d me a s u r e me n t r e s u l t s .Th e r e i n f o r c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l a y s a g o o d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 t h e s u c c e s s f u l t e s t o f g o b s i d e e nt r y r e t a i n i n g i n f u l l y - me c h a ni z e d c o a l f a c e s wi t h t o p c o a l c a v i n g. Ke y wo r d s r ock p r e s s u r e mod e l o f g o b s i d e e n t r y; s t a b i l i t y o f p a c k i n g b od y;t h r e e d i me n s i o n r e i n f o r c i n g n e t wi t h b o l t ;d e f o r ma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责任编辑王玉浚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