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条带开采的研究现状与主要问题.pdf
第3 2 卷 第8 期 煤 炭科 学 技 术 2 0 0 4 年8 月 我国条带开采的研究现状与主要问题 郭文兵 ,邓喀中 ,邹友峰 1 .中1 5 1 “ 业大学 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 徐州 2 2 1 0 0 8 ; 2 .焦作工学院 资源与材料7 - 程系,河南 焦作4 5 4 0 0 0 摘 要 条带开采作为 “ 三下”采煤 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在我国煤矿 区被广泛采用。在综合分 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条带开采岩层与地表移动机理 、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条带煤柱稳定性、 条带开采设计研究等方面对我国条带开采 的研究现状进行 了论述 ,并指 出了目前我国条带开采研究 和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条带开采;“ 三下”采煤 ;地表移动 中图分类号T D 8 2 3 .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 2 5 3 2 3 3 6 2 0 0 4 0 8 0 0 0 7 0 5 R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a n d ma i n i s s u e s o f s t r i p m i n i n g i n Ch i n a GUO W e n b i n g ,D ENG Ka z h o n g ,ZOU Yo u f e n g 1 . S c h o o l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S u r v e y a n dM a p p i n g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ofM i n i ng a nd T e c h n o l o g y , 仙 2 2 1 8 , C h i na ; 2 . D e p a r t m e nt ofR e s o u r c e s a nd M a t e r i a l E n g i n e e r i ng , J i a o z u o I n s t i t u t e of T e c h nol o g y , J i a o z u o 4 5 4 0 0 0 , C h i na Ab s t r a c tT h e s t r i p mi n i n g a s o n e o f t h e ma i n t e c h n i c a l me asles f o r c o al mi n i n g o p e r a t i o n u n d e r b u i l d i n g s ,r a i l wa y s a n d wa t e r b o d i e s h a s b e e n wi d e l y a p p l i e d t o c o a l mi n e s i n Ch i n a .B a s e t h e a n aly s i s o n g r e a t n u mb e r o f d o c u me n t s .s u c h a s t h e d i s p l a c e me n t me c h a n i s m o f r o c k s t r a t a a n d s u r f a c e g r o u n d f o r t h e s t r i p mi n i n g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s u r f a c e g r o u n d d i s p l a c e me n t a n d d e f o r ma t i o n,s t a b i l i t y o f s t r i p c o a l p i l l a r ,a n d d esi g n r e s e a r c h o f s t r i p mi n i n g,t h e p a p e r s t a t e d t h e p r e s e n t 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o f t h e s t rip mi n i n g i n C h i n a .Th e p a pe r p o i n t ed o u t s e v e r a l p r o b l e ms e x i s t i n g i n the r e s e arc h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s t rip mi n i n g i n C h i n a . Ke y wo r d s s t r i p mi n i n g;c o a l mi n i n g u n d e r b u i l d i n g s ,r a i l w a y s a n d w a t e r b o d y;g r o u n d d i s p l a c e me n t 1 概 述 条带开采是将要开采的煤层区域划分为比较正 规的条带形状,采一条、留一条,使 留下的条带煤 柱能够支撑上覆岩层的载荷 ,使地表 只发生轻微 的、均匀的移动和变形 ,达到既回收一部分煤炭资 源 ,又能控制地表沉陷 的 目的。理论 和实践已表 明,条带开采能有效地控制上覆岩层和地表沉陷 , 保护地面建 构 筑物和生态环境 ,有利于安全 生产 ,不需要增加或较少增加生产成本,因而在我 国煤矿区被广泛采用 ,目前已成为我国村庄下、重 要建筑物下及不宜搬迁建筑 构 物下等压煤开 采 的有效 技术途径 。 我国自 1 9 6 7年首次采用充填条带法开采 “ 三 下”压煤以来 ,先后在全 国 l 0多个省、1 0 0多个 条带工作 面进行 了条带开采,如抚顺 、阜新、蛟 河 、峰峰、淄搏 、鹤壁、平顶山、焦作、郑州、枣 庄、徐州等多个矿区都曾进行了建筑物下压煤的条 基金项目河南省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0 4 1 1 0 5 0 2 0 0 带开采实践 ,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实际观测资 料。在理论研究方面 ,我国学者对条带开采进行了 大量的研究。其研究内容涉及条带开采中的一系列 基本问题主要包括条带开采地表移动机理和规 律、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 、条带煤柱稳定 性研究 、条带开采参数优化设计研究等方面。 2 我国条带开采的研究现状 2 . 1 在岩层与地表移动机理、规律研究方面 为研究条带开采引起 的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 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此进行了研 究。研究认为 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与长 壁式全部垮落法相似 ,但 目前普遍认为条带开采的 岩层与地表移动机理截然不同于长壁式全部垮落法 开采。在条带开采地表与岩层移动机理方面提出的 假说主要有 。 1 煤柱的压缩与压入说。它是基于连续介 质力学法而提出的,认为条带开采上覆岩层与地表 的沉陷是由煤柱的压缩 、煤柱压入底板和煤柱压入 顶板 3部分组成。煤柱的压缩量按单向弹性压缩处 7 维普资讯 第3 2 卷 第8 期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2 0 0 4 年8 月 理 ,其作用的应力为煤柱平均应力。煤柱压入顶底 量假定煤柱的平均应力作用与半无限平板上 ,按弹 性理论给出计算公式。 2 岩梁假说。它是根据一些矿井 的地质条 件 ,在条带开采区域上覆岩层中存在一层或几层厚 度较大、强度较高的岩层 ,在条带开采时该岩层为 起控制作用的岩梁 ,或者如同一个受煤柱和垮落拱 局部支撑而弯曲下沉的弹性地基梁,然后按线弹性 理论给出了应力和位移的计算公式。 3 托板理论。在岩梁假说 的基础上,文献 [ 1 ]提出的托板理论认 为地表的最大下沉量是由 煤柱压入底板量 、煤柱压缩量 、岩柱压缩量 、承重 岩层压缩量和托板挠度所组成。该理论认为顶板岩 层内存在一层强度相对较大的坚硬厚岩层,它的作 用类似于托板,可以减缓或减小地表的下沉。托板 理论把条采工程岩体视为 “ 准三维”介质 ,在模 型上是一大进步 ,但托板的位置 、托板的断裂准 则 、托板的边界条件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4 波浪消失说。认为条带采 出以后 ,采 出 条带顶板岩层类似于两端固定约束岩梁,因弯曲下 沉直接顶与上位岩层分离,在岩梁端部上表面最先 出现倒八 字裂缝 ,裂缝斜 向开采 条带 上方 ,直 接顶 出现初次断裂或周期性断裂 ,最终形成上窄下宽的 等腰梯形。位于煤柱上方的岩层为压缩变形 ,其下 沉值由下往上逐渐增大;采空区上方的岩体为拉伸 变形 ,因岩体膨胀或出现离层 ,其下沉值由下往上 逐渐减小 ,在某一高度,二者的下沉趋于一致 ,在 此高度之上为均匀下沉。并且总结出波浪下沉传播 高度与条带开采宽度和煤柱宽度有关。 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方面,通过建立条带 开采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实测或采用其它研究方 法 ,基本掌握了条带开采地表沉陷的主控 因素 以及煤层和上覆岩层的强度 、结构对条带开采上覆 岩层和地表移动的影响。我国实测资料表明条带 开采下沉系数为全部垮落开采下沉系数的 4 . 8 % ~ 2 6 . 8 % ,垮落条带开采下沉系数为 0 . 0 2~ 0 . 3 3 6 , 大多数小 于 0 . 2 ;水砂充填条带开采下沉 系数在 0 . O O 9~0 . 0 4之间 。 2 . 2 在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研究方面 2 . 2 . 1 预计方法研 究方面 1 修正预计参数 ,采用全采预计方法 预计 条带开采。尽管条带开采的岩层与地表移动机理不 同于长壁式全部垮落法开采,但由于对预计方法的 8 认知程度 、参数确定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条带开 采普遍采用的预计方法是采用全部开采地表移动与 变形预计方法。主要预计方法包括① 以离散随 机介质理论为基础的概率积分法,该方法具有一定 的理论基础,预计参数完全可以通过实测资料求 得 ,且对一个矿区参数相对稳定 ,参数变化遵循一 定的规律,同时概率积分法可适用于任意形状工作 面、地表任意点的移动和变形预计,因此在我国得 到了广泛应用 ;② 以剖面函数法和典 型曲线法为 代表的经验方法它是通过对大量实测资料总结和 分析 ,得出地表移动和变形与地下开 采条件的关 系,确定各种函数形式 解析公式 、曲线或表格 或经验公式。如应用最多或有代表性的负指数函数 法 ;我国峰峰矿区和平顶山矿区的典型曲线 ;有些 学者称这种方法为 “ 唯象法” ;③ 影响函数法,影 响函数的形式既可根据实测资料分析求得 ,也可直 接给出。根据影响函数法的原理发展了预计地表移 动和变形的积分格网法。有些学者将概率积分法也 归结为影响函数法;④连续介质力学方法 ,它是将 上覆岩层视为一种连续介质 ,按力学方法求解上覆 岩层 移动和变 形的方 程 。应用 的理 论主要包括 弹性 理论 、塑性理论 、粘弹塑性理论和断裂理论等。由 于上覆岩层的复杂性 ,该方法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 不得不作一些假设 ,这些假设与岩体本身的力学特 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 ,目前连续介质力学方法 并未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2 针对于条带开采的预计方法。随着研究 的深入,文献 [ 1 0 ]提 出了条带开采沉陷预计的 三维层状介质理论。把条带开采工程岩体介质概化 为具有开挖孑 L 洞的分层各向同性线弹性空间体 ,不 仅考虑了上覆岩体,而且考虑了条带煤柱和下伏岩 体对岩层和地表移动的影响,给出了条带开采岩层 与地表移动预计方法。托板理论认为条带开采条件 下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公式 、方法和步骤与全陷法 开采条件下概率积分法一样⋯ ,文献 [ 1 1 ]通过 研究极不充分开采地表移动的基本特征 ,采用离散 介质碎块体随机移动物理模型,提出了适合极不充 分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的概率密度函数法,并推广 应用到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此外,条带 开 采 地 表 移 动 变 形 预 计 方 法 还 有 数 值 模 拟 方 法 ’ 如有限元 、边界元 、离散元等。 数值计算法由于计算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岩性参 数与岩体参数的差异等原因,仍只是作为一种定性 维普资讯 第3 2 卷 第8 期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2 0 0 4 年8 月 的分析方法 。 2 . 2 . 2 预计参数研究方面 采用全 采方法预计条带 开采地表移动 和变形值 时,需要建立全采与条带开采地表移动预计参数关 系的经验公式 ,修正预计参数。条带开采地表移动 参数是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时的关键性参 数,其取值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地表移动和变形预 计 结果 的精度 。无论采用 哪一种预计方法 ,如果 预 计参数选不准 ,都不可能得出正确的预计结果。因 此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参数的准确选取对 提 高预计精度至关 重要 。我 国学 者在分析实 测资料 的基础上 ,对条带开采预计参数选取及其与地质采 矿条件的关系进行 了研究。在资料分析和有限元计 算的基础上,得出条带开采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 数 、主要影响角 正切和拐点偏距 与全采 的关 系 ,建 立 了一套经验公式 t 3 ; 见表 1公式 1 ,该 公式 考 虑 了采宽 、留宽和采深等 因素。文献 [ 4 ,1 ]等 采用边界元法分析 了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参数与采出 率 、采深和采宽的关系,结合国内部分条带开采的 实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出了求取这些参数 的另一套经验公式 见表 1 公式 2 。这两套求取 条带 开采地表移动 参数的经验公 式均 是建立 条带 开 采与全采参数之间的关系。是 目前进行条带开采地 表移动和变形预计求取参数的应用较多的方法。 2 . 3 在条带煤柱稳定性研究方面 条带开采煤柱 的稳定与 否是 条带 开采成败 的关 键 。我 国学 者在 国外 学者研究 的基础 上 ,对条带开 采煤柱稳定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但都是从传统的 强度观点出发,建立了多种煤柱载荷 、强度计算的 理论 和经 验公式及分 析方法 。 目前 ,我 国在条带开 采煤柱载荷计算 中普遍采用的是英 国 A . H . Wi l s o n 的两区约束理论,分别计算条带煤柱的极限承载能 力和实际承受的载荷 ,然后计算煤柱的安全系数来 评价煤柱 的稳定性。文献 [ 1 4]在研究 了 A . H . Wi l s o n煤柱 设计 公式 的不 足之 处 后 对 其进 行 了改 进。此外 ,国外提出了煤柱设计理论还有有效区域 理论 、压力拱理论、核区强度不等理论等 ,但在我 国很少采 用。 我国学者将采空区沿走向剖面视为边界作用均 布载荷的无限大板中的一个很扁的椭圆孑 L 口,利用 弹性断裂理论推导出孑 L 口端部煤柱距煤壁任一弱。离 点的应力计算公式 ,提 出了大板裂隙理论 ;文献 [ 1 5 ]从煤柱强度分析出发 ,导出任意方 向弱面剪 力强度安全系数计算式;文献 [ 1 6 ]应用从属面 积法分析 原 理 ,得 出倾 斜煤 层 条带 煤 柱 应 力 表 达 式 ,认 为剪 应力对煤 柱强度和稳定性 有影响 ;文献 [ 1 7 ]通过极限平衡法分析了煤层倾角对煤柱稳定 性 的影响;文献 [ 1 8 ]分析 了影响走 向条带煤柱 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文献 [ 1 9 ]提 出条带煤柱 的 锚杆 、化 学加 固方法 以提高回采率;文献 『 2 0 ] 通过光 弹实验得 出了条带煤柱 、采场 应力分布随煤 层倾角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文献 [ 2 1 ,2 2 ]采用 模糊数 学理 论分 析 了条 带煤 柱 的稳 定性 ;文献 [ 2 3 ]分析 了煤柱屈服带宽度及其影响因素,提 出 了条带煤柱屈 服 区极 限平 衡理论及煤柱屈 服带宽度 的变化规律和计算方法 ;文献 [ 2 4 ]给出了含节 理 弱面煤层在单 向和三 向受力状态下条带煤 柱的留设方法 ;文献 [ 2 5 ]在研究 了条带煤柱稳 定性 理论 和分 析方法 的基础 上 ,认为煤柱 的破 坏失 稳 是典型 的非线性 过程 。 目前在实际应用 中 ,对于 煤层倾 角、煤 柱剥落、煤柱蠕变 、煤柱 内瓦斯抽 放 、采空区水和湿度、采区 工作面几何形状 对煤柱 的影响 ,解决 的方法是通过 加大煤柱设计 宽 度增 大安全系数 。 2 . 4 在条带开采设计研究方面 在条带开采参数设计研究方面,一般认为有两 个基本 准则 一 是 条 带煤 柱 有 足够 的强 度 和稳 定 性 ,从而能长期有效支撑上覆岩层的载荷;二是条 带采宽应限制在不使地表出现波浪下沉盆地而呈现 单一平缓 的下沉盆地。通 常条带煤柱尺寸根据采 深 、采厚 、采宽 以及煤层 和上覆岩层 的力学性质等 因素确定 ,采宽根据采深等因素确定。根据条带开 采的经验 ,为了保证条带开采后地表出现单一平缓 的下沉 盆 地 ,采 出条 带 宽 度 一 般 为采 深 的 1 / 4 1 / 1 0 。当煤层顶板坚硬 ,煤柱尺寸按单 向受力状态 计算,采宽尺寸按压力拱 曲线理论计算 ,煤层开采 后采空区若被垮落矸石密实充填或充填法管理顶板 时 ,煤柱尺寸应按三向受力状态计算。文献 [ 1 ] 将开采沉陷学与工程岩体力学 、弹塑性力学 、流变 学相结合 ,论述了条带开采采宽 、留宽优化设计原 则和方法。此外还有将岩层控制 的关键层理论 、 连续介 质 力学 理 论 等 用 于条 带 开采 设 计 船 。 文 献 [ 2 ]提出了条带开采的宽条带设计理念。通过 对我国条带开采实例的分析,条带开采宽度变化在 1 0~1 6 0 m,宽深比变化在 0 . 0 4 3 0 . 3 4 7 ,即为采 深 的 1 / 2 . 91 / 2 3 ;条 带 煤 柱 宽 高 比 为 5 . 3一l 6 9 维普资讯 第3 2 卷 第8 期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2 0 0 4 年8 月 垮落条带 ,一般为 8~l 0 。在条带开采设计中要 求条带煤柱的宽高比值不小于 2 充填条采或不 小于 5 垮落条采 。要求条带煤柱有足够 的强度 和稳定性 ,从而能长期有效支撑上覆岩层的载荷。 在多煤层条带开采研究方面 ,文献 [ 2 9 ]提 出了煤层群条带开采中选择开采煤层的最小采动影 响原则 、层间条带煤柱的对齐原则等。文献 [ 3 0 ] 采用弹塑性有限单元法模拟的基础上 ,得到了多煤 层条带空间位置与岩层及地表移动间的关系。但综 合我 国现 有文献分析表 明 ,多煤层 条带 开采 问题 的 研究还 相对 不足 。 3 目前条带开采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 管我 国条带开采研 究取得 了丰富的理论和实 际成果,但在进行条带开采采宽 、留宽应用设计以 及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及其理论研究中还不完善, 为此 ,本文提 出以下几点 1 在以前的研究成果 中,注重 了地 表移动 和变形预计理论的研究,而对地表移动预计参数的 研究相对较少 ,造成条带开采预计时选取预计参数 比较困难,特别是下沉系数等关键性参数直接影响 到预计结果的精度乃至条带开采设计方案的确定。 尽管已进行了一些现场观测 ,但由于具体地质采矿 条件的差异,直接采用工程类方法或经验公式确定 条带开采地表移动预计参数难免存在较大误差 。必 然导致 预测结果与 实 际观 测结 果 存在 较 大的差 异 。 在同样的地质采矿条件下。目前有关经验公式计算 结果 相差 较大 。 以皖北 某 矿 4 1采 区条 带 开 采 为例 说 明如 下 平均采 深 为 2 3 0 m,条带煤柱 宽 a为 3 2 m,采 宽 b为 2 4 m。根据全采地表移动观测站资料,全采下 沉系数 。 0 . 9 ,水平移动系数 b 。 0 . 3 ,主要影 响角正切 t a n 。 2 . 0 ,拐点偏移距 S 。 0 . 0 5 H,按 表中公式 1 、 2 分别计算的条带开采预计参 数,可见计算结果差别很大 ,下沉系数公式 2 计算结果是公式 1 计算结果的 3 倍 表 1 。 表 1 条带开采地表移动预计参数计算结果的比较 2 在条带采留宽度优化设计方面 ,虽然有多 种方法和理论可用于条带开采参数设计 ,但简单的 经验公式或半定量化的计算公式通常考虑的因素不 够全面。设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 目性 ,必然带来 设计参数的不合理。复杂的定量化公式或解析式理 论上虽然精确。但其中部分参数或系数难以确定, 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造成 目前条带开采的采宽 选取 随意性较 大 。即采 宽或宽深 比变化 范围较大 。 3 在煤柱稳定性研究 中,对煤层倾 角、煤 柱剥落 、煤柱内节理裂隙、地下或采空区水等对煤 柱的影响以及采空区破碎岩体对上覆岩层的支撑作 用以减轻条带煤柱载荷问题考虑不足。目前解决的 方法是通过加大煤柱设计宽度增大安全系数,说明 1 0 对 条带煤柱破 坏失稳机理 、过 程的认识不够 深入 。 4 深部大采 宽条带开采研究较少。随着开 采深度的增加,大采深 、大采宽条带开采的设计和 地表沉陷的预计 13 趋迫切 ,对于深度大于5 0 0 m的 条带开采地表沉陷预测参数选取 目前 尚无好 的方 法,对如何在保证地面建筑物不损害或少量损害的 条件下 。提高深部资源回收率已成为条带开采设计 与实践 中的重要问题 。 5 多煤层 条 带 开 采 问题 研 究 相对 不 足 ,地 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理论尚不够完善 ,导致预测结果 与实际观测存在较大的差异,阻碍了条带开采的优 化设计和提高条带开采的效益,因此 ,有必要采用 新 的理论 和方法进行 深入而广泛地研 究 。 维普资讯 第3 2 卷 第8 期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2 0 0 4 年8 月 4 结 语 条带开采岩层与地表移动的过程十分复杂 ,它 是许多地质采矿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岩层与地表 移动和 地质采矿条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 系 ,地 下开采导致 的覆岩移动破坏 是非常复杂 的非 线性动态移动过程 ,因此,经典连续介质力学和统 计力学难以准确描述覆岩破坏和地表沉陷所涉及的 复杂非线性力学 过程 ,是导致 条带 开采上述 问题 的 主要原因 。 尽管条带开采采 出率偏低,资源损失率较大, 但 由于它能够有效地控制采场 上覆岩层和地表移 动 ,有利于保护地面建 构筑物 ,有利于安全 生产,而且一般不需要增加或较少增加生产成本, 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经济环境下 ,条带开采还是我 国解决村 庄下 、重要 建筑 物下 及不宜 搬迁 建筑 构物下等压煤开采的有效技术途径。因此 ,研 究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 如非线性科学用于解 决条带开采中的上述问题,对更好地利用条带开采 技术解放 “ 三下 ”压煤 ,提 高煤 炭资源 回收率 、 预防或减轻采动损害、保护地表建 构 筑物 和 矿 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 的理论和实 际意义。 参考文献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 O ] 吴立新 ,王金庄,刘延安,等.建 构筑物下压煤条带 开采理论与实践 [ 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 9 9 4 . 张华兴,赵有星.条带开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J ] .煤 矿开采,2 0 0 0 3 . 何国清,杨伦,凌赓娣,等.矿山开采沉陷学 [ M] .徐 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l 9 9 4 . 焦传武,仲惟林,耿得庸.条带法开采实施建筑物保护的 实践与认识 [ A] .煤炭科学研究 总院北京开采所.地下开 采现代技 术理论 与实 践 [ c] .北 京煤 炭工 业 出版社 , 2 0 o2 . 袁礼明,王金庄.条带开采法岩层移动机理分析 [ J ] .岩石 力学与工程学报 ,1 9 9 0 2 . 王金庄,吴立新.建 构 筑物下条带开采覆 岩移动机理 与实践 [ J ] .煤 ,1 9 9 8 6 . 袁礼明.条 带开采岩层移 动机理及地 表移动计算 的研 究 [ D ]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 ,1 9 8 5 . 邹友峰,马伟民.条带开采地表沉陷的主控因素 [ J ] .矿 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1 9 9 6 1 . 胡炳南,袁亮.条带开采沉 陷主控因素分析及设计对策 [ J ] .煤矿开采 , 2 0 0 0 4 . 邹友峰,何满潮.条带开采地表沉陷预计的新理论 [ J ]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 9 9 4 2 . [ 1 2 ] [ 1 3 ] [ 2 1 ] [ 2 2 ] [ 2 3 ] [ 2 4 ] [ 2 5 ] [ 2 6 ] [ 2 7 ] [ 2 8 ] [ 2 9 ] [ 3 O ] 郭增 长.极不充分开采地表移动预计方法及建筑物深部压 煤开采技术 的研究 [ D ] .北 京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校 区.2 0 01 . 张俊 英.大倾 角多煤 层 条带开 采 j维 有限 元模拟 研究 [ J ] .煤炭学报 ,1 9 9 9 3 . 耿德庸.有限元法计算和分析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及煤柱 稳定性规律 [ R ] .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所. 1 9 93. 王旭春,黄福 昌,张怀新,等.A .H .威尔逊煤柱设计 公式探讨及改进 [ J ] .煤炭学报 ,2 0 0 2 6 . 胡炳南.条带开采煤柱稳定性 分析 J ] .煤 炭学报 ,1 9 9 5 2 . 崔希 民,缪协兴.条带煤柱中的应力分析与沉陷曲线形态 研究 [ J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 0 0 0 4 . 高玮.倾斜煤柱 稳定性 的弹塑性 分析 [ J ] .力学 与实 践,2 0 0 1 2 . 郭文兵 ,柴一言.条带开采采场应力分布规律的光弹性实 验研究 [ J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 9 9 8 6 . 任建华,康建荣,何万龙.锚杆加固条带煤柱的离散元模 拟分析 [ J ] .山西矿业学院学报,1 9 9 7 2 . 郭文兵,柴一言,贾茂欣.走 向条带开采煤柱稳定性的影 响因素探讨 [ A] .煤 炭高校第 二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 [ C ]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出版社,1 9 9 8 . 郭文兵.条带煤柱稳定性模糊数学分析 [ J ] .华北水利水 电学院学报,1 9 9 4 4 . Z h a n g Yuz h u o,W a n g Mi n gl i .F u z z y f a i l u r e a na l y s i s o f c o al p i l l a r s f o r s u b s i d e n c e c o n t r o l『 J ] .J o u rn al o f c o al s c i e n c e and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 , 2 0 0 0 1 , 吴立新,王金庄.煤柱屈服带宽度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J ] .煤炭学报 ,1 9 9 5 6 . 邓喀中.开采沉陷中的岩体结构效应 [ M] .徐州中国矿 业大学出版社,1 9 9 8 . 谢和平,段发兵 ,周宏伟 ,等.条带煤柱稳定性理论与分 析方法研究进展 [ J ] .中国矿业 ,1 9 9 8 5 , 于胜文,郑文华 ,姜 岩,等.利用关键层控制宽条带开 采地表下沉的实践研究 [ J ] .矿山测量,1 9 9 9 4 . 邹友峰.条带开采地表沉 陷控制及_其优化设计方法 [ A ] . 资源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技术 中国科学第三届青年学 术年会论文集 [ C]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 9 8 . 康怀宇,刘文生 ,苏仲杰.条带法开采控制地表沉陷采留 合理宽度的探讨 [ J .煤炭科学技术 ,1 9 9 5 7 . 胡炳南.煤层群条带开采优化设计原则 [ J ] .煤矿设计 , 2 0 0 0 4 . 邓喀中,马伟民,何国清.多煤层开采时条带空间位置对 岩层移动的影响 [ J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 9 9 1 2 . 作者简介 郭文兵 1 9 6 9一 ,男 ,河南宁陵人 ,博士研究 生,副教授,现主要从事 三下 采煤与特殊开采方面的科研和 教学工作。 收稿日期2 0 0 4 一 O 1 一 O 1 ;责任编辑曾康生 1 1 nn] IJ] J 1]r - H “ 加 P }P }P l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