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消费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pdf
第 3 3卷 第 1 期 2 0 0 4年 1 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8 L Te c h n o l o g y V01 .3 3 NO.1 J a n. 2 0 0 4 文章编号 1 0 0 0 1 9 6 4 2 0 0 4 0 1 0 0 0 1 0 5 中国能源消费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韩可琦, 王玉浚 中国矿业大学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 江苏 徐州2 2 1 0 0 8 摘要 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能源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和煤炭消费需 求取向, 展望 了能源发展前景 .认为世界能源结构在 2 1世纪中将再一次发生重大变化 .能源生 产和消费的主体或者回归煤炭, 或者以新的可再生能源及其他新能源取代石油和天然气 . 2 1世 纪将是科技迅猛发展, 极大地超越 2 0 世纪的年代, 能源科学和技术也将会出现超越常规的发展, 为替代能源寻求新的出路.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煤炭;发展趋势 ; 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 T D 8 2 文献标识码 A De v e l o p i ng Tr e nd a n d Exp e c t a t i o n o f En e r g y Co n s u me i n Ch i n a HAN Ke - q i ,WANG Yu j u n S c h o o l o f M i n e r a l a n d En e r g y Re s o u r c e s 。C UMT。Xu z h o u,J i a n g s u 2 2 1 0 0 8,C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e ne r g y c o ns u me a n d i t s p r o bl e m i n Chi na we r e a n a l y z e d. The de v e l o p i n g t r e n d o f e n e r gy c o n s u m e a nd t he p r o bl e m o f c o a l c o n s ume we r e d i s c us s e d . An d t he p r o s p e c t o f t h e e n e r gy d e v e l o p me nt wa s a l s o d i s c u s s e d.I t i s i n di c a t e d t ha t t h e e n e r g y s t r u c t u r e wi l l v a r y a g a i n i n t h e wo r l d a t 2 1 t h;c o a l wi l l b e c o me t he ma i n e ne r gy o f p r o du c t i o n a nd c o n s u m e,o r p e t r o l e um a n d ga s wi l l b e r e p l a c e d wi t h t h e ne w r e b o r n e n e r g y a nd o t he r ne w e n e r g y . Be c a us e a t 2 1 t h s c i e nc e a nd t e c hn o l o g y wi l l de v e l o p r a p i d l y a n d o v e r s t e p t h a t o f 2 0 t h, t h e i mp o r t a m e d e v e l o p me n t wi l l a p p e a r i n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e n e r g y. Ke y wo r d s . e ne r g y c o ns u me; c o a l ; de v e l o p me n t t r e nd; e x pe c t a t i o n 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 展 的重要物质基 础. 我国国民经济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中, 较长时间处于能源消费需求迅速增长而供给不 足 的紧缺状态. 2 0世纪末 的“ 九五” 期 间发生 了显 著变化, 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呈下降的趋势 , 出 现 了难得的能源供需基本平衡状况, 但 同时也出现 了新的问题 , 即煤炭供过于求与石油的供不应求的 结构性 矛盾 突出. 面对 我国能 源生产与消费的变 化, 如何认识和对待, 以及应采取什么样的方针对 策, 成为令人十分关注、 而又存在一定分岐 的问题. 本文拟从分析我 国能源消费 的特点和存在问题 出 发, 主要依据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中所列出的基础 资料[ 1 ] , 探讨我国能源消费的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 对前景的展望. 1 中国能源消费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1 . 1 以煤炭为主体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在一次能源总量的构 成 中, 煤炭 占 8 9 . 3 0. 4, 所以长期 以来的一次能源消 费构成 中一直 以煤炭消费为主体.煤 炭 占消费总 量的比重, 在 2 0世纪 5 0年代占 9 0 以上, 6 0年代 占 8 0 以上, 直到 1 9 9 7年 的 7 0 以上 和 2 0 0 0年 的 6 7 , 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煤炭消费总量逐年增 加 , 从 1 9 5 5年 的 9 0 7 0万 t , 1 9 7 0年的 3 . 3 1亿 t , 1 9 8 0年 的 6 .0 6 亿 t , 最 高 达 到 1 9 9 6年 的 1 4 . 4 7 亿 t .2 0 0 2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 1 3 . 9 3亿 t , 收稿 日期 2 0 0 3 0 30 3 作者简介 韩可琦 1 9 4 4 一 , 男, 安徽省潜山县人,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从事采矿系统工程和能源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 . 维普资讯 2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第 3 3卷 比 2 0 0 1年增加 2 . 8 7 8亿 t , 增长 2 6 . 0 3 9 / 6 , 与历史 最高水平的 1 9 9 6 年统计年报数1 3 . 9 6 亿【 相近r 2 ] . 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消费以及能源生产结构 , 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十分突出. 大量的燃煤致使 我 国城市的大气污染呈煤烟型污染. 2 0 0 0年我国 的烟尘和二氧化硫 的排放量分别为 1 1 6 5万 t和 1 9 9 5万 t , 其 中 由于燃 煤 产 生 的排 放量 分 别 占 7 0 9 / 6 和 9 0 %. 导致 了区域性 的酸雨分 布, 环境 酸 化. 大量开采煤炭还造成了大面积的地表和耕地遭 到破 坏, 全国煤矿 开采 造成 的塌 陷地总面积约为 4 0万 h m。 . 1 . 2 工业部 门能源消费量大 我国近年能源消费按部 门划分的构成大致为 工业 占 7 1 9 / 6 ~7 2 , 民用占 1 1 9 / 6 ~1 2 , 交通运输 占 5 %~6 %, 农业 占 4 9 / 6 ~5 9 / 6 , 商业 占 2 9 / 6 , 建筑 业占 1 , 其他第三产业 占 4 9 / 6 .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属高耗能产业 ,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能源 消 费量 不断 增 加. 近几 年 的 中国煤 炭消 费 总量 1 2亿~1 3亿 t中, 工业部 门的消费量 占 1 0亿~ 1 1亿 t . 工业部门的用煤大户是 电力、 冶金、 化工、 建材 等行 业. 火 力发 电用煤 量大 致 在 4 . 5亿 ~ 5 . 0亿 t 左右 , 占煤炭总消费量的 3 5 ~4 0 . 工业 的迅速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 的重要标志, 工业化进程中需要消费大量 的能源也 是普遍规律. 我 国发展工业 的起步较晚 , 工业化进 程 中较长时期 以重工业为主 , 工业生产设备的更新 改造速度和工业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较低 , 致使 产品成本和单位产品的能耗较高. 近些年我国的工 业节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 了很大进 展 ,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 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以 火力发 电能耗为例, 每千瓦时供电标准煤耗 2 0世 纪 6 0年代大致为 5 0 0 g, 1 9 9 5年降至 4 1 2 g , 2 0 0 0 年为 3 9 2 g , 而 日本 1 9 9 8 年为 3 2 2 g . 当前 中国高能 耗产品的能源单耗, 比发达国家要高 2 5 9 / 6 ~9 0 9 / 5 . 按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 每万美元的吨标煤 相 比, 1 9 9 4年发达国家为 1 . 5 ~4 . 5 , 我国为 1 8 . 6 , 2 0 0 0年我国降至 1 1 . 8 , 仍高于发达国家数倍. 1 . 3 人均能源消费较低 我国人 口众多 , 农村人 口所 占比重大, 经济发 达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较低, 在世界上属于中低收 入国家 , 按人均 的能源消费量还处于较低水平. 统 计资料表明 我国每人每年能耗 标煤 , 1 9 5 3年只 有 9 3 . 0 7 k g , 1 9 7 0年 3 5 7 . 9 k g , 1 9 9 0年 8 6 3 . 3 k g , 2 0 0 0年增加到 1 O 1 1 . 2 k g . 与 2 0世纪的五六十年 代达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 0 0 0美元 的发达国家 当年人均能耗为 1 . 9 4 ~4 . 9 0 t c e相比, 我国人均能 耗是较低的. 人均能耗中的人均净用 电量 2 0 0 0年 为 9 9 9 .6 k W h, 不 到 世 界 人 均 净 用 电 量 2 4 3 3 k W h的 一 半 , 也 低 于 亚 洲 人 均 1 2 0 7 k W h . 随着我 国今后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发 展 , 人均能耗和人均 电耗 势必不断提高. 能源消费 需求的总量仍将以较大的幅度增加. 1 . 4 东西部地区差别大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早期 的工业发祥聚集地 , 又是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工业时的主要基地, 改 革开放以来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的发展更是突飞猛 进. 土地面积仅 占我国 2 9 . 5 9 / 6 的东部地区, 工业产 值多年来都 占全国的 8 0 9 / 6 以上. 同时, 东部也是我 国人 口和城市富集 的地区, 人 口占全国 7 0 %以上. 因此 , 能源消费量一直较大 , 并且逐年不断增加. 能 源资源的分布却与需求相反, 是西多东少. 水力资 源基本上都在西部, 煤炭资源东部原本不多 , 又 已 经过几十年的高强度开发更为不足 , 形成了当前东 部 的用煤需求量 占全国的 7 0 %以上 , 煤炭保有储 量所 占比重不足 2 0 的煤炭资源短缺 的局面. 近 两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 , 必将充分利用和发挥西部 的资源优势 , 既有利于全 国的能源供需平衡 , 又能 改变西部落后面貌, 促进 国民经济 的全面发展. 所 产生的问题则是大宗能源产品的远距离输送. 能源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 2 . 1 能源消费总量的长远需求势必不断增加 统观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过程 中对能源 消费的需求 , 都是随着经济 的增长而增加的. 近一 年多来, 对“ 九五” 期间我国能源消费需求总量下降 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所作的一些分析 , 总体上认为 “ 九五” 期间中国能源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使供需 基本平衡, 结构不断优化 , 长期 困扰经济社会发展 的能源” 瓶颈“ 制约大大缓解, 基本上适应 了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 能源消费总量连续 4 a 逐年 减少的原因, 主要是国民经济从计划经济 向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转轨 中, 进一步地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市 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上的作用; 经济发展中体制改革 和产业结构、 行业结构、 产品结构的调整初见成效, 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 使企业在以经济效益为导 向的运行 中, 重视 了能源 的有效利用 , 国家的宏观 调控, 政策导向, 和利用行政手段, 大力整顿取消了 大量 的高耗能、 高污染 的“ 五小” 企业; 在科教兴 国 战略指引下 , 科技进步 的作用和效果显著 , 节能技 术取得了较大进展, 并使其在与能源市场价格的经 维普资讯 第 1期 韩可琦等 中国能 源消费的发展趋势 与前景展望 3 济对比中能够得到实际应用和推广. 这些因素共同 作用下的综合效果 , 体现在节能率的大 幅提高上 , “ 九五” 期间的年均节能率和节能量 比以前几个五 年期间的年均值高 出近一倍 以上. 这种情况, 应该 说既是经济发展转轨转型时期的必然 , 又属于长远 发展中的特殊 阶段. 调整转变到一定程度后 , 仍然 会要求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按一定 比率 降低 后 的 比率 增加. 已有 的初步统计 资料 表明, 2 0 0 1 年能源消费量 1 3 . 2亿 t c e , 比 2 0 0 0年增长 3 . 1 , 国内生产 总值 增长 7 . 3 . 能源消费弹性 系数为 0 . 4 2 , 转回正值 j . 2 . 2 能源消费构成仍将逐渐改变 由于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 轻重工业比例中轻 工业 比重增加, 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的提高, 高档 电器设备 的普遍采用, 小汽车开始进入家庭; 特别 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能源消费构成的改 变已是大势所趋. 能源消费需求 的构成中, 非洁净 能源煤炭的比重下降, 比较洁净高效的能源 石油, 天然气, 水力发电等 比重上升, 早 已成为世界能源 消费构成改变的遍布各国的现实. 我国几十年来能 源消费构成的变化也是如此 , 只是早些年这种改变 的速度 比较缓慢, 近年来变化的速度较快 , 但是与 世界, 特别是与发达国家对 比, 仍然差别较大, 煤炭 比重仍 占据大于 6 0 的主体地位. 煤炭在能源消 费构成 中所 占的 比重, 1 9 7 0年 以前 占 8 0 %以上, 1 9 9 7年以前 占 7 0 以上 , 1 9 9 8年开始快速下降, 从 6 9 . 6 %降到 2 0 0 0年 的 6 7 . 0 %, 2 0 0 1年更 降到 6 2 . 0 %, 一年下降 5个百分点, 相当于以往 5 ~1 0 a 的降幅. 与世界上的一些工业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国 家能源消费构成进行对 比 见表 1 煤炭所 占的 比 重仍然很大 , 由此预计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仍 将按此取向继续发展下去. 能源消费构成改变所面临的主要 问题是与一 次能源资源量构成的背离加大 , 能源的生产供给如 何满足能源的消费需求. 我国常规的一次能源总资 源量 中原煤 占 8 9 . 3 %, 天然气 占 1 . 3 %, 水 能 占 5 . 9 %; 技 术 可 开 发 的 探 明 总 储 量 中, 原 煤 占 8 7 . 4 %, 原 油 占 2 . 8 %, 天 然气 占 0 . 3 , 水 能 占 9 . 5 . 这一资源构成所造成的当前煤炭资源丰富、 生产能力大、 而消费需求下降供过于求, 与原油资 源少、 生产能力难以提高、 而消费需求不断上升, 石 油紧缺必须依靠进 口的能源结构性相矛盾. 这一结 构性矛盾还将长期存在下去 , 并且更加突 出, 已有 的预测认为 2 0 0 5年中国需要进 口石油 1 亿 t , 煤炭 出口1亿 t . 这不仅是我国面对的问题 , 也是世界性 的问题. 统计表明, 世界常规一次能源的资源总量 构成也是煤炭所 占的比重最大 , 总资源量中煤炭占 8 1 . 4 , 技术可开发的探明储量中煤炭 占7 6 . 4 . 同样存在着较大的结构性矛盾. 即便如此, 当世界 性的石油, 天然气资源提前消耗殆尽时, 解决 能源 消费需求的出路也未必回归到煤炭. 表 1 2 0 0 1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及与一些国家的对比 Ta b l e 1 Co mp a r i n g o f t h e e n e r g y c o n s u me c o n s t i t u t e o f C h i n a w i t h t h a t o f t h e s o me c o u n t r i e s i n t h e y e a r 2 0 0 1 国 家 天 然 气 水 力 中国 美国 英国 法 国 德 国 日本 加拿大 俄罗斯 6 .9 2. 2 0. 6 7 . 1 1 . 7 4. 0 2 7 . 3 6 . 2 世界合计 资料来源 B P 2 0 0 2世界能源统计 评论 中国能源 , 2 0 0 2 7 2 7 . 2 . 3 节能潜力尚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我 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 虽然逐年下降, 近年来下降的幅度还 比较大, 但与 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处在能耗较高的状态. 今后通 过节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应用和推广 , 单位能耗 仍有较大 的继续降低 的空 间. 我国现时的“ 广义能 源效率” , 即以消费单位能源所实现 的国内生产总 值所表示的能源经济效率仅为发达 国家的 1 / 3 ~ 1 / 1 0 ; 高耗 能产 品 的单 位耗 能 比发 达 国家要 高 2 5 %~9 0 %, 参见表 2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 表 2 能源效率与产品单位能耗的简要对比 Ta b l e 2 Co mp a r i n g e n e r g y e f f i c i e n c y wi t h p r o d u c t u n i t e n e r g y c o n s u me 电一 卯 0 0 核一 na ; “ u 一 油 一 6 0 0 4 3 0 0 0 5 石一 ∞弘“ 鸺 一 鲳 炭一 0 一 煤一 ” 一 维普资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第 3 3卷 是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 , 我国的能源经济效率必将 不断提高, 产品单位能耗必将不断降低. 3 煤炭消费需求取向 鉴于我国的能源资源构成 中煤炭极其丰富, 多 年来在能源供应紧缺的条件下煤炭成为主力 , 煤炭 工业迅猛发展 , 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已有的能源发 展战略研究 中, 多数能源长远发展 的预测分析一直 都将煤炭消费及其相应 的生产列为我国能源构成 的主体, 称作“ 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格局在今后相 当长 的一段时 间内不会改 变” , 具体 一点 的认 为 2 0 5 0年 以前煤炭 的 主体地 位 即 占能 源构成 的 5 O 以上 不会改变. “ 九五” 期 间能源消费和生产 形势的巨大变化 , 预示着国民经济发展、 人 民生活 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 对能源消费需 求的取 向, 在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下, 正以较快的速 度偏离煤炭 , 偏好洁净高效的能源. 煤炭在能源消费以及生产构成 中的主体地位 能够保持多久, 是否能够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导 引下维持较长时间, 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煤 炭 自身, 取决于煤炭工业的改革力度和发展取 向是 否能够适应能源消费的市场需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发展使我国的绝大多数商品从卖方市场转为 买方市场 , 任何产 品都必须 以质优价廉来适应和满 足消费群体的需求, 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 煤炭也不 会例外. 长期以来以低效率生产出来 的大宗原煤直 接进入市场 , 供 给用户, 在能源 紧缺、 煤炭供 不应 求、 无可选择的年代 , 促使 了煤炭工业包括地方乡 镇煤矿的极度发展. 今后的能源消费需求档次不断 提高, 要求煤炭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来 满足消费需求. 由此引发出的煤炭消费需求取向, 也是煤炭工业生产发展所提供的最终产品取 向, 目 前已经出现或能够看到的势头有如下几点 3 . 1 提供经过洗选加工的优质煤炭 煤炭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条件下 , 用户 自然要 选择价格较低、 质地较好的产品. 经过洗选加工并 分类、 分级、 分等次销售的商品煤必将在市场竞争 中占有优势取得发展. 2 0 0 0年全 国原煤入选 比重 只有 3 O 左右, 大量原煤未经加工直接燃烧 , 不仅 热效率低、 浪费运输能力, 还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 中国加入 WT 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 煤 炭工业还必须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3 . 2 煤炭用于发电的比重继续增加 煤炭作为能源加以利用的最佳途径是用 于发 电, 这样可以比煤炭直接燃烧提高热效率 2 O , 节 省运输费用开支 , 有利于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环境. 我国煤炭消费构成 中用于发电的 比重 1 9 8 0年仅 占 1 8 . 0 , 近十年不断提高, 到 2 0 0 0年达到 3 6 . 2 . 发达 国家 的煤炭消 费构 成 中用于发 电的 比重 占 8 O 9 / 6 ~9 O . 3 . 3 煤层气的开采 我国具有与煤炭资源共存 的丰富的煤层气资 源 , 据专家估算埋深 2 0 0 0 m 以内的煤层气总资源 量达 3 0 ~3 5 1 0 m。 , 与常规 天然气资源量相 当. 开采煤炭之前采出其 中的煤层气 , 有利于充分 利用地下资源, 适应 能源结构改变的需求 , 减少大 气污染, 并且可 以改善煤矿生产安全条件 , 提高经 济效益. 到 2 0 0 0年底 , 各有关单位已在 3 5个地 区 施工了 1 9 o余 口煤层气井 , 基本具备商业性 开发利 用条件. 同时, 矿井开采过程中抽放瓦斯也在顺利 进展 , 2 0 0 0年达到 8 6 0 1 0 m。 , 利用量在 5 0 0 1 0 m。 左 右. 3 . 4 “ 煤变油” 的开发 面对我 国能源资源富煤少油 , 能源消费中石油 快速增长, 而原油年均增幅低 , 不能满足需求 的特 点, 积极开发将煤炭变成汽油或柴油的技术, 并使 之形成产业 , 已经提上 日程. 通过直接或间接液化 方法 , 将煤炭转换为汽油或柴油 的技术, 在南非 已 非常成熟, 煤变油的成本 已低于 国际油价. 中国科 学院已经启动“ 煤变油” 科技创新工程, 不久将建成 万吨级 的试验厂, 可用 4 t 多煤生产 出 1 t汽油或 柴油. 这项技术开发进入商业性 生产后 , 对于缓解 石油紧缺和提高石油安全保 障有着长远 的重要意 义 , 也是煤炭生产利用的良好途径. 4 能源发展的前景展望 迄今为止 的一次能 源生产与消费的统计、 分 析、 研究 中, 国内外基本上都只着眼于常规能源 , 即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 水电以及近几十年增加的介于 常规和非常规之问的核能发 电. 除此之外的其它能 源诸如太阳能、 风能、 地热能、 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 以及新能源 , 因为所 占比重很小而未列入通常的统 计之内. 纵观世界能源发展 的历程可 以看到 , 1 8世纪 中叶以前人类主要使用柴草作为能源 ; 其后蒸气机 引发 的工业革命促使 了煤炭工业 的发展 , 直 到 2 o 世纪中叶才 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 ;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石油与天然气工业获得迅速发展, 世界能源构成 中, 石油与天然气逐步取代 了煤炭而成为主要能 源, 到 2 O世纪 9 O年代占到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维普资讯 第 1 期 韩可琦等中国能源消费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的 6 o 以上. 但其资源储量有限, 1 9 9 8年美国能源 部和世界能源理事会的一项预测 , 石油的可开采期 为 4 3 a , 天然气为 6 2 a , 而煤炭可达 2 2 1 a . 由此可 见 , 世界能源结构在 2 1世纪将再 一次发生重大变 化. 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体或者回归煤炭 , 或者 以 新的可再生能源及其他新能源取代石油和天然气. 自 1 9 7 3年发生世界石油危机 以来 , 发达 国家便 十 分关注替代石油的新能源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 不断地增加科技资金投入, 也陆续地取得了一些令 人振奋的成果. 世界能源理事会和国际应用系统分 析研究所的研 究认为 2 1世纪下半叶随着石 油和 天然气资源的枯竭, 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 源将获得迅速发展 , 有的专家则认 为到 2 1世纪中 叶, 太 阳能发 电所 占比重将增加到 5 o , 并将在 2 1 0 0年 占世界一次能源构成的 5 o 9 / 5 以上[ 4 ] . 2 1世纪将是科技迅猛发展 , 极大地超越 2 o世 纪的年代 , 能源科学和技术也将会出现超越常规的 发展 , 为替代能源寻求新的出路. 1 9 9 2年联合 国在 巴西里约热 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会议所发表的宣 言和 2 1世纪议程 , 将可持续发展 由理论推 向具 体行动, 更加促使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解决 2 1世纪能源转 向中, 进一步扩展视野、 更新观念、 开辟新的思路和探索更为有效的途径. 当今已经涌 现出的一些新 的能源开发利用成果以及新的科学 探索, 在很大程度上展示 了未来能源生产和消费的 前景. 世界上 已见成效的非常规能源有些在我国也 已崭露 头角, 2 0 0 0年 的发展状 况_ 5 ] 简 要列 出 见 表 3 . 表 3 某些非常规能源利用状况 2 0 0 0年 Ta b l e 3 Un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e n e r g y t o b e i n u s e d 2 0 0 0 类 别 世 界 中 国 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 万 m 0 光伏发电容量/ MW 风能发 电装机容量/ MW 地热发 电装机容量/ MW 潮 汐电站/ k W 核电装机容量/ 万 k W 5 4 0 0 1 9 9 8年2 6 0 0 ; 1 5 0 0 1 9 9 8年 5 3 1 . 2 1 9 9 9年 2 0 ; 1 5 1 9 9 9年 1 7 7 1 0 3 4 4 ; 2 6个风电场 8 4 3 8 3 2 ; 小型地热站 5 个 2 6 0 8 0 0 5 9 3 0 ; 小型 电站 7座 8 0 0 O 0 2 1 0 更高层次上的技术开发和科学探索, 诸如太阳 能汽车 、 氢燃料汽车已有雏形, 从水中提取氢、 从海 洋 中提取氘氚、 从深海海底开发甲烷水合物 可燃 冰 以及寻找反物质等用作能源, 都在跃跃欲试. 人 类智慧的攀升 , 科学威力 的无穷 , 有朝一 日成为现 实 , 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能源将取之不尽 、 用之不 竭. 参考文献 I- 1 ] 中国能源 发展报 告编 辑委 员会. 中国能 源发 展报 告 I- M] . 北京 中国计量 出版社 , 2 0 0 1 . 6 1 6 4 . [ 2 ] 国家统计 局. 中国统计年鉴 2 0 0 2 [ M] . 北 京 中国统 计 出版社 , 2 0 0 2 . [ 3 ] 李彦梦. 2 0 0 2年中国能源工业发展思路和要求[ J ] . 中国能源 , 2 0 0 2 6 4 - 5 . [ 4 ] 孙孝仁. 2 1世纪世界能源发展前景[ J ] . 中国能源, 2 0 0 1 2 1 9 2 O . [ 5 ] 王庆一. 中国可再生能源现状障碍与对策开发利 用现状[ J ] . 中国能源 , 2 0 0 2 7 3 9 4 4 . 责任编辑陈其泰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