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研究.pdf
应 用 生 志 学 报2 0 0 2年 2月第 1 3卷第 2期 CHI NES E J OURNAL OF AP PL I E D E C OL OGY. F e b 微生物与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研究 陈素华 孙铁珩 周启星 吴国平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1 1 0 0 1 6 ;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厦 门 3 6 1 0 2 1 1 引 言 【 摘要】 从多方面阐述 了微生物与重金属二者间相互作用, 指出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 中能淋滤、 吸收和 转化重金属. 对重金属有一定 的抗性和解毒 怍用 ; 但是,一定浓度 的重金属对微生物过程及其种 群具有较 大的毒性, 影 响微生物在环境介质 中的活动, 矿业工程生产工艺 已充分 利用微生物 能淋滤、 吸收 和转 化重 金属等特性来处理低品位难浸矿石. 环境保护领域也 积极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和解毒作 用来 实现 工业废弃物的处理 以及被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利 用微生物的生物量 及其 活性可 以评 价环境 中不同介 质的重金属污染水平 美键 词微生物 重金属矿山开采污染评价环境保护 文章编号1 0 0 1 9 3 3 2 2 0 0 2 0 2 0 2 3 9 0 4 中圉分类号x 】 7 2 文献标识码A I n t e r a c t i o n be t we e n mi c r o or g a nis ms a n d h e a vy me t h a l s a nd i t s a p pl i c a t i on. CHEN s u hL l a . SUN Ti e h a n g . Z HO U Q i x t n g a n d wu G u o p i n g 2 I n s t i t u t e o fA p l d ie d E c o K v , C h b e s e A r a d n y o f S c i e n c e s , S h e n y a n g 1 1 0 0 1 6; 胁 De p a r t me n t . J i * * u q i v e r s . Xi a T e n 3 6 1 0 2 1 i n J Ap p [ E.-c . 2 0 0 2 , 1 3 2 2 3 9 ~ 24 2 I nt e r a C l i o n s b e t we e n mi c r t r g a n i s ms a nd he a vy me t a l s e xp a t i a t e d i n ma n y wa y s Be c a u s e of t h e i r r e s i s t a n c e a nd d e t o x i f i c at i o n 【 0 he a v y n l e t a [ s , mi c r o or ga ni s ms ar e a b l e t o l e a c h.a b m r h a n d t r a n s f o r m h e a vy me t a l s , wh i c h h a s b e e n a c l i v e i y a p p l i e d t O e x I r c t h e a vy me t a l s t ram low叶a 1 。 r c i n mi n e e x p l o i t a [ o n Ai t h o t t gh h e a v y me t a l s a 『 c t o x i c t o mi c r o o r g a n i s ms W p u l a t i o n a n d h a 盯 u『t o i t s p r o c e s s e s , ⋯s p e c i a l mj ⋯g a 洲 h a v e b e e n a 【 ] p l i e d t o t he t r e a t me nt o f i n du s t r i a l wa s t e ma t e r i a l s a nd t h e r e me d i a t i o n o f 5 。 1 p ol l ut e d b y he a v y mc r a l s The a p p l i c a t l o n of mi c r o bi o l o g i c a l h i o ma s s a nd a c t i v i t y t o e v a l u at i n g t h e I } l l u l i on s i l ua t lon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r ks k of h v y me l h a l s i n e nv i r o nme nt me d i a i s a l s o s i g n i f i c a nt Ke y wo r d s M i c r o o r g a ni s m.He a v y me t a 1 .M i n c c x p l oka t i o n.Po i i ux i o n e v a [ u a l i o n.En vi mn me n r p r o t e c t i on 微 生物不仅 种类繁多 , 数量极大, 分布广 泛. 而 且具有繁 殖迅速, 个体微小, 比表 面积太, 对环境 适 直能力 强等特点, 凼而成 为类最宝贵 、 最具 开发潜 力的资源库之 作 为分 解者, 微生物在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环过程中起 着“ 天然 环境卫 士” 的作用 它们 几乎 能降解或转化环 境中存在 的各 种天然物质, 一旦新的物质 出现, 也能逐步通过 自发或诱 导 产生新 的酶系. 具备新的代埘功能 可以说, 只要找到合适的 擞生物并给予适宜的条件, 所有的污染物部可 以得 到降解和 转化【 5 , 2 2 1 敏所局知, 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且对它们有 毒害 作用 但是微生物对重金属又有一定 的抗性和解 毒作用, 可 r 』 吸附和转化重金 属 两 者 问相 互作用 的研究 可 为湿法 冶 金、 环境污染评价及生物净化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 正是基 于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和解毒作用. 以净化有毒 金属 污染 或回收有经济价值重金属为目的的生物处理 技术 日益成熟, 微生物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微生物巨大的环境 保护 功能 生态毒理评价和生物修复 显得越来越 重要 研究 和 运用微生物与重金属问的相互作用将具 有明显 的生态效益、 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 2 微生物与重金属间相互作用 2 . 1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淋滤、 吸附和转化 2 1 . 1 微生物的生长代谢除 了 K、 Na 、 、 Mg等常量元素 蚪, 微生物在其生长代谢过程 中还需要一些具有特殊生物学 功能的微量元素, 其 中有 一部分是重金属元素 例如 C u 是多 酚氧化 酶的组 分 并维持 援化酶 的 功能 Z n是 乙醇脱 氧 酶、 R N A和 D NA聚台酶 的组分 ; C 。参 与维生 素 B 1 2的组 成及 微生物 与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 ; Mo不仪有利于擞生物 氯, 而且还是反 硝化细菌中硝酸盐还原酶的辅助吲子等 2 . 1 . 2 微生物的淋滤 作用 ” 花岗岩风化壳剖 面中的微 生物对重垒届元素的迁移和富集有重要的影响. 整个花岗岩 风化壳剞面的不同深度都有微生物存在, j 用从中分离和培 养的微 生物 可 加速重金属元索从 风化壳中溶出 2 . 1 . 3 微生物的吸附 作用微生物 本身及其代谢产物 都能 吸附和转化重金属 多种微 生物 可从溶踱 中吸附 金属, 例如 曲霉属生物体预热处理后能有救地 吸附金; 聚氨基葡萄糖生 物聚合体也 可以有效地吸附各种金络台物等 微生物的吸附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资助项 目 G【 9 9 9 0 I l g 0 g *通讯联系人 2 0 0 1 0 82 I 收稿 2 0 0 1 0 82 7接受 维普资讯 2 4 0 应用生态学报 1 3卷 类型且其作用机制如下其一、 利用微生物细胞直接 固定金 属离子 在这方戚. 微生物表面结 构对重金属的 吸附起着重 要的作用 其 中细 胞壁 和 牯 液层 能 直接 吸 收 或 吸附 重金 属微生物的表面既带正 电荷, 又带负 电荷 大多数 微生物 所带的是阴离子型基 团. 特别是羰基, 因此在 水溶液 中呈负 电性 根据 DI V O理论, 带电 的菌体粒 子与 固体靠近时 , 相 互作用力 厂 与作用势能 G 有如下的关 系 r h d G h / 珊 h为两表面问的距离 因而微生物与重金属吸附只是一个 自由能变化过程 不 同的微生物因带 电性不同、 与重金属问的作用力及作用势能 变化不同而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有异 其中革兰氏阳性细菌 往往 能固定较 多的金 属离子 C lL e y和 B u l l 曾用假单 胞 菌 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混台物进行 实验. 发现干 细胞可固定 A g 3 0 0 rag 。 g 1 4 J 1 9 9 8年 B r i e r ] y对一株 具有 吸附 金属离 子能 力 的枯草杆 菌进行加热加碱处理后 制戚颗粒状装人 柱内, 让 待处理的金属溶液通过, 结果 每克 干物质固定了 3 9 0 rag A u 、 9 4 mg Au 、 4 3 6 m g S e 等 其二,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固定金属离 子. 微 生物在 其 生长过程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时会 释放出许多代谢 产物 如 S及有机物等 , 它们 能与金属反应从 而固定 重金属 有迹象表明硫酸盐还原 菌的代谢产物可作为氧化铅 、 氧化锑 的硫化 剂 典型的还有利用细 菌产生的硫 化氢 固定金属 , 如 硫弧菌 , s u i J o v i b r i o 和脱硫 晒状 菌 D e s u J o t o m a c u H m ; 另外 许多 微 生 物 提取 物 也具 有 键 合 能力, 例 如 Z o o g / o e m舢 m 可产生很多胞外多糖 , 这种 多糖 由葡萄糖、 半乳糖 和丙酮酸等构成. 具有很 高的金 属键台活性 还有一 些微生 物 例如柠檬酸菌利用某些细胞表面的 H P O j 。来固定金 属 2 . 1 . 4 微生物的转化 作用微 生物 可通过多种渠 道改变重 金属的活动性. 使重金属在其 活动 相与非活动相 之间转 化, 从而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微生物转化 重金属的主要方 式有 以下 4 种 1 通过其 主动 与被 动金 属堆积 作用而 使重金属转化为不活动相 2 通过微生物 的金 属转移 作用, 如氧化一 还原作用或烷 基取 代作用等, 而 使重 金属从 一种 状 卷转化为另 一种状态 有些微生物, 如嗜酸铁氧化细 菌 如氧 化亚铣硫杆 菌、 氧化亚铁 钩端 螺旋杆 菌等 能够 氧化 F e n 、 还原态的s 如 s 、 s 2 皤等 和金属硫化物来获得能源. 影 响许 多金属的活动性. 除 了通过 氧化金属离子 外, 微 生物还 可把 一些重 金属还原成可溶性的或挥发性的形态 如 有些微 生物可把难溶性的 P u 还原成可溶性的 P u 3 , 把 H 还原 成挥发性 的 如 , 铁 锰氧化 物 的 还原 也可 把 吸 附在难 溶 性 F e 、 Mn 氧化物上的重金属释 放出来. 此外, 一些微 生物 C e o s pr T “l l u m a r s oz o p h i l u s 、Ge o s t r i l [ u m b o r e i i 一 g e r t e 5 a r s e a t i s在厌气条件 下以 A s 作为 电子 受体. 并把 其 还原成 A . 这一过程可以促进 A s 的淋溶 3 微 生物产生 影响重金属活性 的物质, 如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产 生的简 单自机化台物 、 大分子腐殖酸和 富里酸或微生物 渗出物等 都 能络台环境中的重 金属. 实现不同重 金属形 态间的转化 4 通过微生物 的活动 改变环 境介 质 中溶液 的特 性 如 p H 值 等 , 从而改变环境介质对重金属的吸附特征 最后微生物在 死亡分解时又可释放 出原来固定的重金属 2 . 2 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毒害作用 微生物能吸收和转 化重金 属及其 化合扬, 但是 , 当环境 中重金属的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它们就会抑制微 生物 的 生长代谢作用甚 至引起 死亡 某 些非 生物学意 义 的重金 属 如 F k、 C d 、 P h等 在 低浓度时就有较大的毒性 元素 H g有 致突变效应, 会抑制生物大分子的台成, 停止细胞分裂活动, 抑制生物氧化作用; C d 也具有致突变效应, 导致脱 氧核糖核 酸链的断裂; P b可造成细胞膜损伤, 破坏营养物质的运输; 土壤微生物和生物化学过 程对土壤 中的砷酸 盐浓 度反应也 相 当敏感 , 若施有机物 料, 则 可 以碱 轻 As 对微生物 的 毒 害作用 。 ” 。 3 两者 间相互作 用的应用 3 . 1 应用微生物采 矿 由于资源的枯竭及人们对矿物原料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迫使人们不得 不开发利用品位低 、 分散 、 难处理矿石, 同时还 要保护环境, 细菌冶金因此而有代替 传坑冶金工艺 之势 近 2 0 年来微生物浸 矿 已被广 泛采用, 从各 种贫矿 、 废矿 、 尾 矿 中提取回收 A u 、 C u 等许多重要金属, 既可节约贷源, 又可减 少环境} 亏 染 美国每年 C u产量约 t O %是通过生物浸矿实现 的 用微生物法处理 矿石 主要是依 据微生物在 矿物表面 的吸附作用及 微生物 的氧化作用 来处理难浸 矿石 的选冶工 艺 微生物在矿物表 面的吸附, 可不 同程度地 改变矿物表 面 的物理化学性质, 如疏 水性、 表 面元 素的氧化. 还原、 溶解. 沉 淀等行为 氧化亚铁硫杆菌等菌与硫化矿物短暂接触后即引 起 矿物表 面性质的改变, 常使其失 去疏水性 研究表 明 。, 细菌在其固紧器、 苗毛 或矿物 表面牯着力 的作 用下. 选 择性 地吸附于硫化 矿物表 面的晶界、 位错 区及某些 活性 中心, 并 利用其细胞内特有的 活性 酶的催 化氧化作用. 沿着金属、 硫 化矿物晶界及 晶体歃陷部位不断地氧化金属矿物. 以获得 自 身新陈代谢 所需的能量 氧化结果导致矿 物晶格严重破 坏, 矿物形成多孔状, 重金属被暴露 出来 最近研究发现. 许多场 合下. 细胞在矿物表 面大量 吸附形成生物膜, 由吸附产 生的 生物膜厚度为微米量级, 是原 子或分子长 度的 1 0 4倍, 可 以 看作介于矿物表面与环境之问的一道输运屏障, 控制着固体 表 面与外界的物质迁移和交换 话性微生物和非活性微生物 死的都被使 用于实验 象 件下及部分生产工艺 中重金属的 吸附 迄今已有 l 0余个投 产或正筹建 的细菌氧化提金厂 美国新泽西州提尔哈特 矿物 和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发表 了用真 菌从废 液中回收微量金属 A u 、 A g 、 P t 的专利, 据称回收率选到 9 4 %~9 8 % 据估计, 细 菌氧化堆浸工艺的工业 成本约为 4 ~6美元 - t I 1 矿石. 比传 统冶炼工艺低廉得多, 所以这一工艺可以用于处理低品位难 浸金 矿石 微生物絮凝剂是指由微生物产生 的具有絮 凝作用的次 维普资讯 2期 陈紊华等 微生物与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研究 2 4 1 生代姑产物 程金平 0 等已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具有 絮凝活 性 的菌种, 井对其絮凝活性进行 了研究 美 国 S m i t h等 研 究表明, 草分枝杆菌 Mw o b o ,r / u m p h / e i 是一种表面 高度 负电而又高度疏水的微生物 其表面具有 多种基 团, 可用 作 煤、 磷矿 、 硫化金矿的选择性 絮凝剂 此外, 微生物及其 代谢物可直接用作浮选药剂或 用来处 理传统的浮选药剂 在 利用微生物浸 出矿石的研究 中, 人们 早就注意到随着浸 出过程的进行, 某些矿物的可浮性发生 改 变, 这给人们 一种启示 可利用微生物来调 整矿物 的可浮性, 从而实现两种或多种矿物之 间的分离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 物 能降解有机物 这一性质可 用来改善常规浮选药剂 的性 能 或处理其它有机物 . 使之具有 选矿药 剂的功 救 L y M i k o v a用 青霉菌 E x p a n u m 6 9 8 处理绿藻 获得了一种有选择性的氧化 钮矿浸出剂 将脱脂藻 2 5 0 m 8 - 1 I 1 浸出某铋 矿石后, 再进 行 离子浮选, 铋 精矿品位 由直接浮选的 0 3 2 %提高到 0 7 6 %, 回收率可 由 4 2 1 %提高 到 9 2 9 %; 用 皎质 芽泡杆 菌处理 水 玻璃溶液, 可 代替高价金属 离子, 达到提 高其抑制敢 果 的目的 3 . 2 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学评价_ 2 _ ’ 微生物法是环境介质污染毒性研究的一种 常用方法, 微 生物常被 直用于探讨污染物不同暴露强度下 对生态 系统在 个体 、 群体和系统水平的结构 、 功 能的损伤 重金属污染物的 生态毒理诊断指标体 系的建立对环境监测有重要意义, 但只 有通过微生物毒性试验、 遗传毒 性试验 微棱试验 、 致 突变 试验 、 代谢研究和 D N A加台物研究等 , 才可部分地 实现 环 境健康质量描述的指标量化, 为环境重金属 污染危害的预防 投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H o u h a 等 认为 些 细苗 能在高浓度 C d污染环境 中生 长, 其密度与环 境毒性水平密切相关 张春桂 等 在研究高 浓度重金 属污染水域 中微生物生 态时指 出, 微生物的类群与 重金属的毒性对微生物 富集重金属有 很大影响 在研 究土壤重金属 对微生物 的数量与群落敢应时 发现 重金属在低浓度下有促进 作用, 高 浓度有抑 制作用, 并且不 同娄群的微 生物敏感程 度不 同 通 常是放线 菌 细菌 真 菌; 另外, 重金 属可导致 土壤 中高 等真 苗种群 下降, 瑞 典的 N a t u r a l 研 究发现对照土壤卞 C u 1 0 0 m g‘ LI 1 有 3 5种真 菌, 而 中等污染土壤卞 1 0 0 0 mg ‘ L 有 2 5种, 高度 污染 土 壤 巾 1 0 0 0 0 m g - L 只有 1 3种 。 孙 3 . 3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3 . 3 . 1 矿物 工程等工业废物的微生物处理利用氧化亚铁 硫杆菌 T 尼 对金属硫化物 的氧化作用来除去固体废物 中 的硫化物, 降低固体废弃物 对环境 的污染 尽管小范 围的微 生物吸附 方法治理 矿区废弃物已经使 用, 但迄今 为止微生物 吸附主要 作为治理废水的方法而 引起关注. 为了减少甚至消 除矿山废 弃物造成的污染, 从矿山废水中分 离出来氧化铁琉 杆菌和氧化硫杆苗等苗体, 利用硫化矿物在 细苗 作用下溶出 的机理. 控制 硫酸还原菌, 抑制重金属 的溶 出来处理 矿坑 酸 性废水 另一方面, 有 目的地利用微生物具 有吸附或 沉积各 种离子于其表面的亲和力处理废水, 加速金 属的溶 出, 回收 溶出液 提取 重金属 再者, 利用微生物细胞和其它材 料制成 的生物制品来消陈废水 中有毒金属离子 最近, C a ma fi o等发 现 微生物 7 7 u e r a s e l r a t i s可除 去 污水 中9 8 % 上的 S e , 同时经 反硝化 作用 除去 N O 3 铁 还原细 菌船 G mrm e a l i r e d u c e n s和S h e u a a n e K ap u t r e f a c i e n s可把 高 水溶 性 的 T c 还 原成 难溶 性 的形 态 另 一 些 F 还原 细菌 可 以把 C o 一 E D T A 中的 c 0 还 原成 C o 2 . 这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因为放射性 C o 3 一 E D T A 的水溶性 很 高, 而 c 与 E D T A结台较弱 可使 c 。 的移动性降低 3 . 3 . 2 重金属污染土壤 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 修复是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 整治手段之一 与土壤有机污染物的 微生物修复相 比. 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 研究和 应用较少, 仅在晟近几年 才引起重视 重金属污染 的微生物 修复包含两 方面的技术生物吸跗 和生物 氧化 还原 前者是 重金属被活 的或死的生物体所吸附的过程 后者则是 利用微 生物改变重金属 离子的氧化 还原状态 来降低环境和 水体 中 的重金属水平 在有毒重金属离子中. c r 污染 的微生物修复 研究较 多. 在好气或魇气条件下, 已知有许多微 生物催化 c 一 还原 为 c 的反应 . 许 多研究 还显示有 机污染物 如芳香 族化台 物可以作为 c r 6 ’ 还原 的电子供体 这一结果 表明微 生物可 同时修复有机物和 c r 的污染 同样, 还原微生物在还原 的 同时还能把有机物氧化成 C O1微 生物 还可以通过产 生还原性 产物 如 F 和硫化物间接促进 c 的还原_ 】 引 此外 , 重金属污 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另一重要方面就是 菌根的使用 苗根是植 物根系和真苗形成 的一种共 生体 苗 根与土壤 的交互作用形成 苗根际, 它是 由有生命 的真 苗、 植 物和非生命 的土壤形成 的微生态 系统. 对根际的研究 表明, 根际的环境 状况直接影响重金属在 土壤 植物 系统 中的迁移 和转化, 而重金属形 态与金属 的迁移 转化和生 物有 效性有 着密切的关 系“ - l fi , i s , 玎 微 生物 与菌根对 重金属生 物有敢 性的影响是 多方 面的, 利 用它们 可提高 植物提取 修复 的敢 蜜 _ 1 4 1 4 研究前景 基于上述研究基础, 研究者可根据 不 同的 侧曩点, 对 重 金属和微生物闶的相互 作用及其机理 作更 为深人地 研究和 探讨, “期在以下几 个方面取得 突破, 从而进 一步提 高微生 物在工业 中的利用价值, 充分发挥微生物在环境保护 中的作 用 发现更多的微生物种 深 了解微 生物的组 成结 构、 代 谢 工程、 遗传表达等内容. 饼如揭示细菌表面 的立体化学性 质 表 面有机分子的拓扑结构、 有机 官能 团的类 型及空 间分 布等 , 阐明细苗 在固体 表面的特性吸 附机理 筛选具有专 一 吸跗能力的微生物和降低微生物培育的成 本 研究提 高微 生物吸附特定重金属离子能力及收集被吸附金属方法 加强 极端微生物, 尤其是 海洋微生物的研究应用 极端 微生物是 维普资讯 2 4 2 应用生态学报 1 3卷 指那些在一般生物不能生存 的条件下 如高温、 低温、 高酸、 高碱、 高盐等能生存的生物, 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机制, 在环 境保护中具有极大的应 用价值 利用 有代谢活性的细菌作为金属 离子 的生物吸附剂. 如 何保证在废水化学组成和浓度不 断变化情况下 怎样维持细 菌的吸 附活性 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 对微生物的毒理学研究, 从研 究土 壤重金属污染的毒理教应 , 风险评价及其诊断指标 的建 立人 手, 建立土壤质量指标体系 同时, 应解决如何通过研环 境介 质各生态固子的有机调控. 充分 发挥微生物 净化功 能, 实现 馥生物生态修复的更大功效 参考文献 1 Ia t h E 1 9 8 9 EI f e c t s of h e a w m a Is i n s 0【 o n mi c r o b ia l 5 a n d p o p u la t io n A r - i e w W a t e r , i r . S o ft . 4 7 3 3 5 ~3 7 9 2 I u l i c hA 1 9 7 9 Us e o fl u mi n e e n t b a c t e riaf o r d e t e i n i n gt o x i c i t y in a q u a t i c e n v i r o t s Ame r i n S o c i e t y f o r Tt ing a n d M a t e r i a 9 8 ~ 1 0 6 3 Ch a n d e r K, Br a k e s P C 1 9 9l I s t h e d e h y d ∞ n a y i n v a h d ⋯⋯h o d t o t i ma t e m i c r o b l a l t i , , i t y i n c o p p e r o _ _ t 一[ d 蝴I】S £ / 3 i o. ∞ 1 0 9 0 9~9 1 5 4 C h e n g J P 程金平 , Z h e n g M 郑敏 . Z h a n g LY 张 兰英 . e g d 2 0 0 】 .A p p [ i a n o f r 【 l 1 ⋯ n 删t o r e c l a i m g ri d 黄 金 . 2 2 3 3 l ~3 4 in C h i n e s e 8 G a n g L P 龚利萍j , Z h a n g J - Y 张甲握 , L u o Y - X 罗宇煊 2 1 1 0】 Th e s t a t u s i n q u o a n d p 【 p e c t o f a p p ly i n g l 【 c r r g a n ⋯t o P 川 ⋯ p mt t x m Oao n g n gEn v i r o n S c i 重庆环境科学 , 2 3 2 7 I ~7 4 i nC h i n e s e 6 G u v e ia M A, Pr u d e n c i o M 】 , Fi g u e i r e c fo MO 1 9 93 B e h a v io u r o f REE a n d o t h e r t r a ⋯d 眦e l m阻 t s d u r i n g we a t h e r i n g o f g r a Mt ic r 。 c k s Ez o a P o r t u g a lo Ge rX , 1 0 7 2 9 3~2 9 6 7 H r o k i M 1 9 9 2 Ef f e c t 5 o f h e a vy me t a l m n t a mi n a t i o ⋯】 ⋯ b i n 】p o p u l a t i o n So i l S o / R , 聃 1 4 I ~ 1 4 7 8 Ho u ha C, Re ma de J 1 9 8 0 Co mxrs ifio n o f t he s a v r o p h y t i c b a c t e r ia l mu n i t i e s in f h wa t e r s y s t e m n t a mi t e d b y h e a v y me t a J s M tc r o bEc d . 6 5 5 6 9 9 J -a n g X J 蒋先 军 . L u o Y_ M 骆 永 明 , Z h a o口 G 赵其 国 2 0 0 0 Ph 3 q s t r a c i o n o f h ∞ y me t a l s i n po B u t e d s o ft s a n d it s a p [ i t io n p ∞印 t s A g r o - E r r vir o n P 衄 农 业 环境 保 护 . 9 3 1 7 9~ 1 83 i n Chin e 龇 1 0 Ke ] t y DP 】 9 9 8 Ev o l u t i the u n d e r s t a n d i zl g o f t h e mfom b i o lo g y a nd h i h e mi s t r y o f t h e mi n e r a 1] c h in g h a b it a t I n No r r i s P R. Kd[ y DP e d s Bioh y d e t a ll u rgy Ke w Su r r e y S c ie n c e a n d Te c h a o[o g e P~3~ 1 4 1 l L l n M 、 Pe d ⋯K 1 9 9 6. Th e e a v im n m a l i mp a c t 0 {mi n e ⋯t Rde s o f mi c r o o r g a n i s ms a n d t h e i rg n i fi c a n c e in t r e a - me R t o fminew舾t e s E a r t h Sc i , 4 1 67 ~ 1 0 8 1 2 I e n g CC. Ph y B i s B T Fr a nk l i n RL 1 9 8 1 Us e o f t he m ic t o x i c i ty ⋯s y s t e m f o rv i mn me n t a ]S a r H p B Co n t a in T avic o , 2 6 1 5 0~ 1 5 6 ”L i D - L 李道韩 , He F 何方 . Ma GZ 马成泽 , a /2 0 0 0 f e c t of a r n i c o R h i o l o g i c a l a il a b ih t y o fo i t s a n d t ox i c i t y t v e g e t a b l e s.4 g r - E n v / r o n p r o t 农业环境保护 , 1 9 3 1 4 8 ~1 5 1 i n C h i n e l 4 “ H 李红 . Z h a n g Y 张爱云 . 1 9 9 8 T h e s i g n f ian c e o f mi 一 ⋯g a 几 1 ⋯t o e n v i ro n me n t p r o t e c t io n i n mi n e e n n e e r i n g M i n e R n n i n g nm Me t a l Mi n e 国外 金属矿选 矿 . 4 4 1 ~4 2 i n C h i n e s e l S M a h n e r H 1 9 8 6 M he r a l Nu t fifi o n in Hig h e r Pl a n t s l n d o n .A d e mi c Pr o s s 1 6 M e n c h M J ,F a r g u e s S 1 9 9 4 M e t a l u p t a k e b y i r o n e f fic i t a n d i n i n e f f c e n t∞b 胁 SVI1 . 1 6 5 22 7~2 3 3 1 7 Mi d d l e h u r g J J . V a n d e r We ij d e n C H . Wo i t t e z J R W 1 9 8 8 C h e mi c a l 5 a f f e c t i n g t h e mo b i l i t y o f ma o r ,min o r a n d t ⋯e l e r ms d u r i n g we a t h e r i n g o f g r i t ic r 。 c k s 0 G∞ . 6 8 2 5 3~ 27 3 1 8 P a v s k y RS 1 9 8 6 Mi c m n u t r i e n t u p t a k e a n d d i s t rib u t ion i n my c o r r h i l p h o s p h o r u s - f e r t i l iz e d轴 b e 阻 Pn t SVI1 . 9 8 3 7 9~3 8 8 1 9 S c o t t F, a l 1 9 99 To xic it y of n i c k e l㈨s o i l Dwe l l ing s p r i i l g t a l l, F o l mia fi me t a r ia E z v w a - / & E n o / r m t S a f e t y .4 3 1 5 7~61 2 0 S mi t h RW , M i s r a M , e 2“ d 1 9 9 1 M in e r a l b i o p r e s s i n g a n d t h e f u Mi £ F , 4 1 l 2 7 ~ I 4 1 21 S mi t h RW , a l I 9 9 5 M i c rga n i s m i n mine r a l p r o c e s n g Pr 0 c d i n gs o f t h e 1 9 t h I M P c. 1 2 8 7~9 0 2 2 T o d 0 TS . Di mk o v R. Ko t e v a ZH 1 9 8 7 Ef f t o f lsa d c o n t a mi na t ion o n t h e b i o l e gi c a [ p p e r t i e s o f a l l u v i a l mc a d o w rai l h ㈣ r Aff r Ja 6 i mi 2 z . 2 2 5 3 3~4 0 2 3 Wa ng S - F 王 嘏芳 , a l 1 9 9 3 A c t i o n i n t e n s i t y o f n it r o g e n fi x , i n g a n d d e n i t r i f y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