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pdf
第 3 7卷第 5期 2 0 1 2年 5月 煤 炭 学 报 J O URN AL OF C HI NA C 0A L S OC I E T Y Vo 1 . 3 7 No . 5 Ma v 201 2 文章编号 0 2 5 3 - 9 9 9 3 2 0 1 2 0 5 0 7 3 7 0 6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支架工作 阻力 的确定 于 雷 , 闫 少宏 , 刘 全明 1 .煤炭科学研究 总院 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 北京1 0 0 0 1 3 ; 2 .天地 科技股 份有限公 司 开 采设计事业部 , 北京1 0 0 0 1 3 ; 3 .天地科 技股份有 限公 司 , 北京1 0 0 0 1 3 摘要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板岩层所成结构及 支架工作 阻力进行 了研 究。 根据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顶板岩层形成的“ 悬臂梁一 铰接岩梁” 结构 , 给 出了直接顶、 基本顶的新概念 及判据 ; 得 出了特厚煤层综放 开采支架工作阻力的解析计算式, 并进行 了实例验证。最后对所选架 型现场的动态承载特征及其适应性进行 了分析 。结果表明 依据 支架工作 阻力解析式计算结果所 选架型可靠性 高、 支架运行合理 , 利用率高, 对工作面顶板条件适应性较好 。 关键词 特厚煤层 ; 综放开采 ; “ 悬臂梁一 铰接岩梁” 结构; 直接顶 ; 基本顶 中图分类号 T D 3 5 5 . 4 4 文献标志码 A De t e r m i n a t i o n o f s up po r t wo r k i ng r e s i s t a nc e o f t o p c o a l c a v i n g i n e x t r a t hi c k c o a l s e a m Y U L e i ’ . Y A N S h a o - h o n g . L I U Q u a n m i n g ’ 1 . C o a l Mi n i n gD e s i g n B r a n c h, C h i n a C o a l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B e ij i n g 1 0 0 0 1 3 , C h i n a; 2 . C o a l Mi n i n gD e s ig n D e p a r t m e n t , T ia n d i S c i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C o . , L t d . , B e ij i n g 1 0 0 0 1 3 , C h i n a ; 3 . T i a n d i S c i e nce&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 , L t d . , B e lti n g 1 0 0 0 1 3 ,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 t h e r o o f s t r uc t u r e a n d s u p po r t l o a d i n g o f t o p c o a l c a v i n g i n e x t r a t h i c k c o a l s e a m wa s s t u d i e d. Ac c o r d i ng t o t h e r o o f s t r u c t ur e o f t o p c o a l c a v i n g i n e x t r a t hi c k c o a l s e a m i s“ c a n t i l e v e r b e a m a r t i c u l a t e d r o c k b e a m ”, t h e n e w c o n c e p t a n d c r i t e r i o n o f i mme d i a t e r o o f a n d ma i n r o o f we r e g i v e n, t h e a n a l y t i c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s u pp o rt wo r k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 wi t h t o p c o a l c a v i ng i n e x t r a t h i c k c o a l s e a m wa s c o n c l ud e d a n d v e r i fie d b y e x a mpl e s , a n d d y n a mi c l o a d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a d a p t a b i l i t y o f s e l e c t e d s u p p o r t we r e a n a l y z e d.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s e l e c t e d s up p o r t ha s h i g h r e l i a b i l i t y, ru n n i n g r e a s o n a b i l i t y, hi g h u t i l i z a t i o n r a t e a n d be t t e r a d a pt a b i l i t y . Ke y wo r ds e x t r a t h i c k c o a l s e a m l o n g wa l l wi t h t o p c o a l c a v i ng;s t r uc t u r e o f“c a n t i l e v e r b e a m a rti c u l a t e d r o c k b e a m ” i mme d i a t e r o o f ; ma i n r o o f 近年来 , 我国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技术取得 了较大 进展 , 如大同塔山矿 、 潞安王庄矿 、 平朔安家岭矿等。 该技术在大范围推广的同时, 在实践 中也发现有的工 作面矿压显现异常强烈 , 支架工作阻力达 1 3 0 0 0 k N 也有支架严重压坏的现象 , 如图 1所示 。究其原 因在 于现有适用于普通综放的顶板控制理论及相关 支架 工作阻力确定方法不能有效 指导特厚煤层综放 开采 的顶板控制。目前一些学者基 于理论分析 咱 、 微震 探测技术 、 相似模拟 及数值模拟 等手段 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板所成结构及支架工作 阻力 等相关 内容进行 了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认 为顶板结构以“ 悬臂梁一 铰接岩梁 ” 形式存在并 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支架 工作 阻力 的解 析计算式 , 但 这 些研究成果实际应用较少。所 以有必要在 以前研究 成果 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实 际应用价值 的特厚煤层综 放开采支架工作阻力确定 的新方法。 1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板结构模 型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一次采出厚度大 , 需控岩层范 围必然扩大。顶煤放 出后在短时间内煤矸不可能充 填满采空区, 所以顶板 岩层 中必然存在“ 悬臂梁 ” 结 构 , “ 悬臂梁” 之上 的岩层形成稳定 的“ 铰接岩梁” 平 收稿 日期 2 0 1 1 0 6 0 3 责任编辑 王婉洁 基金项 目“ 十一五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 目 2 0 0 8 B A B 3 6 B 0 1 , 2 0 0 8 B A B 3 6 B 1 2 作者简介 于雷 1 9 8 4 一 , 男 , 辽宁开原人 , 博士研究生。T e l 0 1 0 8 4 2 6 3 8 8 0, E ma i l l n g d y u l e i 1 6 3 . c o n 7 3 8 煤 炭 学 报 2 0 1 2 年第3 7 卷 衡结构 , 即 特厚 煤 层 综 放 开 采 顶 板 岩 层 形成 “ 悬 臂梁一 铰接岩梁” 结构 , 如图 2所示 。 一 图 1 某矿高强度支架压坏实物 Fi g .1 Cr u s he d s up po wi t h h i g h s t r e n g t h 图 2 特厚煤层综放 采场顶板结构不意 F i g . 2 Roo f s t r u c t u r e o f c a v i n g i n e x t r a t h i c k c o a l s e a m 需控岩层为垮落前难 以触矸的顶板岩层 , 以“ 悬 臂梁” 结构形式存在 , 定义为直接顶 ; 位于直接顶之 上 , 能够触矸的岩层为基本顶岩层 , 呈 “ 铰接岩梁” 结 构 。满足 △ 一△ ≤0的顶板岩层为直接顶岩层 ; 满 足 △i 一△ 0顶板岩层为基本顶岩层 。其中, △ 为 1 2 极限下沉量 , △ j 一 l 1 , h为所分析岩层的 凡L Or J 厚度 , k为无量纲系数 k 0 . 1 h , q为线载荷 , f 为所 分析岩层断裂步距 , [ o r ] 0 . 3 0~0 . 3 5 尺 R 为 实验室 中岩石试件的抗压强度 ; A 为可能下沉量 , △ h h f 1一P 1一k h , 其 中, h 为 割煤高度 , h 为放煤高度 , P 为煤炭损失率 , k 为矸 石碎胀系数 , h 为第 1~m层直接顶岩层累厚 。 2 特厚煤层综放 支架工作阻力分析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体可看作传递顶板变形 压力 的“ 似刚性顶煤体” , 而部分直接顶岩层 的变形 效果是促使顶煤体成为 “ 似刚性顶煤体 ” , 这部分岩 层对于支架受力来讲可称 为“ 无变形压力岩层”, 而 其上的直接顶及基本顶岩层 的变形所产生的压力则 通过“ 似刚性顶煤体” 传递 于液压支架 , 这部分岩层 可称为“ 有变形压力岩层” _ 6 J 。支架所受载荷为顶煤 重力和顶板变形压力 两部分。有变形压力的直接顶 岩层受力分析如图 3所示 , 基本顶岩块受力如图4所 示 图 3 直接顶受力分析计算 Fi g . 3 Fo r c e c a l c u l a t i o n o f i mme d i a t e r o o f a 块体A b1 块 体 B 图4 基本顶岩块受力分析 Fi g . 4 Fo r c e c a l c ul a t i o n o f ma i n r o o f 2 . 1 有变形压力的直接顶 对于有变形压力的直接顶 ∑M 。 0 i 1 , 2 , 3 , ⋯, . J J l Q e 1 ∑P i f h i c o t ∑R ih c 0 t 1 式中, 为弯矩 ; Q为支架所受变形压力 , k N; c 为支架 合力作用点距煤壁的距离, m; P 为第 i 层直接顶岩块 重力, k N; h , z 分别为第 i 层直接顶岩块厚度和岩块长 度 , m; o t 为岩层裂隙角 , 。 ; R 为上位岩层的附加载 荷 , k N; 为附加载荷 R 距岩层破断点的距离 , i n 。 分析顶板大结构时, 有变形压力的直接顶可看作 一 个整体 , 其 内部各岩层 间的作用力可忽略 , 所 以式 1 可简化为 1 J Q c 1 ∑P i f f h ic o t 吩 2 2 . 2 基本顶岩块受力分析 1 对基本顶岩块 A进行分析 Q 吉 。 t 一 日 一△一F A B LH c o t O L 3 ● ● ● ● ● . . ● 第 5期 于雷等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 7 3 9 式 中, 为岩块 间挤压力 , k N; 日, 分别为基本顶岩层 厚度与断裂步距 , n l ; △为基本顶岩块 A的下沉量 , IT I ; F 为块体 A和 B之间的摩擦力 , k N; Q 为基本顶岩 块 A的重力 , k N。 设 Q P ⋯ , Lz 川 , H ⋯, 将式 3 代人式 2 , 化简得 1 1 Q c ∑P h i c o t 一 一 △ 一 l F A B Z l 1 c o t 4 2 对基本顶岩块 B进行分析 F A B K sQ B 式 中, F A B v f ; F A B F A B 。 挚 5 { 式 中, Q 为基本顶岩块 B的重力 Q Q , k N; K为 采空 区矸石 的刚度 , N / m; S为采空 区矸石 的压缩量 s 一 k 2 ∑h , 其中, k 为 碎 胀系 数, k 为 残余 碎胀系数 , I n 为岩块问的摩擦 因数。 将式 5 代入式 4 得 i 1 Q / ∑P h c o t 一 2 K s Q ‘ l ⋯ f h ⋯c o t O L 一 △ / 2 cf 6 综上 , 特厚煤层综放支架工作阻力为 f P i 1 i h i c o t o r - 2 K s - Q B h / l f / i l f h i l C O t O L -- A P K d B G K d B -] 7 Q 一l 7 L J 3 支 架工作 阻力解析式 的应 用 塔 山煤矿 8 1 0 5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所采煤层平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支架工作阻力确定 1 根据直接顶岩层的判断准则进行判断。 △ 为第 i 层的可能下沉量 , 1 , 2 , ⋯, 1 2 。 表 1 魏 1 4 0 3钻 孔岩 层结构 Ta bl e 1 Roc k f or ma t i o n c ol umnar s e c t i o n o f No.1 4 03 b or e h ol e 层号 层厚/ m 岩石名称 层号 层厚/ m 岩石 名称 层号 层厚/ m 岩石名称 C 1 4 . 4 9 炭质泥岩与硅化煤交 替 C 2 2 2 . 4 0 粉砂岩 C 4 3 7 . 2 5 粗砂岩 C 2 1 . 3 3 煤 C 2 3 2 . 2 4 高岭质泥岩 C 4 4 1 . 7 O 细砾岩 C 3 2 . 9 7 砂质泥岩 C 2 4 1 . 4 0 粉砂岩 C 4 5 1 0 . 1 5 中砂岩 C 4 3 . I 7 中砂岩 C 2 5 1 4 . 3 9 高岭质泥岩 C 4 6 2 0 . 5 2 细砾岩 c 5 1 5 . 6 7 砂岩与泥岩交替 C 2 6 4 . 1 0 粉砂岩 C 4 7 1 0 . 1 8 细砂岩 C 6 1 . 1 2 泥岩 C 2 7 2 . 4 0 细砾岩 C A - 8 4 . 9 5 粉砂岩 C 7 1 . 7 8 煤 C 2 8 3 . 7 0 粗砂岩 C A 9 4 . 5 8 细砂岩 C 8 5 . 3 7 砂岩与泥岩交替 C 2 9 3 . 0 0 粉砂岩 C 5 0 2 . 1 6 细砾岩 C 9 1 . 1 0 粗砂岩 C 3 0 1 4 . 1 3 砂质泥岩 C 5 1 9 . 3 4 细砂岩 C 1 0 1 . 3 0 粉 砂岩 C 3 1 4 . 1 0 粉砂岩 C 5 2 1 . 4 0 粉砂岩 C 1 1 1 . 5 5 高岭 质泥岩 C 3 2 1 . 7 0 细砂岩 C 5 3 8 . 6 o 细砾岩 C 1 2 5 . 0 3 粉砂 岩 C 3 3 7 . 9 6 砂质泥岩 C 5 4 5 . 9 0 细砂岩 C 1 3 I . o o 粗砂 岩 C 3 4 2 . 6 6 粉砂岩 C 5 5 1 . 7 0 粉砂岩 C 1 4 1 . 1 0 粉砂岩 C 3 5 1 . 6 5 细砂岩 C 5 6 1 . 0 0 细砂岩 C 1 5 5 . 3 7 高岭质泥岩 C 3 6 3 . 5 0 粉砂岩 C 5 7 1 2 . 2 8 中砂岩 C 1 6 1 . 2 5 粉砂岩 C 3 7 5 . 3 5 砂质泥岩 C 5 8 1 0 . 2 0 粉砂岩 C 1 7 2 . 9 3 粗砂岩 C 3 8 1 . 6 0 高岭质泥岩 C 5 9 5 . 3 4 砂质泥岩 C 1 8 0 . 9 0 粉砂岩 C 3 9 0 . 6 5 粗砂岩 C 6 0 1 0 . 6 8 细砂岩 C 1 9 1 . 1 0 粗砂岩 C 4 0 1 3 . 6 4 粉砂岩 C 6 1至 C 2 0 4 . 4 3 高岭质泥岩 C 4 1 7 . 7 2 细砂岩 地 表 C 2 1 2 . 7 0 细砂岩 C 4 2 2 . 0 0 砂质泥岩 煤 炭 学 报 2 0 1 2 年 第3 7 卷 表 2 岩层岩性参数 Ta b l e 2 Ro c k me c h a n i c p a r a me t e r s A 1 1 0 . 7 3 m △ i hq l / k h [ o “ 。 ] 3 . 8 7 m △ 所 以 C 1岩层属于直接顶岩层。 △ l 1 1 . 8 9 m △ ⋯ hq l / k h [ 。 ] 0 . 5 6 m △ 1 2 所 以 C 1 2及 以上岩层属于基本顶岩层 。 2 无变形压力岩层的确定 。 ∑ △ j , △ , △ 为控顶区内顶煤体的总变形 量 , A d r l h d 1A , 其中 叼为顶煤孔 隙度 , 7 1一Y a / y 1 0 0 % , d为煤层干容重 , y为煤层 容 重 , A为侧压系数。 △ d7 / h d 1A 0 . 31 0 . 6 1 11 . 5 7 . 9 6 m ∑ △ j 5 . 4 9 mA d 将 c 5岩层分 为 2部分 , C 5 ~1 1 . 9 6 m, C 5 ~ 3 . 71 m 。 5 1 ∑ △ j △ d 所以 c 1~c 5 岩层为无变形压力岩层。 3 工作阻力 的确定。 将式 7 取最大值 1 f 厂 ∑P i z h i c o t ] P 旦 l 8 J 分析表 1 , 参考各岩层的力学属性 , 取 C 1 2~C 1 6 为一整体作为基本顶计算。将 c 5 ~, c 6, c 7 , ⋯, C 1 6 基础数据代入式 8 得 J I f / ∑P z c o t 1 P K 日 l a d y _1 1 . 6 l J 1 . 7 5 9 2 3 . 0 74 3 7 8 . 1 1 1 4 8 4 3 . 3 k N 因此 塔 山 8 1 0 5特 厚 煤 层 综 放 工 作 面 选 用 Z F 1 5 0 0 0 / 2 8 / 5 2型大采高综放支架 。 4所选架型适应性分析 Z F 1 5 0 0 0 / 2 8 / 5 2型高强度大采高综放支架某一 生产班的动态变化特征如图5所示。由图 5可知 , 放 煤前后支架工作阻力变化不大, 说明支架具有很高的 可靠性 。 昌 骂 鬟 i 罄 S S 导 g g 昌 昌 菖 昌 譬 兽 含 图 5 8 1 0 5工作面中部支架阻力循环 Fi g .5 Cy c l i c g r a p h o f s up po r t wo r k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mi d d l e o f N o . 8 1 0 5 wo r k i n g f a c e 图 6为 8 1 0 5工作面支架循环末阻力三维变化特 征图, 由图 6及现场观测可知基本顶初次垮落及周期 性垮落影响范围都很广 , 覆盖整个工作面。支架正常 工作期间平均工作 阻力为 9 0 7 3 . 0 6 k N, 由表 3可知 虽然来压期间动载系数较大 , 但支架几乎不受影响 , 说明支架的抗冲击性强 ; 来压强度大 、 工作阻力超过 额定工作阻力时 , 安全阀都 能够及时开启 , 说明支架 的稳定性较好。 奋 s 图6 工作面压力分布 Fi g . 6 Pr es s u r e di s t r i bu t i o n o f wo r k i n g f a c e 第 5期 于雷等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 7 4 1 表 3 基本顶来压动载 系数统计 Tabl e 3 Dy nami c c oe ffi c i e nt s t at i s t i c s i n we i ght ed m a i n r o o f 支架阻力在不同区间的百分 比以直方 图形式表 达 , 如图 7所示。由图 7可看 出 整个工作面液压支 架工作阻力分布均较合理 , 基本呈现正弦波的分布形 式 ; 支架工作阻力绝大部分分布于 8~1 3 MN。 2 1 1 n Il1.量.冒,l 1.1 .1 .圈. . 二-q 7 - q t - - 妻 量 主 呈 三 爱 0 一 n 寸 tn 。o 2 』 f { 工作阻力/ MN 图7 支架工作阻力分布 F i g . 7 Di s t r i b ut i o n o f s u pp o r t wo r k i ng r e s i s t a n ce 综上 , 所选架型比较合理、 利用率高 , 对工作面的 顶板条件适应性较好。 5 结 论 1 根据 特厚煤 层综放开采顶板岩层形成 “ 悬 臂梁一 铰接岩梁” 结构 , 给出了直接顶 、 基本顶的新概 念及判据。 2 提出了特厚煤层综放支架工作阻力 的解析 计算式 , 并进行 了验证。 3 参考综放支架工作阻力解析式计算结果所 选架型可靠性高, 支架运行合理 , 利用率高 , 对工作面 顶板条件适应性较好。 参考文献 [ 1 ] 闫少宏 , 尹希文. 大采 高综 放开采 几个理论 问题 的研 究 [ J ] . 煤 炭学报 , 2 0 0 8, 3 3 5 4 8 1 4 8 4 . Ya n S h a o h o n g ,Yi n Xi we n.Di s c u s s i n g a b o u t t h e ma i n t h e o r e t i c a l p r o b l e ms o f l o n g w a l l w i t h t o p c o a l c a v i n g [ J ] . J o u rna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0 8 , 3 3 5 4 8 1 4 8 4 . [ 2 ] 闫少宏. 大 采高综 放开 采煤壁 片帮 冒顶 机理与 控制 途径 研究 [ J ] . 煤矿开采 , 2 0 0 8 , 1 3 4 5 - 8 . Ya n S h a o h o n g .Re s e a r c h o n s i d e a n d r o o f f a l l i n g me c h a n i s m a n d c o n t r o l a p p r o a c h e s i n c a v i n g mi n i n g w i t h l a r g e mi n i n g h e i g h t [ J ] . C o al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8 , 1 3 4 5 8 . [ 3 ] 王 国法 , 刘俊峰 , 任怀伟. 大采 高放顶煤液压支 架围岩耦合 三维 动态优化设计 [ J ] . 煤炭学报 , 2 0 1 1 , 3 6 1 1 4 5 - 1 5 1 . Wa n g Gu o f a , Li u J u n f e n g , Re n Hu a i we i . De s i g n a n d o 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h i g h s e a m c a v i n g c o a l h y d r a u l i c s u p p o r t b a s e d o n mo d e l o f s u p p o rt a n d w a l l r o c k c o u p l i n g [ J ] . J o u ma l o f C h i n a C o al S o c i e t y , 2 0 1 1 , 3 6 1 1 4 5 1 5 1 . [ 4 ] 吴永平. 特厚 复杂煤层综放开采技 术研究[ J ] . 煤矿开 采, 2 0 0 8 , 1 3 1 1 8 - 2 1 . Wu Yo ng pi n g . Re s e arc h o n f u l l me c h a n i z e d c a v i n g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e x t r e m e l y t h i c k a n d c o m p l i c a t e d c o al s e a m[ J ] . C o a l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y, 2 0 0 8, 1 3 1 1 8 2 1 . [ 5] 孟庆坤. 涡北矿大采高综放 开采及其液压支架选 型[ J ] . 煤 炭科 学技术 , 2 0 0 7, 3 5 8 5 3 5 4 . Me n g Q i n g k n n . F u l l y me c h a n i z e d h i g h c u t t i n g h e i g h t a n d c a v i n g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h y d r a u l i c p o we r e d s u p p o rt s e l e c t i o n i n Wo b e i Mi n e [ J ] .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y, 2 0 0 7, 3 5 8 5 3 5 4 . [ 6 ]闫少宏. 特厚煤层 大采高综放开采 支架外载的理论研究 [ J ] . 煤 炭学报 , 2 0 0 9 , 3 4 5 5 9 0 5 9 3 . Ya n S h a o h o n g . T h e o r y s t u d y o n t h e l o a d o n s u p p o o f l o n g wa l l wi t h t o p c o a l c a v i n g wi t h g r e a t mi n i n g h e i g h t i n e x t r a t h i c k c o a l s e a m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l S o c i e t y , 2 0 0 9, 3 4 5 5 9 0 5 9 3 . [ 7 ] 刘杰.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围岩运动 的微地震监测 [ J ] . 矿业 安全与环保 , 2 0 0 8, 3 5 1 4 4 4 6 . L i u J i e . Mo v e me n t o f r o o f s t r a t a i n e x t r a - t h i c k c o a l s e a ms i n t o p c o a l c a v i n g mi n i n g ba s e d o n a h i g h p r e c i s i o n mi c r o s e i s mi c mo n i t o ri n g s y s t e m[ J ] .Mi n i n g S a f e t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 2 0 0 8 , 3 5 I 4 4 4 6. [ 8 ] 杨志 国, 于润沧 , 郭 然 , 等. 基于微 震监测 技术 的矿 山高应 力 区采动研 究 [ J ] . 岩 土 力 学 与工 程 学 报 , 2 0 0 9, 2 8 2 3 6 3 2 3 6 3 7 . Ya n g Z h i g u o, Yu Ru n c a n g, Gu o Ra n, e t a1. Mi n i n g e n g i n e e rin g r o c k b u r s t h i g h s t r e s s a r e a mic r o s e i s mi c mo n i t o rin g t i me -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J ]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l o f R o c kMe c h ani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9 , 28 2 3 6 3 2 3 6 3 7 . [ 9 ] 夏永学 , 潘俊 锋 , 王元 杰 , 等. 基 于高精 度微震监 测的煤 岩破裂 与应力分布特征研究 [ J ] . 煤炭学报 , 2 0 1 0, 3 6 2 2 3 9 2 4 3 . X i a Y o n g x u e , P a n J u n f e n g , Wang Y u a n j i e , e t a1. S t u d y o f r u l e o f s n r -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f a i l u r e an d s t r e s s d i s t rib u t i o n b a s e d o n h i g h- p r e c i s i o n m i c r o , s e i s m i c m o n i t o ri n g [ J ] . J o u r n al o f C h i n a C o al S o c i e t y , 2 0 1 1 , 3 6 2 2 3 9 - 2 4 3 . 7 4 2 煤 炭 学 报 2 0 1 2 年第3 7 卷 [ 1 0 ] 夏永学 , 康立军 , 齐庆新 , 等 . 基 于微震监 测的 5个指 标及其 在 冲击地压预测 中 的应 用 [ J ] . 煤 炭学 报 , 2 0 1 0, 3 5 1 2 2 0 1 1 2 01 5. X i a Y o n g x u e , Ka n g L i j u n , Qi Q i n g x in, e t a 1 . F i v e i n d e x e s o f m i c r o s e i s m i c a n d t h e i r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r o c k b u r s t f o r e c a s t i o n[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1 0, 3 5 1 2 2 0 1 1 2 0 1 5 . [ 1 1 ] 孔令海 , 姜福兴 , 刘杰 , 等. 基 于高精度微震 监测 的特厚煤层 综放面支架围岩 关系 [ J ] . 岩 土工 程学 报, 2 0 1 0, 3 2 3 4 0 1 4 0 6 . Ko n g L i n g h a i , J i a n g Fu x i n g, L i u J i e, e t a 1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s u p p o r t a n d s t r a t a i n e x t r a -t h i c k c o al s e a m f u l ly - me c h a n i z e d s u b l e v - e l c a v i n g mi n i n g b a s e d o n h i g h p r e c i s i o n mi c r o s e i s mi c mo n i t o rin g t e c h n o l o g y[ J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l o f G e o t e c h n i c al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1 0 , 3 2 3 4 0 1 4 0 6 . [ 1 2 ] 康天合 , 柴肇云 , 李义宝 . 底层 大采高综放 全厚开采 2 0 m特厚 中硬煤层的物理模拟研 究[ J ] . 岩石力学 与工程学 报 , 2 0 0 7 , 2 6 5 1 0 6 5 1 0 7 2 . Ka n g T i an he , Ch a i Z h a o y u n, L i Yi b a o . S t u d y o n p h y s i c al s i mu l a t i o n o f f u l l s e a m mi n i n g f o r a 2 0 m v e r y t h i c k a n d me d i u m h a r d s e a m b y b u b l e v e l c a v i n g mi n i n g w i t h h i g h b o t t o m c u t t i n g h e i g h t [ J ] . C h i - n e s e J o u rnal o f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a n d E 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