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pdf
第 3 6卷第 6期 2 0 1 1 年 6月 煤 炭 学 报 J 0U RNA L 0 F C HI NA C O AL S O CI E T Y Vo 1 . 3 6 No . 6 J u n e 2 01 l 文章编号 0 2 5 3 9 9 9 3 2 0 1 1 0 6 0 9 1 4 0 6 深部软岩巷道 围岩稳定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牛 双 建, 靖 洪文, 张忠 宇, 杨圣 奇 中国矿业大学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力学与建 筑工程学院 , 江苏 徐州2 2 1 0 0 8 摘要 在对某深部矿井典型极软岩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及特点长期现场观测结果分析和室内岩石 成分及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 分析并揭示了该矿井典型巷道 围岩 变形失稳机理。结合现场松动 圈测试结果, 针对该深部矿井典型极软岩巷道提 出了初期采用主动柔性 支护对破碎 围岩力学性能 “ 固” 、 中期预留变形量对高应力“ 卸” 、 后期采用全断面高强度和高刚度支护对其流变变形强“ 抗” 的刚柔耦合动 态加 固技术。通过在该矿区集中胶带巷进行工业性试验 , 验证 了该加 固技 术对深部 极软岩巷道大变形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深部 开采 ; 极软岩巷 道 ; 围岩控制 ; 刚 柔耦 合动 态加 固技 术 ; 矿 压显 现 中图分类号 T D 3 2 5 . 1 文献标志码 A S t u d y o n c o n t r o l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s u r r o un d i ng r o c k s i n d e e p s o f t r o a d wa y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N I U S h u a n g - j i a n , J I N G H o n g w e n , Z HA N G Z h o n g y u , Y A N G S h e n g q i S c h o o o l Me c h a n i c s & C i v i 2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t a t e l i e “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 G e o m e c h a n i c s&D e e p U n d e r g r o u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D 『 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X u z h o u 2 2 1 0 0 8,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a n d s u mma ry o f t h e d e f o r m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is t i c s f o r d e e p e x t r e me l y s o ft r o a d wa y o f a mi n e a nd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r o c k c o mp o s i t i o n a n d me c h a n i c a l p a r a me t e r s i n l a b o r a t o r y t e s t , d e f o r ma t i o n i n s t a bi l i t y me c h a n i s m o f s u r r o u di n g r o c k s wa s r e v e a l e d . Ta k i n g i nt o a c c o u n t t h e t h i c k n e s s o f br o ke n r o c k z o n e, a n e w r i g i d y i e l d i n g C O U p l i n g d y n a mi c r e i n f o r c e m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 wa s p r o p o s e d for t h e d e e p e x t r e me l y s o ft r o a d wa y .F i r s t l y, a n a c t i v e fle x i b l e s u p p o r t t e c h n o l o gy wa s a d o pt e d i n o r d e r t o e n h a n c e t h e me c h a n i c s p a r a me t e r s o f b r o k e n s u r r o u n di n g r o c k s ; s e c o n d l y, t o p r o mo t e h i g h s t r e s s t r a ns f e r t o t h e d e e p s u r r o u n di n g r o c k, a c e r t a i n d e f o r ma t i o n r e s e r v e d; a t l a s t , u s i n g a wh o l e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o f h i g h s t r e n g t h a n d h i g h s t i f f n e s s s u p p o r t t o wi t hs t a n d t h e s t r o n g t h e o l o g y o f d e e p s o ft r o a d wa y . Th e e n g i - n e e r i n g a p p l i c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h o ws t h a t t h e r i g i d - y i e l d i n g c o u p l i n g d y na mi c r e i n f o r c e m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c o n - - t r o l t h e l a r g e d e f o r ma t i o n o f d e e p e x t r e me l y s o ft r o a d wa y . Ke y wo r ds d e e p mi n i ng; e x t r e me l y s o ft r o a d wa y; s u r r o un d i ng r o c k s c o n t r o l ; r i g i d y i e l d i n g c o u p l i ng d y n a mi c r e i n f o r c e me n t t e c h n o l o gy ; s t r a t a p r e s s u r 目前国内许多矿井 的开采或开拓延伸的深度均 已经超过 7 0 0 m, 有的甚至超过 1 0 0 0 m。随着开采 深度增加 , 大部分煤矿 出现了不同程度 的软岩灾害, 据相 关 文 献 统 计l 1 - 2 ] ,我 国 每 年 掘 进 巷 道 约 6 0 0 0 k i n , 深部软岩巷道 占2 8 % ~3 0 %, 而软岩巷道 的返修率则高达 7 0 %以上 , 深部软岩巷道稳定控制 问题已成为我 国许多老矿井 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性技 术之一 。为此 , 国内外许多学者针对深部软岩支护问 题进行 了大量研究 , 提出了许多软岩支护理论与 稳定控制技术 , 解决了大量的深部软岩支护问题。但 由于深部软岩巷道所处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 其支护仍然面临新的难题, 为此, 进一步研究其失稳 收稿 日期 2 0 1 0 - 0 9 1 4 责任编辑 柴海涛 基金项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5 1 0 7 4 1 6 2 ; 国家“ 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 划资助项 目 2 0 0 8 B A B 3 6 B 0 7 ; 江苏省土木工程研究生科技创 新基金资助项 目 作者简介 牛双建 1 9 8 3 一 , 男 , 河南 开封人 , 博士研究生 。E 一 1 1 1 a i l s j n i u 2 0 0 6 1 6 3 . C O rD 第 6 期 牛双建等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9 l 5 机理与提出有效的稳定控制技术 , 具有重要的社会与 经济意义。 本文通过对甘肃平凉某深部矿井典 型极软岩大 变形巷道长期矿压监测 和围岩物理成分及 勺学参数 测试结果分析的基础上, 分析并揭示了该矿 牛典型巷 道围岩变形失稳机理 , 结合松动圈测试结果提出了适 合该矿井极软岩大变形巷道稳定控制技术 , 进行了工 业性试验 , 取得了理想的支护效果。 1 矿井概况 该矿采用主 、 副、 风井三立井单一水平开拓 , 矿井 工业场地标高为 1 2 5 5 m, 井底车场水平为 5 3 5 1 2 0 , 开拓巷道埋深 7 0 0~1 0 0 0 I l l , 属于深部开采。井底车 场等巷道 围岩主要由炭质泥岩、 砂质泥岩和泥质胶结 的砂岩等组成 , 围岩极为松软破碎 , 整体性差 , 承载能 力低 , 遇水易崩解 , 遇风易风化 , 属于典型的极软岩范 畴。由于该矿区缺乏可以借鉴的资料 , 初期巷道支护 为常用 的锚喷网支护, 强度较低。大部分巷 道施工不 到一个月即变形显现 明显 , 局部巷道收敛变形达到 1 5 0 0 m m。巷道维护异常 困难, 返修量剧增 , 投 入剧 增, 部分巷道经数次返修后仍处于不稳定状 态。极软 岩大变形巷道支护已严重影响了该矿的正常生产 。 2 巷道矿压显现特点和 围岩 物理成分及力学 性能测试 2 . 1 巷道矿压显现特点 根据对该矿井主要巷道长期矿压观测及现场显 现特点观察结果 ,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巷道围岩在全断面内出现了不 同程度 的变 形和破坏 , 拱顶下沉 、 底臌和两帮内挤均有剧烈显现, 如图 1 a ~ c 所示。 2 巷道 围岩变形 量大 、 速度快 、 持 续时 间长。 多数巷道掘进 1 ~ 2 d , 变形速度少则 5~1 0 m r n / d , 多 则达 5 01 0 0 mm / d ; 变形持续时间一般在 2~ 3个 月 , 有的甚至长达半年以上 ; 围岩变形量一般为 3 0 0 ~ 1 0 0 0 i l l m, 甚至更大。矿区主要巷道表面收敛变形 曲线如图 2所示。 3 巷道变形破坏 时, 支 护结构大量发生破坏 , 浆体开裂 , 锚杆 、 锚 索被拉断 图 1 d ; 经 过修复 后 , 围岩变形趋缓 , 但仍不能保持长时问的稳定。 2 . 2 围岩成分分析及力学参数测试 2 . 2 . 1围岩成分分析 围岩成分分析这里主要通过 x射线衍射分析 。 仪器采用 日本理学 R i g a k u 公司 D / M a x 一 3 B型 X射 线衍射仪。定量分析结果见表 1 。 b 两帮内挤 一 一 c底臌 d 锚索失效 图 1 围岩变形 特征 Fi g .1 Cha r a c t e r s o f s ur r o u nd i ng r o e k d e f o r ma t i o n 5 O l O O 1 5 0 2 0 0 时问, d 图 2 矿 区主要巷道收敛变形曲线 Fi g . 2 Di s p l a c e me n t c u r v e s o f t he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s ma s s o f t h e ma i n r o a d wa y s 通过分析可知 , 2、 4号样品矿物组成相近 , 含有 较多的高岭石 、 伊利石 、 石英 , 有部分菱铁矿 , 及少量 长石 、 方解石、 白云石等矿物。3号样品含有 较多的 高岭石, 有部分石英 、 伊利石, 及少量长石 、 方解石 、 白 云石 、 菱铁矿等矿物。 2 . 2 . 2 围岩力学参数测试 9 l 6 煤 炭 学 报 2 0 1 1 年第3 6 卷 该矿主要开采煤层位岩体多为泥岩和泥质胶结 的砂岩 , 为了解该矿的软岩力学性质 , 进行了室 内力 学试验 , 试验结果见表 2 。岩样的破坏形态如图 3所 示 。 表 1 岩样成 分定量分析结果 Ta b l e 1 Qu a n t i t a t i v e r e s u l t s o f r o c k s a mp l e s c o mp o s i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 5 O . o o 5 3 . 1 O 5 2 . 5 4 5 3 . 6 4 5 3 4 0 5 2 . 8 0 5 3 . O 0 5 2 . 4 0 5 0. O 0 5 O . O O 5 0 . 0 O 5 3 . 6 O 5 2 . 6 8 5 3 . 2 0 5 2 . 9 6 5 3 . 0 O 5 2 . 6 O 5 2 . 7 0 5 0 . 0 0 5 0 . O 0 5 O . 0 0 5 3 . 3 0 5 3 1 O 5 3 . 5 0 5 2 . 2 O 5 3 . 0 0 5 1 . 8 8 5 2 . 2 0 5 O O 0 5 O . 0 0 1煤底板 , 左拱部 , 泥岩 1煤底板 , 左拱部 , 泥岩 1煤底板 , 右拱部 , 泥岩 1煤底板 , 左帮部 , 泥岩 1煤底板 , 左帮部 , 泥岩 6煤底板 , 联络巷 , 泥岩 5煤底板 , 变电硐室 , 砂岩 5煤底板 . 变电硐室 , 砂岩 6煤底板 , 联络巷 , 泥岩 6煤底板 , 联络巷, 泥岩 l 5 . 6 O l 8 . 4 1 1 0 . 4 1 21 . 1 0 9 . 9 0 8 . 5 O 1 8. 5 1 l 3 6 2 7 . 6 0 9 . 4 4 a 泥岩 f b砂 岩 图 3 岩样 的破坏形态 Fi g . 3 Fa i l ur e llf l o d e s o f r o c k s a mp l e s 由表 2可知 , 泥岩岩样 的平均单轴抗压强度为 1 2 . 6 MP a , 最大为 2 1 . 1 M P a , 最小为 7 . 6 0 M P a ; 砂岩 岩样平均抗压强度 l 6 . 0 6 MP a ; 除了一块泥岩岩样略 大于 2 0 MP a 外 , 其余均低 于 2 0 MP a , 并且有 4块低 于 1 0 MP a 。以上结果说 明岩样 的强度极低, 根据以 单轴抗压强度为依据的软岩分类方法可以认为该矿 巷道围岩的强度在软岩 中也是属于比较低的。 由图3可知 , 泥岩和砂岩组成矿物间的胶结主要 为泥质胶结 , 泥岩岩样在破坏时张性裂隙发展迅速 , 破坏后成片状 , 为典型的团状无层理结构 ; 砂岩岩样 破坏时出现 x型张性裂隙, 裂 隙较发育 , 试块碎裂成 小块, 破坏后岩样周围散落许多较大不规则砂粒。以 上现象均说明该矿软岩成岩年代较近, 胶结差, 同时 也说明此类软岩受环境效应的影响强烈, 时效显著。 3 围岩松动圈测试 对该矿井主要巷道采用声波法进行 了围岩松动 圈厚度 的测定 , 实测 曲线如图 4所示。 由测试结果可知, 所测试巷道 围岩松动圈厚度在 1 . 8~ 2 . 5 m之间 仅一个孔松动圈达到了 2 . 5 m , 为大松动圈软岩巷道。 4 刚柔耦合动态加 固技术 4 . 1 巷道围岩失稳机理分析 根据前期长期的矿压监测结果 部分结果如图 2 所示 分析可知 , 该矿 区巷道围岩失稳 主要机理为 巷道开挖后 由于应力的重分布不可避免的形成松动 圈, 巷道围岩初次失稳 , 造成松动圈内围岩的破裂面 黏结力、 抗拉强度和内摩擦角等参数都发生了不同程 O 4 8 2 O 8 6 6 O 6 勰 ∞ 勰 ” 第 6 期 牛双建等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9 l 7 a 1 号测试断面 联络巷 b 3 号测 试 断 向 清 扫替 图 4 松动圈厚度测量结果 单位 m Fi g . 4 Te s t r e s u l t s o f b r o k e n r o c k z o n e t hi c k ne s s 度的恶化, 表现出强度衰减的特性。在支护结构不合 理的条件下, 围岩强度的衰减将导致其力学参数的进 一 步恶化 , 而力学参数的恶化又加剧了围岩的强度衰 减 , 同时扩大了松动圈的范围, 正是这种恶性循环 , 发 展到一定时期 在开巷后的 3 0 d左右 , 巷道 出现较 大的收敛变形量 , 随后 , 由于软岩强烈的时效性 , 变形 持续发展 , 最终导致了巷道的完全失稳。 4 . 2 巷道 围岩稳定控制技术 在该矿区极软岩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图 2 和变 形破坏失稳机理分析的基础上, 并结合对主要巷道围 岩松动圈厚度值的测定 , 提出了初期柔性“ 囤” 、 中期 高应力“ 卸” 、 后期高刚度高强度 “ 抗 ” 的刚柔耦合动 态支护技术。具体为 初期采用锚索 、 锚杆 . 金属网、 喷射混凝土和钢筋梯子梁组成锚 网喷梯 主动支护结 构, 加固与完善巷道 围岩力学性能 , 充分保证围岩 的 完整性 , 发挥围岩的自承载能力 ; 在初期对巷道围岩 物理与力学特性“ 固” 后 , 预 留围岩收敛变形量 , 允许 围岩产生一定的变形 , 使 围岩中的高应力 向深部转 移 , 从而实现让压 , 避免高应力导致 围岩的弱化与支 护结构的失稳 ; 最后 , 考虑该矿区巷道围岩变形具有 明显时效性特点 , 一味的让 只会加剧围岩的进一步破 碎 , 使围岩进一步失去 自承能力 , 故等高应力“ 卸” 到 一 定程度时 , 通过全断面的高强度、 高刚度的钢筋混 凝土壳体结 构给 围岩提供高 阻力, 强 “ 抗” 其变形 。 通过初期对围岩 自承能力的提高 、 预留变形量对高应 力的“ 卸” 除和后期全 断面高强度、 高刚度钢筋混凝 土壳体对 围岩流变的强 “ 抗 ” , 实现该矿 区极软岩大 变形巷道一定时期或长期保持稳定。 5 工业性试验 5 . 1 试验巷 道概 况 该矿 5 3 5水平集 中胶带巷设计长度 2 2 0 1T l , 埋 深约 7 5 0 m。巷道原设计断面为半圆拱形 , 断面净尺 寸宽 4 . 7 i n , 高 3 . 7 5 m, 采用锚喷 网支护方式进行支 护。锚杆规格为直径 2 2 l n i i 1 的螺纹钢锚杆 , 长度 为 2 . 5 m, 间排距为 7 5 0 ram 7 5 0 1T l l T l ; 锚索规格为直径 1 8 . 9 m m, 长度两 帮 4 . 3 i n , 顶 板 8 . 3 m, 问排 距 为 1 5 0 0 infil 1 5 0 0 1T l in; 4 , 6钢筋焊接而成 的金属网; 喷 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 2 0 , 喷射厚度 1 0 0 mm 初喷 、 复喷各 5 0 n q i F 1 ; 钢筋梯子梁采用直径 1 2 mm的圆钢 焊接而成。巷道掘出后 , 不 到 3个月 的时间, 大部分 巷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 , 多个局部 出现冒顶 ; 变 形破坏最大处两帮收敛最大约 1 0 0 0 m m, 底臌量约 i 5 0 0 mill, 顶板下沉约 5 0 0 mil l , 有些地段 已经过 1~ 2次的返修 , 依然无法保证稳定 , 严重影响了矿井建 设 。 5 . 2支护方案设计 根据前面提出的极软岩大变形巷道稳定控制技 术进行支护方案设计 , 采用初次锚网喷梯 底板锚杆 预留围岩变形量卸压 二次全断面封闭格栅拱架钢 筋混凝土刚柔耦合动态加固技术进行返修。 5 . 3 支护参数 初次锚 网喷梯支护参数 锚杆采用直径 2 2 mmx 2 5 0 0 m i l l 的螺纹钢锚杆 , 间排距 7 0 0 m inx 7 0 0 m m; 钢 筋网采用 6 In I E I 圆钢焊接的经纬 网; 钢筋梯采用直 径 1 4 m m 圆钢焊接 , 且增加锚杆孔 间的连接筋; 喷射 混凝土强 度等级 为 C 2 0 , 厚 度 1 0 0 t i l e 初 喷 4 0~ 5 0 I T l n l , 复喷 5 0~ 6 0 IT I I T 1 。底板采用 高性能螺纹钢 锚杆进行加强支护 共 5根 , 锚杆托盘压在格栅拱 架上 , 以形成底 板复合锚 壳支护结 构, 锚 杆直径 为 2 2 m m, 长 度 为 2 0 0 0 m i l l , 问 排 距 为 1 0 0 0 mE X 7 0 0 Y E t 1T l 。初次拱、 顶锚 索规格直 径 1 8 . 9 m m, 长度 8 3 0 0 m i l l ,两 帮 锚 索 长 度 4 3 0 0 m E,间 排 距 1 4 0 0 In mx 1 4 0 0 m E。为了使围岩压力得到合理 的 释放 , 这里对锚索实施低预应力加 固, 预紧力约 1 0~ 2 0 k N。 全断面高强度钢筋混凝土壳体支护结构中, 格栅 拱架净断面高 3 5 0 m in, 宽 2 0 0 fi l m, 纵筋 主筋 为 6 根直径 2 2 m i n的螺纹钢 , 规格 H R B 3 3 5; 箍筋为直径 1 2 m E的圆钢 , 规格 H P B 2 3 5 , 箍筋间距 2 0 0 m m; 格栅 拱架的排距 中心线距离 为 7 0 0 mi l l , 在立好拱架结 9 1 8 煤 炭 学 报 2 0 1 1 年第3 6 卷 构后 , 铺设面层钢筋网, 通过钢丝绑扎成一体 , 绑扎间 距 2 0 0 mm; 内层格栅拱架混凝土的浇灌 , 可在立模后 采用长距 离泵送人模 、 连续施 工 , 浇灌 混凝 土厚 度 4 0 0 fi l m, 强度等级 C 5 0 。底板反底拱为 圆弧形 , 矢跨 比为 1 9左右, 矢高 6 0 0 m m, 拱厚 4 5 0~ 5 5 0 m m, 配 筋 同格栅 钢 架。最 终形 成 的支 护结 构 如 图 5所 示 图 5刚柔联合支护结构 Fi g . 5 Ri g i d a nd fle x i b l e c o mbi n e d s u pp o r t s t r u c t u r e 5 . 4 施工 工序 巷道断面扩刷一初喷混凝土一挂网安装初次支 护锚杆一安装初次支护锚索一复喷混凝土一 开挖反 底拱一安装底板锚杆一安装底板格栅拱架一浇筑钢 筋混凝土反底拱一安装拱顶及两帮格栅拱架一拱顶 及两帮钢筋混凝土浇筑。 5 . 5 支护 效果 集中胶带巷修复后 , 共设了 3 个巷道表面收敛变 形监测断面, 其中测站 1 、 测站 3监测结果如图 6所 示 。巷道修复前后稳定状况如图 7所示 。 由图 6 、 7可知, 新的支护方案实施后 , 巷道几乎 没有发生任何变形 测站 1 , 测站 3 , 底板监测到的变 形是为了运输的需要垫了一定厚度的浮矸所致, 并非 实际底臌变形 。这表明 , 基于初期柔性支护“ 固” 中期预留变形量“ 卸” 后期高强度高刚度支护“ 抗” 的刚柔联合支护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深部软岩巷道大 变形 问题 。 6 结 论 在对某深部矿井典型极软岩大变形巷道矿压显 现规律和特点长期矿压监测结果和围岩成分和力学 参数测试 的基础上, 分析并 揭示 了巷道 围岩失稳机 理。结合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值测试结果, 提出了初 i 翅 3 5 r 3 0 } r , 一 一一 . 一. 2 5 l 。 『』 一顶 板 位 移 1 5 }f 一底板臌起 1 0 } J 十两帮收敛 5 l 0 l 二 二 . 、 。 _ ,、 v、 寸 寸 寸 寸 寸 甘 n n f a 测站1 I n_ n In寸寸寸寸寸寸n n I 、 O 0 O0 一0 0一__ b 测站3 图6围岩表面位移曲线 Fi g . 6 S u r f a c e d i s pl a c e me n t c ur v e s o f t h e s u r r o u n di n g r o c k ma s s 修护前 修护后 图 7巷道修护前后对 比 F i g . 7 Co n t r a s t i v e r e s u l t o f b e r e a n d a f t e r r e pa i r e d r o a d wa y 期柔性锚网喷梯主动支护对 围岩“ 固” 、 中期预留变 形量对高应力 “ 卸” 、 后期及时实施高强度与高刚度 支护结构对软岩流变进行强“ 抗” 的刚柔耦合动态加 固技术。通过该矿区典型破坏巷道集 中胶带巷工业 性试验 , 虽然该支护技术存在支护成本高、 施工速度 慢的不足 , 但是对深埋极软岩巷道大变形的控制是有 效的, 为深部极软岩巷道稳定控制提供 了一项新的支 ⅢⅢ\ _軎 5 O 5 0 5 O 5 O 3 3 2 2 1 1 O 第 6期 牛双建等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9 1 9 护技术。 参考文献 [ 1 ] 何满潮. 中国煤矿软岩巷道支护理论与实践 [ M] . 徐州 中国矿 业大学出版社 , I 9 9 6 . He Ma n c h a o . S u p p o t i n g t h e o 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s o f t r o e k r o a d wa y i n C h i n a ’ s c o a l m i n e s [ M] . Xu z h o u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P r e s s , 1 9 9 6 . [ 2 ] 何满潮, 江玉生 , 徐华禄. 软岩工 程力学 的基本 问题 [ J ] . 东北 煤 炭技术, 1 9 9 5 1 0 2 6 3 3 . He Ma n c h a o , J i a n g Yu s h e n g, Xu Hu a l u. F o u n d t i o n al p r o b l e ms o f s o f t r o c k e w g i n e e r i n g n mc h a n i c s [ J ] . C o a l T e c h n o l o gy o f 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 , 1 9 9 5 1 0 2 6 3 3 . [ 3 ] 柏建彪 , 侯朝炯 . 深 部巷道 围岩控 制原理 与应 用研究 [ J ] . 中国 矿业大学学报 , 2 0 0 6, 3 5 2 1 4 5 1 4 8 . B a i J i a n b i a o , Ho u C h a o j i o n g . C o n t r o l p r i n c i p l e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s i n d e e p r o a d w a y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6 , 3 5 2 1 4 5 1 4 8 [ 4 ] 常聚才 , 谢广祥. 深部 巷道 围岩力学特 征及其稳 定性控制 [ J ] . 煤炭学报, 2 0 0 9, 3 4 7 8 8 1 - 8 8 6 . Ch a n g J u c a i , Xi e Gu a n g x i a n g . Me c h a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s t a b i l i t y c o n t r o l o f r o c k r o a d w a y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in d e e p m i n e [ J j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l S o c i e t y , 2 0 0 9, 3 4 7 8 8 1 - 8 8 6 . [ 5 ] 王其胜 , 李夕兵 , 李地元. 深井软岩巷道 围岩变形特 |正及支 护参 数的确定 [ J ] . 煤炭学报 , 2 0 0 8 , 3 3 4 3 6 4 3 6 7 . Wa n g Q i s h e n g , L i X i b i n g , L i D i y u a n .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d e f o r m a t i o n p r o p e rti e s a n d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s u p p o rt p a r a me t e r s o f s c f t r o c k r o a d - w a y i n d e e p m i n e [ J . J o u rn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y , 2 0 0 8, 3 3 4 3 6 4-3 6 7. [ 6 ] 刘红 岗, 贺永年 , 徐金 海 , 等. 深井煤 巷钻孔卸 压技 术的数值模 拟与工业试验 [ J ] . 煤炭学报 , 2 0 0 7 , 3 2 1 3 3 3 7 . Li u Ho n g g a n g, He Yo n g n i a n, Xu J i n h a i , e t a 1 . Nu me r i c a l s i n ml a t i o n a n d i n d u s t r i a l t e s t o f b o r e h o l e s d e s t r e s s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d e e p c o a l t u n n e l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0 7 , 3 2 1 3 3 3 7 . [ 7 ] 康红普 , 王金华 , 林健 . 高预应力强力 支护系统及 其在 深部 巷 道中的应用深井 [ J ] . 煤炭学报 , 2 0 0 7, 3 2 1 2 1 2 3 3 1 2 3 8 . Ka n g Ho n g p u, Wa n g J i n h n a , L i n J i a n Hi g h p r e t e n s i o n c d s t r e s s a n d i n t e n s i v e b o l t i n g s y s t e m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in d e e p r o a d w a y s [ J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0 7 , 3 2 1 2 1 2 3 3 一 l 2 3 8 . [ 8 ] 李树清 , 王卫军 , 潘长 良, 等. 加固底板对深部软岩巷道两帮稳 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 J ] . 煤炭学报 , 2 0 0 7 , 3 2 2 1 2 3 1 2 6 . L i S h u q i n g , Wa n g We i j u n , P a n C h a n g l i a n g , e t a l N u m e r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n i n fl u e n c e o f r e i n f o r c i n g flo o r o n s t a b i l i t y o f s i d e s i n d e e p s o f t r o c k r o a d w a y s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y , 2 0 0 7 , 3 2 2 1 2 3 1 2 6 . [ 9 ] 李大伟, 侯朝炯. 低 强度软岩 巷道大变 形围岩稳定 控制试验研 究[ J ] . 煤炭科学技术 , 2 0 0 6, 3 4 3 3 6 3 9 . L i D a w e i , H o u C h a o j i o n g . E x p e r i m e n t a n d r e s e a r c h o n s t a b i l i z a t io n c o n t r o l o f h i g h d e f o r me d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i n mi n e l o w s t r e n g t h s o ft r o c k r o a d w a y [ J ]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6 , 3 4 3 3 6 3 9. [ 1 O ] 姜耀东 , 刘 文岗, 赵毅鑫 , 等. 开 滦矿 区深部开采 中巷道 围岩稳 定性研究[ J ] . 岩石 力 学与 工 程学 报 , 2 0 0 5, 2 4 1 1 1 8 5 7 一 l 8 6 2 J i a n g Ya o d o n g, L i u We n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