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的概念体系及工程评价指标.pdf
第 2 4 卷第 l 6 期 2 0 0 5年 8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Vb l - 2 4 NO. 1 6 Au g. , 2 005 深部的概念体系及工程评价指标 何 满潮 ’ 1 .中国矿、 人学 北京校区 ,北京 1 0 0 0 8 3 ;2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北京 1 0 0 0 8 3 摘要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岩爆、瓦斯突出、流变、底板突水等非线性动力学灾害现象门趋增多,严重影响了 深部 资源 的安全高效开采 。深部开采工程 中产生 的岩石 力学问题 成为 目前国 内外采矿及岩 力学界研究 的焦 点。 针对 深部工程所处的特殊地质力学环境 ,通过对 深部 工程 岩体非线性力学特 点的深入研究 ,建立 了深部 的概 念体 系,指出进入深部的工程岩体所属的力学系统不再是浅部工程围岩所属的线性力学系统,而是非线性力学系统, 传统理论、方法与技术 已经部分或绝大部分 失效 。以难度 系数及危险指数作为深部工程 围岩稳 定性控制难 易程度 的评 价指标,能够 综合反映深部工程岩体的力学特 性与工程特性。 关t词采矿工程概念体系;深部工程;评价指标 中圈分类号T D 8 0 T u 4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6 9 1 5 2 0 0 5 1 6 2 8 5 4 0 5 CoNCEPTI oN SYSTEM AND UATI oN I NDS FoR DEEP ENGI NEERI NG HE M m n- c lhmD ’ 2 1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j i n g 1 0 0 0 8 3 ,C h i n a ; 2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G e o s c i e n c e s ,B e ij i n g 1 0 0 0 8 3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W 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 o f mi ni ng d e pt h,t h e no n l i n e a r d y n a mi c me c ha n i c a l p h e no me n a,f o r i n s t a nc e s ,t h e r o c k b l a s t i ng,g a s o u t bu r s t ,r oc k r h e o l o g y,a n d wa t e r o u t bu r s t ,e t c .,o c c u r wi t h h i g h f r e q u e n c y . Th e p r o bl e m s o f r o c k me c h an i c s c a u s e d b y t h e d e e p mi n i n g e n g i n e e rin g a r e t he fo c u s e s i n t h e fie l ds of mi n i n g e n gi ne e rin g a n d r o c k m e c h a n i c s . Ba s e d o n t h e s t u di e s o f t h e pa r t i c u l a r g e o me c ha ni c a l e nv i r on me n t s o f d e e p e n gi n e e rin g r o c k ma s s a n d it s no n l i n e ar me c ha n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s, the c on c e p t i on s ys t e m i s p u t fo r wa r d, whi c h p o i nt s o u t th a t the me c ha n i c a l s ys t e m o f de e p e ng i n e e rin g r oc k m a s s i s t h e n o nl i ne a r me c ha ni c a l s y s t e m , bu t n ot t h e l i n e a r m e c h a n i c a l s y s t e m i n s h a l l ow. a n d t he c l a s s i c t h e o r y,de s i g n me t ho d, a n d t e c h n o l og y are a l mo s t e n t i rel y o r p a r t i a l l y i n v a l i d .By Us i n g di ffe ren t c o e ffi c i e n t s a n d h a z a r d i n d e x e s a s t h e e v a l ua tio n i n d e x e s t o e s t i ma t e t h e c on t r ol l i n g c o n di t i on s 0 f s u r r o u n di ng r oc k ma s s e s , i t c a n s yn t h e ti c a l l y r e fle c t t h e me c ha ni c a l c hara c t e r s a n d e n g i n e e rin g c h ar a c t e r s o f r o c k ma s s e s i n de e p e n g i n e e rin g. Ke y wor ds mi n i n g e n gi ne e ring; c o n c e p t i o n s ys t e m ; d e e p e n gi n e e rin g; e v a l ua tion i nd e x e s 1 引 言 随着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 大 ,浅部资源 曰益减少 ,国内外矿山都相继进入深 部资源开采状态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工程 灾害 日趋增多,如矿井冲击地压 、瓦斯爆炸、矿压 明显加剧、巷道 围岩大变形、流变、地温升高等, l l l l i 日期l 2 0 0 5 0 3 0 5 修回日期 I 2 0 0 5 0 4 2 0 i lt t t l l l m,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 目 5 0 4 9 0 2 7 0 ;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资助项目 5 0 2 2 1 4 0 2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 1 0 4 0 5 作者■介t何满潮 1 9 5 6 ,男,博士,1 9 8 1 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工程地质系工程地质专业,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大 项 目 5 o 4 9 0 2 7 0 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岩石力学理论及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 . ma i l h e ma I lc h a 0 2 6 3 _ n e t 。 维普资讯 第 2 4卷第 l 6期 何满潮.深部的概念体系及工程评价指标 2 8 5 5 对深部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造成 了巨大威胁。因此, 深部资源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岩石力学问题 己成为 国内外研究的焦点 。然而 ,国外在 “ 深部 ”、 “ 深部工程 ”等一系列概念上差异较大。国内至今 也没有 明确的概念或划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该领域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发展及交流。因此 ,针 对深部工程岩体所处 “ 三高一扰动”的特殊地质力 学环境,对深部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进行科学定义, 是推动深部岩体力学基础理论研究 的当务之急。 2 深部的概念体系 2 . 1 国内外关于深部的概念 在对深部工程引起的岩石力学问题研究的过程 中,国外采矿、岩土工程界专家学者相继提出了 “ 深 部”的概念。通常认为,深部开采是由于矿床埋藏 较深 ,而使生产过程出现一些在浅部矿床开采时很 少遇到的技术难题 的矿 山开采。世界上有着深井开 采历史的国家一般认为,当矿山开采深度超过 6 0 0 1T I 即为深井开采 ,但对于南非、加拿大等采矿业发达 的国家, 矿井深度达到 8 0 0 l 0 0 0 m才称为深井开 采;德 国将埋深超过 8 0 0 l 0 0 0 m 的矿井称为深 井,将埋深超过 1 2 0 0 m的矿井称为超深井开采 日本把深井的 “ 临界深度”界定为 6 0 0 I T I ,而英国 和波兰则将其界定为 7 5 0 m。 文[ 1 2 ,1 3 ] 认为深部开采 中的煤矿与金属矿有 明显的差异,根据 目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当 前矿山开采的客观实际,大多数专家认为,我国的深 部资源开采的深度可界定为煤矿 8 0 o ~l 5 0 0 1 T I ,金 属矿 山 l 0 0 0 20 0 0m。 上述关于 “ 深部 ”的概念均以具体的工程深度 为指标进行定义 ,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局限性 。如有 的工程岩体在所定义的深度区间以上就会表现 出深 部所特有的非线性力学现象;而有的工程岩体处于 所定义的深度区间范围之 内也未必会出现深部工程 岩体的非线性力学现象。因此 ,上述定义在指导工 程实践时缺乏实用性,不具科学性。 2 . 2 深部及深部工程 深部是指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工程岩体开始出 现非线性力学现象的深度及其以下的深度区间,把 位于该深度区间的工程称为深部工程。 2 . 3 深部工程岩体 深部工程岩体是在深部工程开挖扰动力影响范 围之 内的岩体 。每个矿井地层中都包括了多个工程 岩组 ,其中含有 2个典型工程岩组,即深度低 的软 岩工程岩组、深度高的硬岩工程岩组。 2 . 4 非线性 力学现象 非线性力学现象是指软岩工程岩组的非线性大 变形现象和硬岩工程岩组的冲击地压 、岩爆等非线 性动力学现象。 2 . 5 临界深度 从深部和深部工程的概念可 以看 出,地下工程 存在某一个深度 ,在其水平 以上的工程采用常规的 施工工艺和支护方法即可控制围岩的稳定,但在其 水平以下的地下工程中,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明显 加剧,地压显现剧烈,出现大变形、岩爆等工程灾 害现象 ,采用常规的支护对策及施工工艺已不能够 对 围岩起到有效控制,这一深度 即为临界深度。因 此,为便于正确认识深部工程,对其采取有效的控 制对策 ,事先必须对深部工程的临界深度有一明确 概念和理解。在深部概念的基础上 ,对 临界深度可 定义为工程岩体最先开始 出现非线性力学现象的 深度称之为临界深度 He 。 2 . 6 上临界深度和下临界深度 软岩工程岩组最先开始 出现非线性大变形力学 现象 的深度 称之 为第 一临 界深度 也称 上 临界 , - 。 硬岩工程岩组最先开始出现冲击地压、岩爆等 非线性动力学现象的深度称之 为第二 临界深度 也 称下临界 , 。 2 . 7 我国不同地质时代煤矿地层的临界深度 我国地质历史上有 3个成煤期,即古生代 、中 生代、新生代。各地层 因其生成环境 、年代 的不同, 深部采矿工程所表现 出的临界深度是不同的。通过 对我 国不 同生成年代临界深度的统计研究,不同地 质年代的深部工程 临界深度特点如表 l 所示 。 裹 1 各生成年代岩层的临界深度 T a b l e 1 Cr i t i c a l d e p t h f o r s t r a t a o f d i ffe r e n t a g e s 注括号内数据为其相应的范围。 处于第一临界深度以上的深度区间工程 ,其工 程岩体处于弹性或近似弹性 的工作状态 ,采用现有 传统的经验刚体理论或线弹性理论即可解决其相关 的力学 问题 。 处于第一临界深度与第二临界深度之间的深度 维普资讯 2 8 5 6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5盆 区间的工程岩体,软岩工程岩体处于非线性工作状 态,其硬岩工程岩体处于线弹性工作状态 。因此, 这一区间的工程岩体,传统理论、方法与技术 已经 部分失效 。 当工程岩体处于第二临界深度以下深度区间, 均处于非线性工作状态 ,其力学问题采用现有传统 理论已难 以解决,而必须寻求符合介质非线性变形 破坏特点的非线性理论去解决。 3 深部工程的评价指标体系 实践表 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面临的地下 工程 问题越来越多,岩体产生的非线性力学问题越 来越复杂。为 了对地下深部工程的难度有一客观 的 评价 ,可 以采用难度系数和危险指数两项指标来评 价。 3 . 1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 D 分为软化难度系数和冲击难度 系数 , 是指地下工程所处深度与其临界深度的比值, 即 Df H 1 。 H 2 Df b H 3 式中 D 为深部工程的难度系数, D 为深部工程 软化难度系数,D 为深部工程冲击难度系数,H为 地下工程的实际深度 m ,H 为深部工程的临界深 度 m ,H州为深部工程第一临界深度 m , H 为 深部工程第二临界深度 m 。 难度系数 D 直接 反映地 下深 部工程稳定性 控制的难易程度 1 当 D 3 . 0 。 3 . 4 南非金矿开采和我国深部矿井开采难度对 比 南非是世界上矿山开采深度最大的国家。由于 地震等事件诱发的岩爆、岩石冒落,使南非的采矿 工业成为最危险的工业之一,深井开采的事故越来 越 严重 。 按照上述所给 出的深部工程评价指标危险指 数 D 和难度系数 D 分别应用于当前开采深度 最深的南非金矿和我国深度最深的煤矿 ,得其开采 难度对 比结果如表 2 ,3所示。 裹 2 南非金矿量深部开采工程评价指标 Ta bl e 2 Ev a l ua t i on i nde xe s of t he de e pes t m i ni ng eng i ne e r i ng i n So ut h Af r i c an go l d mi ne s 维普资讯 采煤工作面 竖井 采准巷道 超深 较深 超深 l 0 3 0 7 0 o l l 7 0 2 . O 6 l 4 0 2 . 5 4 2 5 8 1 . 7 5 2 . 9 3 由表 2 ,3可知,尽管南非金矿 的工作面、竖井 以及采准巷道的最大深度均 比我国煤矿对应深部工 程大得多,但 由于岩层的强度高,结果使其危险指 数和难度系数基本都 比我国煤矿对应指标值小。以 采准巷道为例 , 南非的开采深度达 4 6 0 0 IT I ,比我国 1 1 7 0 I T I 深度大得多 3 . 9 3倍 ,但其岩层强度 6 0 MP a 为我 国 目前开采最深采准 巷道岩体 强度 的 6 倍 , 结 果 其 危 险 指 数 O “ . 和 难 度 系 数c 1 9 2 D 2 . 3 0 均 比我 国 煤 矿 采 准 巷 道 对 应 指 标 o r 2 . 9 3 , D 2 . 5 4 要小 。因此,从围岩控制角 度来说,我国最深的煤矿采准巷道围岩稳定控制的 困难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南非 目前最深的金矿开采工 程。由此说明,通过危险指数 、难度系数来评价深 部工程围岩稳定性控制的难易程度 ,能够综合反映 深部工程岩体的力学特性与工程特性 。 4 结语 深部概念体系及工程评价指标 的建立及明确, 是进行深部岩体力学问题研究的基础。针对深部工 程所处的 “ 三高一扰动 ”复杂地质力学环境,建立 起适合于深部岩体力学特性的深部概念体系及其评 价指标,对于推动深部开采工程岩石力学基础理论 研究具有重要 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Hc 2 5 0 0m y 2 5 k N/ m l 0M P a 41 Ma l a n D F, S p o t t i s wo o d e S M Ti me d e p e n d e n t f r a c t u r e z o n e b e h a v i o r a n d s e i s mi c i t y s u r r o u n d i n g d e e p l e v e l s t o p p i n g o p e r a t i o n s [ A] .I n Gi b o wi c z S J ,La s ock i S e d .Rock b u r s t s a n d S e i s mi c i t y i n Mi n e s [ C]Ro t t e r d a mA.A.B a l k e ma , 1 9 9 7 .1 7 3一 l 7 7 . [ 5 】 钱七虎.非线性岩石力学的新进展一一深部岩体力学的若干 问 题f A 】 .见中国岩石力学与T 程学会主编.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 与工程学术大会 沦文集【 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0 0 4 .1 01 7 Qi a n Qi h u . T h e c u rr e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n o n l i n e a r r o c k m e c h a n i c s t h e me c h a n i c s p r o b l e ms o f d e e p r ock ma s s [ A] . I n Ch i n e s e S oc i e ty o f Roc k M e c h a n i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e d .P r o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8 t h Roc k Me c h a n i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n f e r e n c e [ C ] . B e 0 i n g S c i e n c e P r e s s 2 0 0 4. 1 01 7 . i n Ch i n e s e 1 [ 6 】 钱七虎.深部地下工空间开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AI .见第 2 3 0 次香山科学会议深部地 F 空间开发中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问 题 [ C】 .北 京 [ S .n . 】 , 2 0 0 4 . Q i a n Qi h u .Th e k e y p r o b le ms 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 s p a c e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d e e p [ A] .I nTh e Ke y T e c h n i c a l P r o b l e ms o f B a s e Re s e arc h i n Un d e r g r o u n d S p a c e De v e l o p me n t i n D e e i - t h e 2 3 0 t h Xi a n g s h a n S c i e n c e C o n f e r e n c e [ C ] . B e r i n g [ S . n . 】 , 2 0 0 4 . i n Ch i n e s e [ 7 】 钱鸣高. 2 O年来采场围岩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回顾⋯.中国矿业大 学学报 , 2 0 0 0, 1 9 1 1 4 . Q i a n Mi n g g a o . R e v i e w o f t h e t h e o 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s t r a t a c o n t r o l aro u n d l o n gwa l l f a c e i n r e c e n t 2 0 y e ars [ J 】 J o u r n a l o f Ch i n e s e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0, 1 9 1 14 . i n Ch i n e s e [ 8 】 S u n J u n ,Wa n g S ij i n g . R o c k m e c h a n i c s a n d r ock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 1 1 S e ll e r sE J ,Kl e r c kE Mo d e l i n g o f t h e e f f e c t o f d i s c o n t i n u i t ie s o nt h e Ch i n ad e v e l o p me n t s a n d c u rre n t s t a t e o f - th e a r t [ J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x t e n t o f the fra c t u r e z o n e s u rro u n d i n g d e e p t u n n e l s [ J ] .T u n n e l i n g J o u r n a l o f R ock Me c h a n i c s a n d Mi n i n g S c i e n c e,2 0 0 0, 3 7 an d Un d e r g r o u n d S p a c eT e c h n o l o g y,2 0 0 0, 1 5 4 4 6 34 6 9 [ 2 】 Ki d y b i n s k i A. S t r a t a Co n tr o l i n De e p Mi n e s [ M] . Ro t t e r d a mA. A Ba l k e ma , l 9 9 0 . 4 4 74 6 5 【 9 】 古德生. 金属矿床深部开采中的科学问题[ A I .见香山科学会议 主编.科学前沿与未来 第六集 [ c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3 1 F a i r h u r s t C. De f o r ma t ion ,y i e l d,r u p t u r e a n d s t a b i l it y o f e x c a v a t i o n s 2 0 0 2 1 9 22 01 . Gu De s h e n g . Th e s c i e n c e p r o b l e ms i n d e e p mi n i n g a t g r e a t d e p th[ A] .I nF a o r h u r s t C e d .Rock a t Gr e a t De p t h [ C] . o f me t a l d e p os i t [ A] .I n Xi a n g s h a n S c ie n c e Co n f e r e n c e e d . S c i e n c e R o t t e r d a mA . A. B a l k e ma ,l 9 9 0 . 1 l O 3一l l l 4 F o r e l and and F u t u r e V o l u me V I [ C 】 . B e ij i n g C h i n a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维普资讯 2 8 5 8 岩石 力学 与工程学报 2 0 0 5生 S c i e n c e P r e s s ,2 0 0 2 . 1 9 22 0 1 . i n Ch i n e s e 【 1 0 】 谢和平.深部高应力 卜的资源开采现状、基础科学问题与展 望【 A】 .见香山科学会议主编科学前沿与未来 第六集 【 C 】 .北 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 0 0 2 . 1 7 9 1 9 1 . Xi e H e p i n g . R e s o u r c e s d e v e l o p me n t u n d e r h i g h g r o u n d s t r e s s p r e s e n t s t a t e , b a s e s c i e n c e p r o b l e ms a n d p e r s p e c t i v e [ A] . I nXi a n g s b a n S c i e n c e Co n f e r e n c e e d . S c i e n c e F o r e l a n d a n d F u t u r e V o l u me V I 【 C】 .B e i j i n g C h i n a E n v i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P r e s s ,2 0 02 1 7 91 9 1 . i n Ch i n e s e 【 l l 】 何满潮.深部开采工程岩石力学的现状及其展望【 A 】 .见中国岩 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编.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 文集【 C 】 .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4 . 8 8 9 4 . H e Ma n c h a o . P r e s e n t s tat e a n d pe r s pe c t i v e o f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i n d e e p mi n i n g e n g i n e eri n g [ A] .I n Ch i n e s e S oci e t y o f Rock Me c h a n i c s a n d En g i n e e rin g e d . Pr o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g t h Roc k Me c h a n i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ri n g C o n f e r e n c e [ C] . B e O i n g S c ie n c e P r e s s ,2 0 0 4 . 8 8 9 4 . i n Ch i n e s e [ 1 2 1 徐则民, 黄润秋, 王士天隧道的埋深划分[ J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 治学报 ,2 0 0 0 , l 1 4 51 0 . Xu Z e mi n ,Hu a n g R u n q i u ,Wa n g S h i t i a n .Tu n n e l c l a s s i f y i n g in l ig h t o f d e p t h “ .e . , t h ic k n e s s o f o v e r b u r d e n [ J ] . Th e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Ge o l o g i c a l Ha z a r d a n d Co n t r o l ,2 0 0 0,1 1 4 51 0 . i n Ch i n e s e 【 1 3 】 景海河.深部工程围岩特性及其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博士学位论 3 I [ D I . 北 京 中 国矿 业大 学 ,2 0 0 2 . J i n g H a i h e . R e s e arc h o n t h e c h ara c t e ris t i c s o f the r oc k ma s s i n d e e p e n g i n e e ri n g a n d i t s d e f o r ma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P h .D T h e s i s ] [ D] . B e ij i n g C h i n e s e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2 0 0 0. i n Ch i n e s e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0 6年将由半月刊恢复为月刊 为缩短 岩石力学与lT程学报 以下简称 学报 的出版 周期,近 几年 学报 由季刊转为双月刊 1 9 9 7年 ,由双 月 刊转为 月刊 2 0 0 2年 ,尤其 是再由月刊转 为半月T I] 2 0 0 4{ { i ,发展势 头过快 并由此带来一些问题。从实际运 行情 况看来,符 合发表条件的高质量稿源显得不足,特别是本专业领域 内高层次的 3个学报 岩土 工程 学报 2 0 0 5年 由双月刊 改为月 刊 、 岩土 力学 2 0 0 4年 由双月刊 改为月刊 和 本刊 在同一时期都提高 了发表文 章的数量 ,对优 秀稿件 的需求增 加了几倍 , 而优秀稿件的产出却没有同 比例增长。此外 ,2 0 0 4年, 学报 出版地方性学会和二级专业委 员会专辑 过多,影响 自由投稿稿 件的出版周期。2 0 0 4年 5月初,本刊 已通知作者录用 的稿件已排到 2 0 0 5年第 l 7期。从 2 0 0 4年 5月起 ,本刊经过近 8个 月的 重审、补修 、退稿、提高录用稿件 门槛等措施,至 2 0 0 4年底待刊稿件仅排到 2 0 0 5年第 l 9期,预计出版周期为 l 1 个月左右。 2 0 0 5年仅计划 出版 “ 9 7 3 ” 、“ 深部岩石力学 ”等重大基金项 目专刊 4个 。有评审专家指 出,转为半月刊后 , 学报 的学术质 量面临严峻挑战 ,应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以促进 学报 的健康发展 。编辑部在接到 多方面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后 ,结合编辑 部现有的情况认为当时学报由月刊转为半月刊的主要目的是缩短发表周期,作为一种过渡手段在一段短时间内是可行的。 2 0 0 5年 学报 出版周期可控制在一年 以内,基本达到预期 目的。为了严把质量关,发表 高水平 的论文和突 出办刊特色 ,从 学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 目标来看,对恢复 “ 月刊”还是继续办 “ 半月刊 ”问题,须重新慎重考虑 。 经过充分 的酝酿和慎重的研究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领导和学术委 员会成 员、业 务骨 干于 2 0 0 5年 1月 2 5日对本学报提 出 “ 由半月刊恢 复月刊 ”的建议进 行投 票表 决,一致同意恢复月刊;随后,编辑部 又对本学报 的前任 主编 、学会副理事长 原 分管学报 、有关院士和现任 副主编 发出征求意 见函 1 l 份 ,其 中 l 0人同意恢复月刊。2 0 0 5年 3月 2 5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 程学会理事长办公会议经过认真审议 ,同意 学报从 2 0 0 6年 由半月刊恢 复为月刊 ,并已得到 中国科 协的批 准。 学报 由半月刊恢复到月刊,从 目前的情 况而 言,更有利 于 学报 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 ,对提高 学报学术质量 更为有利 ,编辑部将 更加关注 “ 岩 石力学 ”发展前沿和重大岩土工程课题 ,从而能真正把本刊办成 国内领先 、国际知名的一 流刊物 。 本刊编辑部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