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发展.pdf
第 3 3卷 第 2 期 2 0 0 4年 3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 Vo 1 . 3 3 No . 2 M a r . 2 0 04 文章编号 1 0 0 0 1 9 6 4 2 0 0 4 0 2 0 1 3 7 0 4 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发展 吴财芳,曾 勇, 秦勇 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江苏 徐 州2 2 1 0 0 8 摘要 论述 了煤与瓦斯共采技 术的重要性及其对煤矿绿 色开采的意义, 介 绍了煤与瓦斯共采技 术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新问题, 并阐明了其理论依据. 分析 了煤与瓦斯共采在煤矿井下的成功经 验, 并举例说明了井下瓦斯抽放与地面煤层气开发有机结合的重要性. 最后指出了煤与瓦斯共采 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今后 的研 究方向. 关键词 煤与瓦斯共采 ; 煤层气;瓦斯抽放 ;绿色开采 中圈分类号 TD 7 1 2 ; T D 8 2 文献标识码 A P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Ap p l i c a t i o n,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Si mu l t a n e o u s Ex t r a c t i o n o f Co a l a n d Ga s W U C a i - f a n g,Z ENG Yo n g, QI N Yo n g S c h o o l o f Re s o u r c e s a n d E e a t h Sc i e n e ,CUMT,Xu z h o u,J i a n g s u 2 2 1 0 0 8,C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e i mp o r t a nc e o f s i m u l t a n e ou s e xt r a c t i o n o f c o a l a nd g a s a n d i t s pu r p o r t t o g r e e n e x pl o i t a t i o n a r e d i s c u s s e d.Th e pr e s e nt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t he t h e o r y o f t hi s t e c hni q u e a s we l l a s o m e ne w p r o b l e ms 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 Ex p e r i e n c e o f s i mu l t a n e o u s e x t r a c t i o n o f c o a l a n d g a s i n c o a l mi n e i s a n a l y z e d a n d a n e x a mp l e i s u s e d t o e x p l a i n 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t h e o r g a n i c c o mb i n a t i o n o f g a s d r a wi n g u n d e r g r o u n d wi t h c o a l b e d me t h a n e x p l o i t i n g o n g r o u n d s u r f a c e . F i n a l l y,p r o b l e ms we s h o u l d p a y a t t e nt i o n t o a n d t h e de v e l o p i n g wa y o f s i mul t a neo u s e xt r a c t i o n o f c oa l a n d g a s a r e p o i nt e d o ut . Ke y wo r d s s i mu l t a n e o u s e xt r a c t i o n of c oa l a n d ga s; c o a l b e d me t ha n; g a s d r a wi ng; g r e e n e x pl o i t a t i o n 煤层瓦斯 , 又称为煤层气 , 自生 自储地赋存于 煤层之 中. 近几年来, 随着煤矿井下开采深度 的增 加和开采强度 的增大 , 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 , 频发 的瓦斯灾害严重地威胁着矿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 全 , 制约着矿井生产的发展. 但是 , 煤层气又是经济 的可燃气体, 是一种清洁、 方便、 高效的能源, 其发 热量为 3 3 . 5 ~3 6 . 8 MJ / m。 , 并且不存在环境污染 问题. 大力开发煤层气 , 既可 以充分利用地下资源, 又可以改善矿井安全条件和提高经济效益 , 并有利 于改善地方环境质量和全球大气 环境. 因此, 如何 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煤层瓦斯, 一直以来都是广大 的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和 目标. 钱鸣高院士首次提 出了“ 煤矿绿色开采” 的概 念[ 1 ] , 并 且阐述 了它的 内涵和技术体系[ . 绿色开 采技术的主要 内容r 1 ] 包括 保水开采、 “ 三下” 采煤 、 煤与瓦斯共采、 煤巷支护与部分矸石 的井下处理 、 煤炭地下气化等. 由此可见 , 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是 绿色开采 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 ] , 其研究 内容和 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 国煤 矿在防治瓦斯灾害方面应彻底转变观念 , 从采掘部 署上把瓦斯抽取纳人正规生产的工艺流程, 从时间 和空间上给予充分保证, 促进煤层瓦斯的开发和利 用规模化、 系统化. 只有这样, 我国煤矿瓦斯灾害才 会得到有效控制 , 高瓦斯突出矿井才会随着治理瓦 收稿 日期 l 2 0 0 31 01 0 作者筒介t 吴财芳 1 9 7 6 一 , 男, 山东省烟台市人, 博士研究生, 从事瓦斯地质、 煤层气地质方面的研究. 维普资讯 1 3 8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第 3 3 卷 斯灾害费用 的减低、 生产效率的提高而获得新生 , 宝贵、 清洁的能源才不会被白白地浪费掉. 1 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现状 我国的煤层 甲烷研究开始于 5 0 年代煤矿井下 的瓦斯抽放 , 其中抚顺、 阳泉是抽放量最大的矿区. 目前, 我国已有 1 2 3 个矿井建立了井下瓦斯抽放系 统 , 年抽放量达 6亿 m。 , 抽放瓦斯利用率达 8 0 %, 但井下瓦斯的抽放率很低, 只有 2 0 9 / 5 左右. 6 0年代 到 7 0年代 , 一些高瓦斯矿区抽放的瓦斯气体即可 投入 民用和小规模 的工业利用. 7 0年代末期开始 了矿井地面瓦斯抽 放工作 , 主要集 中于抚顺龙凤 矿、 阳泉矿、 焦作 中马村矿、 湖南里王庙矿, 并进行 了压裂实验 , 但是效果不佳. 8 o年代初期 , 国内开 始进行煤层 甲烷相关资源研究. “ 六五” 期间, 煤炭、 石油以及地质等行业通过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 目 对国内煤成气资源进行区域性评价和基础理论研 究. 随后, 国家“ 七五” 科技攻关项 目设立 了“ 我国煤 层 甲烷的富集条件及资源评价” 专题 , 取得 了对中 国煤层气资源状 况的初步认识. 华北石油地质局 1 9 8 6年在唐山地区开展了煤层 甲烷勘探开发实 验 和工艺技术研究 , 并进行 了“ 煤层 甲烷评价与开发 利用状况” 调研. 1 9 8 9年, 第一次“ 开发煤层气研讨 会” 在沈阳召开 , 标志着煤层 甲烷从“ 瓦斯灾害” 到 “ 优质能源” 的认识转变、 从“ 井下抽放” 到“ 地面开 发” 的技术转移. “ 八五” 期间, 国家科技攻关项 目设 立 了“ 有利 区块煤层 吸附气开发研究” 专题. 此后 , 煤层 甲烷的研究 重点转移到 了开发工艺攻关上. 1 9 9 2年, 联合 国开发计划署通过全球环境基金 资 助我 国开展 了“ 中 国煤层气 资源开发” 项 目, 1 9 9 3 年又资助 了“ 中国深层煤层气勘探” 项 目, 对中国煤 层气的勘探开发起到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 9 9 6年 , 一 批有影响的研究项 目和规划相继完成 , 如原煤炭 部计划项 目“ 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 、 国家计委 I 类 资源勘查项 目“ 中国煤层气资源评价” 、 国土资源部 地质调查项 目“ 全国煤层气综合规划研究” 、 原石油 天然气总公 司“ 九五” 科技攻关项 目“ 煤层气选区评 价与配套工艺技术” 、 国家“ 九五” 科技攻关项 目“ 新 集浅层煤层气示范开发成套工艺技术及专用装备 研究” 等. 到 目前 为止 , 对全国范 围内的煤层气资 源、 分布、 储层特征取得了基础性认识, 基本明确了 煤层气开发 的有利地区. 但是由于我 国的煤层地质 现状 地质条件复杂 , 构造煤发育 , 瓦斯含量高 , 瓦 斯压力低, 渗透率低等 , 煤层气的地面开发并不能 很好解决井下瓦斯问题. 现阶段, 井下瓦斯抽放方 法很多, 例如 , 掘前预抽、 边掘边抽、 采后抽取、 卸压 瓦斯钻孔抽取、 以及开采层、 邻近层、 采空区瓦斯抽 取等等. 因此 , 如何将井下瓦斯抽放与地面煤层气 开发协调地结合起来, 更好地实现煤与瓦斯共采 , 就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总之, 我国煤与瓦斯 共采的研究开发取得了很大进步 , 但也存在许多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 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理论基础& ≈ 限制我 国高瓦斯矿井井下瓦斯抽放的原因, 主 要是煤层的低渗透率和高可塑性 , 使得沿煤层打钻 孔 困难 , 煤层采前预抽效果较差[ 1 { ] . 由于我国含煤 地层一般都经历 了成煤后的强烈构造运动, 煤层内 生裂隙系统遭到破坏 , 塑变性大大增强, 因而成为 低透气性的高可塑性结构, 这使得地面钻孔完井后 采气效果差 , 水力压裂增产效果不明显[ 2 。 。 ] . 而且煤 层 普遍具低渗透 率, 一般在 0 . 1 1 0 ~1 1 0 m 范围内, 水城、 丰城、 霍岗、 开滦、 柳林等渗透率 较好的矿区也仅为 0 . 1 1 0 ~1 . 8 1 0 - 3 m , 这 一 特 点决 定 了我 国地 面 开 发 煤 层 气 的 难度 很 大[ 2 ≈ ] . 鉴于此, 我国煤层气开发生产的重点应放在 井下, 利用井下的采掘巷道 , 并尽量利用煤层采动 影响, 通过打钻孔和其它各种有效技术强化煤层的 瓦斯抽放[ 3 ] . 同时 , 应进一步研究和不断完善提 高 煤层渗透率的技术和钻孔技术 , 研究提高气体质量 的技术, 研究井下煤炭与瓦斯的协调开采配套技术 以及煤矿瓦斯利用技术 , 使之与井下煤层气开发产 业配套, 实现煤与瓦斯的安全共采[ 2 ≈ ] . 现场测定和 实验研究表 明, 不论原始渗透系数怎样低 的煤层, 在采动影响煤层卸压后 , 其渗透系数会急剧增加 , 煤层 内瓦斯渗流 速度大增 , 瓦斯涌 出量也 随之剧 增. 因此, 只要合理布置钻孔位置和其它相关参数, 完全能够高效地实现瓦斯抽放. 3 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应用实例 3 . 1 松藻矿务局矿井瓦斯抽取现状[ . - 松藻矿务局是重庆地区的主要煤炭产地, 由于 煤炭储量 丰富、 地质构造简单、 煤层赋存稳定 以及 地理位置优越等有利条件, 而成为重点开发的矿 区, 但是瓦斯灾害在矿井生产建设过程中特别严 重 , 不仅矿井瓦 斯涌出量 大并且煤与瓦斯突 出频 繁. 矿区现有 6对生产矿井 , 均为高瓦斯和突出矿 井, 到 1 9 9 0年底, 共发生突出 3 5 8次, 突出频率和 突出强度逐年增大 , 最大突出强度为煤 1 6 2 4 t , 瓦 斯 1 5 . 1 万 m 。 . 由于所采的8号煤层为严重突出煤 层 , 因此只能选择弱突出煤层 6号、 7号、 1 1号 作 维普资讯 第 2期 吴财芳等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发展 1 3 9 为解放层先行开采 , 而解放层本身也得采取防突措 施 , 同时在近距离煤层群条件下 , 首采解放层时 , 邻 近煤层卸压瓦斯大量集 中涌出, 占回采工作面总瓦 斯涌出量的 8 O 以上 , 从而 给煤矿安全增加 了很 大困难. 十多年来 , 矿务局所属各矿 , 在治理瓦斯方 面进行了大量工作, 开展 了一系列的研究试验 , 取 得了很好的成效, 其 中矿井瓦斯抽取已成为治理矿 井瓦斯灾害的一种主要措施, 抽取瓦斯技术不断提 高和完善, 瓦斯抽取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 逐步赶 上抚顺 和阳泉局,成为我国三大 主要抽取瓦斯矿 区之一 . 二 十多年来 , 随着矿井产量的增加、 开采解放 层面积的扩大、 抽取瓦斯技术 的提高、 工艺的完善 以及抽取瓦斯范围的扩大 , 矿井瓦斯抽取量及抽取 率都有大幅度的增加. 矿井瓦斯抽取在 2 0 a内, 由 原来 8 8万 m。 增加到 5 9 2 3 . 1万 m。 , 近 十年 内增 加了 4倍 , 特别是近几年来平均以每 年 8 0 0万 m。 的速度增 加. 瓦斯抽 取率 由原 来的 5 . 8 增加到 3 3 . 4 4 , 吨煤抽取 瓦期量及解放层单位面积的瓦 斯抽取量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抽取瓦斯的浓度也逐 量达0 . 6 3 m/ t . 上述各项指标中, 不少都处于国内 领先水平, 有的已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 . 3 . 2 井下瓦斯抽放技术的应用研究 ] 所用抽取瓦斯的方法为 开采层瓦斯抽取; 邻 近层瓦斯抽取; 采空区瓦斯抽取以及预抽 I 边采边 抽 ; 采后抽等. 目前各矿已全面采用的方法 主要有 缓倾斜煤层开采上解放层抽取瓦斯方式和倾斜煤 层开采下解放层时抽取上邻近层瓦斯方式. 这些方 法分别经过了不断改进和完善, 包括抽瓦斯巷位置 的改变, 钻场、 钻孔间距的缩短, 钻孔方向的改变以 及采用新的封孔材料和工艺等. 近几年来 , 松藻矿务局在煤与瓦斯共采方面又 取得 了多项新的科研成果L 4 ] 1 采空区瓦斯抽放技术的研究. 分别进行了 半封闭采空区瓦斯抽取和全封闭采空 区瓦斯抽取 的试验, 从 1 9 8 7年开始, 历时 3年多, 在打通二矿 N1 7 0 7东工作面进行了有煤柱斜交钻孔试验. 两者 均是工作顶回风侧向 7号层冒落拱上方打孔 , 钻孔 间距 1 0 m左右, 终孔点离 7号层项板 1 3 3 0 m 的 范围, 试 验结果见表 1 c , 这一瓦斯抽取方式也 可 年提高, 有的矿井高达 7 5 . 吨煤抽瓦斯钻孔工程 以认为是上邻近层瓦斯的抽取. 表 1 瓦斯抽取实验各参数 Ta b l e 1 T h e t a b l e o f p a r a me t e r s i n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t i o n o f me t h a n e d r a wi n g 2 下 向孔抽放下邻近层瓦斯 的研究. 在打通 一 矿 S 1 7 1 3工作面于 1 9 8 7年至 1 9 8 8年 间进行试 验. 在原上向孔抽取下邻近层瓦斯的基础上, 结合 下向孔配套抽放 , 试验结果见表 2 [ 4 ] . 表 2 工作面瓦斯抽放效果 T a b l e 2 T h e t a b l e o f t h e e f f e c t o f me t ha ne - d r a wi ng o n wo r ki ng f a c e Vgm / m0 rain 一 总 量开 采 层邻 近 层 曩 2 4 . 7 6 6 . 9 3 1 7 . 8 3 1 2 .6 9 . 8 2 . 8 1 2 . 1 6 3 倾斜煤层 瓦斯合理抽放方式 的研究. 在松 藻矿一井七采区进行试验 , 主要是对上邻近层抽取 瓦斯的布置减少一排上 向孔, 改在 回风巷加打一排 下向孔 , 另外增加下邻近层 1 2号层的抽取瓦斯 , 实 际效果 比原来提高 5 O %. 4 采用综合抽放瓦斯技术提高工作面瓦斯抽 放率的研究 , 即矿井由过去单一的下邻近层抽放瓦 斯 , 变为现在的上、 下邻近层抽放、 本煤层抽放和全 封闭采空区抽放等综合抽放瓦斯技术, 各种单一技 术之间相互协调、 相互补充 , 达到最大限度地 、 最有 效地治理瓦斯 , 提高抽放率. 实验在打通二矿北一盘 区的 S 1 7 1 0工作面进 行, S 1 7 1 o 为走向长壁仰斜单面开采, 全部陷落法 管理顶板 , 回采工艺 实行高档普采 , 其开采层瓦斯 涌 出量为 2 . 7 4 m。 / mi n , 占 1 5 . 9 2 %; 上邻 近层 为 4 . 1 7 m。 / mi n , 占 2 4 . 1 6 ; 下邻 近层为 8 . 6 0 m。 / rai n , 占 4 9 . 9 2 ; 工 作 面总瓦 斯涌 出量 达 1 7 . 2 3 m。 / mi n . 根据瓦斯涌 出来 源并结合巷道 布置及开 采顺序 , 采用下列综合抽放瓦斯技术 在专 用瓦斯 巷道打底板穿层孔至 8 号煤层顶板, 抽放下邻近层 瓦斯; 从回风巷顶板开孔, 向工作面上方裂隙带打 钻孔 , 抽放上邻近层瓦斯; 在 回风巷直接布孔 , 钻孔 沿煤层平行于工作面 , 抽放本煤层瓦斯 I 当工作面 采完后在回风巷 或运输巷 构筑密闭, 抽放采空区 维普资讯 1 4 0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第 3 3 卷 瓦斯. 综合抽放效果如表 3所示. 为 了提 高抽放瓦 斯效果 , 对封孔工艺、 封孔管径和抽放管径进行了 一 系列改进 采用长管组合柱封孔法新技术彻底解 决了本煤层封孔存在煤体漏气、 抽放效果不好这一 难题 ; 对上、 下邻 近 层孔 封孔 段孔 径均 改 为 1 1 5 r N r n , 长 6 ~8 r n ; 封孔管直径 3 8 r n r n , 机械封孔; 加 大抽放支管孔径 , 由原来的 1 0 0 r n l T i 改为 1 5 0 r f l r n . 全方位立体综合抽放瓦斯技术是治理保护层综采 工作面高瓦斯最有效 的措施 , 不但要抓好上、 下邻 近层的瓦斯抽放 , 还要抓好本层和采空区抽放以及 钻孔 、 布孔、 封孔等工艺, 这样才能提高工作面抽放 效果 , 减轻风排瓦斯的压力, 确保安全高效生产. 衰 3 s 1 7 1 0 综合抽放瓦斯前、 后效果对比 Ta b l e 3 Th e c o n t r a s t o f t h e f o r me r a n d l a t e r e f f e c t o f a ppl y i ng t h e i nt e gr at e d me t ha ne dr awi ng 上述研究试验结果不仅提 高了解放层的瓦斯 抽取量 , 并且减少 了工作面 回风瓦斯超限和上隅角 瓦斯积聚. 松藻矿区瓦斯资源特别丰富, 可抽量达 8 0 . 6 亿 r N 。 , 至少能够服务 8 0年 , 矿务局积累了大 量经验 , 而且研制新增了许多瓦斯抽放及瓦斯 回收 的先进设备 , 逐步完善了井下抽取系统和地面集输 系统. 所抽取的瓦斯除 了满足矿 区自用外, 每年可 顶替天然气 6 5 2 6万 m。 , 节约民用煤 2 9 . 8万 t , 每 年可获利润 8 5 3 . 7 1万元, 对国家和社会将产生巨 大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同时我们还需要指出, 通过试验考察和长期生产实践表 日 月[ , 邻近层瓦斯 涌出, 并非在解放层工作面回采结束时就停止, 而 仍较长时间继续不断涌出, 抽取瓦斯还可持续一年 或更长的时间. 因此 , 如何保持抽瓦斯钻孔具备长 期抽放的条件, 如何计算解放层开采面积, 如何协 调应用各种瓦斯抽放技术, 如何保证掘、 采、 抽的环 节平衡 , 保证充足的瓦斯来源、 足够 的瓦斯抽放钻 孔和充分的抽放时间等, 都是煤与瓦斯共采过程中 不可忽视的重要 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 煤与瓦斯共采的研究方向 1 煤与瓦斯共 采是煤矿绿 色开采的重要分 支, 在开采高瓦斯煤层的同时, 利用岩层运动的特 点将煤层气开采出来将是煤与瓦斯共采的一条重 要途 径[ 1 J 引 . 在井 下 因采动 影响地 层压 力发 生变 化 引 , 由于开采卸压, 煤层中的瓦斯压力升高, 煤 中原来的孔裂隙系统的毛细管力反而降低, 极易被 瓦斯突破形成更大的孔裂隙系统, 结果瓦斯解吸运 移过程加剧. 因此, 合理利用采动矿山压力引起的 岩层活动规律 , 有效地进行井下瓦斯抽放和地面煤 层气开发 , 是煤与瓦斯共采的关键技术问题. 岩层 运动中的关键层理论[ s ] 、 煤与瓦斯突 出的流变机 理[ 瑁 和球壳失稳理论[ 。 等对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 应用发展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2 在进行煤与瓦斯共采技术 的研究过程中, 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多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瓦 斯抽取新技术, 如松藻打通一矿的采煤工作面特异 型瓦斯涌出及抽放研究, 打通二矿的综合瓦斯抽放 技术提高工作面瓦斯抽放率研究等. 同时应该注重 将井下瓦斯抽取与地面煤层气开采有机地结合起 来, 形成一整套属于煤与瓦斯共采 的基础理论和技 术体系, 从而在煤矿区真正实现煤与瓦斯共采, 更 好地为煤矿绿色开采服务. 参考文献 [ 1 3 钱鸣高, 许家林, 缪协兴.煤矿绿色开采技术[ J J .中 国矿业大学学报 , 2 0 0 3 , 3 2 4 3 4 3 3 4 7 . [ 2 ] 李树刚, 李生彩, 林海飞, 等.卸压瓦斯抽取及煤与瓦 斯 共采技术研究[ J ] .西安科技学 院学报, 2 0 0 2 , 2 2 3 2 4 7 2 4 9 . [ 3 ] 李树刚, 钱鸣高.我国煤层与甲烷安全共采技术的可 行性[ J ] .科技导报, 2 0 0 0 , 6 3 9 4 1 . E 4 3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松藻矿务局矿井瓦斯 抽取量的论证报告[ J 1 .节能之友, 1 9 9 2 , 2 t 1 5 2 0 . [ 5 ] 钱鸣高, 缪协兴, 许家林, 等.岩层控制的关健层理论 [ 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 0 0 0 . E 6 3 钱鸣高, 缪协兴, 许家林.岩层控制的关健层理论研 究[ J 3 .煤炭学报, 1 9 9 6 。 2 1 3 2 2 5 2 3 0 . [ 7 ] 何学秋.含瓦斯煤岩流变动力学E M] .徐州 中国矿 业大学 出版社 , 1 9 9 5 . [ 8 3 周世宁, 鲜学福, 朱旺喜.煤矿瓦斯灾害防治理论战 略研讨[ 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 0 0 1 . [ 9 ] 蒋承林 , 俞启香.煤与瓦斯突出的球壳失稳机理及防 治技术[ 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 9 9 8 . 责任编辑李成俊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