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研究.pdf
第3 9 卷第 1 期 2 0 1 1年 1月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C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n o l o g y V0 1 . 3 9 No . 1 J a n . 2 0 1 1 煤矿 井下紧急避 险 系统研 究 孙 继 平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 0 0 0 8 3 摘 要分析 了我 国煤矿死亡事故中顶板和 瓦斯事故死亡人数最 多,分别 占3 7 . 7 2 %和 2 9 . 1 8 % 。 提出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原则地面最安全 ,遇险人员应尽快安全撤至地面。用于煤矿井下的紧急 避险装置和方法应满足不影响矿井通风、没有 引爆瓦斯等 隐患、经济实用、利 于安全生产 等要求。 提出了经济实用的自 救器接力紧急避险方法入井人员佩戴压缩氧自救器;在 自 救器所能提供的额 定防护时间内,从采掘工作面等作业地 点步行不能安全撤到地面 的,必须在撤离路线上每隔一定距 离 根据 自救器 防护时间确定设置避难硐 室,避难硐室 内应设置压缩氧 自救器,供遇 险人 员更 换,保证遇 险人 员能安全撤至地面。指 出了硬体救生舱存在 的问题 通信依赖现有矿 井通信系统、 设置在巷道 中会增加通风 阻力、瓦斯达到爆炸浓度时蓄 电池和制冷电机等会引爆 瓦斯、爆炸冲击波 会使救生舱 门打不开遇险人员无法进入 、整体运输 困难 、工作面 同时作业人 员多而救 生舱容量小、 首次投入和运行维护费用高等。 关键词 煤矿;紧急避险;自救器 ;避难硐室;救生舱;安全避险 中图分类号 T D 6 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 2 5 3 2 3 3 6 2 0 1 1 0 1 - 0 0 6 9 0 3 Re s e a r c h o n Em e r g e n c y Re f u g e Sy s t e m i n Und e r g r o un d M i ne S UN J i p i n g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fC o a l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S a f e t y Mi n i n g,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f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j i n g , B e i i n g 1 0 0 0 1 3,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h e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d t h e f a t a l a c c i d e n t s i n Ch i n a c o a l mi n e s ,t h e f a t a l n u mb e r o f t h e r o o f a c c i d e n t s a n d g a s a c c i d e n t s wo u l d b e t h e h i g h e s t a n d wo u l d b e t a k e n 3 7 . 7 2 % a n d 2 9 . 1 8 % i n d i v i d u a l l y .Th e u n d e r g r o u n d mi n e e me r g e n c y r e f u g e p r i n c i p l e w a s p r o v i d e d .T h e s u rfa c e g r o u n d w o u l d b e t h e mo s t s a f e t y a n d t h e p e r s o n n e l i n e me r g e n c y s h o u l d b e q u i c k l y a n d s a f e l y b a c k t o t h e s u rfa c e .T h e e me r g e n c y r e f u g e d e v i c e s a n d me t h o d s a p p l i e d i n t h e u n d e r gro u n d mi n e s h a l l me e t n o t i n fl u e n c e t o t h e mi n e v e n t i l a t i o n,n o i g n i t i o n o f t h e g a s e x p l o - s i o n a n d o t h e r h i d d e n d a n g e r ,e c o n o mi c p r a c t i c a l a n d f a v o r a b l e t o t h e mi n e s afe t y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o t h e r r e q u i r e me n t s .T h e p a p e r p r o v i d e d a n e c o n o mi c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s e l f - r e s c u e r r e l a y e me r g e n c y r e f u g e me t h o d .T h e p e r s o n n e l i n t o t h e mi n e s h a l l we a l “ t h e c o mp r e s s e d o x y g e n s e l f - r e s c u e r .W i t h i n t h e r a t e d p r o t e c t i v e t i me p r o v i d e d b y t h e s e l f - r e s c u e r ,o n c e w a l k i n g f r o m t h e mi n i n g o r e x c a v a t i o n w o r k i n g f a c e c o u l d n o t b e s a f e t y b a c k t o t h e s u Y f a c e ,a n e me r g e n c y r e f u g e c h a mb e r s h a l l b e s e t u p a t e a c h c e r t a i n d i s t a n c e i n t e r v al a l o n g w i t h t h e r o a d wa y b a c k t o t h e s u r f a c e .T h e e me r g e n c y r e f u g e c h a mb e r s h o u l d b e e q u i p p e d wi t h t h e c o mp r e s s e d o x y g e n s e l f - r e s c u e r t o e n s u r e t h e p e r s o n n e l i n e me r g e n c y f o r t h e r e p l a c e me n t a n d t o e n s u r e t h e p e rso n n e l i n e me r g e n c y s afe l y b a c k t o t h e s u rf a c e .T h e p a p e r p o i n t e d o u t t h e p r o b l e ms e x i s t e d i n t h e h a r d s h e l l e me r g e n c y r e f u g e c a b i n .T h e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c a b i n s h o u l d r e l y o n t h e mi n e a v a i l a b l e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rn.Th e ha r d s h e l l c ab i n s e t i n t h e mi n e r o a d wa y wo ul d i n c r e a s e t h e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t he v e n t i l a t i o n. Whe n t he mi n e g a s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r e a c h e d t h e e x p l o s i o n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t h e b a t t e r y a n d t h e r e f r i g e r a t i o n e l e c t r i c mo t o r w o u l d i g n i t e t h e g a s e x p l o s i o n .T h e n t h e e x p l o s i o n s h o c k wa v e wo ul d c a u s e t h e r e f ug e c a b i n do o r n o t be o p e n e d f o r t h e p e r s o nn e l i n a n d o ut o f t h e c a b i n.Th e i n t e g r a l c a b i n wo u l d be di f f i c u l t i n t he mi ne t r a n s po r t a t i o n .The o pe r a t i o n p e r s o nn e l nu mbe r i n t h e c o a l mi ni ng f a c e wo u l d b e hi g h a n d t he v o l u me o f t h e e me r g e n c y r e f ug e c a b i n wo u l d b e s ma l 1 .T h e i n i t i al i n v e s t me n t a n d o p e r a t i o n ma i n t e n a n c e c o s t wo u l d b e h i【 g h . Ke y wo r d s c o al mi n e ;e me r g e n c y r e f u g e ;s e l f - r e s c u e r ;r e f u g e c h a mb e r ;r e f u g e c a b i ns afe t y r e f u g e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1 0 7 4 1 6 9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 目 2 0 0 8 0 2 9 0 0 0 0 8 ;2 0 0 9 0 0 2 3 1 1 0 0 0 8 6 9 2 0 1 1 年第1 期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第3 9 卷 煤矿井下死亡事故主要有瓦斯 、顶板 、水 灾、 火灾、运输 、机电、放炮 、炸药燃烧和爆炸等。根 据文献 [ 1 5 ]分析 ,其 中,顶板和瓦斯事故死亡 人数最多 ,分别 占 3 7 . 7 2 %和 2 9 . 1 8 %。一次死 亡 1 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 中,瓦斯事故最多 ,瓦斯事 故起数 和死亡人数分别 占 6 5 . 3 %和 6 9 . 5 %。事故 原 因是多方面 的井工 开采高达 9 5 %,赋存条件 差 ,灾害严重 ,小 煤矿多 ,机械化和信 息化程度 低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行业管理弱化 ,企业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超能力 、超强度、超定 员生产 ,非法违法生产等。 1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原则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不健全 ,也是造成大量 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煤矿井下瓦斯爆 炸 、瓦斯与煤尘爆炸 、煤尘爆炸、炸药爆炸等都会 造成大量人员死亡 。这些遇难人员中,由于一氧化 碳中毒和缺氧窒息死亡约 占 8 0 % ,由于创伤 和烧 伤致死约占 2 0 %。矿井火 灾和炸药燃 烧事故 ,由 于一氧化碳中毒和缺氧窒息死亡 的比例更高。笔者 作为国务院煤矿特别重大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 ,参 加的多起煤矿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工作表明,由于一 氧化碳中毒和缺氧窒息死亡的遇难人员 ,绝大多数 是有逃生可能的。但部分事故煤矿没有给入井人员 配备 自救器 ,部分遇难人员未经培训下井不会使用 自救器 ,部分事故矿没有配备隔离式 自救器等,从 而造成这些人员遇难。因此 ,研究煤矿井下紧急避 险系统 ,对提高煤矿井下紧急避险能力 ,减少事故 伤亡, 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包括 自救器 、避难硐室 或救生舱、避灾路线及指示 、应急预案 、心理干预 等_ 6 ] 。笔者参加了 1 0起煤矿特别重 大事故调查工 作 ,经现场勘察 、查 阅资料 、逃生人员笔录、救护 报告、尸检报告分析等,笔者认为,自救器是最重 要、最有效 、最经济 的紧急避险装备。遇险人员尽 快安全撤至地面,是最安全 、最有效的方法 ,即地 面最安全。一般事故早期影响范围较小 ,但事故 的 进一步发展与扩大和次生事故发生,会波及整个矿 井、救生舱和避难硐室。强大的爆炸冲击波会使救 生舱倾倒和变形 。水灾淹井后 ,较大的水压会灌满 救生舱。因此 ,遇险人员要 抓紧时 问逃离危 险 区 域 ,安全到达地面 ,地面最安全 。进入救生舱和避 7 0 难硐室躲避 ,是逃生通道被堵等无法安全撤至地面 时的无奈选择 ,绝不是首选紧急避险方案。 2 0 0 7年 1 2月 5日2 3时7分,山西省临汾市洪 洞瑞之源煤业 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 瓦斯爆炸事 故 ,造成 1 0 5人死亡 ,1 8人受伤。经 调查分析认 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4 0 m掘采面无风作业 ,造 成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 ;4 0 m掘采面违章放 炮产生火焰 ,引爆瓦斯 ,煤尘参与爆炸。瓦斯爆炸 后 ,某作业队 2 4人及时撤至地面,全部生还。 2 0 0 8年6月 1 3日9时 5 0分 ,山西省孝义市安 信煤业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炸药爆炸事故,造成 3 6人死亡 ,l 2人受伤。经调查分析认定事故的直 接原因是 1 号火工品存放点存放 的炸药 自燃 ,引 起雷管和炸药爆炸。1 号火工品存放点爆炸产生的 高压高温气体及爆炸生成物引起 2号火工品存放点 的火工品燃烧爆炸。据一位逃生人员 回忆 ,事故当 班 ,1号火工品存放点附近有 5人作业 ;发现 1号 火工品存放点冒烟起火后 ,班长让大家趴下用随身 携带的毛巾捂住 口鼻 ;由于大火烤得受不了,该逃 生人员冲出火海 ,迅速升井 ,虽被烧伤,但幸免遇 难 。其他 4位遇险人员 ,因 1 号火工品存放点炸药 爆炸,全部遇难。 因此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的原则是 地面最安 全 ,遇险人员应尽快安全撤至地面。当巷道被顶板 冒落物等堵塞 ,遇险人员无法安全撤至地面时 ,应 进入避难硐室躲避 ,等待救援。同时,用于煤矿井 下的紧急避险装置和方法应满足不影响矿井通风、 没有引爆瓦斯等隐患 、经济实用 、利于安全生产等 要求。 2 自救器接 力紧急避 险方法 自救器是最重要 、最有效 、最经济的紧急避险 装备 ,在煤矿井下瓦斯爆炸 、瓦斯与煤尘爆炸 、煤 尘爆炸 、炸药爆炸 、矿井火灾、炸药燃烧和瓦斯突 出等事故紧急避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被事故遇 险逃生人员用事实所证明。 自救器有过滤式 自救器和隔离式 自救器。 佩戴过滤式 自救器 ,人员呼吸所需的氧气仍是 外界空气 中的氧气 。过滤式 自救器可用于氧气浓度 不低于 1 8 %、一氧化碳体积分数不高于 1 . 5 %的灾 区环境。瓦斯爆炸后,灾区环境中的氧气体积分数 一 般小于 1 8 % ,当煤尘参 与爆 炸后一 氧化碳体 积 孙继平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研究 2 0 1 1年第 1 期 分数有时会超过 1 . 5 % 。笔者从参加 的一些煤矿瓦 斯爆炸事故调查发现,一些遇难矿工戴着过滤式 自 救器死亡 。 因此 ,入井人员应携带隔离式 自救器。这是因 为佩戴隔离式 自救器 的人员 ,所呼吸的氧气 由自救 器本身供给,与外界空气成分无关 。隔离式 自救器 有压缩氧 自救器和化学氧 自救器。江西煤矿安全监 察局赣东北监察分局在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中发现 , 一 些化学氧 自救器在井下 自燃。因此 ,笔者建议选 用压缩氧 自救器。 在 自救器所能提供 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从采掘 工作面等作业地点步行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 在撤离路线上每 隔一定距离 根据 自救器 防护 时 间确定设 置避难 硐室 ,避难硐 室内设置压缩 氧 自救器,供遇险人员更换 ,保证遇险人员能安全撤 至地面。避难硐室设置的压缩氧 自救器数量 ,应能 满足途经这里的所有遇险人员更换 自救器的需要。 当巷道被顶板 冒落物等堵塞 ,无法安全撤至地 面时 ,遇险人员应进入避难硐室躲避 ,等待救援。 为满足遇险人员躲避的需要 ,避难硐室除应设置压 缩氧 自救器外 ,还应设 置供氧 或新 鲜空气 设 施 、供水设施 、食 品、通信设施 、医疗 急救用品、 工具箱 、排泄物处理 设施 、照明设施 、防灭火 设 施 、甲烷传感器 、氧气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 、 二氧化碳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人员 位置监测分站 、空气净化设施 、温度和湿度调节设 施等,并与监测监控 J 、人员定位 挖 J 、通信联 络 、压风 自救 、供水施救 系统 相连。设置在 离 地表较浅适宜地面钻孔的避难硐室 ,应有直通地面 的钻孔和直通地面的压风 、供水 供养 、通信等 系统 ,提高抗灾变能力。避难硐室宜设置视频监视 装置和心理干预设施 。避难硐室大小应能满足采掘 工作面等相关 区域全部人员安全避险的要求 。为便 于钻孔救援 ,相关矿图及应急救援预案应准确标注 避难硐室的三维坐标。 3 硬体 救生舱存在 的问题 救生舱与地面的通信联络完全依靠煤矿井下现 有通信技术 ,瓦斯爆炸事故通常会造成通信电缆和 光缆损坏 ,因此 ,瓦斯爆炸等事故也会造成救生舱 与地面的通信联络中断 。 瓦斯爆炸事故通常会使移动变电站等大型机电 设备倾倒和损坏 ,当然 ,瓦斯爆炸等事故也会使硬 体救生舱倾倒 或变形 ,使 需要避 险的人员无 法进 .z E 。 设置在巷道 中的救生舱会增加通风阻力。 目前 救生舱一般可容纳几人到十几人 ,而井下一个工作 面通常有几十人 同时工作 ,救生舱放得太少 ,不够 用 ;放得太多 ,在不影响通风的前提下怎样设置是 个大问题 。 救生舱制冷是保证舱 内温度 ,为避险人员提供 正常生存环境 的关键 。常见的制冷方法有制冷机制 冷和冰制冷。制冷机制冷需要 电源 ,非本质安全型 防爆 电气设备在瓦斯超 限时是不允许使用的,若使 用会成为 引爆 瓦斯 的火 源。冰制 冷 ,在运行 过程 中,需要维持冰的结冰状态 ,成本较高 。 硬体救生舱体积较大 、长度较长 ,从地面运输 到井下安装地点是需要解决 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立 井提升的中小煤矿 。若分体运输 、井下组装 ,在运 输过程 中会损坏结合面 ,影响组装后 的硬体救生舱 气密性能。在煤矿井下 ,检测救生舱的气密性能也 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救生舱若采用井下供 电,当瓦斯超限或者发生 瓦斯爆炸等事故时 ,会造成供 电中断。若采用蓄电 池供 电,瓦斯达到爆炸浓度后 ,将会成为引爆瓦斯 的火 源 。 救生舱一般针对瓦斯煤尘爆炸 、火灾 、瓦斯突 出等设计与制造 ,在一定的水压作用下 ,救生舱会 渗漏水和淹舱 。因此 ,用于水灾 紧急避险的救生舱 要解决带压防水问题。 救生舱首次投入成本高,日常运行维护成本也 不 低 。 4 结 论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包括 自救器、避难硐室 或救生舱、避灾路线及指示、应急预案 、心理干预 等。其中,自救器是最重要 、最有效 、最经济的紧 急避险装备。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应首选 自救器接力 紧急避险方法。入井人员应佩戴压缩氧 自救器 ,在 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 防护时间内,从采掘工作面 等作业地点步行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 ,必须在撤离 路线上每隔一定距离 根据 自救器 防护时间确定 设置避难硐室 ,避难硐室内设置压缩氧 自救器,供 下转第 1 1 4页 71 2 0 1 1 年第1 期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第3 9 卷 将提高。 2 观测 时最好在大气 比较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观测 ,阴天甚至夜间观测最好 。 3 若能增加竖直角的观测测回数,可进一步 提高精度 ,因为三角高程测量 中,竖直角的误差对 高差的影响最大 ,是 三角高程测量 的主要误差来 源,距离的影响误差次之。 4 该方法采用只测量首末站点的仪器高或棱 镜高 ,因此 当两点间距过小时 小 于 6 0 0 m ,其 测量误差 影响 明显 ,而 间距过 大时 大 于 3 9 0 0 m ,伴随着观测站数 的增加 ,竖直角和距离 的影 响误差又将增大 ,因此 ,该方法仅适用于一定距离 内的两点高差观测 ,以 1 k m左右为最佳。 由于全站仪 自动观测的智能化程度高,所需的 时间较短 ,连续设站三角高程测量为山区高程控制 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操作方便、精度可靠的高程 测量方法 ,特别适合于山区作业。 参考文献 [ 1 ] 张正禄 ,邓勇 ,罗长 林 ,等 .精密三 角高程 代替一 等水 准测量 的研 究 [ J ] .武汉 大学 学报 信息 科学 版 ,2 0 0 6, 3 1 1 5 8 . 孔祥元 ,梅是义 .控制测量 学 [ 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 社 ,2 0 0 2 . 张赤军 .精化 山区大地水准面的一种方法 G P S、测距三角 高程与地形 的组合 [ J ] .测绘 学报 ,1 9 9 8 ,2 7 4 3 5 2 3 5 6. 徐 国辉 ,刘跃 .电子测距三 角高程 测量方 法的精度分 析 和比较 [ J ] .测绘通报 ,2 0 0 3 3 3 1 3 3 . 陈新南 ,黄维腾 ,杨建基 .全 站仪三 角高程测 量的精度 分 析 [ J ] .茂名学院学报 ,2 0 0 6 ,1 6 6 3 4 3 8 . 郭宗河 ,郑进凤 .电磁波测距 三角高 程测量 公式误差 的研 究[ J ] .测绘通报 ,2 0 0 4 7 l 2 1 3 . 吕慧 ,张 国鹏 .精密 水准 测量 中 的系统误差 分析 [ J ]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 0 0 1 ,2 9 4 2 3 2 6 . G B 1 2 8 9 8 --1 9 9 1 ,国家三 、四等水 准测量规范 [ s ] . 宋宜容 ,图不信 巴图 .用电磁 波测距仪 进行 三角高程测 量 的精度分析 [ J ] .青海 大学学 报 自然科 学版 ,2 0 0 9,2 7 3 8 1 - 8 4 . 于成浩,柯明, 赵振堂. 精密工程测量中全站仪三角高 程精度分析 [ J ] .北京测绘,2 0 0 6 3 2 6 2 8 . 作者简介刘 辉 1 9 8 2 一 ,男,山东肥城人,讲师,硕 士 ,主要从事大 地测 量、变形监 测 方面的 教 学和科 研 工作。T e l 0 3 1 0- 8 5 7 9 5 1 7。 E-ma i l l h u i99 y a h o o . c n 收稿 日期2 0 1 0 0 8 0 1 ;责任编辑赵瑞 上接第 7 l 页 遇险人员更换 ,保证遇险人员能安全撤至地面。当 煤矿井下发生灾变时 ,遇险人员应尽快安全撤至地 面 ,地面最安全。当巷道被顶板 冒落物等堵塞 ,遇 险人员无 法安全撤至地 面时,应进入避难硐 室躲 避 ,等待救援 。用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的装置和方 法 ,应满 足不影 响矿井 通风、没有 引爆 瓦斯等 隐 患 、经济实用、利于安全生产等要求 。 参考文献 『 1 ]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 2 0 0 5年全国煤 矿事故分析报告[ R] . 北京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 0 0 6 . [ 2 ]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 2 0 0 6年全国煤 矿事故分析报告 [ R] . 北京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2 0 0 7 . 『 3 ]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 2 0 0 7年全国煤矿事故分析报告 [ R] . 北京 国家煤矿安全 监察局 ,2 0 0 8 . [ 4 ]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 2 0 0 8年全国煤矿事故分析报告 [ R] . 北京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2 0 0 9 . 『 5 ]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 2 0 0 9 年全国煤矿事故分析报告 [ R ] . 北京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2 0 1 0 . [ 6 ] 孙继平 .煤矿井下安全 避险 “ 六大 系统” 的作用 和配置方 1 1 4 案 [ J ] .工矿 自动化 ,2 0 1 0 1 1 1 4 . 孙继平 .屯兰矿 “ 2 2 2 ”特别重大瓦斯爆 炸事故原 因及教 训 [ J ] .煤炭学报 ,2 0 1 0,3 5 1 7 2 7 5 . 孙继平 .煤矿 安全 监控 技术 与 系统 [ J ] .煤 炭科学 技术 , 2 0 1 0,3 8 1 O 1 - 4 . 孙继平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联网技术研究 [ J ] .煤炭 学报 , 2 0 0 9,3 4 1 1 1 5 4 6 - 1 5 4 9 . 孙继平 .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技术与系统 [ J ] .煤 炭科 学技术 ,2 0 1 0 ,3 8 1 1 1 4 . 孙继平 .煤矿 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联 网 [ j ] .煤 炭科 学 技术 ,2 0 0 9,3 7 1 1 7 7 7 9 . 孙继平 .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与通信技术 [ J ] .煤炭学报, 2 0 1 0,3 5 1 1 1 9 2 5 1 9 2 9 . 孙 继 平 .矿 井 通 信 技 术 与 系 统[ J ] .煤 炭 科学 技 术 , 2 0 1 0,3 8 1 2 1 4 . 作者简介 孙继平 1 9 5 8 一 ,男 ,山西翼 城人 ,教授 ,博士 生导师,博士,现任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副校长,长期从事煤 矿安全生产监控与通信、安全生产信 息化 及煤矿电气安全方面的研 究和 实践工作 o Tel 0 1 0 6 2 3 3 1 9 2 9 ,E ma i l s j p c u mt b . e d u . c n 收稿 日期2 0 l 一 l 2 1 2 ;责任编辑赵瑞 m [ [r} ;rL _n 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