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空区地面探测技术与方法优化.pdf
第3 9卷第1 期 2 0 1 1 年 1 月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C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Vo l _ 3 9 No .1 J a n .2 0l 1 煤矿 采空 区地面探测技术与方法优化 李文 ,牟义 ,张俊英 r,徐元杰 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矿山安全技术研究分 院,北京1 0 0 0 1 3 ;2 .煤炭资源开采 与环境保护 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 0 0 0 1 3 摘要 为探 明鄂尔多斯矿 区采空 区的分布 范围及存在的安全隐患,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 磁法、E H一 4大地 电磁法和浅层地震法等 4种地面采空区探测技术,通过 野外数据采集、数据预处 理 包括干扰信号剔除和反演计算,作 出视 电阻率综合剖面和 时间剖面,来 解译采 空区的几何 和物性特征,建立了一套适合该 区地方煤矿采空区探测 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高密度 电阻率法、 浅层地震法适合近地表浅层采空 区探测,探测深度小于 2 0 0 m;瞬变电磁法适合 中等深度采空 区探 测,探测深度小于 6 0 0 I l l ;E H一 4大地电磁法适合大深度采空区探测,探测深度小于 1 0 0 0 m。 关键词采 空区;高密度 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E H一 4大地 电磁法 ;浅层地震法 中图分类号 P 6 3 1 . 3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 2 5 3 2 3 3 6 2 0 1 1 0 1 0 1 0 2 0 5 Op t i m i z a t i o n o f S u r f a c e De t e c t i o n Te c hn o l o g y a nd M e t ho d o f M i ne Go a f L I We n ’ , MU Y i ’ ,Z HA N G J u n y i n g ’ , X U Y u a n - j i e 1 .Mi n e S a f e t y T e c h n o l o g y B r a n c h ,C h i n a C o a l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B e ij i a g 1 0 0 0 1 3, C h i n a ; 2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fC o a l R e s o u r c e s Mi n i n g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P r o t e c t io n, B e ij i n g 1 0 0 0 1 3 ,C h i n a Ab s t r ac t I n o r d e r t o d e t e c t t he mi n e g o a f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 c o p e a n d t h e e x i s t e d s a f e t y d a ng e r s i n Or d o s Mi ni n g Ar e a,t h e r e we r e f o u r s u rfa c e g o a f d e t e c t i o n t e c h no l o g i e s,i nc l u di n g t h e h i g h d e n s i t y r e s i s t i v i t y me t h o d,t he t r a n s i e n t e l e c t r o ma g n e t i c me t ho d,t h e EH一4 g e o e l e e t r o ma g n e t i c me t h o d an d t h e s h a l l o w s e i s mi c me t h o d,a p p l i e d t o p r e p a r e t h e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s a n d t i me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s o f t h e v i d e o r e - s i s t i v i t y w i t h t h e fi e l d d a t a c o l l e c t i o n , d a t a p r e p r o c e s s i n g i n c l u d i n g i n t e rf e r e n c e s i g n a l e l i m i n a t i o n a n d t h e r e v e r s e d e v o l u t i o n c a l c u l a - t i o n t o e x p l a i n t h e g e o me t r y a n d s u b s t a n c e p r o p e r t y f e a t u r e s a n d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s e t g o af d e t e c t i o n t e c h n i c a l me t h o d s u i t a b l e f o r t h e c o a l mi ne s i n Or d o s .Th e r e s u l t s s ho we d t h a t t h e h i g h d e n s i t y r e s i s t i v i t y me t h o d a nd t h e s h a l l o w s e i s mi c me t h o d wo ul d b e s ui t a bl e f o r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t he s ha l l o w g o a f a n d t he d e t e c t i o n de p t h wo u l d be l e s s t ha n 2 0 0 m ;t he t r a ns i e nt e l e c t r o ma g n e t i c me t h o d wo u l d be s u i t ab l e for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t h e g o af i n me d i u m d e p t h a n d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d e p t h wo u l d l e s s t h a n 6 0 0 m ;t h e EH- 4 g e o e l e c t r o ma gn e t i c me t h o d w o u l d b e s u i t a b l e for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t h e g o a l i n t h e d e e p d e p t h a n d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d e p t h w o u l d b e l e s s t h a n 1 0 0 0 m. Ke y wo r d smi n e g o a f ;h i g h d e n s i t y r e s i s t i v i t y me t h o d ;t r a n s i e n t e l e c t r o ma g n e t i c me t h o d;EH一 4 g e o e l e c t r o ma g n e t i c me t h o d;s h a l l o w s e i s mi me t h o d 煤矿开采后形成采空区。在 2 0世纪 8 0年代 , 不少煤矿均采用较为落后 的 “ 房柱式” 或 “ 巷柱 式”的炮 采 采煤 方法 ,小窑 、小 煤矿 星罗棋 布 , 矿井开挖无设计 、无 图纸 、无记录,小窑的采空区 范围和状态都没有详细记录和数据 J 。据现场调 查 ,这些老采 空区有些顶板 已垮 落,造成地表塌 陷 ;有些顶板 尚未垮落 ,从地表看 不到采空 区存 在 ;有些采空区已自燃 ,有些采空区正在着火;有 些采空区已积水等。上述问题业已或必将为上下煤 层及邻近区域开采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2 0 1 0年 3 月 2 8日1 3时 4 O分,中煤集 团华晋焦煤 公司王家 岭矿发生透水事故 ,造成 1 5 3人被困井下 ,经初步 1 0 2 推断就是 由于掘进过程 中与原有采空区积水贯通所 致 ,尽管救援非常成功 ,但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由此也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有鉴于此 ,煤矿采 空区探测业已引起社会和煤炭行业的高度重视。本 文在分析煤矿采空区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介绍 了4种地面探测技术 ,并结合探测实例 ,总结了各 探测技术的应用效果 ,为今后采空区探测提供一定 的借鉴经验。 1 煤矿采 空区地面探测物性前提 目前煤矿采空区地面探测技术主要包括地球物 理探测法和钻孔钻探法。钻孔钻探法作为一种最为 李文等 煤矿 采空区地面探测技术与方法优化 2 0 1 1年第 1 期 直观的探测方法 ,具有探测精度高的优势 ,但钻孔 钻探毕竟 只是“ 一 孔之 见” ,且 工程 量大 、进度 慢 、控制范围小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因此 ,煤矿采 空区地面探测通常采用 以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为主 , 钻探验证为辅 的技术方法。 目前煤矿采空 区地面探 测 比较成熟的方法主要有高密度 电阻率法 、瞬变电 磁法 、E H一 4大地 电磁法和浅层地震法。 煤层赋存于成层分布的煤系地层 中,煤层被开 采后形成采空区 ,破坏 了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 。当 开采面积较小时 ,由于残留煤柱较多 ,压力转移到 煤柱上 ,未引起地层塌落 、变形 ,采空区以充水或 不充水的空洞形式保存下来 ;但多数采空 区在重力 和地层应力作用下 ,顶板塌落 ,形成垮落带 、裂隙 带和弯曲带 。这些地质因素的变化 ,使得采空区及 其上部地层 的地球物理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 ,主要 表现为 1 煤层采空区垮落带与完整地层相 比,岩性 变得疏松 、密实度降低 ,其内部充填的松散物的视 电阻率明显高于周围介质 ,在电性上表现为高阻异 常;煤层采空区裂隙带与完整地层相比,岩性没有 发生明显的变化 ,但 由于裂 隙带 内岩石 的裂 隙发 育 ,裂隙中的充人空气致使导电性降低 ,在 电性上 也表现为高阻异常;煤层采空区垮落带和裂隙带若 有水注入,使得松散裂隙区充盈水分达到饱和的程 度 ,会引该区域的电导率迅速增加 ,表现为其视电 阻率值明显低于周围介质 ,在电性上表现为低阻异 常。这种电性变化为以导电性差异为应用前提的高 密度电阻率法 、瞬变 电磁法和 E H一 4大地电磁法等 方法的应用提供 了地球物理应用前提。 2 煤层采空区与完整地层相 比,地层变得疏 松,介质的密度降低 ,同时使传播于其 中的地震波 速度下降。而采空区不论被什么介质所充填 ,在其 边缘部位都存在一个 明显的波阻抗反射界面,采空 区内介质和围岩介质的波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浅 层地震法正是利用这一 物理前提来探测 煤矿采 空 区 的 2 煤矿 采空区地 面探测技术与 实例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矿区经过多年整合开采 , 致使老采空区分布情况不详,给未来煤层开采带来 较大的安全隐患 。根据钻孔资料 ,矿区内的地层 由 新到老主要有 第 四系地层 、白垩纪志丹群和侏罗 系延安组地层 。其 中第 四系地层厚度 5~1 0 llq ;白 垩纪志丹群地层厚度 3 05 0 1T I ;侏罗系延安组地 层 总厚度约 3 0 0 m,本组地层 的主要煤层 为 2煤 、 3煤 、4煤 和 5煤 ,该 矿 区 “ 房柱式 ” 或 “ 巷 柱 式 ”采空区主要分布在 2 2煤 ,煤层 为近水 平煤 层 ,煤厚约 3 IT I ;矿 区地形与地质条件变化较 大 局部地形较 为平缓 ,局部地形起伏较大 ,局部地表 有基岩出露 ,局部地面存在高压线 ,局部地面高压 线较为 密 集 ,由于 断层 的影 响 ,22煤 埋 深 为 5 0~1 0 0 I T I 不等 。 为了查清勘探区内老采空区的分布情况 ,采用 高密度 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 、E H- 4大地 电磁法 和浅层地震法等综合物探方法进行了地面探测 ,取 得 了较为理想的探测效果。 2 . 1 高密 度 电 阻率法 高密度 电阻率法是常规 电阻率 法的一个变种 , 就其原理而言 ,仍是 以岩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的一 类勘探方法 。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建立的地下稳定 电场的分布规律来推断煤矿采空区是否存在。它实 际上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 ,野外测量时只需将全部 电极置于测点上 ,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 机工程电测仪实现数据的快速和 自动采集 ,当将测 量结果送人微机后 ,还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给出关 于地 电断面分布的各种图示结果。 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具有 以下特点E 4 - 5 3 ① 电 极 布设一次完成 ,可减少因电极设置而引起的故障 和干扰 ,可进行野外数据的快速和 自动采集 ;②能 有效地进行多种 电极排列方式的扫描测量 ;③可以 对资料进行预处理并显示剖面曲线形态 ,脱机处理 后还可 自动绘制和打印各种成果图件 ;④与传统电 阻率法相比 ,成本低 、效率高 ,信息丰富,解释方 便 ,探测能力显著提高。 实例 在矿区较为平缓 的区域选取 了 1条高密 度电阻率法测线 ,该区域 2 - 2煤层埋深约为 8 0 m, 测线穿过 I块已知的采空区,采空区位置约在测线 距离 1 6 0 1 9 0 r n处 ,地面有 1条 1 1 0 k V的高压线 穿过测 区。 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仪器 采用 WG MD一 9超级 高密度 电法系统 。图 1为该测线数据经反演后 的视 电阻率综合剖面图 ,其中P表示视电阻率。色谱反 映地层视 电阻率 的高低 ,颜 色越深 ,视 电阻率越 高。可以看出 ,在测线距离 1 4 0 _2 1 0 m处视 电阻 1 0 3 2 0 1 1 年第1 期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第3 9 卷 率较高 ,推断为采空区引起的异常,且采空区不含 水。由于煤层采空后 ,围岩会产生塑性破坏 ,形成 裂隙且不含水 ,在电性上表现为高阻异常,因而测 线反映的采空异常 比实际采空区的位置略大 ,这说 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对于煤层埋深不大、地形较为平 缓和地面分布有高压线的采空区探测具有优势 。 g \ l 垣 蜷 图 l 高 密度 电阻率法视 电阻率综合 剖面 2 . 2瞬变 电磁 法 瞬变 电磁法 ,简称 T E M,属 于电磁感应类 探 测方法 ,它遵循电磁感应原理 ,其机理就是导电介 质在 阶跃变化 的电磁 场激 发下而产生 的涡流场效 应 ,即利用一个不接地 的回线 或磁偶极 子 也 可 以用接地线源 电偶 极子 向地下发射脉 冲电磁波 作为激发场源 称 “ 一次场 ” ,根据法拉第 电磁 感应定律 ,脉冲电磁波结束以后 ,地层或地质 目标 体 煤矿采 空区 在激发场 即 “ 一次场 ” 的 作用下 ,其内部会产生感生的涡流 ,所产的生电磁 8 O 6 0 4 0 2 O O O 8 0 场 称 “ 二次场” ,这种涡流有空 问特性和时 间 特性。通过观测和研究 “ 二 次场” 的空间分布特 性和时间特性 ,可以推测解译地层或采空区的几何 和物性特征 。 瞬变电磁法探测具有如下特点_ 6 ] ①观测的 是 “ 二次场” 即纯异常场 ,不存在一次场 的背景 干扰 ;②对高阻层的穿透能力强 ,对低阻层有较高 的分辨能力 ;③可采用 同点组合装 置 中心 回线 或重叠 回线 进行观测 ,与探测 目标达到最佳耦 合 ,取得异常响应强 ,形态简单 ;④地形影 响小 , 测量简单 ,工作效率高。 实例 该 矿区某块段地形起 伏较大 ,该块段 2 - 2煤层埋深 3 5~ 8 0 m,在众多测线 中选取了 1 条 瞬变电磁法测线 ,测线穿过 1块已知的采空区,采 空区位置在测线距离 1 4 O 2 6 O m处 ,该测线最大 落差约 4 5 m,该测区无高压线塔和民房等建筑物。 本次瞬变电磁法探测采用 P R O T E M一 4 7瞬变电 磁仪。图2为采集数据反演后得到的视电阻率综合 剖面图 ,色谱反 映地层视 电阻率的高低 ,颜色越 深 ,视 电阻率越高。可 以看出,在测线距离 1 3 5 2 6 0 m处视 电阻率较高 ,推断为 采空 区引起 的异 常 ,且采空区不含水 。这和已知采空区的位置较为 吻合 ,说明瞬变 电磁法对于地面起伏较大的采空区 探测效果 良好。 o 4 0 8 O 1 2 O 1 6 O 2 0 0 2 4 0 2 8 0 3 2 0 3 6 0 4 0 0 4 4 0 4 8 0 距 离 / m 图2 瞬变电磁 法视 电阻率综合剖 面 2 . 3 E H一 4大地 电磁 法 E H一 4大地 电磁法属于部分可控源 与天然源相 结合的一种大地电磁测深系统 ,深部构造通过天然 背景 场 源 成像 MT ,其 讯 息源 为 0 . 1~1 0 0 . 0 k H z ,浅部构造则通过一个新型的便携式低功率发 射器发射 11 0 0 k H z 人 工电磁讯号 ,补偿 天然讯 号的不足 ,从而获得高分辨率的成像。E H一 4大地 电磁法具有以下特点E 8 - 9 1 ①采用人工场源与天然 场源共同作用的方式 ,人工场源弥补了天然场源在 某些频段的不 足,使该系统在 0 . 11 0 0 . 0 k H z内 1 0 4 6 0 5 5 5 0 4 5 4 0 3 5 3 0 2 5 2 0 获得连续的有效信号。人工场源对解决浅部地质问 题尤为有用 ;②受高阻覆盖层影响小 ,在玄武岩覆 盖地区、基岩大面积出露地 区,甚至在某些沙漠覆 盖区 ,均能有效地勘探地下深部地质信息 ;③测量 系统和发射装置都 比较轻便 ,测量速度快 ;④具有 较高的分辨率 ,为勘探某些小的地质构造和区分 电 阻率差异不大的地层提供了可能性。 实例该矿区某块段地形起伏相对较小 ,该块 段 2 - 2煤层埋深约为 8 0 m,在众多测线中选取 了 1 条 E H一 4大地 电磁法测线 ,测线穿过 2块已知的采 李文等煤矿采空区地面探测技术与方法优化 2 0 1 1 年第 1 期 空区,采空区位置在测 线距离 5 2 0 6 0和 6 8 0 8 0 0 1 1 1 处 ,该测区未有高压线塔和民房等建筑物 。 本次 E H一 4大地电磁法探测采用双源型 E H一 4 连续电导率剖面仪。图 3为采集数据后反演的视 电 阻率综合剖面图,色谱反映地层视 电阻率 的高低 , 颜色越深 ,视电阻率越高 。可以看 出,在测线距离 5 1 0 5 9 0 、6 5 0 8 0 0 m视 电阻率较高 ,推 断为采 空区引起的异常,且采空区不含水。这和已知采空 区的位置还是较为吻合的,这说明 E H- 4大地电磁 法对于地面起伏不大的采空区探测效果较好 。 宴 \ 1 呕 捶 2 0 0 1 9 0 1 7 0 1 5 0 1 3 O l 1 o 0 9 0 0 7 0 / Q 2 . 4 浅 层地 震 法 浅层地震法主要依据是通过追踪被采煤层的反 射波 ,视其在勘查剖面上的变化来确定采空区是否 存在 ,并圈定其边界。众所周知 采空区形成 了和 地层完全不同的波阻抗差异 。同时 ,采空区易形成 自然塌陷 ,即煤层顶板和上覆地层 自然塌陷充填采 空区 ,致使上覆地层松散 。因此 ,由于采空 区的存 在 ,在沿测线进行地震反射波法勘探时煤层 的地震 反射波会 出现以下变化 ①不能形成能量强 、连续 性较好的反射波组 ;②反射波组能量明显减弱或消 失 ;③反射波 的频率变低 ;④采空区下部煤层的反 射波组能量变弱 ,连续性变差。 浅层地震 法探测具有以下特点l 1 0 ] ①对地层 及连续地质体有较好的反 映,可 以进行 连续勘探 ; ②与一般地震勘探相 比,观测系统设计灵活 ,道间 距小 ,采样问隔小 ,效率高。 实例 在矿区较为平缓的区域选取 了 1条浅层 地震法测线 ,该区域 2 2煤层埋深 为 6 5 m,测线 穿过 1 块 已知的采空 区,采空 区位置在测线距 离 1 2 0 ~3 3 0 m处 ,地 面有 1条 1 1 0 k V和 1条 3 0 k V 的高压线穿过测区。 本次浅层地震法采用 S L a n d全数字化地震数 据采集系统。图4为采集得到 的反射时间剖面图, 可 以看 出,在测线距离 1 0 0 4 0道有 明显的反射 同相轴缺失 ,连续性较差 ,推断为采空区。这与已 知采空 区的位置吻合 ,说明浅层地震法对于近地表 浅层采空区探测具有优势。 点 5 0 {1 0 0 厘 1 5 0 窖 2 0 0 2 5 O 图4 浅层地震 法反 射时间剖面 3 煤矿 采空区地面探测方法优化 0 0 实践证 明,选择合理的探测方法对于煤矿采空 区地面探测异常重要 。结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地 方煤矿的探测经验 ,对于探测方法的选择和优化提 出以下 建议 。 1 一般来说 ,高密度电阻率法 、浅层地震法 适合近地表浅层 采空 区探测 探 测深度 小于 2 0 0 m ;瞬变电磁法适合 中等深度采空区探测 探测 深度小于6 0 0 m ;E H一 4大地电磁法适合大深度采 空区探测 探测深度小于 1 0 0 0 IT I 。 2 对于探测深度不大、地形起伏较小 、地面 导体分布较多和高压线分布区域 ,适宜采用高密度 电阻率法或浅层地震法进行探测 。 3 对于玄武岩覆盖地 区、基岩大面积出露地 区等高阻屏蔽层地区和地形起伏较大区域 ,适宜采 用瞬变 电磁法或 E H一 4大地电磁法进行探测。 4 若采空区充水可能性大 ,适宜采用对低 阻 反应灵敏 的瞬变电磁法或 E H一 4大地 电磁法进行探 测 ;若采空区不含水 ,适宜采用对高阻反应灵敏的 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探测;对于局部小范围采空区 如房柱式采空 区且埋深 较浅 、地 表无松散层 、 声音干扰较小 ,适宜采用浅层地震法进行探测 。 5 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探测精度要求较 高的区域 ,除加密测点外 ,建议采用 2种及以上地 面综合探测方法 ,以相互验证 ,增强探测效果。 4 结 语 我国煤矿开采年代久远 ,采空 区分布复杂 ,采 空区地表有些地形起伏较大 、有些地表局部沉陷后 被砂石充填 、有些大面积已积水 、有些露天已剥离 1 05 2 0 1 1 年第1 期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第3 9 卷 等等 ,这些因素无疑增加了地面探测的难度和探测 效果。除文 中介绍 的 4种方法外 ,探地雷达技术 、 瑞雷波探测技术 、放射性土壤测氡技术 、激光三维 扫描技术 、可控源音频大地探测技术等也 已应用到 煤矿采空区地面探测中。在某些不适合地面探测的 区域 ,应尽可能开展井下物探 ,特别是掘进工作面 超前探测工作 。 煤矿采空区探测是一项复杂和浩大的工程 ,随 着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发展 ,应把更多新技术应用 到煤矿采空区探测 中,进而为提高探测精度 、杜绝 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发生 、保障生产安全提供技术支 撑和保证。 参考文献 [ 2 ] [ 3 ] 刘菁华,王祝文,朱士,等.煤矿采空区及塌陷区的地 球物理探查 [ J ] .煤炭学报 ,2 0 0 5 ,3 0 6 7 1 5 7 1 9 . 祁民,张宝林 ,梁光河 ,等.高分辨 率预测 地下复 杂采 空 区的 空 间分 布 特 征[ J ] .地 球物 理 学 进展 ,2 0 0 6,2 1 1 2 5 6 2 6 2 . 傅良魁. 应用地球物理教程[ 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 9 9 1 . 董浩斌 ,王传雷.高密度 电法 的应用 和发 展 [ J ] .地学 前 缘 ,2 0 0 3 ,1 0 1 1 7 1 1 7 6 . 吕惠进 ,刘 少华 ,刘伯 根.高密 度电 阻率法在地 面塌 陷调 查 中的应用 [ J ] .地 球物理学 进展 ,2 0 0 5 ,2 0 2 3 8 1 3 8 6. 牛之琏.脉冲瞬变 电磁法 及应用[ M] .长 沙 中南工业 大 学出版社 , 1 9 8 6 . 张开元 ,韩 自豪 ,周 韬.瞬变 电磁法 在探测煤 矿采空 区 中的应用 [ J ] .工 程地 球 物理 学报 ,2 0 0 7 ,4 4 3 4 1 3 4 4. 伍岳 .E H- 4电磁成像系统在砂岩地 区勘查地下水 的应 用 研究 [ J ] .物探与化探,1 9 9 9,2 3 5 3 3 5 3 4 6 . 赵光荣 .基 于 E H 4电磁成 像 系统 的煤 矿 采空 区探 测 技术 [ J ] .煤炭科 学技术 ,2 0 0 9,3 7 1 1 1 1 0 1 1 6 . 王俊茹,张龙起,宋雪琳.浅层地震勘探在采空区勘测中 的应用 [ J ] . 物探与化探, 2 0 0 2 , 2 6 1 7 5 7 8 . 作者简介 李文 1 9 8 0 一 ,男 ,山东定陶 人 ,工程师 ,博 士 ,主要从事采矿工程与安全、地球物理勘探 、灾害监测与防控 等 研究工作。T e l 0 1 0 8 4 2 6 2 4 9 9,E - ma i l 1 5 1 0 1 0 2 4 2 7 0 1 6 3 . c o rn 收稿 日期2 0 1 0 0 8 0 6 ;责任编辑曾康生 上接第 1 0 1页 [ j ] .煤炭学报 ,2 0 0 1 ,2 6 3 2 3 6 2 3 9 . [ 1 0 ] 查剑锋 ,郭广礼,狄丽娟 ,等 .高压输 电线路下采煤 防护 措施探讨[ J ] .矿 山压 力 与 顶板 管 理 ,2 0 0 5 ,2 2 1 1 1 21 1 4. [ 1 1 ] 史振华 .采空 区输 电线路直线 自立塔基础沉 降及 处理方案 【 J ] .山西 电力技术 , 1 9 9 7,1 7 3 1 8 2 0,3 5 . [ 1 2 ] 张广学 .济三煤矿 4 3 0 1工作 面地表 移动变形 及高压 线杆 观测研究 [ J ] .矿 山测量 ,2 0 0 7 1 7 7 - 7 8,8 2 . [ 1 3 ] 张联军,王宇伟.高压输电铁塔下采煤技术研究 [ J ] .河 北煤炭, 2 0 0 2 4 1 2 1 4 . [ 1 4 ] 张文 ,刘玉河 ,孙粗森 .龙 口洼里煤矿 高压线铁塔下采 煤 的观测与分析[ J ] .矿 山测量 ,1 9 9 9 4 1 7 一 l 9 . [ 1 5 ] 郑彬 ,郭文兵 ,柴华彬 .高压输 电线路铁塔 下采煤技术 的研究 [ J ] .现代矿业 ,2 0 0 9 1 8 6 8 9 . [ 1 6 ] 李逢春 ,郭广礼 ,邓喀中 .开采沉 陷对架 空输 电线路影 响 预测方 法 及 其 应 用[ J ] .矿 业 安 全 与 环 保 ,2 0 0 2,2 9 2 1 8 2 0 . [ 1 7 ] 孙俊华 .煤矿采空 区线路设 计技术[ J ] .山西 电力 ,2 0 0 4 3 1 3 1 4 . [ 1 8 ] 成枢,姜永阐,刁建鹏 . 地下开采引起的高压线杆倾斜 的定量研究[ J ] .矿山测量 ,2 0 0 3 1 5 2 5 4 . [ 1 9] 王秀格 ,乔兰 ,孙歆硕 .地下采 空区上输电塔基稳定性 的数值模拟[ J ] .金属矿 山,2 0 0 8 3 l 1 0 - 1 1 3,1 4 3 . [ 2 O] 赵海林 ,孟庆 民 .乌海地 区采空 区铁塔基础加 固技术 比较 [ J ] . 内蒙古 电力技术 ,2 0 0 6 ,2 4 2 5 3 5 4 . 1 0 6 罗文 .地表 2 2 0 k V输 电线路铁 塔下采煤 技术措施[ J ] . 煤炭工程 ,2 0 0 7 1 0 5 1 5 3 . 张建强 ,杨昆 ,王予东 ,等 .煤矿采空 区地段 高压输 电 线路铁 塔 地 基 处 理 的研 究[ J ] .电 网技 术,2 0 0 6,3 0 2 3 0 - 3 4 . 张建强 ,张全录 ,汤跃超 .高压输 电线塔 基煤矿采空 区的 高密度 电阻率 法探查 研究 [ J ] .地球物 理学进 展 ,2 0 0 4 , 1 9 3 6 8 4 6 8 9 . 马维青 .输 电线路铁塔倾斜智能监测系统 的研究[ J ] .山 西电力 ,2 0 0 8 5 2 7 2 8 ,3 3 . 邓喀中 ,郭广礼 ,谭志祥 .采 动区建筑物地基 、基础协 同 作用特性研究 [ J ] .煤炭学报, 2 0 0 l ,2 6 6 6 0 1 6 0 5 . 谭志祥 ,邓喀中 .采动 区建 筑物地基 、基础 和结构 协同作 用模型 [ J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 0 0 4 ,3 3 3 2 5 . 余学义 ,赵兵朝 ,李瑞斌 .采 动区公路路基 和路面 的协同 作用模型[ J ] .长 安大 学 学报 自然科 学 版 ,2 0 0 8,2 8 4 3 5 3 9 . 夏军武 ,袁迎曙 ,董正筑 .采动区地基 、条形基 础与框架 结构共 同作 用 机理研 究 [ J ] .岩 土工 程学 报 ,2 0 0 7,2 9 4 5 3 7 5 4 1 . 作者简介郭文兵 1 9 6 9 一 ,男,河南宁陵人,教授,博 士,主要从事 “ 三下 采煤、采动损害与保护方面的科研和教学 工作。T e l 0 3 9 1 3 9 8 7 9 0 8 ,E m a i l g u o w b h p u . e d u . 3 1 1 收稿 日期2 0 1 0 0 9 1 0 ;责任编辑曾康生 ] ]1』 ] { 竺_ ] ] ] j ] 一 一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