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群上行开采对上覆煤层运移的影响.pdf
第 3 6卷第 1 2期 2 0 1 1 年 1 2月 煤 炭 学 报 J OUR NAL OF C HI NA CO AL S O C I E T Y V0 1 . 3 6 No .1 2 De c. 201 1 文章编号 0 2 5 3 9 9 9 3 2 0 1 1 1 2 1 9 9 0 0 6 煤层群上行开采对上覆煤层运移 的影响 张 勇, 刘 传 安, 张西 斌, 刘 珂 铭, 张 胜凯, 赵光 普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 北京1 0 0 0 8 3 摘要 综合运用理论计算、 现场 实践 、 U D E C数值模拟分析等方法对赵各庄煤矿煤层群上行开采 选择不同首采厚度时上覆煤层的运移破坏特征及对上煤层 瓦斯的卸压效果进行 了分析 , 并结合现 有开采技术条件 , 最终确定首先开采 1 2号煤 4 m顶分层, 然后 开采 9号煤, 最后利用放顸煤工艺开 采 1 2号煤的下分层是科 学合理的开采方式。 关键词 煤层群 ; 上行开采 ; 煤层运移; 放顶煤开采 中图分类号 T D 8 2 3 . 4 9 文献标志码 A The i nflu e nc e o f a s c e n d i ng mi ni n g o n t he mo v e me n t c ha r a c t e r o f o v e r l y i n g c o a l s e a m i n c o a l s e a m s g r o up ZHANG Yo ng, L I U Chu a n a n, ZHANG Xi b i n, LI U Ke - mi n g, ZHANG S h e ng k a i , ZHAO Gu a ng p u C o l l e g e o fR e s o u r c e a n d S a f e ty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f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j i n g , B e ij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 e mo v e me n t a n d d a ma g e c h a r a c t e r a n d p r e s s u r e r e l i e f e f f e c t o n c o a l s e a m g a s o f t h e o v e r s t r a t a we r e a n a l y z e d i n a s c e n d i n g mi n i n g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fir s t mi ni ng t h i c k n e s s o f t h e u n d e r s e a m i n t h e s h o r t di s t a n c e c o a l s e a ms g r o u p o f Zh a o g e z h u a n g Co a l Mi n e t h r o u g h t h e o r e t i c a l c a l c u l a t i o n s, fie l d p r a c t i c e a n d UDEC n u me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W i t h e x i s t i n g mi n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 r e s ul t s s h o w t h a t fir s t mi n i n g 4 m o f t h e t o p l a y e r o f No . 1 2 c o a l s e a m , t h e n mi n i n g t h e No . 9 c o a l , fi na l l y u s i n g t o p c a v i n g t e c h no l o g y mi n i n g t h e u n de r l a y e r o f No .1 2 c o a l s e a m i s a s c i e n t i fi c a n d r e a s o n a b l e e x pl o i t a t i o n me t h o d . Ke y wo r ds c o a l s e a ms g r o u p; a s c e n d i n g mi n i n g; mo v e me n t o f c o a l s e a m ; t o p c a v i n g me t h o d 在我国煤层群开采方法 以下行开采为主, 但在一 些特殊情况下 , 如上层煤为突出煤层 、 顶板不易管理, 而下层煤赋存稳定 、 首先开采容易满足矿井产量时, 如果仍然采用下行开采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 不利于正 常回采 。因此 , 在诸如此类的特定条件下需要采用上 行开采 , 即先将下层煤作为保护层开采 , 稳定后再开 采上层煤 , 有利于矿井煤层群的高产高效开采。 但上行开采 同样面临着大量问题 , 如下层煤开采 后对上部煤层的顶板稳定性及上煤层沉降的影 响及 这种影 响受哪些 因素控制等 , 所以加强对上行开采下 部煤层采场矿压 的研究和上行开采影响受控因素 的 研究非常必要。上行开采条件下的矿压特点主要表 现为 一是下部煤层开采矿压与上部煤层之 间的关系 及对上部煤层的影响程度 ; 二是下部开采矿压与上部 煤层及上部煤层顶底板 的破碎机理与运移规律间的 关系⋯ ; 上行 开采 时上部煤层所受影 响因素 的研究 主要为下层煤的开采厚度及上下煤层 间距关系的研 究 。 1 赵各庄矿煤层群上行开采的理论分析 1 . 1 工程 地质概 况 赵各庄井田煤层产状较好, 无大的地质构造, 地 层倾角 2 3 。~ 3 5 。 , 平均倾角 2 7 。 , 含煤 4层 5号煤层 为复合煤层 , 平均厚度 0 . 8 8 m, 局部可采 ; 9号煤为厚 煤层 , 厚度 0~ 1 3 . 5 0 m, 平均厚度 5 . 1 8 m, 全区可采 , 为主采煤层 , 为高瓦斯突 出煤层且顶板较为坚硬 , 不 收稿 日期 2 0 1 1 0 8 1 0 责任编辑 许书阁 基金项 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 划 9 7 3 资助项 目 2 0 1 1 C B 2 0 1 2 0 4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资助项 目 2 0 1 1 Y Z 0 5 作者简介 张勇 1 9 6 8 一 , 男 , 北京人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E ma i l j o h n z y 6 8 1 6 3 . e o m 第 1 2期 张勇等 煤层 群上行开采对上覆煤层运移的影响 易管理 , 须作为被保护层 开采 ; 1 1号煤层为薄煤层 , 煤厚 0 . 0 5 2 . 8 2 m, 平均厚度 1 . 1 2 m, 局部可采 ; 1 2 号煤厚度 8 . 1 0~1 9 . 9 0 m, 平均 1 1 . 1 8 m, 分布稳定 , 全区可采 , 为主采煤层。因为 5号 、 1 1号煤层仅局部 可采 , 不能作为保护层开采 ; 1 2号煤为特厚煤层 , 赋 存稳定 , 首先开采可保证矿井年产量 , 并作为保 护层 开采 。9号煤与 1 2号煤 间距 3 0~ 4 0 m, 平均 3 8 m, 煤层问具体岩性及厚度见赵各庄矿局部综合柱状 图, 如 图 1 所示 。 岩性柱状 岩层 层厚/ m 粗砂岩 ,砂质 1 5 .O 0 9 号煤层 4 .O 0 细砂岩 ,砂质,灰 白 6 .0 0 中砂岩 ,灰色 8 .5 O 1 1 号煤层 O . 5 O 、 细砂岩 ,砂质 6 . 0 O ● ● ● ● ● ● ● ● ● ● 粗砂岩,砂质 1 2 . 0 0 ● ● ● ● ● 泥 岩 ,含碎屑页岩 5 .O 0 1 2 号煤层 1 1 . O O 中砂岩 ,灰色 9 .O O 图 1 赵各庄矿局 部煤层综 合柱状图 Fi g .1 Lo c a l c o a l s e a m c o mp r e he n s i v e b a r c h a r t o f Zh a o g e z hu a n g Co a l Mi n e 1 . 2 煤 层群 上 行开 采机 理 采用上行 开采顺序时, 由于下部煤层的采 出, 打 破 了原有的地应力平衡 , 应力将 重新分布 , 达N--次 平衡状态。上方顶板也将破坏和弯 曲下沉 , 当岩体 的 极限强度低于重新分布的岩体应力时 , 必然会使上覆 岩层发生变形 , 并且达到破坏状态 , 当变形破坏发生 时, 必然会产生大量的采动裂隙。从而导致煤层整体 性破坏 , 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此采动裂 隙在一定程 度和范 围内进入压实闭合状态。岩石发生的剪切变 形会引起煤或岩体的台阶错动 , 在一定 的范 围内, 煤 层整体结构将遭到不 同程度 的破坏 J 。下部煤层采 出后 , 裂隙向上部煤层发展 , 当达到一定程度时 , 在相 当大的范围内, 煤体将不再是一个整体结构 , 这是导 致不能采用上行开采 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 以要想上 行开采能顺利实施 , 并且达到理想 的开采效果 , 不仅 要掌握顶板裂隙的发展规律 , 而且要 防止煤层上覆顶 板的相互滑动和台阶错动 。 在煤层采 出后 , 采场围岩应力重新分布 , 可形成 明显的几个分区 , 包括原始应力区 A、 煤壁支撑 区 B、 离层区 C、 重新压实区 D及稳定区 E, 划分情况如图2 所示。在上覆岩层垮落过程 中, 岩层发生断裂 , 从煤 壁支撑区到重新压实 区内, 在 断裂 岩石的下沉过程 中, 断裂的岩块相互挤压 、 咬合形成了一定的岩层结 构 , 从某种意义上是工作面煤壁 、 采空区矸石形成的 支撑结构。而且在支架作用下 , 可形成支架与围岩相 互平衡体系 , 这种结构能够阻止上覆岩层大范围内的 台阶错动 , 使平衡结构 以上 的岩层保持一定 的整体 性 , 这样当上煤层位于距离下煤层最近的平衡岩层之 上时, 就可 以进行上行开采 。 图 2采场上覆 岩层结构 F i g . 2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h e o v e r l y i n g r o c k a b o u t mi n i n g s t o p e 1 . 3煤层群上行开采影响因素 煤层瓦斯含量较高是影 响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 的一个主要 因素, 通过开采保护层 1 2号煤 , 对被保 护层 9号煤产生卸压效果 , 在开采后被保护层经历原 岩应力平衡破坏、 岩体移动、 膨胀、 卸压等一系列变 化 , 产生了层内裂隙和层 内破断, 煤层 的透气性大大 增加 , 瓦斯得到释放 , 防止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 层 间距是影响赵各庄煤矿上行开采 的另一重要 因素 , l 2号煤与 9号煤平均距离大约为 3 8 m。 由于 1 2号煤厚度较大, 采用放顶煤 开采一次采全高能否 应用 , 对赵各庄煤矿的经济效益的增加有着重要的意 义 。如果 1 2号煤综放一次采全高无法应用 , 应确定 合理的煤层 开采顺 序和厚度 , 不仅煤层 瓦斯得到释 放 , 效益也将到达最大 J 。 2 1 2号煤 上行 开 采对 9号煤 影 响的理 论分 析 煤层群开采上行开采所遵循 的原则就是 下伏煤 层 的开采不能对上覆煤层产生强烈的影 响。上覆煤 层 的下沉是不可避免的, 但应该保证上覆煤层应该保 持一定的整体性 , 煤层不应该产生较大范围的错动。 以下主要采用比值分析法 、 “ 三带” 分析法、 围岩平衡 法等方法进行分析。 2 . 1比值 分 析法 比值分析法是通过建立上下煤层的层 间距与下 部煤层厚度的之问比值 K来衡量上下两煤层 的相互 煤 炭 学 报 2 0 1 1 年第3 6 卷 影响关系。对于两煤层之间的判别 , 可以建立以下关 系式 K 嚣 1 式中, 日为两煤层之间的距离 层间距 , m; M 为下部 煤层的厚度 , m。 赵各庄煤矿 9号煤与 1 2号煤之间的层 间距离约 为 3 8 m, 下部 1 2号煤厚度约为 1 1 m。1 2号煤采用 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 按照采出率最 大值 9 0 %计 算 , 则换算成采高为 9 . 9 m, 则根据两层煤之间的判 别公式得 -3 . 8 4 3 9 通过比值法计算 , 所求 的比值远远小于 7 . 5 ; 垮 落带最大高度为 3 8 . 1 m, 超出 9号煤与 1 2号煤 的层 间距 3 8 m, 9号煤处于 1 2号煤开采垮落带范围之内。 在整层开采 1 2号煤过程中, 上覆岩层可能产生较大 范围的台阶错动 , 上覆 9号煤将不能正常回采 。所 以 不能对 1 2号煤采用一次采全厚 , 需采取分层开采。 3 1 2号煤 上 行开 采对 9号煤 影 响的数 值模 拟分析 数值模拟着重考虑上行开采首次采煤厚度对上 煤层运移的影 响, 即分别对 1 2号煤一次采 2 、 4、 6 、 1 1 m 全采 时, 对上煤层 9号煤 的卸压破坏情况进 行模拟 , 同时综合考虑煤矿 的经济效益 、 技术手段等 因素 , 以获得合理的采煤厚度。 3 . 1 模型的建立 工作面埋深 1 0 5 0 I l l , 1 2号煤平均采厚 1 1 m, 距 上覆 9号煤间距为 3 8 m, 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 依据工作面具体的岩性组合特征 , 对计算模型范围内 的岩层进行分层和概化处理 , 对物理 、 力学性质相差 不大 , 厚度较小的岩层进行组合。构建 了沿工作面走 向的平面二维数值 U D E C模 型 。 沿工作面走 向构建的模型长 2 0 0 m, 高 1 0 0 m, 地 层水平。根据现场地质资料 , 将数值计算模 型, 简化 为 1 0个岩层的结构体 。 在模型上部施加垂直方 向 2 5 MP a的荷载 P h y ; h 1 0 0 0 m, 2 5 0 0 N / m 表示上部岩体自重, 模型侧边界施加水平约束 , 底边界施加水平及垂直约 束 , 同时由于深埋煤层 , 需考虑煤岩体侧压的影响 , 本 次模拟考虑侧压系数为 1 , 即水平方 向的压力与模 型 顶部的压力相等, 节理特性考虑采动影响 , 围岩本构 关系采用 Mo h r C o u l u m b模型。通过分步开挖来模拟 采动的影响 , 如图3所示。 图3 U D E C数值模型 Fi g . 3 Th e UDEC nu me r i c a l mo d e l 模型参数的合理性直接决定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 因此 , 如何选 择合理 的参数成 为数值 模拟 的关键所 在 。最终确定的赵各庄矿的煤岩力学参数见表 1 。 第 1 2期 张勇等 煤层群上行开采对上覆煤层运移的影响 1 9 9 3 3 . 2 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3 . 2 . 1 下层 1 2号煤整层开采的数值模拟 下层 1 2号煤整层开采时, 模型开挖 2 0 m直接顶 垮落 , 裂隙在岩层 中横 向的扩展不大 ; 当模型开挖到 4 0 m时, 垮落带破坏范围已经影响到上层 9号煤 , 裂 隙也 有很 大 扩展 , 纵 向上延 伸 至上 层 9号煤 之 上 3 0 m 左右 ; 当工作面推进到 8 0 m时 , 如图 4 a 所示 , a 整层开采 基本顶周期来压剧烈 , 垮落带高度没有 大的变化 , 9 号煤遭到严重破坏 , 台阶下沉 已超过 自身厚度 的一 半 , 按照开采规范 , 上层 9号煤已不可采 , 裂隙带扩展 明显 , 纵 向上裂隙带已经溢出模型; 模型继续开挖 , 垮 落带高度不再增加 , 中间压实 的地带裂隙压实 闭合 , 上层 9号煤台阶下沉受采动影响一直破坏 , 模拟显示 下层 1 2号煤整层开采时上层 9号煤不可再采 。 c 首采4m d 首采6m 图 4 整层开采 , 首采 2 、 4和 6 m, 开挖 8 0 m顶板破坏状态 Fi g . 4 Ro o f br e a ka g e s t a t e i n e x c a v a t i o n 8 0 m o f t h e wh o l e l a ye r mi ni ng, i ni t i a l mi ni n g 2. 4 a nd 6 m 3 . 2 . 2 下层 1 2号煤首采 2 13 “1 的数值模拟 下层 l 2号煤首采 2 m时, 模型开挖 2 0 m直接顶 垮落 , 裂隙扩展不大; 当模型开挖到 4 0 m时, 垮落带 破坏高度为 9 m, 裂 隙有很大扩展 , 纵 向上延 伸至上 层 9号煤位置 , 即 3 5 m; 当工作面推进到 8 0 m时 , 如 图 4 b 所示 , 基本顶二次周期来压 , 垮落带、 裂隙带 高度没有大的变化 , 9号煤受影响较小 , 剪切错 动不 明显 ; 模型继续开挖 , 垮落带高度不再增加 , 中间压实 的地带裂隙压实闭合 , 随工作面往前掘进 , 上层 9号 煤台阶下沉受采动影 响不明显 , 模拟显示下层 1 2号 煤首采 2 m时上层 9号煤破坏不大 , 仍可采 。 3 . 2 . 3 下层 1 2号煤首采 4 m的数值模拟 下层 1 2号煤首采 4 m时 , 模型开挖 2 0 m时 , 直 接顶垮落, 裂隙扩展不大 ; 当模型开挖 到 4 0 m时 , 如 图 5 a 所示 , 垮落带破坏高度为 2 0 m, 裂 隙有很大 扩展 , 纵向上延伸达 5 6 m; 当工作面推进到 8 0 m时 , 1 9 9 4 煤 炭 学 报 2 0 1 1 年 第3 6 卷 如图 4 c 所示 , 基本顶二次周期来压 , 垮落带 、 裂 隙 带高度没有大的变化 , 9号煤受剪切错动 , 但 台阶下 沉量没有超过 自身厚度的一半 , 在下层煤开采一段时 间后可以再采 ; 模型继续开挖 , 垮落带高度不再增加 , 中问压实的地带裂隙压 实闭合 , 模拟显示下层 1 2号 煤首采 4 m时, 上层 9号煤破坏不严重 , 仍可采 。 a 项板破坏状态 b 主应力分布 图 5 首采4 m工作面开挖4 0 m顶板破坏状态和主应力分布 Fi g . 5 Ro o f br ea ka g e s t a t e a nd pr i n c i p a l s t r e s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e x c a v a t i o n 4 0 m o f t he i ni t i a l mi n i n g 4 m 下层 l 2号煤首采 4 m时工作面沿走向推进主应 力分布情况。推进 4 0 m时 , 如图 5 b 所示 , 主应力 分布在帮部顶 角较大 , 呈 “ V” 字形递减 分布, 上层 9 号煤受开采影响, 局部 出现塑性破坏 ; 当工作面推进 到 8 0 m时 , 随着模型开挖 9号煤受 主应力影响范 围 变大 , 塑性区向前发展 ; 模型继续开挖 , 产生新的塑性 区, 而后部裂隙压实闭合 , 煤层整体性较好 。 3 . 2 . 4 下层 1 2号煤首采 6 m的数值模拟 下层 l 2号煤首采 6 m时 , 模型开挖 2 0 m直接顶 垮落, 裂隙扩展不大; 当模型开挖到 4 0 m时 , 垮落带 破坏高度为 3 0 m, 裂隙有很大扩 展 , 裂 隙带高度 为 7 5 m; 当工作面推进到8 0 m时, 如图4 d 所示, 基本 顶二次周期来压 , 垮落带 、 裂隙带高度没有大的变化 , 9号煤受剪切错动 , 台阶下 沉量约为 自身厚度 的一 半 , 9煤破坏严重 ; 模型继续开挖 , 垮落带高度不再增 加 , 中间压实的地带裂隙压实闭合 , 模拟显示下层 l 2 号煤首采 6 m时上层 9号煤破坏较严重 , 1 2号煤开 采一段时间稳定后 可以开采。但考虑煤矿安全和现 有开采设备 , 不建议 1 2号煤首采 6 m 。 3 . 3 小 结 通过分层开采 1 2号煤 2 、 4 、 6 m和进行全采的模 拟 , 分层开采 2、 4、 6 m时, 都满足上行开采的理论 , 全 采时不能进行正常开采 ; 考虑到赵各庄矿煤层瓦斯高 赋存情况 , 1 2号煤首采 2 m时, 不仅对上层 9号煤产 生不到太大的卸压作用 , 对本煤层的下分层卸压效果 也较差 , 起不到保护层的作用 , 而首采 4 m及 以上时 , 卸压效果较好 ; 根据赵各庄矿 的经济效益和现有设备 要求, 分层开采 1 2号煤 6 m时 , 煤矿还需引进新的设 备 , 对于资源剩余量不多的赵各庄矿来说经济上是不 合理的, 因此 , 综合分析分层开采 1 2号煤 4 m时 , 然 后开采 9号煤 , 最后利用放顶煤 的方式开采 1 2号煤 的下分层是 比较科学合理 的开采方式 。下层煤 不 同开采方式合理性分析见表 2 。 表 2下层煤不 同开 采方式合理性分析 Ta bl e 2 Ra t i ona l i t y an al y s i s o f t he l owe r c o a l wi t h d i ffe r e nt mi ni ng me t ho ds 4 结 论 1 煤层瓦斯含量高和 1 2号煤与 9号煤之 间的 距离是影响上行开采的主要 因素。在层间距达到一 定距离时, 下部煤层开采使原岩应力平衡破坏, 产生 了层内和竖 向裂隙 , 煤层的透气性大大增加 , 瓦斯得 到泄放 。 2 根据赵各庄煤矿煤层地质条件 , 分别利用 比 值分析法 、 “ 三带” 判别法 、 围岩平衡法 , 通过理论计 算和经验统计分析 , 对 1 2号煤层放顶煤上行开采进 行可行性论证 , 并结合现场 2 6 9 9工作面探巷工程实 践, 结果表明 1 2号煤放顶煤采全高上行开采是不可 第 l 2期 张勇等 煤层群上行开采对上覆煤层运移的影响 1 9 9 5 行 的 。 3 通过分层开采 1 2号煤 2 、 4 、 6 i n和进行全采 的模拟 , 分层开采 2 、 4 、 6 in时 , 都满足上行开采的理 论 , 处在垮落带上方的裂 隙带或弯 曲下沉带 中, 但分 层开采 2 in时卸压效果并不理想 , 分层开采 4 n l 及以 上时卸压效果可以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综合考虑 赵各庄矿 的经济效益和现有设备要求 , 首先开采 1 2 号煤 4 I n顶分层 , 然后开采 9号煤 , 最后利用放顶煤 的方式开采 1 2号煤 的下分层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开采 方式。 参考文献 杜计平 , 汪理 全. 煤 矿特殊 开采方法 [ M] .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 版社 , 2 0 0 3 1 一l 5 . D u J ip i n g , Wa n g L i q u a n . S p e c i a l m i n i n g m e t h o d o f c o a l m i n e [ M] . Xu z h o u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P r e s s , 2 0 0 3 1 一 l 5 . 张恩强 , 李军. 赵家 梁煤矿上行 开采可 行性研 究 [ J ] . 西安 科 技大学学报 , 2 0 1 0, 3 0 1 3 9 4 2 . Z h a n g E n q i a n g ,L i J u n .F e a s i b i l i t y s t u d y o n Z h a o j i a l i a n g C o a l Mi n e ’ s u p w a r d m i n i n g [ J ] . J o u r n a l o f Xi ’ a n U n i v e r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0, 3 0 1 3 9 - 4 2 . 钱鸣高 , 石平五.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 M] . 徐州 中国矿业 大学 出版社 , 2 0 0 3 1 1 3 1 1 4 . Q i a n Mi n g g a o , S h i P i n g w u . Mi n e p r e s s u r e a n d g r o u n d c o n t r o l [ M] . Xu z h o u Ch i n aUn i v e r s i t y o fMi n i n g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P r e s s , 2 0 0 3 1 1 3 1 1 4. Xi e He p i n g, Ch e n Z h o n g h u i , W a n g J i a c h e n .T h r e e d i me n s i o n a l n u me r i c a l a n aly s i s o f d e f o r ma t i o n an d f a i l u r e d u rin g t o p c o a l c a v i n g [ J ] . I n t e rn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a n d Mi n i n g S c i e n c e s , 1 9 9 9, 3 6 5 6 6 1 6 7 0 . [ 5 ] 徐永圻. 煤矿 开采学 [ M] .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出版社 , 2 0 0 4 2 1 1 -2 1 4. X u Y o n g q i . C o a l mi n i n g [ M] . X u z h o u C h in a U n i v e rsi t y o f 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y P r e s s , 2 0 0 4 21 1 -2 1 4. [ 6 ] h a s c a C o n s u h i n g G r o u p I n c . U D E C 2 D 4 . 0 U s e r m a n u al[ M] . Mi n n e s o t a, US A I t a s c a Co n s u l t i n g Gr o u p I n c ., 2 0 0 4. [ 7 ] 张金海. 钱家营矿采煤工作 面上行开采可行性分 析[ J ] . 煤炭科 学技术 , 2 0 0 9 , 3 7 1 6 2 6 4 . Z h a n g J i n ha i . F e a s i b i l i ty a n aly s i s o n u p wa r d mi n i n g f o r c o a l mi n i n g f a c e o f Q i a n j i a y i n gM i n e [ J ] .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y, 2 0 0 9 , 3 7 1 6 2 - 6 4 . [ 8 ] 冯国瑞 , 闫永 敢 , 杨 双锁 , 等. 长壁开 采上覆 岩层损 伤范 围及 上 行开采的层 间距分析 [ J ] . 煤炭学报 , 2 0 0 9 , 3 4 8 1 0 3 1 1 0 3 6 . F e n g Gu o r u i , Ya n Yo n g g an , Ya n g S h u a n g s u o, e t a1. An a l y s i s o n t h e d a ma g e z o n e o f o v e r l y i n g s t r a t a an d s a f e t y l a y e r d i s t an c e o n t he u p wa r d mi n i n g a b o v e t h e l o n g w a l l g 0 a f [ J ] . J o u rna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0 9 , 3 4 8 1 0 3 1 1 0 3 6 . [ 9 ] 陈勇 , 王红 胜 , 郭 念波 , 等 . 厚煤层 上行开 采放顶 煤技术研 究 与应用[ J ] . 煤炭科学技术 , 2 0 0 9 , 3 7 6 9 1 3 . Ch e n Yo n g , Wa n g Ho n g s h e n g, Gu o Ni a n b o, e t a1 Re s e a r c h a n d a p - p l i c a t i o n o f u p wa r d t o p c o a l c a v i n g mi n i n g t e c hn o l o gy i n t h i c k s e a m [ J ] .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9 , 3 7 6 9 - 1 3 . [ 1 O ] 蒋金 泉 , 孙 春江, 尹增德 , 等. 深井 高应 力难采煤层 上行卸压 开 采 的研究与实践 [ J ] . 煤炭学报 , 2 0 0 4, 2 9 1 1 6 . J i a n g J i n q u a n, S u n C h u n j i a n g , Y i n Z e n g d e , e t a 1 . S t u d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b o t t o m s l i c i n g r e l i e v i n g mi n i n g i n c o n d i t i o n o f t r o u b l e c o a l s e a ms w i t h h i g h g r o u n d s t r e s s u n d e r d e e p c o a l m i n e [ J ] . J o u rnal o f C h i n a C o al S o c i e t y , 2 0 04 , 2 9 1 1 6 . ] ] ] ] 1 2 3 4 l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