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矸石井下处理的研究.pdf
第 3 5卷 第 2 期 2 0 0 6年 3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8 L Te c h n o l o g y Vo 1 . 3 5 NO . 2 M a r . 20 06 文章 编号 i 0 0 0 1 9 6 4 2 0 0 6 0 2 0 1 9 7 0 4 煤矿矸石井下处理的研究 张吉雄 ,缪协兴。 1 .中国矿业人学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 2 1 0 0 8 ; 2 .中国矿业大学 理学 院 , 江苏 徐州2 2 1 0 0 8 摘要 针 对煤矿矸石地表堆积对人类生存环境和条件带来的威 胁与危 害, 研究 了矸石井下处理 技术. 该项技术运用开采沉陷理论预计地表允许沉陷范围内充填 区域矸石充填压实后 残余空间 的最大高度 , 确定矸石充填巷的布置;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分析 了充填巷 两侧煤柱应力分布、 消除 充填巷开掘 时的“ 多洞效应” 问题 , 优化矸石充填巷掘进顺序; 设计 了矸石充填工 艺. 此项技术在 邢 东矿井得到成功应用, 实现了矸石井下处理与建筑物下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 关 键词 矸 石 ;井下 处理 ;充填巷 ;多洞效应 ;充填 工 艺 中图分 类号 T D 8 4 9 . 5 文献 标识 码 A Un d e r g r o u n d Di s p o s a l o f W a s t e i n Co a l M i n e Z HANG J i x i o n g ,M I AO Xi e x i n g 。 1 .S c h o o l o f Mi n e r a l a n d S a f e t y E n g i n e e r i n g,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 Xu z h o u,J i a n g s u 2 2 1 0 0 8,Ch i n a;2 .S c h o o l o f S c i e n c e,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Xu z h o u, J i a n g s u 2 2 1 0 0 8,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 o f h e a p i n g wa s t e i n a b o v e g r o u n d,a t e c h n i q u e o f d i s p o s a l wa s t e i n u n d e r g r o u n d wa s p r o p o s e d .Ap p l y i n g t h e o r y o f mi n i n g s u b s i d e n c e a n d b y me a n s o f t h e ma x i mu m h e i g h t o f r e s i d u a l s p a c e o f t h e c o mp a c t e d f i l l i n g wa s t e wi t h i n t h e l i mi t s o f mi n i n g s u b s i d e n c e .t h e l a y o u t o f wa s t e f i l l i n g r o a d wa y wa s d e t e r mi n e d . B a s e d o n n u me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me t h o d t o a na l y z e s t r e s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c o a l p i l l a r o f b o t h s i d e s o f f i l l i ng r o a d wa y a n d t o r e mo v e ‘mu t u a l i n f l u e n c e o f mu l t i h o l e ’ c a u s e d b y d r i v i n g f i l l i n g r o a d wa y,t h e d r i v i n g s e q u e n c e wa s o p t i mi z e d a n d d e t e r mi n e d . Th e f i l l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wa s t e wa s d e s i g n e d .Th e t e c h n i q u e h a s b e e n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u s e d i n Xi n g d o n g Co a l M i n e a n d t h e g o o d r e s u l t s o f d i s p o s i n g wa s t e i n u n d e r g r o u n d a n d mi n i n g c o a l r e s o u r c e u n d e r t h e s u r f a c e b u i l d i n g h a v e b e e n r e a l i z e d . Ke y wo r d s wa s t e ;u n d e r g r o u n d d i s p o s a l ;f i l l i n g r o a d wa y;mu t u a l i n f l u e n c e o f mu l t i h o l e ;f i l l i n g t e c h n o l o gy 煤矿矸石传统的处理方式是由井下提至地表 堆积, 形成煤矿特有的地表特征“ 建筑物” 矸石 山.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 国历年累计堆放的煤矸 石约 4 5亿 t , 规模较大的矸石山有 1 6 0 0多座, 占用 土地约 1 . 5 万 h m , 而且堆积量每年还以 1 . 5 ~2 . 0 亿 t 的速度增加 .煤矸石的大量排放对人类 生存 环境和条件带来很大 的威胁与危害, 主要表现在 侵r 土地 、 污染环境 、 危害人类安全u 剖. 而矸石井 下处理可断绝 其污染源 , 消除其危 害. 本文研究 了井下矸石 主要指来 自岩石及煤一 岩 巷 道 、 硐室 掘 进 所 出矸 石 处 理 问题 .主 要通 过 地 表 允许沉陷范围内充填区域矸石充填压实后残余 收稿 日期 2 0 0 5 0 52 0 基金项 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 目 5 0 2 2 5 4 1 4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H 5 0 3 7 4 0 6 5 作者简介张吉雄 1 9 7 4 . , 男, 宁复 回族 自治 区中卫 市人 , 讲师 , 博士研究生 从事采动岩体控制及矸石井下处理 等方 面的研究 E ma i l z j x io n 1 6 3 . o m T e l 0 5 1 6 8 3 8 8 5 5 0 1 维普资讯 1 9 8 中周矿 、 人学学报 第 3 5卷 空间的最大高度及矸石充填巷 两侧煤柱 的应力 分 布, 来确定矸石充填巷的合理布置及开掘顺序 , 设 计 矸 石井 下 处 理 工 艺 等, 进 行 矸 石 与 煤 的“ 置 换” , 并在邢东矿井进行 了工 、 性试验. 1 充填 区域采矿技术条件 矸石井下处理工业性试验地点在邢东矿井 r 业广场和先于村保护煤柱中. 该 区域位于一7 6 0大 巷东侧, 南邻主副暗斜井, 北邻 F 2 1断层, 东面是 本矿井深部采区. 规划 区南北平均长 4 5 5 m, 东 } 『 1i 平均宽 6 8 0 m, 面积 3 0 . 9 4万 m。 该 域煤层止 向 NW2 9 。 ~NE2 。 , 倾向 NE, 矿井主采 2 煤层厚度平 均 4 . 3 5 m, 倾角 1 O 。 , 煤层赋存 深度 8 4 2 ~9 7 5 m. 区内构造简单 , 煤层赋存稳定. 2 矸石压 实后残余空间最大 高度预计 考虑邢东矿采用的综掘机最大有效掘进宽度 为 5 . 0 m, 矸石充填巷 的宽度设计 为 5 m 高度与 煤层厚度相同, 为 4 . 3 5 m . 由于巷宽较小, 可按照 小区域开采沉陷理论[ 6 7 3 预 汁地表允许沉陷范围内 矸石压实后残余 窀间的最大高度 , 结果 如图 1所 示 . 残余高度 / m 图 1 残余 空间的最 _人高度 F i g . 1 Th e ma x i mu m h e i g h t o f r e s i d u a l s p a c e 国家 I 级保护规定l 8 ] 水平变形 £ ≤2 0 ram/ m, 曲率 屉 ≤0 . 2 mm/ m。 和倾斜 ≤3 . 0 mm/ m. 结 合邢东矿井以往地表开采沉陷观测资料及地表建 筑物结构情况 , 设计矸石充填后地表拉伸 变形 在 0 . 8 mm/ m, 曲率 在 0 . 2 mm/ m 和 倾 斜 在 3 . 0 mm/ m 的范围之 内. 由图 1 可知 , 充填区域矸 石充 填压实后残余夺问的最火高度不大于 0 . 7 m. 3 充填巷 两侧煤柱设计与开掘顺序优化 3 . 1 充填巷两侧煤柱宽度设计 通过矸 石 的力学 性 能测试 , 得 出用 5 东 矿井 矸石 的压实度为 0 . 7 . 并 由前述充填区域矸石充填压实 后残余空『 u J 的最大高度不大于 0 . 7 m、 充填巷宽为 5 m, 经分析计算确定充填巷两侧煤柱宽度为 5 m, 即充填氏域【 旦 J 采率为 5 0 %. 3 . 2 矸石充填巷开掘顺序优化 设计矸石充填巷最小问距 5 m, 施工充填巷在 一 定距离时会 f 【 j 现应力相互叠加的负效应 本文称 之为“ 多洞效应 ” , 从 降低充填巷掘进速度 、 并使 其雄 以维护. 如何井掘才能 降低或消除多洞效应 , 需对充填巷 的扦掘顺序进行合理安排. 为确定充填巷『 臼 J 合理的扦掘顺序 , 通过 UD E C 3 . 0数值计算软件对开掘充填巷后两侧煤柱支承 应 力分布进行分析. 根据研究问题 的需要 , 建立平 应变讣算模 型 , 计 算模 刑沿水平 方 向取 1 8 0 0 m, 垂直方 向取 8 6 0 m. 按 围岩条件模型取岩层柱 状共 汁 2 l 层 , 嗣岩物理力学性质参照实际岩体力 学参数确定 , 见表 1 . 表 1 煤岩层力学性质参数 T a b l e 1 M 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y p a r a me t e r s o f s t r a t a 岩 质弹 GPa刚剪 窘 设定煤 层的厚度为 4 . 3 5 m. 模 型两侧面为滑 动 支 承 , 底 部 为 固定 支 承. 围 岩本 构 关 系 采 用 Mo h r C o u l u mb模型. 数值计算所选择的岩土力学 参数见表 1 . 单条充填巷开掘后的应力影响范围如 图 2所示 , 相距 1 5 n 的两条充填巷开掘后成 力分 椎 如 图 3所示 . ~/ 室 、 一 . 一 、 一 2 O 高 一 垂直麻力 一 水 平应力 ~ ~、 . 8 .,一 7 4 8 . 4 2 . 3 6 . 3 . 2 4 . 1 8 l 2 . 6 I 6 I 2 l 8 2 4 3 0 3 6 4 .4 巷 遭 打 帮 距 离 / m 图 2 单条充填 巷开掘后的应力影响范围 F i g . 2 Ar e a o f i n f l u e n c e o f s t r e s s e s wh i l e d r i v i n g o n l y o n e f i l l i n g r o a d wa y } } 1 冈 2 , 3口 丁以得 出 1 从巷道开掘应 力影响范围应力分布分析 , 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 的影响范围在 2 7 m 范倒内、 稳定 区域在 2 7 m 外 , 其峰值影响范 围为 6 ~7 m. 1 2 8 5 O 8 9 2 4 ● ■ ● ■ ● ● ■ ■ ■ ■ 0 O 0 1 1 1 1 3 O 5 5 2 4 3 2 5 1 2 4 2 6 O O O 2 1 2 2 3 0 ●6 4 0 9 7 6 l 2 O 2 2 2 3 2 2 2 3 3 3 8 8 4 5 O 0 1 l 8 7 6 8 0 2 3 l 5 6 ●2 2 2 1 0 2 4 8 4 岩砂崭岩 层岩土细砂砂 岩 土 黏 鹰粒质砂 砂砂 表黏 泌 粉巾 粉细煤 维普资讯 第 2 期 张吉雄等 煤 矿矸 石井 下处 理技 术研究 距巷道右帮距离, m 图 3 相距 l 5 IT I 的两条充填巷开掘后应力分布 Fi g . 3 S t r e s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wh i l e d r i v i n g t wo f i l l i n g r o a d wa y i n 1 5 IT I 2 相距 1 5 I T 1 开掘两条充填巷后 , 在两巷中部 4 工程应用概况 会 出现应力叠加 区. 故在 1 5 1T I 范围 内开掘 时, 须 在两侧的充填巷 已充填完毕. 为了提高充填矸石的 对上部岩层的控制效果 , 在距已经充填完毕的充填 巷一侧 1 5 I T I 的充填巷 内, 通过在煤柱 中打钻孔对 其进行注浆强化加 固. 结合 设计煤柱宽度为 1 T I , 充填 巷宽为 5 I T I , 基于掘进时消除多洞效应问题 , 最终确定邻近巷道 的开掘 应在 3 5 I T I 的位置, 以此间距 交错开掘. 矸 石充填巷 的布置及其 开掘顺 序如图 4所示 , 图中 1 , 2 , 3 , 4 , ⋯为充填巷的位置与开掘顺序. 图 4 矸 石充填巷布置及 其开掘顺 序 Fi g . 4 L a y o u t o f wa s t e f i l l i n g r o a d wa y a n d i t s s e q u e n c e o f d r i v i n g 4 . 1 充填工艺 矸石井下充填工艺设计 , 即充填方法 的研究, 是这项技术工程应用的关键. 作者在国内外调研的 基础上 , 确定矸石井下处理充填方案为 胶带输送 机运输 , 矸石充填机充填 , 并 向充填完毕的充填巷 进行邻近充填巷注浆加固. 根据设计的充填工艺, 矸石充填设备选用 或 研 制 以下 没备各一 台 矸 石充填 机 自行 研制 TL I l / 6推车机 , F DB Z 1 / 6翻车机, 破碎机 ; K3 一 O O A 给煤机 , DS P 1 0 1 0 / 6 5 0机尾 驱动式胶带 输送 机 . 充填工艺 如下 矸石矿车经推 车机推入翻车 机, 翻车机翻矸到破碎机 , 破碎机把矸石破碎成粒 径小于 1 5 0 mm的矸石存放到矸石仓, 由矸石仓下 口入给料机 , 将矸石转载到胶带运输机. 卜 运至充填 机 , 由充填机充填到充填巷内. 并在邻近充填巷 距 本填巷一侧 1 5 m 的矸石充填巷 内进行注浆强化 加固, 其工艺流程如图 5 所示. ● 图 5 矸石充填工 艺流程 F i g . 5 P r o c e s s o f wa s t e f i l l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4 . 2 经济效益分析 邢东矿井进行矸石井下处理 , 消除了地表矸石 山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 的威胁与危害. 并取得了以 下的经济效益 以邢东矿井 目前每年岩巷掘进出矸 量 4 . 0万 t / a计 1 矸石充填工程固定投人合计 3 3 5 . 8万元; 2 每吨矸石井下处理费用 l 4 . 3元/ t , 即每年矸石井下处理费用为 5 7 . 2万元 ; 3 矸石充 填所需掘充填巷出煤效益 1 5 9 4 . 7万元。 综上可知 , 此项矸石充填工程 每年新增利税 l 5 9 4 . 7 7 Y 元 , 创纯利润 1 5 3 7 . 5万元 , 取得了较好的 经济效益. 5 结 论 矸石井下处理技术工程试验成功 , 实现了从源 头上消灭地表矸石的堆放 , 取得 以下成果 1 首次提出矸石井下处理技术研究的总体思 路 , 并在邢东矿井试验成功. 实现 了矸石井下处理 与建筑物等下的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 取得 了较好 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 运用开采沉陷理论预计地表允许沉陷范围 内充填区域矸 石充填压实后残余空 间的最大高度 为 0 . 7 m, 并据综掘机允 许最大掘进宽度 5 m, 矸 石 的压实度 0 . 7 , 确定了充填巷及其两侧煤柱宽度 为 5 m. 3 通过大型 工程计算软件 UDE C3 . 0分析开 维普资讯 2 0 0 中国矿 业大学学报 第 3 5卷 掘充填巷后其两侧煤柱应力分布, 并消除了充填巷 开掘时韵“ 多洞效应” 问题 , 优化 丫充填巷的开掘顺 序 4 优选矸石井下处理方案 , 设计 了采用 充填 机进行矸石充填 的工艺处理. 致谢 本文得到 中国矿业大学青 年科研基金 OA4 4 5 3 资助 , 特致谢. 参考文献 [ 1 ] 钱鸣高, 许家林, 缪协兴. 煤矿绿色开采技术L J J . 中 矿业 人 学报 , 2 0 0 3 , 3 2 4 3 4 3 3 4 8 . Q1 AN Mi n g g a o, XU J i a l i n, MI AO Xi e x i n g . T e c h n i q u e o f c l e a n i n g mi n i n g i n c o a l m i n e E J ] .J o u r n a l o f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3 , 3 2 4 3 4 3 - 3 4 8 . [ 2 ]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编辑委员会. 中斟能源发展报告 E M] . 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 2 0 0 1 . [ 3 ] 钱玉山. 煤炭清沽生产中的矸石处置[ J J . 能源环境保 护 , 2 0 0 1 . 1 5 5 2 2 2 4 . Q1 AN Yu s h a n . Wa s t e d i s p o s a l o f c l e a r i n g mi n i n g [ J ] .J o u r n a l o f P r o t e c t i o n o f E n e r g y E n v i r o n me n t , 20 01, 1 5 5 2 2 Z 4. 张东升 , 张古雄 , 徐 金海. 预掘巷过断层及其矸石井下 处理技术[ . 门.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 0 0 4 , 3 3 2 1 7 8 18 2. Z HANG Do n g s h e n g ,ZHANG J i e x io n g XU J i n h a i . P r e d r i v e n r o a d wa y i n f a u l t a n d u n d e r d i s p o s a l o f a s s o c i a t e d w a s t e [ J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 Te c h n o l o g y,2 0 0 4 , 3 3 2 1 7 8 1 8 2 . 李会柱. , l 工煤矿清洁开采技术[ J ] . 中国煤炭, 1 9 9 7 , 2 3 6 25 29 . I I J i n z h u .Cl e a n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u n d e r g r o u n d a l mi n e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1 9 9 7 , 2 3 6 2 5 2 9 . 邻友峰, 邓喀中, 马伟民 . 矿 山开采;, c 陷工程[ M] .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出版社 , 2 0 0 3 . 煤炭科学研究 院北京开采研究所. 煤 矿地 表移 动与覆 岩破 坏 规律 及其 应用 [ M] . 北 京 煤 炭 工业 出版 社 , l 9 83 . 困家煤炭 工 局. 建筑物 、 水体 、 铁路 及主要井巷煤柱 留设 与压煤开采规程[ Mj .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 0 00 . 责任编辑陈其泰 我校第十批学位授权 申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近 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第十批博 上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 专业名单, 我校此次学科点 申报工 作取得重大突破. 在学科点数量上, 我校新增 4 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 , l 7 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 1 4个硕士学位授权 一 级学科 , 2 4个硕 t 学位授权点。 其 中, 增列的二级学科 博十学位授权点数量远远多于以往历次 申报获准 的数量. 由此 , 我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的 一 级学科达到 9个 , 博上学位授 f权 的二级学科达到 5 O个 , 硕 士学值授予权的二级学科达到 9 6个. 我校本次申报 I . 作的突破 , 使我校博上点学科领域得到极大的拓宽, 学科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 思想 政治教育” 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 , 成为我校第一个在法学门类扶得博士授予权 的学科 , 实现 r我校人 文社科类博士点的首次突破 , 使我校博十生培养学科门类从原来的三大f j 类拓宽到包括法学在 内的四大 门类. “ 地质学” 一级学科整体授予权的获得, 实现了我校在理学 门类中一级学科博士点的 首次突破 , 为我 校理学博士生的培养提供, 更为广阔的平台. 在构建多科性、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中迈出了重要 L 的一 步.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