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与救生舱关键技术研究.pdf
第 3 6卷第 5期 2 0 1 1年 5月 煤 炭 学 报 J O URNAL 0F CHI NA C 0AL S 0C I E T Y V 1 . 36 No. 5 Ma v 2 011 文章编号 0 2 5 3 9 9 9 3 2 0 1 1 O 5 0 7 1 3 0 5 煤矿 井下避难硐 室与救 生舱关键技术研究 孙继平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煤炭 资源 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1 0 0 0 8 3 摘要 提 出煤矿 井下避难硐室和救 生舱建设原则 无大功率和大容量电源、 无安全隐患、 不影响矿 井通风和安全生产、 便 于快速紧急避险、 免维护或 易维护、 经 济实用等。提 出严禁将救 生舱的生存 舱与设备舱分离; 救 生舱 不宜设置在巷道 中; 在一定的区域 内宜分布设置 多个 中小型避难硐室或救 生舱 。提 出煤矿井下避难硐 室和救生舱宜采用高压气体膨胀制冷; 风机宜采用气动风机 ; 宜利用制 冷 系统的热交换器表面凝水除湿; 宜采用压缩氧供氧 ; 不宜采 用蓄 电池或 外接 电源供 电照明; 宜配 备便携式 0 。 、 C O、 C O 、 C H 、 温度 、 湿度等检测仪 ; 传感器及分站、 人 员位置监测分站、 调度 电话等, 应选用用户 已有系统的配套设备 ; 救生舱的排 气孔 、 连接压风 自救、 供 水施救 、 安全监控 、 人 员位置 监测和通信等 系统的管线, 宜分两侧布置。提 出软体救 生舱 不宜在煤矿井下使用; 除掘进工作面和 临时作业场所外, 煤矿井下其他巷道和作业地点均应有不少于 2条步行安全撤 至地面的通道 关 键词 煤矿 井下 ; 避 难硐 室; 救 生舱 ; 安 全避 险 ; 紧急避 险 ; 自救 器 中图分类号 T D 7 9 2 文献标志码 A Th e k e y t e c h no l o g i e s o f t he r e f u g e c ha m b e r a n d r e s c ue c a p s u l e i n t he u nd e r g r o un d c o a l mi ne s uN J i p i n g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C o a l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s Mi n i n g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of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j i n g , B e if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T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t h e r e f u g e c h a mb e r a n d r e s c u e c a ps u l e u n d e r g r o u n d t he c o a l mi n e we r e p r e s . e n t e d. I t i n c l u de s n o e x c e s s i v e o u t pu t a n d e x c e s s i v e c a p a c i t y p o we r s up p l y ,n o i s s u e s i n s a f e t y, n o i n f lu e n c e wi t h mi n e v e n t i l a t i o n a n d s a f e t y p r o d u c t i o n, r e s p o nd i n g t h e e me r g e n c y q u i c k l y, ma i n t e na n c e fre e o r e a s i l y d o i t , e c o n o mi c a l a nd p r a c t i c a l , e t c . Th e s mwi v a l s e c t i o n a n d de v i c e s e c t i o n i n r e s c u e c a ps ul e s h o u l d n o t b e s e p a r a t e d,a nd t h e r e s c u e c a p s u l e s h o u l d n o t be b u i l t i n t u n ne 1 . S e v e r a l s ma l l o r me d i u m s i z e r e f ug e c h a mbe r s a n d r e s c u e c a D s u 1 e s s ho u i d b e d i s t r i b u t e d wi t h i n t h e s p e c i fic r e g i o n. Th e r e f u g e c h a mb e r a n d r e s c u e c a p s u l e s h o u l d a d o p t h i g h p r e s s u r e g a s e x p a n s i o n r e fri g e r a t i o n; t h e a i r b l o we r s h o u l d a d o p t a i r p o we r f a n; i t s h o u l d us e wa t e r o f c o n d e ns a t i o n t o r e mo v e d a mp a t t h e h e a t e x c h a n g e r ’ s s urfa c e o f r e fri g e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 i t s h o u l d us e c o mp r e s s e d o x y g e n t o s up p l y o x y g e n i t s h o ul d n o t a d o p t s t o r a g e b a t t e r y o r e x t e r n a l p o we r t o s u p p l y i l l u mi n a t i o n s y s t e m. I t s ho u l d e q u i p wi t h t h e p o r t a b l e d e t e c t o r s wh i c h d e t e c t O2, CO, CO2, CH4, t e mp e r a t u r e, h umi d i t y; t h e s e n s o r a n d i t s s u b s t a t i o n, s t a ff l o c a t i o n mo n i t o r i n g s u b s t a t i o n a n d d i s p a t c he r t e l e p h o n e s h o u l d u s e ma t c h i n g e q u i p me n t o f e x i s t i n g s y s t e m ; t h e a i r v e n t ho l e s o f r e s c u e c a p s u l e a n d t h e p i p e l i n e s c o n n e c t i n g wi t h c o mp r e s s e d a i r s e l f r e s c u e, s u p p l y wa t e r r e s c u e,s a f e t y mo n i t o r i n g, s t a f f l o c a t i o n mo n i t o r i n g a n d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s h o u l d be p l a c e d o n b o t h s i d e s o f l a n e . T he s o ft r e s c u e c a p s u l e s h o u l d n o t b e a p p l i e d t o t h e c o a l mi n e; l a n e s a n d wo r k pl a c e s s h o u l d h a v e n o l e s s t h a n 2 s a f e t y wa l k p a t hs t o s urfa c e s a f e l y ,e x c e p t i n g h e a d i n g f a c e s a nd t e mp o r a r y wo r k pl a c e s . Ke y wor ds u nd e r g r o u n d c o a l mi n e; r e f u g e c h a mb e r; r e s c u e c a p s ul e; s a f e s e l f - r e s c ue; e me r g e n c y r e f u g e; s e l f r e s c u e r 收稿 日期 2 0 1 1 0 4 1 0 责任 编辑 许书阁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5 1 0 7 4 1 6 9 ; 教育部博 士点基金 资助项 目 2 0 0 8 0 2 9 0 0 0 0 8 , 2 0 0 9 0 0 2 3 1 1 0 0 0 8 作者简 介 孙继平 1 9 5 8 , 男 , 山西翼城人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博士。T e 1 O 】 0 - 6 2 3 3 1 9 2 9, E ma i l 却 c u mt b . e d u . c n 7 7 1 4 煤 炭 学 报 2 0 1 1 年第3 6 卷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包括 自救器 、 避难硐室或 救生舱 、 避灾路线及指示 、 应急预案等。其 中, 自救器 是最重要 、 最有效 、 最经济的紧急避险装备。当煤矿 井下发生灾变时 , 遇险人员应使用 自救器或 自救器接 力尽快安全撤至地面 , 因为地面最安全。当巷道被顶 板 冒落物等堵塞 , 遇险人员无法安全撤至地面时, 应 进入避难硐室 或救生舱 躲避 , 等待救援 。 1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 建设原 则 自救器的装备 ,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的建设 , 应急 预案和避灾路线的制定 , 均应将遇险人员使用 自救器 或 自救器接力尽快安全撤至地面作为首选。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 , 是为无法安全撤至地面的遇 险人员提供基本生存条件的紧急避险设施。因此 , 避 难硐室和救生舱 , 首先要防止外部 C O等有毒有 害气 体进人室内 或舱 内 , 造成室 内 或舱 内 避险人员 伤亡 ; 为途经这里需要更换 自救器的逃生人员提供足 够数量的压缩氧 自救器 ; 为避险人员提供氧气 或新 鲜空气 、 水 、 食物、 通信 、 照明等; 具有温度 、 湿度调 节功能, 为避险人员提供适宜避 险的温度 和湿度环 境 ; 具有空气净化功能 , 及时处理 室内 或舱 内 C O、 C O 、 H S 、 C H 等有毒有害气体等 。 用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的避难硐室和救生舱, 应 满足无大功率和大容量电源 、 无安全隐患 、 不影 响矿 井通风和安全生产、 便于快速 紧急避险 、 免维护或易 维护 、 经济实用等要求 。 1 . 1 无 大功 率和 大容量 电源 当瓦斯浓度超过规定 的断电浓度时, 煤矿井下非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必须断电, 防止 电火花和危险温 度以及机械摩擦撞击火花和危险温度等引起瓦斯爆 炸H J 。本质安全型防爆 电路和 电气设备是通过限 制功率和能量, 使其在正常工作和规 定的故 障状 态 下, 所产生的电火花能量 和温度足够 的低 , 不足以点 燃周 围环境中的可燃性气体。因此 , 大功率 电气设备 及电源无法做成本质安全型 防爆电气设备。这就要 求 ,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的制冷和空气净化等系统及装 备不能使用大功率和大容量电源 , 这包括使用煤矿井 下电网电源和大容量蓄电池。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若使用煤矿井下电网电源 , 当 瓦斯浓度超过断电浓度时 , 将会停止供电。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若使用大容量蓄电池 , 由于其 不能做成本质安全型防爆 电气设备 , 当瓦斯浓度超过 断电浓度时, 也必须停止供 电和工作。 避难硐室和救 生舱若使用 蓄电池, 也难以保证 9 6 h紧急避险期 间电源 的供给 , 这是 由蓄电池充放 电要求和 蓄电池本身 特点所决 定。蓄电池若 采用 “ 充 电一 放电 使用或维护 一 充电” 工作方式 , 当事故 发生在放电即将完成 、 充电还未开始, 或充 电刚开始 时 , 由于蓄电池储存的电能较少, 则难以保证长时间 供 电的要求 。蓄电池若采用浮充方式 , 蓄电池容量下 降很快 , 长期使用 , 不能保证长时 间供电的要求。进 而造成采用蓄电池供 电的降温 、 除湿和空气净化等系 统无法工作 ,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 内温度 、 湿度和有害 气体浓度升高 , 无法满足紧急避险的要求 。 1 . 2无安 全隐患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是煤矿井下紧急避险设施 , 因 此, 无论是平时, 还是紧急避险时, 都必须做到无安全 隐患 ①无引爆瓦斯 和煤尘的火源和危险温度 ; ②无 危及避险人员和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有毒有害气体 等物质。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除应无大功率和大容量电源 外, 还应无其他引爆瓦斯和煤尘的火源和危 险温度。 如严禁化学制氧药剂和装备 自燃等。 用于制氧 、 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和除湿的化学药剂 和装备 , 应不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用于降温 的制冷剂 , 应不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 个别企业为便于运输和安装等 , 将救生舱 的生存 舱与设备舱分离 , 采用软体连接。这种救生舱受到爆 炸冲击波冲击时, 连接管线很容易受到破坏 , 难以保 证救生舱的正常使用。 1 . 3不影响矿井通风和安全生产 、 便于快速紧急避 险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 的建设应不影响矿井通风和 安全生产 、 便于快速紧急避险。因此 , 救生舱不宜设 置在巷道 中, 以免增加通风阻力 、 影响矿井通风和安 全生产。救生舱不设置在巷道中, 也可减少爆炸 冲击 波对救生舱的破坏。 为便于避险人员快速进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 , 并 相互备用 , 在一定的区域内分布设置多个中小型避难 硐室或救生舱 , 要优于设置一个大型避难硐室和救生 舱 。 若在一定的区域内, 只设置一个大型避难硐室或 救生舱 , 由于出入通道 的限制, 遇险人员不 能快速进 入室内 或舱 内 避 险; 当爆炸 冲击波造成该避难硐 室或救生舱损坏时, 该区域的遇险人员将没有可用的 紧急避险设施 。 若在一定的区域内, 分布设置多个 中小型避难硐 室或救生舱 , 除便 于遇险人 员快速进 入室 内 或舱 内 紧急避险外 , 也具有相互备用的作用。分布设置 多个中小型避难硐室或救生舱 , 当其 中部分避难硐室 第 5期 孙继平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与救生舱关键技术研究 7 1 5 或救生舱 由于爆炸冲击波造成损坏时 , 避险人员可进 入未被破坏的避难硐室或救生舱避险 , 虽然每个避难 硐室或救生舱中避险人数可能会超过额定人数 , 但总 比没有可用的避 险设施要好。 避灾路线指示应采用无源反光材料 , 设置在巷道 两侧 , 严禁 吊挂在巷道中。若避灾路线指示 吊挂在巷 道中, 会增加通风阻力, 影响矿井通风 ; 发生灾变时 , 会被爆炸冲击波破坏, 并造成人员伤亡。 1 . 4免维护或易维护、 经济实用 无论是避难硐室还是救生舱 , 都应免维护或易维 护 、 平时待机消耗少 、 维护工作量少 , 经济实用。 免维护避难硐室和救生舱 , 不会因为维护工作不 到位 , 而影响灾变时避难硐室和救生舱的使用。特别 是 , 不会因维护避难硐室和救生舱 , 而增 加井下作业 人员。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是避免或减少煤矿重特大 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 o 。 免维护是建设避难硐室和救生舱的理想 目标 , 但 至少要做到易维护 、 维护工作量小 、 平时待机消耗少。 2 降温与除湿 为防止外部 C O等有毒有害气体 进入避难硐室 和救生舱内,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通常采用气密和正压 结构。当遇险人员进入气密的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后 ,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 内的温度和湿度会逐渐上升。因 此 , 必须对避难硐室和救生舱 内进行 降温和除湿 , 以 满足温度不大于 3 5 c IC、 湿度不大于 8 5 % 的要求。 常用 的制冷方法有 蓄冰制冷 、 电动制冷机制冷 和高压气体膨胀制冷等。 蓄冰制冷首先要将水制成冰 , 平时要维持冰的结 冰状态 。因此 , 平时需要给电动制冷机供 电, 维护费 用高 , 特别当瓦斯超过断 电浓度时, 必须 切断制冷机 的电源。不难看 出, 蓄冰制冷不符合无大功率 电源 、 无安全隐患、 免维护 、 经济实用等要求。因此 , 避难硐 室和救生舱不宜采用蓄冰制冷方法 。 电动制冷机制冷需要大容量蓄电池 或外接大功 率电源。当煤矿井下发生灾变时 , 外接大功率电源将 会停电。非本质安全防爆 的大容量蓄电池和制冷机 电机 , 在瓦斯超限时不允许工作。不难看 出, 电动制 冷机制冷不符合无大功率电源、 无安全 隐患等要求。 因此 ,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不宜采用电动制冷机制冷方 法 。 高压气体膨胀制冷是通过高压气体膨胀吸热制 冷。高压气体膨胀制冷具有无电源 、 维护量小 、 维护 费用低等优点。高压气体膨胀制冷常用的制冷剂有 液氨 、 氟利 昂、 二氧化碳等。液氨具有储藏设备体积 小、 蓄冷量大等优点 , 但要求储用设备防腐蚀等 , 液氨 一 旦泄漏将会对人体造成化学烧伤和中毒 , 氨气也会 对人体造成伤害 , 废气需要处理 , 因此 , 液氨不宜用于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 。氟利昂具有不燃烧 、 不爆炸 、 几 乎无毒、 易储存等优点 , 但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 , 储藏 设备体积较大 , 遇明火和高温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气 体等 , 因此 , 氟利 昂不宜用于避难硐室和救生舱。二 氧化碳具有安全稳定 、 无毒等优点, 但储藏设备体积 较大、 储存温度低 , 当其储存温度大于 3 1 . 1 o C时 , 液 态 C O , 气化的制冷效果大大降低 , 因此 , 二氧化碳可 用于避难硐室和救生舱。 通过上面的分析 , 不难看出,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 和救生舱不宜采用蓄冰制冷和电动制冷机制冷 ; 可采 用高压气体膨胀制冷 , 制冷剂宜采用二氧化碳 , 不宜 采用液氨和氟利 昂。 除湿的方法较多, 利用制冷系统的热交换器表面 凝水除湿 , 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3 供 氧与有害气体 去除 3 . 1供 氧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和救生舱除要 与压风 自救系 统连接外 , 还应具备 自备供氧系统。 自备供氧方法主 要有 压缩氧供氧 、 过氧化 物供氧 、 氧烛供氧 、 碱性 电 解液电解水供氧等。 压缩氧供氧具有安全可靠 、 操作简单 、 使用方便 、 易维护 、 费用低等优点 , 但设备体积较大 。煤矿井下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可采用压缩氧供氧方法。 过氧化钠等过氧化物供氧具有体积小、 在制氧的 同时可消耗空气 中的二氧化碳等优点 , 但在制氧的化 学反应过程 中会产生大量 的热量。据文献[ 8 ] 介绍, 化学氧 自救器发生过多起 自燃事故 。因此 , 煤矿井下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若采用过氧化物供氧, 要解决 自燃 问题 。 氧烛供氧具有体积小 、 使用方便等优点, 但氧烛 点燃后反应速度难 以控制 , 难 以实现连续稳定供氧 , 氧烛燃烧除产生氧气外 , 还有 C 1 、 C O、 C O 等有毒有 害气体 。因此 ,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和救生舱不宜采用 氧烛供氧。 碱性电解液电解水供氧 , 在制备氧气的同时也有 氢气产生 , 还需要用于 电解 的电源 , 不符合无大功率 电源 、 无安全隐患 的要求。因此 ,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 和救生舱不宜采用碱性电解液电解水供氧。 3 . 2有害气体去除 为去除避险人员代谢产生 的 C O、 C O 、 H S等有 毒有害气体 , 以及避险人员进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时 7 1 6 煤 炭 学 报 2 0 1 1 年第3 6 卷 从外部带人的 C O、 C H 等有毒有害气体 , 避难硐室和 救生舱应具有有毒有害气体去 除设施。去除有 害气 体的方法较多, 但应满足无大功率 电源、 无安全隐患 、 免维护或易维护 、 经济实用等要求 。 4 风机 、 照 明、 安 全监 控、 人 员位 置监 测 与通 信 去除有毒有害气体等 , 需要风机 , 加强空气流动。 风机不宜采用电动风机 , 而应采用气 动风机 , 以满足 无大功率电源、 无安全隐患等要求。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内的照 明宜配置一定数量的 矿灯 , 不宜使用蓄电池或外接电源供 电照明, 以满足 无大功率电源 、 无安全 隐患等要求。 避难硐 室 和救 生舱 内宜 配 备便 携 式 0 、 C O、 C O 、 C H 、 温度、 湿度等检测仪。为便于本质安全防 爆 , 并接人用户已有系统 ,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 内设置 的 0 、 C O、 C O 、 C H 、 压差 、 温度 、 湿度等传感 器及其 分站、 人员位置监测分站 、 调度 电话等, 应选用用户已 有系统 的配套设备。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内留出上述 设备设置位置 , 由用户安装。 5 其他关键技术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除应设置上述设施和系统外 , 还应配备饮用水 、 食品 、 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 、 急 救箱 、 工具箱 、 灭火器等。这些设施也应满 足无大功 率电源 、 无安全隐患、 免维护或易维护 、 经济实用等要 求。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应与压风 自救 、 供水施救 、 安 全监控、 人员位置监测 、 通信等其他安全避险系统相 连 。 为便于钻孔救援 , 相关矿图及应急救援预案应准 确标注避难硐室的三维坐标。设置在离地表较浅适 宜地面钻孔的避难硐室 , 应有直通地面的钻孔和直通 地面的压风、 供水 供养 、 通信等系统 , 提高抗灾变 能力 。 救生舱的排气孔、 连接压风 自救 、 供水施救 、 安全 监控、 人员位置监测和通信等系统 的管线, 应分两侧 布置 , 以便置人扩帮空问 , 而不影响与上述系统 的连 接。 救生舱分为硬体救生舱和软体救生舱。软体救 生舱具有成本低 、 平 时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 但当井下 发生灾变时 , 遇 险人员不能快速进入舱 内避险。因 此, 不宜在煤矿井下使用。本文所述救生舱是指硬体 救生舱。 为防止顶板冒落堵塞巷道 , 使遇险人员无法安全 撤至地面, 除掘进工作 面和临时作业场所外 , 煤矿井 下其他巷道和作业地点均应有不少于 2条步行安全 撤至地 面的逦道 ; 每个生产矿井必须有不少 于2个步 行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 各个 出口问的距离不得小于 3 0 m; 井下每一水平到上一水平和各个采区都必须有 不少于 2条步行安全通道 , 并与通往地面的步行安全 出 口相连 。 6 结 论 当煤矿井下发生灾变时 , 遇险人员应使用 自救器 或 自救器接力尽快安全撤至地 面, 因为地面最安全。 为防止顶板冒落堵塞巷道 , 使遇险人员无法安全撤至 地面, 除掘进工作 面和临时作业场所外 , 煤矿井下其 他巷道和作业地点均应有不少于 2条步行安全撤至 地面的通道 。当巷道被顶板 冒落物等堵塞 , 遇险人员 无法安全撤至地面时 , 应进入避难硐室 或救生 舱 躲避 , 等待救援。为便于避险人员快速进入避难硐室 和救生舱, 并相互备用 , 在一定的区域 内宜分布设置 多个中小型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用于煤矿井下紧急 避险的避难硐室和救生舱 , 应满足无大功率和大容量 电源、 无安全隐患 、 不影响矿井通风和安全生产、 便于 快速紧急避险、 免维护或易维护 、 经济实用等要求。 一 姗 一 一 一 ~ ~ 一 一 第 5期 孙继平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与救生舱关键技术 研究 71 7 [ 7 ] 孙继平. 屯兰煤矿 “ 2 2 2 ” 特别 重大 瓦斯 爆炸事 故原 因及教训 [ J ] . 煤 炭学报 , 2 0 1 0, 3 5 1 7 2 7 5 . S u n J i p i n g T h e c a u s e s a n d l e s s o n s o f“ 2 2 2”g a s e x p J o s i 0 n d i s a s t e r a t T u n l a n C o a l Mi n e [ J1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2 0 1 0. 3 5 1 7 2 7 5 . [ 8 ] 魏乐平 . 警惕 自救 器的 自燃 事故 E J ] . 当代矿工 ,2 O L O 1 O 1 3 . We i L e p i n g . Vi g i l a n c e s po n t a n e o u s o mb u s t i o n a c c i d e n £o f s e / f - f e s e u e r [ J ] . Mo d e r n Mi n e r , 2 0 1 0 1 0 l 3 . [ 9 ] 孙继平. 煤矿安全监控技术与 系统[ J ] .煤炭科学技术, 2 0 1 0 , 3 8 1 O 1 4 . S u n J i p i n g . Mi n e s a f e t y mo n i l o r 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 t e c hn o fog y a n d s y s t e m 【 J J _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0 ,3 8 1 O 1 4 . [ 】 0] 孙 继 平. 煤 矿 安 全 mI IA - . .系统 联 网技 术 研 究 [ J ] . 煤炭 学 报 , 2 0 0 9, 3 4 1 1 1 5 4 6 1 5 4 9 . S u n J i p i n g . Ne t wo r k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s a f e t y s u pe r v i s i o n s v s l e m i n a c o a l mi n e[ J1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2 0 09,3 4 1 1 1 5 4 61 5 4 9. [ 1 1 ] 孙继平 . 煤矿井 下人员位 置监测技 术与 系统 [ J ] .煤炭 科学 技 术 , 2 0 1 0, 3 8 1 1 1 ~ 4 . S u “J i p i n g P e r s o n n e l p o s i t i o n mo nit o rin g t e c h n o l o g y.d n d s y s t e m i n u n d e r g r o u n d mi n e[ J] .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e h n o l 。 gy.2 01 0.3 8 [ 1 2 ] [ 1 3 ] [ 1 4] [ 1 5 ] 1 1 1 -4 . 孙继平 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 测系统联 网[ J ] .煤 炭科学技术 , 2 0 0 9, 3 7 1 I 7 7 7 9 . S u n J i pi n g . Ne t w o r k i n g 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 mi n e p e r s o n n e l p o s i t i o n mo - n it o r i n g a n d me a s u r i n g s y s t e m[ J ] .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0 g y , 2 0 0 9, 3 7 1 1 7 7 7 9 . 孙 继平 . 矿 井通 信 技 术 与系 统 [ J ] . 煤 炭 科学 技 术 ,2 01 0. 3 8 1 2 1 4 . S u n J i p i n g . Mi n e c o m mu n i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s y s t e m s [ J ]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y ,2 0 1 0 , 3 8 1 2 1 ~ 4 . 孙继 平. 煤矿安全 生产 监控与通 信技 术 [ J ] . 煤炭学 报 , 2 0 1 0. 3 5 1 1 1 9 2 5 ~ 1 9 2 9 . S u n J i p i n g . Te c h n o l o g i e s o f mo n i t o r i n g a n d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i n t h e c 0 a l mi n e [ J 1 _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e i e t y , 2 0 1 0 ,3 5 1 1 1 9 2 5 1 9 2 9 . 孙 继 平- 煤 矿 物 联 网特 点 与 关键 技 术研 究 [ J ] .煤 炭学 报 , 2 0 1 1 , 3 6 1 1 6 7 1 7 1 . S u “J i p i n g Re s e a r c h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k e y t e e h n 0 l 0 gy i n c 0 a 1 mi n e i n t e r n e t o f t h i n g s [ J 1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v ,2 0 1 1. 3 6 1 1 6 7 ~l 7 1 . _ T_ 、r 丫 丫 T 丫丫_丫丫T T T了丫 丫 T丫T 丫 丫丫 重要启事 。。 亭 本 刊 刊 登 论 文 的 质 量 , 禁 止 抄 袭 、 伪 造 、 剽 窃 、 不 当 署 名 、 一 稿 多 投 等 学 术 不 端 行 为 在 本 刊 的 出 现 , 炭 辛 编 辑 部 2 0 0 9 - 0 1 - 0 1 正 式 启 用 “ 科 技 期 刊 学 术 不 端 文 献 检 测 系 统 ” 对 投 到 本 刊 的 论 文 遗 行 检 测 如 发 现 存 在 以上现 象的论文, 编辑部将进行严肃处理 、 ’ 本刊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