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缓倾斜中厚矿体采矿方法现状.pdf
第 2 I 誊第 4期 矿 业 研 究 与 开 发 M I Nl NG R&D Vo I 2 l No 4 Au g Z O O 1 文章编号 1 0 0 5 2 7 6 3 2 0 0 1 0 40 0 2 1 0 4 国 内外缓倾斜 中厚矿体采矿方法现状 黄胜生 金山金矿, 江西 德兴市3 3 4 2 1 3 摘要 缓倾斜 中厚矿体的开采, 一直是 国内外的采矿难题。在对国内外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状况 调查的基础上 , 分别就 目前主要应用的采矿方法的采矿工艺、 采矿装备、 应 用效果和存在 问题与发 展趋势作 了简要的叙述。 关键词 缓倾斜 ; 中厚矿体; 采矿方法 中图分类号 _ r I 8 5 3 2 文献标识码 A Th e S t a t e o f Ar t sof M i n i n gMe t h o d s f o r Ge n t l y Di p p i n g Me d i u m T h i c k Or e b o d i e s B o t h i n Ch i n a a n d Ab r o a d HUANG S h e n gs h e n g J i n s h a n Go l d Mi n e , H, m q l a o , J i a n g x i 3 3 4 2 1 3 ,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M i n i n g o f g e n t l y d i p p i n gme d i u m t h i c k o r e t x d i e s h a sb e e n ab i g c h a l l e n g et ot h emi n i n gi n 。 d u s t r yt h e wo r l d O V e r Th e s t a t e o f t h e a r t s o f mi n i n gme t h o d s f o r g e n t l y d i p p i ng me d i u mt h i c k 0 r e b o d i e s b o t h i n Ch i n a a n d a b r o a d h a s b e e n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Ba s e d o n t h i s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b r i e f d e s c r i p t i o n i s g i v e n t h e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e q u i p me n t a n d mi n i n g p e r f o n r m me e s a l o n g wi t h e x i s t i n g p mb ‘ l e ms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t r e n d Ke y Wo r d s Ge n t l y d i p p i n g;M e d i u m t h i c k o r e b o d y ;M i n i n g me t h o d 对倾角为 l 5 ~3 5 。 、 厚度为 6 ~2 0 m 的缓倾斜 中厚矿体的开采 , 在国内外一直是一个难题 矿体 倾角缓, 矿石无 法 自溜, 需采用机械运搬或人 工扒 运, 而采场空顶较高 , 顶板管理困难。据对国内缓倾 斜中厚矿体矿山的统计 , 房柱采矿法 占 5 0 %, 底盘 漏斗采矿法 占3 5 %, 其余的主要为采用分层充填法 和电耙留矿法。而国外这类型的矿体则主要采用房 柱法, 其比例达 6 1 %, 另外采用充填法的占2 3 %; 其 余的主要用爆力运矿采矿法。以下就国内外主要几 种采矿法的应用情况予 叙述。 1 房 柱 法 房柱法主要用于倾 角 2 5 。 下、 厚度 4 ~1 2 n l 的中厚矿体, 要求 矿石及围岩稳固和中等稳 固。 目 前, 国内外缓倾斜中厚矿体应用房柱法的变型方案 很多 , 主要有 留不规则房问矿柱的房柱法, 留条形矿 柱的房柱法, 预切顶中深孔房柱法和浅孔落矿胶结 矿柱房柱法。前两种方法应用较为普通 , 这里不再 赘述 , 以下简要介绍后两种采矿方法。 1 1 预切顶中深孔房柱法 该方法采用脉内采准, 浅孔超前切顶 . 扇形中深 孔落矿 , 锚杆护顶 , 抛绳枪挂 滑轮, 采 场电耙 出矿。 矿块沿走向布置 , 并划分为盘 区开采。盘 区布置 2 -- 3组矿房和矿柱。盘 区长 6 0~1 0 0 m, 阶段斜长 4 0 --6 0 n l , 阶段高度一般为 1 5 --3 0 n l 。矿房宽 8 -- 2 0 m, 矿房问柱宽3 ~8 n l , 顶底柱高各 3 ~6 m。 回采从切割上山开始 , 先用浅孔在矿体上部进 行切顶 , 切顶 高度为 2~3 m。上都 切顶 可全面拉 开, 一次形成, 也可超前下部 回采, 分段形成。切顶 揭露 后的顶板用楔缝式 锚杆 支护 , 锚杆 同度 1 ~ 1 . 5 m 1 -2 I n , 锚杆长度 l 6 ~2 n l 。 下部矿体的回采 , 是在下部沿脉凿岩上山用 中 收稿日期 2 0 O I 一0 3 2 l 作者简介 王胜生 1 9 6 6 一 , 男, 江西上商人, 工程师, 主要从事采矿技术和生产管理工作 维普资讯 矿 业 研 究 与 开 发 第 2 1 卷 深孔凿岩机向上钻凿扇形深孔。目前国内中深孔凿 岩设备主要有 YG Z 9 0 、 YG Z S 0钻机 。爆破采用 2 岩石炸药, 人工装填, 部分矿山采用装药器装药。一 般采用各排微差爆破。崩落矿石由电耙运搬。 采用预 切顶 的方法 , 预先锚固顶板 , 安全性 较 好, 同时, 通过预切顶, 便于适应矿体顶板形态 的变 化, 减小采矿贫化损失; 采用中深孔凿岩爆破, 采场 生产能力大 , 采矿工效高。其缺点是 , 在矿石品位变 化较大的情况下 , 不便进行分采。 其应用情况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1 。 表 1 国内外缓倾斜中厚矿体房柱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l 2 浅孔落矿陂结矿柱房柱法 目前 , 普通房柱法的突 出缺 点是遗 留矿柱很难 及时回收 , 矿柱损失较大 , 可达 4 o %以上, 且大量 的 空区给后续生产带来很大的隐患。为此, 高 品位的 矿山多采用两步骤开采 、 嗣后充填的房柱采矿法。 该方案采用盘 区连续开采。盘区沿走向布置 , 长 3 0 --6 0 m。盘区内沿走向划分为矿房和矿柱 , 矿 房宽 1 0 --1 5 m, 矿柱宽 5 ~8 m, 底柱高 6 --7 m, 顶 柱高 3 ~6 I n 。当采场斜长较大时, 则沿倾向划分为 两个分段进行 回采。上下分段 长 3 0 --4 0 I n 。回采 顺序是先采矿柱 , 矿柱采空区胶结充填后 , 再 回采矿 房, 矿房采空区用尾砂充填。 回采采用浅孔落矿, 分层回采。崩落矿石用 2 5 -- 5 5 k w 的电耙运搬 。采场顶板用锚杆网护顶 。矿 柱采用胶结充填 , 其灰砂比多为 l 6 1 1 0 , 矿房则 采用分级尾砂充填 , 最小粒径一般要求大于 3 7∞ 。 纵观 国内矿 山, 近年来尽管对各类房柱法作 了 不少改进 , 但其装备水平提高不够快, 大都未使用凿 岩台车等设备, 采场运搬设备仍以电耙为主。所以, 综合生产效率与国外周类采矿方法相 比, 仍然较低 , 保障采场安全生产的顶板管理措施仍未达到满意的 效果。 国外应用房柱法的矿山普遍采用先进的采掘设 备。据对西方主要矿山的统计 , 应用无轨 自行设备 的矿山有 4 1个, 其中加拿大 1 1个, 英国 1 0个。凿 岩作业一般采用装有 1 ~4个凿岩机臂的无轨凿岩 台车; 采场运搬大都采用轮胎式铲运机 , 广泛地使用 辅助机械进行采场顶板 管理和锚杆护顶 , 从而保 障 了回采工作的安全。由于装备先进的采、 装 、 运设 备 , 采场综合生产能力、 采矿工效明显较我 国的高 , 其有关矿山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1 。 2 底盘漏斗采矿法 对矿石中等稳固、 倾 角 2 5 。 ~4 5 。 、 厚度 l 0~2 0 m的中厚矿体 , 采用房柱法开采 , 在凿岩、 矿石运搬, 以及顶板管理方面会带来一系列 问题。所以, 对矿 石价值不高, 或品位不高的矿体 , 多采用底盘漏斗采 矿法开采。 该方法 的特点是将矿体划分为盘区开采。盘区 沿走向布置, 长 3 0 ~6 0 m。每个盘区 内布置 2 --3 个矿房, 矿房跨度 1 O ~1 5 IT I , 斜长一般 5 o一8 0 I D - 。 每个盘区布置一条连续隔离矿柱, 矿柱宽 5 ~8 m 采场之间不再留矿柱。在底盘 围岩内 , 于矿体倾斜 方向开掘带有普通漏斗的 电耙道 出矿结构 . 在凿岩 上山内进行 中深孔 凿岩 , 采用分段微差爆破 落矿。 矿石靠自重经漏斗下放至电耙道 , 由电耙集 中耙至 溜井放 出。采空 区用尾砂进行充 填。矿柱不予回 收。 回采顺序是沿倾斜 由上而下后退式推进 , 盘 区 内几个矿房 同步推进。采用 YG Z g O型凿岩机在凿 岩上山钻凿扇形 中深孔 , 使用铵松腊炸药、 微差起爆 方法, 向切割槽爆破。崩下矿石通过开 掘的漏斗 自 溜人 电耙道 内, 再用 3 0~5 5 k W 的双卷筒 电耙 绞 车, 耙人集中溜井放出。底柱高度视底部结构而定 , 维普资讯 第4期 黄胜生国内外缓倾斜 中犀矿体采矿方法现收 采用漏斗式底部结构时为 5 ~8 IT I , 采用堑沟式时为 l 0 ~1 3 m。顶板管理多采用崩落上盘围岩的方法。 该法将底部出矿结构沿矿体下盘布置 , 在凿岩 上山进行凿岩作业 , 出矿人员无须进入采场 . 回采比 较安垒 . 采场跨度与暴露空间可略为增大 , 采场顶板 稳固性要求也 可略为放 宽。另外 . 由于采用中深孔 凿岩 , 几个采场可同时作 业, 采场生产能力大, 采矿 工效高, 采矿成本低。其主要的缺点是, 采矿贫化损 失大。因而 , 该方法多用于倾角与厚度偏大 的低品 位 、 低价值的缓倾及倾斜中厚矿体。 相对国外 . 底盘漏斗采矿法在我 国应用较多 , 尤 其在铜矿和铁矿应用较为普遍。近年来, 随着金属 价格的下调 , 我国资源 的减少 , 以及 该法贫化损失 高、 采准工作量大、 矿体形态适应性差等问题, 其应 用有减少的趋势 。国内外部分应用底盘漏斗采矿法 的矿山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2 。 表 2 底盘孺斗采矿法的主要技木经济指标 3 机械化分层充填法 对于品位较高 的矿床开采 , 为提高矿石回收率 和控制岩移及顶板压力 . 越来 越多 的矿山采用分 层 充填采矿法 . 对品位较高 、 中厚以上的矿体多采用效 率较高的机械化充填 采矿法。据统计. 有色矿 山的 充填法的比重 由 1 9 6 3年的 0 7 %上升到 1 9 9 o年的 1 9 . 6 %, 黄金矿山则高达 3 1 %。 近年来随着充填工艺的不断完善和采矿机械化 的发展 , 充填法已跨人 高效采矿的行列。以凡 口铅 锌矿盘区机械化尾砂胶结充填法 为例 , 该法采用底 盘脉外斜坡道 、 高中段、 高分段 、 脉外集中溜矿井 , 实 现无轨采矿 ; 采 用盘 区组 合采场采矿、 出矿和充填 , 盘区生产能力达 4 0 0 ~5 0 0 t / d , 采场生产能力 比普 通上 向分层充填法提高一倍以上。而后又配套使用 凿岩台车 、 锚杆台车、 撬毛台车、 装药车、 锚索台车和 铲运机等高教设备, 使盘 区工艺技术、 装备和主要技 术经济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金川二矿 1号矿体采用的上向进路机械化胶结 充填法, 沿矿体走 向 1 0 0 m划分为两个盘区, 进路断 面为 5 i n4 i n , 两步骤 问隔回采, 采用双机液压 台 车凿岩 , 电动铲运机 出矿 , 辅助车安装锚杆和装药, 实现无轨化采矿和细砂管道充填。盘区综合生产能 力达 1 0 3 9t / d 。 焦家金矿宽进路分层盘 区充填法 , 盘 区内采场 .垂直矿体走向布置 , 采场宽 7 . 5 m, 分两步骤回采, 4 个采场同时作业 , 分别进行凿岩爆破 、 矿石装运、 顶 板支护和充填作业。采用法 国的 P I 、 一l 7型 双机凿岩台车凿岩 . 使用芬兰的 ∞ R o一2 5 0 B D型 柴油铲运机装运矿石 , 用瑞典阿特拉斯公 司的 P T一 5 0 L型撬毛台车处理采场顶板松石, 采用法国的 P I 、 H Nl 71 B型锚杆台车进行锚杆支护 , 其采 矿生产能力和采矿工效显著提高。其有关矿山的主 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3 。 表3 上 向分层充填采矿法部分矿山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名称盘区 生产 t / a 毳 野 意 善 凡 口错锌 矿 1 3 o -1 2 o 3 1 9 , 7 1 5 8 0 ~1 0 o 金川二矿l O 3 9 2 3 . 3 4 . 6 2 8 一 红透山铜矿 3 8 0 8 5 1 9 5 1 2 3 0 焦家金矿 雾 耄 善 2 5 0 - 37 5 4 7 一 18 .4 4 结 语 综上认为, 对缓倾斜中厚矿体 , 房柱法仍是主要 的开采方法。目前其开采主要有 以下三 个发展趋 势 , 其一是针对不同矿体厚度和不同矿石品位, 演变 用不同的变型方案。对矿 石品位较高 的矿体 , 多采 用两步骤开采的房柱法 , 矿房采空区和矿柱采空 区 分别采用胶结和非胶结尾砂充填 . 以减小矿石贫化 损失 ; 对矿体厚度较大, 且赋存稳定 , 厚度变化不大 的矿体 , 主要采用中深孔房桂法 , 以提高采场生产能 维普资讯 矿 业 研 究 与 开 发 第 2 1卷 力和采矿效率 ; 对矿体厚度、 品位及形态变化很大的 矿体 , 采用浅孔房柱法开采, 有较好的灵活性。其二 是努力进一步完善 中深孔 的凿岩爆破工艺 , 尽量避 免出矿工人进人空场作业 , 减少生产安全隐患, 其中 关键是采用合理的采 叨布置和凿岩爆破工艺。其三 是逐步使 用凿岩 、 采 场运搬和顶板管理 自行设备。 可以预计, 我国房柱法将逐步地向后一趋势发展 , 但 就我国目前矿山的生产现状 , 继续应用现有设备, 努 力完善采矿工艺仍是 目前主要的工作 。 底盘漏斗采矿法, 近年来配 连续采矿工艺, 采 矿效率得以进一步提高 , 但贫化损失较大这一突出 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 其应用呈逐步减少趋势。 { 上接第 l 8页 的拉应力值增值显著 、 最大拉应力为 压应力增 值亦是如此 , 最大压应力为 如。而 3种情况下的应 力分布形式、 拉应力区的位置及形状均无明显改变。 表 4 同一横断面进路顶板最大拉应 力 殛墙脚处最大压应 力值 单位 胁 计算 一 兰 牲豌4 d。 d d ,4 2Ⅱ 一 4 3 9 44 8 3 26 4 8 21 8 2 91 8 5 54 69 5 拉O 5 9 6 0 0 1 8 1 1 9 5 7 2 7 6 3 0 8 6 3 昕 4 2 4 8 5 情况 3 一 4 86 脚5 4 3 3 9 _ 7. 5 5 5 3. ∞ 8 4 3 08 3 7. 7 9 5 6 拉0 . 9 3 6 8 6 . 3 3 4 2 1 3 0 2 5 4 1 4 5 8 1 2 9 5 2 96 3 7 5 5 情况 4压 一 5 46 1 9 6 1 8 6 8 8卯} 4. 5 5 0 4 61 1 l 6 7 1 2 4 结 语 基于考虑上述各种情况的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 结果, 可得到对无底柱崩落法采场结构空 问受力特 征的几唐主要认识 , 并提出有关的一些支护建议 1 从垂直于进路 轴线 的横断面来看 , 拉应力 主要位于进路顶板 , 其次是进路侧墙腰线 附近及进 路底板。顶板 中沿坐标 3个方 向均有拉应力存在, 拉应力值 以 最大, 其次是 、 。在本次计算模 型条件下, 无堑沟并未进行 回采时, 顶板拉应力区高 度为 0 7 5m左右; 当有堑沟并用混凝土及锚索支护 且进路回采时, 顶板拉应力区高度为 1 . 0 5 m 左右 , 而充填法, 包括机械化上向分层充填法、 上向进 路充填法 、 点柱上 向分层充填法 , 由于其回采灵活, 采矿贫化损失低, 在高品位矿 山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 , 随着充填工艺和充填料制备 , 输送技术 等方面的不断完善, 以及凿岩台车 、 铲运机、 锚杆 台 车等无轨设备的应用, 充填法已成为一种高效 、 高回 收率的采矿方法, 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中上向进路充 填法将是高品位缓倾斜中厚矿体 的一种主体采矿方 法。司以预计 , 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 环保 要求的 日趋严格、 开采技术 的提高和 回采设备的发 展 , 以及充填工艺的改善和充填成本的降低 , 这一类 采矿法在今后将得 以更大 的发展。 包括混凝土支护结构在内为 1 4 5m左右 。 2 无堑沟并未进行 回采时, 进路在矿岩接触 带附近, 以及与联络道 的交叉 口附近顶板拉应力较 大 ; 有堑沟井回采时, 进路除了在这些部位顶板拉应 力较大外, 由于堑沟的开挖, 在近堑构附近的进路顶 板 中拉应力亦较大, 并在其上边界 附近存在有一定 范围的 ,拉应力区。 3 进路一侧的联络道侧墙 该部位为围岩体 在其与进路相交的拐角处 d 、 为拉应力 , 且铅垂 方向的压应力 较大。在联络道的顶板及侧墙腰 线附近有一定范围的拉应力区出现。 4 当进路上部的垂直荷载增加时 , 进路顶板 的拉应力增大, 稳定性变差 , 侧墙与顶板拐角处的压 应力也 同时增大。 5 根据该类采场结构的上述受力特征, 在支 护设计中, 应加强顶板的钢筋网布置 , 横向钢筋宜大 于纵 向钢筋 ; 拱顶及侧墙腰 线处 的锚杆长度应大于 其它部位的锚杆长度; 为适应进路爆破端上部边界 处的拉应力区, 拱顶长锚杆 或长锚索可后斜适当角 度 ; 近堑淘处 、 矿岩接触带 附近、 在进路 与联络道的 交叉 口应加强支护。此外 , 应避免各进 路回采及出 矿的不均匀性 , 避免上一水平 的残留矿柱存在 , 以减 小进路上部垂直荷载的集中。当上一水平的残留矿 柱无法消除时, 其对应的下部进路应加强支护。 作为研究内容的一部分 , 这些认识与其相应的 支护措施已在现场支护试验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