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煤层大采高全厚开采工艺研究与应用.pdf
第 2 6卷 第 2 期 2 0 0 9 年 O 6月 采矿 与安全 工程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Mi n i n g S a f e t y En g i n e e r i n g Vo 1 . 2 6 No . 2 J u n e 2 0 0 9 文章编号 1 6 7 3 3 3 6 3 2 0 0 9 0 2 0 2 1 2 0 5 厚煤层大采高全厚开采工艺研究与应用 王学军 ,钱 学森 ,马立 强 ,张 炜 1 .大 同煤矿集 团公 司,山西 大同0 3 7 0 0 0 ; 2 .中国矿业 大学 矿业工程学 院,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 国家重点 实验 室,江苏 徐州 2 2 1 0 0 8 ;3 .皖北煤 电集团公司 , 安徽 宿州 2 3 4 0 0 0 摘要 为解决厚煤层开采过程 中资源浪费难题 , 实现安全 高效生产 , 采用国产设备进行 了厚煤层 大采 高全厚 开 采工 艺研 究与应 用. 在 分析 目前应 用 于厚 煤层 开采 的几 种 采煤 法的优 缺 点及 适 用 条件 基础 上 , 确 定 了厚 煤层 大采 高一 次全厚 综采 的采 煤方 法 ; 首次应 用模糊 综合评 价模 型和层 次 分析法对厚煤层 大采高综采工作 面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 研 究确定 了厚煤层 大采高工作面采 用 双向割煤 、 端部斜切进 刀的工艺方式. 分析大采高工作面初次来压、 周期来压步距及对应矿压显 现 特 点 , 为采 用 国产 大采 高工作 面液 压 支架及 其配 套设备 提供 了可 行性依 据. 实现 工作 面平均 日 产达 6 3 0 0 t , 最高日产过 1 . 1万 t , 达到 了国产厚煤层大采高综采机械在生产实践 中实现安全 、 优 质 、 文 明和 高效 的 目标 . 研 究成 果可 为类似 条件 下厚煤 层 开采提供 借鉴 . 关键词 大采 高 ; 厚 煤层 ; 模 糊综 合评价 ;综采 工 艺;国产设备 中图分类号 TD 8 2 3 . 9 7 文献标识码 A Re s e a r c h o n La r g e M i ni n g f o r Th i c k Co a l He i gh t Te c hn i q ue Se a m s WANG X u e j u n ,QI AN Xu e s e n ,MA L i q i a n g 。 ,Z HAN G We i 1 . Da t o n g Co a l M i n e Gr o u p ,Da t o n g ,S h a n x i 0 3 7 0 0 0,Ch i n a ;2 . S c h o o l o f M i n e s ,S t a t e Ke y La b o r a t o r y o f C o a l Re s o u r c e s a n d Mi n e s S a f e t y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 ,Xu z h o u, J i a n g s u 2 2 1 0 0 8,Ch i n a ;3 .W a n b e i Co a l El e c t r i c t i y Gr o u p Co .L t d . ,S u z h o u,An h u i 2 3 4 0 0 0,Ch i n a Ab s t r a c t I n or d e r t o s o l v e r e s ou r c e wa s t e p r o bl e m i n t he pr o c e s s of mi ni n g t h i c k c o a l s e a m a n d t o r e a l i z e s a f e a n d h i g h e f f i c i e n c y p r o d u c t i o n,we s t u d i e d l a r g e mi n i n g h e i g h t t e c h n i q u e f o r t hi c k c o a l s e a m . Fi r s t l y we a na l y z e d a dv a n t a g e s a nd d i s a dv a n t a g e s o f s o m e c o mm o nl y u s e d mi n i ng t e c hn i qu e s a n d s e l e c t t he f ul l y m e c h a ni z e d m i ni n g me t h od f o r t hi c k c oa 1 s e a m .Th e n we u s e d t h e f u z z y a s s e s s i ng mo de 1 a nd hi e r a r c hy a na l y s i s,f o r t he f i r s t t i m e , t o a s s e s s t he f ul l y me c h a n i z e d mi n i n g wo r k i n g f a c e a n d t o s e l e c t t h e mi n i n g me t h o d o f t wo wa y s c u t t i n g .I n a d d i t i on,we a na l y z e d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f f i r s t we i gh t i ng a nd t h e pa c e of pe r i od i c we i gh t i n g, wh i c h p r o v i d e d f e a s i b l e b a s i s f o r h y d r a u l i c s u p p o r t a n d i t s ma t c h i n g e q u i p me n t o f t h e l a r g e mi n i ng h e i g ht wor k i ng f a c e .As a r e s ul t ,t he a v e r a g e d a i l y ou t p ut of t he wo r k i ng f a c e r e a c he s 6 3 0 0 t .Th e a c hi e v e me n t c a n b e t a ke n a s a r e f e r e nc e f o r wo r ki n g f a c e s wi t h s i mi l a r c o nd i t i ons . Ke y wo r d s l a r g e mi n i n g h e i g h t ;t h i c k c o a l s e a m ;f u z z y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f u l l y - me c h a ni z e d pr o c e s s ;d o me s t i c e q ui pme n t 收藕 日期 2 0 0 80 91 7 基金项 目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 目 0 7 KF 0 9 作者筒介王学军 1 9 6 4 一 , 男, 山西省怀仁县人 , 高级工程师 , 硕士 , 从事 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研究 E - m i l W. x j . 2 0 0 0 1 6 3 . C O I / I T e l 0 3 5 2 7 0 1 9 8 8 8 第 2 期 王学军等 厚煤层大采 高全厚开采工艺研究与应用 据有关资料统计 , 我国目前已探 明的煤炭地质 储量约 1 0 0 0 0多亿 t , 而厚煤层储量 占 4 5 左右, 同时厚 煤层 产 量 约 占总产 量 的 4 0 ~5 O , 厚 煤 层的合理开采对我 国煤炭行业的生产和经济发展 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特别是各矿 区在投产初期, 一 般优 先开采 厚煤层 , 造成 生产接续 和资源 平衡 开采 之间的矛盾 日益突出, 厚煤层的开采速度和采出率 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 ] . 某矿大采高综 采面立足国产设备, 综合运用采矿地质条件评价、 计算机数值计算及现场实测等多种研究方法 , 系统 地研 究 了厚 煤层全 厚综采 的可行性 、 综采 工艺参 数 及覆 岩活 动规律 , 并 成功进 行 了工业性试 验. 1 采矿地质条件 该 工作 面煤 层埋 深 为 1 6 7 ~3 9 2 m, 煤 层 总 体 呈单 斜 构 造 , 煤 层 走 向 2 6 6 。 ~ 3 3 6 。 , 倾 向 3 5 6 。 ~ 6 6 。 , 倾 角 5 . 5 。 ~1 4 。 , 平 均 9 。 . 煤 厚 5 . 1 9 ~5 . 5 7 m, 平 均 5 . 3 7 m, 厚度稳 定 , 可 采性 好 . 一1 . 5 ~2 . 2 , 属 中硬 煤层 . 工作 面 倾 斜 长 1 5 6 m, 走 向 长 平 均 1 2 5 0 m. 煤 层顶底 板条件 如表 1所示 . 表 1 煤层顶底板岩性 Ta b l e 1 Ro of - f l o o r l i t h o l o g y o f c o a l s e a m 顶底板 岩石 厚度/ m 岩性特征 2 采煤方法确定 目前 , 我 国对厚 煤层 的开采 大部分煤 矿仍采 用 倾斜分 层或放 顶煤工 艺进行 回采 , 较少煤 矿采用 国 外进 口的成套 设备进 行大采 高综采 工艺 回采. 采 用 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方法与一次采全高及放顶 煤开采 比较 , 其掘进量大, 增加了费用, 工艺也较复 杂. 特 别是 网下 开采 , 顶 板破 碎 , 上下 出口处难 以维 护, 产量小 , 效率低. 煤炭回收率较低 , 煤炭易 自然 发火. 因其 成本 高 , 存 在安 全 隐患 较 多 , 灾害 频繁 , 厚煤层 的资源优 势未能 充分发 挥 , 不 利于煤 炭行业 的发展 川. 综采放 顶煤 的适应 性远 比倾 斜分层 强 , 但 采 面 煤尘大、 回采率偏低 、 易 自然发火 , 且瓦斯 涌出量 大 , 易局 部积聚 ] . 采用大采高综采回采厚煤层 , 能取得较好的经 济效益. 但设备大多需要进 口, 初期投 资较大. 目 前, 装备一个大采高综采工作面 , 初期投资至少需 2 ~3亿人民币 , 相 当于装备同等规模综采面初期 投资的 1 O 倍 , 庞大的投资制约着大采高综采工艺 在我国厚煤层开采中的应用. 因而只要解决厚煤层 综采设备配套及回采工艺方面的技术难点, 厚煤层 综合机械化 回采尤其是一次采全高将对提高我 国 厚煤层的安全生产水平和资源 回收率起到重要 的 作用 . 依靠国内现有煤机制造能力, 该面采用全套国 产化的大功率、 高强度、 高产高效大采高综采生产 设备进行大采高一次全厚 开采. 通过三机配套计 算 , 确定主 要配套设 备及关 键参 数见表 2 . 表 2综采面主要配套设备及主要参数 Ta b l e 2 M a i n ma t i ng e qu i p me n t s i t s pa r a me t e r s o f t h e f u l l y - m e c ha ni z e d c o a i f a c e 3 工作面开采条件工艺性评价 在研 究 地质 条件 对 开 采影 响一 般 规律 的基 础 上 , 首次采 用模糊综 合评 价模 型和层 次分析法 对厚 煤层 工作 面地质条 件开采 工艺性 进行 了综合评 价 , 为 采用一次 全厚 大采高综 采工 艺提供理 论根 据[ 4 ] . 煤层地质条件开采工艺性评价是在寻求地质 条件诸 因素对开采影响一般规律的基础上, 对地质 条件优劣程度进行客观评价; 在寻求地质条件优劣 程度 与开采 效果 一般 关 系 的基 础 上进 行 开采 效 果 的预测和辅助技术决策. 其实质就是从采矿的角度 对具体 煤层适 合 于开 采 工艺 的程 度进 行定 性 分 析 与定量 评价 , 以此作 为开采 技术决 策 、 设计 规划 、 生 产管理的依据. 采 用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 从工作 面 开采的 总体 方面进行的整体综合评价 , 为此必须确定评价因素 结 构隶 属 函数 及权重 . 根 据上述评 价 , 结 合该 工 作 面 的具 体 情 况 , 可 将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分成 4个等级 , 如表 3 . 表 3 综采工作面评价等级分类 Ta bl e 3 Ev al u a t i o n r an k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 of f u l l y - m e c h an i z e d c o a l f ac e 2 1 4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第 2 6 卷 通过层次分析法, 得出厚煤层大采高综采各因 素权重计算结果, 见表 4 . 裹 4 厚煤层一次全厚综采各因素 权重计算 结果 Ta b l e 4 We i t c a l c u l a t e d r e s u l t s o f e l e me n t s i n t hi c k c o a l s e am 复合因素权重 部分子因素权 重 将煤层块段采后评价值与 同块段 的采前评价 值之比作为衡量采前评价可靠性的指标值 , 对采前 评价值加 以修正, 结合对应的隶属度 函数, 可得工 作面最后的综合评价值为 0 . 7 5 3 . 综上所述 , 对于 该厚煤层工作面的综合评价属于 Ⅱ级 , 宜采用大采 高一次全厚综采工艺开采. 4综采工艺方式 的确定 4 . 1综采 工作面 工序 实测 由该综采面工序实测数据的统计发现 采煤机 割煤速度服从 正态分布 , 可用平均 速度 V 一4 . 8 m/ mi n , 方差 0 . 8 6 m/ mi n描述; 采煤机割顶煤 时 , V下3 . 8 3 m/ mi n , 一0 . 3 4 5 m/ mi n ; 上行清浮 煤时, V上一6 . 8 6 m/ mi n , 一0 . 9 6 m/ mi n ; 采煤 机 下行时, 一8 . 2 m/ mi n , 一0 . 5 4 m/ mi n . 支架移架速度 服从正 态分布 , 可用均 值 一 1 . 8 2 m/ mi n , 一0 . 9 2 m/ mi n来 描述. 端头等待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 可用均值 1 5 . 1 5 mi n表 示. 刮板输送机的推移速度均服从 正态分布 , 8 . 0 2 m/ mi n , 一0 . 7 8 m/ rai n . 工作面主要故障分布直方图如图 1所示. 3 3 。 5 1 一 外部环节;2 . 前刮板输送机; 3 一 采煤机;4 转载机;5 一 液压系统;6 一 其它 图 1 工作面主要故障分布图 F i g . 1 M a i n t r o u b l e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c o a l f a c e 4 . 2综采 工作 面合理 工艺 参数 的确定 综 采工作 面 工艺参 数 , 必 须根 据工作 面 的不 同 生产能 力来 合理 确定. 1 割煤循环时间 T一3 Ta ,㈣ 式 中 T 。 为割煤时间, mi n ; T 为返 回时间, mi n ; L 为工作面长度 , m; L 。 为刮板输送 机弯 曲段长度, m; L 为采煤机长度 , m; V 为采煤机平均割煤速 度 , m/ mi n ; 为采煤机空刀运行速度, m/ mi n 。 2 平 均 割煤 流量 q一 6 0 BV y HC1 , 2 式中 q为平均割煤量, t / h ; B为截深 , m; 7为煤的 密度 , t / m。 ; H 为采高 , m; C 。 为工作面采煤机割煤 回采 率. 3 日进 刀数 在已知 日产 量要求时 , 日进刀数可按下式 确 定 . N 一 LH BC7 , 3 式中 N 为 日进刀数; Q d 为 日产量 , t / d ; 4 根据 13 进 刀数 确定循 环割 煤时 间 T 一 6 0 K T , 4 式中 T Ⅱ m 为最大割煤循环时 间, mi n ; T为每天实 际生产时间, h ; K为采煤班有效开机率. 实际割煤时间应小于或等于最大割煤时间, 即 T ≤ T . 5 采煤机 最小 割煤 速度 由上 述可 知 , 采 煤机最 小割 煤速 度为 n L L5 , ㈣ T 一 3Td一 二 三 旦 式 中 V i 为 采煤 机最小 割煤 速度 , m/ mi n . 为满足工作面生产能力要求 , 采煤机实际平均 割煤速 度应 大 于最小 割煤速 度 , 即 、 / r ≥ V -山 . 6 合理工艺参数 根据工作面工序实测数据 , 不同日产量所对应 的最少刀数 N i 、 最大循环时间 T 见表 5 . 表 5 与 日产量对应 的 』 v 一 和 Ta bl e 5 N c o r r e s po n di ng d a i l y pr o duc t s 第 2期 王学军等 厚煤层大采高全厚开采工艺研究与应用 从上述计算可知, 工作面在采用双 向割煤 , 端 头斜切进刀, 如 日进八刀可使 日产量达到 1 万 t , 年 产 3 0 0万 t . 可 是 由于受 到大 采 高工 作 面外 部 系统 的运 输 环 节 等 瓶 颈 限 制 , 工 作 面一 般 只能 日进 5 刀 , 日产量为 6 1 8 9 t . 5 国产工作面设备的可行性分析 5 . 1覆岩活 动规律 R F P A模 拟及 分析 为分析国产设备对大采高综采面覆岩活动的 a 推进4 Om 适应性, 采用 R F P A ∞对覆岩活动规律进行了模拟 分析 ] . 岩石 破裂 全 过 程 分 析 系 统 R F P A 。 基 于有 限 元理论和全新的材料破裂过程算法思想 , 通过考虑 材料的非均匀性来模拟材料的非线性, 通过单元的 弱化来模 拟材 料变 形 、 破 坏 的非 连 续行 为 , 可 用 于 研究岩石 岩体 材料从 细观损伤到宏观破坏的全 部过程. 图 2为工作 面推进 过程 中上覆岩层 的垮落 情况. b 推进5 2 m c 推进1 3 5 m 图 2 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覆岩垮落情况 Fi g .2 Ove r l yi n g s t r a t a c a v i ng a nd r o of v e r t i c a l s t r e s s di s t r i b ut i o n i n t he c ou r s e o f c o a l f a c e di g gi ng 模 拟得 出工作 面初次 、 周 期来 压时 的矿压显 现 基本规 律 , 工作 面初次 来压步 距约 4 0 m, 周期 来 压 不小 于 1 2 m; 垂 直 应 力 明显 影 响范 围为 2 0 m 左 右 , 动 载系数 约为 2 . 0 ; 工作 面推 进过 程 中, 煤 层 上 方厚 3 . 5 m 的细 砂 岩基本 顶 能形成 有 承载 能力 的 岩体 结构 , 对 上覆 岩层 的运 动起 主 要控 制 作 用. 证 实 了 MG6 5 o / 1 4 8 0~ WG 0 0 4型 采 煤 机 、 Z Y6 4 0 0 2 . 5 / 5 . 3液压 支架 及 其 配 套设 备 可较 好 地 适 应 大 采 高综采工 作 面 的要求 沿顶 开 采 , 采 高 5 . 1 m . 图 3为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顶板垂直应力分布特征. 室 ~ 一 C o 推 进5 2m ~ . c 推进 1 3 5 m . . I I1 . 1I I I 。I J. 0 5 0 l 0 0 l 5 0 2 0 0 2 5 0 3 0 0 上/ m 图 3工作 面推进过程 中顶板垂直应力分布特征 Fig.3 Ove r l yi n g s t r a t a c a v i ng a nd r o o f ve r t i c a l s t r e s s di s t r i b ut i on i n t he c ou r s e of c o a l f a c e di g gi ng 5 . 2技 术措施 1 片帮防治 采 用两柱 式液压 支架可有 效 防止工作 面片 帮 , 同时采 取 以下 防片 帮措 施 ① 液 压支 架 设 护 帮装 置 , 护 帮 高 度不 小 于 8 0 0 mm, 必 要 时 可 设 置 二 级 护帮板 , 最大护帮高度可达 2 . 2 m 以上 ; ② 采煤机 上方设 4 5 。 挡煤板 ; ③ 在支架 后侧设 抬高 的行 人 通 道 ; ④ 采煤 机 采 用 遥 控操 作 ; ⑤ 刮 板机 设 侧 帮 挡 板 ; ⑥ 液压 支架遥 控操作 . 2 支架 下扎 防治 针对大采高综采面液压支架较重 , 支架底部受 力集 中 , 留底 煤时 易 造成 支 架 下扎 的问题 , 采 取 以 下技 术措 施 ① 加 长 液 压支 架 底 梁 ; ② 在液 压 支 架 与刮板输 送 机之 间设 调 节 油缸 ; ③ 在 液 压支 架 后上 方设有 小油缸 改善 支架受力 条件 等. 表 6为工作 面支护条 件与 支架适应 条件对 照. 表 6 工作面支护条件与支架适应条件对照 Tab l e 6 Compa r i s o n b e t we e n c o a l f ac e a n d s e l f - a dv a n c e d h y dr a u l i c s u pp o r t e r c o nd i t i o n 6工业性试验 根 据现场 实 测 , 工 作 面 的初 次来 压 步 距 为 4 5 m, 周期来 压 步 距 为 1 5 m. 采 场 初 次来 压期 间 , 顶 底移近量和顶板压力都有所增加, 初次来压期间采 场顶板下沉局部放大 , 顶板略呈现台阶状下沉, 但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 , 顶板仍能保持稳定 , 进一步说 明 只要 支架设 计选 型配 套 , 初 次来 压 时 , 大采 高 综 采面顶板是可 以控制住的, 不会产生台阶错动等顶 板灾害. 在现有的条件下 , 采场所用支护技术能满 足老顶破断对采场 的影响. 值 得说明的是 , 在工作 2 8 4 O 2 8 4 0 2 8 4 2 l 6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第 2 6 卷 面生产过程中未出现突水 、 瓦斯突出、 冒顶事故. 大采高综采面周期来压的强度有所增大 , 支架 载荷增大, 动载系数增大. 大采高工作面的矿压显 现表明, 直接顶岩层受损伤后 , 由于其残余强度较 煤层大得多 , 传压性能较好, 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 的矿压显现更加显著 , 实测液压支架的最大工作阻 力达 6 4 0 0 k N, 最小工作阻力达 5 0 6 7 k N, 平均工 作阻力为 6 0 0 0 k N, 初次来压时工作阻力达 5 0 6 7 k N, 周期来压时工作阻力达 6 0 0 0 k N, 正常工作期 间平均工作阻力为 5 5 0 0 k N, 超前影响距离为 2 0 1 T I 左右, 但设备工作正 常无损坏, 工作 面未 出现端 冒、 片帮等事故 , 两端头支护, 未出现异常情况. 工作面投产后 , 1 3个月 内安全采煤 2 2 4万 t , 最高 日产 1 . 1万 t , 产 生直 接 经 济效 益 5 7 0 6 . 6万 元. 厚煤层综采工艺及其配套设备的成功应用 , 大 幅度提高了厚 煤层工作面 的单产 , 简化 了生产 环 节 , 减少了施工人员 , 同时从技术上也为厚煤层综 采创造了安全的生产环境. 7结 论 1 分析 目前应用于厚煤层开采的几种采煤法 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 确定了厚煤层大采高一次全 厚综采的采煤方法 ; 首次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 层次分析法对厚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煤层地 质条件开采工艺性进行 了综合评价. 2 工作 面采 用 双 向 割煤 、 端部 斜 切 进 刀方 式 等工艺方式 , 不但 降低 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而且减 少了循环作业时间. 3 研究 了大采高工作面初 次来压 、 周期来压 步距 及对 应矿 压显 现特点 , 为大 采高 工作 面液压 支 架及其配套设备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4 实践证 明, 在厚煤层中采用大采高综采工 艺 , 工作面平均 日产达 6 3 0 0 t , 最高 日产 1 . 1万 t , 实现了国产厚煤层大采高综采设备在生产实践中 安全 、 高效生产的 目标. 参考文献 [ 1 ] 崔广心.2 1 世纪前期我 国煤 炭工业 研究 的新 领域探 讨[ J ]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 0 0 6 , 2 3 2 1 3 3 1 3 6 CUI Gu a n g - x i n . Ne w f i e l d s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h i n a c o a l i n d u s t r y a t e a r l y s t a g e o f 2 1 s t c e n t u r y [ J ] .1 o u r n a l o f Mi n i n g S a f e t y En g i n e e r i n g,2 0 0 6 , 2 3 2 1 33 1 3 6. [ 2 ] 钱鸣高 , 石平 五.矿山压力 与岩层控制[ M] .徐州 中 国矿业大学 出版社 , 2 0 0 3 . [ 3 ] 方焕 明, 王金 城 , 杨 中东.特 厚煤层 综放 开采 瓦斯 综 合 防治技术分析[ J ] .采矿 与安全工程 学报 , 2 0 0 6 , 2 3 2 2 3 6 - 2 4 0 . FANG Hu a n - mi n g, WANG J i n - c h e n g , YANG Z h o n g d o n g . An a l y s i s o f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p r e v e n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g a s b u r s t i n t o p - c o a l c a v i n g mi n i n g o f e x t r e me l y t h i c k c o a l s e a m[ J ] .J o u r n a l o f Mi n i n g S a f e t y En g i n e e r i n g,2 0 0 6, 2 3 2 g 3 6 2 4 0 . ’ [ 4 ] 高峰 , 周科平 ,胡建华.采场 稳定性 的模糊物元 评 价模型及应用研究[ J ] .采矿与 安全工程 学报 , 2 0 0 6 , 2 3 2 1 6 4 1 6 8 . GAO F e n g ,ZH0U Ke - p i n g,HU J i a n - h u a . Fu z z y ma t t e r e l e me n t e v a l u a t i o n mo d e l f o r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s t o p e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 J ] .J o u r n a l o f Mi n i n g 8 L S a f e t y En g i n e e r i n g,2 0 0 6 , 2 3 2 1 6 4 1 6 8 . [ 5 ] 余忠林 ,涂 敏.大采高 工作面 沿空 掘巷合 理位 置 模拟与应用[ J ] .采矿与安 全工程学 报, 2 0 0 6 , 2 3 2 1 9 7 2 0 0. YU Zh o n g l i n .TU M i n . S i mu l a t i o n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s u i t a b l e p o s i t i o n o f g o b - s i d e d r i v i n g e n t r y i n l a r g e mi n i n g h e i g h t f a c e [ J ] .J o u r n a l o f Mi n i n g S a f e t y En g i n e e r i n g,2 0 0 6 , 2 3 2 1 9 7 2 0 0 . [ 6 ] 陈晓祥 , 谢 文兵 , 荆升 国, 等.数值模拟研究 中采 动岩 体力学参数 的确定[ J ] .采 矿与安全工 程学报 , 2 0 0 6 , 2 3 3 3 4 1 - 3 4 5 . CHEN Xi a o x i a n g,XI E W e n - b i n g, J I NG S h e n g g u o, et a 1 .De t er mi na t i o n o f me c h an i c s p a r a me t e r s of mi n i n g i n d u c e d r o c k ma s s f o r n u me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 J ] . J o u r n a l o f Mi n i n g S a f e t y En g i n e e r i n g。2 0 0 6, 2 3 3 3 41 3 45 . [ 7 ] 姜福兴.采场覆 岩空 间结构 观点及 其应用 研究 [ J ] .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 2 0 0 6 , 2 3 1 3 O 一 3 3 . J I ANG Fu - x i n g .Vi e wp o i n t o f s p a t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o f o v e r l y i n g s t r a t a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c o a l mi n e [ J ] . J o u r n a l o f Mi n i n g S a f e t y En g i n e e r i n g,2 0 0 6 , 2 3 1 30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