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煤巷变形破坏规律及控制技术.pdf
第3 6卷第 4期 2 0 1 1 年 4月 煤 炭 学 报 J O URN AL OF CHI NA CO AL S OC I E T Y V0 1 . 3 6 No. 4 Apt . 2 01 1 文章编 号 0 2 5 3 - 9 9 9 3 2 0 1 1 0 4 0 5 5 6 0 6 大断面煤巷变形破坏规律及控制技术 周志 利 , 柏 建彪 , 肖同 强 , 许 磊 , 张 科学 1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资 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北京1 0 0 0 8 3; 2 .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矿业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 2 1 0 0 8 摘要 采用理论分析、 F L AC 阳数值计算和工程实践等方法, 研 究分析巷道宽度 对巷道 围岩 变形、 塑性 区及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 , 提 出了巷道临界 宽度判定指标 巷道顶板拉破坏深度为 1 . 5 m. 顶 板拉破坏深度 大于 1 . 5 m的巷道维护 困难。并提 出了超过 临界宽度的巷道支护技术为 及 时支护、 高强高预紧力锚杆、 锚索支护和 高初撑力的临时支护。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王庄煤矿 6 2 0 7综放工 作面运输巷。 关键词 大断面煤巷 ; 围岩稳定性 ; 临界宽度 ; 支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 T D 3 2 2 . 4 ; T D 3 5 3 文献标志码 A De f o r ma t i o n a n d f a i l ur e l a w a nd i t s c o n t r o l t e c hn o l o g y o f r o a d wa y wi t h l a r g e s e c t i o n ZHOU Zhi l i 。 ,B AI J i a n b i a o , XI AO T o n g q i a n g , XU L e i , Z HA NG K e X L I e 1 . S c h o o l o fR e s o u r c e s a n d S a f e ty E n g i n e e r in g,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f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j i n g , B e ij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 2 . S c h o o l o fMi nes ,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fC o a l R e s o u r c e s a nd Mi ne S a f e t y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f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X u z h o u 2 2 1 0 0 8 , C h i na Abs t r a c t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 FL AC如 n u me ric a l c alc u l a t i o n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g p r a c t i c e s we r e u s e d t o r e s e a r c h t h e i n flu e n c e l a ws o f r o a d wa y wi d t h o n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d e f o r ma t i o n, p l a s t i c z o n e a n d s t r e s s d i s t ribu t i o n. Th e me t ho d o f r o o f p u l l f a i l u r e d e p t h a s a n i n d e x t o d e t e rm i n e r o a d wa y c rit i c a l wi d t h we r e p u t f o r wa r d. Th e r o a d wa y wi d t h i n de x i s r o o f t e n s i o n f a i l u r e d e pt h 1 . 5 m. W h e n t h e r o o f t e n s i o n f a i l ur e d e p t h i s l arg e t h a n 1 . 5 m , t h e r o a d wa y i s d i f fic u l t t o s up p o r t . An d r o a d wa y s u p p o r t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mo r e t h a n c rit i c a l wi d t h wa s g i v e n, a s t i me l y s u p p o r t , h i g h s t r e n g t h a n d h i g h p r e s t r e s s e d b o l t a n d c a b l e s u p p o rt, a n d h i g h s e t t i ng l o a d t e mp o r a r y s u p po rt. R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we r e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a p p l i e d t o 6 2 0 7 f u l l y - me c h a n i z e d t o p c a v i n g wo r ki n g f a c e t r a ns p o rt r o a d wa y o f W a n g z h ua n g Co a l Mi n e . Ke y wor d s r o a d wa y wi t h l a r g e s e c t i o n; s t a b i l i t y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c rit i c a l wi d t h; s u p p o r t t e c h n o l o gy 随着锚杆支护技术的发展 以及综合机械掘进设 备的应用 J , 煤层巷道所 占比重越来越大。随着大 采高工作面的推广应用和采掘重型设备的应用 , 回采 巷道断面由原来 的 1 0~1 5 m 增加到 1 8~ 2 0 m , 甚 至更大, 回采巷道断面的增大主要是巷道宽度 的增 大 , 由原来的 3 . 0~4 . 5 m增加至 5 . 0~6 . 0 m, 巷道 宽度成为影响巷道安全 的重要 因素之一。巷道宽度 的加大导致巷道变形量 、 顶板离层量加大及支护体破 坏等问题 , 严重影响了煤矿安全生产 引。 目前 , 有 关巷道宽度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此 , 本 文针对潞安集团王庄煤矿 6 2 0 7综放工作面运输巷生 产地质条件 , 研究了巷道宽度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王庄煤矿 6 2 0 7综放工作面运输巷采用了掘锚机 组掘进 , 巷道宽度达到了 5 m, 在顶板和两帮为软弱 煤体的情况下 , 巷道宽度的加大加剧了对巷道围岩稳 定性的影响。本文以王庄煤矿综放工作面运输巷围 岩地质条件为背景 , 应用 F L A C 如数值计算方法 , 研究 了不 同巷道宽度下 围岩 的变形、 破坏及应力变 化规 收稿 日期 2 0 1 0 1 2 2 9 责任编辑 柴海涛 基金项目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资助项目 S K L C R S M 0 8 X 0 4 ; 全国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2 0 0 7 6 0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 目 P AP D 作者简介 周志利 1 9 6 2 一 , 男 , 山西洪桐人 , 正高级工程师 。E ma i l z z 1 6 2 1 0 2 8 1 2 6 . c o n 第 4期 周志利等 大断面煤巷变形破坏规律及控制技术 5 5 7 律 , 明确了巷道宽度加 大对 围岩稳定性 的影响规律 , 并针对大跨度厚顶煤巷道提出了围岩控制技术对策 , 并进行 了工程应用 , 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1 生产地质条件 王庄煤矿 6 2 0 7综放工作面开采 3号煤层 , 煤层 平均厚度为 6 . 6 5 m, 含矸 0~5层, 一般含夹矸 4~5 层 , 煤层倾角 2 。~ 6 。 。地面标高为 9 2 4~ 9 2 7 m, 工作 面标高 6 2 6~ 6 7 5 m, 工作面埋深 3 0 0 m左右。东面 及北面是岭上村保护煤柱 , 西接 6 3 0南翼巷道 , 南临 6 2 0 5工作面。 6 2 0 7综放工作面运输巷采用 E B Z 一 1 5 0 C掘进机 加装机载锚杆钻机组成的掘进机组沿煤层底板掘进 , 巷道断面尺寸 宽 高 5 . 0 rex 3 . 5 m, 顶部 尚有 3 m 左右的煤层 , 并含有夹矸 。直接顶为厚 2 . 9 5 m的泥 岩 , 节理发育 , 含植物化石。基本顶为厚层灰 白色的 细粒砂岩 , 致密坚硬 , 抗压强度高 , 不易冒落。巷道两 帮为强度较低的 3号煤层 , 底板为厚 3 . 1 m强度较小 的泥岩 。 由于巷道围岩整体强度较低 , 直接顶又 为易破 碎 、 冒落的泥岩, 与顶煤形成复合顶板 , 不稳定煤 、 岩 复合顶板厚度达 6 m左右 , 加之巷道断面尺寸又大 , 巷道维护较困难 。 2 模型的建立 依据王庄煤矿 6 2 0 7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力 学性质及生产地质条件 , 采用 F L A C 如数值软件建立 计算模型。计算 模型 总体尺 寸为 5 0 . 0 m1 . 0 m 4 7 . 3 m, 共划分 9 5 0 0个单元。模型底面固定 , 4个侧 面限制水平运动。巷道埋深为 4 0 0 m, 模型上边界施 加覆岩 自重 9 . 6 MP a , 侧压系数取 1 . 3 。 F L A C 如模拟软件是建立在拉格 朗 日算法基础上 的数值分析, 适于模拟井巷开挖等岩土类材料的大变 形 、 弯曲和扭曲。模型采用弹塑性材料 , 运用 Mo h r C o u l o m b屈服准则判断岩体的破坏 , 即 l o r 3 N 2 C , / N 。 i t 3一 t 式中, 、 o r 分 别 为最 大和 最小 主应 力 ; N 1 s i n / 1 一 s i n ; C、 分别为材料的黏结力和 内摩 擦角; . 为抗拉强度。 当 0时 , 材料将发生剪切破坏 ; 当 . 0时 , 材 料将产生拉伸破坏。巷道开挖过程中, 考虑岩体 的应 变软化 , 采用应变软化模型以反映煤体破坏后随变形 发展残余强度逐步降低 的性质。 6 2 0 7工作面运输 巷沿煤层底板掘进 , 顶部 尚有 3 m 左右的煤层 , 其上为 3 m厚泥岩 , 属于典型的复合 顶板巷道, 巷道直接底为 3 m厚泥岩。为分析巷道宽 度对巷道稳定性的影 响, 固定巷道高度为 3 . 5 m, 建 立 了巷道宽度 为 3 . 5 、 4 . 0、 4 . 5 、 5 . 0 、 5 . 5 、 6 . 0 、 6 . 5 m 共 7个计算模型。 3 巷道宽度对 围岩稳定性 的影 响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巷道宽度对顶板稳定性影响 较大, 而对两帮影响相对较小 。因此 , 重点分析巷道 宽度对顶板变形、 塑性区及位移的影响。 3 . 1 巷道宽度对顶板变形的影响规律 固定巷道高度为 3 . 5 m, 不 同巷道宽度下巷道变 形量及变化趋势如图 1 所示。由图 1 可知, 巷道宽度 对顶板下沉量影响较大 , 巷道宽度按照 0 . 5 m依次递 增情况下 , 顶板下沉量增幅 由小变大 , 巷道宽度小于 4 . 5 m时 , 增幅较为平缓 , 相邻巷道宽度间增 幅为 5 、 1 4 mm, 超过 4 . 5 m后 , 增幅为 2 O~ 3 0 m m, 受巷道宽 度影响较为剧烈。由此可知 , 对 于软弱厚顶煤巷道 , 巷道宽度存在临界值 , 在临界值之前 , 随巷道宽度增 加 , 顶板下沉量变化不大 , 超过临界值后 , 巷道宽度对 顶板下沉量影响显著 。不同巷道宽度时 , 顶板位移变 化如 图 2所 示 。 l 图 1 巷道宽度对巷道变形 的影 响 Fi g .1 Ef f e c t o f r o a d wa y wi dt h o n r o o f de f o r ma t i on l 瞽 图 2 不 同巷 道宽度顶板垂直位移变化曲线 F i g . 2 Ro o f v e r t i c a l d i s p l a c e me nt un d e r di f f e r e n t r o a d wa y wi dt h 由图2可知 , 顶板浅部 围岩垂直位移受巷道宽度 影响较大。巷道顶煤厚达 3 m, 软弱顶煤导致 3 m范 围内围岩变形量较大, 经统计 , 约 占巷道总变形量的 5 5 8 煤 炭 学 报 2 0 1 1 年第3 6 卷 8 4 % ~8 7 % 。随着巷道宽度加大 , 浅部围岩变形增长 尤为显著 , 巷道宽度由 3 . 5 I l l 增加至 6 . 5 I n时, 1 I n 范围内围岩变形 由4 4 mm增加至 1 3 4 m m, 宽度的增 加将导致顶煤裂隙张开、 离层加剧。 3 . 2 巷道宽度对顶板塑性区分布的影响规律 不同巷道宽度下 围岩塑性区分布特征如图 3所 示。由图 3可知 , 随着巷道宽度增大 , 围岩塑性 区范 围增大 , 其中顶板和底板的塑性区范围增加较 明显, 而两帮塑性 区变化不大 , 表 明巷道宽度对顶板 、 底板 的稳定性影响较显著。顶板拉破坏深度及面积变化 如 图 4所示 e 巷道宽度5 . 5 r n No n e S h e a r n, s h e a r P S h e a r n, s h e a r P, t e n s i o n - P S h e a r n, t e n s i o n n, s h e a r P, t e n s i o n P S h e a r P Te n s i o n n, s h e a r - P , t e n s i o n P No n e S h e a r n, s h e a r P S h e a r n, s h e a r P, t e n s i o n - P S h e a r - n, t e n s i o n n, s h e a r P, t e n s i o n - P S h e a r - p Te n s i o n - n, s h e a r - p , t e n s i o n - P No n e S h e a r n, s h e a r P S h e a r n, s h e a r - P, t e n s i o n - P S he a r n, t e n s i o n n , s he a r P, t e n s i o n P S he a r - p Te ns i o n - n, s h e a r P , t e n s i o n - P NO D e S h e a r n, s h e a r - p S h e a r - n , s h e a r P, t e n s i o n P S h e a r - n, t e ns i o n n, s h e a r - P, t e n s i o n P S h e a r P T e n s i o n - n, s h e a r - P, t e ns i o n P 图3 不同巷道宽度围岩塑性区分布 F i g . 3 P l a s t i c z o n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u n de r d i f f e r e n t r o a dwa y wi d t hs 由图 3 、 4可知 , 巷道宽度对巷道顶板塑性破坏具 有以下影响规律 图 4巷遭苋度对顶板破 坏的影响 Fi g . 4 Ef f e c t o f r o a dwa y wi d t h o n r o o f f a i l u r e 1 巷道顶板浅部围岩首先发生拉破坏 , 而后塑 性区逐步向深部发展 , 并 向肩角和底角扩展 , 且深部 围岩破坏为剪切破坏。随着巷道宽度加大 , 围岩塑性 区范围增大 , 且顶板塑性 区增加显著 , 可知巷道宽度 对顶板的破坏影响较大。 2 巷道宽度对顶板拉破坏深度及面积影响较 大。巷道宽度由3 . 5 I n 增大至 6 . 5 i n时 , 顶板拉破坏 深度 由 1 . 5 I n增加至 3 . 0 1T I , 拉破坏面积则几乎呈线 性增长 , 由 3 i n 增加至 1 1 I n 。 3 随着巷道宽度的增加 , 顶板拉破坏深度存在 一 临界点 , 巷 道宽度 小 于 4 . 5 n l时, 拉 破坏深度 为 1 . 5 1T I , 巷道宽度为 4 . 5~6 . 5 1 11时, 拉破坏深度增大 至 3 . 0 in 。拉破坏深度临界点与巷道变形 临界点相 对应 。 3 . 3巷道宽度对顶板应力的影响规律 在巷道顶板 中部布置应力监测线, 不同巷道宽度 围岩 应力 变化趋 势如 图 5所示 。 由图 5 a 可知, 巷道 围岩垂直应力具有 以下规 律 1 巷道顶板表面垂直应力为 0 , 顶板 2 I n以浅 围岩垂直应力小于 1 MP a , 随着 围岩深度加大 , 垂直 应力值升高 , 但增长速率呈减小趋势, 浅部增加幅度 加大 , 深部增加幅度减小 , 直至围岩深度 1 5 i n以后才 达 到原 岩应力 。 2 巷道宽度对顶底板垂直应力影响较大。对 于同一深度围岩 , 巷道宽度越大, 顶底板垂直应力越 低, 保持较低垂直应力的围岩深度也越大。巷道宽度 为 3 . 5 1 1 1 和 6 . 5 m时, 垂直应力在 1 MP a以下的深度 分别为 2 . 0 I n和 3 . 5 I n 。由此可知 , 巷道宽度越大 , 顶板浅部围岩应力降低越 明显 , 围岩破坏深度与程度 越大。 由图 5 b 可知 , 巷道围岩水平应力具有 以下规 律 1 顶板表面水平应力几乎为 0 , 2 m以浅 围岩 水平应力较低 , 约为 2 MP a , 2 m以深随着围岩深度加 第4期 周志利等 大断面煤巷变形破坏规律及控制技术 5 5 9 1 2 皇 曼 鹭 。 2 4 s 莲 0 项板深度 / m a 1 垂直应力 ] 贞板 深 度 / b 水平应力 图 5 不 同巷道宽度顶板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变化 F i g . 5 Ve r t i c a l s t r e s s a nd h o r i z o n t a l s t r e s s o f r o o f u n de r d i f f e r e n t r o a dwa y wi d t h 大, 水平应力增长较快 , 并在 4 . 0~ 4 . 5 I T I 围岩深度即 泥岩直接顶内达到应力峰值 , 而后水平应力降低 , 随 着进入砂岩顶板 , 在 6 . 0~ 6 . 5 1 11围岩深度水平应力 达到又一峰值 , 之后逐渐降低原始水平应力。 2 对于顶板浅部同一 围岩深度 , 巷道宽度越大 水平应力越小 , 表明巷道宽度 的加大致使对顶板的破 坏较严 重 。 4 巷道临界 宽度 的确定方法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巷道宽度对顶板变形和破 坏影响较为显著 , 顶板事故也直接威胁到煤矿工人生 命安全 , 因此从顶板的变形和破坏角度去分析巷道的 临界宽度 。巷道开挖后 , 围岩应力重新分布 , 当围岩 应力超过煤岩体强度后 , 围岩发生破坏, 应力 向深部 发生 转移 , 破碎 区和 塑性 区范 围也 向深部 逐 渐 扩 展 , 直至取得新的平衡状态 。巷道宽度的加大使得顶板 的下沉量增加 , 破坏区和塑性区的范围也增大。 由围岩应力及塑性区分布 图 3 可知 , 在拉破坏 范围内围岩应力降低最明显 , 可看作破碎区, 再往深 部 , 发生剪切破坏的围岩应力虽然较低 , 但与拉破坏 范围内的应力相 比, 应力有所升高 , 该 区域可看作塑 性区, 再往深部则为弹性区。 处于破碎区范围内的围岩必须对其进行支护或 加固, 才能使之稳定 , 并 阻止破碎区向深部发展 。受 施工机具和巷 道高度 的影 响, 顶板锚杆长度 一般 为 1 . 8~ 2 . 5 n l 。考虑锚杆外露长度及安全锚固长度 , 因 此 , 如果最大拉破坏深度大于 1 . 5 1T I , 则顶锚杆将部 分或全部锚 固在破碎 区范 围内, 锚 固效果将大大 降 低 , 顶锚杆受力也将会恶化 , 发生 冒顶的可能性 大大 提高 。因此, 将拉破坏深度 1 . 5 H I 作为临界宽度的判 断指标。 王庄煤矿 6 2 0 7综放工作面运输巷宽度小于等于 4 . 0 1T I 时 , 拉破坏深度为 1 . 5 IT I , 巷道超过 4 . 0 I T I 时 , 拉破坏深度增大至 3 i n , 因此 , 确定王庄煤矿 6 2 0 7工 作面运输巷的临界宽度为 4 . 0 I l l 。 5 超临界宽度巷道围岩控 制工程实践 5 . 1 围岩稳定控制原理 王庄煤矿 6 2 0 7综放工作面运输巷采用掘进机加 装机载锚杆钻机掘进 , 巷道宽度 为 5 . 0 m, 超过其临 界宽度 4 . 0 1 T I , 并且顶板为 3 I l l 厚 的顶煤 , 巷道维护 难度大。为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破坏 , 采用了高初撑力 机载临时支护 、 高预紧力锚杆支护技术。 高初撑力机载临时支护对围岩控制 的作用 1 机载液压式临时撑柱支护具有一定 的初撑 力 , 能够及时支护顶板 , 给予 围岩表面一定 的支护强 度 , 可减小顶板早期变形 以及 由于顶板屈 曲下沉 而导 致的离 层 , 可 实现 永久 支护 后 锚杆 和 围岩 同步 承 载 。 2 机载液压式临时撑柱支护能够保持 高阻力 承载, 有效防止掘进端头发生松脱型垮冒。当松动严 重超过临时撑柱初撑力时, 其支护阻力增加 , 增加至 工作阻力后保持恒定 。另外 , 机载液压式临时撑柱支 护操作简单 , 安全可靠 , 整个操作 由控制阀来完成 , 控 制阀组安装在掘进机司机座旁部 , 司机可单独完成整 个前配套的展开和收回过程。 高预紧力锚杆支护对围岩控制的作用在于 锚杆 施加一定 的预紧力成为主动支护 , 使围岩的应力状态 向三向应力转化 , 在巷道变形初期 , 围岩沿破裂面滑 移 阻力就 比较 大 , 避 免 围岩 力学 性 质 过 早 恶 化 , 有效 抑制巷道围岩破裂区向深部发展 , 提高围岩的径 向约 束能力和抗剪能力 , 发挥围岩的 自身承载能力 , 提高 稳定性 。 不考虑 围岩 自重应力时, 模拟锚杆预紧力为 1 0 、 2 0 、 3 0、 4 0 k N时的顶板应力场分布, 预紧力水平与顶 板 出现的最大压应 力的关系如图 6所示。数值计算 结果表明, 锚杆尾部出现 了应力集 中 , 预 紧力为 1 0 、 2 0 、 3 0 、 4 0 k N时, 最大压应力值分别为 2 . 5、 4 . 5、 8 . 0 、 1 2 . 0 k P a , 随着预紧力的增 大, 顶板 表面最大压应力 值逐渐增大 , 而且锚杆之间的压应力值也有所提高 , 表明预紧力的提高可使顶板处于预应力梁状态 , 并有 效减小顶板拉破坏和早期离层。 煤 炭 学 报 2 0 1 1 年 第3 6 卷 1 6 矗 \ 1 2 斗 8 瑙 恒 4 O 1 0 2 O 预紧力/ k N 图 6 预紧力对顶板应力状态 的影 响 Fi g .6 Effe c t o f p r e s t r e s s o n r o o f s t r e s s s t a t u s 5 . 2围岩控制技术 6 2 0 7综放工作面运输巷所采用的 E B Z 一 1 5 0 C掘 进机设有前配套临时支撑系统 , 可支撑住顶 、 底板 , 该 临时支撑系统采用 4个液压缸体支撑、 初撑力大 , 对 顶板的支撑力可达 6 0 0 k N。 高强锚杆支护参数为 顶板使用 5根 4 2 2 m m 2 4 0 0 mm高强螺纹钢锚杆 , 两帮使用 8根 4 2 2 mm 2 0 0 0 m m 的高强螺纹钢锚杆, 顶、 帮锚杆间排距分别 为 1 1 5 0 mm 1 0 0 0 mm、 9 0 0 m mx 1 0 0 0 m m, 如图7所 示。由于空间限制 , 为方便机载锚杆钻机施工 , 底角 锚杆采用水平布置, 并距离底板稍远 。顶板锚杆采用 一 支双速 C K Z 2 3 6 0和一支 Z 2 3 6 0加长锚固, 两帮 锚杆采用一支 C K 2 3 3 5和一支 Z 2 3 6 0加长锚固, 顶板 和两帮均铺设金属 网和 1 4 m m 圆钢焊制的钢筋梯 子梁。 图 7巷道支护断面 Fi g . 7 Cr o s s s e c t i o n o f r o a d wa y bo l t s u p po r t 巷道顶板采用锚索加强支护 , 每 3排锚杆打一排 2根锚索 , 锚索参数为 1 7 . 8 mmx 8 3 0 0 m m, 每根锚 索采用一支双速 C K Z 2 3 6 0和 2支 Z 2 3 6 0树脂药 卷锚 固。顶 、 帮锚杆锚 固力分别 1 0 0 、 8 0 k N, 机载锚 杆钻机预紧扭矩达 3 0 0 N m, 真正实现了高强高预 紧力锚杆支护。 5 . 3 围岩控制效果分析 工程应用效果表明, 具有初撑力的临时支护能够 及时支护空顶区顶板 , 避免了空顶区发生松脱型垮冒 事故 ; 高预紧支护有效减小了顶板早期变形以及 由于 顶板屈 曲下沉 而导致 的离层 , 提高了锚 固体承载能 力 , 阻止了破碎区和塑性区向深部发展。掘进期间, 巷道变形如 图 8所 示。掘巷稳定后 , 顶 板下沉量为 4 5~6 0 mm, 两 帮移近量 为 4 05 0 m m, 底 臌量 为 2 03 0 m m, 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 , 实现了围岩稳定。 8 0 6 0 4 o 2 0 0 3 O 6 0 9 0 l 2 0 1 5 0 观测时间/ d 图 8 掘进期间巷道变形一 时间关系 F i g . 8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r o a d wa y d e f o r ma t i o n a n d t i me d u r i n g r o a d w a y e x c a v a t i o n 6结 论 1 巷道宽度对顶板的变形和破坏影响较显著。 巷道宽度越大 , 巷道变形破坏越严重, 而且巷道宽度 存在临界值 。巷道宽度小于临界值时 , 随巷道宽度增 加 , 巷道变形量增加较小 , 围岩的拉破坏深度增加均 较小 , 超过临界值后 , 围岩变形量和拉破坏深度增加 较为迅速 。 2 在拉破坏范围内围岩应力降低最明显 , 可看 作破碎区, 处于破碎区范围内的围岩必须对其进行支 护或加固, 才能使之稳定 , 并阻止破碎区向深部发展。 受施工机具和巷道高度的影响 , 顶板锚杆长度一般为 1 . 8~ 2 . 5 13 1 。因此 , 提出将拉破坏深度 1 . 5 m作为临 界宽度的判断指标。 3 对 于超临界宽 度 的 6 2 0 7综放 工作面运 输 巷, 采用机载锚杆钻机掘进 , 实现了具有初撑力的大 阻力机载临时支护和 3 0 0 N m高预紧力锚杆支护 , 取得了较好的围岩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 1 ] 王金华. 我 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 的新发 展[ J ] . 煤炭学报 , 2 0 0 7, 3 2 2 1 1 3 1 1 8 . Wa n g J i n h u a . N e w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r o c k b o l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c o a l r o a d w a y i n C h i n a [ J ] . J o u m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0 7, 3 2 2 1 l 31 1 8 . [ 2 ] 赵学社. 煤矿高 效掘 进技术 现状 与发展 趋势 [ J ] . 煤 炭科学 技 术 , 2 0 0 7 , 3 5 4 1 1 0 . 第 4期 周志利等 大 断面煤巷变形破坏规律 及控制技术 5 6 1 [ 3 ] [ 4 ] [ 5 ] [ 6 ] [ 7 ] Z h a o Xu e s h e . P r e s e n t s t a tus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t e n d e n c y o f h i g h e f fi c i e n t r o a d w a y d r i v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c o a l m i n e [ J ] .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7 , 3 5 4 1 1 0 . 柏建 彪, 王 襄 禹, 贾 明魁 , 等. 深部 软 岩巷 道支 护原 理及 应 用 [ J ] . 岩土工程 学报 , 2 0 0 8, 3 0 5 6 3 2 6 2 5 . B a t J i a n b i a o, Wa n g Xi a n g y u, J i a Mi n g k u i , e t a1. T h e o r y a n d a p p l i c a ti o n o f s u p p o r t i n g i n d e e p s o f t r o a d w a y s [ J ] . J o u r n a l o f G e o t e e h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8, 3 0 5 6 3 2 6 2 5 . 侯朝炯 , 郭励 生, 勾攀峰 , 等. 煤巷锚杆支护 [ M] . 徐州 中国矿业 大学出版社 , 1 9 9 9 . t t o u C h a o j i o n g , G u o L i s h e n g , G o u P a n f e n g , e t a 1 . B o l t s u p p o r t o f c o a l r o a d w a y [ M] . X u z h o u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P r e s s , 1 9 9 9 . 康红普 . 煤巷锚杆支护成套技术研究与实 践[ J ] . 岩石力学与工 程学报 , 2 0 0 5, 2 4 2 1 3 9 5 9 3 9 6 3 . K a n g Ho n g p u . S t u d y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c o mp l e t e r o c k b l o t t i n g t e e h n o l o gy t o c o al r o a d w a y [ J ] . J o u mal o f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an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5, 2 4 2 1 3 9 5 9 - 3 9 6 3 . 壬金华 . 我 国煤巷机械化掘进机现状及锚 杆支护技术 [ J ] . 煤炭 科学技术 , 2 0 0 4 , 3 2 1 6 1 0 . W a n g J i n h u a . C h i n a me c h a n i z e d r o a d h e a d e r s t a t u s a n d b o l t s u p p o r t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m i n e s e a m r o a d w a y [ J ] . C o a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y, 2 0 0 4, 3 2 1 6 1 0 . 伍光东 , 万学锋. 掘锚 机组在 羊场湾煤 矿 的应 用实践 [ J ] . 煤 炭 工程 , 2 0 0 9 7 5 6 5 8 . W u Gu a n g d o n g, W a n Xu e f e n g . A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e x c a v a t i o n a n d b o l t i n g u n i t s i n Y a n g c h a n g w a n Mi n e [ J ] . C o a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9 7 5 6 5 8 . [ 8 ] 赵洪亮 , 姚精 明 , 何 富连 , 等. 大断面煤 巷预应 力桁架锚 索的理 论 与实践 [ J ] . 煤炭学报 , 2 0 0 7 , 3 2 1 0 1 0 6 1 1 0 6 5 .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