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采高综采技术的关键问题与对策探讨.pdf
第3 8 卷第1 期 2 0 1 0年 1月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C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V0 1 . 3 8 N 1 J a n .2 0 1 0 大采高综采技术 的关键 问题与对 策探讨 袁 永 ,屠世浩 ,王 瑛 ,马小涛 ,吴 其 1 .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 实验室 ,江苏 徐州2 2 1 0 0 8 ; 2 .阳泉煤业集团 寺家庄煤业 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 昔阳0 4 5 3 0 0 摘 要 大采高综采是厚煤层高采 出率开采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界定大采高综采概念、分析其 工作面开采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大采高综采技术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指出大采高综采 技术的发展呈现采高增大化、围岩控制复杂化的趋势 ,大采高综采采场覆岩运动特征 、煤壁片帮控 制机理、支架 围岩耦合作用规律 、端部围岩稳定性控制等是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首次提 出采 动支承压力分布支护效应与煤壁片帮时效性的观点,采用系统动力学来研 究大采高综采采场煤壁 一 顶板 一底板三维空间运动与支架工作状态的关系,可解决大采高综采 的关键技术 问题。 关键词厚煤层 ;大采高综采;支架稳定性;煤壁片帮;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 T D 8 2 3 .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 2 5 3 2 3 3 6 2 0 1 0 0 1 0 0 0 4 0 5 Di s c us s i o n o n Ke y Pr o bl e m s a n d Co u nt e r me a s ur e s o f Ful l y M e c h a n i z e d M i n i ng Te c hn o l o g y wi t h Hi g h M i ning He i g h t Y U A N Y o n g , T U S h i h a o , WA N G Y i n g , MA X i a o t a o , WU Q i 1 .S t a t eK e y L a b o fC o a l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S a f e t yMi n i n g, S c h o o l ofMin in g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of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X u z h o u 2 2 1 0 0 8 , C h i n a;2 .S i a z h u a n g C o a l Mi n i n g C o m p a n y ,Y a n g q u a n C o a l Mi n i n g G r o u p, X iy a n g 0 4 5 3 0 0,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h e f u l l y me c h a n i z e d h i g h c u t t i n g c o a l mi n i n g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d e v e l o p me n t d i r e c t i o n o f t h e h i g h mi n i n g r a t e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t h e t h i c k s e a m. B a s e d o n t h e d e f i n i t i o n o f t h e f u l l y me c h a n i z e d h i g h c u t t i n g c o a l mi n i n g c o n c e p t i o n a n d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mi n i n g b a s i c l e a - t u r e s o f t h e c o a l mi n i n g f a c e, t h e p a p e r s y s t e ma t i c a l l y s u mma ri z e d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h i s t o r y a n d s t u d y p r e s e n t s t a t u s o f the f u l l y me c h a n i z e d h i g h c u t t i n g c o al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y a n d p o i n t e d o u t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f u l l y me c h a n i z e d h i g h c u t t i n g c o a l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wi th a t e n d e n c y o f t h e mi n i n g h e i g h t i n c r e a s i n g a n d t h e s o u n d i n g r o c k c o n t r o l c o mp l i e a t e d .T h e o v e r b u r d e n s t r a ta mo v e me n t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f u l l y me c h a n i z e d h i g h c u t t i n g c o a l mi n i n g f a c e,t h e c o a l w a l l s p all i n g c o n t r o l me c h a n i s m,s u p p o r t a n d s o u n d i n g r o c k c o u p l i n g r o l e l a w,f a c e e n d s o u n d i n g r o c k s t a b i l i t y c o n t r o l a n d o t h e r s w o u l d b e t h e k e y t e c h n i c a l p r o b l e ms t o b e s o l v e d i n u r g e n t l y .Th e p a p e r Was t h e fi r s t t i me t o p o i n t o u t t h e mi n i n g s u p p o r t p r e s s u r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 u p p o rt e f f e c t a n d t h e c o a l wall s p a l l i n g t i me e f f e c t a n d h e l d t h e s y s t e m d y n a mi c s me t h o d c o u l d b e a p p l i e d t o s t u d y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c o a l w a l l r o o f fl o o r 3 D s p a c e mo v e me n t a n d t h e s u p p o rt w o r k i n g s t a t u s o f t h e f u l l y me c h an i z e d hi g h c u t t i n g mi n i n g f a c e,wh i c h wo u l d be f a v o r a b l e t o s o l v e t he k e y t e c hn i c a l pr ob l e ms o f t h e f ul l y me c h an i z e d hi s h c ut - t i n g c o al mi ni n g . Ke y wo r d s t h i c k s e a m;f u l l y me c h a n i z e d h i g h c u t t i n g h e i g h t mi n i n g ;s u p p o rt s t a b i l i t y ;ri b s p a l l i n g ;s y s t e m d y n a mi c s 我国厚煤层储量及产量占全国煤炭储量及产量 的4 0 % 一4 6 %⋯ ,2 0 0 8年煤炭总产量 2 7 . 1 6亿 t , 已超过世界煤炭总产量的 1 / 3 ,厚煤层开采技术水 平决定着中国煤炭产业 的科技进步与整体实力的提 升。2 0 0 6年 国 有 重 点 煤 矿 厚 煤 层 综 采 程 度 为 7 7 . 4 7 % ,百万吨死亡率为 0 . 6 2 8 。由于地 质条 件的差异 、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厚煤层综采 目 前常用 3种方法 ,即分层综采 、综放开采和大采高 4 综采。分层综采工序多、单产低、生产系统复杂、 成本高 ;综放开采经过近 3 0 a的发展 ,目前应用 广泛,其与分层综采相比,具有工作面单产高、能 源和材料消耗少 、巷道掘进率低 、生产成本低及对 地质条件适应性强等优点,但存在采出率偏低的问 题 ;大采高综采技术 自 1 9 7 8年引进我 国以来 ,伴 随大采高综采开采装备能力的提高 ,近年来 ,在神 东 、晋城 、大同等矿区开采 6 m左右的厚煤层取得 袁永等大采高综采技术的关键问题与对策探讨 2 0 1 0年第 1 期 了成功 ,其效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采高综采 已成为我国厚煤层高效开采的重要发展趋势 。 1 大采高综采 的概念 与基本 特征 大采高是相对于普通采高而言的 ,至今没有确 切的定义 ,一般认为大采高割煤高度应大于 3 . 5 I n 即厚煤层定义 的下 限 ,大采高综采可 定义为割 煤高度大于 3 . 5 m的综合机械化开采。 综合分析现场有关观测资料与相关研究成果 , 大采高综采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与分层综采相 比,具有生产能力大 、单产 高、巷道布置简单 、工序简单 、巷道掘进量和维护 量小 、回采工效和采出率高 、吨煤成本低 的优点 ; 与综放开采相比,具有采 出率高 、含矸率低、煤尘 小等优点 J 。 2 工作面开采高度大 ,覆岩破坏范 围大 ,基 本顶可 回转 、运动的空间大 ,上覆稳定 的砌体梁结 构距采场较远。 3 工作面支护强度高 、动载系数小 、支架工 作阻力与初撑力多呈线性关系,支架围岩受力以静 载为主 。 4 工作面煤壁片帮严重 ,片帮 、冒顶联动性 大 ,支架稳定性差 ,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控制难度 较大 。 2国 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2 O世纪 6 O年代 ,日本设计了一种 5/ / 1 采高并 带中间平台的液压支架。前西德在 1 9 7 0年使用贝 考瑞特垛式支架成功地开采 了热罗林矿 4 m厚的 7 号煤层 ,德国拥有 的大采高液压支架架型包括威斯 特伐利亚 B C一 2 5 / 5 6 、赫姆夏特 T 5 52 2 / 6 0 、蒂 森 R H S 5 2 55 0 B L及 G 3 2 02 3 / 4 5型等 。7 0年代 末 ,波兰利用 3 a时间在 7个综 采工作 面装备 了 D O MA一2 5 / 4 5型 两 柱 掩 护 支 架 ,另 外 开 发 了 P L O MA 系列两柱掩护 式大采高支架 ,也取得 了较 好的使用效果 ;1 9 8 0年前 西德赫姆夏特公 司开发 出 G 5 5 0 2 2 / 6 0型掩护式支架 ,最大高度 6 m,在 威斯特伐伦矿成功应用 ;1 9 8 3年美 国在怀俄 明州 卡帮县 1号矿采用长壁 大采高综采技 术开采厚煤 层 ,采高达 4 . 5~4 . 7 m, 日产量达 6 2 0 0 t ,工效 达 2 1 0~ 3 6 0 t / , 工 ;捷克上西里西煤 田已有 1 0多个 采煤工作面采高达 4 . 5 1T I ;法 国在洛林煤 田的拉乌 夫煤矿采用大采 高综 采技术 ;1 9 8 7年底 ,前苏联 有 4 7个综采面装备 K M1 3 0 4型大采高支架 ,另 外还研制了 K M1 4 2型 、Y K M一 4型 、Y K M一 5型等 大采高支架 ;澳大利亚在 已探明储量中,有 6 0亿 t 以上储量为厚度大于 4 . 5 I n的煤层 ,常用长壁大采 高综采技术 ,最大采高为 4 . 5 1T I j 。 2 0世纪末期 以来 ,随新技术不断 向传统采矿 领域渗透 ,美 、澳 、英 、德等国家采用了大功率可 控传动 、微机工况检测监控 、自动化控制 、机电一 体化设计等先进适用技术 ,研制出适应不同煤层条 件 的高效综采大型设备 ,实现了从普通综合机械化 生产向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 的根本性转 变。目前 , 国外综采成套设备 的生产 能力 已经达到 3 0 0 0 t / h 以上 ,以德 国的 D B T ,E i c k h o ff和美 国J O Y公司为 代表的国际采矿设备供应商 ,基本垄断了综采高端 产品市场。美国新一代高产高效综采设备基本上实 现 了采煤工作面的半 自动化 ,其中液压支架的发展 尤为突出,据统计 ,美国长壁综采面中液压支架基 本以掩护式为主 ,约 占全部架 型的 9 6 % ,支架 阻 力平均在 7 0 0 0~ 8 0 0 0 k N,最大为 9 8 0 0 k N,6 . 0 I I 1 高支架 已逐步成系列化生产 ,美国大采高液压支 架的发展趋势为向两柱式掩护支架发展和广泛应用 电液控制技术 。 我 国 1 9 7 8年从前西德引进大采 高综采 设备 , 开始研究大采高综采技术 ,1 9 8 4年在西 山官地矿 1 8 2 0 2工作面首次采用全套 国产大采高综采设备进 行工业性试验 。由于当时开采设备能力的限制 ,工 作面设备 的适应 性差 、围岩控制技术研 究相对滞 后 ,1 9 9 8年之前大 采高综采 面最高产 量均在 2 5 0 万 t / a以下 ,处于较低发展水平 ;1 9 9 8年之后 ,大 采高综采技术发展加速 ,特别是在神东矿区的成功 应用 ,工 作面 年产 水平 大 幅提 高,如 图 1所示 。 2 0 0 0年大柳塔煤矿采用 J O Y公司生产 的 6 L S 5型采 煤机 、D B T公司生产 的 WS 1 . 7掩护式支架等全套 进 口设备 ,工作面最高年产 8 0 3 . 4万 t ;2 0 0 3年大 采高综采面最高年产超过 1 0 0 0万 t ,达到 了世界 领先水平 ;2 0 0 6年,晋城寺河煤矿 2 3 0 7工作面首 次采用 Z Y 9 4 0 0 / 2 8 / 6 2型国产液压支架、德 国 E i c k h o f f 公司生产的 S L一 5 0 0型采煤机 ,开采厚 6 . 2 IT I 的煤层 ,平均月产 6 6万 t ,最高月产 7 8万 t ;近 3 a 来 ,大采高综采面最高产量均在 1 1 0 0万 t / a以 上 ,2 0 0 8年补连塔煤矿采用 E i c k h o ff公 司的 s L S 2 0 1 0 年第1 期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第3 8 卷 1 0 0 0型 采煤机 、国产 Z Y1 0 8 0 0 / 2 8 / 6 3 D型大采 高 液压支架 ,工作面年产达 1 1 8 0万 t ,万利一矿采 用 z Y 8 6 0 0 / 2 4 / 5 0 D型 液 压 支 架 ,MG 7 5 0 / 1 8 1 5一 G WD型采煤机等全套 国产大采高综采设备,工作 面年产 1 0 1 5万 t 。 \ 曲8 也 廿 姐 图 1 1 9 9 4 --2 0 0 8年大采高综采面最高年产纪录 上覆岩层运动是采场矿压显现 的 “ 力源”,是 采场控顶设计的基础。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基本顶断 裂的位置在工作面前方 、上覆岩层存在着 比分层开 采层位高与综放开采相似的平衡结构 ,该结构与其 下的直接顶相互作用 ,将载荷传递到支 架l l ;大 采高综采面垮落带及断裂带高度与覆岩关键层的分 布特征密切相关 ,大采高的垮落带及断裂带高度大 于相同煤厚分层开采相应的高度,且随采高增大呈 台阶状上升 ;根据直接顶岩层结构不 同,可将 大采高综采面直接顶划分为 I ,Ⅱ,Ⅲ型 3种类 型, I型直接顶顶板载荷按给定载荷法或采高倍数 法计算 ;1 I 型直接顶暂不宜采用大采高开采技术 ; Ⅲ型直接顶顶板控制应主要考虑直接顶关键层厚 度 、层位及工程力学特征 ,当直接顶关键层距离支 架较近时 ,必须考虑冲击载荷影响 1 3 1 。 大采高支架的稳定性的有效控制是大采高综采 面实现高产高效的关键问题之一,主要包括横 向稳 定性和纵向稳定性 l ,在顶板 冒空和移架过程 中 支架易倾倒 ,其 中,煤层倾 角 、采高、重心高 度 、移架顺序等对支架横向倾倒和滑移都有明显影 响_ 】 。王春华等 以实测矿压数据为依据 ,通过 对 Z Y1 0 8 0 0 / 2 8 / 6 3型支架 的力平衡区的绘制 ,得 出了支架稳定工作 的条件 ;袁永等 认为单架失 稳是工作面支架失稳的诱因,支架稳定性控制的关 键是使支架失稳临界角大于工作面倾角,目的是保 持整个工作面支护系统的稳定性 ,并提出了相应的 支架稳定性控制技术措施。 防治煤壁片帮是大采高综采采场围岩稳定性控 制的重点之一 ,东庞煤矿通过对 2 1 0 1大采高综采 6 面煤壁片帮规律的实测 ,得到了片帮形式及其分布 特征 、片帮与采高的关系、片帮与冒顶的关系 ,并 分析了片帮的影响因素 ,郝海金等 认为影响 工作面片帮发生概率的因素主要有不连续面的多 少和方 向、不连续面上黏聚力和内摩擦角 、直接顶 对煤壁的压力及它们之间摩擦因数,并对各因素对 煤壁片帮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从理论上解 释了工作面煤壁发生片帮的原 因;尹希文等 u 采 用压杆理论分析完整性较好的煤壁的挠度特征,得 到了煤壁容易发生片帮的位置在煤壁的中上部,并 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得到了大采高综采面2 种典型的片帮形式 半煤壁片帮和整个煤壁片帮 ; 华心祝等l 2 研究 了工作面推进方 向、推进 速度、 煤体注水对煤壁片帮的影响 ,并应用极限平衡法分 析了煤壁片帮的影响因素 ;夏永学等 研究 了割 煤高度对煤壁稳定性 的影响 ;刘长友等 提 出采 用台阶式割煤工艺可控制极软厚煤层煤壁片帮的观 点,并分析了其控制机理 ;宁宇 认为提高支架 工作阻力、缩小端面距 、采用二级护帮机构,电液 控制系统实现擦顶移架、及时移架 ,移架速度在 8 S以内可有效控制煤壁片帮。 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 ,可以看出,国外煤 层赋存条件相对简单 ,对大采高综采技术的研究主 要侧重采煤装备 ,对采场 围岩控制理论系统研究较 少 ;国内对综采设备和围岩控制技术均进行了较深 入的研究 ,2 0 0 8年全套 国产设备大采 高综采面单 产为 1 0 1 5万 t ,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大采高 综采技术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1 采高持续增大,大采高的开采高度由最初 的 3 . 5 11 1 到现在的6 . 0 m左右 ,随着 7 . 0 I n 高性能 液压支架的研制成功 ,采高将持续扩大 ,大采高综 采技术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2 大采高综采技术 由赋存结构相对简单的神 东 、晋城等矿 区向赋存结构 复杂的矿区推广 。两 淮 、阳泉 、潞安等矿区对 6 . 0 m左右的松软厚煤层 正开展大采高综采技术的试验 。 3 由于大采高综采采场煤壁暴露的高度大 , 煤壁片帮严重 ,片帮引发冒顶事故加剧采场支架围 岩关系恶化 ,采场支架围岩关系趋于复杂 ,支架围 岩系统稳定性控制难度持续加大。 3 大采高综采急需解决 的关键技术问题 1 大采高综采上覆运动规律及其结构稳定特 袁永等大采高综采技术的关键问题与对策探讨 2 0 1 0年第 1 期 征研究。上覆岩层运动是采场矿压显现的根源 ,覆 岩破断后 ,形成一定的稳定结构 ,研究其结构稳定 特征对采场矿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以砌体梁理论 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我国煤矿采场矿压控制 提供了理论依据 ,而大采高综采条件下 ,尤其是 目 前支架工作阻力 已达 1 0 0 0 0 k N条件下 ,采场上覆 岩运动规律及其结构稳定特征有何特殊性 ,需要进 一 步深入研究;另外 ,支架工作阻力对采动支承压 力分布影响规律 ,即采动支承压力分布的支护效应 需 要深 入 的研 究 。 2 大采高综采面煤壁 片帮控制问题。煤壁片 帮严重是大采高综采的突出问题 ,据统计 ,大采高 综采面支架围岩事故是一般综采面的数倍 。以往通 常采用煤壁塑性区发育宽度来分析煤壁片帮的机理 与防治技术 ,欠缺准确性 ,一是 因为采动煤壁本身 即为塑性大变形岩体 ,煤壁塑性变形 只是片帮的必 要条件 ,而非充要条件 ;另外 ,煤壁片帮是一个与 时间有关的问题 ,即片帮具有时效性 ,现场实践也 证 明,工作面推进速度快 ,煤壁片帮相对 易控制 , 反之 ,煤壁片帮严重 ,采场支架 围岩关系恶化 。因 此 ,分析煤壁的塑性变形条件下的破坏机理 ,并从 理论上对片帮时效性进行解释 ,才能更深入研究煤 壁片帮的内在机理 ,也是煤壁片帮控制急需解决的 关键技术 问题。 3 工作面支架 围岩耦合作用规律研究。支架 是采场支架围岩体系中的可控 因素 ,调整支架工作 状态与参数是控制采场围岩运动的常用途径 ,而支 架围岩体系如何相互作用仍是需进一步研究的技术 问题。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支架与顶板运动之间的关 系,但在大采高综采条件下 ,煤壁 、底板运动是采 场围岩控制不容忽视的因素 ,如何将采场煤壁 一顶 板 ~底板三维空间运动与支架工作状态结合起来 , 研究其系统的稳定性 ,是大采高综采面支架围岩系 统稳定性控制面临新的挑战。 4 工作面端部 围岩稳定性控制 问题。工作面 端部围岩控制质量严重影响到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开 机率 ,是大采高综采技术能否有效发挥其生产能力 的关键之一。 目前 ,由于巷道掘进技术 、支护手段 等方面的原因 ,大采高综采面平巷高度通常低于采 高 2~3 13 1 ,由此 造成 工 作 面端 部底 煤 留设 问题 国外通常采用 留顶煤 的方式 ,底煤 的留设对支 架稳定性 的影响 ,如何尽少留底煤提高工作面采 出 率 ,端部围岩稳定性控制原理与技术等都是亟待解 决的技术难题 。 4 解决大采高综采关键技术问题的对策 解决大采高综采的关键技术难题 ,应首先研究 采场矿压显现 的 “ 力源”采场覆岩运动规律。 包括大采高综采 面矿压显 现规律 ,不 同开采方式 走 向、仰采 、俯采 与不 同采高条件下顶板破断 特征 、上覆岩层 “ 三 带”分 布范 围与采 动支承压 力分布规律 ,高工作阻力 1 0 0 0 0 k N以上条件 下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与顶板结构稳定原理 ,采动 裂隙与支承压力分布的时空特征与支护效应等。 探索新的方法研究煤壁 片帮与防治机理问题 , 包括建立煤壁片帮的理论判别式 ,分析煤壁片帮的 时效性 ,研究支架工作阻力 、初撑力以及护帮板水 平力等支架参数对煤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探讨煤 壁片帮控制的新途径等。 工作面设备的设计 ,应 以工作面系统的稳定性 为核心。支架设计应坚持 高工作 阻力 与稳定性并 重 ,并适 当减低重量 ,加快对大采高综采面高可靠 性高稳定性端头支 架的研制 ;研 究采场煤壁 一顶 板 一底板三维空间运动与支架的耦合作用机理 ,探 讨 “ R W SF ”系统稳定性控制的新方法 ,如 将系统动力学引进到 “ Rw S F ”系统稳定性 控制研究中,建立 “ RW SF ” 系统稳定性控 制 S D模型 ,模拟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合理 的控制技术措施等。 5 结 语 大采高综采技术是我国厚煤层高效高采 出率开 采技术的重要发展方 向,神东等矿区大采高综采的 实践表 明,大采高综采相对综放开采与分层开采能 取得更好的效益,促进了大采高综采技术向赋存条 件相对较差 的矿区推广 ,如阳泉矿区寺家庄煤矿正 试验高瓦斯 、煤层上部极软条件下大采高综采的效 果 ,淮北矿 区许疃煤矿正开展高瓦斯 、“ 三软” 分 叉合并煤层条件下合层共采大采高工艺和设备配套 的研究 ,进一步拓 展了这项技术 的应用范 围。因 此 ,系统研究和解决大采高综采 的关键技术难题 , 对指导这些矿区大采高综采技术的应用实践与推动 安全 、高效 、高采出率煤炭开采技术发展都具有重 要 意义 。 7 2 0 1 0 年第1 期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第3 8 卷 参考文献 [ 1 ] 屠世浩 .长壁综采系统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 M] .徐州 中 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 0 0 4 . [ 2 ]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 局 .中国煤 炭工业 年鉴 2 0 0 6 [ M] .北 京 煤炭工业 出版社 ,2 0 0 7 . [ 3 ] 张先尘, 钱鸣高 .中国采煤学 [ 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 社,2 0 0 3 . [ 4 ] 弓培林 .大采高采场围岩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 [ 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 0 0 6 . [ 5 ] E e r l n g A C u t t s .M o n i t o r 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 o f C o a l F a c e Q u i p me n t [ J ] .T h e Mi n i n g E n g i n e e r ,1 9 9 3 ,1 5 3 1 0 1 0 1 1 0 7 2 . [ 6 ]Tho m a s M B .D e s i g n a n d O p e r a t i o n o f P o w e d S u p p o s f o r L o n g w a l l M i n i n g[ J ] .E n g i n e e r & Mi n i n g J o u ma l ,1 9 9 3 ,1 9 4 6 2 83 2 . [ 7 ] 许波云 .澳大利亚煤炭工业的现状 [ J ] .中国煤炭 ,2 0 0 0, 2 6 1 0 5 45 5 . [ 8 ] 华 心祝 .倾 斜长壁 大采 高综 采工作 面围 岩控 制机理 研 究 [ D]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2 0 0 5 . [ 9 ] 刘涛 .厚煤层大采高综采技术现状 [ J ] .煤炭工程 ,2 0 0 2 2 4 8 . [ 1 O ] 王金华 .我 国大采 高综采技 术与装 备的现 状及发展 趋势 [ J ] .煤炭科学技术 ,2 0 0 6,3 4 1 4 7 . [ 1 1 ] 郝海金,吴健 ,张勇 ,等 .大采高开采上位岩层平衡 结构及其对采场矿 压显现 的影 响 [ J ] .煤炭学报 ,2 0 0 4, 2 9 2 1 3 71 4 1 . [ 1 2 ] 弓培林 ,靳钟铭 .大采高采场覆岩结构特 征及运 动规 律研 究 [ J ] . 煤炭学报 , 2 0 0 4 , 2 9 1 7 1 1 . [ 1 3 ] 弓培林 ,靳钟铭 .大采高综采采场 顶板控 制力 学模 型研 究 [ J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8,2 7 1 1 9 31 9 7 . [ 1 4] 祁寿勋,吴 国华 ,赵宏珠 .大采高液压支架的稳定性 问题 [ J ] .煤炭科学技术 ,1 9 8 6,1 4 1 3 5 3 9 . 何富连,钱鸣高 .大采高液压支架倾倒特征与控制条件 [ J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 9 9 7 ,2 6 4 2 0 2 4 . 弓培林 ,靳钟铭 .影响大采高综采支 架稳定性 的试 验研究 [ J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 0 0 1 ,3 2 6 6 6 6 6 6 9 . 王 春华 ,丁 仁 政 .大采 高支 架 的适 应 性 与稳 定性 分 析 [ J ] .煤矿机械 ,2 0 0 7,2 8 3 4 7 4 9 . 袁永,屠世浩 ,窦凤 金 .大倾 角综放 面支架失稳机理及 控制 [ J ] .采矿 与安全工程 学报 ,2 0 0 8 ,2 5 4 4 3 0 4 3 4 . 赵宏珠 .大采高支架采面煤壁片帮规 律及防护 [ J ] .矿 山 压力与顶板管理 ,1 9 8 9 ,6 2 1 52 0 . 郝海金 ,张勇 .大采高开采工作面煤壁稳定性随机分析 [ J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 0 0 5 ,2 4 4 4 8 9- 4 9 1 . 尹希文,闷少宏 , 安宇 . 大采高综采面煤壁片帮特征分 析与应 用 [ J ] .采 矿 与安 全 工 程学 报 ,2 0 0 8,2 5 2 2 2 22 2 5. 华心祝,谢广祥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壁片帮机理及控制 技术 [ J ] .煤炭科学技术 ,2 0 0 8 ,3 6 9 1 3 . 夏永学, 康立军,齐庆新.割煤高度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 煤壁稳定性 影 响 [ J ] .煤 炭科 学技 术 ,2 0 0 8 ,3 6 1 2 l一3. 刘长友 ,黄炳香 ,常兴民,等 .极软厚煤层大 采高台阶式 综采端 面煤岩稳定 性控制研 究 [ J ] .中国矿业 大学学 报, 2 0 0 8 ,3 7 6 7 3 4 7 3 9 . 宁宇 .大采高综 采煤壁 片帮 冒顶机理与控制技术 [ J ] . 煤炭学报 ,2 0 0 9 ,3 4 1 5 0 5 2 . 作者简介 袁永 1 9 8 3一 ,男,河南泌阳人,博士研究生, 从事采矿方法与矿业系统工程方面的研究。 T e l 1 3 0 1 3 9 9 1 6 9 1 , E ma i l y y 2 0 0 6 2 0 0 6 1 6 3 . e o m 收稿 日期2 0 0 91 01 8 ;责任编辑曾康生 上接第4 4页 参考文献 傅贵 ,金龙哲 ,徐景德.矿尘防治[ M] .徐州 中国矿 业大学出版社 ,2 0 0 2 1 3 11 4 5 . 高海 宾.采 煤工作 面深孔 煤层 注水 技术 研究 [ D] .淮 南 安徽理工大学,2 0 0 7 . 李德文.粉尘防治技术 的最新进 展 [ J ] .矿业安全与环保 , 2 0 0 0 , 2 5 1 l O一1 2 . 袁亮.高瓦斯矿区复杂地质条件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 [ J ] . 煤炭学报, 2 0 0 6 , 3 1 2 1 7 4 1 7 8 . 张永 吉.煤 层 注水 技术 [ M] .北京 煤 炭 工 业 出版 社 , 2 0 0 04 55 5. 赵 阳升.矿山岩石流体力学 [ 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 1 9 9 5. 李杭州.坚硬煤层放 顶煤 弱化研究 [ D] .西安 西安科 技 [ 8 ] [ 9 ] [ 1 0] 大学 ,2 0 0 3 . 陈学习 ,王佰顺.煤巷水力压挤防治瓦斯煤尘技术试验研究 [ J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 0 0 8 ,3 8 5 1 6 21 6 6 . 李崇训.煤层注水与采空区灌水 防尘 [ M] .北京 煤炭工 业 出版社 ,1 9 8 1 . 赵其文 ,刘明.矿尘防治技术 [ M] .北 京中国经济 出 版社 ,1 9 8 7 . 傅贵.煤体 预湿机理及 注水防尘技术 研究 [ D]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1 9 9 4 . 作者简介张茂增 1 9 8 5一 ,男,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 生,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煤 层 注 水 理 论 及 技 术 应 用。T e l 1 5 8 3 1 63 4 0 9 1. E ~ma i l wa o h a o l 1 1 1 6 3 . c 0 m 收稿 日期2 0 0 9 0 91 0 ;责任编辑王晓珍 I ] j ] ] ] ] 。 ” 加 f [ f [ [ [ [ ] ] ] j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