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临界失稳状态的判定标准.pdf
第 3 3卷第 6期 2 0 0 8年 6月 煤 炭 学 报 J OURN AL OF CHI N A CO AL S OC I E T Y Vo 1 . 3 3 No . 6 J u n e 2 0 0 8 文章编 号 0 2 5 3 9 9 9 3 2 0 0 8 0 6 0 6 4 30 5 边坡 临界 失稳 状态 的判定标准 林 杭, 曹 平, 李 江腾, 刘业 科 中南 大学 资源 与安全 工程学 院 , 湖南 长沙4 1 0 0 8 3 摘要 为了建立边坡临界失稳状态的统一判据,对同一算例分别 实施 3种判据 塑性区贯通判 据 、计算不收敛判据、位移 突变判据.采用拉格 朗 日元法对边坡进行 弹塑性稳定分析 ,将 3种判 据得到的安全 系数与 J a n b u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 明 塑性 区贯通并不一定产 生边坡失稳 , 该判据得到的安全 系数偏 小;计算不收敛判据得到的安全 系数与 J a n b u法十分接近 ,但其无法反 映边坡 的变形过程 ,且具有一定的人为任意性 ;位移突变判据确定 了边坡稳定形 态与折减 系数的 定量关系,通过双 曲线方程拟合 可方便地得到安全 系数 ,其求解精度高,物理意义明确. 关键词 失稳判据 ;塑性 区贯通;位移 突变;计算不收敛 中图分类号T D 8 2 4 . 7 文献标识码 A The s t a n da r ds f o r c r i t i c a l f a i l ur e s t a t e o f s l o pe UN Ha n g,C AO P i n g ,L I J i a n g . t e n g,L I U Ye k e S c h o o l o fR e s o u r c e sS a f e t y E n g i n e e r i n g,C e n t r a l S o u t h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s h a 4 1 0 0 8 3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bu i l d t h e u n i f o r m f a i l u r e c rit e r i o n o f s l o p e,d i f f e r e nt f a i l u r e c rit e ria,t h e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o f p l a s t i c z o n e c rit e rio n;t h e c o n v e r g e n c e o f n u me r i c a l c o mpu t a t i o n s c rit e r i o n;t h e mu t a t i o n o f d i s p l a c e me nt c r i t e rio n, we r e b u i l t f o r t h e s a me c a l c u l a t i o n mo d e 1 .Th e e l a s t o p l a s t i c a n a l y s i s wa s d o n e t o t he s t a b i l i t y o f s l o p e b y t h e me t h o d o f f a s t l a g r a n g i a n a n a l y s i s o f c o n t i n u a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s F L A C .S a f e t y f a c t o r s o b t a i n e d f r o m t h e t h r e e c r i t e ri a w e r e c o mp a r e d w i t h t h a t fr o m J a n b u’ S p r o c e d u r e o f l i mi t e q u i l i b ri u m.T h e c o m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e s w e r e d o n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o f p l a s t i c z o n e d o s e n o t a l wa y s i n d i c a t e t h e f a i l ur e o f s l o p e,s a f e t y f a c t o r o b t a i n e d fro m t h e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o f p l a s t i c z o n e c r i t e r i o n i s i n a s ma l l e r v a l u e;s a f e t y f a c t o r o b t a i n e d fro m c o n v e r g e n c e o f n u me ric a l c o mp u t a t i o n s c r i t e rio n i s c l o s e t o t h a t fro m J a n b u me t h o d,b u t i t c a n n o t s h o w t h e d e f o rm a t i o n p r o c e d u r e o f s l o p e, t h e r e a r e s o me a r t i fic i a l un c e rta i n f a c t o r i n t h i s c rit e rio n;t h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s l o p e s t a b i l i t y a nd r e d u c t i o n f a c t o r i s fou n d e d b y d i s p l a c e me n t mu t a t i o n c rit e r i o n,a n d s a f e t y f a c t o r c a n b e e a s i l y o b t a i n e d b y c u r v e fit t i n g wh i c h s ho ws g o o d c o r r e l a t i o n wi t h t h e mo n i t o r i n g d a t a;t h e d i s pl a c e me n t mu t a t i o n c r i t e rio n h a s h i g h de g r e e o f p r e c i s i o n a n d c l e a r p h y s i c a l me a n i n g , Ke y wo r ds f a i l ur e c rit e rio n;p l a s t i c z o n e c o n n e c t i v i t y;d i s p l a c e me n t mu t a t i o n;c o mp u t a t i o n s c o n v e r g e n c e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方法的发展 ,采用强度折减法 S S R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正逐 渐成为新 的趋势 ,该方法无须事先假定滑移面的形状和位置 ,能够反映岩土材料应力 、变形等信息.强度 折减法分析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判断边坡达到临界失稳状态 ,目前一般使用求解过程 中计算不收敛作为失稳 判据 ,认为静力平衡方程组无解将导致计算不收敛 ,此时表征边坡失稳 .另外 ,塑性 区贯通判据 , 和监测点位移突变判据 , 由于能够直观地反 映边坡 的破坏 过程 以及具有一定物理意义 ,也逐渐受 到重 收稿 日期 2 0 0 7 0 5 2 0 责任编辑 柴海涛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2 0 0 6 0 5 3 3 0 7 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2 0 0 6 0 4 0 0 2 6 4 ;中南大学博 士后科学 基金资助项 目 作者简介 林杭 1 9 8 O 一 ,男 ,福建福州人 ,博士研究生.Ema i l l i n h a n g a b c 1 2 6 . c o n 维普资讯 煤 炭 学 报 2 0 0 8 年第3 3 卷 视.但是,目前对 3 种判据的对比探讨还较少, 3种判据得到的安全系数是否一致,哪种判据的精度最 高、实施过程最为简便合理尚不明确,从而导致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失稳判据.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对同 一 算例建立 3种失稳判据 ,通过快速拉格朗 日元法 F L A C 如进行边坡稳定分析 ,将得到的安全系数与 J a n b u法 的结果进行比较 ,讨论各种判据的合理性及实用性 ,拟建立统一 的边坡失稳判据 ;并且 ,由于弹 性模量 E和泊松比 对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影响 ,在判据实施之前 ,首先推导 了泊松 比和内摩擦 角之 间的 关系 ,并阐述了对弹性参数 的折减方法. 1 计算方法与模型 1 . 1 弹性参数的折减方法 目前 ,强度折减法主要针对岩土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 的 Mo h r C o u l o m b准则进行实施 ,它将边坡的安全系数定义为 y 使边坡刚好达到临界失稳状态时,对其抗剪强度进行折减 的 程度.在计算过程中,弹性参数对结果存在一定影 响 ,本 文首先推导黏结力 C 、内摩擦 角 和泊松 比 之 间的关 系 , 以探讨弹性参数 的折减方法.假设岩土体在半无 限空间 内只 受重力作用 ,如 图 1所示 ,水平地面以下深度为 h处 的单元 主应力为 o r 】 yh,or2 or Ayh, 鼻 图 1 单元应力 分布 Fi g .1 St r e s s di s t r i bu t i o n o f u ni t 式中, 为重度 ;h为单元距地面的深度 ; A为侧压力系数 ,A /x / 1 - / x . 将式 1 代入 Mo h r C o u l o m b准则 ,得 s i n y hA y h ≥ y hA y h一2 c C O S , 2 [ 1一s i n 一A 1s i n ]≤2 c C O S . 3 由式 2 得 s i n ≥ 1一A一2 c C O S q Jy h / 1A , 4 当 ∞ 时 ,s i n ≥1一 . 对于式 3 ,需分 2种情况进行讨论. 1 当 1一 s i n 一 A 1s i n 0,即 s i n 1一A / 1A 时 , h≤ 2 c C O S /{ [ 1一s i n 一 A 1s i n ] } .可见 ,在深度 h以下的岩石都将处 于塑性状态;特别地 ,若 c 0 ,则整个半无限空 间都 处于塑性状态 ,有违实际情况. 2 当 1 一s i n 一A 1s i n ≤0 ,即 s i n ≥ 1一A / 1 A 时, h≥ 2 c C O S /{ [ 1一s i n 一 A 1s i n ] } .岩土材料只受重力作用时,地面以下的部分不产生破坏.从而得到 s i n ≥ 1一A / 1A12 . 5 联立式 4 , 5 得 { s i n ≥ 1一A一2 c C O S / / 1A }n { s i n ≥ 1一A / 1A } { s i n ≥ 1一Z } . 对 进行如下调整 ,即/ x 1一s i n / 2, 其 中, ,/x 为 折减时步对应 的材料参数 ;卢 s i n 。 / 1一 。 ;/x 。 为材料原始泊松 比. 由于 E和泊松比 满足双曲线关系 ] ,可按下式对 E进行调整 ,即 E E 。 , 其中 ,E 为折减系 数 K 对应的弹性模量 ;E 。 为材料原始弹性模量. 1 . 2 计算模型 模型边坡高 2 0 m,坡角 4 5 。 .按 照平 面应变建立 F L A C 。 。 计算模型 ,模 型共 8 1 6个单元 ,1 1 7 6个节 点,计算模型尺寸和边坡物理力学参数如图 2所示.边界条件为下部固定 ,左右两侧水平约束 ,上部为 自由边界 ;计算收敛准则为不平衡力 比率 r 。 。 满足 1 O 的求解要求. 维普资讯 第6期 林杭等边坡临界失稳状态的判定标准 6 4 5 3 O m 5 5 i n 图 2 计算 模型 F i g . 2 C a l c u l a t i o n mo d e l 所示 ,其 中折 减系数 K 增 加 的 梯 度 为 0 . 0 0 5 . 从 图 3可 以看出 ,随着 K的增大 ,剪切 塑性 区 从 坡 脚 往 坡 体 上 缘 延 伸,拉伸塑性 区的面积 逐渐增大 ;当 K1 . 1 5 5 时边 坡 塑 性 区 尚 未 贯 通 ,此 后 K≥1 . 1 5 5时 边坡 内的塑性 区全部贯 通并迅速扩展 ;但 K在 1 . 1 5 5~1 . 1 7 5范 围 内 , 2 3种判据 2 . 1塑性 区贯 通判 据 边坡失稳破坏可以看作是塑性区逐渐发展 、扩大 直至贯通而进入完全塑流状态 、无法继续承受荷载的 过程.此判据认为随着折减 系数 的增大 ,坡体 内部分 区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 ,若发生塑性变形 的 区域相互贯通 ,则表明边坡发生整体失稳.通过数值 计算 ,得到塑性 区贯通情况与折减系数 的关 系如 图 3 图 3 塑性区分布 Fi g . 3 Di s t r i bu t i o n o f p l a s t i c z o ne 塑性区贯通,r 仍能满足 1 0 的 F L A C 如 默认求解要求,只是计算的迭代次数逐渐增大;按照以上折减梯 度,本模型的安全系数为 1 . 1 5 5 ;从该判据的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出,其能够直观反映边坡的破坏过程,但 是它的 2个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推广 ① 在判断塑性区是否贯通时需人为进行观察 ,“ 自动化”程度不 高 ; 、 ② 若要进一步提高判据的计算精度则需调整 K增加 的梯度值. 2 . 2 计算不收敛判据 数值方法通过强度折减使边坡达到极限破坏状态 ,滑 动面上 的位移和塑性应变将产生突变 ,且此 位移和塑性应 变的大小不再是一个定值 ,程序无法从数值方程组中找到 一 个既能满足静力平衡又能满足应力 一 应变关 系和强度准 则的解 ,此时,不管是从力的收敛标准 ,还是从位移的收 敛标准来判断数值计算都不收敛 J .此判据认为 ,在边坡 破坏之前计算 收敛 ,破坏之后计算不收敛 ,表征滑面上岩 土体无限流动 ,因此可把静力平衡方程组是否有解 ,数值 计算是否收敛作为边坡破坏的依据.判据实施过程中 ,对 给定的抗剪强度参数 c和 t a n 按照二分法进行折减 ,以 r 1 0。表征收敛 状态 ,直到折减 系数 K满足精度要求 , 具体求解流程如图 4所示.在确定折减系数的上下限 K , 时 ,先设 K1 .① 若计算收敛 ,K 1 ,K 2K ,K 为试算得到的某一较大值 ;② 若计算不收敛 ,K , 0 ,K 21 2 . 3位移突变判据 图 4 安全 系数求解 流程 Fi g. 4 F l o w c ha r t f or s o l ut i o n o f s a f e t y f a c t o r 计算得到安全系数为 1 . 1 7 7 8 由理想弹塑性材料构成 的边坡进入极限状态时,必然是其 中一部分岩土材料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无限 1 a № ∞ D。 2 O 4 2 维普资讯 煤 炭 学 报 2 0 0 8 年第3 3 卷 制的滑移.随折减系数的增大 ,滑坡内的岩土体有 明显的 位移增量 ,而稳定区的位移增量几乎为零 .这就清楚地 显示了体系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的滑移.通过在坡体 内布置若干监测点 ,可发现这些点的位移随折减系数的增 大而存在突变现象 ,以此作为失稳判据可反映边坡的变形 过程.文献 [ 8 ]论证 了位移 突变判据 中,选择坡顶作为 监测点并分析总位移 一 折减系数的关系曲线,可得到较合 理的安全系数.本文通过 F L A C 如的 F I S H语言,开发数据 记录工具 ,记录坡顶的总位移与折减 系数的关 系 ,如图 5 所示.从图 5可以看 出,当 K增大到一定值时 ,位移发生 突变 ,滑坡逐渐形成 ,最终导致整体失稳.但是 ,边坡失 图 5 总位移和折减 系数 的关系 F i g . 5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t o t a l d i s p l a c e me n t a n d r e d u c t i o n f a c t o r 稳时所对应的K值是多少,以及如何描述位移 一 折减系数关系的全过程,则需对曲线进行拟合,且所建 立 的拟合方程应满足 ① 能够反映位移和折减 系数 的关系 ,并得到边坡 的安全系数 ;② 在折减过程 中, 边坡局部出现破坏 ,破坏区域迅速发展 ,位移不断增大 ,坡体发生持续滑动. 根据曲线的特征 ,假设位移与折减系数的关系满足双 曲线方程 ,其形式为 6 bc K / 1a K , 其 中,a ,b ,c 为待定系数; 6 为位移值.当 1 a K 0 且 b c K O 时,6 一∞,边坡产生失稳滑动,从而确 定 K 一1 / a . 由拟合方程满足的条件可知 此时的折减系数即为边坡整体安全 系数 F .拟合结果如图 5所示.位移 突变安全系数为 1 . 1 7 8 5 1 ;相关系数 R 接近 1 . 3 讨 论 为了验证 3种判据结果 所得 的安全系数 的可靠性 ,需选择一衡量标准. 由于 目前在计算边坡安 全系数方面和工程设计中,极限平衡法仍被广泛采用 虽然该法 引人 了一些简化假定 ,但是对计算结果 的精度损害不大 ,根据极 限平衡法 中各个算法的精度 ,本文采用极限平衡法 中的 J a n b u法作为参照标 准,因为 J a n b u法满足全部平衡条件.通过 J a n b u法计算该边坡 ,得到 F j 1 . 1 8 2 6 9 .各个判据与 J a n b u 法的误差为 2 . 3 4 1 % ,0 . 4 1 3 % ,0 . 3 5 3 %.误差表明 ① 塑性 区贯通判据得到的安全系数与 J a n b u法的误 差最大 ,且明显小于其它 2种判据得到的安全系数.这是因为对于一个理想弹塑性单元 ,当其应力达到屈 服状态后 ,如果周 围没有约束 ,其塑性应变大小就没有 限制.但是对于边坡整体来说 ,如果该单元周 围的 物体还处于弹性阶段或者有其他边界约束条件 ,它将 限制这个单元塑性应变的发展 ,此时单元处于一种塑 性极 限平衡状态.因此 ,若塑性区面积较小 ,即使贯通 ,边坡仍具有一定承载能力 ,未产生整体失稳 ;只 有继续增大折减系数 ,坡体 内单元 的应变逐渐增大 ,达到塑性状态的单元逐渐增多 ,才形成整体滑坡.所 以,塑性区贯通并不一定意味着边坡失稳,还要看是否产生很大的且无限发展的塑性变形和位移,数值计 算中表现为塑性应变和位移产生突变,若仅以贯通作为衡量标准则使安全系数偏小.同时, 该判据存在的 2个缺点 在判断塑性区是否贯通时需人为进行观察 ,其 “自动化”程度不高 ;若要进一步提高判据 的计 算精度则需调整增加的梯度值;将限制该判据的进一步推广.② 计算不收敛判据原理简单,且得到的安 全系数与极 限平衡法十分接近 ,精度也较高,但该判据的结果无法反映边坡的变形过程 ,物理意义不是十 分明确 ,且在确定 r 和 叼时具有一定人为任意性.③ 位移突变判据得到的安全系数与 J a n b u法最为接近 , 说 明该判据是合理的,并且其确定 了折减 系数与边坡稳定形态 的定量关 系,能够表征边坡在折减 系数达到 一 定程度后产生很大的且无限发展的塑性变形和位移,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4 结 论 1 塑性 区贯通判据认为 ,边坡失稳破坏可 以看作是塑性 区逐渐发展 、扩大直至贯通而进入完全塑 维普资讯 第 6期 林杭等 边坡临界失稳状 态的判定标准 6 4 7 流状态 、无法继续承受荷载 的过程 ,它能够直观反映边坡的破坏过程 ,但是它的 2个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 的推广① 在判断塑性 区是否贯通时需人为进行观察 , “ 自动化 ”程度 不高;② 若要进一步提高判据 的 计算精度则需调整 K增加的梯度值 ;并且 ,塑性区贯通判据得到 的安全系数 与极 限平衡法得到的结果之 间的误差为 2 . 3 4 1 % ,得到的结果偏小. 2 计算不收敛判据原理简单 ,得到的安全系数与极 限平衡法得到的结果之 间的误差为 0 . 4 1 3 % ,差 别很小 ,但其结果无法反映边坡 的变形过程 ,物理意义不明确 ,且在确定 r 和 叼时具有一定人为任意性. 3 位移突变判据认为边坡进入极 限状态时 ,必然是其 中一部分岩土材料相对 于另一部分发生无 限 制的滑移.随折减系数的增大 ,滑坡 内的岩土体有明显的位移增量 ,而稳定 区的位移增量几乎为零.这就 清楚地显示 了体系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 的滑移 ,该判据物理意义明确 ,得到的安全系数与极限平衡法 得到的结果之间的误差为 0 . 3 5 3 % ,通过双 曲线方程拟合能方便有效地得到边坡 的安全系数 ,并反映位移 与折减系数关系的全过程 ,建议将其作为边坡失稳的统一判据. 参考文献 [ 8 ] [ 9 ] [ 1 0 ] [ 1 1 ] 沈金瑞, 林杭.多组节理边坡稳定性 F L A C 数值分析 [ J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 2 0 0 7 ,1 7 1 2 9 3 3 . S h e n J i n r u i , L i n H a n g . T h e n u me r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s l o p e w i t h s e v e r a l s e t s o f j o i n t s b y F L A C [ J ] .C h i n a S a f e t y S c i e n c e J o u r n a l ,2 0 0 7 ,1 7 1 2 93 3 , 郑宏, 李春光, 李焯芬 ,等.求解安全系数的有限元法 [ J ] .岩土工程学报 , 2 0 0 2 , 2 4 5 6 2 6 6 2 8 . Z h e n g H o n g ,L i C h u n g u a n g , L e e C F ,e t a 1 .F i n i t e e l e me n t m e t h o d f o r s o l v i n g t h e f a c t o r o f s a f e t y[ J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G e o t e c h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2 , 2 4 5 6 2 6 6 2 8 . G r i ff i t h s D V, L a n e P A .S l o p e s t a b i l i t y a n a l y s i s b y fi n i t e e l e m e n t s[ J ] .G e o t e c h n i q u e , 1 9 9 9 , 4 9 3 3 8 7 4 0 3 . 林杭,曹平, 周正义.F L A C 模拟全长注浆锚杆的作用效果 [ J ] .岩土力学, 2 0 0 5 ,2 6 s 2 1 6 71 7 0 . L i n H a n g , C a o P i n g ,Z h o u Z h e n g y i .S i m u l a t i n g e f f e c t s o f w h o l l y g r o u t e d a n c h o r r o d s w i t h F L A C [ J ] .R o c k a n d S o i l Me c h a n i c s , 2 0 0 5 ,2 6 s 2 1 6 71 7 0 . 赵尚毅,郑颖人,张玉芳.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中边坡失稳的判据探讨 [ J ] .岩土力学 , 2 0 0 5 ,2 6 2 3 3 2~3 3 6 . Zha o S ha n g yi ,Zhe n g Yi ng r e n,Zh a n g Yu f a ng . St ud y o n s l o p e f a i l u r e c rit e rio n i n s t r e n g t h r e d uc t i o n fin i t e e l e me n t me t ho d [ J ] .R o c k a n d S o i l Me c h a n i c s , 2 0 0 5 ,2 6 2 3 3 2 3 3 6 . 张培文,陈祖煜.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 [ J ] .岩土力学 ,2 0 0 6 ,2 7 2 2 9 9 3 0 3 . Z h a n g P e i w e n . C h e n Z u y u .I n fl u e n c e s o f s o i l e l a s t i c m o d u l u s a n d p o i s s o n ’ S r a t i o o n s l o p e s t a b i l i t y[ J ] .R o c k a n d S o i l Me c h a n i c s , 2 0 0 6 , 2 7 2 2 9 9~ 3 0 3 . 宋二祥,高翔,邱钥.基坑土钉支护安全系数的强度参数折减有限元方法 [ J ] .岩土工程学报,2 0 0 5 ,2 7 3 2 5 8 2 6 3 . S o n g E r x i a n g ,G a o X i a n g , Q i u Y u e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 c a l c u l a t i o n fo r s af e t y f a c t o r o f s o i l n a i l i n g t h r o u g h r e d u c t i o n o f s t r e n g t h p a r a me t e r s[ J ] .C h i n e s e J o u rna l o f G e o t e c h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5, 2 7 3 2 5 82 6 3 . 林杭 ,曹平 ,宫凤强.位移突变判据中监测点 的位置和位移方式分析 [ J ] .岩土工程学报,2 0 0 7 ,2 9 9 1 43 31 4 38. Li n Ha ng,Ca o Pi ng,Go n g Fe ng q i a ng . Ana l y s i s o f l o c a t i o n a n d d i s p l a c e me n t mo de o f mo n i t o r i ng p o i nt i n d i s p l a c e me nt mu t a t i o n c ri t e ri o n[ J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G e o t e c h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7 , 2 9 9 1 4 3 31 4 3 8 . 迟世春,关立军.基于强度折减的拉格朗日差分方法分析土坡稳定性[ J ] .岩土工程学报, 2 0 0 4 , 2 6 1 4 2 4 6 . C h i S h i c h u n , G u a n L i j u n .S l o p e s t a b i l i t y a n a l y s i s b y l a g r a n g i a n d i f f e r e n c e m e t h o d b a s e d o n s h e a r s t r e n g t h r e d u c t i o n[ J ] . C h i n e s e J o u rna l o f G e o t e c h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4 , 2 6 1 4 2 4 6 . I t a s c a C o n s u l t i n g G r o u p .U s e r ’ S g u i d[ Z] .Mi n n e s o t a I t a s c e C o n s u l t i n g G r o u p , 2 0 0 2 . 陈祖煜.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 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 0 0 3 .7 27 3 . C h e n Z u y u .A n a l y s i s o f s o i l s l o p e s t a b i l i t y [ M] .B e i j i n g T h e C h i n e s e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E l e c t ri c i t y P r e s s , 2 0 0 3 . 7 2 ~7 3. ] 11 J] J 1 J 1 2 3 4 5 6 7 l} l ll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