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pdf
第 3 5卷第 1 1 期 2 0 1 0年 1 1 月 煤 炭 学 报 J OUR NAL OF C HI NA C OAL S O C I E T Y Vo 1 . 3 5 NO V . No .1 1 2 01 O 文章编号 0 2 5 3 - 9 9 9 3 2 0 1 0 1 l 一 1 8 0 9 0 6 煤矿巷道支护技术 的研究与应 用 康红普, 王金华, 林 健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 北京1 0 0 0 1 3 摘 要 介绍 了煤矿巷道支护类型, 分析 了巷道支护与围岩的相 互作用关 系, 对 目前主要 的巷道支 护理论进行 了评价。着重介绍了锚杆支护成套技术 , 包括地质力学测试、 锚杆 支护设计、 支护材料、 施工机具与工艺、 工程质量检测及矿压监测、 特殊地质条件 支护技术等。通过极软岩巷道与深部沿 空留巷实例分析, 介绍 了锚杆 支护的应用效果。实践表 明 锚杆 支护 已经成 为我 国煤矿巷道 首选 的、 安全高效的主要支护方式 , 显著提 高了巷道支护效果 , 保证 了采煤工作面的安全、 快速推进 , 促 进 了煤炭 产 量的 大幅度 增长 。 关键词 煤矿 ; 巷道支护 ; 锚杆支护 ; 成套技 术 中图分类号 T D 3 5 3 文献标 志码 A S t u dy a nd a pp l i c a t i o n s o f r o a dwa y s up po r t t e c hn i q ue s f o r c o a l m i ne s K ANG Ho n g p u, WANG J i n h u a , L I N J i a n C o a l Mi n i n g a n d D e s i g n B r a n c h , C h i n a C o a l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B e r i n g 1 0 0 0 1 3,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he r o a d wa y s u p p o r t f o r ms i n c o a l mi n e s w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 b e t we e n s u p p o rts a n d r o c k s u r - r o un d i ng r o a d wa y s wa s a n a l y z e d, a n d t h e ma i n r o a d wa y s u pp o rt t h e o rie s we r e e v a l u a t e d. Th e c o mp l e t e r o c k b o l t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wa s e mp h a t i c a l l y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c l u d i n g g e o me c ha ni c s me a s u r e me n t s, r o c k b o l t i n g d e s i g n, b o l t i n g ma t e ria l s, c o n s t r uc t i o n i mp l e me n t s a n d t e c hn o l o g i e s , q u a l i t y c h e c k a n d mo n i t o r i ng, s u pp o r t t y p e s f o r s pe c i a l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s . T he a p pl i c a t i o n e f f e c t s we r e d i s c us s e d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wo c a s e s t u di e s a r o a d wa y wi t h v e r y s o ft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a n d a d e e p g o b s i d e e nt r y r e t a i n i n g . Th e p r a c t i c e s po i n t e d o ut t ha t r o c k b o l t i n g b e c o me s t h e fir s t a n d p rima r y s u p p o r t t y p e wi t h h i g h s a f e t y a n d e ffic i e n c y f o r Ch i ne s e c o a l mi n e s , whi c h o b v i o u s l y i mp r o v e s r o a d wa y s u p p o r t e f f e c t s, e n s u r e s s a f e a n d f a s t a d v a n c e o f c o a l f a c e s , a n d b r i n g s a b o u t a g r e a t i n c r e a s e o f c o a l o u t p u t . Ke y wor ds c o a l mi ne; r o a d wa y s u p po rt; r o c k b o l t i n g; c o mp l e t e t e c h n i q u e 我国煤矿主要是地下开采 , 需要在井下开掘大量 巷道 , 保持巷道畅通和围岩稳定对煤矿建设与生产具 有重要意义。随着开采深度、 广度及开采强度的不断 提高 , 巷道埋深逐年增加 , 地质条件 13趋复杂化 , 高地 应力巷道、 强烈采动影 响巷道 、 松软破碎围岩巷道及 特大断面巷道和硐室等复杂困难条件 占的 比重越来 越大 , 显著增加 了巷道支护难度。 煤矿巷道支护经历了木支护 、 砌碹支护 、 型钢支 护到锚杆支护的漫长过程。多年来 国内外的实践经 验表明 , 锚杆支护是经济 、 有效 的支护技术 J 。与 棚式支架支护相比, 锚杆支护显著提高了巷道支护效 果, 降低了巷道支护成本, 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更 重要 的是锚杆支护大大简化了采煤工作面端头支护 和超前支护工艺 , 保证 了安全生产 , 为采煤工作面 的 快速推进和煤炭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创造 了良好条件。 目前 , 锚杆支护技术 已在 国内外得到普遍应用 , 是煤 矿实现高产高效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之一。 1 煤矿巷道 支护形式 根据支护对围岩 的作用方式可将煤矿巷道支护 收稿 日期 2 0 1 0 0 6 2 1 责任编辑 柴海涛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 目 2 0 0 8 B AB 3 6 B 0 7 作者简介 康红普 1 9 6 5 一 , 男 , 山西五台人 , 博 士, 研究员 , 博士生导师。T e l 0 1 0 - 8 4 2 6 3 1 2 5, E m a i l k a n g h p 1 6 3 . e o m 1 8 1 0 煤 炭 学 报 2 0 1 0 年 第3 5 卷 分为 4类 ① 支护力作用在巷道围岩表 面的支护方 式 , 如各种类型的支架 、 喷射混凝土 、 砌碹支护等 ; ② 支护力不但作用在围岩表面, 而且作用在围岩 内部的 支护方式 , 如锚杆与锚索支护; ③ 改善巷道 围岩力学 性质 , 提高围岩强度的加 固方法 , 如各种注浆加固方 法 ; ④ 改善巷道 围岩应力状态 , 使巷道处于应力降低 区 , 如各种应力控制技术 。 1 砌碹支护。砌碹支护是应用很早 的支护方 式 , 目前在一些矿井 的硐室、 大巷中仍然采用 。按砌 碹支护材料可分为 料石 、 混凝土砌块 、 现浇混凝土 、 现浇钢筋混凝土等。但是 , 砌碹支护属于刚性被动支 护, 不仅支护成本高 、 施工速度慢 , 劳动强度大, 而且 不能适应围岩大变形。除特殊巷道和硐室 , 一般不宜 采用。 2 棚式支架。棚式 支护 曾经是煤矿巷道的主 要支护方式 , 在 2 0世纪 9 0年代初 , 这种支护所 占的 比重高达 8 0 % 以上。按支护材料可分为木支架 、 钢 筋混凝土支架及金属支架 , 其中木支架与钢筋混凝土 支架已经逐步被淘汰。金属支架按工作原理分刚性 与可缩性支架 ; 按支架材料分为工字钢 、 u型钢及其 它; 按断面分为梯形、 拱形、 圆形 、 环形。但是 , 棚式支 架也属于被动支护, 支架与巷道表面很难密切接触 , 控制围岩早期变形的能力差 , 在复杂困难条件下支护 效果差 、 成本高。棚式支架 的用量在逐年减少 , 被锚 杆支护逐渐替代。 3 锚喷支护 。我国煤矿于 1 9 5 6年开始在岩巷 中使用锚喷支护 , 至今 已有 5 0多年 的历史。喷射混 凝土可及时封闭巷道周边 , 实施密贴支护 , 减少水 、 风 对 围岩强度的影响。锚杆可及时支护围岩 , 起到主动 加固作用 , 充分发挥围岩 的自承能力。经过多年来连 续不断 的研究 、 试验与推广应用 , 锚喷支护技术无论 在支护理论 、 支护设计 , 还是支护材料、 施工机具与工 艺、 质量检测与矿压监测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锚 喷支护不仅成为岩巷首选的 、 性能优越 的支护形式 , 而且锚杆 支护也成 为煤巷 的主体支护方式 在第 3 节进行详细论述 。 4 注浆加 固。在破碎煤岩体 中开掘或维修 巷 道 , 采用棚式支护或锚杆支护很难取得较好的支护效 果 , 围岩注浆加固是一条有效途径 。注浆浆液可充填 围岩裂隙 , 将破碎岩体固结 , 改善围岩结构, 增加围岩 自身承载能力。目前注浆材料主要有两大类型 水泥 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 , 可根据巷道地质与生产条件选 取 。 5 复合支护。复合支护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支护方式联合支护巷道。如果能充分发挥每种 支护方式的支护性能 , 做到优势互补 , 复合支护会有 更好的支护效果和更 广泛 的适用范 围。复合支护虽 然适用范围广 , 但支护费用高 , 成巷速度慢 , 支护形式 选择不匹配时 , 往往造成各个击破的情况。应针对巷 道具体条件 , 选择合理的复合支护形式 , 才能达到预 期效果 。 6 应力控制技术 。将巷道布置在应力降低区 , 或采取人工卸压措施 , 使巷道周边的高应力 向深部转 移 , 是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的另一个途径。将巷道布置 在应力降低区是首选的方法。巷道布置方向优化 、 断 面形状与尺寸优化 , 均可改善巷道受力状况 。人工应 力控制措施主要有切缝 、 钻卸压孔 、 爆破及掘卸压巷 等方式。由于人工应力控制方法施工 比较复杂 , 目前 还 没有 大面 积推广 应用 。 2 煤矿巷道支护理论 我国学者在巷道支护理论方面做 了大量工作 , 提 出多种支护理论 , 并在生产实践中起到积极的指导作 用 。以下简单介绍几种理论。 1 新奥法支护理论 。结合煤炭行业 自身特点, 对新奥法支护理论进行了较好的完善和发展 , 形成以 下支护原则 采用光 面爆破 ; 采用早强喷射混凝土及 时封闭巷道周边 , 实施密贴支护; 采用锚喷支护 , 主动 加 固围岩, 提高其 自承能力 , 在 围岩内形成承载圈; 实 施二次支护 ; 对破碎围岩实施注浆加 固; 实施动态设 计和动态施工等。 2 联合支护理论。联合支护理论认为 对于复 杂 困难巷道 , 只提高支护体刚度难以有效控制围岩变 形 , 要先柔后刚 , 先让后抗 , 柔让适度 , 稳定支护。联 合支护理论在困难巷道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 但随 着 围岩条件越来越差 , 该理论受到了挑战。有些巷道 采用联合支护并不理想 , 需要多次维修和翻修 , 围岩 变形一直不能稳定 。 3 松动圈支护理论。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 认为 巷道开挖后一般会 出现松动圈, 围岩最大变形 载荷是松动圈产生过程 中的碎胀变形, 围岩破裂过程 中岩石碎胀变形是支护对象。松动圈越大, 碎胀变形 越大 , 围岩变形量越大 , 巷道支护也越 困难 。根据松 动圈的大小进行了围岩分类 , 并提出了相应的支护形 式 。 4 围岩强度强化理论 。侯朝炯等 提出巷道 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理论 , 认为锚杆支护可提高锚 固体的力学参数 , 改善被锚岩体的力学性能, 锚固区 域岩体 的峰值强度 、 峰后强度及残余强度均能得到强 化 ; 锚杆支护可改变围岩应力状态 , 增加围压 , 提高围 第 1 1 期 康红普等 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岩承载能力。 此外 , 我国学者采用弹塑性力学 、 流变力学 、 损伤 力学 、 大变形力学等理论对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特征 进行 了分析, 从不 同角度研究了巷道矿压规律及 围岩 与支护体的相互作用。 3 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 术的发展 与现 状 我 国煤矿锚杆支护技术经历了从低强度 、 高强度 到高预应力 、 强力支护的发展过程。早期采用的锚杆 支护 强 度 刚度 低 , 支 护 原理 上 仍 属 于 被 动 支 护。 1 9 9 6 --1 9 9 7年我国引进 了澳大利亚锚 杆支护技术 , 高强度锚杆支护技术得 到广泛认可 。2 0 0 5年 以来 , 为解决深部高地应力 、 受强烈采动影 响、 沿空留巷等 复杂困难巷道支护难题 , 又开发出高预应力 、 强力锚 杆与锚索支护技术 , 真正实现 了锚杆 的主动 、 及时支 护 , 大幅度减少 了巷道 围岩变形 与破坏 , 支护状况发 生了本质改变。2 0 0 9年 , 煤炭行业标准“ 煤巷锚杆支 护技术规范” MT / T 1 1 0 4 2 0 0 9 发布 , 标志着煤巷锚 杆支护技术 已经逐渐成熟。 目前 , 我 国很多矿区煤巷 锚杆支护率达到 6 0 % , 有些矿区超过了9 0 %, 甚至达 到 1 0 0 %。我国煤矿已经形成 了有 中国特色 的煤巷 锚杆支护成套技术体系 , 锚杆支护已经成为煤矿巷道 首选的、 安全高效的主要支护方式 。 3 . 1 锚杆支护理论的发展 随着锚杆支护技术 的快速发展及大量应用 , 对锚 杆支护的作用本质有了更深入 、 更全面的认识。目前 的锚杆支护理论归纳起来有 3种模式 ① 被动地悬 吊破坏或潜在破坏范围的煤岩体 ; ② 在锚 固区内形 成某种结构 梁 、 层 、 拱 、 壳等 ; ③ 改善锚固区围岩力 学性能与应力状态 , 控制围岩变形与破坏。通过不断 深入的研究发现, 锚杆支护的本质作用以第 3种模式 为主。同时, 借鉴美国煤矿锚杆支护理论与实践经 验 , 发现巷道开挖后立 即支护 , 并施加 足够高的安装 力 , 即锚杆预应力 , 提高锚 固体的刚度非常重要 。 锚杆受力曲线可归纳为5种类型 图 1 。曲线 1 对应锚杆预应力很低 , 属于被动支护 , 支护作用不 明 显 ; 曲线 5对应高预应力 、 强力支护 , 锚杆有效控制了 煤岩体扩容变形 , 锚 固区位移差很小 ; 介于曲线 1与 5之间的曲线 2 、 3 、 4 , 虽然锚杆施加了一定的预应力 , 但都小于临界值 , 不能有效控制围岩早期 的离层。根 据对锚杆受力变化特征的分析 , 得出锚杆支护围岩响 应曲线 』 , 如图2所示 , 曲线 1~5分别与 图 1对应。 曲线 5对应的高预应力 、 强力锚杆支护能有效控制 围 岩位移 ; 曲线 2锚杆破断之前围岩变形较小 , 锚杆破 断后 , 围岩位移急剧增大 ; 曲线 3围岩发生较大位移 后能趋于稳定 ; 曲线 4围岩发生较 大位移后不能稳 定 , 而且后期由于锚 固力 明显降低 , 围岩位移进一步 加大 , 甚至失稳 。 锚杆受力 图 1 锚杆受力变化曲线 F i g . 1 Va r i a t i o n c ll r v e s o f f o r c e a l o n g b o l t s 支护压力 时问 图 2 锚杆支护围岩响应 曲线 Fi g . 2 Re s po n s e c al v e s o f r o c k b o l t i ng 边界位移 根据上 述 分 析 , 提 出 高 预 应 力 、 强 力 支 护 理 论 。 1 锚杆支护主要作用在于控制锚 固区围岩的 离层 、 滑动 、 裂隙张开、 新裂纹产生等扩容变形 , 将这 种不连续变形控制到最小 , 保持煤岩体的完整性 、 连 续性 , 使 围岩处于受压状态 , 减小煤岩体强度降低。 2 锚杆预应力及其扩散对支护效果起决定性 作用。确定合理的预应力 , 并使其有效扩散是支护设 计的关键 。托板 、 钢带与金属网等护表构件在预应力 支护系统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 3 预应力锚杆支护 系统存在临界支护 刚度。 支护刚度小于临界支护刚度 , 围岩将长期处于变形与 不稳定状态; 相反 , 支护刚度达到或超过临界支护刚 度 , 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抑制, 巷道处于长期稳定状态。 4 锚杆支护对 围岩弹性变形 、 峰值强度之前 的 塑性变形、 锚固区整体变形等连续变形控制作用不明 显 , 要求支护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延伸率 , 使 围岩 的连 续变形得以释放 。 5 对于复杂困难巷道 , 应采用高预应力 、 强力 锚杆组合支护 , 应尽量一次支护就能有效控制围岩变 形与破坏, 避免二次支护和巷道维修。 煤 炭 学 报 2 0 1 0 年第3 5 卷 3 . 2 锚杆支护技术的发展 锚杆支护成套技术包括地质力学测试与评估 、 锚 杆支护设计 、 支护材料、 施工机具与工艺、 支护工程质 量检测及矿压监测 、 特殊地质条件支护技术等诸多方 面 。 1 巷道 围岩地质力学测试技术。针对围岩三 要素 应力、 强度及结构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 研究分院开发出煤矿井下煤岩体地质力学快速测试 系统 J , 包括小孔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装置 , 钻孔 触探法强度测定装置及矿用 电子钻孔窥视仪。在全 国 2 0多个矿区进行了 3 0 0余个测站 的测量工作 , 获 得了相关矿区井下地质力学数据, 并分析了矿区地应 力场、 围岩强度与结构的分 布特征及规律 J , 为巷道 布置与支护设计提供 了可靠的基础参数。 2 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随着对巷道围岩地质 条件复杂性与多变性的深入了解 , 以及数值计算在采 矿工程中的快速发展与应用 , 动态性 、 系统性 、 信息化 的设计方法 , 即动态信 息设计法得 到普遍认可与应 用。支护设计不是一次完成 的, 而是一个动态过程; 初始设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 通过多方案比较确定合 理的设计参数 ; 设计充分利用每个 过程 中提供 的信 息 , 实时进行信息收集 、 分析与信息反馈。 3 锚杆支护材料。锚杆支护材料包括杆体及 附件 、 锚 固剂 、 组合构件 、 金属网、 锚索等。 为了满足复杂困难巷道支护要求 , 开发 出高强度 螺纹钢锚杆支护系列材料 表 1 。通过杆体结构与 形状优化, 更有利于提高锚杆锚 固效果; 通过开发锚 杆专用钢材 , 达到高强度和超高强度级别 j 。同时, 研制出系列树脂锚 固剂 , w 型 、 M 型钢带 , 形成 了高 强度树脂锚固组合锚杆支护系统。 表 1 锚杆杆体力学性能 Tab l e 1 M e c ha ni c al pr o pe r t i e s o f bo l t bar s 针对初期小孔径树脂锚固锚索存在的问题 , 如锚 索直径 1 5 . 2 m it t 小 , 破断力小 , 与钻孔不匹配 , 易出 现拉断现象等, 开发 出大直径 、 高吨位锚索。一方面 加大了索体直径 , 最大达 2 2 m m, 提高了索体的破断 力 , 直径 2 2 m m的锚索拉断载荷达到 6 0 0 k N; 另一方 面 , 采用 l 9根钢丝代替了原来的 7根钢丝, 提高了锚 索的延伸率。 4 锚杆支护施工机具与工艺。锚杆支护施工 质量和速度取决于施工机具与施工工艺。我 国单体 锚杆钻机及配套机具 已比较成熟, 基本能够满足井下 锚杆支护施工的需要 。在锚杆 、 锚索预应力施加设备 方面 , 引进和开发了大扭矩气动扳手 、 液压扳手, 研制 出与锚杆钻机配套使用的扭矩倍增器等机具 , 基本能 够满足锚杆螺母扭矩 3 0 0~ 5 0 0 N m的要求。研制 出系列锚索张拉设备 , 与高预应力 、 强力锚索配套使 用的张拉设备 , 额定张拉力达到 4 5 0 k N。 为了提高煤巷综掘施工的装备和技术水平 , 促进 煤巷单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有些矿区引进了先进的 连续采煤机和掘锚机组 , 并在井下应用 中取得较好的 效果 。 锚杆支护施工工艺包括施工机具选择与配置 , 施 工人员组织 , 施工工序安排 , 安全技术措施等 内容。 很多矿区根据本矿区地质与生产条件 , 通过合理配置 施工机具与人员 , 安排支护各工序的顺序和时间, 采 用快速安装机具与工艺, 缩短每个工序所 占时间, 并 与掘进 、 运输等环节相配套, 形成 了煤巷快速施工工 艺 , 显著提高了锚杆支护成巷速度。 5 锚杆支护施工质量检测与矿压监测 。锚杆 支护施工质量检测主要包括锚杆锚 固性能和安装质 量。开发出系列锚杆拉拔计 , 用于锚杆锚 固力检测 ; 研制出锚杆预紧力检测器具 , 用 于锚杆安装 质量检 测。此外 , 还研制出声波锚杆锚 固质量检测仪 , 用于 锚固长度 、 锚固效果检测。 在巷道矿压监测方面, 开发出各种测尺 、 测杆 、 测 枪及收敛计 , 用于表面位移监测 ; 顶板离层指示仪 、 多 点位移计用于顶板离层和深部位移监测 ; 锚杆测 力计 、 测力锚杆用于监测锚杆受力分布与变化 ; 钻孑 L 应力计用于煤岩体应力变化监测。 此外 , 还开发出先进的巷道矿压综合在线监测系 统。系统由井下与井上部分组成。井下部分包括传 感器和监测分站 , 采集传感器数据 , 通过井下 通讯分 站传输至井上。地面连接计算机采集与处理系统, 可 实时 、 在线进行矿压监测 , 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 确保巷 道安全。 6 锚固与注浆联合加固技术。根据煤 矿巷道 特点 , 开发出不同形式 的注浆锚杆 , 包括普通注浆锚 杆 , 内锚外注式注浆锚杆 , 外锚 内注式注浆锚杆 , 可控 压注浆锚杆等。对于极破碎煤岩体 , 还研制出钻锚注 加 固技术 , 将钻孔 、 注浆和锚固集于一体 , 解决了难成 孔的破碎煤岩体加固难题。在小孔径树脂锚固预应 第 1 1期 康红普等 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力锚索的基础上, 研制 出树脂 与注浆联合锚固锚索 , 兼有树脂锚固和注浆锚固锚索的优点 。 注浆材料除常用的水泥基材料外 , 还开发出不同 类型的化学加固材料 , 如聚氨酯 、 脲醛树脂及不饱 和 聚脂等 , 以适应不同的围岩条件 。 3 . 3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 锚杆支护已经广泛应用于煤矿各类巷道 。在千 米深井高地应力巷道 、 软岩巷道 、 强烈动压影响巷道 、 沿空掘巷与留巷等复杂困难条件取得较好效果。下 面介绍两个典型的应用实例 。 3 . 3 . 1 极软岩巷道 平庄红庙煤矿是我国典型的软岩矿井。煤层及 顶底板岩层胶结差 , 煤 岩体强度低 、 松散破碎 、 易风 化、 易崩解 、 遇水膨胀等特性 , 致使巷道支护困难。为 了解决该支护难题 , 在回采巷道进行 了锚杆支护研究 和试验 。 煤层平均厚度 5 . 9 9 m, 抗压强度仅为 4 . 8 M P a , 层理、 节理发育。顶板砂质泥岩强度为 1 5~ 2 5 M P a ; 直接底也为砂质泥岩, 单轴抗压强度为 2 3 . 5 MP a , 具 有膨胀性 。以回风巷 为例 , 掘进 断面呈直墙半 圆拱 形 , 宽 3 . 8 m, 墙高 1 . 2 m。巷道埋深 3 5 0~ 4 0 0 m。 巷道采用树脂全长预应力锚 固支护。锚杆直径 2 2 m m, 长度 2 . 4 m, 树脂全长锚 固。采用 W 护板 与 钢筋网 顶板 、 菱形金属网 帮 护表。锚杆全部垂 直巷道表面打设 。锚杆排距 9 0 0 m m, 间距 8 5 0 mm; 每排每帮 2根锚杆 , 问距 6 0 0 h i m。锚杆预紧力矩为 4 0 0 N m。锚索直径 2 2 m m, 长度 4 . 3 m, 树脂端部 锚固。每 1 . 8 m打 3根锚索。锚索预 紧力为 2 0 0~ 2 5 0 k N 。回风巷锚杆支护布置如图 3所示 。 图3 软岩回采巷道锚杆支护布置 Fi g . 3 L ay o ut o f b o l t i ng i n s o f t r o c k r o a d wa y 在掘进期间, 两帮移近量为 7 9 m m, 顶底板移近 量为 2 8 1 mm, 而且主要是底臌量。顶板浅部离层为 1 4 m l T l , 深部离层 为 2 3 h i m。巷道 变形 量小 , 围岩完 整 、 稳 定。在 回采影 响期 间, 巷 道在距 采煤工 作面 4 O~ 5 0 m 范 围内开始受 到 明显采 动影 响 , 特别 是 3 0 m以后影响强烈。在距采煤工作面 3 m的位置 , 两 帮移进量达到 2 5 6 mm; 顶板下沉量达到 1 1 0 mm。但 总体 来 看 , 围岩 变 形 不 大 , 满 足 了安 全 生 产 的需 要 。 3 . 3 . 2 深部沿空留巷 为了解决沿空留巷支护难题 , 在淮南谢一煤矿进 行了高预应力 、 高韧性 、 强力支护技术研究与试验。 试验巷道为 5 1 2 1 B 1 0工作 面 回风巷 , 煤层平 均 厚度 1 . 4 m, 倾角 2 2 。 , 单轴抗压强度为 8 . 2 M P a 。煤 层直接顶为泥质砂岩 与细砂岩。巷道埋深为 7 0 0 m 左右 , 断面为倒梯形 , 宽度 5 . 0 m, 中高 2 . 8 m。 确定回风巷巷内支护采用强力锚杆 、 锚索组合支 护 。支护参数 锚杆直径 2 2 m m, 长度 2 . 4 m, 树脂加 长锚固。采用 w 钢 带与金属 网护顶。锚 杆排距为 1 0 0 0 m m, 顶板每排 6根锚杆 , 上帮 4根 , 下帮 2根。 锚杆预紧力矩为 5 0 0 N m。锚索直径为 2 2 mm, 长 度 6 . 3 m。顶板每 2 . 0 m安装 2根锚 索。锚索张拉 力为 3 0 0 k N。 从巷道掘进到稳定期问, 两帮移近量为 1 4 9 mm, 顶底板移近量为 4 1 mm, 顶板离层很小 , 支护状况 良 好 图 4 。 图 4 沿空 留巷支护状况 Fi g . 4 S up po r t s i t ua t i o n o f g o b s i d e e n t r y r e t a i n i n g 留巷期间, 巷道 围岩位移显著增加。从工作面前 方 1 0 i n到后方 9 0 I n内, 顶底板移近量增加 1 6 3 m m, 但位移总体不大 , 围岩与充填体稳定。 在留巷复用期 间, 即作为下一工作面的运输 巷, 经受了二次采动影响, 但 回采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 响不太 明显 。部分地段底臌与煤帮变形较大 , 进行了 扩巷。整个 留巷复用期间, 围岩变形基本控制在允许 的范围内。以高预应力 、 强力锚杆与锚索为巷内基本 支护 , 配合加强支护与巷旁充填支护 , 从掘进 、 留巷到 复用的全过程 , 基本满足了生产要求 , 取得 了较好 的 支护效果 。 1 8 1 4 煤 炭 学 报 2 0 1 0 年第3 5 卷 4 结 论 1 煤矿巷道支护经历 了木支护、 砌碹支护 、 型 钢支护到锚杆支护的发展过程 。实践证明, 锚杆支护 是经济 、 有效的支护技术 , 是煤矿实现高产高效生产 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之一。 2 煤矿锚杆支护技术经历了从低强度 、 高强度 到高预应力 、 强力支护的发展过程。 目前已开发出包 括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 、 动态信息支护设计 、 高强 度与高刚度支护材料 、 快速施工机具与工艺、 工程质 量检测与矿压监测及锚固与注浆联合加 固在 内的锚 杆支护成套技术 , 成为首选 、 安全高效 的主要支护方 式。 3 高强度 、 高刚度锚杆支护技术成功应用于千 米深井巷道 、 软岩巷道 、 强烈动压影响巷道 、 沿空掘巷 与留巷 、 采空区留巷等复杂困难条件 , 围岩的强烈变 形得到有效控制 , 取得 良好的支护效果。 4 锚杆支护技术是继我 国煤矿成功应用综合 机械化采煤技术以来采掘技术的又一次革命 。它不 仅保证了采煤工作面的安全 、 快速 、 高效推进 , 煤炭产 量和效益的大幅度增长 , 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矿井 的开 拓部署与巷道布置方式 。 参考文献 [ 2 ] 康红普 , 王金华 . 煤巷锚杆支护理论与成套技术 [ M] . 北京 煤炭 工业出版社 , 2 0 0 7 . Ka n g Ho n g p u, Wa n g J i n h u a . R o c k b o l t i n g t h e o r y a n d c o mp l e t e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c o a l r o a d w a y s [ M] . B e ij i n g C h i n a C o a l I n d u s t r y P u b l i s h - i n g Ho u s e , 2 0 0 7. 侯朝炯 , 郭励 生, 勾攀峰 , 等. 煤巷锚杆支护[ M] . 徐州 中国矿业 大学出版社 , 1 9 9 9 . H o u C h a o j i o n g , G u o L i s h e n g , G o u P a n f e n g , e t a 1 . R o c k b o l t i n g f o r c o a l r o a d w a y [ M] . Xu z h o u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P r e s s, 1 9 9 9. [ 3 ] 董方庭 , 宋宏伟 , 郭志宏 , 等. 巷道 围岩松动 圈支护理论 [ J ] . 煤 炭学报 , 1 9 9 4 , 1 9 1 2 1 3 2 . Dan g F a n g t i n g, S o n g Ho n g we i , Gu o Z h i h o n g, e t a 1 . Ro a d wa y s u p p o r t t h e o r y b a s e d o n b r o k e n r o c k z o n e [ J ] . J o u rna l o f C h i n a C o al S o i e e t y , 1 9 9 4, 1 9 1 2 1 3 2 . [ 4] 侯朝炯 , 勾攀峰. 巷道锚杆 支护 围岩 强度强化 机理研究 [ J ] . 岩 石力学 与工程学报 , 2 0 0 0 , 1 9 3 3 4 2 3 4 5 . H o u C h a o j i o n g , Go u P a n f e n g . M e c h ani s m s t u d y o n s t r e n g t h e n h anc e me n t fo r t h e r o c k s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a d w a y s u p p o r t e d b y b o l t [ J ] . C h i n e s e J o u rna l o f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0 , 1 9 3 3 4 2 -3 4 5. [ 5 ] 康红普 , 姜铁明 , 高富强. 预应力 在锚杆支护 中的作用 [ J ] . 煤炭 学报 , 2 0 0 7, 3 2 7 6 7 3 6 7 8 . Ka n g Ho n g p u, J i a n g T i e mi n g, Ga o F u q i an g . Ef f e c t o f p r e t e n s i o n e d s t r e s s t o r o c k b o l t i n g [ J ] . J o u r n al o f C h i n a C o al S o c ie t y , 2 0 0 7, 3 2 7 6 7 3 6 7 8 . [ 6] 康红普 , 王金华 , 高富强. 掘进工作 面围岩应力分布特 征及其与 支护 的关系 [ J ] . 煤炭学报 , 2 0 0 9, 3 4 1 2 1 5 8 5 1 5 9 3 . Ka n g Ho n g p u, Wa n g J i n h u a, Ga o F u q i a n g . S t r e s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 r o c k s u r r o u n d i n g h e a d i n g f a c e a n d i t s r e l a t io n s h i p wi th s u p p o rt i n g [ J ] . J o u rn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0 9 , 3 4 1 2 1 5 8 5 1 5 9 3 . [ 7 ] 康红普 , 王金华 , 林健. 高预应 力强力支护系统及 其在深部巷 道中的应用[ J ] . 煤炭学报, 2 0 0 7 , 3 2 1 2 1 2 3 3 - 1 2 3 8 . Ka n g Ho n g p u, Wa n g J i n h u a, L i n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