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炭行业分析报告.pdf
中国焦炭行业分析报告 1 中国焦炭行业分析中国焦炭行业分析 国家宏观调控将逐步深入,煤炭资源更加紧张,钢铁行业面临结构调整。处于产业链条 中间环节的焦炭面临着诸多机会和挑战。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的焦炭行业的主要特点是 我国焦炭行业的经济效益开始出现明显回升,并且增长的幅度远大于钢铁行业我国焦炭行业的经济效益开始出现明显回升,并且增长的幅度远大于钢铁行业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焦炭消费量占全国年生产总量的 92左右,其中工业部门的焦 炭消费比重占 96左右,钢铁和化工分别占国内焦炭总消费量的 75和接近 10。同时, 国际方面由于环保标准日趋严格, 几个主要生产国家已倾向于进口, 加上焦炭的下游行业纷 纷步入新的景气周期,使焦炭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契机。 具有世界龙头地位的国内产业具有世界龙头地位的国内产业 我国焦炭行业在世界上处于龙头地位,中国是世界焦炭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焦炭 产量和出口量都占了全球的一半左右。2003 年我国焦炭生产达 13879 万吨,约占世界焦炭 总产量的 45,出口焦炭 1472 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 60。据悉,欧盟钢铁业年消耗焦 炭量的 1/3 依赖中国进口,全球焦炭的 70来自中国,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冶金焦炭重要的 供应基地。 出口配额的不断提高出口配额的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焦炭出口实行的是配额制, 2004 年国家原本计划将焦炭出口量削减至 900 万 吨,结果引起了焦炭价格持续飞涨,欧盟、美国、意大利等地区和国家强烈不满。随后,中 国政府在与欧盟谈判中,调整了焦炭出口数量,最终以出口 1400 万吨达成一致,化解了国 际贸易争端。因此,作为目前已具世界龙头地位的中国焦炭产业,目前市场仍没有完全有效 挖掘出其内在的投资价值, 目前的市场估值仍远远未体现出世界市场占主导地位话语权的价 值,因此凭这点将吸引着世界的巨大资本。 1. 行业背景介绍和主要特征行业背景介绍和主要特征 1.1 中国是世界上焦炭出口大国中国是世界上焦炭出口大国 焦炭是煤经过高温干馏形成的固定碳状物,热值为 6000 7500 千卡 / 公斤,大部 中国焦炭行业分析报告 2 分呈现灰黑色或银白色。焦炭按粒度的不同可分为冶金焦、大块焦、中块焦、小块焦、焦丁、 粉焦。焦炭产品的主要用途如下 1. 冶金焦供钢铁和其它金属冶炼和铸造,也可用作气化和化学工业原料。 2. 中块焦和小块焦可供小高炉冶炼用,也可作为发生炉煤气的原料及铁合金加工的燃 料。 3. 焦丁用于铁矿的烧结。 4. 粉焦可作为烧结燃料等。 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焦炭生产和供应国,占世界贸易量的 59,焦炭又是将铁矿 石转化为钢铁的必不可少的原料。 因此可以说, 中国焦炭行业的一举一动, 牵动着世界钢铁、 煤炭、煤化工及相关贸易企业的神经。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 年中国 共生产焦炭 13879 万吨,其中,出口焦炭 1472 万吨。焦炭和煤炭大量的出口,加上国内钢 铁企业数量的激增,焦炭的价格也迅猛飞升。 1.2 中国焦炭行业所面临的竞争中国焦炭行业所面临的竞争 目前,由于中国是焦炭能源出口大国,国内焦炭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从 2002 年下 半年起,随着下游冶金行业需求高涨、国际焦炭产量萎缩,国内外焦炭价格开始稳步上涨, 使得几年前还营运困难的焦炭业,一下子成为高利润行业。受利润驱动,各方资金纷纷投入 焦炭这一行业。到 2004 年,国内焦炭的产量迅速增长,除山西之外,内蒙古、宁夏、河北、 山东等地的大量焦化项目也纷纷投产。 由于国内外焦炭行业上下游的激烈竞争, 导致焦炭行 业无序的发展。 目前,焦炭行业主要的竞争来自三方面的市场竞争 一是国外焦炭生产和出口市场有所恢复 二是联合钢铁企业自身焦化项目扩建增多 三是许多钢厂也强加了对喷吹煤、油、气等替代燃料的使用数量,从技术上减少 了对焦炭的需要,导致用煤替代焦炭数量的增加。 尽管这些因素尚未动摇中国在国际焦炭生产和出口上的强势地位,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形 成竞争,抢占了部分国际客户和降低了对焦炭的部分需求。 另一方面, 我国焦炭行业还不能作为一个真正的产业, 因为它过于依赖钢铁工业的需求, 就好像是一个钢铁企业的原料加工车间。 与焦炭下游行情低迷相反的情况是, 其上游炼焦原 料煤价格是一路看涨, 而炼焦煤的价格往往占到焦炭成本的85%以上。 炼焦煤价格居高不 中国焦炭行业分析报告 3 下,焦炭价格下滑,也挤压了焦炭行业的利润。产业链上这几个行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日益 激烈,最终结果是相互间以低价竞争,剩者为王。 1.3 全球焦炭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全球焦炭行业所面临的问题 从 2002 年以来,由于全球钢铁业的快速发展,焦炭出现了供应紧张的局面,国内外焦 炭价格上涨迅猛。 鉴于此种状况, 各国为了降低对我国焦炭的依存度和解决本国焦炭不足的 问题,日本、美国、英国、巴西、印度、土耳其、伊朗、南非等国家正在考虑筹建或正在建 设焦炉,预计到 2006 年,全球焦炭年产能将新增 8000 万吨,其中我国新增 5800 万吨、巴 西 660 万吨、德国 290 万吨、印度 280 万吨、美国 270 万吨、波兰 220 万吨。2005 年国际 焦炭产能将超过 4.5 亿吨。所以,焦炭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 据研究报告显示,到 2005 年,我国焦炭年产能将达 2.66 亿吨,可满足生产 4 亿吨钢的 需求,超过市场对焦炭产品的需求总量。 一方面焦炭产能严重过剩, 一方面由于供需不平衡, 导致部分国家和地区焦炭供应紧张。 虽然各国都在加紧筹建和扩建现有的焦炭生产设备, 但是近一年内焦炭生产能力不会有大的 增长。同时,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加大了焦煤开采投资,波兰等国增加了焦炭出口,对缓解当 前供需紧张矛盾有积极作用。到在建焦炉投产后,市场紧张状态就会得到缓解。 其次,世界焦煤资源短缺局面近期不会改变,炼焦煤供应紧张态势仍将持续,石油涨价 对运输成本的影响短期内不可能逆转,环境保护政策使炼焦企业的成本呈递增态势。所以, 焦炭行业还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 2. 整体宏观环境和市场发展整体宏观环境和市场发展 2.1 中国焦炭市场规模和状况中国焦炭市场规模和状况 2004 年,中国焦炭产量达到 2 亿吨,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出口贸易量一直 保持在超出世界 60的份额。近几年来,受国内钢铁和其它行业发展的拉动,焦炭市场需 求急剧增长,产品价格持续攀高。国内焦炭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投资日趋升温。2003 年我 国焦炭产量已近 1.38 亿吨,比上年增长 20.2%;其中出口 1472 万吨。 目前焦炭市场存在以下情况首先,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焦炭成本急剧上升。炼焦用煤 价格在高位继续上涨, 由于冶金用煤量增长以及煤矿生产安全形势等因素影响, 焦煤产量受 中国焦炭行业分析报告 4 限,供应紧张,导致焦煤价格上涨过快,其中主产地山西的焦煤每吨上涨 100 元左右。焦煤 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焦炭企业生产成本急剧上升, 利润空间大为压缩, 企业利润率大幅降低。 其次,焦炭产量较快增长,市场需求相对回落。今年以来,国内焦炭产能迅速提高,产 量增长较快,除山西外,内蒙古、宁夏、河北、山东等地大量焦化项目纷纷投产,产量结构 性、区域性的过剩局面随之出现,各地钢厂、港口库存量较大。 再次,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利益受损。一些地方政府对违规上马、不符合准入条件的焦 化项目以及属于清理范围的焦化项目监管、取缔乏力,焦炭生产规模盲目扩张,市场供求失 衡,加之部分焦炭生产企业缺乏自律,导致恶性压价竞争,焦炭行业整体利益受到损害。另 外,焦炭质量下降也影响了焦炭销售价格的稳定。 2.2 行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趋势 在国际焦炭市场上, 中国出口量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焦炭出口始于 1985 年, 出口仅 600 余吨,到 2003 年基本维持在 1300 吨左右,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 60,到 2004 年,出口 量激增到 1501 万吨。世界上的主要钢铁生产大国,如美国、日本、印度、韩国、英国、德 国、巴西等国家已经对中国焦炭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这些国家除自身生产外,在焦炭采购 战略上,基本上把中国焦炭作为最核心的采购目标。 目前,焦炭业正从垄断竞争市场逐渐向“寡头垄断市场”演化。技术落后、资金薄弱、 产业集中度低的中小焦炭企业将自生自灭。 首先是从产业政策上扶持优势焦化企业, 推进焦 煤生产企业与焦化企业的纵向合并, 为优势焦化企业优先配置专用煤田, 在产业下游稳定焦 炭用户网络,合理配置运力资源,鼓励大型焦炭企业上市融资,在税收政策上体现对焦化深 加工产业链条的倾斜。山西省还将运用政府调产资金贴息、入股等形式为大型焦化产业“注 血” 。其次是加强行业自律组织,组建类似“欧佩克”组织的焦炭联盟,稳定市场价格,确 保成员企业获得稳定、合理的利润,贯彻国家产业法规和调控政策,促进成员企业深层次合 作,引入外资解决融资问题。 2.3 政府的政策监管框架和相关政策环境的改变政府的政策监管框架和相关政策环境的改变 目前,国家正对焦炭业实施宏观调控,主要从供需两方面入手。从供应看,炼焦带来日 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稀缺焦煤资源的匮乏, 让主管部门加强了对行业的调控。 国家环保总局 污染控制司负责人曾表示,我国将加强焦炭行业的环境监管,坚决淘汰土焦和改良焦,严格 执行焦炭行业准入条件,加大环境监察和执法力度。另一方面,从需求看,2005 年第二季 度钢铁的需求稳中略降, 价格也开始回落。 导致了焦炭业因为钢铁用焦量达到焦炭消耗总量 的70%以上。同时,冶金、化工、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等行业新兴节能技术推广迅速,国 中国焦炭行业分析报告 5 家鼓励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导向,都在压缩单位产值中的焦炭消耗成本。 同时,国家对出口需求也将不会放松管制。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将在200 6年取消焦炭出口配额限制,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要放松对焦炭出口的控制。 国家还将运用 取消出口退税等政策,逐渐改变对资源性、高耗能产品出口的鼓励性政策,代之以中性或约 束性政策。同时,在遵守国际贸易准则的前提下,我国控制和抑制焦炭出口的方向和原则将 不会改变。虽然去年出口企业从上千家缩减为48家,但出口经营的散、乱、小现象依然存 在,出口经营秩序仍然要进一步整顿。 3. 行业参与者应对策略行业参与者应对策略 从长远看,焦碳行业要坚持控制总量、关小上大、能力置换、优化布局、保护环境、综 合利用的原则,提升产业整体素质,逐步走向循环经济。专家指出,产业生态优化的“丛林 法则”看似有些“残酷” ,但非此道不能匡引焦炭业健康发展。引入扶大限小、优胜劣汰的 “丛林法则”,已经成为业内人士首肯的行业健康发展的模式了。这意味着,从焦炉里不仅 要炼出优质焦炭,关键是对煤焦油、焦炉煤气等化学产品进行回收、加工、转换,做出附加 值更高的化工产品。大型焦化集团将大大延伸产业链条,把价值增值逐步放在煤焦油加工、 煤焦油与原油混炼汽柴油、甲醇、二甲醚、苯产品精加工及下游产业上。焦炭供应应成为优 势焦化企业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然而,国内焦炭企业的激烈竞争造成了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环境日益恶化,因此,国内 焦炭企业应该通过强强联合来解决焦炭行业当前面临的困境。 4. 未来面临的挑战和驱动因素未来面临的挑战和驱动因素 4.1 行业所面临的挑战行业所面临的挑战 发达国家焦炭生产及污染负荷相当大程度上转移给了中国, 但中国并没真正获益。 焦炭 生产排污环节多,排污强度高,排放出废水、废气、苯并芘等大量有害污染物,是污染最为 严重的行业之一,对人民生命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在山西等主要焦炭产地,生产焦炭排放出 的烟雾弥漫在空气中,形成了厚厚的浓雾,甚至数十米内看不见人和物,空气中弥散着浓浓 的硫磺味。 由于炼焦煤资源紧张, 相当一部分焦化企业纷纷开发建设煤矿。 少数企业炒卖探矿和采 矿权,扰乱正常的煤炭开发秩序,并造成炼焦煤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我国将进一步规范 中国焦炭行业分析报告 6 炼焦煤资源的管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焦炭出口国,从2004年围绕中国焦炭出口发生的贸易争端分析,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焦炭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主体, 中国焦炭出口对世界上相当一部分国家的经 济安全具有重大影响, 其影响范围之大已经远远超出了纯经济范畴, 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焦炭 出口政策将保持稳定或小幅增长。 4.2 价值链中钢铁行业的发展价值链中钢铁行业的发展 世界钢材需求量从 2001 年以来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2002 年需求量增长率为 4.2%, 2003 年达到 8.3%,预计 2004 年将达到 5.7%。在世界钢材需求量中,40%用于建筑部门,40% 用于资本投资支出,20%用于高级耐用消费品制造。世界钢材需求增长前景相当看好,尤其 是中国大陆钢材需求呈现出不寻常的强劲增长势头, 并且将会持续下去, 这为我国焦炭行业 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外,最近 10 年里,美国钢材需求量有了很大增长,预计 未来 10 年,欧洲钢材需求量也将像美国那样出现大幅度增长势头,甚至于日本钢材需求量 仍有一定增幅。未来 10 年,由于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大陆经济进一步大幅度增长,世界钢 铁工业部门将从这一经济快速发展中大获好处。 发展中国家及中国大陆对基础公共设施项目 新建和扩建需求巨大, 在这些基础公共设施工程项目中钢材用在建筑上。 同时, 发展中国家、 中国大陆制造业发展迅速,在这些大量投资中,资本投资支出用在工业装置和设备上,工业 装置和设备则是钢材间接的制造产品,需要大量消费钢材。此外,高级耐用消费品产量在增 加,也要消耗掉大量钢材。尤其在钢材货源供应处在紧俏短缺状态,将使钢铁厂在同用户签 订供应合同的交易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争取更加有利的定价条件。 从以上钢铁行业发展走势分析,在全球焦炭供需不平衡,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世界钢铁 需求的不断上涨必定会为焦炭行业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个良好发展时机。 5. 业者的关键成功要素业者的关键成功要素 焦炭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左右国际市场的能源产品之一, 中国可以凭借这个优势构筑 能源安全的另一极, 以增加中国未来在国际贸易中双方谈判的重要影响因素。 但是焦炭生产 本身是一种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所以,我国煤炭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走一条 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煤炭发展的路子,其中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是 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成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