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权交易的重重迷雾.doc
矿权交易的重重迷雾 矿权交易的重重迷雾 一、以假乱真 假矿权证系指伪造的正本(载明矿权区名称、代码、属主、勘查单位、有效期限、面积、发证机关等)和副本(载明矿权区拐点坐标、面积、开采标高),涂改过有效期、范围、开采标高的矿权 证,矿权证的复印件、失效矿权证、非发证资格部门所发的矿权证。 大凡受让探矿权或采矿权的一方,都提出要看转让方的矿权证。 大家当时关注的焦点在矿区的矿石品质与前景方面,重点关注的是矿权区的面积、范围和有效期限。大家所忽略的一个事实是这个证本身的真伪和合法有效问题。 注意不要只看矿权证的复印件,而要看矿权证的原件(正本,特别是副本)。 破招法门避免上当受骗的办法是将矿权证复印后,去相关国土资源部门核实真伪千万不要相信转让方信誓旦旦的承诺及他的与国土资源部门某某铁哥的动人故事否则,一旦进入或将首付款打入,将追悔莫及 二、狸猫换太子 有些矿权转让方将他们的矿权区卖个好价钱,便从别人那里买来一些矿堆放在自己的坑口或选厂矿仓,其实他们自己的矿洞只打到了一些贫矿或小矿脉。以此,迷惑专业人士,抬高交易价格。 破招法门实地考察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及矿化真实现状。 三、篡改资料 1、虚列子虚乌有的探矿工程如坑道、钻探、浅井和槽探工程; 2、故意列高矿石品位或将高品位代替平均品位; 3、储量数据的计算不按国家规定,或将334级数据故意说成探明储量。 破招法门 在其原取样位置和其它位置亲自重新取样,并保管好样品;不要轻易相信任何权威专家的评价,不要轻信近年经储委批准过的储量报告,因为近年来个别储量报告(含储量核实报告)实质是按业主意愿而成的,存在着制假一条龙服务队伍。 转让合同注意事项 1、必须载明受让的矿权证号、属主、面积、拐点坐标、有效期限、开采范围; 2、必须载明用水手续及使用权; 3、必须载明矿区道路、坑口、矿场占地、占林的合法有效手续及使用权; 4、必须载明选厂、尾矿库占地、占林的合法有效手续及使用权; 5、必须载明选厂、尾矿库的立项报告、排污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 6、必需载明电力设施、已采矿石及其它资产的处置方式; 7、必须载明各项违约责任。 透过矿权交易的重重迷雾之二 一、一个诚信不健全的社会需要一双慧眼 诚信是经济活动的一项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人无信不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市场化的信用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诚信环境差强人意。信用制度的缺位,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已产生巨大影响。据中科院研究,在世界发达国家用1美元可办到的事,在中国需要1.25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发展的综合成本要高于发达国家,使得国内生产总值的10%20%成为无效成本。 据统计全国每年因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损失达2000亿元;全国有16.5万户企业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38%,是利润总额的8.5倍,达到14827亿元,因此增加的财务费用1年有2000亿元左右;我国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公司坏账率至少在5%以上,每年至少有150亿美元左右的海外拖欠款没有收回。另有专家估计,2001年中国企业海外应收账款1000亿元;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左右,但合同的履约率仅有60%左右。前几年中国股市出现了蓝田、银广夏等弄虚作假事件,导致众多股民向主要股东提出民事诉讼。促使中国最高法院出台相应通知,且在一年内受理900件诉讼。南京冠生园因“陈馅事件”,80年历史的企业倾刻间土崩瓦解,南京冠生园失信而破产。浙江温州、福建晋江造假案,曾给当地经济造成重大损失,数年后才恢复元气。 安然公司是美国第七大石油公司,因虚报利润、业绩事件披露后,2001年12月,只好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其在美国的部分,破产倒闭,海外公司被兼并,股票每股85美元突降到1美元以下,主要当事人自杀或辞职。为安然公司审计的安达信公司,其创始人阿瑟安达信因诚信使其在会计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五大会计公司之一。 如今却因为协助安然公司做假帐,在美国的营业执照被收回,海外公司被对手瓜分。 1995年加拿大BRE-X矿业公司在印尼布桑找金矿,采用在岩样中加入金粉的方式以提高金矿品位,披露金矿储量达2000吨,成为世界第一大金矿,股票飚升。1997年造假事件被揭穿,成为世界第一大骗局,矿业股狂泻,公司股票成为废纸,负责布桑金矿勘查的地质师跳机自杀,相关人员受到严查。布桑金矿造假事件严重打击了加拿大矿业勘查融资板块的投资信心,也促使加拿大证券管理部门出台了专门的储量评估43-101国家条例,严格规范评估行为。 二、矿产的隐蔽性与隐伏性导致矿产储量估算的不确定性 矿产大多埋藏地下,有时哪怕是薄薄的一层泥土覆盖也难以看清其全貌。矿产的赋存状况很复杂,表现在矿体形态、产状、 矿石组分、品位的多变性,即使有大量的钻孔和坑道对已发现的矿床和矿体进行了详细的控制,但开采后仍然变化很大。有些矿隐蔽性好,难以识别,如微细浸染型金矿等。这就使得不同的人按不同的观点对已有工程控制的矿体的储量估算,会有很大的差异。 诚然,如果严格遵循勘查规范来计算储量时,出现的误差应在规定之内,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勘查部门按有利于资源量或储量增加的方案连矿也是可以理解的。 就我国的情形而言,一般333级别以上的资源量 (D级以上储量)可信度较大,而334级别的资源量(E级储量)则仅供参考。特别是目前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所提交的334级别的资源量的水分相当大,不时地传出某地发现大型至超大型矿床的消息而后再无下文的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三、矿业权评估问题多 有的探矿权和采矿权经过了矿权评估,但评估结果可信的不多。一是矿业权评估的客观、公正、独立、诚信的原则受各方利益人的干扰,评估过程和结果经常偏离正常轨道,不同评估机构评估的结果差异很大,评估机构信誉不高;二是因大量的评估是由申请人委托,出现了针对资源储量定价而不是公布社会公允参数的现象,对矿业权评估的科学性、严肃性产生很大影响,迫使中介机构拼凑数据、参数以符合定价范围,使得评估报告质量下降;三是评价理论和方法尚不完善,特别是探矿权与采矿权评估存在脱节的现象,缺少客观公平公正的指标参数体系,人为因素很大,评估结果可信度降低;四是法制不健全,政府监督不力,市场规则不健全,各种不正常的市场潜规则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诚信质量,坏社会普遍感到假的东西很多,对市场交易心存疑虑。评估机构为了自身利益,往往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其中。 四、矿权转让方恶意提供虚假数据,误导受让方 矿权转让方希望卖个好价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矿权转让方提供虚假数据误导受让方 1、恶意隐瞒不见矿工程 如某勘查单位在某矿权区施工了19个钻孔,仅有2个孔见矿,其余17个都是干孔。但在与某矿业公司谈判转让矿权时,只将两个见矿钻孔的资料给了对方,使得该矿业公司看起来该矿权区很有找矿开发前景, 从而导致该矿业公司蒙受重大损失。还有个勘查单位仅提供上层见矿坑道,而对下层不见矿坑道只字不提,且将不见矿坑道炸毁,声称矿体往深部继续延伸,误导受让方。 2、虚报高矿床平均品位,或以单个样品的高品位作为矿床的平均品位。其实,对一个矿区而言,单个样品具有高含量是没有多大意 义的,即使厘米级的纯矿脉也无大的开采价值,因为不能规模开采。不能相信在办公室里摆着的高含量矿石标本,而要实地调查矿脉的厚度与长度。 3、有的将所采的矿石样品掉包,或掺杂高品位矿石。特别是在金矿区,防止带金戒指的人帮你取样而污染金矿石样品,也要防止在洒过金液的探矿工程上取样。 4、将报纸或其它宣传资料来欺骗受让方。目前报纸的报道消息可信度低,办证用的储量资料大多是编出来的,不能作数。 五、冲破重重迷雾 1、不要轻信对方提供的任何资料; 2、实地调查矿区地质情况, 可能时将所有探矿工程都考察一遍,特别是不见矿工程; 3、重新亲自采样,特别是在对方不特别推荐的工程部位,并看管好所采的样品; 4、查阅选厂生产日志, 特别注意入选品位的变化及选矿回收率,考察矿石的可选性问题; 5、着重调查矿区地质构造和蚀变情况,有无中大型找矿前景的矿床类型及成矿条件; 6、有无未知的矿种或未知矿床类型发现的可能性。 在诚信普遍缺失的今天,我们不应有害人之心,但也要有防人之心呀 面对矿权交易的重重迷雾,我们应该要有一双慧眼,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一方面要戳穿一切假象,撕破迷人厚雾,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另一方面还要洞悉矿区本质,把握发展良机,莫将美玉当垃圾,即使还价高于开价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