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厚坚硬煤层综放开采.pdf
猫约苔叠 特厚坚硬煤层综放开采 张顶立1 ,何佐德2 ,陆文才2 ,毛廷育2 ,李祥2 1 .北方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北京1 0 0 0 4 4 ;2 .宁夏太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宁夏石 嘴山7 5 3 0 0 0 摘要在国内外综放开采技术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特厚坚硬煤层综放开采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 就是如何提高坚硬顶煤的冒放性。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初步揭示了坚硬顶煤的破碎规律,指 出对顶煤冒放性的评价应分为3 个层次,并由此提出了增加坚硬顶煤冒放性的原则和主要技术措施。最 后介绍了该项技术在宁夏白芨沟矿的成功实践,达到了年产1 5 0 万t 的生产水平。这是我国综放开采技术 的又一突破,初步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关键词特厚坚硬煤层;放顶煤开采;冒放性;预裂爆破 中图分类号T I ] 8 2 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5 2 7 9 8 2 0 0 1 0 2 - 0 0 0 1 - 0 5 近1 0 多年来,综放开采技术在我国得到广泛的 应用,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随着综放技术的 发展,其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由急倾斜特厚煤层、 缓倾斜中硬煤层、“三软”不稳定煤层到大倾角特厚 煤层都已取得了成功。9 0 年代以来,我国在工作面 产量及综放支架性能等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工作 面单产达到5 0 0 万t /a 以上,已能生产出性能良好 的放顶煤支架。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不同煤层条件 下综放开采的系统技术,并且已将该项技术和设备 输出到印度、土耳其及俄罗斯等国家。与澳大利亚 的合作研究和技术输出工作正在进行中。 对于特厚煤层,通常可采用分层 段 综放开采, 我国已成功地应用分段综放技术开采了急倾斜中硬 特厚煤层,前南斯拉夫艾维林矿区曾采用分层综放 开采了厚度达1 5 0m 的缓倾斜褐煤层。然而对于特 厚坚硬煤层,由于其特殊的技术难度,国内外尚无成 功进行综放开采的先例。 宁夏太西集团白芨沟煤矿2 煤层赋存稳定,平 均厚度在2 0m 以上,煤质坚硬,普氏系数厂. 3 .8 ~ 5 .2 ,顶板为厚层砂岩,为典型的特厚坚硬煤层。该 矿自投产以来,一直采用分层综采,传统的采煤工艺 严重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随着综放开采技 术在我国的日益普遍,在该煤层条件下进行综放开 采试验和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为此,太西集团公 司与北方交通大学合作,对2 煤层综放开采的相关 技术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成功地进行了综 放开采的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从而形成了该条 件下的系统关键技术。 1特厚坚硬煤层综放开采的可行性分析 特厚坚硬煤层综放开采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 就是如何提高坚硬顶煤的冒放性。由于顶煤的破碎 效果及冒放性直接影响到顶煤的采出率,而采出率 的高低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综放开采技术的成 败,对于白芨沟矿所开采的太西煤这一世界稀有煤 种,对提高采出率则意义更为重大。因此,采取可靠 的开采方案和技术措施,有效地提高坚硬顶煤的冒 放性是特厚坚硬煤层综放开采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1 .1煤岩物理力学参数及浸水特性的测定 顶煤破碎的实质是微裂隙的发育和裂隙贯通过 程,由此贯通裂隙的密度和方向即决定了顶煤破碎 后的块度分布状况。坚硬煤层具有强度高、结构致 密、裂隙及层、节理不发育且贯通程度较差、渗水性 较差等特点,并且通常性脆。正是这些结构特点决 收稿日期2 0 0 0 1 1 - 3 0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张顶立 1 9 6 3 一 ,男,北京人,北方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 煤第1 0 卷第2 期 万方数据 定了坚硬煤层难以破碎以及顶煤冒放性较差,进而 影响到顶煤的采出率。 为正确评价自芨沟矿2 煤层的顶煤冒放性,在 实验室内对煤层、夹矸层及顶板岩层的物理力学性 能参数进行了测定,见表1 ,并对煤层的浸水特性进 行了分析。 表1 煤层物理力学参数及变化范围 煤样鞠嬲蚶触啾龇髓M P a /M P a/M P a/1 0 3M P淞比/ 真k _ z 辈3 肾霄臀 林”⋯‘⋯“ m 一/%/%/% 上煤 1 .4 4 2 2 .2 卜7 .3 4 0 .85 .4 5 5 ~.9 6 6 .9 7 0 .3 414 5 32 .8 91 .5 00 .2 4 中煤 2 .0 4 2 9 .i ;3 .46 .5 二;.0 6 o .3 1 2 .3 9 15 3 06 .0 11 .5 3o .4 5 下煤 1 .2 5 1 6 .9 2 7 ~.7 3 4 .45 .9 5 6 ~.0 0 6 .2 0O .3 0 l ~.3 0 4 .3 6 14 1 81 .6 91 .6 20 .3 4 试验过程中,煤样单轴抗拉试件的破坏主要表现为 劈裂型破坏,煤样抗压与变形破坏主要表现为剪切 型破坏,而煤样的三轴破坏状态则表现为剪切和压 碎型破坏。 根据煤样浸水试验结果,煤样浸水1 1d ,其单向 抗压强度明显降低,最大强度降低率为5 4 .1 %;浸 水2 2d 后煤样的单向抗压强度降低远不如浸水 1 1d 时显著,降低率仅为5 %~1 0 %,有些煤样甚 至没有降低。 试验中还发现,浸水煤样产生的声响及试验机 的振动均比自然状态的煤样小,破碎后的块度也小 于自然煤样,其破坏类型为剪切型。 为深入分析煤层浸水对其强度影响的实质,对 煤样浸水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电镜分析。浸 水1 5d ,煤体层面裂隙增大,孔隙增多,气孑L 也增多。 由于坚硬煤层内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孔隙,即可 以认为煤层具有可注水性。因此,在选择合理的注 水时间和注水压力等参数后,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 注水预裂破煤效果。 1 .2 综放开采顶煤冒放性分析 1 .2 .1 顶煤冒放性评价指标和准则 评价和预测顶煤的冒放性是确定是否采用综放 开采技术的依据,也是工艺设计和支架选型的基础。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分 类方法[ 卜3 | 。这对推广综放开采工艺具有一定的 指导作用。但由于目前所进行的分类,多是基于自 然破碎顶煤的条件,对采取预处理措施后可能取得 的放顶煤效果缺乏深入的研究,因而对某些煤层冒 放性的预测和评价往往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甚至 起到了误导的作用。事实上,顶煤的冒放性是相对 的,如对于较坚硬的煤层,若层、节理特别发育且性 脆,或采取有效的预处理措施后,则可使其变为可放 煤层;而对于强度并不大的煤层,但由于煤层的层、 2C o a l2 /2 0 0 1 节理极不发育而且埋深较浅、厚度特大,这时顶煤的 冒放性也相对变差。此外,煤层开采参数,如工作面 长度、推进方向、开采高度以及巷道是否沿空等都会 对顶煤的冒放性造成影响。 因此,在对顶煤的冒放性评价时,煤层开采条件 及参数与煤层自然条件是同样重要的,如果离开实 际的工程背景对顶煤的冒放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是无 实际意义的。为此,可分以下3 个层次对顶煤的冒 放性进行评价 1 基于煤层的自然条件,对综放开采的可行 性进行粗略的估计,以此对顶煤的冒放性有一个大 致的了解。 2 将煤层埋藏条件与实际的工程背景相结 合,并考虑采取某些工艺上的辅助破煤措施后,对顶 煤的冒放陛进行预测,至此,仅需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 3 根据第2 层次的分析,需对顶煤进行预处 理,包括为提高顶煤冒放性所进行的工程项目的技 术难度和合理性,这时,除进行技术上的分析外,还 应进行经济合理性的比较,最终形成对综放开采可 行性的综合评价。 1 .2 .2 坚硬顶煤的破碎特点 综放开采时,顶煤由完整煤体直到在支架后方 呈散体煤放出,先后经历了支承压力、顶板活动和支 架反复支撑的作用[ 4 f ,并依次经过弹性变形、破坏 发展、裂隙发育和垮落破碎四个阶段。 需要指出,对于不同的煤层及开采条件,上述各 破坏区范围存在较大的差异。顶煤破碎严重时,垮 落破碎区提前至煤壁前方,即在端面位置就已具备 了放出的条件,这时易于造成端面冒顶。对于坚硬 煤层,由于其强度较高而且层、节理通常不发育,顶 煤的自然破碎效果相对降低,顶煤进入支架后方仍 未出现破碎区,使顶煤无法正常放出,进而影响到顶 煤的采出率。这也是白芨沟矿推行综放开采所面临 万方数据 的主要技术难题。 顶煤架前完整与架后破碎是综放开采中的主要 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转化通常是由支架完成的,因此 在支架选型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1 .3 综放开采可行性的综合评价 白芨沟矿2 煤层赋存较为稳定,平均厚度 2 11 “ 1 3 .,煤层倾角4 ~1 2 。,平均为8 。,煤层中普遍发育 2 层厚度较大的夹矸层。在此,基于白芨沟矿南二 和南四采区2 煤层的条件,按上述3 个层次对顶煤 的冒放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分析结果表明,仅从煤层自然条件考虑,该煤层 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冒放性较差,支架后方仍难以 出现破碎区,不适宜综放开采。若一次采放煤层厚 度不超过6m 分3 ~4 个分层 ,选用高强度、高阻 力支架并辅以常规的工艺措施,可以实现综放开采。 当一次采放厚度在6m 以上时,则需要采取弱化顶 煤强度、增大顶煤载荷等措施,改变顶煤的性质和结 构,以增大煤壁前方的塑性区范围和顶煤的冒放性。 但这时需进行某些辅助破碎顶煤的工程项目,还需 进行经济合理性的评价和分析。 由对坚硬顶煤破碎特点的分析,白芨沟矿2 煤 层采用2 个或3 个分层综放开采在技术上都是可行 的,但在经济上采用2 个分层更为合理。因此宜首 先进行2 个分层综放开采的试验,视其效果确定合 理的开采模式。 2 主要技术措施及试验方案的确定 提高坚硬顶煤的冒放性通常应从增大顶煤载荷 和降低煤层强度两个方面考虑,其技术思路为 f 改变开采工艺,增大j 社,相应增加支 I 承压力的预破煤作用。 增大载刮曩竺蒹善豢嚣≯湘麟颃 J 选用高强度、高阻力枝架,加强支架的 【辅助破煤作用。 煤层超前预注水,降低煤层强度,破坏 顶煤的完整性。 深 浅 孔预裂爆破,增加顶煤中的裂隙 密度,破坏顶煤的整体性。 优化采放工艺,充分利用顶煤破坏发展 的时空关系,提高破碎效果。 提高坚硬顶煤冒放性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选 择合理的巷道布置方式及采放工艺、对坚硬顶煤及 顶板进行预处理、选择高强度、高阻力综放支架以及 在必要时使用破碎剂等。 对于白芨沟矿2 煤层综放开采的实际条件,选 择提高顶煤冒放性技术措施的顺序为支架选型及 工艺技术措施一工作面内局部范围的浅孑L 预裂爆破 技术一工作面两巷内煤层注水及深孑L 预裂爆破一专 用巷道内煤层注水及深孔预裂爆破技术一专用巷道 内坚硬顶板的弱化技术等。 2 .1 提高坚硬顶煤冒放性的主要技术措施 2 .1 .1 综放支架的选型及工艺设计 针对坚硬顶煤的条件,以选择高强度、高阻力支 架加强破碎顶煤为原则。基于综放采场上覆岩层复 合结构以及松软顶煤改变“支架一围岩”关系的观 点【_ 5 .】5 ,可确定出该条件下综放支架的工作阻力为 49 5 3k N ,考虑支架载荷的不均匀性,支架工作阻力 可确定为55 0 0k N 。鉴于坚硬顶煤的实际条件,宜 选用较高的支架初撑力,可设计为工作阻力值的 8 5 %~9 0 %,其值为48 0 0k N 左右。 在分析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到支架设计的系列 化要求,最终选定低位、正四连杆的z F S B 5 4 0 0 1 7 / 3 3 型低位放顶煤支架作为基本支架,反四连杆的 Z T F C 5 4 0 0 2 0 /3 3 型支架作为过渡支架,Z T l 8 0 0 0 2 0 /3 3 型支架作为端头支架。 为有利于顶煤的破碎和放出,机采高度设计为 2 .8 ~3 .0m ,采放比约为1 2 。拟采用双轮顺序放 煤,放煤步距为1 .2m 左右。 2 .1 .2 工作面浅孔预裂爆破设计 预裂松动爆破是破碎坚硬顶煤的重要手段之 一,当其所提供的能量满足裂隙扩展的基本条件时 即可起到破碎顶煤作用。依据顶煤的坚硬程度及完 整陛,可分别对顶煤实行浅孔辅助爆破和深孔预裂 爆破,或将两者有机地结合,以取得最佳的破煤效果。 工作面浅孔爆破以松动顶煤为目的,因此钻孔 的装药量要适当,并采用分段装药的方式。爆破钻 孔布置在支架之间且在前梁位置,通常情况下,在顶 煤特别坚硬的局部地段每天布置一排钻孔,并安排 在检修班进行爆破,以尽量减小对工作面生产的影响。 钻孔深度以距煤层顶板 网下假顶 1 .0 ~ 1 .5m 为宜,并且在距支架顶梁1 .51 T I 以下的顶煤 不宜爆破,以此来确定装药方式和装药量。视顶煤 的完整性不同,每孔装药3 ~8 块。采用5 段毫秒延 期雷管,5 个炮眼为一组,正向装药,串联起爆。 2 .1 .3 注水软化顶煤方案设计 超前工作面注水使煤岩体中潜在的原生裂隙进 一步扩展贯通,并溶化了裂隙的骨架结构,降低了煤 煤第1 0 卷第2 期3 佳 放 冒 煤 顶高提 万方数据 岩体的强度,这是注水弱化煤体的基本原理。但在 注水软化煤体时,应注意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既 要充分利用超前支承压力的预压裂煤体以提高注水 效果,同时又要使注水期间煤体中的裂隙不致于大 量贯通以防压力水沿主裂隙大量流出。这就要求选 择合理的注水位置和注水时间,并设计出合理的注 水压力和方式。 注水钻孔长度及间距的确定应以充分预裂和松 动煤体为原则。钻孑L 的注水量取决于煤层注水后所 增加的水分含量,鉴于该煤层的孑L 隙率较小,同时根 据实验结果对煤层吸水率的测定,拟确定该煤层注 水后煤层水分的增加幅度为0 .6 %~1 .0 %,由此 可确定相应的注水量。一般来说,当注水孔一定时, 流量越大,注水压力越高。当高压水压裂煤体后,注 水压力会降低,并基本维持一个相对值不变。 煤层注水主要包括打钻孔、封孔和注水三项主 要工序。封孔长度以6m 为宜,鉴于煤体浸水1 0d 左右强度降低最多,工作面的日推进度为4 ~6 个循 环,即2 .4 - - 3 .6m ,同时考虑到下分层综放开采支 承压力的集中程度较小,因此宜超前煤壁4 0 - - 8 0m 开始注水。 此外,应考虑常压长时注水与高压预裂注水相 结合,并在实际注水过程中不断调整各注水参数,以 期取得最佳的预裂破煤效果。 2 .1 .4 专用工艺巷内深孔预裂爆破方案设计 在采取诸如浅孑L 爆破、煤层超前注水以及某些 工艺技术措施后,仍不能取得满意效果的情况下,则 可考虑超前工作面深孔预裂爆破与煤层注水相结合 的技术措施,从而达到减小顶煤块度和提高采出率 之目的。 1 钻孔布置方式。钻孔布置采用双排钻孔 三花眼的布置方式,排间距为1 .0m ,孔距为2 ~ 3m ,钻孔深度为3 0m 左右,工作面预裂爆破方案 见图1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依据煤层强度及裂 隙发育情况对钻孔间距进行调整,当顶煤破碎效果 较好时可适当加大钻孔间距进行试验。 2 钻孔工艺。钻孔施工采用T X U 一7 5 型 液压钻机和Z Y l 0 0 一1 5 0 型钻机。按照设计的倾角 打眼,用水排粉。在确定钻孔倾角时,孔底距机采层 面的距离不小于1 .0m ,以保证工作面端面顶煤的 完整;同时考虑到工作面上方为再生顶板,钻孑L 距金 属网假顶也应保持1 .0m 以上的距离。钻孔直径为 5 5 ~6 0r 1 2 /- f l o 4C o a l2 /2 0 0 l 图12 3 2 1 四 综放面深孔预裂爆破钻孔布置 3 装药工艺与结构。坚硬厚煤层深孔预裂 爆破采用不耦合连续装药,煤矿导爆索串联正向起 爆,电雷管采用两并一串的联结方式,两发雷管可布 置在同一包炸药内,也可布置在不同的药包内。不 同钻孔间采用串联方式联结,不同钻孔内采用煤矿 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起爆。 炸药单耗量设计为0 .2 ~0 .4k g /m 3 ,炸药品种 可选用二级煤矿许用水胶炸药或二级煤矿许用乳化 炸药,据此可计算出每孔的装药量。 利用过筛的微黄泥将炮孔连续封实,封孑L 长度 一般不小于6 .0m 。 为保证安全起爆,每个炮孔采用双起爆药包并 联起爆,每次起爆2 ~4 个爆破孔,注意不同钻孔间 毫秒延期雷管的配合。考虑到超前支承压力的分布 特点及工作面的推进速度,般超前工作面2 0m 起爆。 在深孔预裂爆破的基础上,利用爆破后的钻孔 及预裂效果对顶煤实行常压注水,以提高破碎效果 并有效地防尘。 2 .1 .5 煤层坚硬顶板弱化技术 由于顶板活动是顶煤实现再破碎的重要因素, 而随动顶板岩层的范围对坚硬顶煤的破碎块度具有 显著影1 1 向[ 6 j ,因而坚硬顶煤的存在对顶煤的破碎是 不利的。为此,在白芨沟矿2 煤层顶分层综放开采 时,可深孔预裂破碎坚硬顶板,减小其垮落步距,相 应增加顶板活动对顶煤的破碎作用。 2 .2 试验工作面巷道布置及方案设计 2 3 2 1 四 工作面为太西集团白芨沟矿第一个综 放试验工作面,工作面长度1 4 91 T I ,走向长度9 5 0m , 已采用分层综采开采3 个分层,剩余厚度平均为 万方数据 8 - - 9r n 。为确保该工作面试验成功,在工作面初采 阶段的1 8 0m 范围内采取三进两回的五巷布置方 式,其中两条底板巷 即轨道巷和运输巷 ,三条顶板 巷 一条为排放瓦斯专用巷,两条顶板工艺巷,用于 深孔预裂爆破或煤层注水 ,巷道的布置方式见图2 。 /开切眼 哥 赢巷. 暑 o 、 _ 顶板工艺巷 。 西 口 寸 7 一 4 0m 运输巷\ - - 一A 爿,4 瓦斯巷VL ’文,,刈 叠.叫l 顶板工艺巷l 小’ l6 0ml4 0n lJ l、轨道巷 ’’ ,、运输巷 1 4 9m 图2 试验工作面初采期间巷道布置 为保证初采期间顶煤的顺利放出,在初采 1 5 0m 范围内以深孔预裂爆破为主,并进行不同参 数的对比试验。具体方案为自开切眼开始7 0m 范 围内仅实行深孔预裂爆破;7 0 ~1 0 0m 施行深孔预 裂爆破加注水;1 0 0 ~1 5 0m 工作面单独进行注水, 不施行深孑L 预裂爆破。需要指出,在工作面内施浅 孔爆破仅作为一种辅助措施,并且在上述三个试验 阶段必要时均配合使用。 经过初采期间1 5 0m 范围内的试验及各种参数 的调整,最终确定出合理的坚硬顶煤预破碎方案和 有关参数,并在工作面的正常推进过程中施行,而且 当情况发生变化时作进一步的调整,使坚硬煤层综 放开采工艺逐步趋于完善。 3 现场试验效果 在近9 个月的工业性试验中,通过调整试验方 案和技术参数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放顶煤效果。在煤 层及顶板坚硬、高瓦斯和浅埋深的特厚煤层条件下 试验取得了成功,这对放顶煤开采是一个技术上的 突破。在生产中虽也暴露了一些向题,但所幸的是, 本项目的超前研究比较充分,各项技术措施在工作 面投产前就已完成了详细的设计,因而对技术问题 的处理非常主动,未对工作面的生产造成影响。 试验过程中,成功地进行了工作面局部端面冒 顶控制、局部大块顶煤的破碎、采放工艺的优化完善 以及瓦斯的有效治理。根据实测结果,取消了顶板 瓦斯专用巷,形成了该煤层条件下的综放开采工艺 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深孔预裂爆破与局部浅孔爆 破相结合,并辅以高强度支架和可靠的瓦斯控制技术。 4 结论与建议 1 在国内外率先成功地进行了特厚坚硬煤 层综放开采的实践,这是厚煤层综放开采技术的一 大突破。对类似煤层条件下的综放开采具有普遍的 借鉴作用。 2 对于总厚度在2 0m 以上的特厚坚硬煤层 宜采用分层综放开采,每个分层的厚度控制在1 0m 左右为宜,白芨沟矿2 煤层宜分两个分层开采。 3 特厚坚硬煤层综放开采的主要工艺特点 是超前工作面深孔预裂爆破与工作面内浅孔爆破相 结合,并辅以高强度、高阻力支架和有效的采放工 艺。在爆破钻孔内常压注水则可同时弱化煤体和降 低粉尘。 4 Z F S B 5 4 0 0 一1 7 /3 3 型综放支架可以满足 白芨沟矿综放开采的要求,可作为类似特厚坚硬煤 层条件下综放开采的架型模式。 5 为进一步提高工作面产量,建设高层次的 高产高效矿井,建议在综放工作面两巷内尽快推行 锚梁网支护,以实现综放面的快速推进。 6 鉴于白芨沟矿所开采的太西煤为稀有煤 种,对提高采出率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议考虑坑 口跳汰选矸系统,以提高综放开采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 1 ] 靳钟铭,康天合,弓培林,等.煤体裂隙分形与顶煤冒放 性的相关研究[ J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 9 9 6 ,1 5 2 、1 4 3 ~1 4 9 . [ 2 ]张海戈.综放开采顶煤活动机理与端面稳定控制的研 究J - D ] .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1 9 9 4 . [ 3 ] 宋选民.综放采场顶煤冒放性研究及其控制[ D ] .徐 州中国矿业大学,1 9 9 8 . [ 4 ]张顶立.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采场矿山压力控制 [ M ]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 9 9 9 . [ 5 ] 张顶立.综放工作面岩层控制[ J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2 0 0 0 ,1 9 1 8 ~1 1 . [ 6 ] 张顶立.夹层对层状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J ] .岩石 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0 0 ,1 9 2 1 4 0 - - 1 4 4 . [ 责任编辑李月成] 下转第3 7 页 煤第1 0 卷第2 期5 万方数据 5 计算其它 非最大阻力 风路需要增加的 阻力大小,找出加阻最少的风路。 6 从加阻最少的风路开始,分析加阻最少的 风路各分支的情况,解定出可加阻分支,供通风管理 人员选择决策,根据所选加阻分支进行加阻计算。 为减少调节风窗数,本程序设计加阻风路的所 加阻力集中加于一个分支上。 7 对所有风路阻力重新计算、排队,计算各 风路所需加阻大小,确定下一个加阻最少的风路。 因为当对某条风路加阻后,其它风路阻力也有 的会相应发生变化,各风路阻力大小排序也可能发 生变化,而加阻操作必须从加阻最少的风路开始,否 则就会出错。故,必须对各风路阻力重新进行计算 和阻力大小排序。 8 重复 6 、 7 ,直到完成对各加阻风路加 阻分支的选择决策及加阻计算。 9 核查所有加阻风路所选的加阻分支是否 满意,不满意则重新选择决策。 1 0 根据巷道断面积和加阻大小计算调节风 窗面积。至此,风量调节方案决策完毕。 2 程序设计 本套微机辅助风量调节方案决策的应用程序设 计为五个模块,以框图说明,见图1 。 主 控 模 块 数据输入、修改模块 输入、修改数据 丕巫玉正垂豆垂垂匿基卜I 器客葬萋吲5 队 I 网路分析,查找风路 I 局部并联风路分配计算 I 加阻分支选择决策 亘查垂至函重亘垂i ] 一蠹零蔫誓器蓑加阻大小确定 二垂亘豆亚亟爱叫耋宣i 塑窭董耋望昼差鍪 西1 订 图1 风量调节程序模块 3 结语 用微机辅助矿井风量调节方案的决策,使得复 杂的分析、计算工作变得相当容易,可以有效地提高 工作效率,大大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实现快速、 合理的确定风量调节方案,提高管理水平。 [ 责任编辑宋建勋] 上接第5 页 F u l l y ’m e c h a n i z e dS u b ‘l e v e lC a v i n gM i n i n gT e c h n i q u e o fS p e c i a lT h i c ka n dH a r dC o a lS e a m Z H A N GD i n g - l i l ,H EZ u o - d e 2 ,L UW e n - c a i 2 ,M A OT i n g y u 2 ,L IX i a n 9 2 1 .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o fT u n n e l i n ga n dU n d e r g r o u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N o r t h e r nJ i a o t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1 0 0 0 4 4 ,C h i n a ;2 . N i n g x i aT a i x i g r o u p C o .L i d .,S h i z u i s h a n7 5 3 0 0 0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p a p e r ,f u l l y m e c h a n i z e ds u b l e v e lc a v i n g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i s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s u m m a r i z e d ,i t i Sp r e s e n t e dt h a th o wt oi n c r e a s ec a v a b i l i t yo fh a r dr o o fC o a li Sm a i nt e c h n o l o g yd i f f i c u l tp r o b l e mt ob ef a c e d . B a s e do ne x p e r i m e n tr e s e a r c h i n ga n dt h e o r ya n a l y a i n g .f i s s u r em e c h a n i s mo fh a r dr o o fc o a li sr e v e a l e dt e n t a t i v e l y ,a n di ti si n d i c a t e dt h a ta p p r a i s i n gc a v a b i l i t yo fh a r dr o o fc o a ls h o u l db ed i v i d e di n t o3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l e v e l s ,a c c o r d i n g l y ,t h ep r i n c i p l ea n dm a i nt e c h n o l o g ym e a s u r e m e n t st oi n c r e a s ec a v a b i l i t yo fh a r dr o o fc o a la r ea d v a n c e d . F i n a l l y ,i ti si n t r o d u c e dt h a tt h i st e c h n i q u eh a sb e e ns u c c e s s f u l l ya p p l i e di nB a i j i g o uc o l l i e r y ,N i n g x i a ,a n dt h ea n n u a lo u t p u to fm o r et h a n1 .5m i l l i o n sh a sa c h i e v e d .T h i si sa n o t h e rb r e a k t h r o u g ht os u b l e v e lc a v i n gm i n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a n daw o r l dd i f f i c u l tp r o b l e mh a sb e e ns o l v e di nt h ec e r t a i ne x t e n t . K e yw o r d s s p e c i a lt h i c ka n dh a r dc o a ls e a m ;s u b l e v e lc a v i n gm i n i n g ;c a v a b i l i t y ;r e f r a c t u r ee x p l o d i n g 煤第1 0 卷第2 期3 7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