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顶油藏开采动态特征及开发对策.pdf
1 6 0 内 蒙 古 石 油 化 工 第 2 7卷 气顶油藏开采动态特征及开发对策 张爱 国 张永军 韩 玉坤 高修祥 中国石油 化工 集 团公 司 中原油 田分公 司采 油二厂 摘要探讨气顶油藏最佳开发方式, 提高油气藏的开发水平和最终采收率。 通过描速油 气藏构造、 储层物性及流体特征 , 运用室内试验结果分析 油、 气、 水相互之间的驱替机理厦其对 采 收率 的影响 , 分析 油 气藏 开采动 态 变化 特点 , 提 出了开 发思路 和对 策 。 关键词气顶油藏渗流采收率对策西区沙上 1 1 油气 藏地质 特 征 1 . 1 构 造特征 濮城 油 田西 区抄二 上 1油气藏 位于 濮城 背斜 构造的西北部 , 东西宽 2 . 2 k in, 南北长 6 . 5 k m, 构 造 面积 1 4 . 3 k m , 闭合高度 1 8 0 m。 走 向北北 东 , 构 造西陡东缓, 向 I L I L 东方向倾覆 , 东翼倾角 5 9 , 西翼倾 角 6 . 7 。 , 北翼倾角 1 . 2 。 。平面上被两条太 断层 分 为濮 4断 块 区和 复 杂断 块 区 图 1 濮 4 断层以西, 是油气藏的主体部分 , 地层 向东、 西, 北 三个方向倾; 复杂断块区共发育 1 6条小断层 , 使 其构造 进一步 复杂 化 。 尉 1西 区 二 七 1构 造 意 尉 1 . 2沉积相 特征 沙 二上 1沉积 时期 , 湖水 变浅 , 沉积 的是 一套 紫 红色 泥岩 、 粉砂 质泥岩 及褐 灰色 粉砂岩 , 粉砂 岩 夹 在 紫红 色 泥岩 之 问 , 反 映 当 时为一 种 浅 水 一 氧 化 环 境 , 油气 储层 属 于 三 角洲 前 缘席 状 砂 和 辫 状 河道 砂体 。 储 层岩 石颗粒 细 , 分选 好 , 韵 律不 明显 。 粒度 概率 曲线表 现 为 两段 式 , 反 映 的 为滚 动 和 悬 浮总 体 。测 井 曲线上表 现 为漏斗 形及箱 型 特 征 I . 3 储层轴性厦非均质特征 西 区 沙 二 上 1平 均 孔 隙 度 2 7 . 1 , 渗 透 率 5 1 4 l O F m , 碳酸 盐含 量 5 . 4 。 油 藏东 北部及 构 造轴 部 的物性好 , 向 西南 部和边 部物 性 变差 。 取 芯 分 析 , 东 北 部 及构 造 轴 部 平 均 孔 隙 度 2 8 . 0 , 渗 透 率 7 3 0 1 0 ,a m。 , 西 南 部 平 均 孔 隙 度 2 5 . 1 , 渗透率 1 3 4 x1 0 F m 。 纵 向上 , 沙 二 上 1 。 小 层储 层 发 育 , 物性 比 较接 近 , 孔 隙度 2 5 ~3 O , 渗 透率 3 0 0 1 0 。~ 5 0 0 x1 0 F m , 构造 西南 部较 差 。 岩性均 匀 , 层 内均 质程 度高 对应 样 品分 析 , 层 内平行 样 品 与垂 直 样 品 的物 性 接 近 , 垂 直 渗 透 率 为 6 4 3 1 0 F m , 水 平 渗 透 率 为 8 8 81 0 F m , 垂 直渗透 率 与水 平渗透 率 比为 1 1 . 3 8 。层 间和平 面非 均 质性弱 , 层 问渗透 率级差 仅 3 . 9倍 , 平 面渗透 率级 差 4 . 0 ~ 7 . 6倍 。 1 . 4储层 的孔 隙结构特 征 抄 二 上 1油气 储层 的 孔 隙 类 型 主 要 为 粒 同 孔 , 孔 喉大 , 分 选 好 , 孔 喉半 径 中值 一般 为 0 . 9 ~ 6 . 8 F m, 孔 喉 分 布 呈 单 峰 态 , 峰 位 一 般 为 6 . 3 ~ 1 0 . 0 ,u m, 峰值一般都大于 4 O , 毛管压力 曲线呈 维普资讯 第 2 7卷 气顶 油藏 开采动 态特征及 开发 对策 1 6 1 平 台型 。 1 . 5 流 体分布 及 其特 征 1 . 5 . 1 流体分 布 西 区抄 二 上 1的 流 体分 布 较 单 一 , 具有 一 套 油气 关 系和一套 油水 关系 , 原始 油气 界 面 2 3 5 0 m, 原始 油水 界 面 2 4 2 7 m。气 顶 高 度 8 3 m, 油环 高度 7 7 m, 油 气 过 渡 带 和 油水 过 渡 带 宽 度 1 0 0 m, 气 顶 指数 0 . 8 6 。 1 . 5 . 2 流 体组 份特 征 西 区沙 二 上 1气 顶 气 基 本 上 接 近 凝析 气 , C N 。组份 含量 0 . 8 4 8 1 4 , C 。 一 C O 组 份含 量 0 . 1 4 2 8 5 , C 含 量 0 . 0 0 9 0 1 。凝 析 油 含 量 9 2 . 7 5 g / m 3 。 油 环原 油的 组 份 , C- 组 份 含量 0 . 4 7 2 4 9 , 接 近 黑 油 , 中 问烃类 C 一 组 份 含量 0 . 2 0 3 2 6 , 属于 西 区 沙 二上 1油 环 , 原 油性 质好 . 具 有 密 度小 、 粘 度小 、 含 硫低 的特 征 。 地 面原 油 密度 0 . 8 4 3 6 0 . 8 7 1 2 g / cm。 ,地 面 原 油 粘 度 7 . 7 O ~ 4 1 . 0 mp as , 含硫 0 . 2 7 ~ 0 . 4 5 , 凝 固 点 3 O ~ 3 3 ℃ , 凝 析 油 地面 原 油 密 度 0 . 7 1 3 3 ~ 0 . 7 1 5 0 g / c m , 粘 度 0 . 4 8 ~ 0 . 5 8 m Pa S。 2开采 动态 特征 2 . 1 生产 动 态特 点 西区沙二 上 1油气 藏于 1 9 8 0年投产 , 初期 1 9 8 0年 1月 ~1 9 8 7年 9月 利 用天 然 能 量进 行 开 发 , 地层 压力 下 降快 , 气顶 扩散 . 采 油 指数下 降 。 1 9 8 3 ~ 1 9 8 5年 地 层 压 力 下 降 速 度 为 每 年 1 . 9 ~ 2 . 4 MP a , 单 井 日产 油 田 9 2 t 下 降到 5 O . 6 t , 生产 气 油 比从 3 0 0 m / t 上升到 6 0 0 m。 / t , 每米采 油指数 从 4 . o t / d。 MP am 下 降到 0 . 5 t / d MP a m 气 顶 从 1 9 8 3年 开始 扩 散 , 到 1 9 8 5年 底 气 顶 已 往 濮 4块 北部 扩 散 了约 1 0 0 m, 1 9 8 7年 9月 , 地 层压 力下 降到 1 5 . 0 MP a , 北 部 油 环 中气 顶 扩 散 面积达 到原 始 含 油面 积 的 7 O 左 右 , 平 均 地层 压 力 每下 降 1 . 0 MP a采出原油 4 . 8 3 1 0 ‘ t , 累积产气 3 . 7 1 0 m 。 1 9 8 7年 1 0月 ~ 1 9 8 9年 1 2月 将 油 环北 部 投 入 注 水 开发 , 注采 井距 4 0 0 4 5 0 m, 不规 则三 角形 井 网 , 点 状面积 注 水方 式 。 部 署采 油井 1 3口, 注水 井 9口。注水井投注后 , 其周围油井一般 1 ~3个 月见 效 , 在见效 后 1 ~ 3个 月见水 。油 环北 部地 区 注水后 , 地层压力逐渐上升, 油气界面基本上已退 回到原始油气界面。油环西南部仍靠气顶驱和溶 解气 驱生 产 , 地层 压力维 续下 降 , 气顶 压力 也髓 之 下 降 , 地 层 压 力 下 降 到 l 1 . 5 MP a , 地 层 原 油 已经 脱气, 地层压力下降到 l 1 . 5 MP a , 地层 原油已经 脱气, 大部分地区含 气饱和度在 1 0 以上, 产生 的 次生气 顶 与原 始气 顶连 片, 油 环 中 原油 流 人气 顶 约 4 1 0 ‘ t 。 1 9 9 0年 1 月~2 0 0 0年 1 2月油环全面投入注 水开发 。 主要表现为油环地层压力上升 , 气顶地层 压力下 降 , 油环 与气 顶的 压力 差逐 渐加 大 , 油 环 中 的大量 原油 和 注水入 侵入 气顶 。到 2 0 0 0年底 , 油 井 总 数 4 1口 , 注水 井 总 数 3 2口, 年 采 油 速 度 0 . 8 7 , 综 合 含 水 9 4 . 8 1 , 综 合 气 油 比 4 4 m / t , 原 油 采 出程 度 2 4 . 8 6 , 天然 气 采 出 程 度 2 6 . O 6 , 数值模拟预测油环中原油侵入气顶 1 8 1 0 4 t , 占 原 始地 质储量 的 3 . 7 。 2 2 渗 流特征 2 . 2 . 1 水油 系统 渗流 特征 室内岩心水驱油试 验表明, 初期 含水饱和度 较 低 , 由于 孔 酵结 构的 复杂性 , 水 在 流动过 程 中挥 发油类型, c 含量 0 . 3 1 8 7 1 . 接近黑油。 说明油环 基本为黑油, 但又具有挥发油性质 。 容易失去连续 性 , 出 现贾 敏 现 象 , 对 油 的流 动 影 响很 大 . 所 以油 相渗透率下降很 快, 髓着含水 饱和度增 加 大 于 4 O 水形 成连续 相 , 油 和水各 在 自己的渗透 通道 中流动, 油相渗透率下降变缓。 水相渗透率随含水 饱和度增加呈直线 上升, 但上升幅度较小。 无水采 收率 2 6 . 6 7 , 注入倍数 l 1 时采收率 5 1 . 9 7 . 水驱 晟终 采 收率 6 5 . 7 4 。残 余油 饱 和度 2 8 . 1 2 2 . 2 . 2 气油 系统 渗流 特征 气驱 油试 验反 映气 顶膨 胀驱 油 的过程 。气是 非 润湿相 , 油是 润湿 相 , 气驱 油是非 润 湿相 驱替润 湿 相的过 程 。 气 驱油试 验 表 明 , 当含 气饱 和 度很低 5 时, 油相渗透率急剧下降, 此时气体呈气泡 分散在主要渗流孔道 中, 虽不流动, 但对油流动阻 力很 大 。 随着 注入气量 增加 , 气 形成连 续 相 开始流 动, 贾敏现象逐 渐消失. 油相 渗透率下降变慢, 气 相渗透率上 升加快 , 当含气 饱和度 达到 5 1 . 3 时, 油相渗透率为 0 , 气相渗透率达到最大, 这时 气体 占据渗流孔道 , 残余油分 布在岩石颗粒表面 和喉道部位。 无气采收率 5 , o N, 注入倍数为 2 6 9 6 维普资讯 l 6 2 内 蒙 古 石 油 化 工 第 2 7卷 时采 收率 6 3 . 3 3 。 . 气 驱 油后 再 水 驱 的 试验 表 明 , 相 当于 气 顶 膨 胀驱 油后 , 再 注水 驱油 的过 程 。气驱 后再 注水 , 实 际 上是 三相 渗 流 。当 注气 体积 为孔 隙体 积 1 5 . 4 5 倍 时 含 气饱 和 度 0 . 4 9 3 , 开始 注水 , 当再 注入孔 腺体积 1 5 . 5 4倍 时, 总采收率 为 6 7 . 9 2 。 说 明气 顶膨 胀驱 油后 , 再 注水驱 油 效果 比纯水 驱好 。 2 . 2 . 3 水气 系统 渗流特 征 水驱 气 过 程反 映气 区注 水 的驱 替 机理 , 是强 滑湿相 驱替 非 润湿 相 的过 程 。 试 验表 明 , 当开始 注 水 时 , 含 水 饱 和 度 略 有增 加 , 气 相 渗 透 率 急 剧 下 降 , 这 是 因为水 占据 了主 渗流 孔道 , 阻碍 了气体 流 动 , 随着 注 入 量增 加 , 水 形 成 连续 相 , 快 接 近 等渗 点 时 , 气相 渗 透 率 下 降减 缓 , 水 相 渗 透率 上 升 加 快 , 当 含 水 饱 和 度 为 8 5 . 3 2 , 气 相 渗 透 率 为 ⋯ 0 , 水 相 渗 透 率 达 到 最 大 , 这 时 残 余 气 饱 和 度 1 4 . 6 8 , 说 明气 区注水容 易实 现 。实验 室水驱 气 采收率 8 1 . 5 , 较实际水驱采 收率高, 是因为试 验用 岩 心较实 际 油气 藏储层 砂岩 均 质 。 2 . 2 . 4 油气 系统 渗流 特征 油 驱气 是 反 映气 顶 压 力 下 降 , 原 油 侵 气顶 的渗 流特 征 , 油 是 润湿相 , 气 是非 润 湿相 。其机 理 与水驱气相似 , 气相渗透率下降快 , 残余气饱和度 低 。说 明 油进入 气 顶推 进 比较 均 匀 。 油驱 气后 再进 行 水 驱 的驱 替 试 验 , 相 当于 原 油侵入 气顶 后 , 再 在 侵入 区 注水 。 试 验 在含油 饱和 度 3 0 . 3 1 含 气饱 和度 4 5 . 4 4 时开 始 注水 , 当 注入孔 腺 体积 2 . 8 9倍 的水 时 . 油 的采 收率为 3 4 . 0 7 , 有 6 5 . 9 3 的原 油 呈残 留状 态 分 散在 岩 石 颗 粒表 面 和孔 喉处 采 不 出 来 , 这是 可 动 油 变为 残 余 油 的储 量 损 失 油 侵 入 气顶 后再 注水 . 地下 是 油、 气 、 水三相 渗流状 态 , 三相 流动 时阻 力大 , 残 余 油饱和 度高 。 气 顶油藏 在 开发 过程 中 , 要 严格 避免 油环 中的原 油侵 入气 顶 。 3 开发 对策 气 顶 油藏 开 发 的关 键 是 防止 油 气 互 窜 , 若 气 窜 入 油 区, 油 井产 量 将 下 降 , 严 重 时 只 出 气 不 出 油 , 影响稳 产 。油 环 中的原 油如 果流 人气顶 , 将 降 低原油采收率 , 造成资源浪费。 根据国内外气顶砂 岩 油藏 开 发 经验 , 气 顶 油 藏 开发 一般 是先 开 发 油 区 油环 , 后期开采气顶 , 或在保持油气界面稳定 的条 件下 , 同 时开 采油环 和气 顶 主要 做 法 一是 在 油气边 界 部 署 注 水井 排 ; 二 是 部署 注 聚台 物 凝 胶 的注入 井 , 这样 便 可 以在 油 气边 界 外 建 立 阻 水 屏障, 拖住水驱前措 , 变水驱为气驱 , 变强水驱为 弱水驱 , 防止 气 顶水 淹 。 若采 取 油 气边界 部署 注水 井 排 , 先 开发 油 区 油环 , 后 期 开采 气 顶 , 这 在矿 场容易实现 , 且能够有效 防止油气互 窜, 提 高油、 气 采 收率 ; 油 环和 气 顶同 时开采 , 只有控 制好 油环 地 层 压力 与 气 顶压 力 平衡 , 才 能保 持 油 气界 面稳 定 , 做到 这一点 , 在生 产过程 中有 一 定 的难 度 。因 此 , 为高 效开发 西 区沙二上 1油 气藏 , 应采 取 先开 采 油环后 期开 采气 顶 的开发 方式 。 4结论 不 同开发方 式 对气 顶油 藏 的开发 效果 和最 终 采收率影响较大 高效开发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 1 这 类 气顶 油藏 必 须在 开发 过 程 中控 制 油环 地层 压力 与气顶 压力平 衡 , 防止油气 互 窜而 造成 油 、 气 可采储 量损 失 . 提 高采 收 率 。 其 最佳 开 发方式 是油 气边界注水障, 先注水保持地层压力开发油环, 后 衰竭式 开采 气顶 。 张爱唇 , 1 9 6 9年 1 2月生 , 1 9 9 1年毕l业于 中国地质 大学石油地质专业 , 现于 中原油 田分公 司采油 二厂地质 太队工 作。邮 编 4 5 7 5 3 z 电话 0 3 9 3 --4 8 4 1 0 2 4 参考 文献 1 冀 宝发等 一层状 气砸 油田注木 开发 中油气窜流曲控制 度调 整 .中国油田开发 宾制 .北京 石 油工业 出版 社 , 1 9 8 9 收稿 日期 2 0 0 1年 3月 2 2日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