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pdf
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 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 用户使用手册 联系人田锦州 联系方式13811464119 邮箱tianye1016 前 言 欢迎您使用本软件,相信这款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的软件将为您 提供持久可靠的优质服务。 本用户手册将详细介绍这款软件的功能,内容循序渐进,图文并 茂,可以使用户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本软件的操作方法。 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 是基于等价转换线积分型概率积分 法开发的一款功能强大、适应性强的开采沉陷计算软件,主要有开采 沉陷预计与地表移动参数拟合反求两大功能及其相关的辅助功能。 开 采沉陷预计方面可进行水平和倾斜煤层、任意工作面形状、任意工作 面个数、任意工作面角点个数、任意工作面角点采集顺序(顺、逆时 针) 、任意盆地范围、任意多剖面数、地表任意数量计算点的下沉、 任意方向的水平移动、倾斜变形、水平变形和曲率变形的计算;地表 移动参数拟合反求方面可按下沉值求参, 也可按下沉值与水平移动值 联合求参;辅助功能有沉陷区信息统计与受护物保护煤柱自动绘制 等。数据输入采用交互式,计算结果采用表格与图形两种形式,具有 直观、 快捷、 简便的特点。 该软件集几十年地表移动与变形计算经验, 已在全国数十个矿区得以应用,是进行开采沉陷研究、 “三下”采煤 决策的理想工具。 ★手册内容 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功能强大,内容丰富。本手册力求 通过循序渐进、 图文并茂的方式使读者能以最快速度理解和掌握基本 概念和操作方法。本书内容安排如下 第 1 章介绍与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有关的基本概念与 基本功能,以便使读者能对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有一个整体 了解; 第 2 章介绍有关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安 装步骤; 第 3 章介绍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的注册方法; 第 4 章介绍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的开采沉陷预计的数 据准备; 第 5 章介绍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的开采沉陷预计的计 算功能; 第 6 章介绍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的开采沉陷预计计算 数据的图形化处理。 第 7 章介绍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的开采沉陷参数拟合反 求功能。 第 8 章介绍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的辅助功能,目前有沉 陷区信息统计、垂线法保护煤柱自动绘制两项。 ★本手册约定 在本手册中, 【**】表示菜单、按钮、文本框、对话框和命令。 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则“单击”都表示用鼠标左键单击,“右键单击”表 示用鼠标右键单击。 在本手册中,有许多“注”,是用于介绍系统操作应注意的问题或 操作技巧。 目目 录录 1 概 概 述述 ..........................................................................................1 1.1 功能简介 ...................................................................................................1 1.1.1 开采沉陷预计....................................................................................1 1.1.2 地表移动参数拟合反求....................................................................3 1.1.3 辅助功能............................................................................................3 1.2 产品特点 ...................................................................................................3 1.3 用户说明 ...................................................................................................5 2 运行环境与系统装卸 运行环境与系统装卸..................................................................6 2.1 运行环境 ...................................................................................................6 2.2 软件安装与卸载 .......................................................................................6 3 软件注册 软件注册 ......................................................................................9 4 数据准备 数据准备 ....................................................................................10 4.1 新建计算方案 .........................................................................................10 4.1.1 单工作面录入..................................................................................10 4.1.2 多工作面整体录入..........................................................................12 4.1.3 工作面的追加录入..........................................................................13 4.1.4 工作面参数的浏览与修改..............................................................14 4.1.5 拐点移动距设置..............................................................................14 4.1.6 特定点采深推测计算......................................................................15 4.1.7 工作面参数保存..............................................................................15 4.2 历史数据文件的打开与编辑 .................................................................16 4.2.1 打开历史数据文件..........................................................................16 4.2.2 编辑历史数据文件..........................................................................16 5 叠加计算 叠加计算 ....................................................................................18 5.1 移动盆地的计算 .....................................................................................18 5.1.1 移动盆地计算..................................................................................18 5.1.2 计算结果预览..................................................................................19 5.1.3 计算结果保存..................................................................................22 5.2 任意剖面的计算 .....................................................................................22 5.3 特殊点的计算 .........................................................................................24 6 图形输出 图形输出 ....................................................................................26 6.1 盆地计算结果的图形化处理 .................................................................26 6.1.1 AutoCAD 界面下直接绘制..........................................................26 6.1.2 利用 Surfer 软件做图形的精加工处理........................................28 6.2 剖面计算结果的图形化处理 .................................................................35 6.2.1 AutoCAD 界面下直接绘制............................................................35 6.2.2 利用 Grapher 软件做图形的精加工处理 ......................................37 7 求参 求参 ............................................................................................42 7.1 数据准备 .................................................................................................42 7.2 按下沉值求参 .........................................................................................43 7.3 按下沉值与水平移动值联合求参 .........................................................44 8 辅助功能 辅助功能 ....................................................................................46 8.1 沉陷区信息统计功能 .............................................................................46 8.2 垂线法保护煤柱自动绘制 .....................................................................47 1 概 述 1.1 功能简介 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 是基于等价转换线积分型概率积分 法开发的一款功能强大、适应性强的开采沉陷计算软件,主要有开采 沉陷预计与地表移动参数拟合反求两大功能及其相关的辅助功能。 开 采沉陷预计方面可进行水平和倾斜煤层、任意工作面形状、任意工作 面个数、任意工作面角点个数、任意工作面角点采集顺序(顺、逆时 针) 、任意盆地范围、任意多剖面数、地表任意数量计算点的下沉、 任意方向的水平移动、倾斜变形、水平变形和曲率变形的计算;地表 移动参数拟合反求方面可按下沉值求参, 也可按下沉值与水平移动值 联合求参;辅助功能有沉陷区信息统计与受护物保护煤柱自动绘制 等。数据输入采用交互式,计算结果采用表格与图形两种形式,具有 直观、 快捷、 简便的特点。 该软件集几十年地表移动与变形计算经验, 已在全国数十个矿区得以应用,是进行开采沉陷研究、 “三下”采煤 决策的理想工具。 1.1.1 开采沉陷预计 开采沉陷预计 开采沉陷预计模块可分为以下三大项 1)数据准备 (1) 初始参数录入功能 录入工作面参数信息有三种形式单工作面信息录入、多工作面 信息整体录入和工作面信息追加录入。每个工作面信息录入过程中, 1 其工作面角点坐标值有两种录入方式手工录入与 AutoCAD 界面下 坐标动态采集同步录入。工作面角点坐标录入完成后,您可以在 AutoCAD 中预览工作面,检查是否有录入错误。 (2) 历史数据文件打开功能 如果您已保存了某个计算方案,下次再修改该方案时,您不必进 行参数的重新录入(包括剖面、特殊点、任意范围边界点) ,可直接 打开历史数据文件进行修改或计算。 2) 叠加计算 (1) 任意工作面叠加功能 多工作面参数录入完毕之后,本软件可将其生成计算树结构,每 个节点都代表单一工作面参数信息, 您可选择任意节点组合成不同的 计算方案,方便灵活。 (2) 计算功能 本软件可实现三种计算功能地表特殊点的移动与变形计算、地 表任意剖面上点的移动与变形计算和开采沉陷盆地的移动与变形计 算。 3) 结果输出 (1) 数据输出 上述计算所得的结果数据可直接查询, 亦能统计任意形状盆地范 围内地表移动与变形值极值。 (2) 图形输出 上述计算所得的结果可以直接在 AutoCAD 中绘制成图。同时, 2 亦可将计算结果数据保存为*.dat 数据文件,用 surfer 软件做图。 1.1.2 地表移动参数拟合反求 地表移动参数拟合反求 地表移动参数拟合反求模块可分为以下三大项 1) 数据准备 数据准备分为两大部分,一为工作面信息的准备;二为测站实测 数据的准备。 2) 求参计算 计算部分分为按下沉值求参、 按下沉值与水平移动值联合求参两 部分。 3) 结果输出 求参结果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输出,也可在 AutoCAD 界面下直接 以剖面图的形式输出,方便快捷。 1.1.3 辅助功能 辅助功能 该程序可实现沉陷区信息(如沉陷面积、体积等)统计功能、垂 线法保护煤柱在 AutoCAD 界面下的自动绘制功能。 1.2 产品特点 本软件具有如下特点 1)已通过多年大范围全面测试,稳定可靠; 2)可进行水平和倾斜煤层、任意工作面形状、任意工作面个数、 任意工作面角点个数、任意工作面角点采集顺序(顺、逆时针) 、任 意盆地范围、任意多剖面数、地表任意数量计算点的下沉、任意方向 3 的水平移动、倾斜变形、水平变形和曲率的计算; 3) 实现了 AutoCAD 界面下采集点坐标同步录入、动态修改功 能,可实现 AutoCAD 任意坐标系下的准确采点; 4)相同工作面参数的非重复录入功能; 5)工作面名称的自定义; 6)工作面的动态添加与删除功能; 7)工作面预览纠错功能; 8)拐点移动距真正意义上可操作性的灵活设置; 9)实现了任意多工作面自由叠加计算功能; 10)计算中采用了独有的大数处理功能,可实现矿图中真坐标多 位数的准确计算,精度不减; 11)自动测算任意多工作面组合计算时所需的全盆地范围; 12)剖面信息可保存到计算源文件中,不用重复录入; 13)剖面名称的自定义; 14)剖面预览纠错; 15)特殊点信息可保存到计算源文件中,不用重复录入; 16)特殊点的预览纠错; 17)计算积分步长调节功能; 18) 多工作面大范围计算时采用了独特的处理功能, 计算速度快; 19)任意范围内地表移动与变形值极值计算与统计功能,其边界 点范围可保存到计算源文件中,不用重复录入; 20)移动盆地计算、剖面计算、特殊点计算及其单独输出功能, 4 5 多剖面计算结果可按剖面单独保存; 21) 可直接在 AutoCAD 中绘制下沉盆地各移动参量的等值线图, 且可实现任意等值线上任意位置的人工干预标注功能; 22)可实现沉陷区面积、体积统计功能; 23)用户可直接在 AutoCAD 中绘制剖面线图; 24)测点数据采用 Excel 格式,编辑简便; 25)按下沉值求参功能; 26)按下沉值与水平移动值联合求参功能; 27)辅以拐点移动距的灵活设置,使求参功能更加简便易用; 28)求参结果可直接在 AutoCAD 界面下作图,直观简便; 29)垂线法保护煤柱的自动绘制。 1.3 用户说明 本用户使用手册主要针对具有一定开采沉陷计算经验的煤矿 科技人员进行系统界面介绍和功能操作的说明, 包含系统的各主要模 块功能介绍、操作步骤、界面说明等,希望对用户学习本系统有所帮 助。 2 运行环境与系统装卸 2.1 运行环境 1) 硬件环境 推荐配置 (1)CPUPentium IV 2.8G;内存1G; (2)显示器32 位真彩显示 2) 软件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XP (2)AutoCAD 版本AutoCAD 2004(2005) (3)Surfer 版本Surfer 8.0(选用) (4)Grapher 版本Grapher 2.0(选用) 2.2 软件安装与卸载 1) 软件安装 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安装与卸载都很简单,只要按照安 装程序的提示进行相应操作即可。安装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 的操作步骤如下 (1)双击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的安装文件,这时安装 程序启动,出现系统安装向导窗口,如图 2-1 所示。 (2)在随后出现的安装程序窗口中,设置安装的用户名称与工 作单位,如图 2-2 所示。 *注如果在安装向导窗口中选择【取消】按钮,可以取消安装。 6 图 2-1 系统安装向导窗口 图 2-2 用户信息对话框 (3)单击【下一步】 ,将弹出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的安 装位置窗口,如图 2-3 所示。选择您希望的路径,然后单击【下一步】 按钮。 (4)选择【开始安装】后,系统开始自动安装并配置文件信息, 如图 2-4 所示。 图 2-3 选择安装路径 图 2-4 自动安装并配置文件信息 (5)最后,安装程序提示重新启动计算机。单击【完成】按钮, 退出程序的安装。请重新启动计算机,完成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 统的正确配置。 7 8 2) 软件卸载 如果要卸载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 ,您可以按以下步骤操 作 (1)单击 Windows 的【开始】按钮,然后指向【控制面板】选 项。 (2)双击【添加/删除程序】图标。 (3)在弹出的【添加/删除程序】窗口的【更改或删除程序】选 项卡中选中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 ,然后单击【添加/删除】按 钮,将弹出卸载对话框如图 2-5 所示,按提示操作即可卸载。 图 2-5 卸载对话框 3 软件注册 首次安装开采沉陷智能化分析系统软件后,必须通过注册才 能正常使用,该软件为每台计算机分配唯一的注册码。该软件安装好 后,系统首次启动后弹出如图 3-1 所示的【软件注册】对话框。拷贝 对话框中的“注册码” ,原样保存到记事本中并发给我们,我们将会 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把产品安装“序列号”发给您,注册后您就可以放 心使用了。 *注本系统只需要注册一次,以后使用过程中将不需要您再次注册。 图 3-1 软件注册 9 4 数据准备 4.1 新建计算方案 开采沉陷计算的主窗体如图 4-1 所示。 图 4-1 开采沉陷计算系统主界面 图 4-2 单工作面参数录入界面 4.1.1 单工作面录入 单工作面录入 开始一个新的开采沉陷计算方案时, 可单击 【文件】 菜单下的 【新 建】命令(也可以单击工具栏中 按钮) ,系统将进入工作面参数录 入界面,如图 4-2 所示。 1) 手动输入工作面角点坐标 如图 4-3 所示,图 a 中 4 行坐标值分别与图 b 中工作面的四个角 点坐标对应,输入每一个角点坐标值时,X 坐标与 Y 坐标之间以逗 号“,”分隔,各角点坐标需顺次录入,可以是顺时针次序录入,也可 10 以是逆时针次序录入。 D C B A a b 图 4-3 工作面角点坐标值输入 2) AutoCAD 界面下拾取工作面角点坐标 如果已有 AutoCAD 电子图,则可先打开 AutoCAD 电子图,然 后单击【文件】菜单下的【AutoCAD 界面下采点】命令(也可以单 击工具栏中按钮) ,这时 AutoCAD 界面下的指针已由 变成 ,您 只需顺次单击工作面的每个角点即可。 随着 您的单击, 对应的角点坐标值就会自动录入 到“工作面角点坐标”文本框中。如果您不 小心采错了角点坐标, 这时只需将光标移到 “工作面角点坐标”文本框中,将对应的错 的坐标值删除,再回到 CAD 界面下重新拾 取该角点即可。当您拾取完所有的角点后, 单击鼠标右键退出采点状态。 图 4-4 工作面参数录入 3) 录入工作面的其它参数 如图 4-4 所示,您只需将“开采煤层厚度”等其它参数录入到相 应的文本框即可。 *注在 AutoCAD 界面下采集工作面角点坐标时,对 CAD 的坐标系没有限制。 11 参数说明 工作面第一角点采深为工作面第一角点的深度; 工作面倾斜方向Y 轴的正方向逆时针旋转上山方向所夹的角。 4) 生成计算树 图 4-5 单工作面计算树 您将工作面的所有参数都录入完毕之 后,就可单击【文件】菜单下的【生成计 算树】 命令 (也可以单击工具栏中按钮) , 此时您会发现,窗体主界面左边栏已生成了一个树结构,如图 4-5 所 示。这表示您已经将该工作面的参数录入到了计算树,下一步您就可 以进行开采沉陷计算了。 4.1.2 多工作面整体录入 多工作面整体录入 当要进行多个工作面的叠加计算时,需要录入多工作面参数,您 可以一次性全部录入完,也可以在以后的计算中追加录入。多工作面 参数整体录入操作如下 单击【文件】菜单下的【新建】命令(也可以单击工具栏中 按 钮) ,系统将进入第一工作面的参数录入界面,工作面计数器将显示 (窗体右边栏第一行指示文本) ,这时您可依次手动输 入工作面角点坐标值或在 AutoCAD 界面下拾取工作面角点坐标,再 输入工作面的其它参数,下面就可进行第二工作面参数录入了。单击 【文件】菜单下的【下一工作面】命令(或单击工具栏中 按钮,您 可能已经注意到,当您将鼠标指针移向该按钮时,其提示信息已变成 12 ) ,此时工作面计数器将显示,您可以重复上 述工作面参数的录入过程。同样,当您需要录入第 3、4、5工作 面参数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完成。最后,当您将所有工作面参数都 录入完成时, 您就可以单击 【文件】 菜单下的 【生成计算树】 命令 (也 可以单击工具栏中按钮) ,此时您会发现,窗体主界面左边栏已生 成了一个计算树,以 5 个工作面为例,树结 构将如图 4-6 所示, 这表示您已经将这 5 个工 作面的参数录入到了计算树结构,下一步您 就可以进行这 5 个工作面的任意工作面的叠 加计算了。 图 4-6 多工作面计算树 4.1.3 工作面的追加录入 工作面的追加录入 如果您录入完所有工作面并生成计算树之后, 发现还需要再添加 一个或多个工作面,您就可以单击【文件】菜单下的【下一工作面】 命令(或单击工具栏中 按钮) ,此时系统将进入第 n1 个工作面的 参数录入界面(假设已录入了 n 个工作面) ,您只需按照第 4.1.1 节的 描述,将该工作面参数录入完成,然后单击【文件】菜单下的【追加 工作面到计算树】命令(也可以单击工具栏中按钮,您可能已经注 意到,当您将鼠标指针移向该按钮时,其提示信息已变成 ) , 此时您会发现, 窗体主界面左边栏树结构中已追加 了该工作面,当您还有工作面需要追加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13 4.1.4 工作面参数的浏览与修改 工作面参数的浏览与修改 如果您录入完所有工作面并生成计算树之后, 想检查一下刚才的 录入是否正确,您可以依次单击计算树的每一个节点,窗体右边栏将 会显示对应节点的工作面参数,您可以修改这些参数。如想预览工作 面的具体形状,可以先选中工作面节点(在节点对应的复选框中画上 勾) ,然后单击【结果预览】菜单下【工作面预览】命令,即可在 AutoCAD 界面下得出选定工作面的具体信息,包括工作面的名称、 工作面边界线和工作面煤层倾向等,工作面预览支持多选功能。如果 想删除该工作面,可右键单击该工作面树节点,在弹出的右键快捷菜 单中选择【删除节点】命令即可。 4.1.5 拐点移动距设置拐点移动距设置 以边偏移与点偏移相结合的方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复杂工作面 拐点移动距的灵活设置。工作面的每一个角点都有两条边,该两条边 对应有两个法线方向前边法线方向与后边法线方向(按逆时针顺 序) ,如图 4-6 的 b 图,A 点的前法线方向为AB,后法线方向为AD; B 点的前法线方向为BC,后法线方向为BA。您只需在工作面的每个 角点坐标后面按顺序写入前法线方向偏移量与后法线方向偏移量即 可,如图 4-7 中 a 图所示,然后单击【文件】菜单下的【设置拐点移 动距】 命令 (也可以单击工具栏中按钮) , 此时系统就会在 AutoCAD 界面下自动绘制出设置拐点移动距后的计算工作面边界线供您预览, 如图 4-7 中 b 图所示,如果您不需要计算工作面边界线了,只需在 AutoCAD 中关闭“辅助层-拐点偏移得计算工作面角点”图层或将 14 其删除即可。 *注如果您未安装 AutoCAD,将无法设置拐点移动距。另外,为了便于系 统识别工作面角点对应的前边与后边, 工作面的角点采集次序必须是按逆时针逆时针依 次录入,否则系统将无法计算。 AD BC 实际工作面边界线 计算工作面边界线 1000,0 1000,2000,200 0,0 b a 图 4-7 拐点移动距设置 4.1.6 特定点采深推测计算 特定点采深推测计算 为检验工作面信息录入是否准确, 可根据某工作面的信息推算出 待求点采深。 操作如下 在计算树中选择某单一工作面 (只能选一个) , 单击【计算】菜单下【采深求取】命令,即可根据该工作面信息推算 出待求点采深,并弹出采深提示框。单击提示框中【确定】按钮,可 继续求取下一点采深。若要退出该功能,请在 AutoCAD 界面下单击 右键。 4.1.7 工作面参数保存 工作面参数保存 上述所有操作都完成之后,为安全起见,您最好先保存计算初始 数据文件,以供再次计算时打开。单击【文件】菜单下【保存】中的 【保存初始数据】命令(也可以单击工具栏中按钮,或利用键盘快 捷键 CTRLS) ,然后在初始计算文件保存对话框中选择保存路径并 15 填写保存文件名即可,如图 4-8 所示。 图 4-8 初始计算文件保存对话框 4.2 历史数据文件的打开与编辑 4.2.1 打开历史数据文件 打开历史数据文件 如果您已保存了初始计算文件, 你就不必再重新输入工作面参数 了,只需打开该计算数据文件进行修改或计算即可。单击【文件】菜 单下的【打开】命令(也可以单击工具栏中按钮) ,您只要找到初 始计算数据文件并将其打开即可。 4.2.2 编辑历史数据文件 编辑历史数据文件 1 修改原有工作面参数 打开初始计算文件后,您可点击任意工作面节点,直接修改右边 栏中对应的数据即可。 2 向原有数据文件中追加新工作面 打开初始计算文件后,单击【文件】菜单下的【下一工作面】命 令(或单击工具栏中按钮) ,此时系统将进入第 n1 个工作面的参 数录入界面(假设已录入了 n 个工作面) ,您填写完相关参数后,单 16 17 击【文件】菜单下的【追加工作面到计算树】命令(也可以单击工具 栏中按钮) ,此时您会发现,窗体主界面左边栏树结构中已追加了 该工作面,当您还有工作面需要追加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3 删除工作面 如果您不再需要某工作面信息,可将其从计算树中删除。操作方 法为选中待删除节点单击右键,选择【删除节点】命令即可。 5 叠加计算 5.1 移动盆地的计算 5.1.1 移动盆地计算 移动盆地计算 单击【计算】菜单下的【盆地 计算】命令(或单击工具栏中按 钮,快捷键为 ALTA) ,系统将进 入盆地计算界面,如图 5-1 所示。 此时,盆地左下角点坐标与右上角 点坐标默认值为系统自动测算出的 任意工作面组合后开采所能影响到的最 大盆地范围,如果您要计算全盆地的移动 与变形值,按默认值计算即可,如果您要 计算某局部范围盆地的移动与变形值,请 图 5-1 移动盆地计算 勾选复选框,此时的盆地角 点坐标文本框将变为可编辑状态,您可以 输入特定的盆地计算范围。 “计算点间距”为沿 X 轴(Y 轴)方 向两计算点之间的距离,右侧的不可编辑 文本框显示了根据上述盆地范围与计算点间距测算出待计算点总数。 图 5-2 动态计算进度显示 “计算方向” 计算特定点的移动与变形值时,系统将计算沿该 方向的移动与变形值, “0”度方向即X轴正方向所指示的方向,计算 18 方向以逆时针旋转为正。 上述参数录入完毕后,点击【确定】按钮,系统将进入计算阶段, 如图 5-2 所示,界面底边的两个滚动条将会显示计算进度。 *注请注意,当计算不规则形状工作面或待计算点数 特别多时,系统进度条可能会中途停止走动,这是由于计算 量太大引起的,但系统并未停止运算,请您耐心等待。如果 计算精度要求不是太高,您也可以在计算前先设置计算精 度,操作如下单击【设置】菜单下的【计算精度设置】命 令,系统将弹出如图 5-3 所示计算精度设置界面,精度总共 分为十级,上侧为高精度,下侧为低精度,您调整滑块位置 即可。计算精度越高,耗时越长。 图 5-3 精度设置 5.1.2 计算结果预览 计算结果预览 1)盆地计算结果预览 盆地计算完成后,您可以预览盆地计算结果文件。操作如下单 击【结果显示】菜单下的【盆地计算结果】命令,将弹出如图 5-4 所 示的盆地计算结果数据表界面。 图 5-4 盆地计算结果预览 19 表格中各列的意义描述如下 x计算点的 x 坐标值,m; y计算点的 y 坐标值,m; W该点的下沉值,mm; T00o方向的倾斜值,mm/m; T9090o方向的倾斜值,mm/m; Tmax该点最大倾斜值,mm/m; U00o方向的水平移动值,mm; U9090o方向的水平移动值,mm; Umax该点最大水平移动值,mm; E00o方向的水平变形值,mm/m; E9090o方向的水平变形值,mm/m; E1该点的水平变形极大值,mm/m; E2该点的水平变形极小值,mm/m; Emax该点的水平变形绝对值的最大值,mm/m; K00o方向的曲率值,10-3/m; K9090o方向的曲率值,10-3/m; K1该点的曲率极大值,10-3/m; K2该点的曲率极小值,10-3/m; Kmax该点的曲率绝对值的最大值,10-3/m; Rxy该点的剪切值,mm/m; Sxy该点的扭曲值,10-3/m。 20 2)盆地计算结果极值统计 单击【结果显示】菜单下的【最大值显示】中的【盆地计算结果 最大值表】命令(快捷键ALTSHIFTA) ,将弹出如图 5-5 所示的 盆地计算结果最大值表界面。 图 5-5 盆地计算结果最大值表 3)任意范围内极值统计 如果你需要统计下沉盆地某特定 区域内的地表移动与变形值极值情况 (如某不规则形状的村庄等) , 您可按 下述步骤操作在上述盆地计算完成 的条件下,单击【结果显示】菜单下 的【任意区域最值统计】命令(快捷 键ALTR) ,将弹出如图 5-6 所示的 指定任意区域边界点界面。在文本框中依次输入(或在 AutoCAD 界 面下依次采集)任意区域的角点坐标,角点坐标录入完成之后,单击 图 5-6 任意区域内极值统计 21 【预览】即可在 AutoCAD 界面下预览刚才录入的任意区域边界线, 任意区域边界点坐标可以保存至初始计算文件中, 在此界面下可利用 快捷键 CTRLS 来完成此操作。单击【开始计算】 ,系统就能输出该 范围内的地表移动与变形值极值表。 5.1.3 计算结果保存 计算结果保存 当主窗体下侧的两个进度栏都满格显示时,表示盆地已计算完 成,请保存结果文件,操作如下单击【文件】菜单下【保存】中的 【保存盆地计算结果文件】命令(或单击工具栏中按钮右侧的倒三 角,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盆地】 ,也可利用快捷键 AltS) ,在弹出 的“盆地计算结果文件保存”对话框中选择保存路径并填写文件名即 可。 5.2 任意剖面的计算 单击【计算】菜单下 的【剖面计算】命令(或 单击工具栏中按钮右 侧的倒三角,在弹出的菜 单中选择【剖面】 ,也可利 用快捷键 ALTX) ,系统 将进入剖面计算界面,如图 5-7 所示。类似于工作面的追加录入,您 只要在窗体右边栏中填写相关参数即可 (也可点击文本框右侧的按 键在 AutoCAD 界面下拾取剖面线的起点与终点坐标) , 计算点间距与 图 5-7 剖面计算 22 计算点角度的意义请参考盆地计算一节,不再赘述。录入完所有参数 后,请点击【添加到计算树】按钮,窗体左边栏“剖面计算集合”树 结构就会增添一个剖面(该剖面可自定义剖面名称) ,若要继续增加 剖面请重复上述操作。所有剖面录入完成之后,您可以点击树结构的 任一节点浏览或修改剖面参数,也可单击【预览】按钮在 Auto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