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高莱斯合同区开采现状及采油工艺设想.pdf
2 O 0 0年 9月 第 1 5卷第 5期 西安石油学 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Xi a n Pe t r o l e u m I n s t i t u t e Na t u r a l S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Sep 2 00 0 Vo 1 . 1 5 No. S 文章 编号 l 0 0 l 5 3 6 1 2 O 0 0 0 5 0 0 1 4 0 3 卡拉高莱斯合同区开采现状及采油工艺设想 PF e s e nt Pr o d u c t i o n Si t ua t i o n a nd Fu t u r e Se c o nd a r y Oi l √ 林平, 杨 双 虎, 贾 庆 仲 T 石 j -5 - 辽 河 石 油 勘探 局 钻 采 工 艺 研冤 院 - 辽 宁 盘 锦 1 2 4 叫o 摘 要 介 绍 了油 区的地 质概 况、 油藏特征 、 生产现 状 和 开采特 点 , 系统地 分析 总结 了该 油 区的钻 井、 完井 、 井下作业 和采 油 工艺现状 , 提 出了配套的采 油 工艺设 想. 该 油层物 性和原 油性质好 , 初期 单层 开采可 获较 高的阶段 产量 , 开采 方法 以溶解 气驱加 边 水驱 为主 , 急 需研 究能量 二班采 油. 关键词 苎壹 茎 塑 蝤 塑; 查 三 羔 国 中 图分 类 号 T E 3 5 5 文献标 识码 B 卡拉高菜斯 合 同区二 十年开 发建设 项 目是 中国 石 油天 然 气总 公 司与 委 内瑞 拉 的 国 际 石油 合 作项 目. 卡拉 高菜斯 合 同区 以下简称 合 同区 , 位 于委 内 瑞拉安索阿特吉州提格雷市西北 1 0 k m, 构造位 置 处 于 东委 内瑞拉 盆 地 马 图林 凹 陷南 斜坡 的南 部 , 东 西 长 3 0 . 2 k m, 南北 宽 1 7 . 0 k m. 面 积 2 5 6 . 8 k m . 合 同 区 包 括 原 始 油 田 及 其 外 围.目前 证 实 含 油 面 积 】 1 2 . 2 k m。 , 石油 地 质 储量 l 1 6 5 5 1 0 ’ t , 其 中稀 油地 质储 量 1 0 7 1 6 . 6 1 0 t , 重 油地 质储量 9 3 8 . 4 1 0 t . 合 同区油藏数 目多 , 油藏 类型复 杂. 据 统计 全 区 3 0 ] 个油 藏除外 围 探区 8个油藏 外 , 6 个原 始 油 田共 2 9 3个油藏 . 其 中纯 油藏 1 5 5个 占 5 2 . 9 , 气 顶 油藏 2 2个 占 7 , 5 , 边水 油藏 9 8个 占 3 3 . 4 %, 气顶 边 水 油藏 l 1个 占 3 . 8 , 重油油 藏 7个 占 2 , 4 , 主力 储 层 为 中一 高 渗 透 储 层 , 孔 隙 度 平 均 为 2 2 . 5 , 渗 透 率 4 0 ] . 5 1 0 m , 原 油 物性 较好 , 地 面原 油 密 度 平均 3 5 . 1 。 AP I . 油层 单层薄 , 一 般 为 l _ 5 2 ~ 5 . 4 9 m. 平 均 3 . 0 5 m. 1 工艺现状及开采特点 1 . 1 工 艺现状 1 . 1 . 1钻井 、 完 井 工艺现状 合 同区 内共 钻井 2 9 1口 . 主要为直 井 , 钻水 平 井 2口. 成功 1口 I M8井 ; 定 向井 9口; 完井 没 下 套 管 的 3 1口 1 3 9 . 7 ram 套 管 完 井 1 4 1口、 1 7 7 . 8 ram 套管 完井 4 9口、 3 5 2 . 4 ram 套管完 井 6口、 3 1 4 . 3 ram 套 管井 1口 ; 合 同 区报 废井 j 6口. 套 管组 合 主要 为 两 层 套 管 完 井 . 分 别 为 Z 7 3 ~ 1 7 7 . 8 ram、 Z 4 4 . 5 ~ 1 3 9 . 7 ram. 表层 套 管 深 度 1 9 8 . 1 2 ~2 4 3 . 8 4 m. 完 井 射孔 主要采 用 负压射 孔和 电缆 射孔 , 射 孔 后全 部 挤 轻油检 查渗 流能力 决定是 否重新 射孔 . 1 . 1 . 2井下 作业 工艺现状 封层 主要 是水 泥封堵 , 其次少 量 为永久桥 塞. 共 应 用 了 4类 1 6种井 下封 隔器 和桥塞 , 座 封方 式主要 是 机械 和水力 两种, 井下 工具 由专业公 司提 供 , 品种 齐 全 , 应 用较 多的是 CAM I S A, 已形 成一 阀多 用, 1 . 1 . 3采油 工艺现状 全 同 区内共投 产 2 1 5口井 . 单层 开采 为主 . 逐 步 上逗诵 层 主体举 升方式先 期 自喷为主 , 后 期 气 举 为 主, 气 举 供 气 压 力 5 . 5 2 MP a , 井 口 压 力 4 . 4 8 MP a . 两 个 井组 的 注气二 次 采 油工 艺 的试 验 表 明 , 注气二 次 采油在一 定 的阶段是 有救 的 , 可 以使油 层 压力 得 到恢 复并 提 高采 收 率. 实施 情 况 见表 1和 表 2 . 增 产措 施 主要 是 土酸 、 盐 酸处理 油层 、 稀 盐酸 除 垢 轻油加表 面 活性剂 清理井筒 , 达 到清蜡 和清除胶 收稿 日期 l 9 9 g 一 0 5 0 6 作者简 介 林平 1 9 7 0 一 . 男 . 硕士. 主要从事石 油钻 采工艺研究 维普资讯 林平等 卡拉 高莱斯台 同区开采现状盈采油工艺设想 1 5 表 1 I M3 、 C AZ 4 0 7油藏注气试验前基础数据表 ~ 磬 一 】 M 3 3 5 Z 1 4 .9 4 1 8 7 1 3 5 9 8 9 3 6 3 00 1 5 i 、 A74 0 2 目 8 2 3 9 6 2 0 卵0 2 ; 7 9 2 04 2 8 . 7 表 2 1 MS 、 CA Z 4 0 2油穗注气试验结 果表 妄 蔷 黎,“莹M Pa 曼 /t }I{I /C薹S I M Pa 鞲谬 质沥青 质 影响 的 目的 1 . 2 开 采特点 1 油层、 原油物性好 , 油井单层开采产量较高. 2 地 层 压 力 下降 较 多 且 不 均 匀 . 有 近 4 0 的 油井 因高含水 、 高气 油 比而 关井. 【 3 油藏类 型 多 , 天 然 能量 差 异 大 , 开采 效 果 各 不 相 同, 主力 油层采 出程度 高. 4 主力油 藏 油 层 连 通好 , 井 网 控制 程 度 高 , 一 次 采 油剩余 可采储 量较 少. j 纯 油和重 油藏开采 力 度不够 , 采 出程 度 低. 1 3 生产潜力分析 合 同区 油藏类 型多 , 油 层发 育 程度 和 井 网控 制 程 度 差异大 , 造成 各油 田目前 采 出程 度差 异 也较大 , 因此 . 开展 一次采 油还存 在着 一定 的生产潜 力 , 即未 动 用油 藏 , 已动 用油 藏 尚存 在 一定 的 剩余 厚度 和恢 复部 分停产 井生 产. 根据 前 面的 开 采现 状 、 特点 及 一次 采 油生 产 潜 力分 析 , 要 改善合 同 区的 开发敢果 , 将 1 7 1 前 日产油量 恢 复 到较 高 的水平 , 最 关键性 的工 作是 在 主力 油 藏 进 行二 次采油. 2 采油工艺设想 卡拉 高莱 斯合 同区 已进 开 发 的中、 后期 , 为 了 保 证该 油 区二 十年 开 发 指标 的顺 利 完成 , 根 据开 发 方 案的部 署 和 要求 , 提 出 了 下 几种 配套 采 油工 艺 措施 . 2 . 1 举升 方式 及转换 界 限的确定 通 过 对 台 同区 各 油藏 的 I P R 拟 合和 1 P R 曲线 预测 确定 了举 升方式 转换原 则 1 主体 举升 方 式为 气 举 , 二 次采 油的 中 、 后期 部分 井采 用 机械采 油方式 ; 【 2 根据二 次采 油方案 及各 油藏油井 产 能分析 . 确 定二 次采 油方式 转换界 限 . 见 表 3 2 . 2配套 生产 工艺 设计 2 . 2 . 1气举 生产配套 工艺 设计 一 般 采 用连续气 举 , 半 闭式 管柱. 当连续气 举敬 率低 于 l O 时 建议 采 用 间歇 气举 ; 气 举 参 数 确 定 为 单 井 平 均 气 举 量 11 0 i I l l / d , 井 口注 气 压 力 4 . 4 8 M Pa . 表 3 台局 区主要油藏举升方式转换界 限表 矗 最 P。 。 指 油井停喷时的地层压寿; 。 指曲蕞注气或量 僻持地层压力 w指 油井音士; l l l 器油井生产气 比 维普资讯 1 6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 0 . 2 机 械采 油配套 工艺设 计 通 过 机 杆 泵 参 数 优 选 确 定 重 油 生 产 井 选 择 4 5 6 2 5 6 l 4 4型 , 其 它 生产 井选 择 3 2 0 2 1 3 一 l 2 0型抽 油机 ; 抽 油泵 选 用 7 3 mm4 4 . 4 mm 泵 ; 抽 油杆 选用 C级 和 D 级 三级组 合杆. 2 . 3 二次 采油 注气 工艺设计 综合考虑油藏条件及工程要求, 确定在 8个井 组 实施 注 气 , 注 气井 2 9口, 生产 井 8 3口. 注入 方式 的确定 平 面 上采 取 多点 注 气 ; 纵 向上 , 初 期采 取合 注方式 , 后 期 依据 单层 吸 气情 况 和调 整 效 果实 施分 层 配注. 1 注 入 压 力 确 定 最小 混 相 压 力 为 7 . 6 MP a, 井 口注气 压力 最小 为 8 . 3 MP a , 最高 为 1 4 . 5 MP a ; 气排 量为 单井最 小 注量 4 . 7 1 0 m。 / a , 单 井最 太 注 量 1 . 2 41 0 m。 / d; 3 注 气恢 复 油层 压 力 的 确定 F I NC A 油 田确 定 为原 始饱 和压 力 的 7 0 ~ 7 j ; 其 它 为原始 饱 和 压力 的 8 0 ~8 3 %. 2 . 4 二 次采 油注水工 艺设计 依据 开发 方 案要 求 , 合 同 区确 定 十二个 注 水 区 块 , 注 水井 4 1口, 生 产井 1 0 0口、 注入 井 合注分主相 结合; 生 产并合采分采相 结合 } 分层一般不超过三 级. 注入水主要采用产 出水 , 少量、 短期补充清水; 水 质标 准参照 S Y5 3 2 9 8 8执行. 1 注 水 参 数 的 确 定 井 口 最 高 注 入 压 力 1 3 . 7 MP a j 最大 注入 量 1 0 0 b / d; 2 注气排 量 的确 定 按 照采 注 比 1 3 , 计 算注 2 各油藏 注水操 作参 数及运 行安 排见 表 4 袅 4 各油藏 注水操作 参数袅 2 . 5改进二次采油效果工艺设计 2 . 5 . 1气水交 替 注入工艺 注 入适 量 烃 气可 使溶 解 气驱 作 用加 强 , 并 可 利 用 气和 水 的 重力分 异 作用 提 高 波及 范 围 和采 收率 . F Z 2 5 4油 藏 F Z 2 6 4井组 的 衰 竭 开 采 、 注 气 、 注水 和 气水交 替驱 数 模 研究 结 果表 明 实施 气 水 交替 驱 效 果 最好. 2 . 5 . 2脉冲注 水 开展 周期 性 变速、 变压 脉 冲注水 试验 . 以提高 水 驱开发 效 果. F Z 2 5 4油 藏 F Z 2 6 4 井 组 的 脉 冲注 水数 模 研究结 果表 明 脉冲注水 可 以提 高水 驱开发 散果 . 2 . 6 水基 压裂 原则 2 . 6 . 1 水 基 压裂 工艺条件 分析 储层物性好, 胶结适 中, 屑中、 高渗透油藏 ; 边 水 、 气顶 活跃 , 压裂 将 加剧 窜 流 的可能 , 压 裂 选 井选 层 困难. 未来二 十年 的主体 工艺为 注 气、 注水 二次采 油 , 原则上 不宜 实施大 规模 水基压裂 . 2 . 6 . 2局部 井区实施 水基压 裂 的原则 原始油 区的新井 出现低 压 、 低 渗或 钻完井 、 作业 污染 严重井 采 取压 裂解堵 ; 注 水 、 注气 井 区 为了调 整 注 采 关系 , 在个 别井 、 个别 层实施 压裂形 成连通 ; 勘探区适 合水基压 裂 的油藏 可采取 压 裂做为增 产增 注手段 . 2 . 7 化 学增产 、 增注措 施 通过 对 开发 史 中化学 增 产 、 增 注措 施 的综 合分 析 , 确 定如下界 限 钻完井 、 作 业施 工 造成 污 染 严重 的 井 可采 取 土 酸处理 ; 原 油 粘 度 ≤ 1 5 0 0 mP a . s , 含 水 ≤ 4 O 可采 取 酸 化处理 ; 重度≤ 2 0 。 AP I 、 胶 质 沥青 质 含 量≥ 2 可 采用 轻油加 表面活性 剂解堵 ; 重 度 ≥ 3 0 。 AP I 、 含 水 ≥ 6 0 , 可 采 用 稀 盐 酸 加 表面活性 剂解堵 或除垢 ; 含 蜡 量≥ 5 %的 R4 、 RI I 、 U2 U 层可 采 取 定期 加石蜡 溶剂 、 分 散剂 清防蜡 ; 注入井 投 注 时应加 入 防膨 抑 制 剂 , 视 水 质指 标 决定杀 菌 、 增注 剂的合理 选用 . 使 用 次 生 酸进 行 大剂 量 、 深 部 处 理 工 艺 半 径 0 . 9 l ~2 . 0 1 m ; 鉴于油 层压 力较 低 , 下转第 7 7 页 维普资讯 刘祥等 花椒油改性及产物应 用性能评价 7 7 一 合 成 样 品 的增 溶极 限 分 别 为 0 . 3 8 、 0 . 1 8 、 0 . 1 Ⅻ I . 由公式计 算得 相 应的增 溶能 力分 别 为 7 6 、 3 6 、 2 6 mI mo 1 . 可 见 3个 试样 中 . 硫 酸化 花椒 油有 相对 较 强的增 溶能 力. 2 . 4 减 阻性能 测定 结果 空载 电流 , 。 0 . 8 5 A, 测 定物 为 自来 水 时所 得 到的 相应 电流值 1 。 1 . 6 5 A, A、 B、 C 三个 试 样 的电 流 J 分 别 为 1 . 0 、 0 . 8 9 、 0 . 8 7 A, 求 得 相应 的摩 阻 系 数 l 为 0 . 0 3 0 、 0 . 0 0 8 、 0 . 0 0 4 , 摩 阻 系数 降低 率 分别 为 8 1 . 3 、 9 5 . 0 、 9 7 . 5 , 可见 , 3个试 样均 有较好 的减阻性 能. 3 结论 花椒油 具有 原料 来源 广 , 价格低 , 改 性容 易等优 上 接 第 1 6页 采 用气举 、 液氮等 助排 措施. 2 . 8 动用重 油油藏 试 采工艺说 明 合 同区 内的重 油主要 分布在 U5 、 U7 U8和 U9 层 . 储 量 大 约 为 5 8 6 0 t , 原 油 重度 为 1 O ~ 1 9 o AP I . 大 于 1 5 。 AP I 部 分 已经 动用 , 采 油 方式 为 气举 , 配合 定 期井筒热 洗和 油层解 堵 , 已累产 油 4 9 4 t . 2 . 8 . 1工艺设 计原则 对 于 大于 1 5 。 A P I的 重 油 可采 用 气 举 , 后 期 可 转 入注 水开发 , 主体 采油方 式为机 械采油 . 对 于 小 于 1 5 。 AP I的 重 油 开 采 , 建 议 按 井 组或 单井试 采开 展 如下 试验 注热 流体 加 表 面括 性 剂大 剂量 吞 吐工艺 、 机 采加 泵下 掺热流体 工艺 井 筒电加 热 或 电磁加 热工艺 、 回注污水 开采 的可行性 试 验等 , 通 过各项 工 艺 的试 验 , 形成 以 机 械采 油 为主 的 配套 工 艺技术. 2 . 8 , 2 井下 作业 工艺 根据总 体 方案 要 求 设计 了气 举 管柱 、 机械 采 油 管 柱、 分 层 注 水 管 柱 、 选 层 注气 管柱 和 找堵 水管 柱 等 , 并 制定 了相 应 的 实施 原 则和 井 下 作 业 规 划 . 同 时 , 根据 对各 油井的现 场勘 察结果 , 制定 了停 产井 复 产措施 , 并 设计 系列的 井下作 业 、 生产管柱 . 点 . 上述 初步 实验结 果可 以看 出, 花椒 油经适 当的 反 应改 性 、 可合 成 出增 溶能 力 和 减阻性 能较好 的表 面活性剂 , 如果 再与其 他化 学助剂 复配 . 有望 在石油 工业 及 日用 化 学 工业 中获 得应 用. 有 关应 用 性 能有 待进 一步 探讨. 参考文献 [ 1 R W 约 翰逊 . E弗 里拄. 工业 脂肪酸及其应 用[ M . 陆 用梅 , 胡征宇译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 9 9 2 . [ 2 ] 王福海, 陈溥.硬脂酸及脂肪 酸衍生 物生产工艺[ M] . 北京 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 . 1 9 9 1 . [ 3 ] 常致成. 油基表面化性 剂[ M]北京 中国 轻工业 出版 社 . 1 9 g 8 . 3结 论与 认 识 编辑 权 艳梅 1 油层 物性 和原 油 性 质 好 , 初 期 单 层 开采 可 获得 较 高的 阶段产 量 , 天 然能 量开 采 主 要 以溶解 气 驱加边 水驱 为主 , 急需 补充 能 量二次采 油. 2 台 同区油藏类 型多 , 油层 发育程 度和 井同控 制程 度 差异大 . 3 油 藏压 力 系数 低 、 部 分层 采 出程 度高 、 造 成 边 水侵入 严重 , 地层 原油 严重 脱气 . 部分 井困高 含水 和高气油 比而 关井. 4 两 个井组 的注气 开采 实践 表 明, 注气二 次采 油 在一 定 阶段 是有效 的 , 可 以使 油 层 压力 得 到恢复 并提 高采 收率 , 但 注气控 制十分 困难. 5 各 区块 压力系数较 低且 差 异很大 , 将 给后 期 钻井 和完井 作业 带来一定 的 困难 , 为 了完善井 网 . 钻 井和作业 工作量较 大. 6 要改 善合 同区的开发 效果 , 将 目前 日产 油量 恢 复 到较 高 的水平 , 最 关键 性 的 工作 是 在 主力油 藏 进 行注 水或 注气二次 采油. 编辑 马丽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