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煤层开采动载扰动底板冲击危险演化规律.pdf
厚煤层开采动载扰动底板冲击危险演化规律 * 雷瑞德1, 谭云亮2 ,3, 顾士坦2,3, 李文帅2,3, 杨柱龙2,3 ( 1. 贵州安和矿业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 贵阳 5 5 0 0 2 3;2. 山东科技大学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山东 青岛市 2 6 6 5 9 0; 3. 山东科技大学 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市 2 6 6 5 9 0) 摘 要 为了研究动载扰动下厚煤层底板冲击地压发生的原 因, 结合某矿3下0 2工作面具体开采条件, 运用F L A C 3 D数值 模拟软件, 分析了扰动应力波峰值强度分别为1 0,2 0,4 0, 6 0MP a时巷道底板的塑性区、 垂直应力的分布规律, 再现了 动载作用下巷道底板的破坏过程, 揭示了不同应力波峰值强 度扰动诱发厚煤层底板冲击的动态响应规律。结果表明 随 着扰动应力波峰值强度的增加, 底板岩层的破裂范围逐渐扩 大, 应力集中程度逐渐升高, 从而发生冲击地压的概率也就 相应的增大。 关键词 动载扰动; 数值模拟; 冲击地压; 底板破坏 中图分类号T D 3 2 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5-2 7 6 3( 2 0 1 5)0 9-0 1 0 8-0 4 E v o l u t i o n L a w o f F l o o r R o c k B u r s t U n d e r D y n a m i c D i s t u r b a n c e D u r i n g M i n i n g T h i c k C o a l S e a m L E I R u i d e 1, T AN Y u n l i a n g 2,3, G U S h i t a n 2,3, L I W e n s h u a i 2,3, Y ANG Z h u l o n g 2,3 (1. G u i z h o u A n h e 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L t d, G u i y a n g,G u i z h o u 5 5 0 0 2 3,C h i n a;2.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M i n i n g D i s a s t e r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C o f o u n d e d b y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a n d t h e M i n i s t r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Q i n g d a o,S h a n d o n g 2 6 6 5 9 0,C h i n a;3. C o l l e g e o f M i n i n g a n d S a f e t y E n g i n e e r i n g,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Q i n g d a o,S h a n d o n g 2 6 6 5 9 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I n o r d e r t o s t u d y t h e c a u s e s o f r o c k b u r s t u n d e r d y- n a m i c d i s t u r b a n c e i n t h i c k c o a l s e a m f l o o r,c o m b i n i n g w i t h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w o r k i n g f a c e i n a c o a l m i n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r u l e s o f p l a s t i c z o n e a n d v e r t i c a l s t r e s s i n d r i f t f l o o r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b y F L A C 3 D w h e n t h e p e a k s t r e n g t h o f d i s t u r b i n g s t r e s s w a v e w a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1 0,2 0,4 0 MP a a n d 6 0 MP a . A n d t h e f a i l u r e p r o c e s s o f d r i f t f l o o r w a s d i s p l a y e d . T h e d y- n a m i c r e s p o n s e r u l e s o f r o c k b u r s t i n d u c e d b y d i f f e r e n t p e a k s t r e s s e s w e r e r e v e a l e d i n t h i c k c o a l s e a m.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a l o n g w 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p e a k s t r e n g t h o f d i s - t u r b i n g s t r e s s w a v e, t h e f a i l u r e r a n g e i n f l o o r r o c k w a s g r a d- u a l l y e x p a n d e d a n d t h e s t r e s s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w a s a l s o i m- p r o v e d,w h i c h w o u l d e n l a r g e t h e p r o b a b i l i t y o f r o c k b u r s t . K e y w o r d sD y n a m i c d i s t u r b a n c e,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R o c k b u r s t,F l o o r f a i l u r e 0 引 言 冲击地压是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 由于弹性 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 象[ 1]。从力学观点来看, 冲击地压研究的核心问题 是围岩体在多个因素作用下的瞬间动态失稳破裂过 程。引发冲击地压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煤岩体强度、 地应力、 地质构造以及爆破与天然地震等, 还需要两 个条件, 一是应力集中程度不断增加; 另一个是外部 动载扰动向煤岩体系统瞬间输入能量, 触发应变能 释放产生冲击地压。文献[ 2-3] 认为动力和巷道底 板的高水平应力叠加使底板煤岩体达到或超过强度 极限发生屈曲失稳和变形, 并且应力波入射到底板 表面反射形成拉应力导致底板发生层裂破坏, 在这 过程中破坏范围逐渐扩大, 导致底板冲击。 文献[ 4] 认为扰动应力波是引起围岩裂隙延伸 贯通, 继而诱发冲击矿压的重要因素, 围岩埋深条件 及扰动应力波的强度决定了巷道围岩裂隙发展影响 区域及形态。当底板发生弯曲变形处于极限平衡状 态时, 在应力波扰动作用下, 该平衡将被打破, 底板 突然鼓起而导致大量弹性能瞬间释放, 导致底鼓型 冲击地压的发生[ 5]。围岩体在受到高应力作用时随 着初始静载应力的增大, 外界的动力扰动对其影响 就越明显[ 6]。本文以某矿3 下0 2工作面具体开采条 I S S N 1 0 0 5-2 7 6 3 C N 4 3-1 2 1 5/T D 矿业研究与开发 第3 5卷 第9期 M I N I NG R & D,V o l . 3 5,N o . 9 2 0 1 5年9月 S e p . 2 0 1 5 * 收稿日期2 0 1 4-1 0-3 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 1 2 0 4 1 0 2,5 1 3 7 4 1 4 0). 作者简介 雷瑞德(1 9 8 8-) , 男, 河南新乡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E m a i ll e i r u i d e 1 2 3@1 6 3. c o m。 DOI10.13827/ki.kyyk.2015.09.016 件为背景, 研究不同扰动应力波峰值强度对巷道底 板的影响。 1 底板岩层破裂机理分析 在支承压力作用下巷道底板岩层也将承受两侧 的水平挤压应力作用。根据文献[ 7] 的相关成果, 当 底板承受的轴向力超过其允许限度后, 会因底板岩 层失稳而引起强烈底鼓、 底板岩层破裂等严重后果。 文献[ 8] 认为增强巷道底板支护强度是控制底 板岩层产生动态破裂和底鼓的有效措施。巷道开挖 后, 底板一般处于无支护状态。底板岩层靠近帮部 受剪应力作用, 底角应力集中, 中部岩层受挤压作 用, 当超过其弹性变形范围时, 开始屈服产生底鼓, 底板岩层屈曲破坏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底板岩层屈曲破坏力学模型[ 7] 在图1的模型中, 底板岩层采用两端固支梁;l 为巷道宽度; γ为上覆岩层容重;NA、NB为支反力; MA为岩层梁的扭矩;m为上覆岩层厚度;θ为岩层 梁的转角; I为岩层梁惯性矩,I=l m 3/ 1 2; 底板岩层 在轴向力N及自重作用下, 弯曲变形方程为 d 2 ω dx 2=- Mx E I ( 1) 由于Mx=- q l 2 x+1 1 2 q l 2+1 2 x 2+N ω ( 2) 则 d 2 ω dx 2=- 1 E I - q l 2 x+1 1 2 q l 2+1 2 q x 2+N () ω ( 3) 方程的通解为 ω=Ac o sN E I x+Bs i nN E I x- q 2 N( x 2 -l x+l 2 6 -2 E J N )( 4) 由边界条件可知 P(t)= ωx=0=0 dω dx x=1 2= 烅 烄 烆 0 得A=-q N E J N -l 2 ()1 2 B=-q N E I N -l 2 ()1 2 t a n l 2 N 槡 () E I 由平衡条件与材料力学可得, 最大弯曲拉应力 发生在x=0. 5l处, 使底板屈曲时最小轴向压力 N为 N=π 2 E m3 1 2l 2 ( 5) 2 数值计算模型 2. 1 工作面概况 某矿3下0 2工作面平面尺寸约为3 3 4m8 9m, 工作面巷道沿煤层顶板布置, 卸压孔揭露煤层厚度 为5. 1~6. 9m, 平均厚6. 0m。顶板多为砂质泥 岩、 细粒砂岩, 底板多为细粒砂岩、 泥岩。煤层倾角 5 ~1 3 , 平均1 1 , 煤层硬度系数 f=2. 5, 煤层走向 近 NW, 井下标 高 -8 5 5. 7~ -9 3 0. 0 m, 采深近 1 0 0 0m, 由于两顺槽的直接底为煤层, 平均厚度为 4. 4m, 脆硬的底煤具有冲击倾向性, 在掘进过程 中, 多层坚硬底板的断裂将引起顺槽煤体局部应力 集中, 从而诱发顺槽底煤冲击。 2. 2 模型的建立 根据现场地质条件, 建立数值计算模型, 煤岩体 采用弹塑性模型, 模型总共划分为7 8 0 0 0个单元格, 8 3 7 9 3个网格节点。模型尺寸5 0m3 0m7 4m ( 长宽高) , 模型底面垂直位移约束, 两侧面水平 位移约束。工作面的轨道顺槽与运输顺槽沿煤层顶 板掘进, 采用锚网带配合锚索加强支护, 巷道为矩形 断面, 净宽4m, 净高3m。巷道力学模型见图2。 图2 巷道力学模型 2. 3 数值模拟方案 数值计算中, 煤岩体的力学参数根据该矿现场 实际岩石力学特性和物理力学参数确定。模型中煤 56 雷瑞德, 等.厚煤层开采动载扰动底板冲击危险演化规律[J].矿业研究与开发,2 0 1 5,3 5(9). 岩层的力学参数见表1。 利用基于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法的 F L A C 3 D数值 模拟软件, 模拟地应力及动态扰动作用下巷道变形 和底板动态失稳破坏机制。模拟分2个步骤进行 ( 1)建立煤岩体模型并施加静态载荷, 模拟上 覆岩层自重至初始平衡; ( 2)开挖巷道至平衡后, 然后在模型底部施加 动态载荷, 进而分析动载作用下围岩体的破坏过程。 表1 煤岩层物理力学参数 岩性 厚度 /m 容重 / ( k g /m3) 体积模量 /G P a 内摩擦角 / () 内聚力 /MP a 抗拉强度 /MP a 粉砂岩2 0 2 5 0 0 1 5. 6 3 3 3. 8 4. 0 中砂岩 4 2 6 5 0 2 4 3 8 7. 1 3. 5 砾岩2 0 2 6 4 0 2 3. 2 4 1 4. 3 3. 4 煤层 6 1 4 3 0 8 2 1 1. 8 1. 2 5 粉砂岩 2 2 5 0 0 1 5. 6 3 3 3. 8 4. 0 泥岩 8 2 8 4 0 1 4 3 0 4. 5 3. 0 石灰岩 8 2 5 9 0 2 2. 6 4 2 6. 7 2 1. 5 8 泥岩 6 2 8 4 0 1 4 3 0 4. 5 3. 0 围岩的屈服准则采用M o h r -C o u l o m b强度准 则[ 9], 屈服函数为 fs=σ1-σ3Nφ+2c N槡 φ ( 6) ft=σ3-σt ( 7) 式中,Nφ =1-s i n() φ /1+s i n ()φ ; φ为内摩擦 角; σ1、σ3分别为最大和最小主应力;c为黏聚力;σt为 岩石抗拉强度。 3 扰动应力波强度对底板围岩的影响 由文献[ 1 0] 可知, 现场微震监测系统记录发生 冲击地压时的震动时间持续为几十毫秒。数值模拟 中, 冲击震源简化为简谐应力波, 在模型底端巷道正 下方2 0m 范围内施加一应力波P(t) , 其频率2 5 0 H z, 历时0. 0 2s, 模型采用自由边界条件。为研究 扰动应力波峰值强度对巷道底板破裂的影响, 扰动 应力波峰值强度Pm a x分别取1 0,2 0,4 0,6 0 MP a 时, 分析巷道底板围岩的塑性区分布形态以及应力 与位移变化过程, 煤岩体开挖时的爆破动载可认为 是载荷波形中谐波的一段[ 1 1]。应力波时程曲线如 图3所示。其数学表达式为 () P t= 1 2P m a x1-c o s 2π ω()[]t ,t <1 ω 0, t≥1 烅 烄 烆 ω ( 8) 式中,Pm a x为扰动应力峰值; ω为动载作用频率。 图3 应力波时程曲线 3. 1 动载扰动下底板塑性区分布规律 巷道底板的塑性区能够反映底板煤岩体的破坏 情况, 能够形象的反映出巷道底板冲击的孕育和显 现过程。不同应力波峰值强度扰动的塑性区分布如 图4所示。 图4 不同应力波峰值扰动时塑性区分布 由图4可知 随着扰动应力波峰值强度的增加, 塑性区面积不断增大, 当扰动应力波峰值强度为1 0 MP a时, 只有少数单元发生了破坏, 底板大部分单 元处于弹性状态; 当扰动应力波峰值强度为2 0MP a 时, 单元破坏数逐渐增多; 当扰动应力波峰值强度为 4 0MP a时, 单元破坏数相对扰动应力波峰值强度 为2 0MP a时明显增多, 扰动区域内5 0%的单元已 经进入了塑性状态, 可以推断已经达到了底板破坏 的临界应力值; 当扰动应力波峰值强度为6 0 MP a 时, 单元破坏数急剧增多, 受扰动的区域内9 0%的 单元已经进入了塑性状态, 主要产生剪切破坏, 局部 有拉伸破坏, 此时底板煤岩体易失稳, 在较小的应力 扰动作用下, 就有可能使煤岩体产生剪切破断, 从而 发生底板型冲击地压。因此, 在采掘过程中应尽量 减少使用大药量装药爆破, 避免应力扰动带来冲击 危险。 66 矿 业 研 究 与 开 发 2 0 1 5,3 5(9) 3. 2 动载扰动下巷道底板垂直应力变化规律 分别沿着巷道的中心位置, 在距巷道底板5, 1 0,1 5m 的位置处设置3个监测点, 采用 F L A C 3 D 数值软件的历史记录功能, 记录了不同时刻的应力 值, 本次模拟取动力作用时间为0. 0 2s, 并且从图中 可以看出动力响应已基本完成。应力波扰动下垂直 应力分布曲线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 随着应力波峰值强度的增加, 底板 岩体中垂直应力峰值也相应增大, 可见, 随着扰动应 力波强度的增加, 底板的冲击危险性也相应的增大。 通过对比发现, 当扰动应力波峰值强度由1 0 MP a增至6 0MP a的过程中, 距离震源较近处的底 板中的垂直应力峰值大于较远处的, 并且相对于较 远处只出现一个波峰, 没有出现波谷; 距离震源较近 处的监测点先于较远处的监测点出现应力峰值, 并 且随着时间的增加, 底板中的扰动应力峰值也会逐 渐降低, 直至应力波扰动结束为止, 底板中垂直应力 逐渐趋于采动原岩应力值。 图5 应力波扰动下底板垂直应力分布曲线 4 结 论 ( 1)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扰动应力波峰值强度的 模拟结果, 为了避免动力扰动对巷道底板的影响, 建 议某矿3下0 2工作面在巷道掘进期间, 尽量减少采 动与爆破震动的影响, 从而减少冲击地压发生的概 率, 并且为开采同类型具有冲击危险性厚底煤的矿 井提供了借鉴。 ( 2)随着扰动应力波峰值强度的增加, 巷道围 岩的塑性区范围逐渐扩大, 当扰动应力波峰值强度 达到极限强度后底板发生大范围的层裂破坏, 易发 生冲击危险。 ( 3)距离震源较近处的底板中的垂直应力峰值 大于较远处的, 并且相对于较远处只出现一个波峰, 没有出现波谷; 距离震源较近处的监测点先于较远 处的监测点出现应力峰值。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煤矿安 全规程[M].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 0 1 0. [2]徐学锋, 窦林名, 刘 军, 等. 动载扰动诱发底板冲击矿压演化 规律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 0 1 2,2 9(3) 3 3 4 -3 3 8 . [3]卢爱红, 郁时炼, 秦 昊, 等.应力波作用下巷道围岩层裂结构 的稳定性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 0 0 8,3 7(6) 7 6 9 -7 7 4 . [4]秦 昊, 茅献彪.应力波扰动诱发冲击矿压数值模拟研究 [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 0 0 8,2 5(2) 1 2 7-1 3 1. [5]蒋金泉.采场围岩应力与运动[M].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1 9 9 3. [6]李夕兵, 李地元, 郭 雷, 等.动力扰动下深部高应力矿柱力 学响应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7,2 6(5) 9 2 2- 9 2 8. [7]潘立友. 深井冲击地压及其防治[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 社,1 9 9 7 2 0-2 2. [8]李宝富, 魏向志, 任永康, 等. 煤层巷道底板动态破坏机理及 控制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 2 0 1 3,4 1(1 0) 3 4-3 7. [9] I t a s c a C o n s u l t i n g G r o u p I n c .F L A C 3 Du s e r ' s g u i d e(V e r - s i o n 2. 1) [R].[S. l .] I t a s c a C o n s u l t i n g G r o u p,I n c .,2 0 0 2. [1 0] 陆菜平.组合煤岩的强度弱化减冲原理及其应用[D].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2 0 0 9. [1 1] 龙 源, 冯长根, 徐全军, 等. 爆破地震波在岩石介质中传播 特性与数值计算研究[J].工程爆破, 2 0 0 0,6(3) 1-7. 76 雷瑞德, 等.厚煤层开采动载扰动底板冲击危险演化规律[J].矿业研究与开发,2 0 1 5,3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