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幔中水的存在形式和含水量.pdf
第 “卷 第期 “ 年月 地学前缘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北京大学 1 “A 1 B ’ “ 地幔中水的存在形式和含水量 谢鸿森 侯渭周文戈 中国科学院 地球化学研究所“ 贵州 贵阳 “ J R 2 . /“IK4 T . -“L IK4 T . / R ; . “ , “ ’ ’ 5 1 2 ’ . 4 6 5 ’ “ 5 ’ “ , “ 1 * R O . 2 2 M .2 M , M .O * ’ 2 . 2 P 1 1 E R - . “N ’ 1 - .“- N . / - .O * ’ 2 .’ - N 1 1 - . “O . 1 5 2 - .O * ’ 2 .“N ’ ; / . 2 - 1 R P M . 2 - .“. , ’ “- /E . / 2 .* 6 E 1 M 2 N ’ ; / . 2 - M N2 - - , ’ ._IB H * .P ’ . , 1 / . / 1 7 * .M O O . N ’ / .’ 2 - / 7 . . E 7 1 N * .P ’ . , 1 / . / 1 7D ’ R 2 ’ - 2 “[ H * - 2 - 2 , 1 / 2 - 2 . / P - * * .5 ’ M .. 2 - N ’ . E 7 1 N1 - 5 - / . - /N ’ / . Q 2Y . / 1 - * 2 C , , 1 E - / ; 1 * . P ’ . , 1 / . / 2 - /* - ; * R O . 2 2 M .O * ’ 2 . 21 7 1 - 5 - / . ’ / EO 6 1 Y . / .“ * .P ’ . , 1 / . / 21 7 ’ / 2 - - 1 /Z 1 / . ’ / E 1 P . N ’ / .’ .. 2 - N ’ . E H * . P ’ . , 1 / . / 1 7 * . ’ / 2 - - 1 / Z 1 / .’ / E * . M O O . O ’ 1 7 1 P . N ’ / . V N- 2 V \[“’ / E * .P ’ . , 1 / . / 1 71 * . O ’ 1 7 1 P . N ’ / . “U N- 2 F “ [ 0 1 N * - 2“ * .] M ’ / - 61 7P ’ . - /. ’ , * ’ 6 . 1 7N ’ / ., ’ /D .. 2 - N ’ . E G . 2 M 22 * 1 P * ’ N 1 . * ’ /S V[ 1 7P ’ . - /N ’ / .“. Y - 2 2 - / * . ’ / 2 - - 1 /Z 1 / . ’ / E * .M O O . O ’ 1 7 * . 1 P . N ’ / . J 7 * .] M ’ / R - 61 7P ’ . - / * . / . 2 - M N2 - - , ’ ._IB - /N ’ / . 英文名中文名分子式稳定压力温度范围深度范围“““ N 含水矿物 9 M , - . 水镁石 B ;KI“ -“KKI V8 ’S bV A 1 D . ; - . 块硅镁石 B ; -VKI“ -“K\KI “ 8 ’ bV I M N - . 硅镁石 B ;S -K “KI “U -VK XKI “ 1 O - . 金云母 f“B ;0 . “‘ X -XC “K“ I0“0 . “‘ -\K“ “KI“8 ’“ bV * ’ 2 . 含水相 fVB ;\ -\K“ KI“ S8 ’X bV L 1 - 2 - . 黝帘石 3 ’“C -K “KIV8 ’S bV H ’ , 滑石 B ; -VK KI “8 ’S bV H 1 O ’ Z R KI 黄玉 C “ -KVKI“ 8 ’ bV _ - ’ 2 O 1 . 硬水铝石 C K KIX8 ’V bV * ’ 2 . O - ; ; R O M N O . 6 - .B ;绿纤石B ;C -XK“ KISX8 ’S S bV 高密度含水镁硅酸盐_IB * ’ 2 .CC相B ;S -“K\KIXX 8 ’ bV * ’ 2 .99相B ;“ V -“ -XK \KIV ““ V8 ’ b -“ - K VKI V ““ V8 ’ b“ - “ K“ VIX “ 8 ’ b -“aGI“‘VGKXV 8 ’“V b -VK KI“I“KU8 ’ bV “主要资料来源于’ ““这里所给出的深度范围是根据 G P 1 1 E给出地幔岩成分模型’ 在忽 略其他含水相的条件下 橄榄石和辉石的比例为 S F U \rV “ F “橄 榄 石 水 含 量 质 量 分 数 取 F [ 取 辉 石 水 含 量 质 量 分 数 的 中 间 值 为 F V “[ 计算出上地幔平均水含量 质量分数 约 F “ V[这个结果在上述由玄武岩水含量估算出 的水含量 质量分数 范围 F \[ F U [ 内 根据高温高压实验可估算出上地幔含水量 的上限实验表明’ X 在相当于上地幔底部 约 V N 的压力温度下 橄榄石的水含量可增加至 F “[在相当 于 上 地 幔 与 过 渡 带 边 界 约V V N 处的压力温度下 橄榄石’相 将发生相转变 形成R橄榄石经测定 R橄榄石含水量 质量分 数 可达“ F V[ 甚至更高 F [ 可见在过渡带 的含水量比上地幔的含水量高得多 上地幔含水量 的上限不可能大于“ F V[ F [ 过渡带和下地幔中水的存在形式 V P U过渡带和下地幔中水的可能存在形式 本文采用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地球分层模型 地 幔过渡带的深度范围大致为V X S N 下地幔 的深度范围大致为X S “U N’ S在过渡带和 \ 谢鸿森侯渭周文戈“地学前缘( F S - I F KV B ; S -VI“KV 这种端员组分和无水相端员组分 B ; 0 .“ - KV 之间形成固溶体 - K 钙钛矿相和方镁铁矿 单晶的测量 通过谱学分析 认为B ; - K 钙钛矿相 和方镁铁矿中的KI a属于结晶定向结构水\ K R 0 . K R - K “体系中矿物 橄榄石 辉石 等 的高温高压相变资料 我们绘制B ; K R 0 . K R - K “ 体系在 b的高压相图及其对应的地球深度 图 P 1 1 E给出的地幔岩模型 可以认为过渡带 和下地幔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 总含量接近 U [ K‘ 0 . Kg F U 摩尔分数比 U “ - KV的相图可看出 在过渡带 上界V N V8 ’ V b ’ R 橄榄石相 变为R橄榄石* 在过渡带的下界X S N “ V 8 ’V b R 橄榄石分解为钙钛矿相‘方镁 石 K R 0 . K R - K “体系在 b的高压相图 0 - ; F * ’ 2 .E - ’ ; ’ N7 1 B ; K R 0 . K R - K“2 6 2 . N’ b’ / E* - ; *O . 2 2 M . 图中的矿物缩写’ .’B ; K R方镁石*0 1’B ; “ - KVR镁橄榄石*’ T ’ E 2 . 6 - .*’G - / ; P 1 1 E - .* - KR顽火辉石*J ’ 钛铁矿 相* 5’ 钙钛矿相*k Z’ - K“R石英*3 2’ 柯石英* ’ 斯石英*TM’ 0 . K R方铁矿*0 ’’0 .“ - KVR铁橄榄石* - K 的高压相图表明 在过渡带的深 度范围内 由辉石相变形成的高压含水相包括单斜 顽火辉石 斯石英和钛铁矿 K R - K“R I“K体系的相变实验 并计算出了在实验产 物中共生的橄榄石高压相和辉石高压相之间的水的 分配系数 - K 的高压 相变产物 单斜顽火辉石 钛铁矿相和斯石英的 水含量 - K 的钙钛矿相 辉石的其 他多个高压相都可以忽略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过渡带和下地幔的上部 V N 中的主要含水相为R橄榄石和 R 橄 榄石 下地幔下部 “U N 中的主要含 水相是钙钛矿和方镁铁矿 表RD ’ 7 * / O 9 * * / ’ Q *等; 6 2 O - 2RO R2 体系高压实验结果 U U“ H ’ D .“G M /, 1 / E - - 1 / 2’ / EO ’ - - 1 /, 1 . 7 7 - , - . / 2 - / . 2 M - / ;O * ’ 2 . 21 7B ; K R - K“R I“K2 6 2 . N ’ 7 . 9 1 7 ’ / R 3 ’ 2 ’ / 1 5 ’. ’ 压力“8 C J W W . /- / * .E . . O’8 . 1 1 ; - , ’ ’ . - 2 N 1 1 ; - , ’ M D - 2 * - / ;I 1 M 2 .“ ’ S R S \- /3 * - / . 2 . \’ . - 2 N 1 1 ; - , ’ ’I - ; * . D . P . . // 1 N - / ’ 6’ / * 6 E 1 M 2N - / . ’ 2 - / * . B ; K R - K“R I“K2 6 2 . NM O 1“ V8 1 “ ’ H 1 0 46 5 ’ “ 5 ’ ’ ’ 0 “ \ “’“ U R “ “ “ * ’ -’ * ’ / ; * ’ - . 1 O .’2 M D - 2 * - / ;I 1 M 2 . U S X’ V - /3 * - / . 2 . 参考文献 谢鸿 森地 球深 部物 质科 学导 论B北京’ 科 学出 版 社 U U S’ V R X U V朱永峰 张传清硅酸盐熔体结构学B北京’ 地质出版社 U U X’U \ S滕吉文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B北京’ 地震出版社“ ’ S R S \ U侯渭 谢鸿森陨石成因与地球起源B北京’ 地震出版社 “ ’“ S 张有学 尹安地球的结构演化和动力学B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 S R S “艾伦3 T物理量和天体物理量B杨建译上海’ 上海人 民出版社 U S X’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