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清水泉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pdf
新疆清水泉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赵海滨, 田红彪, 张希兵 , 韦定君 , 田璐 武警黄金第八支队, 新疆 乌鲁小齐8 3 0 0 5 7 摘要 清水泉金矿床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地区重要的金及多金属成矿带一 卡拉麦里成矿带西段 , 产于清水一 苏吉泉大断裂与 卡拉 麦里深断裂之间, 区内构造活动强烈 , 次级断 裂及裂 隙发育 , 构成以 N W 向为主的强蚀 变碎 裂岩带; 岩浆活动频繁 , 老鸦泉岩 体呈岩基状分布于区 内北部 , 构成金属元素 迁移活化 富集的强 大热源 ; 出露地层主要 为中石炭统清水组浅 变质岩 系, 并均 已接受 后期强烈的 变形 变质作用 , 发 育塑性流动 变形石香肠和剪切褶皱等构造形迹 。 清水泉金矿床类型属破碎蚀 变岩 夹石英脉型 , 矿体 呈带状和透镜状贼 存于与近 E W 向主构造体 系相 交的次级构造组 中, 富集不均 匀, 矿体形 态、 分布和矿化富集受地层 、 构造 密切 控制 , 并与岩浆活动 热源有关。含金地质体与构造 、 脉岩分布及矿化蚀 变是 主要 的找矿标 志 关键词 控 矿因素 ; 找矿标志 ; 塑性 变形 ; 清水泉金矿床 ; 新 疆 中图分类号 P 6 1 8 . 5 l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2 5 1 8 2 0 1 3 0 5 0 0 2 8 0 6 引用格式 赵海滨, 田红彪, 张希兵, 等. 新疆清水泉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J ] . 黄金科学技术, 2 0 1 3 , 2 l 5 2 8 3 3 . 清水泉金矿床产于清水一苏吉泉大断裂带 大型 韧性变形糜棱岩带 南侧 图 1 。清水~苏吉泉大断 裂呈宽阔的负地形斜穿全 ,带 内岩石发生强烈变 形变质作用 , 发育劈理化 、 片理化和碎裂岩化 ; 地层 出露金丰度值较高的中石炭统浅变质岩系。区内金 矿床 点 星罗棋布 , 形成沿 E W 向主构造线呈似等 间距分布的密集矿点 脉 群 , 并有望成为东准地区 继双泉之后 的又一大型矿集区。本次研究丁作 旨在 揭示清水泉金矿矿体的赋存延伸规律,为加速勘查 评价 、 拓展矿集 区规模及成矿预测提供裨益 。 1 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清水 泉金矿床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地 区卡拉麦里 成矿带西段 ,构造位置属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 坦一准噶尔板块 的缝合带卡拉麦里一达尔布特 蛇绿岩带东段卡拉麦里强应变构造带内。卡拉麦里 构造带是卡拉麦里泥盆一石炭系残余 海盆经洋陆体 系转换 、 陆陆碰撞造 山演化形成的I , 该 区于 中泥 盆世后期准噶尔洋壳开始消减 , 洋槽基本闭合 , 开始 出现陆缘一火山碎屑沉积相I , 在洋壳俯冲和洋盆闭 图 1 卡拉麦里构造带地质简图I I 7. , f 9 一 第四系; 一 石炭系; 1 ] 一 泥盆系; s 一 志留系; ∑ 一 蛇绿柑套的基性一超基性岩; 一 黑云母花岗岩; 一 钾长花岗岩; 一 石英闪 一化 岗闪长 ; 1 . 地质界线 ; 2 . 断裂及编号 ; 3 . 金矿点 ; 4 . 研究区池 围 收稿 日期 2 0 l 3 0 4 0 3 修订 日期 2 0 1 3 0 6 2 3 . 作者简 介 赵海滨 1 9 6 6 一 , 男 , J 匕 阳人 , 高级 ] _ 稃 师 , 从事旷产地 质助盒及 域地质训 台T作. 1 4 1 9 9 9 7 1 4 4 1 q . tO ll l 2 8 G O L D w W W g o ld 。 。 i 。 。 合 阶段陆缘火山岩浆弧 、残余海盆和俯 冲带上形成 的含碳质陆源一火 山碎屑岩建造及混杂蛇绿岩块是 金 丰度较高 的地质体 ,构成 了成矿系统潜在的矿源 层 体 。强烈 的碰撞挤压作用始于中石炭世I I , 晚石 炭世达到高潮 , 在这一时期 , 东准噶尔地区的各地块 在近 S N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强烈碰撞 , 并沿原来 的俯 冲一缝合带及岛弧的深断裂产生由北而南的大 规模推覆 、 叠瓦式逆冲断裂l 9 l 。卡拉麦里一带偏碱性 花岗岩及基性一超基性 岩的大面积侵入形成以中酸 性 为主的大陆边缘火 山岩带和蛇绿岩带 I 。 矿床 的成矿作 用 主要发 生在晚石 炭世一二叠 纪 , 与碰撞造山作用的时问一致且空间上吻合⋯J , 卡 拉 麦里强应变构造带经过多次脆一韧性变形和岩浆 侵入活动 , 不仅为金矿化提供 了物源条件 , 同时也为 区内深源分散 A u元素活化 、 迁移和富集提供 了岩石 强烈变形变质和金活化的热源条件 ,矿床主要集中 分布在碰撞造 山带内部碰撞造山作用或陆内俯冲作 用较强烈的地带卡拉 麦里强应变构造 带 内, 该 强应变构造带控制着东准噶尔地区金 、 铜 、 铅 、 锌 、 锡 等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和分布 ,构成了该 区最重要 的金成矿系统I I 。 2 矿区地质特征 2 . 1 地质特征 清水泉金矿床位于清水一苏吉 泉断裂带南侧 , 矿床就位于该断裂之次级 N E、 N E E向次级构造和张 裂隙组 巾,矿床就位地层为一套浅海相及陆源火山 誓 象 碎屑岩地层 ,岩性为凝灰质砂岩 、角砾岩和沉凝灰 岩 ,受强烈构造挤压破碎发育较强片理化和千枚岩 化 ;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 , 历经多期构造旋 回, 深成超 基性岩和 中酸性花 岗岩体 沿区 内主构造线 广泛分 布 ;清水一苏吉泉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成良好的导 矿及赋矿空间。 区内地层主要 为中石炭统清水组 ,为一套火 山 碎屑一沉积岩 , 岩性主要为灰绿一绿色凝灰质砂岩 、 粉砂岩 、 层凝灰岩 、 晶屑凝灰岩 、 凝灰角砾岩和火 山 角砾岩等火山碎屑岩。 其中北部 出露清水组第一段 , 为一套灰一深灰色夹少量灰绿色凝灰质 中一细粒砂 岩 、 晶屑凝 灰岩 、 凝灰质砾岩及凝灰岩 , 并以凝灰质 中一细粒砂岩为主体 ; 东南部出露清水组第二段 , 由 一 套深灰一灰黑色夹少量灰绿色细玻屑凝灰岩 、 细 凝灰质砾岩 、 砂岩和片理化粉砂岩组成 , 与第一段呈 整合接触关系, 构成成矿的母岩层I I 图 2 。 区内构造十分发育 , 以断裂为主。 清水一苏吉泉 大断裂在矿 区北侧呈近 E W 向贯穿全区 ,地貌上呈 被第 四系覆盖 的负地形 , 区内延伸长 1 8 k m, 宽 1 0 0 ~ 3 0 0 m, 走 向 2 7 5 ~ 2 9 0 。 , 倾 向以 N E为主 , 局部 反倾 S W , 倾角 7 0 ~ 8 5 。 , 为高角度逆冲压性断层 。 断裂带 内岩石变形强烈 ,发育蚀变绢云母干枚岩带和蚀变 碎裂岩。区域构造分析研究表明 l , 该断裂带局限于 卡拉麦里强应变带内 , 以强烈挤压破碎 、 塑性变形而 显示较明显 的脆性挤压冲断性质及韧一脆性变形特 征 , 发育糜棱岩化岩石和构造片岩系列 , 是一条具强 烈挤压片理化和糜棱岩化为特征的强韧一脆性剪切 图 2 清水泉金矿床综合地质简 图【 1 Q 一 第 四系 ; c q 2 一 凝 灰质砂 岩及砂砾岩 ; C q _ _ 晶屑凝灰岩 ; D b 一 沉凝灰岩 ; ∑ 2 - 1 1, 一 超基性 岩 ; 1 .异常及编号 ; 2 . 矿化脉及编号 ; 3 .矿脉及编号 4 . 断裂及编号 ; 5 . 清水金 矿范围 2 0 1 3 年 1 0月第 2 1 卷 第5 期 2 9 变形带 1 , 并历经多次活动叠加后期脆性变形性质 , 其 次级断裂亦较发育 表 1 。该组断层对超基性岩和含 金石英脉起着直接控制作用 ,构成了成矿流体上升和 赋存的有利空间, 是重要的控矿断裂和容矿部位I “ J 。 区内岩浆活动较发育 , 侵入和喷出次数频繁 , 并 具有较明显 的旋回性 , 从超基性到碱性岩均有出露 , 以侵入岩为主 ,喷出岩次之。侵入岩主要分布于清 水一苏吉泉大断裂北侧 ,主要为 内北部的老鸦泉 岩体 , 岩性为斜长花岗岩 、 黑云母花 岗岩和石英 闪长 岩等 , 呈岩基及大小不等的岩株状产 出, 为华力西 中 期的产物 J , 并与该 晚古 生代 发生 的俯 冲碰撞造 山作用密切相关 ;其次为分布于矿区北部呈带状产 出的超基性 岩, 构成蛇绿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喷 出岩在清水一苏吉泉大断裂南北侧均有 出露 , 以 沉积一套火 山碎屑岩和火山角砾岩为特征 ,多已发 生 域变质 , 发育低绿片岩相和葡萄石相 。 2 . 2 地球化学特征 矿 为低 山丘陵 ,地形切割不大 ,基岩多裸 露 , 植被稀少 , 水系不发育 。 气候属大陆性干旱气候 , 昼夜温差大。岩石以物理风化为主 , 成壤作用甚弱 , 局部残积覆盖 区表层 以散落的残积岩石为主。该种 景观特征经采用 l 2 . 5万岩屑地球化学测量l l6 J , 以金 品位 2 x 1 0 为下限圈定出一个长约 4 k l n 、宽约 1 k m 的 A u 、 S h 、 Ni 综合异 常 图 2 , 异常强度较高 元 素 最 高 值 A u为 1 7 9 . 6 1 0 、 S b为 4 1 2 x l 0。 。 。 、 N i为 1 9 5 x 1 0 , 包含 A u 2和 A u 3单元 素异常 , 各异常浓 集巾心明显 , 具浓度分带 , 异常特征见表 2 。异常区 主要 出露中石炭统清水组 ,异常分布显示出受线性 构造控制的特点 ,并与 2 、 3号脉及清水金矿分布高 度吻合 ,为典型的与金矿化有关的低温热液元素异 常 , 且 A u元素就其均值 、 标准离差均表现 出较高特 点 , 表 明 A u元素沿热液流体 、 构造发 育部位相对 比 较活泼 , 具较强的活化迁移富集能力 , 易于存局部成 矿有利部位集 中。 这一点与本 区构造破碎带 、 石英脉 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事实相吻合,其对应的成矿类 型为构造碎变破蚀岩型或石英脉型金矿 , 其异常规模 表 1 矿 区主要 断层规模及特征 和展布特征 示出较大的成矿潜力。 3 矿体地质特征 日前 ,清水 泉金矿 区共 发现 l 3号 3条含金矿 脉 , 呈近平行或相交分布 图 2 , 矿床赋存地层 为中 石炭统清水组,并受近 E W 向清水一苏吉泉断裂之 次级断裂 N E E及 N E向 控制且赋存 于其 中, 2号脉 赋存于 构造带, 3号脉赋存于 F 构造带内,脉体 延伸较稳定 。 矿脉类型可分为 2种 北侧 1 、 2 号脉为 石英脉型 ,石英脉呈细脉状或透镜体状 、条带状分 布 ; 南侧 3号脉为破碎蚀变岩夹石英脉型 , 矿脉与围 岩呈过渡接触 , 二者矿化均具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 , 3 0 G O L D w w w .g 。 Id 。 i a c -c n 地表铁 帽显著 , 蚀变为硅化 、 绢云母化 、 碳酸盐化 、 绿 泥石化和高岭土化等 , 属低一 中温热液蚀变组合。 从 槽探地表揭露显示 ,地表金矿化富集不均匀 , 2号脉 于东段 、 中部 见到工业矿体 , 3号脉东段 见厚度 、 品位 稳定 的丁业矿体 清水 金矿揭露 , 其余具矿化显示 表 3 。 矿石 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金 、 黄铁矿和褐铁矿 , 含 少量毒砂和赤铁矿。金的赋存状态主要 为分布于矿 物颗粒之间的粒问金 ,其次为沿脉石矿物微裂隙分 布的裂隙金 , 粒径为 0 . 0 0 3 ~ 0 . 7 5 0 ff l lT l , 属细粒一微细 粒金 ; 黄铁矿 1 %~ 3 % 呈细粒一微细浸染状 、 薄膜状 和立方体状产 ; 褐铁矿 2 %~ 5 % 呈薄膜状 、 团块状 麓l薹 i 表 3 清水泉金矿 区矿脉及矿体 特征 和蜂窝状产 出; 含有少量毒砂 0 . 3 %~ 3 . 5 % 。脉石矿 物主要为方解石 、 绢云母 、 石英 、 绿泥石和斜长石 , 含 少量 高岭土和磷灰石等。矿石结构为粒状 、 碎裂 、 糜 棱 、 交代残余 和半 自形一他形等 , 构造为块状 、 浸染 状 、 薄膜状 、 条带状 、 千枚状 、 塑性流动和拖尾 等 , 其 中以半 自形一他形粒状 、 碎裂结构以及千枚状 、 块状 构造较常见。 矿石矿物组合类型有石英一黄铁矿 、 石 英一毒砂和石英一黄铁矿一毒砂 。 4 控矿因素 4 . 1 地层 清水泉金矿床产于特定 的地层层位中石炭 统清水组第一岩性段 中, 与清水金矿赋存层位相 同。 根据 矿区及其附近 6条地球化学剖面测定结果 1 , 整个 中石炭统清水 组第一 岩性段 火 山一沉 积岩系 绿色凝灰质砂岩 、 粉砂岩 、 晶屑凝灰岩和凝灰质砾 岩等火山碎屑岩 中金具有较高的丰度值和较大 的 变异系数 , 金丰度值达 4 . 3 8 1 0 一, 高于本区地层平均 值 2 . 3 2 x 1 0 , 变异系数达 7 5 8 . 6 % 表 4 , 表明本 区 A u元素属强富集和强分异型 ,活化富集非常显著 , 易形成局部富集的高值 区及金异常集 中区 ,直接为 金成矿提供物质来源。在后期 的构造活动和岩浆作 用改造中, 易形成金的工业矿体 , 控制 了金矿床 脉 的富集层位。 J t L l - , 金矿 的富集与沉积相一岩性层有 一 定 的关系 ,多富集于火 山岩相一凝灰质砾岩和晶 屑凝灰岩中l l 7 J 。 4 . 2 构造 清水泉金矿床产于卡拉麦里成矿带西段由卡拉 麦里深断裂与清水一苏吉泉大断裂所构成的强应变 构造带内, 受强应变构造带影响 , 区内形成 由不同期 次和不 同方 向低序次构 造互 相叠加而成 的构 造网 络。 矿区主断裂构成导矿构造 , 矿体定位于与主断裂 相交的 N E、 N E E向断裂 、 裂隙 、 羽状剪切带和层 问小 型滑脱带 中, 属其次级 、 更次级 断裂系统 , 构造对矿 体起定位作用 , 从而形成富工业矿体。 如 2 号脉东段 C K 0 6处 ,在 N E E向次级断裂叠加近 S N向构造带 , 经由硫化物石英脉充填 , 构成了矿体富集地段 , 矿石 品位达 5 x 1 0 - 6 - 3 4 x 1 0 ~。 大量资料表 明,构造序次发育程度是决定矿体 定位赋存的关键因素 ,矿体往往定位于主构造带内 及附近 低序次构造体系 中l l 8 J , 构成导矿一容矿 构 造控矿系统 。 该 区主断裂为清水一苏吉泉大断裂 , 其 在 区内长约 9 0 k m, 宽 1 0 0 ~ 3 0 0 m, 为右旋压剪性 断 裂l ” 1 , 是一条具强烈挤压片理化 、 劈理化和糜棱岩化 表 4 清水 泉金矿 区及其 附近主要地层成矿元素特征参数 地层 参数 c u 样品数/ 件 清水组 C 2 q 清水组 C iq 南明水 上亚组 CI n j 南明水下亚组 Cln 卡托麦里组 D 丰度值 变化系数 浓集系数 丰度值 变化系数 浓集系数 丰度值 变化系数 浓集系数 丰度 值 变化 系数 浓集 系数 丰度值 变化 系数 浓集 系数 克拉克值 注 A u 元素丰度单位为x l 0 一 , 其他元素丰度单位为x l 0 , 变化系数单位为%, 浓集系数为相对于克拉克值【 1 6 2 0 1 3年 1 O 月第 2 1 卷 第 5 期 3 1 加 ∞ ∞m跎加 加 加加 加 ∞邡 盯n 船盯 L L钙 雠至 j m 川 3 2 1 8 2 4 5 O 5 2 0 5 O 斛 瞄 舯 m引邡舶 O O 4 l 2 5 3 0 6 1 O 8 O O 盯 ∞ 卯 L 弘 n % 呈 ∞ % L n 勰 L n 8 ∞ 9 3 3 2 O ∞ O O ∞ 8 6 % 6 2 3 5 懈 5 5 9 4 O 3 4 ● 3 5 2 3 2 2 的韧一脆性剪切变形带I I , 由其 内构造闭合 、 扩容程 度 构造挤压 的强压区 、 低压 区 控制了区内金矿点 呈等间距分段集 中特征 由西向东分布清水矿点群 、 金水泉矿点群 、 双泉矿点群和苏吉泉东矿点群 。这 种 主构造与次级构造之 间存在温度和压力梯度 , 主 构造 中的流体来源较深 , 温度和压力较高 , 不利于金 从流体中沉淀出来 ,当流体进入到次一级或更次一 级 的构造中, 随流体温度和压力降低 , 金等成矿物质 沉淀下来 , 使得矿床 体 形态 、 产状 、 规模与其 控矿 空间、 变形程度相吻合 。 4 . 3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 , 以侵入岩为主 , 沿清水一苏 吉泉大断裂 I U J 1 分布有老鸦泉岩体 ,并分布有大量 海相火山岩地层 。 首先 , 尽管区内金矿床赋矿围岩各 有不 同, 但均直接产于火山岩 中, 显示 与岩浆活动有 关I 1 ; 其次 , 根据前述 区域构造演化背景 , 本 区成矿 时代大约 在晚石炭世一 二叠纪 ,前人对 区内北部 斜长花 岗岩体 的测年结果 显示 ,其侵入时代 大概 为3 7 3 Ma i I , 是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构造一热事件 的 产物 , 代表该区花 岗岩及蛇绿岩 的侵入年龄 , 事件发 生m f IJ 在该区发生大规模碰撞造山 、构造推覆及成 矿之前 。 岩浆岩的上侵定位与后续构造演化相连续 , 使得构造扩展 , 成矿过程 的持续演化 , 显示金矿床 的 成矿时代与岩浆岩上侵定位 的相关性及华 力西中期 岩浆活动对金矿形成的控制作用。 5 找矿标志 1 矿化石英脉 、 矿化破碎蚀变岩夹石英脉。石 英为炯灰一灰白色 , 呈砂糖状 , 格子状和树枝状裂隙 发育 , 沿裂隙充填硫化物 , 为含金石英脉的重要标志。 2 矿化体标志 。主要有 自然金 、 黄铁矿化和黄 铜矿化 , 其次为赤铁矿化 、 褐铁矿化 、 磁铁矿化和黄 钾铁钒等。 3 围岩蚀变标志。该类型金矿床热液蚀变强烈, 矿体及围岩发育较强的黄铁矿化 、 褐铁矿化 、 绢云母 化 、 硅化 、 碳酸盐化 和绿泥石化 , 偶见毒砂化 , 其深部 “ 红化” 、 硅化尤其是示矿标志。 4 地层标志。 矿脉产出地层主要为巾石炭统清 水组 , 该套地层既是赋矿地层 又是矿源层 , 当具有利 于成矿的岩性组合 凝灰岩 、 凝灰质砂岩 、 凝灰质角 砾岩 、 变粉砂岩 、 绢云干枚岩和粉砂质千枚 岩等 时 含 矿性 明显 。 3 2 G o L D 器 麟 Ⅳ lg 0 ld 。 。 i 。 。 5 构造标志。 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与次级断裂 是本 区金矿 的导矿和容矿构造 ,矿体主要赋存在 主 断裂下盘 N E、 N E E向次级断裂及其分支断裂 巾, 断裂相伴的韧性剪切带 、羽状裂隙带和密集片理化 带 , 不 同体系断裂交会及劈理 、 小皱褶 、 塑性变形等 微构造发育部位是最有利于成矿的构造环境 。 6 变形标志 。 金矿床发育部位石英透镜体具较 强剪切变形 , 发育剪节理 、 线理和石香肠等韧一脆性 变形形迹 , 随着剪切变形的增强 , 金富集程度提高。 7 岩浆岩标志。 位于区内 I U J I 的老鸦泉岩体边 部 、 接触带 尤其是外接触带 、 岩株 、 脉岩分布 、 带 状超基性岩侵入部位及其附近的断裂带 与蚀变带 、 地层的内外接触带 、 不 同岩相接触部位 , 是成矿 的有 利部位 。 8 地球化学标志。 经元素地球化学测量证明I I , 内沿石英脉 、蚀变岩部化均具有与其分布相吻合 的线状异常 , A u与 A s 具 明 相关性 , A u 、 A s 单元素 异常分布区和 A u 、 A s 元素组合异常分布 对于指示 金异常及金矿体具有 明显的地球化学意义。 9 矿物标志。 黄铁矿化和毒砂化是找金 的矿物 标志 , 地表则形成明显的氧化铁帽 , 深部发育强烈 的 “ 红化” , 黄铁矿呈细粒状 和浸染状 , 自形程度愈低 、 晶粒愈细小且破碎程度愈严重 , 相对金含量则愈高 。 6结 论 东准噶尔地 作 为新疆重要 的金及 多金属成矿 区域 , 其构造及地层演化经历了长期 复杂的历史I “ 。 区内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晚石炭世一二叠纪碰撞造 山阶段l l l l , 火山喷发形成 的火 山岩卡 勾 成成矿的母 岩 层 ,强烈构造破碎和韧一脆性剪切提供了石 广 质迁移 富集的动力 , 在深部热源及剪切动力的驱使 下, 在构 造扩容和张裂隙等发育部位富集沉淀彤成沿 主构造 线展 布 的矿化 集 中 和矿 点群 K托麦里 成矿 带 。 清水泉金矿床就位 r该矿集区 成矿带 段 , 行 集 L 卜 I 富集于 内 N E N E E向断层组巾,矿体形态较 复杂 ,沿走向金富集不均匀,其富集程度 _j 地层 卜 度 、 构造变形强度和岩浆作用密切相关。 矿床类 为 破碎蚀变岩夹石英脉型 , 含金石英脉的分布 、 强烈 围 岩蚀变 硅化 、 黄铁矿化 、 褐铁矿化和绿 化等 和 特征地层层位是明 的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 1 j 李锦轶, 肖序常. 对新疆地壳结构 构造演化几个问题的 简要评述[ J ] . 地质科学, 1 9 9 9 , 3 4 4 4 0 5 4 1 9 . [ 2 ] 韩宝福, 何 目琦 , 吴泰然 , 等. 天山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 I 』 一 P t 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 . 新 疆地质 , 2 0 0 4 , 2 2 1 4 1 1 . [ 3 ] 许继峰, 梅厚钧, 于学元 , 等. 准噶尔北缘晚卉生代岛弧中 与俯冲作用有关的 a d a k i t e火山岩 消减板片部分熔融的 产物 [ J ] . 科学通报 , 2 0 0 1 , 4 6 8 6 8 4 6 8 8 . 【 4 ] 赵海滨, 李杰美. 新疆清水泉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期次探 讨[ J ] . 黄金科学技术, 2 0 1 2 , 2 0 1 6 1 6 5 . 【 5 ] 赵海滨, 王美娟, 王欣. 新疆双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 件分析[ J ] . 黄金科学技术, 2 0 0 8 , 1 6 4 3 3 3 7 . [ 6 ] 聂晓勇, 苏大勇, 杨向东, 等. 新疆北部主要金成矿带地质 特征对比研究[ J ] . 黄金科学技术, 2 0 1 2 , 2 0 6 2 7 3 1 [ 7 ] 李锦轶, 杨天南, 李亚萍, 等. 东准噶尔 拉麦里断裂带的地 质特f 1 F 及其对中亚地 晚卉生代洋陆格局重建的约束[ J ] . 地质通报 , 2 0 0 9 , 2 8 1 2 1 8 1 7 1 8 2 6 . [ 8 ] 唐红峰, 苏玉平, 刘丛强, 等. 新疆北部卡托麦里斜长花岗岩 的锆石 u P h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J ]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2 0 0 7 , 31 f 1 I 1 0 1 1 7 . [ 9 ]壬超 , 马瑞士, 郭令智, 等. 塔里木东北部新生代的侧向排 挤作用[ -J 】 _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学版 , 1 9 9 0 , 2 6 3 4 99 50 4. [ 1 0 J 喻亨佯, 夏斌, 刘家远, 等. 东准噶尔碰撞造山作用与花岗岩 类及有关金属成矿系列[ J 】 _ 桂林1 二 学院学报, 2 0 0 0 , 2 0 3 21 3-21 9. [ 1 1 ] 高怀忠, 张旺生, 孙华山.板块碰撞产物强应变构造带对 东『 伟噶尔金矿的控制[ J 1 .地质与勘探, 2 0 0 0 , 3 6 3 1 5 1 7 , 2 1 . [ 1 2 ]路彦明, 张栋, 陈祥, 等.新疆奇台县双泉金矿成因成矿模式 及找矿预测研究f R] .廊坊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 2 0 0 8 . [ 1 3 ] 雷文大, 顾红.新疆富蕴县清水泉一带金矿普查阶段报告 [ R] . 乌鲁木齐 武警黄金第八 支队, 2 0 1 2 . [ 1 4 ] 张继武, 张玉杰。 路彦明, 等. 新疆卡拉麦里地区与韧脆性 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成因分析来 自流体包裹体、 同位 素的证据[ J ] . 黄金, 2 0 0 9 , 3 0 3 2 3 2 9 . [ 1 5 ] 王军, 李廷栋, 耿树方, 等.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斑岩铜矿地质 特 与成因[ j ] . 地球学报 , 2 0 1 0 , 3 1 3 4 2 3 4 3 3 . [ 1 6 ] 杨晓疆, 王立龙. 新疆富蕴县清水泉测区 1 2 .5 万岩石测量 专 题报告 [ R] , 鸟鲁木齐 武警 黄金第八 支队 , 2 0 1 1 . [ 1 7 ] 薄科武, 李文辉, 赵军, 等.新疆卡 】7 麦里山变质碎屑岩型金 矿地质特} JF 及成矿条件分析[ J ] . 新疆地质 , 2 0 0 5 , 2 3 3 22 0-2 2 4. [ 1 8 ] 高怀忠 , 张旺生. 东准 噶尔强应变构造带成矿系统的特征 、 成矿 流体 和热动力条件分析 [ n 地球科学 , 2 0 0 0 , 2 5 4 36 93 7 4. [ 1 9 ] 江思宏, 聂凤军, 白大明, 等. 北山北带岩浆活动与金矿成 矿作用[ J ] . 中国地质, 2 0 0 1 , 2 8 3 2 4 2 8 . T h e or e c 0 n t r 0 l l i n g F a c t o r s a n d P r o s p e c t i n g I n d i c a t o r o f Qi n g s h u i q u a n Go l d De p o s i t i n Xi n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Z H A0 H a i b i n , T I A N Ho n g b i a o , Z HA N G X i b i n g , WE I D i n g j u n , T I A N L u N o . 8 G o l d G e o l o g i c a l P a r t y o fC AP F , U r u mq i 8 3 0 0 5 7 , Xi n j i a n g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Q i n g s h u i q u a n g o l d d e p o s i t i s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w e s t o f g o l d a n d p o l y m e t a l l i c o r e b e l t , K a l a m a i l i m e t a l l o g e n i c b e l t i n e a s t e r n J u n g g a r , a n d o u t p u t t e d b e t w e e n Q i n g s h u i S u j i q u a n b i g b r e a k a n d K a l a m a i l i d e e p f a u l t s . I n t h i s r e g i o n, t h e v i o l e n t t e c t o n i c a c t i v i t i e s a n d t h e s e c o n d a r y f a u l t s a n d f r a c t u r e d e v e l o pme n t whi c h c o ns t i t u t e a s t r o n g l y a l t e r e d c a t a c l a s i t e z o n e ma i nl y a l o n g n o r t h we s t di r e c t i o n. Ma g ma t i c a c t i v i t y i s fre q u e n t . L a o y a q u a n r o c k i s d i s t r i bu t e d i n t he n o r t h a nd s ho we d r o c kun d a t i o n a p pe a r a n c e, wh i c h i s p o we r f u l h e a t s o u r c e f o r t h e mi g r a t i o n o f a c t i v a t e d m e t a l s e n r i c h m e n t i n t h e r e g i o n . O u t c r o p p i n g s t r a t a a r e ma i n l y m i d d l e C a r b o n i f e r o u s Q i n g s h u i F o r ma t i o n wh i c h i s a s h a l l o w me t a mo r ph i c r o c k, ha s a c c e pt e d t h e l a t t e r s t r o n g l y d e f o r me d a nd me t a mo r ph o s e d,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t h e b o u d i n a n d s h e a r f o l d . Q i n g s h u i q u a n g o l d d e p o s i t i s a b r o k e n a l t e r e d r o c k- q u a r t z v e i n t y p e d e p o s i t s . Or e b o d i e s a r e b a n d e d a n d l e n t i c u l a r wh i c h O c c u r i n t h e s e c o n d a r y s t r u c t u r e g r o u p i n t e r s e c t e d a t n e a r l y E W ma i n s t r u c t u r a l s y s t e m. Or e e n r i c h me n t i s u n e v e n , i t s mo r p h o l o g y ,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n d m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e n r i c h me n t c o n t r o l l e d b y t h e s t r a t i g r a p h y a n d s t r u c t u r e c l o s e l y, a n d a l s o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ma g ma t i c a c t i v i t y . I t i s t h e ma i n pr o s p e c t i n g f o r t h e g o l d - be a r i n g g e o l o g i c a l , t h e t e c t o ni c s a nd di k e s a nd t he a l t e r a t i o n. Ke y w o r d s r e c o n t r o l l i n g f a c t o r s ; p r o s p e c t i n g i n d i c a t o r ; p l a s t i c d e f o r m a t i o n ; Q i n g s h u i q u a n g o l d d e p o s i t ; X i i a n g Pr o v n c e 2 0 1 3 年 1 0月 第 2 1 卷 第 5期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