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t/h煤粉煤气混烧锅炉的改造.pdf
5 2 冶金能源 E N ER GY F OR ME T A L L UR GI C AL I NDU S r R Y Vo 1 . 3 0 No . 2 Ma r . 2 01 l 7 5 t / h煤粉煤气混烧锅炉的改造 刘 志 陈福才 唐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炼铁厂 摘要随着国内钢铁技术的发展及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大型钢铁企业的原动力锅炉纷纷 由燃用煤粉改为煤粉煤气混烧或者全部燃用煤气。但煤粉炉在改烧煤气后出现了一些问题。 文章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改造方案,使煤粉炉全燃煤气成为可能。 关键词 混烧锅炉节能改造高炉煤气蓄热稳燃器 Re f o r m o f 7 5 t / h b o i l e r u s i n g p ul v e r i z e d c o a l a n d f u r na c e g a s I A u Z h i C h e n F u c a i T a n g s h a n I r o n a n d S t e e l C o . , L t d . Ab s t r a c t W i t h th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d o me s t i c i r o n a n d s t e e l c r a f t t e c h n o l o g y ,ma n y b i g i r o n a n d s t e a l e n t e r p r i s e s a r e r e p l a c i n g t h e i r o r i n a l u t i l i t y b o i l e r s w i t h boi l e r s u s i n g p u l v e r i z e d c o a l a n d f u n l a c e g a s o r boi l e r s u s i ng f u r n a c e g a s o n l y 。w h i c h i s i n o I d e r t o me e t o u r n a t i o n s c o n s e r v i n g e n e r g y a n d r e d u c i n g e mi s s i o n s r e q u i r e me n t s .I n t h e e v o l u ti o n p r o c e s s .t h e r e a r e 8 o n l e k i n d s of p r o b l e ms .T h e a r t i de a n a l y - s e 8 t h e s e p r o b l e ms a n d p o t s f o r w a r d t h e e v o l u t i o n p r o p o s a l ,t o ma k e the r e p l a c e me n t p o s s i b l e . Ke y wo r d s bo il e r u s i n g p u l v e ri z e d c o a lan df u rna c e g a s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f o r c o n s e r v i n g e n e r g y b l a s t - f u r n a c e g a s h e a t a c c u mu l a t i o n an d s t a b l e b u r n ing e q u i p me n t 唐钢炼铁厂北区锅炉车间 1 号锅炉是随 1号 高炉配套建成投产的煤粉煤气混烧锅炉,其型号 为 H G一 7 5 / 3 . 8 2一MQ I O 。该锅炉的主要作用是 产生蒸汽带动汽轮鼓风机组给 1 号高炉供风。近 年来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以及国家节能减排的要 求,唐钢高炉煤气 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1 号锅炉原设计 6 0 %煤粉和 4 0 %煤气的燃料配 比,之后逐渐减少煤粉用量多烧煤气 ,到 2 0 0 6 年实现了全烧高炉煤气,只在点停炉及低负荷时 使用焦炉煤气作稳燃燃料。从此结束了锅炉动力 煤的消耗, 并回收利用了大量的副产煤气,为钢 铁厂的余能回收做出了贡献。 1 存在的问题 煤气煤粉混烧锅炉改为全燃高炉煤气后,也 收稿日 _期 2 0 1 01 0 0 9 刘志 1 9 8 5一 , 助I; 0 6 3 0 0 0 河北省唐山市。 产生了一些问题 ,其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锅炉负荷明显降低,原设计 7 5 t / h锅炉 全烧煤气后锅炉 出力最大仅能达到 5 5 t / h ,而正 常运行时的稳定负荷仅能维持在 5 0 t/ h 左右。主 要原因是煤气投入量不足,原设计各角煤气支管 只有 5 0 0 ra m,燃烧器 区域管道只有 2 5 0 m m,由 于管道 的限制使投入锅炉 内的最大煤气量只有 6 万 m ,严重限制了锅炉的带负荷能力。 2 由于高炉煤气中含可燃成分较少 成 分见表 1 ,热值低,只有2 9 0 4 k J / m 。而不可燃 气体占 很大比例, 所以高炉煤气的理论燃烧温度 低 ,燃烧后的烟气量大 ,另由于炉内积灰和炉本 体漏风等问题,使两台引风机的出力不够,在高 负荷时不能很好地维持炉内负压。 表 1 高炉煤气成分 % C O c o 2 2 2 l 5 . 5 o 2 } I 2 o 0 . 2 5 V0 L 3 O No . 2 Ma r . 2 0l l 冶金能源 E NER GY F OR ME T AI 上UR GI C AL I NDU S T RY 5 3 3 排烟温度过高到达 2 3 0 C,在锅炉的效 率计算中,排烟热损失是锅炉热损失中最大的一 项。排烟温度的升高大大降低了锅炉热效率,并 且为了保护引风机 ,只能在引风机人 口前对烟气 进行喷水降温,既增加了风烟系统的阻力,又浪 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4 煤粉煤气混烧锅炉改全烧煤气后,由 于高炉煤气燃烧温度低,燃烧产物的辐射能力降 低 ,水冷壁吸收辐射热的份额降低 ,导致炉膛 出 口烟温升高, 所以过热蒸汽温度存在超温问题 , 只能依靠增加减温水用量来调节过热蒸汽温度。 而减温水管道 的粗细直接决定 了减温水 的投入 量 ,原煤粉煤气混烧炉减温水管道设计较细 ,使 过热器时有超温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 ,决定对锅炉进行改造 ,消除 缺陷,提高锅炉利用率。 2改造方案的实施 1 水冷壁部分1 号锅炉原设计为光管水 冷壁 ,此次改造将 7 m以下水冷壁全部改为膜式 水冷壁,水冷壁下联箱标高下移,向下拉长水冷 壁,将原燃烧器区域卫燃带去除 ,增加了炉内蒸 发受热面,增加炉膛的辐射吸热量 ,使水冷壁的 产汽量增加,并且降低了炉膛 出口烟温 ,有助于 减轻过热器的超温问题。 2 省煤器部分 1号锅炉运行 时间较 长, 两级省煤器管内结垢 以及管外壁积灰严重 。由于 灰垢的导热系数是钢的几十分之一 ,所以受热面 积灰 ,严重影响烟气的换热能力,降低锅炉热效 率。管外壁积灰使烟气流通面积减小,阻力损失 增大,引风机电耗增加。改造将两级省煤器全部 换成新管 ,并将二 级省煤器换为螺旋翅 片省煤 器 ,增加了二级省煤器的吸热面积 ,将省煤器的 沸腾率由原设计 的 1 3 %提高到了 2 0 % ,既提 高 了产汽量又降低 了排烟温度。 3 高煤管道及燃烧器部分将原有高煤 管道拆除并重新铺设加粗的管道。将四角各高煤 支管由原直径 0 o增加至 t p l 0 0 0,原 四层高煤 燃烧器改为两层 ,并将标高下 移至 5 . 5 m和 4 m 位置。燃烧器标高的下移改变了炉内的燃烧状况 和炉膛整体温度水平 ,使火焰 中心下移 ,相对增 加炉膛内的辐射受热面的面积,使蒸发量增加, 炉膛出口烟温降低。 4 炉内设置蓄热稳燃器为了使高炉煤 气能够更稳定 的燃烧 ,炉 内设置了蓄热稳燃器。 稳燃器由耐火砖砌筑而成 ,其高度 比上层燃烧器 高出 1 m,直径 和炉 内火 焰切 圆相 同,厚度 约 4 0 e ra。在正常 运行 时 ,高煤 火焰 烘烤 稳燃 器, 使之达到 1 0 0 0 ℃的高温 ,高温 的稳燃器对高煤 有引燃作用 ,使之快速着火。并且红热的稳燃器 对水冷壁有辐射作用 ,增加水冷壁的辐射热。在 低负荷时 ,稳燃器积蓄的热量又能够保持高煤的 稳定燃烧。 3 运 行评价 1 改造前后参数对 比 通过对 1号锅炉改造前后参数 表 2 的对 比数据整理分析,可以看出有效地解决了煤气煤 粉混烧锅炉全烧高炉煤气后负荷不足,排烟温度 过高等问题 ,使锅炉运行进入 良性循环阶段。 表2 锅炉改造前后参数 冶金能源 EN ER GY F OR ME I .AL L U RGI C AL I NDU S TR Y V0 1 . 3 0 No . 2 Ma r . 2 0l 1 2 节约价值计算 每小时增加蒸汽 7 O一 5 51 5 t / h 。每年增 加蒸汽1 5 2 4 3 6 01 2 9 6 0 0 t 。按每吨蒸汽产 2 0 0 k Wh电计算,每年可多发电 1 2 9 6 0 02 0 0 2 5 9 2 0 0 o o k Wh2 5 . 9 2 G wh 。按 电费 0 . 5元/ k 计算,每年可创效益2 5 9 2 0 0 0 0 0 . 51 2 9 . 6万 元。 4 结语 经过此次改造, 在保证 1 号锅炉运行参数稳 定的情况下,提高了带负荷的能力。产汽量增加 能够多发电为厂创造效益。自改造后运行 以来 , 没有出现过大的检修项目, 锅炉运行稳定, 节省 了人力和物力。 万雪编辑 上接第 3 5页 参考文献 [ 1 ]蒋大强 .带钢连续热镀锌立式退火炉及其热过程研 究 [ D] .北京北京科技大学,1 9 9 5 . [ 2 ]田玉楚,侯 春海 .连续退火炉的数学模型开发 [ J ] .冶金能源,1 9 9 5 ,1 4 3 3 8- 4 1 . [ 3 ]S h a o y u a n L i , Q i n g C h e n ,G u a n g B i n H u a n g .D y n a m i c t e mp e r a t u r e mo d e l i n g o f c o n t i n u o u s a n n e a l i n g f u r n a c e U s i n g G G A P - R B F n e u r a l n e t w o r k[ J ] .N e u ro c o m p u t i n g , 2 0 0 6,6 95 2 35 3 6 . [ 4 ]C h e n Q i n g , F an Y u f e i ,L i S h a o y u an.M o d e l i n g f o r t h e t e mp e r a t u r e i n c o n t i n u o u s an n e a l i n g f u rna c e b a s e d o n a g e n e r a l i z e d g r o w i n g a n d p r u n i n g R BF n e u r a l n e t wo r k [ C ]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2 3 r d C n ese C o n t r o l C o n f e r - e n c e , 2 0 0 4 . 8 9 1 1 9 1 5 I n C h i n e s e . [ 5 ]李强,温治 ,豆瑞锋等 . 连续热镀锌退火炉内 热过程数学模型及其分析 [ J ] .工业加热,2 0 0 7 , 3 6 3 2 3 2 6 . [ 6 ]豆瑞锋,温治,邢一丁等 .带钢连续热处理炉工 艺过渡模 型研究及实 验验证 [ c] .I E E E C C D C 2 0 1 07 7 67 8 1 . [ 7]C .V 。M a d h u s u d a n a .T h e r m a l c o n t a c t c o n d u c t a n c e [ M】 .M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e ri e s , N e w Y o rk B e r li n He i d e l b e r g,S p fin g e r - V e r l a g ,1 9 9 6 . [ 8 ]S h u z o F u k u d a , N a o t a k e Y o s h i h a r a , Y u m k a O h k u b o , e t a 1 .He a t t r a n s f e r a n a l y s i s o f r o l l e r q u e n c h s y s t e m i n c o n t i n u o u s a n n e a l i n g l i n e [ c] .T r a n s a c ti o n s I S I J , 1 9 8 4,2 4 7 3 47 4 1 . [ 9 ]c .F i e b e r g , R.K n e e r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o ft h e r m a l c o n - t a c t r e s i s t a n c e f r o m t r a n s i e n t t e mp e r a t u r e me a s u r e me n t s [ J ] .I n t e r n a t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H e a t and Ma s s T r a n s f e r , 2 0 0 8 ,5 1 1 0 1 71 0 2 3 . [ 1 0 ]M.R o s o e h o w s k a ,R .B al e n d r a ,K .C h odn i k i e w i c z . M e asu rom e n ts o f the r m al c o n t a c t c o n d u c t anc e[ J ] . J o u r n al o f Ma t e ri a l s P r o c e s s i n g T ech n do , 2 0 0 3, 1 3 5 2 0 42 1 0 . [ 1 1 ]M.R o s o e h o w s k a , K .C h odn i H e wic z , R .B al e n d r a .A n e w me t h o d o f me asu r i n g the rm al c o n t a c t c o n d u c t a n c e [ J ] .J o u r n al o f M a t e r i a l s P r o c e s s i n g T ech n o l o g y . 2 0 0 4,1 4 52 0 72 1 4 . [ 1 2 】A .i a i u md a r , C .L .T i e n .F r a c t al n e t w o rk m ode l fo r c o n t a c t c o n d u c t a n c e[ J ] .J o u r n al o f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 1 9 9 1 , 1 1 3 8 5 1 6 5 2 5 . [ 1 3 ]Ma j u Ⅱ I d a r A,B h u s h an B .F m c t a l m o d e l o f e l a s ti c p l ast i c c o n t a c t b e t w e e n ro u g h s u rf a c e s[ J ] .A S ME J o u r n a l o f T r i b o l o g y ,1 9 9 1 ,1 1 11 1 . [ 1 4 ]G r e e n w o o d J A,Wi l l i a m s o n J B P .C o n t a c t o f n o m i n al l y fi a t s u rf a c es [ J ] .P roe R o y S o c L o n d ,1 9 6 6 , A2 9 53 0 03 1 9 . [ 1 5 ]M.L e t mg , C .K .H s i e h , D .Y .G o s w a m i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the r mal c o n t a c t c o n d u c t a n c e i n v a c u u m b y s t a t i s t i c a l m e c h a n i c s[ J ] . J o u r n al o f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1 9 9 8 ,1 2 0 2 5 1 - 5 7 . [ 1 6 ]豆瑞锋, 温治,苏福永等 . 考虑辐射影响的接 触传热模型与分析 [ J 】 .北京科 技大学学报。 2 0 0 9 。3 1 1 O 1 3 2 81 3 3 3 . 万雷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