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doc
文件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监察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全国总工会 安监总煤调[2007]95号 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煤炭局(办)、监察厅(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土资源厅(局)、总工会,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为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对象与范围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小煤矿是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的小煤矿和其他国有小煤矿,可参照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116号)执行。 (二)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是加强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90左右,其产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违法、非法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对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从2005年下半年算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10年明显好转的目标,任务十分紧迫和重要。 3.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开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其健康发展,必须依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小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状况。 (三)指导原则和目标 4.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特大事故;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本地区小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5.在完成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10年,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的要求。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6.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下同)等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7.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8.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9.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中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班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井下检查监督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10.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小煤矿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井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1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绘制矿井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图一次,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13.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年产6万吨以上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14.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每旬组织1次对矿井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或无风作业。对风门、局扇等设施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系统完好,监控有效。采掘工作面要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及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杜绝超限作业。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必须落实“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按有关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并保证有效使用。开采自然发火煤层必须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所有矿井都要建立防尘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15.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受水威胁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矿井水情调查,查明矿井和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水害防治的专项措施。 16.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技术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经专家论证,矿井在技术上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立即停止生产。 (三)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7.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井下每班必须确保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做到与工人同下同上,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区队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1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19.加强现场作业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煤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向现场人员贯彻后认真执行,生产和辅助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探放水等工作,煤矿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 20.加强现场的顶板管理。井巷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液压支护,2008年底淘汰木支护,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要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班组验收标准和办法,严格当班的质量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和作业安全。 21.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22.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破材料的储存、运输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非矿用安全型炸药;保证矿井爆破材料“领、用、销”的数据记录真实、一致;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规程,坚持“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分别检查现场瓦斯,瓦斯超限停止操作)和“三人连锁”(班组长、安检员、专职放炮员三人共同认定后,才许放炮)放炮制度。 23.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和考核标准,努力实现小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24.落实职业危害的防治。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呼吸性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隐患排查的管理 25.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按有关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维简、折旧等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每年制定安全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安全资金要设立专用账户,专款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制定专门计划,落实资金,明确专人负责。 26.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整改书面报告。 27.认真做好停产整顿、节日放假停产检修和复产验收工作。停产整顿的小煤矿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矿井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煤矿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煤矿整顿、整改完毕后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得恢复生产。 (五)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28.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新建、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矿井的生产规模,应符合煤矿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由项目单位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报有关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十一五”时期,各地区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 29.实施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专篇,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后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0.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资源整合、基建和技术改造的矿井,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严禁资源整合期间突击生产,严禁基建过程中边施工边生产,严禁在改扩建区域进行生产。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建设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负相应的管理责任。 (六)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 31.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煤矿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建立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人员实行入井、升井登记制度,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情况。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杜绝两班交叉作业。 32.严格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煤矿对招用的井下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其就业前的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为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井下作业。 33.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34.保证安全培训条件。煤矿要明确培训管理责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场地、经费、教材、教员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确保按规定落实对职工的培训。自身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小煤矿,必须与具备资质的培训基地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委托培训。 35.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煤矿对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七)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36.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煤矿要制定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 37.保障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护装备;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护队条件时,应当落实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38.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矿企业负责人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严禁发生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提供伪证和虚假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按规定及时存储或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三、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一)健全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39.落实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政府作为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小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煤炭行业安全监管力量,制订本地区煤矿安全发展的整体规划,研究制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煤矿的整顿关闭。小煤矿要自觉服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40.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小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不服从政府依法监管,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关闭等行政处罚。 41.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小煤矿主要负责人要予以资质处罚对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至2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责令参加复训,合格的退还其两个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颁发。 (二)扎实推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42.加强组织领导。煤炭行业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3.发挥员工监督作用。小煤矿要组织员工参与、监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44.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典型事故案例和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要予以曝光,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鼓励和支持群众和媒体举报煤矿违法违规生产、重大安全隐患、瞒报伤亡事故等。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加强基础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45.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制订有利于推动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政策措施;树立典型,推广先进技术,积极培育和发展面向小煤矿基础管理的技术服务体系。对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小煤矿给予表彰奖励,对安全基础管理不到位的小煤矿给予通报批评。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 国家安监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监察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中华全国总工会 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TOP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一、制定指导意见的背景和目的意义 指导意见是继去年七部委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116号)文件后,为解决小煤矿存在的安全问题,促进小煤矿安全生产,实现小煤矿管理强矿目标的背景下出台的。 大家知道,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产量占近三分之一。但是,由于小煤矿矿井数量多(约占全国煤矿总数的90)、井型小、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劳动组织管理不规范、技术管理弱、安全培训不到位等问题十分突出,违法、非法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小煤矿事故多发,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均占全国煤矿的三分之二以上。可以说,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薄弱是造成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扭转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国务院确定了“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煤矿重特大瓦斯事故有较大幅度下降。”和“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的目标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针对解决小煤矿安全问题提出了“整顿关闭、整合技改、管理强矿”三步走的工作部署,在依法取缔关闭非法开采、违法生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结构、布局不合理的矿井,并通过整治整合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变小煤矿过多、过乱、过散的状况,进一步减少矿点数量的基础上,强化矿井安全管理,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小煤矿整体水平。 为了保证这些措施的贯彻落实,实施以加强煤矿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为重点内容的治本之策,全面提高小煤矿的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水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大幅度降低安全生产事故。根据有关煤矿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小煤矿安全管理现状,七部委局联合下发了这个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既借鉴了国有重点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经验,又充分结合了小煤矿的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因此,指导意见的出台是促进小煤矿全面提高安全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等问题,有效遏止重特大事故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国务院确定的“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目标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解决小煤矿安全问题三步走工作部署的重要体现。 二、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共四十五条,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明确了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指导原则和目标。 首先,明确了指导对象与范围。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执行小煤矿的指导意见。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的小煤矿和其他国有小煤矿,可参照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执行。 其次,通过分析小煤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作用,结合国务院确定的解决小煤矿问题的目标,指出了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再次,强调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最后,提出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目标,即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10年,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实现“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 第二部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从小煤矿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加强技术管理、现场管理、隐患排查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劳动组织管理和安全培训、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安全基础管理具体要求。主要包括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加强技术基础工作,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落实现场管理制度、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加强隐患排查整改,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严格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保障应急救援能力、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等。 第三部分,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一是强调政府是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小煤矿安全监管机制,研究制定本地区煤矿安全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相关地方法规及政策措施,依法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 二是强调相关职能部门应健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要求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小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要加强对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的指导,层层抓好落实。 三是强调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发挥员工监督作用,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 三、宣传贯彻指导意见,促进小煤矿安全生产 为贯彻落实好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具体贯彻意见。同时,为便于学习和贯彻,已将指导意见及名词解释等有关文件印成学习手册,免费发放至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各个小煤矿及生产、辅助单位。下周还将专门召开座谈会,进行学习贯彻。各地和各单位都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进行贯彻。我们要在前一阶段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好指导意见,坚定信心,推进小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首先,要深入学习和宣传,提高认识。各级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工具、渠道和形式深入宣传指导意见的目的和意义,并将宣传和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与“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形成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浓厚氛围,提高认识。 第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可行的贯彻实施办法,推进工作落实。同时,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各司其职,搞好监管监察工作。 第三,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办法。通过制定实施办法,把指导意见的内容细化、具体化。要针对小煤矿贯彻指导意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对策措施,逐项加以落实。 第四,加强指导意见的教育培训。各单位要制定指导意见的教育培训计划,对小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考核,使他们深刻理解和掌握指导意见精神实质。 第五,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各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结合国务院办公厅〔2007〕16号明电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和各地实际,在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对小煤矿联合执法等形式,组织好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要监督监察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搞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六,指导意见能否起到作用,关键在落实。要落实到小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落实到现场。对违反七部委局指导意见的企业,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限期整改、停产整顿、复查验收直至关闭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