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型自力式三通阀的数学模型及其验证.pdf
第4 8卷第 1 8期 2 0 1 2 年9 月 机械工程学报 J OURNAL 0F MECHANI CAL ENGI NEERI NG V b1 . 48 N O. 1 8 S e p . 2 0 1 2 DoI l O . 3 90 1 / J M E. 2 01 2 . 1 8 . 1 30 活塞型 自力式三通阀的数学模型及其验证木 周德海 吴成斌 石文星 王宝龙 李先庭 f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 北京 1 0 0 0 8 4 摘要热管/ 蒸汽压缩复合空调机组应用于全年需冷空间时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用于热管和制冷模式切换阀件对其可靠、 节能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适用于热管/ 蒸汽压缩复合空调机组模式切换的活塞型自力式三通阀的结构;根据其工 作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对阀门切换时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仿真研究,并建立活塞型自力式三通阀性能测试试验台对仿真结果进 行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所建模型能够较好地分析其模式切换时的动力学特性。 关键词活塞型自力式三通阀动力学特性仿真 中图分类号T U8 3 1 S i mu l a t i o n a n d Te s t o n t he Dy na mi c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Th r e e - p o r t Pi s t o n 场 l v e ZHOU De h a i WU Ch e ng bi n SHI W e n xi n g Ⅵ NG Ba o l o ng LI Xi a n t i n g De p a r t me n t o f B u i l d i n g S c i e n c e , T s i n g h u a U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4 Ab s t r a c t Co mb i n e d a i r - c o n d i t i o n e r b y h e a t p i p e a n d c o mp r e s s i o n a p p l i e d i n s p a c e s r e q u i r i n g a n n u a l c o o l i n g h a s g o o d e n e r g y s a v i n g p o t e n t i a 1 . Th r e e p o r t p i s t o n v a l v e u s e d f o r wo r k i n g mo d e s wi t c h o f c o mb i n e d a i r - c o n d i t i o n e r p l a y a n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r u n n i n g s a f e l y a n d r e l i a b l y .A t hre e - p o r t p i s t o n v a l v e a p p l i e d f o r mo d e s wi t c h o f c o mb i n e d a i r - c o n d i t i o n e r b y h e a t p i p e and c o mp r e s s i o n i s i n t r o d u c e d . Op e r a t i n g p ri n c i p l e o f t h r e e p o rt p i s t o n v a l v e i s e l a b o r a t e d . T o s i mu l a t e t h e d y n a mi c c h a r a c t e ri s t i c o f t hre e - p o rt p i s t o n v a l v e ,d y n a m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ma t h e ma t i c s mo d e l o f t hre e - p o rt p i s t o n v a l v e i s d e v e l o p e d . T h e d y n a mi c c h ara c t e ris t i c o f s wi t c h i n g mo d e i s s i mu l a t e d ,f r o m c o mp a r i s o n o f s i mu l a t i o n a n d t e s t r e s u l t s t h e s i m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and e x p e rime n ml r e s u l t s c a n b e we l l i d e n t i c a l , and the s i mu l a t i o n mo d e l c a l l b e e n s u r e d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d yn a mi c c h ara c t e r i s t i c . Ke y wo r d s T hre e p o rt p i s t o n v a l v e Dy n a mi c c h ara c t e ri s ti c S i mu l a tio n 0 前言 随着互联 网和 网络商务 的迅速发展 以及计算 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之服务的通讯基站、互联网 数据中 t , I n t e r n e t d a t a c e n t e r ,I DC 机房等类的建筑 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 通信基站和 I DC机房 内主要是 高发热量的通讯设备,为之服务的空调系统需要全 年制冷运行 ,导致其 能耗增加和寿命缩短问题 日益 严 重 [ 。 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是推进基站和 I DC机房节 能的关键。如何在保证降温需求的前提下缩短空调 系统 确切说是压缩机 的运行 时间,如何充分利用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5 1 1 7 6 0 8 4 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5 1 1 2 5 0 3 0 资助项 目。2 0 1 1 0 9 0 5收到初稿,2 0 1 2 0 3 1 5 收到修改稿 自然冷源以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已成为 目前 电信行 业关注 的焦点。热管/ 蒸汽压缩复合空调机组 简称 复合机组 是解决以上难题 的有效地途径之一L z J , 也为类似基站的高发热量空间提供 了全年冷却的节 能技术方案 。复合机组具有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模式 简称制冷模式 和制冷剂自然循环模式 简称热管模 式1 。到 目前为止,两种模式间的切换主要是采用 ① 两只电磁 阀【 孓 ] ;② 电磁阀 单 向阀【 5 - 6 ] 实现 ,故 不可避免会出现 电磁阀持续发热、 自然循环时制冷 剂将进入压缩机排气管等导致机组可靠性降低,以 及制冷循环时因电磁阀内漏导致机组能效降低等 问 题 。因此,尚需要研发换 向更为可靠、密封性能更 好的模式切换装置。 为此 , 笔者提 出用活塞型 自力式三通阀 简称三 通 阀 进行模式切换 , 以提 高机组的可靠性和运行能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 3 2 机械工程学报 第4 8卷第 1 8期 体质量 d m矗 一部分引起压缩机排气管 内制冷剂气 体质量变化 d md , 另一部分质量为 d m a ,。 泄漏至阀芯 下部腔体,进入阀芯下部腔体的制冷剂气体,一部 分质量为 d m 。 的进入冷凝器接管中, 另一部分质量 为 d m。 的进入蒸发器接管; 进入冷凝器接管的制冷 剂气体一部分引起冷凝器接管内制冷剂气体质量变 化 d m ,另一部分质量为 d m。 。 的泄出,进入蒸发器 接管的制冷剂气体一部分引起接管 内制冷剂气体质 量变化 d m ,另一部分质量为 d m 的泄出。由连续 性方程可得 d md .f d mdd md.。 2 d .。 d , , z ,f - I - d me ,f 3 d mc .f d mc d mc.。 4 dme .f .。 5 1 . 2 . 2 泄漏量方程 泄漏量 是指 自阀芯上部腔体泄漏 的制冷剂气 体流量 。按阀芯移动的位置,制冷剂气体的泄漏主 要有 以下两种情况。 1 阀芯上部腔体 的制冷剂气体泄漏至阀芯下 部腔体主要是由于制冷剂气体在压差驱动下通过 阀 芯与阀体内壁 间隙造成。 当阀芯未移动时,阀芯上表面与阀体内壁间隙 1以及 阀芯侧表面与阀体内壁 的配合间隙 以及 阀 芯长度 共同决定了泄漏量 的大小 。在弹簧预压缩 量的弹力作用下, 阀芯上表面与阀体内壁紧密接触, 间隙 主要有加工工艺精度决定 。由于间隙尺寸相 比阀芯尺寸较小,制冷剂在间隙中流动时雷诺数较 小,可视为层流流动 。 对 于 阀芯上表面与 阀体 内壁 间隙间 的层流流 动,该泄漏量 q 1 通过式 6 求解【 8 ] ;对于阀芯侧表 面与阀体内壁间隙间的层流流动,该泄漏量 g m 2 通 过式 7 求解【 9 】 。由连续性方程,微元时间 d f 内泄漏 量 d m d . 。 等于经 阀芯上表面与阀体 内壁间隙的泄漏 量 g 1 ,也等于经 阀芯侧表面与 阀体 内壁 间隙的泄 漏量 9 2 ,即式 8 , 7t 4 3 p d -- p ,. 6 o l n D / D a 6 l t 6 J r r D p5 2 3 p ,n 一 -- P e q 1 7 ■了一 L / d m , q 1 q 2 8 式中 f时刻压缩机排气接管 内的制冷剂气 体压强 P f 时刻 阀芯肩台处的制冷剂气体压强 P f 时刻蒸发器接管内的制冷剂气体压强 Dd 压缩机排气接管内径 D 活塞型阀芯的直径 D 制冷剂气体的运动黏度 联立式 6 ~ 8 ,可得 d ma , o f 9 1 d f R1 - 6 M n D p / D a 1 0 一 1 0 T , O 1 2 1 2 o L 1 1 7 【 D, 式中尺 阀芯上表面与阀体 内壁间隙间的气阻 尺 z 阀芯侧表面与阀体 内壁间隙间的气阻 当阀芯移动位移为 X时,活塞型阀芯上表面与 阀体内壁间隙间的气阻 R 1 的求解公式 由式 1 0 变为 式 1 2 ,由式 1 2 可以看出当 增大时, R l 变小,即 活塞型阀芯上表面与 阀体内壁间隙对泄漏量的影响 降低,阀芯上表面的泄漏量主要受活塞型阀芯侧表 面与阀体内壁间隙 的影响,泄漏量可通过式 1 3 来求解 。 6o _ l n _ D p/ D d 1 2 ‘ 7 c z鱼 二 1 3 出 2 当阀芯移动 到阀芯上部腔体与冷凝器接管 交接时,制冷剂气体 自阀芯上部腔体泄漏进冷凝器 接管内,若 阀芯位移为 . c ,如 图 3所示。设计时, 为节省阀体耗材以及降低热管模式下的流动阻力, 常将阀芯下表面紧挨冷凝器接管上管线,则阀芯处 于初始位置未移动时,冷凝器接管管心轴线到阀芯 上表面间的距离为 D c / 2 ,则阀芯上表面与冷凝 器接管上管线间距 。 与 阀芯位移 间的关系式如式 1 4 所示。设此时冷凝器接管管心轴线与 阀芯上表 面和冷凝器接交接的两个点连线所成的较小角度为 ,可通过三角形关系式求得,见式 1 5 ,此时泄漏 气体的过流截面积 可通过第一类 曲面积分求得, 见式f l 6 X c L 1 4 j 2 撇o s 1 - 2 ≤ / 2 l 2 兀 一 2 a r c c o s 2 - 1 X c / 2 1 5 A o . 1 2 5 0 ~ s i n 0 D 1 6 结合 以上分析,当阀芯移动到超过冷凝器接管 上管线 时的泄漏量求解公式 式 1 7 ,式 1 7 中的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1 2年 9月 周德海等活塞型 自力式三通阀的数学模型及其验证 1 3 3 流量系数 C d 可通过文献[ 9 】 中的数据 C d 取值范围 0 . 8 4 ~O . 9 0 ,取为 0 . 8 7 。 粤 4 2 p p a - P c 17 式中,P为制冷剂气体 的密度 。 h d U d m 。 ,f 致 2 3 1 . 2 . 4 热力学方程 对理想气体方程两边求微分,阀芯上部全部腔 体 、阀芯下部全部腔体以及冷凝器接管内腔体,分 别为 ,d A . x d p . d m d 十 m d 尺 d 乃 2 4 一 pe A p V o .。 一 A T d P e 巧 m R d T e 2 5 d 尺 。 m c R d T 2 6 式 中 . 一 阀芯上部腔体 的初始体积 广阀芯下部腔体的初始体积 对于理想气体而言,由 d u c d r ,得 d u d c v d T d 2 7 d u c v d T 2 8 d u 。 c v d T 2 9 图3 冷凝器接管泄漏时阀芯位置图 式中,c 为制冷剂气体质量定容热容。 1 . 2 . 3 能量方程 取 t 时刻 阀芯上部全部腔体为开 口系统 ,微元 时间段 d f内系统与环境的热量交换为 d Q 吸热为 正,放热为负 ,进入系统的质量为 d m d . f 的制冷剂 气体焓值为 h 扪流出系统的质量为 d m如的制冷剂 气体焓值为 h a , o 等于 t 时刻系统 内的制冷剂气体焓 值 ,系统对外做功为 d W,系统 内的热力学能量 变化为 1 , ,忽略系统 中制冷剂气体的动能和位能,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d Q ,fd m d 厂h d ,。 d m d ,。 d / d W 1 8 时间内,系统的热力学能变化为 d / d m d U d d d m d d u d 1 9 式中,U d 为 t 时刻阀芯上部腔体内制冷剂气体热力 学能。 m 时间内,系统对外做功 d W P a d P d 。 2 O 式中P d f时刻 阀芯上部腔体 内的制冷剂气体 压 强 f 时刻阀芯上部腔体体积 , 阀芯截面积 联 立 式 2 、 1 8 ~ 2 0 ,基 于 假 定 d Q 0, h d ,o h a,可求得 ,f U d d m d ,f 一 h d U d ,。 m d d u P d d x 2 1 同理,对于阀芯下部全部腔体以及冷凝器接管 内腔体分别取开 口系统进行分析,其能量方程 一 U e O n e ,f m 。 d u ~ P p d x 2 2 将式 2 7 ~ 2 9 分别代入式 2 1 ~ 2 3 ,得 h d , 一 e v T a d m 一 一 ,。 m d c v d T a P d d x 3 0 h a C V L d m , m e C d 一 p p 3 1 一 d m 。f m c C d r c 3 2 1 . 2 . 5 动力学方程 活塞型阀芯的动力学方程为 P al p A p - k j c0 一 F 3 3 式 中m 活塞型 阀芯的质量 k弹簧的刚度 弹簧的预压缩量 卜活塞型 阀芯所受摩擦力 该方程组的初始条件为 I p d p d o p c p c o p e p e o l 。 。 r e o m 0 m 0 m 0 I却 。 广 I m 如 0 m ,。 0 m e ,。 0 f 0 式中p 压缩机排气接管内初始气体压强 p 。 。 冷凝器接管内的初始气体压强 0 蒸发器接管内的初始气体压强 厂一 压缩机排气接管 内的初始温度 厂冷凝器接管内的初始温度 7 蒸发器接管内的初始温度 当 时,运动结束。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l 3 4 机械工程学报 第 4 8 卷第 l 8期 1 . 3 数学模型的求解 由式 1 ~ 3 4 组成描述活塞型 自力式三通阀的 动力学特性的数学模型,可以看出该方程组是非线 性微分方程组,对于式 3 3 的高阶微分方程 ,引入 变量速度 ’ , , 将方程组转换为一阶微分方程组, 利用 Ma t l a b编程软件进行仿真计算 , 求解时考虑到 阀芯上部腔体与冷凝器接管接通时压力变化较大, 迭代过程容易发散 ,因此采用变步长求解动力学特 性方程组 ,降低循环迭代 时间,提 高求解精度和 速度 。 此外,由摩擦学理论[ 1 o 】 可知 ,当两者接触间隙 小于材料 的加工精度造成的糙粒的突起高度 ,接触 面间方产生摩擦力, 反之两接触面间不存在摩擦力。 限于加工和装配工艺水平 ,配合间隙往往大于糙粒 的突起高度,从理论上讲 ,阀芯与阀体 内壁间的摩 擦力不存在 ,但在阀芯运动过程中,由于阀芯侧表 面受力不均 ,将使阀芯与阀体 内壁 间产生摩擦力, 由于此过程 中摩擦力的不确定性,在求解动力学特 性的数学模型时,暂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2 试验方 法和验 证方 案 2 . 1 三通 阀性能试验台 对于 自力式三通阀的性能试验,如将三通阀接 入系统中,启动压缩机进行测试,过程复杂且耗费 巨大的人力物力,因此,研发出能近似模拟 自力式 三通阀开启和关闭过程动力学特性的用于检验 自力 式三通 阀性能的试验 台至关重要。经综合考虑,拟 用高压氮气瓶作为高压气源 ,通过逐渐开启高压氮 气瓶上 的减压阀来近似模拟压缩机的启动过程 。通 过各连接管上的电磁 阀的开启, 来控制气体 的流动。 通过在各连接管上设置的压力传感器采集 自力式三 通 阀开启和关闭过程 中的压力信号,经过信号 D/ A 转换,得到 自力式三通阀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的压 力变化 。 鉴于此,为检验活塞型 自力式三通阀动力学特 性 , 建立如 图 4所示的 自力式三通 阀性能测试系统, 图4 活塞型自力式三通阀的性能测试系统示意图 在压缩机排气接管 图 4中标记为 D 、冷凝器接管 图 4中标记为 C 以及蒸发器接管 图4中标记为 处设压力传感器,测试三通阀在模式切换时各接管 内压力变化情况,在减压阀后设压力传感器,测试 气源压力 。 2 . 2 试验方法 测试开始前,将减压阀关闭,将各连接管处的 电磁 阀开启。测试开始 时,将减压阀慢慢开启,控 制增压速度为 2 0 k P a / s 左右,维持一段时间后,将 减压阀慢慢关闭,控制减压速度 为 2 0 k P a / s 左右 , 用压力传感器每 0 . 5 s 采集全过程中的压力信号, 压 力传感器精度为 O . 2 5 %。重复以上操作 ,进行多次 试验。 2 . 3 验证方案 选取某容量的活塞型 自力式三通阀,将结构参 数输入到数学模型中。其中,压缩机排气接管直径 D l 2 . 8 i n n .1 ,冷凝器接管直径 D 1 9 . 1 r n n l ,蒸发 器接管直径 D l 9 . 1 l n l i l ,三通 阀阀体内径 Dv 2 2 I n l T l , 活塞型阀芯的长度 L I 8 n l I I l , 配合间隙 0 . 1 / / 1 / / 1 ,弹簧的弹性系数 k 1 2 0 N/ m,弹簧的预压缩量 X o 1 0Ⅱ Ⅱ n ,阀芯最大位移 X m a x 3 0 mm。验证时,工 作介质采用 N 2 ,由于自高压气源来的 N 2 温度基本 无变化,因此可忽略三通阀在切换时的热力学能的 变化。 3 验证结果与比较 3 . 1 开启过程 活塞型 自力式三通 阀开启过程 中各处压 力的 仿真与测试情况如图 5所示 。由图 5可以看出,模 拟结果与测试结果的趋势能较好地吻合, 但在 5 ~8 s内压缩机排气接管 内压力和蒸发器接管 内压力的 仿真结果和测试结果的误差较大,主要是 由于此时 阀芯移动至阀芯上部腔体与冷凝器接管交接处,由 于冷凝器接管的泄漏 ,导致冷凝器接管内压力 出现 波动,而 阀芯上部腔体 内压力降低,此时压力出现 波动,而阀芯上部腔体 内压力降低,此时阀芯上下 压差变化 ,导致阀芯在阀体 内振荡,如图 6所示 。 测试时,压力传感器前接管 内的气容将缓解此过程 的压力波动;且阀芯移动过程中靠近冷凝器接管侧 的阀芯表面压力大于其对侧的表面压力,使得 阀芯 远离冷凝器接管侧 的表面与 阀体 内壁 间产 生摩擦 力,阻碍了阀芯的振荡;此外建立模型时的假定和 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相符,导致此部分误差偏大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1 2 年 9月 周德海等活塞型 自力式三通阀的数学模型及其验证 1 3 5 时间 ∥ s 图 5 开启过程中各处压力仿真与测试情况 由图 6可以看出,由于弹簧的预压缩量影响, 压缩机排气接管与蒸发器接管 内压力差足 以克服弹 簧预压缩量的弹力时,阀芯开始移动,此前由于阀 芯与阀体 内壁间隙的存在,制冷剂气体 自阀芯上部 腔体泄漏至下部腔体 ,由于其流动惯性导致蒸发器 接管内压力上升 。当阀芯移动至最大位移时,P 和 P 上升,P 降至常压 ,三通 阀完成开启过程 ,开启 过程大约耗时 1 3 S , 自阀芯开始移动到开启过程结 束大约耗 时 9 S 。 图 6 开启过程 中阀芯位移 情况 3 . 2关闭过程 由图 7可 以看出,三通 阀关闭过程 中压缩机排 气接管内压力和蒸发器接管 内压力的模拟结果与试 验结果吻合较好 ,冷凝器接管 内压力的模拟结果和 试验结果误差有点大 ,主要是 由于压缩机排气接管 内制冷剂气体流量减小,阀芯上下压差 降低无法维 持弹簧在最大位移时,阀芯回弹,蒸发器接管 内泄 漏量增加 ,P 增加,P 变化最大,压力传感器前的 气容使得传输延时;且 阀芯移动过程中靠近冷凝器 接管侧的阀芯表面压力大于其对侧 的表面压力 ,使 得阀芯远离冷凝器接管侧的表面与阀体内壁间产生 摩擦力 ,阻碍了阀芯的回弹;此外建立模型时的假 定和实际情况的差异也造成 了这部分误差 。 由图 8可 以看 出,当阀芯两侧压差小于弹簧最 大位移时的弹力时,阀芯做 回弹移动。当阀芯移动 到使 阀芯上部腔体与冷凝器接管隔绝时,由于泄漏 量小 ,阀芯在弹簧弹力下压缩阀芯上部腔体 内制冷 剂气体,使 P 升高,阀芯两侧压差增加,当压差大 于此时弹簧弹力时, 阀芯将朝弹簧压缩的方 向移动, 进而 P 降低,压差减小,阀芯继续做 回弹移动,如 此多次往复运动 ,阀芯最终复位 ,三通 阀完成关闭 过程, 自阀芯开始移动到关闭过程结束大约耗时 4 S 。 时间 f / s 图 7 关闭过程中各处压力仿真与测试情况 g 趟 构 窒 图 8 关闭过程中阀芯位移情况 由活塞型 自力式三通 阀开启过程和关 闭过 程 中的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 比,可 以看 出,模拟 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活塞型 自力式三通阀开启过程 和关 闭过程中各处压力的变化趋势, 虽有部分误差, 但 不 影 响将 数 学模 型 用 于分 析三 通 阀的动 力 学 特性 。 4 结论 热管/ 蒸汽压缩复合空调机组 的模式切换装置 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可靠性和运行性能,本文提出了 活塞型 自力式三通阀的结构,在此基础上 ,建立其 数学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 ,得到 以下结论 。 1 根据三通 阀的工作原理,建立 了其模式切 换过程 的质量 守恒 方程 连续 性方 程和 泄漏 量方 程 、 能量守恒方程 能量方程 和动量守恒方程 动力 学方程 ,结合理想气体方程 热力学方程 ,构建了 描述三通 阀动力学特性的数学模型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 3 6 机械工程学报 第 4 8 卷第 l 8期 2 建立 了 自力式三通阀性能试验 台,对三通 阀动力学特性数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 结果也能真实地反映活塞型 自力式三通阀切换过程 中活塞位移和各处压力的变化趋势;忽略阀芯与阀 体内壁之 间摩擦力 的影响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小。因 此可作为三通阀切换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工具。 参考文献 [ 1 ] 李智.下一代通信机房及 I DC数据中心能源成本战略 【 c] / / 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 会分会场论文集. 2 0 0 8 4 5 8 . 4 6 2 . LI Z h i .E n e r g y c o s t s tra t e g y o f t h e n e x t g e n e r a t i o n o f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e q u i p me n t r o o m a n d i n t e r n e t d a t a c e n t e r [ C ] / / T h e 1 0 t h Me e t i n g o f C h i n a As s o c i a t i o n f o r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y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S o c i a l De v e l o p m e ri t S e mi n a r V e n u e , 2 0 0 8 - 4 5 8 4 6 2 . [ 2 】石文星,韩林俊,王宝龙,等.热管/ 蒸气压缩复合空 调原理及其在高发热量空间的应用效果分析[ J ] .制冷 与空调 , 2 0 1 1 , 1 1 1 3 0 . 3 6 . S H I We n x i n g , H A N L i n j un, WAN G B a o l o n g , e t a 1 . He a t p i p e / v a p o r c o mp r e s s i o n c o mp o s i t e a i r -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p rin c i p l e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e ffe c t a n a l y s i s o f h i g h h e a t s p a c e [ J ] . R e f r i g e r a t i o nAi r _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 2 0 1 1 , l 1 1 3 0 . 3 6 . [ 3 】 S U NI L L ,HO O N K,Y0 NGC H A N K .P e r f o rm a n c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a h y b rid c o o l e r c o mb i n i n g v a p o r c o mp r e s s i o n a n d n a t u r a l c i r c u l a t i o n c y c l e s [ J 】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n a l o f Re f r i g e r a t i o n , 2 0 0 9 , 3 2 8 0 0 8 0 8 . [ 4 】 J O NG MI N C ,J ONG UG J ,Y O NGC H AN K.C o o l i n g p e rfo r ma n c e o f a h y b ri d r e f r i g e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d e s i g n e d for t e l e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e q u i p me n t r o o ms [ J ] . Ap p l i e d T h e r m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7 , 2 7 2 0 2 6 2 0 3 2 . [ 5 ] T A KAS HI O, Y0 S HI H I R o S , A KI HI R O M. De v e l o p me n t f o r v a p o r c o mp r e s s i o n r e f r i g e r a t i o n c y c l e wi t h a n a t u r a l - c i r c u l a t i o n l o o p [ C ] / / P r o c e e d i n g o f t h e 5 th AS ME/ J S ME J o i n t T h e rm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Co n f e r e n c e , S an Di e g o , 1 9 9 9 1 4 3 - 1 4 8 . [ 6 ] T AK AS H I O ,Y U S .C o o l i n g s y s t e m u s i n g n a t u r a l c i r c u l a t i o n for a i r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J ] . T r a n s . o f t h e J S R AE 2 0 0 8 , 2 5 3 2 3 9 - 2 5 1 . [ 7 ]石文星,干卫国,李先庭 一种 自力式三通换向阀 中国,C N1 0 1 7 0 6 1 8 5 A[ P ] . 2 0 1 0 0 5 . 1 2 . S HI We n x i n g ,GAN We i g u o ,L I Xi a n t i n g .A t y p e o f t h r e e p o r t p i s t o n v a l v eCh i n a ,P a t e n t for I n v e n t i o n C N1 0 1 7 0 6 1 8 5 A[ P ] _ 2 0 1 0 0 5 - 1 2 . [ 8 ] S HAO S Q,S H I W X,L I X T e t a 1 .P e rf o rm anc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o f v a ria b l e - s p e e d c o mp r e s s o r for i n v e r t e r a i r c o n d i t i o n e r s b a s e d o n e x p e ri me n t a l 6 a t a [ J ]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Re f r i g e r a t i o n , 2 0 0 4 , 2 7 8 0 5 8 1 5 . [ 9 ]钱汝鼎.工程流体力学【 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版社 ,1 9 8 9 . QI A N R u d i n g . E n g i n e e ri n g fl u i d me c h a n i c s [ M] . B e i j i n g B e i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e r o n a u t i c s and As t r o n a u t i c s P r e s s , l 9 89 . [ 1 0 】张永振. 材料的干摩擦学[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 0 0 7 . Z HA NG Y o n g z h e n . Ma t e ri a l s d r y t r i b o l o g y [ M] . B e i j i n g S c i e n c e P r e s s , 2 0 0 7 . 作者简介 周德海, 男,1 9 8 6年出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冷与热泵技术。 E ma i l d e h a i 5 5 5 1 6 3 .c o m 石文星 通信作者 ,男,1 9 6 4年出生,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制 冷与热泵技术、蓄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E ma i l wx s h i t s i n g h u a . e d u .c n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