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上充管与截止阀连接焊缝的疲劳分析.pdf
2015 年 第 6 期Pipeline Technique and Equipment 2015 No. 6 收稿日期2015-03-04 收修改稿日期2015-06-29 核电站上充管与截止阀连接焊缝的疲劳分析 何 风,艾红雷,吕勇波,袁 锋,王新军,卢喜丰 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213 摘要核电厂上充管所经历的温度瞬态变化较剧烈,从而导致上充管与截止阀门连接焊缝按 RCC- M 规范 B3600 的方法进行疲劳分析时,总的累积疲劳使用系数较大,超出了 RCC-M 规范的许用限值, 不满足 RCC-M 规范要求。 因此,需要对上充管与截止阀门连接焊缝疲劳分析进行优化。 对国内某核 电厂上充管 RCP042 与截止阀门连接焊缝进行了高温疲劳试验。 依据疲劳试验结果,根据 RCC-M 规 范 ZII 150,采用试验分析法对上充管 RCP042 与截止阀门连接焊缝的疲劳强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评 定。 分析结果表明,该处焊缝疲劳强度满足 RCC-M 规范要求。 关键词上充管焊缝; 疲劳强度; 高温疲劳试验; 试验分析法;核电站;截止阀 中图分类号T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614201506-0025-03 Stress Analysis of the Weld between the Charging Line and the Check Valve in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HE Feng, AI Hong-lei, L Yong-bo, YUAN Feng, WANG Xin-jun, LU Xi-f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Reactor System Design Technology Laboratory, Chengdu 610213, China Abstract The charging line of the nuclear power station suffers severe transients. As a result, the cumulate fatigue factor of the weld between the charging line and the check valve is very large, while taking fatigue analysis with the of the RCC- M B3600. The cumulate fatigue facter exceeds the limit value of the RCC-M code, and it can’t be satisfied with the RCC-M code. Therefore, a further fatigue analysis of the weld between the charging line and the check valve is needed. A high tempera- ture fatigue experiment of the connecting weld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a further fatigue strength analysis of this weld was completed using the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es in the RCC-M ZII 150.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atigue strength meet the RCC -M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Key words charging line weld; fatigue strength; high temperature fatigue experiment;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es; nuclear power station;check valve 0 引言 核电厂一回路水温变化时,由于水的比体积的改 变,回路中水的容积也在随之变化,水容积的变化必 将导致稳压器水位的波动[1]。 通过控制上充和下泄 流量保持一回路稳压器的水位在设定值,即在不同功 率下维持稳压器的程序水位、保持一回路水容积[2]。 在安全注入的情况下,化容系统上充泵作为高压安注 泵运行,容积控制箱 RCV002BA 作为上充泵的高位水 箱,给上充泵提供水源和吸入压头,经过上充泵升压 后,最终通过上充管注入 RCP 系统一回路冷段。 此 外,上充回路还设有一条从再生热交换器出口到稳压 器喷淋的管线,一旦反应堆冷却剂泵不能使用,该管 线提供辅助喷淋能力[2]。 因此,上充管所经历的温度 瞬态变化较剧烈,从而导致上充管与截止阀门连接焊 缝按 RCC-M B3600 的方法进行疲劳分析时[3],总的 累积疲劳使用系数较大。 国内某核电厂上充管 3RCP042 和 4RCP042 与截 止阀门连接焊缝按 RCC-M B3600 的方法进行疲劳分 析,载荷对 21-31温度瞬态对该连接焊缝产生的疲 劳使用系数较大已超过 1,导致总的累积疲劳使用 系数超出了 RCC-M 规范[4]许用限值。 为此,对该核电厂的上充管 RCP042 与截止阀门 连接焊缝进行了高温疲劳试验[5];依据疲劳试验结 果,根据 RCC-M 规范 ZII 150,采用试验分析法对其疲 劳强度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评定。 26 Pipeline Technique and EquipmentNov. 2015 1 试验方法及结果 1.1 试件及试验方法 试件母材与对应产品母材零件状态相同,试件焊 材与现场产品焊接用的焊材型号相同。 焊接接头为 Z2CN1810 和 Z2CND1812N2 的管道环焊缝对接,焊 接工艺[6]与现场产品焊接工艺一致,都为手工 TIG 焊。 连接焊缝位置与实际结构保持几何相似,影响焊 缝位置应力的邻近位置也保持几何相似;考虑到阀门 结构复杂,制作试件时阀门采用管结构模拟,但连接 处主要结构尺寸相同。 试验方法遵循 GB/ T 15248-2008金属材料轴向 等幅低循环疲劳试验方法 [7] 的要求。 试验温度为 2852℃,重复试验 2 次,试件承受的交变应力幅值 为1 940 MPa。 1.2 试验结果 试件 1 和试件 2 在上述试验方法下,循环次数分 别为6 852、4 015次。 图1 和图2 为试验时试件1 和试 件 2 加载载荷与所循环次数关系图。 图 1 试件 1 载荷峰谷值-循环次数 图 2 试件 2 载荷峰谷值-循环次数 2 疲劳分析方法 采用 RCC-M 规范 ZII 150 中试验分析法。 试验 中,所承受的最小循环次数和试验载荷分别由规定的 使用循环次数乘以系数 KTN和规定的使用载荷乘以系 数 KTS来确定。 1 在 RCC-M 规范中的疲劳曲线图 ZI4.2 的疲 劳曲线上取 D 点,横坐标值与规定的使用循环次数 ND一样;过该点作一竖直线,在其上取其纵坐标值等 于 KsSaD的一点 A见图 3。 2 延长过 D 点的水平线至点 B,使 B 点的横坐 标为 Kn N D见图 3。 图 3 试验参数的系数结构线图 3 连接 AB,在 AB 上任取一点 C见图 3,系数 KTS和 KTN定义为 KTSC 点纵坐标/ D 点纵坐标; KTNC 点横坐标/ D 点横坐标; PT试验载荷 KTS规定的使用载荷; NT最小循环次数 KTN规定的使用循环次数; 其中,Kn和 Ks的数值可由反映尺寸、表面光洁 度、温度和所进行重复试验次数的影响因子确定,按 式1、式2计算 Ks K sl K sf K st K ss 1 KnKs 4. 3 2 Ks值不得小于 1. 25;并且 Kn值不得小于 2. 6。 式中Ksl为疲劳寿命的尺寸效应因子,Ksl1. 5-0. 5 LM/ LP,LM/ LP 为模型和原型线度尺寸比;Ksf为表 面光洁因子,Ksf1. 175-0. 175SFM/ SFP,SFM/ SFP 为模型和原型表面光洁度之比;Kst只在不同温度对应 的疲劳曲线时考虑,如果试验温度低于所考虑瞬态过 程温度的最高值, Kst [试验温度下的 Sa N 或 εaN] / [所考 虑 瞬 态 最 高 温 度 下 的 Sa N 或 εaN],否则取 Kst 1;Kss为试验结果的统计离散因 子,Kss1.470-0.044试验重复次数。 计算 Ks时不得使用小于1.0 的 Ksl、Ksf、Kst和 Kss值。 3 分析评定及结果 根据 RCC-M B3600 的方法进行疲劳分析得到 3RCP042 与截止阀门连接焊缝累积疲劳使用系数为 1.776,4RCP042 与截止阀门连接焊缝累积疲劳使用系 数为 1.993见表 1。 累积疲劳使用系数都超出规范 要求的许用限值,保守取 4RCP042 与截止阀门连接焊 第 6 期何风等核电站上充管与截止阀连接焊缝的疲劳分析27 缝进行疲劳试验分析评定;该处焊缝实际承受的最严 厉载荷对为 21-31A1-F2,见图 4,载荷对 A1-F2 产 生的疲劳使用系数为 1.19,对应的交变应力为1 525 MPa,循环次数为 190 次见图 5。 表 1 上充管 RCP042 与截止阀门连接焊缝 按 RCC-M B3600 方法进行的疲劳分析结果 单元节点累积疲劳使用系数许用限值 3RCP0423092821.7761 4RCP042771.9931 图 4 瞬态 A1 和 F2 的温度曲线图 图 5 4RCP042 与截止阀连接位置焊缝 按 RCC-M B3600 方法进行的疲劳分析结果 在疲劳曲线图 ZI4.2 上找出 D 点,坐标为190, 1 300;然后确定 Ks,Kn 尺寸效应因子中,模型和原型线度尺寸比 LM/ LP 取 1 Ksl1. 5-0. 5LM/ LP 13 表面光洁度因子中,模型和原型表面光洁度之比 SFM/ SFP 取 1 Ksf1. 175-0. 175SFM/ SFP 14 温度效应因子 Kst取 1; 试验结果统计离散因子中,试验重复次数取 2 Kss1. 470-0. 04421. 3825 因此 Ks K sl K sf K st K ss1111. 3821. 382 6 KnKs 4. 34. 02 7 在疲劳曲线图 ZI4.2 中找出 A 点190,Ks1 300 和 B 点Kn190,1 300,并连接 A、B 点见图 6。 在 段上任选一点计算系数 KTS和 KTN,选取 B 点进行分 析KTS1;KTN4. 02。 因此,试验要求交变应力 PT为 1 525 MPa 时,最小循环次数 NT为 764 次;而实际试 验中交变应力为1 940 MPa,两个试验件的疲劳循环次 数分别为4 015次和6 852次;保守选取4 015次进行分 析,因此载荷对 A1-F2 产生的疲劳使用系数可重新计 算为764/4 015 0.19,4RCP042 与截止阀连接焊缝 总的累积疲劳使用系数为1.993-1.190.190.993, 该累积疲劳使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图 6 试验结果分析参数选取图 4 结论 根据 RCC-M B3600 方法进行的疲劳分析以及疲 劳试验结果,采用试验分析法对此核电厂上充管 RCP042 与截止阀连接位置焊缝疲劳强度进行了优化 分析评定,分析结果表明上充管 RCP042 与截止阀连 接焊缝疲劳强度满足 RCC-M 规范要求。 上充管与截止阀门连接焊缝的疲劳试验以及试 验分析方法,为国内其他核电厂上充管与截止阀门连 接焊缝疲劳分析提供了参考,为解决国内其他核电厂 此类焊缝总的累积疲劳使用系数较大问题提供了有 效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广东核电培训中心.900 MW 压水堆核电站系统与设备.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4121. [2] 杨兰和.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项目管理实践 调试 篇.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2296. [3] 陈传尧.疲劳与断裂.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下转第 33 页 第 6 期尹志鹏等气田集气站管线刺漏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33 图 7 各单井实际产量与设计产量对比图 2.2 改进措施 1对集气站工艺管线材质进行了改造,将 L245 碳钢管线更换为 316 不锈钢管线。 2优化集气站单井进站工艺流程,由 U 型管改 为直管流程,避免流体的流态发生变化。 3根据GB50251-2003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和 目前集气站运行管线材质管径、承压等级等计算出了管 线腐蚀临界值,制定集气站管线监测机制。 每周对管线 进行壁厚监测,并制作壁厚变化趋势图图 8,计算出管 线腐蚀速率进而全面掌握管线腐蚀情况。 图 8 某气田集气站计量管线壁厚变化趋势图 4综合评价单井产能、单井支线管径等因素,优 化单井配产。 5将套管式温度计改为贴片式温度计,避免流 体在套管处产生紊流。 3 结果分析 1将碳钢管线更换为316 不锈钢管线后,对 316 不 锈钢管线进行壁厚检测,改造后未发生管线刺漏事件。 2改集气站进站 U 型管线为直流管线之后,监 测结果表明先前 U 型管线的易腐蚀区域运行状况良 好,未发生明显管壁腐蚀现象。 3根据探索出的 CO2腐蚀规律及管线腐蚀预警 机制,每周对管线进行壁厚监测,在集气站计量管线 进行壁厚监测时,发现管线壁厚达到临界值,立即对 管线进行更换,避免了管线发生刺漏,消除了管线腐 蚀刺漏的安全隐患。 4通过优化单井配产,改善某些井设计产量与 实际产量差距过大的现状,平衡各井相对负荷,消除 井口管线因负荷过大而形成刺漏的安全隐患。 5通过使用贴片式温度计,有效减少温度计套管 造成的紊流冲蚀,在原套管位置,未检测到刺漏现象。 参考文献 [1] 龙凤乐,郑文军,陈长风,等.温度、CO2分压、流速、pH 值 对 X65 管线钢 CO2均匀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腐蚀与防 护,2005,267290-293. [2] 张忠铧,郭金宝.CO2对油气管材的腐蚀规律及国内外研 究进展.宝钢技术,2000454-58. [3] 陈长风,侯建国,常炜,等.环境因素 CO2均匀腐蚀速率的 影响及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建立.中国海上油气,2004, 16538-34. [4] 许爱华,张靖,院振刚,等.新疆克深 2 气田双金属复合管 的失效的原因.油气储运,2014822-28. [5] 王明辉, 张智,曾德智,等.高含硫气田套管腐蚀情况实 验研究及建议.天然气工业,2011,31985-87. [6] 苗向阳,牛逵,阮姣姣,等.塔里木油田高压气井节流管汇 刺漏问题研究.中国化工质量与标准,2014722-24. 作者简介尹志鹏1985,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油气集输 及天然气处理工艺管理和技术工作。 E-mail2892516964 qq. com 上接第 27 页 [4] RCC-M-Edition 2007.Design and Construction Rules for Mechanical Components of PWR Nuclear Islands. [5] 王明明.核电站管道热疲劳试验方法及寿命预测模型研 究[学位论文].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4. [6] 孙宏,田鹏,王芳,等.制造工艺对焊管力学性能的影响. 管道技术与设备,2013517-18. [7] GB/ T 152482008 金属材料轴向等幅低循环疲劳试验方法. 作者简介何风1984,工程师,硕士,从事反应堆结构力学 研究工作。 E-mailhefeng198405 ■■■■■■■■■■■■■■■■■■■■■ ■■■■■■■■■■■ ■■■■■■■■■■■■■■■■■■■■■ ■■■■■■■■■■■■ ■ ■ ■ 管道技术与设备编辑部 启用稿件采编系统 为适应期刊发展现代化的需要,更好地为 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本刊已启用网上 稿件采编系统。 作者可在注册后登录系统进行 投稿、查询等操作。 管道技术与设备网址为 http/ / 。 管道技术与设备编辑部 核电站上充管与截止阀连接焊缝的疲劳分析核电站上充管与截止阀连接焊缝的疲劳分析 作者何风, 艾红雷, 吕勇波, 袁锋, 王新军, 卢喜丰, HE Feng, AI Hong-lei, L Yong- bo, YUAN Feng, WANG Xin-jun, LU Xi-feng 作者单位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13 刊名 管道技术与设备 英文刊名Pipeline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年,卷期20156 引用本文格式何风.艾红雷.吕勇波.袁锋.王新军.卢喜丰.HE Feng.AI Hong-lei.L Yong-bo.YUAN Feng.WANG Xin- jun.LU Xi-feng 核电站上充管与截止阀连接焊缝的疲劳分析[期刊论文]-管道技术与设备 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