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培训资料.doc
第三章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 第一节 土方工程 一、选择题 1、土的含水量在( )以内,称为干土。 A.3 B.5 C.10 D.12 2、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成松散状态后,回填夯实后,仍不能恢复到原自然状态下体积,夯实后的体积与原自然状态下体积之比,用( )表示。 A.渗透系数 B. 最初可松性系数 C.最终可松性系数 D.固结系数 3、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成松散状态后,其体积(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有时增加有时减小 4、( )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沿坑底的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并在基坑边角处设置集水井。 A. 管井井点法 B.轻型井点法 C.集水井法 D.电渗法 5、( )就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轻型井点管,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坑底标高以下,并保持至回填完成或地下结构有足够的抗浮能力为止。 A.集水井法 B.轻型井点法 C.管井井点法 D. 电渗法 6、 地下水降落坡度,对环状井点管系统为( ),线状为1/5 A.1/8 B.1/9 C.1/10 D.1/11 7、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方法一般采用( )。 A.断面法 B.方格网法 C.体积法 D.高程法 二、判断题 ( )1、抽水井分为无压完整井;无压非完整井;承压完整井;承压非完整井。 ( )2、单井的最大出水量主要取决于土的可松性系数、滤管的构造与尺寸。 ( )3、当井管埋深度大于6m时可以降低埋设面或采用二级井点。 第二节 桩基础工程施工 一、选择题 1、 一般混凝土柱的高度在桩(或墙)顶低于或高出槽孔中水面,应该比水面或桩(墙)顶至少高出( )。 A.2 B.3 C.4 D.5 2、桩端后注浆导管及注浆阀数量宜根据桩径大小设置。对于直径不大于1200mm的桩,宜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 )根。 A.2 B.3 C.4 D.5 3、 在制作钢筋笼的同时制作压浆管。压浆管采用直径为( )mm 的黑铁管制作。 A.20 B.25 C.30 D.35 4、 压浆管在最下部制作成压浆喷头,在该部分采用钻头均匀钻出几排(每排若干个) 、有一定间距直径约( )mm的压浆孔作为压浆喷头。 A.3 B 4 C.5 D.6 5、当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 ),且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值时可终止注浆。 A60 B65 C 70 D75 6、预制静压桩的堆放场地要求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沉陷堆放层数不得超过 层。 A.2 B.3 C.4 D.5 7、桩端后注浆导管及注浆阀数量宜根据桩径大小设置。对于直径大于 mm而不大于2500mm的桩,宜对称设置3根。 A .1000 B. 1100 C. 1200 D. 1300 8、对于非通长配筋桩,下部应有不少于 根与注浆管等长的主筋组成的钢筋笼通底。 A. 2 B. 3 C .4 D.5 9、预制钢筋砼管桩的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外观质量应符合表面平整、密实,掉角深度不超( )mm,局部蜂窝和掉角的缺损面积不得超过全部桩表面积的0.5,并不得过分集中。 A .5 B .10 C.15 D.20 10、 预制钢筋砼管桩的收缩裂缝深度不得大于20mm,宽度不得大于0.15 mm,横向裂缝长度不得超过边长的( );桩顶与桩尖处不得有蜂窝、麻面、裂缝或掉角。 A .1/5 B. 1/4 C.1/2 D.1/6 二、判断题 ( )1、常见的钻孔机械有全叶螺旋钻孔机、回转钻孔机、潜水钻机、钻扩机、全套管钻机。 ( )2、后注浆技术包括了两个施工过程一是沉管灌注桩施工,二是后注浆施工。 ( )3、水中灌注混凝土开导管时,漏斗和贮料斗内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混凝土,以保证能完全排除管内水或泥浆,并使导管出口埋于至少0.3m深的流态混凝土中。 第三节 深基坑工程施工 一、选择题 1、分层开挖深度在软土中一般不宜超过1m,较好土质也不宜超过 m。 A. 1 B. 2 C.3 D. 4 2、基坑降水或排水等导致局部地下水位下降、 、不均匀沉降。 A.土层产生松散,引起地表塌陷 . B. 土层产生松散,引起地表隆起 C.土层产生压密,引起地表塌陷 D.土层产生压密,引起地表隆起 3、回灌法可分为地表入渗补给法和 。 A 井点灌注法 B 沉管灌注法 C 钻孔灌注法 D 水下灌注法 4、对于采用内支撑的基坑必须按“ ”的原则施工。 A由下而上,先撑后挖 B由下而上,先挖后撑 C 由上而下,先撑后挖 D 由上而下,先挖后撑 二、判断题 ( )1、深基坑土方开挖应分段进行,可以超深度开挖,符合基坑工程设计工况的要求。 ( )2、对于采用内支撑的基坑必须按“由下而上,先撑后挖”的原则施工。 ( )3、支护结构的破坏分两个层次滑移破坏和过大变形。 ( )4、基坑降水或排水等导致局部地下水位下降,土层产生压密,引起地表塌陷、不均匀沉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