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普安县马刀地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00.doc
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马刀地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 提交单位普安县楼下镇马刀地煤矿 编制单位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 提交时间二OO八年三月 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马刀地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 编制 项目负责 审核 单位总工 总经理 提交单位普安县楼下镇马刀地煤矿 编制单位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 提交时间二OO八年三月 目录 前言 1 一、方案编制的依据 1 二、方案编制的目的 3 三、方案适用年限 4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5 一、矿区自然地理 5 二、矿区地质条件 6 三、矿山企业概况 14 四、矿山开发方案概述 15 第二章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17 一、矿山环境现状 17 二、矿山环境发展趋势分析 22 第三章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25 一、评估级别确定 25 二、矿山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26 三、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28 四、矿山环境影响综合评估 36 第四章、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 38 一、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原则 38 二、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目标 39 三、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总体任务 42 第五章、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总体布局 43 一、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分区 43 二、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部署 46 三、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技术方法 47 第六章、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 49 一、保护方案 49 二、治理工程方案 53 三、矿山环境监测方案 66 第七章保护和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建议 69 一、可行性分析 69 二、建议 70 附图 1、矿山环境现状图15000 2、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图15000 3、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剖面图1800 4、矿山环境保护方案图15000 5、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图15000 附件 1、矿山环境现状调查表 2、委托书 3、承诺书 4、资质证书 5、初审意见 前言 为保证矿山企业认真履行综合治理、保护矿山环境的义务,防患于未然,尽量将矿山由于生产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降到最低程度,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黔府办发「2007」38号文件及普安县国土资源局有关精神,受普安县楼下镇马刀地煤矿委托,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承担了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马刀地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 一、方案编制的依据 该方案的编制依据主要有 一法律法规及文件 1、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发「1989」22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劳动部2004年颁发; 4、“十一五”国土资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07〕37号; 5、贵州省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黔国土资发〔2007〕37号; 6、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06年11月24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二规范和标准 1、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7; 2、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UDC-TD;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DZ;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7、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 8、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 9、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12-1999; 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12、三下采煤规程。 三技术资料 1、普安县楼下镇马刀地煤矿整合开发利用方案贵州宏景矿产资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 2008.1 2、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马刀地煤矿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大队 2007.7 3、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马刀地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大队 2007.6 四开采矿区所在地乡、镇政府,村级组织或有关单位对矿区治理的要求 要求治理后达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五委托书 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马刀地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委托书 二、方案编制的目的 矿山开采时,矿区建设及矿石、矿碴的堆放与运输都将不可避免地占用土地、损害矿山植被。同时,由于矿山生产各工艺环节,各种设备运行,作业产生噪音、废气、粉尘、废污水等污染物及各种地质灾害,都会不同程度地损害矿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危害矿山安全。为做好矿山环境保护,在矿山建设和生产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和建设,要充分认识到搞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本次工作在充分收集整理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山进行了环境治理与综合防治工作的调查、评估。对矿山实测及室内资料综合整理,编制了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马刀地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其目的是通过对治理区环境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对矿山环境的影响进行定性评估,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为保证矿山企业认真履行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义务,防灾减灾,保护环境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本次工作的目的任务为 1、查明矿区内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特征; 2、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 3、查明矿区内矿体赋存形态、矿山开采方式、开采深度、厚度 及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范围; 4、查明、预测矿区土地、植被资源占用和破坏,土地、地貌破坏、水土流失等,矿区水均衡失衡、水污染,噪音、粉尘等矿山环境; 5、查明、预测矿山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 6、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 三、方案适用年限 根据贵州宏景矿产资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2008年1月提交的普安县楼下镇马刀地煤矿整合开发利用方案,矿井总资源量480.5万t,矿井保有资源/储量为122b333228.7万吨,设计利用储量158.896万吨,可采储量127.29万t。矿山生产规模为15万t/年,矿山服务年限6.3年。 本方案服务年限为10年2008年至2018年,其中6.3年为开采时间,3.7年为矿山闭坑后治理、恢复和监测时间。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区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马刀地煤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普安县城南面,属楼下镇管辖;普安至楼下的公路从矿山南部通过,矿山北距普安68km,接320国道,南距南昆铁路清水河站19km,交通方便见图1-1矿区交通位置图。 矿区地理座标东经10456′15″10456′54″,北纬2523′22″2524′11″。矿区面积1.1474Km2。 2、地形、地貌 矿区处于乌蒙山南缘斜坡过渡地带,以中等切割的低中山为主,井田范围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区域龙潭组、飞仙关组地层砂岩覆盖范围广范,经多次风化剥蚀,在逆向坡地带易形成陡崖、陡坡。矿区内最高海拔1893.8m仁山附近,最低海拔1380m矿区南部,相对高差513.6m。 3、气象、水文 矿区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据普安县县气象局最近10年气象资料,年均气温13.7℃16.7℃,极高气温36.7℃,极低气温-8.9℃,多年平均降水量1404.5mm,夏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雨季多在59月,枯季多在12月至次年3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霜冻天数516d,平均7.9d,年平均风速1.6m/s,灾害性天气主要有 春旱、倒春寒、冰雹、夏旱、夏暴雨、秋绵雨等。 矿区地处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楼下河支流泥堡河左岸,井田及附近水系发育,溪沟较多,泉点零星分布,多为季节性溪泉,由大气降水补给。 4、植被、土壤 矿区内植被大部分为原生植被,如松树、杉树等,有少量植被主要为农业种植植被以及人工种植的杉、松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较低,导致区域水土流失严重。 矿区内土壤主要为黄壤土、水稻土。土壤的PH偏碱性及透气性较差。 二、矿区地质条件 一地层岩性 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马刀地煤矿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上二叠统龙潭组二段P3l2、三段P3l3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T1f1、二段T1f2、三段T1f3以及第四系Q。现将各时代地层特征由老至新详述如下 1、上二叠统龙潭组P3l2 分布于矿区南部,其岩性组合特征属富产生物化石的含煤碎屑岩沉积建造,主要由灰、灰黄色薄至中厚层岩屑粉砂岩、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硅质岩夹煤层、煤线等组成。 根据沉积特征和已有地质勘查成果,在区内含煤岩系中,龙潭组二段P3l2含煤性较好,三段P3l3含煤性较差。现将其岩性特 征列述如下 1龙潭组二段P2l2灰、灰黄色中至厚层岩屑粉砂岩、砂岩与粉砂质泥岩、泥岩呈不等厚的韵律层且夹煤层及煤线。厚度220m240m。 2龙潭组三段P3l3可分为上亚段P3l3-2和下亚段P3l 3-2为青灰、深灰色中厚层夹薄层硅质岩, 3-1。其中上亚段P 3l 硅化砂岩。厚25m35m。下亚段P3l3-1为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砂屑灰岩、粉砂岩、泥岩组成不等韵律层夹煤线。厚55m70m。 2、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 分布于矿区北部,地貌上多形成陡坎、陡崖,以砂岩、粉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质泥岩、泥岩,区内仅出露一段T1f1、二段T1f2、三段T1f3。现将各段岩性特征列述于后 1飞仙关组一段T1f1为灰、灰绿色、黄色等杂色中厚层状、块状岩屑砂岩、砂岩夹薄层状泥岩。厚度150m170m。 2飞仙关组二段T1f2为紫红、灰黄色薄中厚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组成不等厚韵律层。厚度180m200m。 3飞仙关组三段T1f3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夹粉砂岩、泥岩。厚度大于100m。 3、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矿区内及其南部,由土黄、灰黄色砂、粘土、碎石等组成,主要分布在斜坡下部较平缓地带及沟谷中。厚度0m5m。 二地质构造 1、构造 矿区位于鱼龙向斜南东翼。主要由P3l2、P3l3、T1f1、T1f2、T1f3组成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岩层倾角平缓而稳定,一般为810。矿区北西外侧发育一条压性断层F1,距矿区较远,影响小,对矿区煤层无破坏作用。矿区内及附近无断裂通过,受区域构造影响,岩体节理裂隙发育,优势裂隙产状为220∠75及150∠80,裂隙长0.510m,宽0.010.2m,发育深度0.31.5m,间距0.10.8m,线密度35条/m,裂隙局部切穿岩层,岩体的完整性较差。 矿区内次级褶皱及断裂构造不发育,构造单一,仅在龙潭组中见少量小裂隙及挠曲,对区内煤层无破坏作用。根据DZ/T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附录D中构造复杂程度划分标准,马刀地煤矿矿区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2、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贵州省地震烈度新区规划通知1992,203号文,评估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属较稳定区域。 三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类型 依据矿区内出露的地层及岩性、以及岩石的富水性等特点,将区内地下水的类型划分为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三个类型;现将其地下水特征分别阐述如下 1孔隙水 主要赋存于斜坡、沟谷地带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富水性严格受控于大气降水。 2基岩裂隙水 在矿区内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飞仙关组一段T1f 1砂岩、粉砂岩,飞仙关组二段T1f 2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龙潭组三段P3l 3上部细砂岩的裂隙和构造裂隙中。 3岩溶水 在矿区内岩溶水主要赋存于飞仙关组三段T1f3泥晶灰岩、砂屑灰岩中。 2、含水层岩组及富水性 1含水层有第四系Q及飞仙关组三段T1f 3 ①第四系Q 由残坡积粘土、亚粘土、耕植土、砂、碎石及人工填土等组成,主要在区内缓坡地带零星分布,形成孔隙含水层,富水性严格受控于大气降水。含水岩组岩性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夹薄层灰岩,局部夹泥质灰岩及泥灰岩,富水等级为中等丰富。 ②飞仙关组三段T1f 3 飞仙关组三段T1f3岩性为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岩溶发育,岩溶洼地、溶洞等为出露形式,富水性强。含水岩组岩性为灰色、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夹薄层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富水等级为中等。 2隔水层岩组 ①飞仙关组一段T1f 1砂岩、粉砂岩,飞仙关组二段T1f 2 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含少量基岩孔隙、裂隙水,富水性微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②上二叠统龙潭组 P3l由粉砂质泥岩、泥岩、粘土质粉砂岩、粉砂岩、砂岩、砂岩及煤层、煤线等组成,未见底,区内厚度220m240m,含少量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微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3、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主要受降水、地形地貌、岩性、地质构造等控制,既有区域的统一规律,又有随地段的明显差异。 区内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降水通过基岩及构造裂缝、溶蚀裂缝等渗入地下形成径流,受地形等因素控制,泥堡河为该区域地下水排泄基准面。当煤层开采低于河水位时,泥堡河水及地下水对矿山开采影响较大。 矿区内第四系所含孔隙水由大气降水直接补给,一部分通过岩层层理、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等补给地下含水层;另一部分汇集于冲沟中,最后排泄于泥堡河中。 4、矿床充水因素 1地表冲沟水 冲沟水沿途接受泉水及煤窑水补给,雨季还有较大面积大气降水汇入,水量较大,这些冲沟多位于含煤地层露头地带,冲沟附近的网状、脉状裂隙密集,它们与煤层风化、氧化带直接接触,将来沿沟溪一带开采煤层时,冲沟水可能沿风化裂隙或采矿裂隙渗入或突入矿 井,为矿井浅部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2第四系孔隙水 矿山内覆盖的第四系,含水性弱,加之厚度不大,分布不广,蓄水量有限,对煤矿开采影响小。 3龙潭组弱裂隙含水层 该组主要为碎屑岩,富水性总体微弱,在构造断裂及应力破坏影响的地段,含水量相对会较大,矿床开采到这些地段,矿井出水量会比正常出水量增大。该组为煤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4小煤矿、老窑采空区积水 小煤矿、老窑内存在着一定的积水,是浅部矿井开采的重要充水因素,在开采浅部煤层时,采空区积水易渗入矿井而成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 5、矿井涌水量预测 根据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马刀地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大队2007.6,预计矿井达到生产能力后,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0m3/h,最大涌水量为60m3/h。 综上所述,本矿山大部分矿床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龙潭组裂隙水、小煤矿和老窑采空区积水,故本矿山属于以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水文地质类型属二类二型,只是在老窑密集地带、煤层低于最低侵蚀基准面地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较复杂。 五工程地质条件 1、工程岩组划分 矿山内工程地质岩组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划分为半坚硬岩组、软弱岩组及松散岩组三类 ⑴半坚硬岩组 主要包括中微风化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细砂岩、粉砂岩等碎屑岩。岩性为灰色、浅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局部夹泥质灰岩及泥灰岩,岩石构造致密,较硬、力学强度较高。煤矿开采易引发崩塌等地质灾害。 ⑵软弱岩组 主要包括强风化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碎屑岩、煤层等。岩石力学强度低,易风化,工程力学性质差。煤矿开采易引发滑坡、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⑶松散岩组 包括第四系碎屑岩残积、坡积土。主要分布于含煤地层露头区,分布面积不大。为灰、褐灰、黄灰色粉质土、砂质土等,结构松散,力学强度低,煤矿开采易引发滑坡、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综上所述,本矿山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 六煤层概况 1、可采煤层 本矿可采煤层为C17、C18、C19煤层,其中C17、C18煤层以粉煤为主,C19煤层以块煤为主。各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2。 2、主要煤质指标 煤质煤岩以条带状、粒状结构为主,由镜质组分及镜质显微组分,惰性组分及惰性显微组分和矿物杂质组成,在煤岩中有机组分转化成的有益组合凝胶化、丝炭化产物较多;有害组分硫化物、盐类矿物较少。 C17、C18煤层以亮型粉煤为主,半暗型和半亮型少许。常有不规则细粒状结构的煤岩出现,在强氧化带,煤岩结构往往转化为颗粒状结构;构造以粉状为主,块状次之,质地较硬。 C19煤层以半亮型光亮型块煤为主,具明显的条带状结构,在强氧化带,煤岩结构则转化为颗粒状结构;原煤构造以块状为主,煤岩结构紧密,质地较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224.1.2.3-2004煤炭质量分级标准,矿区内C17煤层属低灰、中高硫、特高热值煤;C18煤层属中灰、中硫、特高热值煤;C19煤层属低灰、中高硫、特高热值,煤牌号为无烟煤。 顶板直接顶板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强度低,水稳性差,易 风化崩解,遇水易膨胀、软化,为不稳定底板。 底板直接底板为泥岩,强度较低,易风化崩解,遇水易膨胀、软化,为不稳定底板。 三、矿山企业概况 一矿山地理位置 普安县楼下镇马刀地煤矿现持有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5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5200000711037。矿区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开采标高1485m1350m。矿区面积为1.1474km2,批准生产规模分别为15万t/年,矿山服务年限为6.3年。矿区由7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见表1-1。 表1-1 整合后马刀地煤矿矿区拐点坐标 二矿区及周围经济社会环境 普安县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由于人类长期活动和破坏,原生植被已荡然无存。本矿井井田及附近区域植被以灌丛、草丛及农田植被为主;主要植物有青冈栎、桦树、白杨、女贞等;农作物以旱生作物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经济作物有油菜 等;畜牧业主要有牛、马、猪等。地方工业生产基础薄弱,地方经济文化较落后,劳动力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有很大发展。矿产资源主要为煤矿,总体经济落后。 评估区内居民分散,主要村寨有矿区东面关地村寨有21户104人,矿区南西破当村寨5户28人,居住人口共计132人;本矿井井田及附近区域土壤主要为黄壤和少量的水稻土,旱地较多,水田较少。由于区内坡耕地较多,土地垦殖率过高,森林覆盖率较低,导致区域水土流失严重。 本矿井工业场地附近多为耕地,无受特殊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四、矿山开发方案概述 一矿山建设规模和工程布局 矿山设计生产规模15万t/年。矸石暂不考虑综合利用,选后的矸石及掘进矸石用矿车运往矸石堆场,矸石堆场位于距井口约50m的荒沟内,容量≥1万t,服务年限大于5年,初期占地面积0.08km2;工业场地建于矿区西南部地势较平缓的斜坡地带,普安至晴隆公路在广场内通过,其中灯房、浴室、办公室、任务交待室综合楼和变电房及生活污水处理站建于公路下方地势平缓地段;坑木房、绞车房、机修间、材料库及井下水处理站和储煤场建于公路上方。 二矿山开采方式、方法及影响范围 矿井设计采用地下开采方式,采用倾斜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用钻眼爆破法落煤,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主平硐、运输下山采用皮带运输;运输上山、行人下山采用绞车提升,副平硐、运输顺槽采 用调度绞车牵引运输方式,区段煤仓采用自溜。 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以下简称为三下采煤规程的有关规定,以矿界为采区边界,用图解法按采空区移动角来确定预测整个矿区都采空后中,地表可能受到影响的范围,划定其影响边界,再予适当向外延伸。根据上述方法和矿区范围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开采后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确定马刀地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范围。 三废弃物的处置情况 矿井矸石按设计产量的5考虑,即0.75万t/a。选后的矸石及掘进矸石用矿车运往矸石堆场。 四选冶位置及生产工艺流程 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将主平硐布置在矿区南面公路以下煤层底版岩层中;副平硐布置主平硐西南面200米处,在C19煤层底版岩层中;回风斜井也布置在C18煤层底板岩层中。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一个采区开拓全井田。 本矿井开采的煤层属低灰中灰、中高硫、高特高热值无烟煤,主要适用于动力、气化和民用。生产原煤经简单筛分选矸后直接外销,主要销往黔西地区工矿企业单位及黔西电厂、金沙电厂作动力用煤或原料煤,部分销往省内外各地,少量作当地民用煤。产品方案为原煤。 第二章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矿山环境现状 一矿山土地、植被资源的占用和破坏情况 评估区面积为1.7372 km2,矿区占地面积为1.1474km2,区内工业广场、矸石场、场区道路、井田等占用面积详见下表。 表2-1 评估区占用土地、植被资源统计表单位公顷 矿区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由于矿山建设占用矿山土地和破坏矿山植被,原生植被已荡然无存,植被覆盖面积明显减少。矿区内坡耕地较多,土地垦殖率过高,森林覆盖率较低,导致区域水土流失严重见照片1。 煤矿已破坏土地现状表 表2-2 二矿区水环境、水资源现状 矿区地处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楼下河支流泥堡河左岸,井田及附近水系发育,溪沟较多,泉点零星分布,水质为HCO3SO4Ca.Mg 型及HCO3Ca 型,多为季节性溪泉,由大气降水补给。 根据矿区西侧的泉水试验数据矿化度0.28,总硬度11.3,氢离子浓度6.25,阳 照片1 矿山环境现状 照片1 矿山环境现状 照片2 井下排水现状 离子含量钙82.25,镁8.65,铵0.12,阴离子含量氯122.15,重硫酸盐112.30,泉水类型碳酸盐-硫酸盐-钙型水,细菌含量大肠杆菌13个/升,细菌总数48个/升,以上水质分析,符合一般饮用水质标准。 矿山南部溪沟低于该矿矿井标高,矿井生产时间隙排出的污水流向溪沟,对下游环境造成污染。根据现场调查,工业广场井下排水见照片2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BOD5、COD等,颜色发灰,并含有固体煤层废物。污水处理站还未建好,存在直排现象,影响下游农田灌溉。矸石的堆放,雨季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浸出液含氰化物等有毒污染物,影响地表水环境,对地下水有一定影响。同时,开采活动将造成泉点水干枯。 三矿山地质灾害状况 经调查,区内现状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滑坡,造成当地2户居民房屋墙壁及屋内地面出现宽约为20cm左右的裂缝见照片3、4,直接对附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另外,在井田中部存在大于45的陡坡、南面老窑浅部采煤时地表老硐和零星煤矸石堆放,地下老窑可能存在积水,因此,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发育。 照片3 开裂房屋 照片4 开裂地面 现将其特征分别叙述如下 1、崩塌BT BT1位于关地北侧山体坡腰陡坎处,出露地层为飞仙关组一段T1f1,崩积物由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及风化粘土、亚砂土、岩石碎屑块等构成,顺坡堆积,崩塌体长25m,宽8m14m,体积约为220 m3,属小型崩塌体。崩塌发生处地形坡度7075,倾崩方向175,主要由两组倾向55∠80和倾向342∠73节理裂隙发育,构成御荷裂隙,现状崩塌体稳定性较差,发展趋势不稳定。 由于该崩塌处于安全深度之内,该崩塌灾害稳定性差,井下采动引发崩塌复活的可能性大,对关地村寨村民和地面房屋设施危害的可能性大。 2、地裂缝DL DL1位于马刀地煤矿北部仁山附近山体坡腰处。地裂缝延伸方向60或240,倾向135,倾角75,裂缝长约500m,宽0.2m 1.1m,深0.3m1m,位移方向135,位移距离22m。出现层位为飞仙关组一段T1f2下部,裂缝内充填物为残坡积粘土。 DL1处于井田采动影响范围之内,井下采动加剧地裂缝的变形开裂,引发滑坡、塌陷的可能性大,对工业广场设施构成危害。 DL2位于关地村寨北侧山体坡腰处。地裂缝延伸方向近于东西向,倾向近南,倾角75,评估区内裂缝长约250m,宽0.11m,深1.15m,位移方向166,位移距离0.4m。出现层位为飞仙关组一段T1f1下部,裂缝内充填物为残坡积粘土。 DL2处于井田采动影响范围之内,井下采动加剧地裂缝的变形开裂,引发滑坡、塌陷的可能性大,对关地村寨构成危害。 3、滑坡HP HP1位于马刀地煤矿工业广场西北侧破当北东侧坡腰处,规模为长约75m,宽60m见照片5。HP1处于采空区范围内,同时也处于安全开采深度内,由于地下采煤活动的加剧,引发滑坡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破当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HP2位于马刀地煤矿工业广场上部山体,规模为长65m,宽30m 见照片6。HP2处于井田采动影响范围之内,井下采动引发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工业广场。 照片5 滑坡现状 照片6 滑坡现状 4、地面塌陷TX TX1位于马刀地煤矿工业广场西北侧破当北东侧坡腰处耕地,规模为32.81.2m见照片7,塌陷处于采空范围内。井下采动引发跟大规模地面塌陷的可能性较大。 四矿山环境现状 1、大气污染 矿山目前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为煤矿生活燃煤煤烟、矿井废气及当地民用燃煤,以及露天储煤场扬尘,煤碳转载、装运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区域内主要的污染物是粉尘,SO2次之,烟尘最小,目前无治理 设施。主要影响区域为矿山工业广场、回风斜井井口区域,危害对象为矿山工人和常住居民。 2、污废水 矿山目前主要的水污染源为井下水、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废水。生产废水主要由矿坑井下水和工业广场机修废水等组成,其中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工业场地生活污废水主要由灯房浴室、食堂废水和厕所粪便污水等构成,其中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和有机物。污废水主要集中于工业广场,污染附近冲沟水质。 根据现场调查,工业广场矿井排水SS、F、F e、COD、M n等含量较高,颜色发黄,并含有固体煤层废物;污水处理站还未建好,存在直排现象,影响下游农田灌溉。地表水主要污染范围见现状图S-1所示。 3、固体废弃物 矿山目前主要固体废弃物为开采过程产生的煤矸石、生活垃圾等,其中以煤矸石量最大,目前煤矸石排放量为0.75万吨/年。堆放煤矸石的矸石场在雨季淋滤出有毒淋溶水,污染矿区内的水环境。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不仅占用场地,而且影响矿区美观和生态环境。 二、矿山环境发展趋势分析 一周围环境的影响 1、大气污染 煤矿抽排的煤层气瓦斯对大气起温室效应,矿井煤尘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伤害,煤炭汽车外运时煤灰、煤尘会影响公路沿线环境, 煤矿锅炉燃煤会排放CO2、CO、SO2,故煤矿直接排放废气粉尘会影响矿区尤其是工业广场大气环境,正常排放时CO2、TSP的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马刀地煤矿非正常排放情况下,TSP最大落地浓度在各种气象条件下均未超标,但较正常排放情况下有大幅增加,且影响范围增大,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大气污染污主要集中于工业广场和回风斜井井口附近区域,危害该区域内的工人和常住居民身心健康,经常吸入,重者可导致矽肺病;同时,煤炭外运由汽车产生的粉尘会降低植被的大气净化能力,使矿区空气污染加剧。 2、污废水 矿区污废水主要有矿坑水、淋溶废水和生活污水三个主要产污环节,其中以矿坑水为主,生活污水为次,以淋溶水最小。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0m3/h,最大涌水量为60m3/h,其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矿坑水大规模疏排,会将矿井中氯、磷、氟、砷、硫等有害物质及开采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带入地表水、地下水中,对地表水、地下水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工业场地生活污废水主要由灯房浴室、食堂废水和厕所粪便污水等构成,其中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和有机物。预计矿山生活污水排放量为70m3/d。 矿区南溪沟低于该矿矿井标高,矿山生产时间隙排出的污废水流向溪沟,对下游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矿山污废水集中于工业广场,其污染影响范围主要为工业广场和矿区南部溪沟下游。 3、固体废弃物 矿山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煤矸石、生活垃圾等。煤矸石按设计产量的5考虑,预计0.75万t/年,矸石经过窄轨铁路运到设于工业广场北面的矸石场堆放,煤矸石的堆放会因大气降水的淋溶和冲刷作用而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同时废弃物的继续堆放将占用更多的耕地,对矿区的植被减少产生一定影响。所着矿山生产规模扩大,矿山办公设施和生产人员增多,生活垃圾排放量势必增加,其随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影响矿区生态环境,而且会滋生各种细菌,影响场区内工人健康。 固体废弃物主要集中于矿山工业广场内,占用工业广场内的土地,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减少矿山植被覆盖。其主要危害对象为工业广场内的工人和场区内土地及水体。 二山坡的稳定和地压平衡的破坏 矿山随着开采活动的加剧,矿石的装载运输、矸石和生活垃圾的堆放、工业广场的建设和采空区范围的加大引发地面塌陷等因素影响,矿山占用土地面积、破坏植被程度势必进一步加剧。 矿山拟破坏土地由工程用地区域和井田开采区域组成,工程用地区域主要包括工业广场和矸石场及回风斜井和行人斜井井口区域;矿区内除工程用地区域外的为井田开采区域。 三水资源、水环境的进一步影响 矿山为地下开采,随着矿山进一步开采,采空区的不断加大,矿山地下水,地表水将进一步遭到破坏,矿区内泉井等将存在漏失、干枯等隐患。 潜水位的下降将使坑采区范围内部分井泉流量逐渐减少以致枯竭,使部分水田变成旱地,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矿区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 随着矿山建设发展,地下采空区范围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矿山开采到中后期,那时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也将发生根本变化,雨季使矿层主要围岩粘土岩软化、膨胀、力学强度大大降低,不仅破坏了矿体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可能形成大范围的垮塌、滑坡甚至泥石流,而且对井巷及采矿工人的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同时,由于马刀地煤矿上覆岩层厚度小于安全深度,当矿山地下煤层采空后,引发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可能较大。 第三章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一、评估级别确定 评估区面积为1.7372 km2,,具体范围见矿山环境现状图。 一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 评估区内居民分散,主要村寨有矿区东面关地村寨有21户104人,矿区南西破当村寨5户28人,居住人口共计132人;矿山南部通过有普安至楼下的低等级县级公路,区内无重要的建筑设施;井田内及附近区域无受特殊保护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区内无重要水源 地,且耕地面积占矿山面积的比例小于30。根据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7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为一般区。 二矿山建设规模分类 矿区面积1.1474km2,为地下开采矿区,年生产能力为15万吨。根据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矿山为小型矿山。 三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级 矿山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地质构造简单;废矸石、废渣、废水有害组分含量较高,较易污染水、土环境;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多、危害较大。按井工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中等复杂。 综上,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马刀地煤矿评估区重要程度为一般区,矿山建设规模为小型矿山,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中等复杂。按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表,矿山环境评估为三级评估。 二、矿山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一矿山环境影响程度 1、矿山水土流失、植被破坏 1矿山工业广场及生活设施建设占用和破坏土地、植被 矿山地表布置有主工业广场、场区道路及矸石场等,共计占地面积9.08hm2,其中主工业广场占地面积0.85hm2,场区道路占地0.17 hm2,其它占地0.06hm2。 2矿山采空区造成的土地植被和生态破坏 矿山开采煤层较多,采矿秩序原来较混乱,采空区分布零散。因采矿引起山林荒芜、农田无法耕种现象已有发生。 2、矿区地下水均衡破坏、水污染问题 矿井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矿山泉、井水量减小,对周围农田灌溉和农民饮用水源构成一定影响。矿山南部溪沟低于该矿矿井标高,矿井生产时间隙排出的污水流向溪沟,对下游环境造成污染。另外废矸堆放产生的淋滤水对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矿坑水含污染物SS、COD,还有铁、锰和硫化物等污染物,矿山污水排放对矿山水土环境有轻度污染。 矿山的生活污水来自生活区工业广场内的生产生活设施,污染物主要为SS、BOD5、COD等。 3、矿区大气环境、噪声问题 项目生活锅炉废气中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超标排放,污染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矿井抽风、原煤传送、堆煤场在有风和上下煤时产生煤尘以及运输车辆量产生的扬尘,影响矿区周围空气质量。 在矿区范围内,除风井二氧化硫超过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GB 8970-1988规定的2.551g/L外,大气中氮氧化物日平均浓度0.1dm2d,一氧化碳日平均浓度4dm2d、总悬浮微粒日平均浓度0.3dm2d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二类标准。 矿区工业广场生产设备运行、运输车辆较多,致使局部环境噪声超标。 二矿山地质灾害现状 矿山范围内现状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矿区已有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矿山及工业广场遭受现有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地质环境条件较差。 三矿山环境问题对人员、财产、环境、资源及重要建设工程的影响 矿山开采占用和破坏了部分耕地、农田,地下开采造成了小范围内的地表水漏失、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泉眼干枯,但目前影响范围仅限于局部,矿坑水的排放对矿山溪流、农田有轻度污染,影响矿山村庄村民用水,现状条件下矿山环境问题较严重。 四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状况 矿山尚未对现状地质灾害进行治理,未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措施和消音、除尘措施,矿山土地和植被的占用和破坏尚未进行治理,尚未采取有效的引水措施解决矿山村民用水问题,矸石场已修建挡土墙,但其长度高度均不能满足矸石堆放要求。 矿山企业环境治理投入较少。 五评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和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 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灾害较发育,矿山开采造成的地下水下降、水土环境污。矿山环境问题较严重。 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大。 三、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矿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 杂,采矿及工程建设活动过程中以及采矿后期引发、加剧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性预测评估如下 一矿山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和加剧的环境问题评估 1、水土流失 煤矿矿山占地约1.1474km2,主要为林地、荒草地,其中主工业广场占用土地约0.85hm2。 占地包括施工占地和工程占地,施工占地属临时占地,其影响是短期的、可以恢复的;工程占地影响是永久性的,其中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占地是不可恢复的。矿井施工时,施工场地和临时物料堆场应尽量在矿井征用的土地内设置,尽量不设置临时施工占地。矿井工程占地和施工活动将破坏其用地范围内的农作物和天然植被,改变土地资源的原有使用功能及其地形地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