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枢纽工程船闸施工组织设计.doc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船闸土建及金结、机电安装工程施工 投标文件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第一节 引用标准433 1.1 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433 1.2 引用标准说明436 第二节 工程概况437 2.1 工程概述437 2.2 水文气象439 2.3 工程地质441 2.4 对外交通条件446 2.5 天然建筑材料446 2.6 合同项目和工作范围448 第三节 本工程重点、难点、特点的分析461 3.1 我方在水电站工程施工中的优势461 3.2 我方在本工程建设上的优越条件462 3.3 工程施工特点464 3.4 本工程施工的难点、重点分析及其对策466 第四节 施工总体布置469 4.1 施工总布置原则469 4.2 施工场地规划469 4.3 生活、办公设施场地规划470 第五节 现场施工管理470 5.1 本工程现场管理要点471 5.2 现场管理组织机构471 5.3施工管理措施475 第六节 施工总进度计划492 6.1 编制依据及原则492 6.2 本标段的工程量493 6.3 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安排493 6.4 合同控制性工期495 6.5本工程的关键线路496 6.6 主要项目施工强度说明496 第七节 临时设施497 7.1 施工交通497 7.2 施工水、电及通讯系统布置499 7.3生产设施及辅助企业布置501 7.4 现场试验506 7.5 生活福利及办公设施507 7.6 渣场维护、管理的配合及防护施工507 7.7 其它临时设施508 7.8 完工清场509 7.9 人员撤离510 第八节 施工期排水工程510 8.1 施工排水项目510 8.2 排水方案的依据510 8.3 初期排水511 8.4 经常性排水511 第九节 土方开挖512 9.1 概况512 9.2 主要工程量512 9.3开挖512 第十节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工程518 10.1 施工范围518 10.2 工程概况518 10.3 施工工艺518 10.4 施工准备519 10.5 施工布置520 10.6 护壁泥浆拌制及泥浆回收处理520 10.7 槽段划分521 10.8 成槽方法和墙段连接521 10.9 终孔验收522 10.10 混凝土生产及原材料523 10.11 工程质量检查525 第十一节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526 11.1 概述526 11.2 设备选型及施工前期准备526 11.3 试桩527 11.4 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528 11.5 安全保证措施及安全保证体系530 11.6 环境保护及消防安全措施532 11.7 施工进度计划534 第十二节 钻孔灌注桩534 12.1 施工范围534 12.2 地质概况534 12.3 引用标准和规范规程536 12.4 钻孔灌注桩536 第十三节 土石方填筑工程542 13.1 填筑主要工程项目542 13.2 填筑施工542 13.3 质量检查和验收548 13.4 质量保证措施549 13.5 安全保证措施549 第十四节 混凝土工程550 14.1 施工工程量550 14.2混凝土设计551 14.3 混凝土主要施工设备552 14.4 施工方案552 14.5 混凝土施工工艺553 14.6 混凝土温控与防裂措施553 14.7 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555 14.8 混凝土施工安全保证措施559 第十五节 砌体、护坡及埋管工程563 15.1 概述563 15.2引用标准和规程规范563 15.3 施工布置563 15.4 材料564 15.5施工方法565 15.6 冬季施工566 15.7 质量检查和验收566 15.8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567 15.9 干砌石护坡施工568 15.10 水下抛石568 第十六节 金属结构及启闭机械一期埋件工程572 16.1 材料和外购件573 16.2 一期埋件插筋的制作574 16.3 一期埋件插筋的安装579 16.4 劳动力组织及主要设备配置580 第十七节 金属结构及启闭机械的安装和调试582 17.1 安装工作项目582 17.2设备安装程序及其工艺要求584 17.3 平面闸门拦污栅的安装588 17.4 人字闸门的安装590 17.5 移动式启闭机的安装和调试595 17.6 液压启闭机的安装和调试597 17.7 金属结构安装所用的设备和工器具600 17.8金属结构安装所需劳动力600 第十八节 建筑与一般装修工程601 18.1 不进行装修的清水砼结构表面要求及处理601 18.2 进行装修的砼结构表面要求603 18.3 建筑与一般装修工程项目明细表603 18.4 装修顺序及施工工序605 18.5 抹灰工程606 18.6 楼地面工程607 18.7 门窗工程608 18.8 吊顶工程608 18.9 屋面工程609 18.10 涂料工程610 18.11 杂项611 第十九节 电气一次设备埋件及安装工程612 19.1 电气设备的一般安装工序612 19.2 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规范612 19.3 主要电气设备供货及安装计划613 19.4 10KV和O.4KV设备安装工程614 19.5 接地系统的安装工程624 第二十节 电气二次设备安装工程626 20.1 工作内容626 20.2 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规范626 20.3 供货进度627 20.4 船闸控制设备安装工程627 20.5 通信系统安装工程633 20.6图像监控系统安装工程635 第二十一节 原材料、中间产品、金属结构的检测计划639 21.1 健全质量自检制度,加强质量监督检查639 21.2 严把材料质量及试验关639 21.3 设备进货检验和试验640 21.4 中间产品检验和试验640 21.5 检验项目和执行标准641 21.6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642 第二十二节 防洪度汛方案643 22.1 思想准备643 22.2 施工组织安排643 22.3 组织及技术保障措施643 22.4 物资及设备安排644 22.5 超标准洪水644 第二十三节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644 23.1 质量目标644 23.2 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其主要职责644 23.3 质量管理及检验标准652 23.4 质量管理措施655 23.5 质量保证技术措施661 23.6 质量保证计划大纲666 第二十节 章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677 24.1 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职责677 24.2 职业健康与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机构、人员及职责680 24.3 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685 24.4 安全组织技术措施692 24.5 施工中重点抓好的安全工作699 24.6 文明施工701 第二十五节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705 25.1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目标705 25.2 环境保护组织及水土保持组织机构706 25.3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计划707 25.4 环境保护措施708 25.5 水土保持措施716 第二十六节 工期保证措施717 26.1 施工组织保证措施717 26.2 技术管理保证措施717 26.3 施工资源管理保证措施718 26.4 质量管理保证措施719 26.5 安全、环境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719 26.6 经济、合同保证措施719 26.7 进度计划的管理及动态控制保证措施720 26.8 工期追补措施722 26.9 关键项目进度专项措施723 587 六局岩土联合体 第一节 引用标准 1.1 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本工程施工所用的原材料、施工工艺和工程质量的检验和验收的技术规范符合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本工程施工引用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如下(但不限于)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105-2007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SL74-95 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SL41-93 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作安装及验收规范SL3812007 水电水利工程钢闸门制作安装及验收规范DL/T50182004 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作、安装及验收规范DL/T501994 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SL4002007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T235-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T22598 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SL4002007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SL2391999 防洪标准GB5020194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1995;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2003; 热轧光圆钢筋GB1499.卜2007 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883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2005 lO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 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7GJ63-89;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0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范JGJ/T10-1995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天J207-82 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L266-2001 水闸施工规范SL27-91 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 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52001 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JTJ3062001 船闸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JTJ3072001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天J278-90 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S天267-88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规范试行天L/T5109-99 水工建筑物结构荷载规范天L5077-1997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天L5073-2000 南水北调工程渠道混凝土衬砌机械化施工技术规程2006年10月国调办颁布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国调办建管[2008]83号 南水北调工程文明工地建设管理规定国调办建管[2006]36号 关于印发的通知国调办建管[2005]109号. 南水北调工程验收安全评估导则NSB天09-2007 南水北调工程验收管理规定国调办建管[2006]13号 南水北调工程验收工作导则NSB天102007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筑工程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保护局1993 1.2 引用标准说明 1除本技术条款另有规定外,我方施工所用的材料、设备、施工工艺和工程质量的检验和验收,均应符合本技术部分中引用的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2当本技术条款的内容与所引用的标准和规程规范的规定有矛盾时,规范规定属强制性条款的以规范为准,非强制性条款应以本技术条款的规定或监理工程师指示为准。 3技术条款中有关工程等级、防洪标准和工程安全鉴定标准等涉及工程安全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遇有矛盾时应由监理工程师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进行修正,涉及变更的应按本合同通用合同条款第39条的规定办理。 4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要求,我方经请示可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并增补和修改技术条款的内容。其增补和修改的内容涉及变更时,应按本合同通用合同条款第39条的规定办理。 5本技术条款中引用的标准和规程规范均为有效标准和规程规范,若国家或部颁标准和规范作出修改时,以修订后的新颁标准和规范为准,本合同工程施工时,应执行其最新版本。 (6)应遵守发包人制订的有关测量、安全文明施工、施工信息化管理、环境保护、质量控制、竣工验收等管理办法及管理规定。 第二节 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述 兴隆水利枢纽位于汉江下游湖北省潜江、天门市境内,上距丹江口枢纽378.3km,下距河口273.7km,是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之一,同时也是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工程。 兴隆水利枢纽的作用是壅高水位、增加航深,从而保证汉江两岸农田的灌溉引水,并改善华家湾至兴隆河段的航道条件。枢纽的建设既可有效增加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消除和改善调水对兴隆河段用水的影响,又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因此兴建兴隆水利枢纽是十分必要的。工程所在区域能源资源缺乏,枢纽挡水后最大水头差达7m左右,具有一定的水能资源,从水资源综合利用要求并有利于枢纽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方面考虑,应增加其发电功能。因此,兴隆水利枢纽的开发任务以灌溉和航运为主,兼顾发电。 兴隆水利枢纽由拦河水闸、船闸、电站厂房、鱼道、两岸滩地过流段及其上空的连接交通桥等建筑物组成。枢纽正常蓄水位36.2m,相应库容2.73亿m3,规划灌溉面积327.6万亩,规划航道等级为III级,电站装机容量40MW。 枢纽总体布置格局为在河槽和左岸低漫滩上布置泄水闸,紧邻泄水闸右侧布置电站厂房,船闸布置在厂房安装场右侧的滩地上,与安装场间距为8Om,该段不过流,为厂房与船闸间挡水坝段,鱼道位于船闸与电站厂房之间。船闸与右岸汉江堤防之间、泄水闸与左岸汉江堤防之间则为滩地过流段,主体建筑物与两岸堤防之间采用交通桥连接。在坝轴线上自右至左依次布置右岸滩地段长741.5m,船闸段长47m,挡水坝段长8Om含鱼道,电站厂房段含安装场.长112m,泄水闸右门库段长19m,56孔泄水闸段长953m,左岸门库段长18m,左岸滩地过流段长859.5m,坝轴线全长283Om。 泄水闸由56孔组成,每孔净宽14m,闸段总长953m,闸孔总净宽784m,采用两孔一联结构型式。泄水闸高17.7m,两孔一联的闸室底板宽34m,中墩厚2.5m,两侧边墩厚1.75m。泄水闸底板高程29.5m,厚2.5m,建基面高程27.0m,底板顺流向长25m。闸顶高程44.7m,顺流向长29.5m,闸顶上游侧布置有门机轨道梁,下游侧布置有行车道宽6m的交通桥,每两孔一联的中墩上布置有启闭机房。泄水闸工作门为弧形钢闸门,弧门半径14m,弧门支铰高程38.7m,采用液压启闭;泄水闸检修门为叠梁门,采用闸顶门机启闭;闸下游检修门为浮式门。因左岸低漫滩高程高于泄水闸检修闸底板高程数米,该部分泄水闸的上游进水渠和下游出水渠需开挖形成,上游引水渠开挖高程为30m,范围为闸后河槽边线和导流右侧边线围成的区域。 电站装机容量40MW,安装四台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IOMW,机组装机高程22.3m,水轮机直径6.55m,电站厂房总长112m,宽74m,其中主机房长80m,安装场布置于主厂房右侧,长32m。电站厂房上游为引水渠、下游为尾水渠,引水渠内布置有导沙坎及拦漂排。 通航建筑物由船闸主体段和上、下游引航道组成,线路总长1456m。船闸主体段由上、下闸首和闸室组成,总长256m,航槽净宽23m,结构均采用整体式U形结构。其中上闸首长40m、宽47m,高28.5m;闸室长186m,分为9段,宽31m,高25.9m;下闸首长30m,宽47m,高31.0m。上游引航段直线段长度为450m,其中导航段长167m,调顺段与停靠段总长283m,引航段有效宽度76m,至直线段末端底宽扩大为93m,制动段由曲线和直线两段组成,总长810m,口门宽度202m,下游引航道直线长度和宽度同上游引航段,制动段为曲线,长559m;口门宽度139m,上下引航段左侧布置透水墩板式混凝土主导行墙,主导航墙长167m,右侧布置靠船墩和辅导墙,靠船段长167m,辅导墙长54m,上游导航墙顶高程39.3m,建基面高程30.7m,下游导航墙顶高程39.2m,建基面高程22.6m。 鱼道为横隔板式,鱼池净宽2m。 导流明渠布置在河床左侧漫滩上。明渠右侧为土石纵向围堰,左侧为汉江干堤,轴线全长4000m。其中进口直线段长996.6m;上游弯道半径为1050m,长641.4m;渠身直线段长500m;下游弯道半径为1050m,长595.6m;出口直线段长1266.4m。出口渠道向右侧主槽扩散,扩散角2.5。 枢纽防渗及基础处理左岸滩地过流段含导流明渠部分采用水泥土搅拌桩防渗。泄水闸与导流明渠纵向围堰之间采用塑性混凝土垂直防渗墙防渗。泄水闸段为水泥土搅拌桩垂直防渗为主、结合混凝土水平铺盖的防渗型式;基础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右侧挡土墙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处理。电站厂房段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垂直防渗型式;基础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拦漂排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处理。厂房与船闸间挡水连接段采用塑性混凝土墙接粘土心墙的垂直防渗为主、结合粘土水平铺盖防渗型式,与电站搅拌桩连接采用塑性混凝土墙坎入水泥土搅拌桩的形式。船闸段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垂直防渗为主、结合粘土水平铺盖的防渗型式;基础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靠船墩、导航墙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处理。船闸右侧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防止沿闸首右侧边界的绕渗。 2.2 水文气象 2.2.1 水文基本资料 1坝址设计洪水 汉江洪水由暴雨产生,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一致。夏、秋季洪水分期明显是本流域洪水的最显著特征。从洪水的地区组成上看,夏汛洪水的主要暴雨区在白河以下的堵河、南河、唐白河流域,历时较短,洪峰高大,且常与长江洪水发生遭遇;而秋汛洪水则以白河以上为主要产流区,白河以上又以安康以上的任河来水量最大,并且秋季洪水常常是连续数个洪峰,其洪量也较大,历时较长。 由于受汉江下游河道安全泄量的限制,规划部门根据汉江下游防洪规划要求,控制新城河段河道安全泄量为18400m3/s~19400m3/s,因此当兴隆枢纽入库洪水超过18400m/s~19400m/s时,必需通过汉江中下游民垸分蓄洪保护河段堤防及枢纽建筑物安全,使兴隆枢纽出库洪水不超过18400m3/s~19400m3/s。因此,其设计洪水和校核洪水无确切的频率对应关系。兴隆枢纽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11,水位流量关系成果见表2.1-2。 表2.1-1 兴隆枢纽设计洪水表丹江口水库规模170m 洪水频率 兴隆抠纽入库洪水硬盘山下泄 民烷分洪量亿㎡ 兴隆抠纽坝址洪水 洪水典型 20% 12000 0 11700 1983年 10% 13500 0 12220 1975年 5% 17000 0 15600 1975年 2% 20200 0 18310 1975年 1% 23000 2.35 18400 1975年 >1% 24800 35 18400 1975年 表2.1-2水位流量关系表 序号 流量(m3/s) 水位(m) 序号 流量(m3/s) 水位(m) 1 200 28.81 14 8000 36.69 2 300 29.27 15 9000 37.21 3 400 29.65 16 10000 37.73 4 500 29.96 17 11000 38.20 5 600 30.22 18 12000 38.67 6 800 30.73 19 13000 39.11 7 1000 31.15 20 14000 39.53 8 2000 32.66 21 15000 39.94 9 3000 33.60 22 16000 40.33 10 4000 34.33 23 17000 40.71 11 5000 34.98 24 18000 41.09 12 6000 35.59 25 19000 41.45 13 7000 36.15 26 20000 41.79 2施工设计洪水 施工设计洪水按丹江口水库现状条件丹江水库正常蓄水位170m方案确定,坝址施工设计洪水P5%流量为15600m3/s相当于碾盘山17000m3/s。 沙洋水文站位于兴隆坝址上游24.5km,其间无支流汇入,沙洋水文站全年分月月平均流量见表2.1-3,枯季施工期洪峰流量表2.1-4,5~1O月分月洪峰流量见表2.1-5 表2.1-3沙洋站全年分月月平均流量表单位m3/s 月份 频率(%) 5 10 20 75 80 85 1月 1600 1380 1150 576 533 486 2月 1550 1340 1110 547 505 459 3月 1580 1360 1130 559 516 469 4月 1630 1430 1210 646 601 553 5月 2420 2070 1700 800 734 664 6月 2890 2420 1940 886 820 753 7月 5330 4280 3230 1220 1120 1020 8月 5370 4340 3300 1280 1170 1070 9月 5160 4040 2930 988 908 837 10月 4620 3510 2460 892 850 817 11月 2240 1880 1490 674 623 572 12月 1610 1390 1150 603 563 522 表2.1-4 11-4月沙洋站枯季(施工期)洪峰流量表单位m3/s 月份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11~4 频率(%) 5 6430 1820 1670 1880 1930 2620 7430 10 3970 1580 1490 1630 1680 2170 4890 表2.1-5 5~10月份月洪峰流量表单位m3/s 月份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频率(%) 10 4350 5330 9830 10900 10300 13600 20 2880 3790 6990 7280 7270 7300 2.2.2 气象基本资料 汉江流域属副热带季风区,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为700mm~1800㎜,汉江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5~10月降水占全年的70%~80%,7、8、9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40%~60%。根据兴隆水利枢纽附近沙洋三水文站1951~,2003年多年降水资料统计,兴隆水利枢纽坝址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37mm,历年年最大降水量为1530mm,发生在1954年,历年年最小降水量为659mm,发生在1966年。降水主要集中在4~8月。 汉江流域多年平均气温l2~16℃。兴隆水利枢纽坝址附近多年平均气温为16℃,月平均最高气温发生在7月,为28℃;月平均最低气温发生于12月,为3℃,极端最高气温为37.9℃,发生在1961年7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6.5℃,发生在1977年1月30日。 2.3 工程地质 2.3.1 坝区工程地质 坝址区广泛分布第四系冲积层,下伏基岩为下第三系荆河镇组。 第四系由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冲积粉细砂、砂卵石和粉质壤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壤土等组成,总体厚度约60m左右。 基岩主要由砂质泥岩、粘土岩、砂岩等组成,深埋于第四系冲积层之下。顶板高程-18.7m~-25.7m。 若基坑形成后,地基处理之前进行载荷试验等原位测试试验,复核各类设计参数。 由于坝址区覆盖层深厚,主要土层结构松散,承载力和抗冲刷能力较低;地基土体具中等一高压缩性,含泥粉细砂和砂砾卵石具中等一强透水性;饱和砂土在Ⅵ度地震条件时在各主要建筑物建基面下震动液化深度约8~10m。 2.3.2 船闸厂房工程地质 船闸位于汉江右岸高漫摊部位,与其左侧的电站相距80m,其右侧连接右岸交通桥,沿坝轴线长度47m,由上下引航道、上闸首、闸室、下闸首及上、下游墩板式导墙、靠船墩等建筑物组成。闸室段顺水流方向长度186m,建基面高程20.6m,上闸首段顺水流方向长度40m,建基面高程18.0m。下闸首段顺水流方向长度30m,建基面高程15.5m。上游引航道总长1260m(其中直闸直线段长450m)底高程32.7m,两边边坡高7.3m,下游引航道1009m(其中直闸前直线段长450m),底高程26.5m,两侧边坡高11.5m。 2.3.2.1闸身段 (1)闸室段 位于右岸高漫滩前缘,高程37.2m左右地形较为平坦。 闸室段底层自上而下一次为全新统上段alQ43粉质壤土层夹砂壤土透镜体,总厚度在3.5~4.8m,砂壤土透镜体厚度为2.6m;全新统中段alQ42上部为淤泥质粉质壤土层,不连续透镜状分布厚度1.2m~3.3m,下部为粉细砂或含泥粉细砂,厚度8.0~10.2m。全新统下段alQ41粉细砂厚约12.3~18.2m;沙砾(卵)石层,顶板高程为6.18~7.35m,钻孔揭露厚度约2.8m。建基面主要位于全新(alQ42、alQ41)粉细砂层上。下伏基岩为第三系荆河组(Ejh)弱胶结碎屑岩。 (2)上闸首段 位于右岸高漫摊前缘,高程36.6m左右,地形较平坦。 上闸首段自上而下一次为全新统上段alQ43粉质壤土层,厚度2.8m左右,全新统中段alQ42厚度约0.6m粉质粘土透镜状。全新统中段alQ42淤泥质粉质壤土层厚度1.4m左右。全新统中段alQ42粉细砂、含泥粉细砂夹粉质土层总厚度在6.3m左右。全新统下段alQ41粉细砂5.8m左右;上更新统alQ3沙砾(卵)石层,顶板高程约8.27m,钻孔揭露厚度约1.3m。建基面主要位于全新(alQ41)粉细砂层上。 (3)下闸首及消力池段 位于右岸高漫滩前缘,地面高程36.6m左右,地形平坦。 建基面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全新统上段粉质壤土层,厚度4.2m左右;2、全新段统中段厚度约为1.0m左右的淤泥质粉质壤土;3、全新统中段粉细砂层,厚度11m左右;4、全新统下段粉细砂,厚度0.8-1.5m,夹薄层淤泥质粉质壤土透镜体;5、砂砾(卵)石层,顶板高程约6.61m,钻孔揭露厚度约2.7m。建基面主要位于全新统下段粉细砂层上。 闸室建基面高程20.6m,上、下闸首建基面高程分别18.0m、15.5m。闸室及上、下闸首持力层主要为全新统(alQ42、alQ41)粉细砂层,其下为上更新统砂砾(卵)石层。 粉细砂具中等透水性、砂砾(卵)石层具强透水性,存在渗漏与渗透稳定问题,可采取渗控措施,并对闸室、闸首及消力池段地基建议采取加固与抗冲刷等工程处理措施。 基坑人工边坡闸室段高15.3m,坡体由全新统(alQ43)上段厚约1.9m粉质壤土、2.2m砂壤土透镜体、全新统中段(alQ42)淤泥质粉质壤土、全新统(alQ42、alQ41)8.8-11.0m粉细砂或含泥粉细砂等组成;上闸首左、右边坡高约7.4-20.4m,由全新统(alQ43)上段厚约1.2-2.7m粉质壤土、0.8m粉质粘土、全新统中段(alQ42)1.4m厚淤泥质粉质壤土、全新统中段(alQ42)厚约6.2-9.5m粉细砂及含泥粉细砂、全新统下段(alQ41)厚约2.4-4.6m粉细砂等组成;下闸首全新统上段(alQ43)厚约4.2m粉质壤土夹砂壤土、全新统中段(alQ42)厚1.0-2.6m淤泥质粉质壤土、全新统中段(alQ42)厚11.1-12.6m粉细砂及全新统下段(alQ41)厚约1.9-2.6m粉细砂组成。存在人工边坡的稳定问题,尤其边坡中下部分布的淤泥质粉壤土抗剪强度极低,人工边坡的稳定性差。 2.3.3 上、下游墩板式导航墙 墩板式导航墙与船闸主体段上、下游相连接,为透水墩板式混凝土导航墙,上、下游导航墙长度均为167m。上游墩板式导航墙顶高程39.3m,墩柱建基面高程除靠闸首处的一个承台为29.9m外,其余均为30.7m,下游墩板式导航墙顶高程39.2m,墩柱建基面高程22.6m,其承台下部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 两导航墙均位于右岸高漫滩前缘,滩面高程37.0-37.8m,地形较平坦。 上游导航墙段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全新统上段(alQ43)粉质壤土,厚约2.7-4.1m;2、全新统中段(alQ42)粉质粘土、粉质壤土及淤泥质粉质壤土,总厚度达8.2-23.0m,其中夹粉细砂与含泥粉细砂透镜体;3、全新统下段(alQ41)粉细砂层,厚度约3.5-14.0m;4、上更新统(alQ3)砂砾(卵)石层,顶板高程约8.27m。 下游导航墙段地层自上而下为1、全新统上段(alQ43)粉质壤土与砂壤土,厚度约4.0m左右;2、全新统中段(alQ42)淤泥质粉质壤土,厚1.0-1.5m;3、全新统中段(alQ42)粉细砂,厚度7.0-10.0m;4、全新统下段(alQ43)粉细砂,厚度15.0-17.7m,其中夹厚度约0.6-0.7m淤泥质粉质壤土透镜体;5、上更新统(alQ3)砂砾(卵)石层。顶板高程6.61m。 上、下游墩板式导航墙墩基础位于全新统较松散的粉质壤土和粉细砂层上,地基承载力均偏低,作为天然地基不满足建筑物基础要求,上更新统砂砾(卵)石层承载力较高,但埋深较大,不宜直接作为建筑物持力层,须进行地基处理或采用钻孔灌注桩。 桩基施工前布置先导孔,钻孔应进入设计桩端高程以下不少于5m,根据先导孔揭露地层情况具体确定桩端持力层。 需要注意的是,该处航道底板以下10m范围,饱和砂土在VI度地震作用下可能存在震动液化问题。 2.3.4 上、下游靠船墩 位于右岸高漫滩中部,地形较平坦,滩面高程35.0-35.6m。靠船墩由间隔21.25m直线排列的9个靠船墩组成。上、下游靠船墩建基面高程分别为30.7m、22.6m,承台下设计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上游靠船墩段部位地层岩性自上而下依次为1、全新统上段(alQ43)粉质壤土厚度约1.0-1.3m;2、全新统中段(alQ42)粉质粘土,厚度约2.0-3.2m;3、全新统中段(alQ42)淤泥质粉质壤土,厚度变化较大,约1.2-3.5m,其上为砂壤土与粉细砂透镜体,厚度约0.6-2.4m;4、全新统中段(alQ42)粉质粘土,厚度7.8-8.5m;5、全新统中段(alQ42)淤泥质粉质壤土,厚度变化较大,约2.8-7.5m;6、全新统下段(alQ41)粉质砂,厚度变化较大,约2.6-12.8m;7、上更新统(alQ3)砂砾(卵)石层,顶板高程4.82-9.61m,钻孔揭露厚度最大厚度约3.7m。建基面位于淤泥质粉质壤土层上。 下游靠船墩部位地层岩性自上而下依次为1、全新统上段(alQ43)粉质壤土,分布稳定,厚约3.4m左右;2、全新统中段(alQ42)淤泥质粉质壤土,厚度约3.4m;3、全新统下段(alQ41)粉细砂,厚度24.4-26.0m;4、上更新统砂砾(卵)石层,顶板高程4.64-6.27m。建基面位于全新统中段(alQ42)粉细砂层。 上游靠船墩基础位于全新统淤泥质粉质壤土层,下游靠船墩基础位于全新统粉细砂层。各类土体地基承载力均偏低,作为天然地基不满足靠船墩基底应力要求,上更新统砂砾(卵)石层承载力较高,但埋深较大。 桩基施工前布置先导孔,钻孔应进入设计桩端高程以下不少于5m,根据先导孔揭露地层情况具体确定桩端持力层。 需要注意的是,该处航道底板以下10m范围,饱和砂土在VI度地震作用下可能存在震动液化问题。 2.3.5 上、下游引航道段 2.3.5.1上游引航道段 上游引航道自兴隆闸和兴隆二闸之间引水进入引航道,航道底部高程32.7m。 上游引航道位于右岸高漫滩中部,滩面高程36.2-38.0m,地形较平坦;地层自上而下为1、全新统上段(alQ43)砂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