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K金矿采选工艺设计规范.pdf
Q/JTK 紫金矿业集团紫金山金铜矿企业标准 Q/JTK-JS-(QP)-002 金矿采选工艺设计规范金矿采选工艺设计规范 编 制编 制赵业雄 向 伟 谢天泉 审 核审 核曾繁欧 批 准批 准曹祥斋 2005-11-10 发布 2005-11-10 实施 紫金矿业集团紫金山金铜矿 发布 Q/JTK-JS-(QP)-002 程序文件 A 版第 0 次修订 紫金山金矿露天开采工艺规范紫金山金矿露天开采工艺规范 1 紫金山金矿采矿主要工艺流程 一、二、三选厂 北口排土场 运 输 采 装 穿孔爆破 1.1 穿孔、爆破作业 根据矿山的矿岩特性,选择 KQG-150 型中风压潜孔钻机为矿山采剥的主穿孔设备,孔网布置为三角 形或矩形,采用多孔微差爆破以降低大块率,临近最终边坡时采用予裂爆破、以保持坡面的完整性和稳定 性。 1.2 装载作业 矿山采剥使用 1.82.2m3液压反铲为主要装载设备,该设备行走快捷,适于在复杂地形条件和陡帮剥 岩作业。 1.3 辅助作业 使用推土机或 ZL-50 前装机进行道路维护、排土场推通、钻机和挖掘机清扫。 2 采矿工艺参数 2.1 生产台阶要素 a)工作台阶高度 12m; b)工作台阶坡面角 65-70; c)最小工作平台宽度 30m;临时非工作平台宽度 10m。 2.2 边坡结构要素。 a)边坡采用双台阶并段(24m) ; b)北东帮(上盘)西端帮、北帮,小台阶坡面角取 70,平台宽 8-10m,地表第一个台阶坡面角 45;单段最大边坡角 51-52.5,整体边坡角 42-49。 c)下盘及东端帮,第一个台阶坡面角 45,其余 65;平台宽 9-12m,单段最大边坡角 46-50,整 体边坡角 40-45。 3 道路 3.1 运输道路符合矿山公路(三级)技术参数 a)道路纵坡≤9,在施工困难地段不得超过 10,坡长不得超过 200 米,区间须设缓和坡段。 b)横坡 1.53.0 c)最小曲线半径 15m d)路面宽度单车道 6.0m,双车道 10.0m e)道路布局合理,在有条件情况下,运输道路不压矿体。 3.2 路面平整无坑包,主干线面积在 1m2内,凹(凸)不超过 30mm,支线不超过 50mm,车辙最大深度 和搓板浪埂高度不得超过 50mm;修补路面坑洼时不得用黄土或松土。 2 Q/JTK-JS-(QP)-002 程序文件 A 版第 0 次修订 3 3.3 主要道路应设置挡墙和反光路标(间距 30-40m) 。 3.4 道路悬岩边缘处有安全挡墙,安全挡墙高度不小于 0.5m,禁止用大块做挡墙。 4 排土场 4.1. 排土场必须设置完整的排水系统,并保持畅通,排土平台应按 23的上坡堆置。 4.2. 排土场边缘安全挡坪为 旱季挡墙上宽不得小于 0.5m, 雨季挡墙上宽不得小于 0.6m, 高不得小于 0.5m, 下宽度大于 0.8m。 Q/JTK-JS-(QP)-002 程序文件 A 版第 0 次修订 4 紫金山金矿一选厂选矿工艺规范 一 、主要工艺技术指标 一 、主要工艺技术指标 1 堆浸工艺指标 1.1 破碎矿 a)入选原矿品位0.61.2g/t; b) 浸出率≥83; c)尾渣品位≤0.13g/t。 1.2 直接入堆原矿 a )入堆原矿品位0.400.5g/t; b)浸出率≥72; c)尾渣品位≤0.13g/t。 2 炭浸工艺指标 a)入选原矿品位1.32.0g/t; b)浸出率≥90; c)吸附率≥97; d) 回收率≥87; e)尾渣品位≤0.14g/t; f) 尾液品位≤0.025g/t。 3 静态吸附 3.1 单系列末槽吸附尾液金品位应≤0.10 g/m3 ; 3.2 吸附率应达到下表要求 富液 Au 含量,g/m3 ≤0.2 0.20.4 0.40.6 0.60.8 0.81.0 ≥1.0 吸附率,% ≥85 ≥88 ≥92 ≥94 ≥96 ≥97 二 、工艺条件控制 1 破碎洗矿作业 二 、工艺条件控制 1 破碎洗矿作业 1.1 处理矿量900013000t/d; 1.2 颚式破碎机技术条件 a)给矿粒度≤1000mm; Q/JTK-JS-(QP)-002 程序文件 A 版第 0 次修订 5 b)处理能力390560t/h; c)排矿口尺寸140180 mm; d)产品粒度≤250 mm; 1.3 圆振动筛技术条件 a)采用橡胶筛网或聚胺脂筛网; 筛孔尺寸上层筛网 70*90 mm,下层筛网 8*8 mm; 筛分效率上层筛≥90,下层筛≥80; 1.4 圆锥破碎机技术条件 a)给矿粒度≤250mm; b)处理能力300420t/h; c)排矿口尺寸4570 mm; d)产品粒度≤100 mm; 1.5 固定挡板溜槽技术条件 a)水深系数 2.02.2,矿浆流速 1.21.6m/s; b)挡板高度3040mm,间距 200300mm; c)每班回收一次重选金; 重选金含量≥70;重选 回收率≥5; 1.6 螺旋分级机技术条件 a)给矿粒度≤9 mm; b)溢流浓度≤40; c)溢流细度-200 目含量≥65; d)PH 值9.511.0; e) 分级效率≥80。 1.7 力旋流器分级技术条件 a)给料压力0.080.16Mpa; b)处理量80160m3/h.台(流量大小可调) ; c) 沉砂口尺寸7080mm; d) 溢流浓度2535 ; e) 溢流细度-200 目含量≥85; f)PH 值9.511.0; Q/JTK-JS-(QP)-002 程序文件 A 版第 0 次修订 6 g) 沉砂浓度5568; h)分级效率≥70。 1.8 原矿浓密机炭浸作业技术条件 a)给料浓度2535; b) 产品浓度3845; c) PH 值9.511.0; d)溢流含固量≤1。 2 堆浸工艺技术条件 2 堆浸工艺技术条件 2.1 破碎矿 2.1.1 喷淋溶液 PH 值9.511.0; 2.1.2 喷淋 CN 浓度前期1.00.7‰;中期0.60.3‰;后期0.10.3‰ 2.1.3 喷淋强度1015l/m2.h; 2.1.4 喷淋制度在喷淋浸出的高峰期实行连续喷淋;此后的 2030 天实行喷 1.5hr 停 0.5hr;喷淋浸出的后 期(约 25 天)实行喷 1hr 停 1hr;出渣前 23 天实行连喷或喷 1.5hr 停 0.5hr 进行洗堆,以回收已溶 Au 量 及降低尾渣含氰总量; 2.1.5 石灰用量0.5kg/t.矿左右; 2.1.6 氰化钠用量0.16 kg/t.矿左右; 2.1.7 入堆原矿粒度一般情况下应≤100mm;入堆时发现粒度超标时应及时反馈上道工序; 2.1.8 松堆次数破碎矿的堆浸一般不松堆; 2.1.9 浸出周期6070 天; 2.1.10 其它要求喷淋时喷头的旋转率应保持在 97以上;喷淋覆盖率达到 100。 2.1.11 矿堆高度812 米。 2.2 直接入堆原矿的浸出工艺条件 2.2.1 喷淋溶液 PH 值9.511.0; 2.2.2 喷淋 CN 浓度前期1.00.5‰;中期0.50.3‰;后期0.10.3‰. 2.2.3 喷淋强度10l/m2.h 左右; 2.2.4 喷淋制度 在喷淋浸出的高峰期实行连续喷淋或喷 1.5hr 停 0.5hr 48 天; 此后的 2030 天实行喷 1.5hr 停 0.5hr 或喷 1hr 停 1hr;喷淋浸出的后期(3050 天)实行喷 1hr 停 1hr 或喷 1hr 停 2hr;出渣前 23 天实 行连喷或喷 1.5hr 停 0.5hr 进行洗堆,以回收已溶 Au 量及降低尾渣含氰总量。具体的喷淋作业制度应根据 堆场矿石的渗透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Q/JTK-JS-(QP)-002 程序文件 A 版第 0 次修订 7 2.2.5 石灰用量0.5kg/t.矿左右; 2.2.6 氰化钠用量0.16 kg/t.矿左右; 2.2.7 入堆原矿粒度一般情况下应≤800mm;入堆时发现粒度超标时应及时反馈上道工序; 2.2.8 松堆次数直接入堆原矿堆浸,一般在喷淋 20 天后松堆一次,中后期再松堆一次;对于含泥量大渗 透性差的原矿可适当增加松堆次数。 2.2.9 浸出周期7590 天; 2.2.10 其它要求喷淋时喷头的旋转率应保持在 97以上;喷淋覆盖率达到 100。 2.2.11 矿堆高度<10 米。 3 静态吸附工艺技术条件 3 静态吸附工艺技术条件 3.1 处理能力φ25.4m 系列通过流量 80110 m3/h;φ34.5m 系列通过流量 90130 m3/h;φ36.0m 系列通过流量 90150 m3/h。 3.2 载金炭品位≥4.2 kg/t(在市场发生变化时可根据公司要求进行调整) 3.3 末贫品位≤0.1g/ m3; 3.4 作业吸附率≥92; 3.5 吸附槽内炭层高度控制 第 1 槽 1.01.2m, 第 2 槽 1.21.4m, 第 3、 4 槽 1.31.6m, 第 5、 6 槽 1.42.0m。 对于φ34.5m 系列的槽内炭层高度控制可适当降低 0.20.4m。 3.6 充气及排污每班至少充气 2 次以上,每次 1015min;每班至少排污一次,当溶液中含固量较高时,可适 当增加排污次数。 3.7 确保每个槽在 6 个月清理一次,清理时要用清水清洗槽内炭,分清未钙化炭和钙化炭。保持静态吸附 槽内炭的畅通,杜绝吸附槽内炭发生板结,板结事时应及时清桶。 4 炭浸作业工艺技术条件 4 炭浸作业工艺技术条件 4.1 处理量40120 m3/h; 4.2 给料浓度3845; 4.3 给料粒度-200 目含量≥85; 4.4 产品浓度3845; 4.5 PH 值9.511.0; 4.6 槽内 CN-浓度控制第 1 槽 0.210.30‰;第 2 槽 0.190.28‰;第 3 槽 0.170.25‰;第 4 槽 0.170.25 ‰. 4.7槽内炭密度控制 一般情况下按如下参考数进行控制 第1槽2535g/l; 第2槽3040g/l; 第3槽3550g/l; 第 4 槽 4070g/l。 Q/JTK-JS-(QP)-002 程序文件 A 版第 0 次修订 8 4.8 载金炭品位2.53.5kg/t;当尾液品位较高时,应控制在低值范围。 4.9 适当考虑炭的磨损消耗,加炭量应略多于提炭量,以保持浸出槽内炭量的基本平衡。炭的磨损消耗量 可按 25g/t 矿计算。 5.0 炭浸炭作业技术条件 a)应做到每天 2 次少量串炭; b)应做到每次串炭后少许加炭; c)杜绝炭浸炭沉槽,发生沉槽应及时清槽; d)保持炭浸槽个炭量的合理炭密度。 e)为确保炭浸炭金平衡,炭浸系统应一年清槽一次。 6 记录 6 记录 Q/JTKJSQP002 B1 单堆堆浸工艺设计 Q/JTK-JS-(QP)-002 程序文件 A 版第 0 次修订 9 紫金山金矿二选厂堆浸工艺规范 一 、工艺技术指标 1 处理能力≥27000t/d 2 堆浸工艺指标 a)入选原矿品位0.61.0g/t; b)浸出率≥83; c)尾渣品位≤0.13g/t。 3 炭浸工艺指标 a)入选原矿品位1.32.0g/t; b)浸出率≥90; c)吸附率≥97; d) 回收率≥87; e) 尾渣品位≤0.14g/t; f) 尾液品位≤0.025g/t。 4 重选回收率≥5; 5 静态吸附 5.1 单系列末槽吸附尾液金品位应≤0.10 g/m3 ; 5.2 吸附率应达到下表要求 富液 Au 含量,g/m3 ≤0.2 0.20.4 0.40.6 0.60.8 0.81.0 ≥1.0 吸附率,% ≥85 ≥88 ≥92 ≥94 ≥96 ≥97 二、工艺条件控制 1 破碎、分级、炭浸、重选工艺 1.1 破碎工艺 a)旋回破入破矿石粒度≤1000mm。 b)旋回破排矿粒度≤300mm。 c)圆锥破排矿粒度≤100mm。 1.2 分级工艺 Q/JTK-JS-(QP)-002 程序文件 A 版第 0 次修订 10 a)分级机溢流浓度≤35、细度(-200 目)≥65、PH 值 9.511。 b)旋流器溢流细度(-200 目)≥85。 1.3 炭浸工艺 a)浓密底流矿浆浓度3845、细度(-200 目)≥85、PH 值 9.511。 b)炭浸首槽矿浆 NaCN 浓度0.0150.030、尾槽矿浆 NaCN 浓度0.0100.020。 c)炭浸尾渣品位≤0.14g/t,尾液品位≤0.025g/m 3。 d)炭浸送冶炼厂载金炭金品位≥2.5g/t。 1. 4 重选工艺 a)水深系数 2.02.2,矿浆流速 1.21.6m/s; b)挡板高度3040mm,间距 200300mm; c)每班回收一次重选金。 1.5 炭浸炭作业技术条件 a)应做到每天 2 次少量串炭; b)应做到每次串炭后少许加炭; c)杜绝炭浸炭沉槽,发生沉槽应及时清槽; d)保持炭浸槽个炭量的合理炭密度。 e)为确保炭浸炭金平衡,炭浸系统应一年清槽一次。 2 堆浸工艺 2.1 堆浸作业 2.1.1 喷淋溶液 PH 值9.511.0; 2.1.2 喷淋 CN 浓度前期1.20.7‰;中期0.60.3‰;后期0.10.3‰ 2.1.3 喷淋强度820 l/m2.h; 2.1.4 喷淋制度在喷淋浸出的高峰期实行连续喷淋,其连喷时间控制 6~7d;此后的 10d 左右实行喷 1.5h 停 0.5h 的喷淋制度;喷淋浸出的中期(约 25d)实行喷 2h 停 1h;后期的 15~20d 实行喷 1h 停 1h (或喷 1h 停 2h) ;出渣前 2~5d 实行连喷或喷 1.5h 停 0.5h,用含 CN -低于 0.05‰的工业回水进行洗 堆,以回收已溶络合 Au 及尾渣含渣含氰符合环保要求; 2.1.5 石灰用量0.450.60 kg/t.矿; 2.1.6 氰化钠用量0.16 kg/t.矿左右; 2.1.7 入堆原矿粒度一般情况下应≤100mm;入堆时发现粒度超标时应及时与破碎工序联系并得到解 Q/JTK-JS-(QP)-002 程序文件 A 版第 0 次修订 11 决; 2.1.8 松堆次数破碎矿的堆浸原则上喷淋过程中不松堆, 遇堆面积水及矿泥罩盖矿石松堆次数不可超 过 2 次。 2.1.9 浸出周期6075d; 2.1.10 入堆矿石含泥率(-200 目)应≤2%,含水率≤10%,上工序(破碎车间)应努力提高分级效 率和脱泥脱水效果,以利于提高堆浸速率、降低尾碴品位、缩短浸出周期。 2.1.11 其它要求喷淋时喷头的旋转率应保持在 97以上,喷淋覆盖率达到 100 ; 2.1.12 遇气候变化,如中雨及以上、台风影响、防洪等,喷淋制度及药剂制度应加以调整。 2.2 静态吸附作业 2.2.1 单系列吸附量≤140m3/h,一般情况下应调整各系列吸附液量相对平衡; 2.2.2 每班冲气 2 次,每次单系列冲气时间不少于 15 min,冲气由首槽往末槽方向冲,可相邻两槽同 时冲; 2.2.3 每隔天早班进行一次全面排污,同时应边排污边回串排污槽的炭。 2.2.4 各槽炭层高度应符合下表要求,不足炭管组应及时补加,以保证载金炭品位和吸附尾液金含量控 制在规定范围内; 槽 次 1# 2# 3# 4# 5# 6# 炭层高度, m 0.81.0 1.11.3 1.41.6 1.51.6 1.51.8 1.52.0 2.2.5 每班应测定一次炭层高度,而提加炭完毕后应按炭层要求加以串炭并重新进行炭层测定; 2.2.6 应保持弧形筛的完好,每次加串炭时应用塑料毛刷在内侧刷洗弧形筛; 2.2.7 每半年应全面清理一次吸附槽;清理时要用清水清洗槽内炭,分清未钙化炭和钙化炭。保持静态 吸附槽内炭的畅通,杜绝吸附槽内炭发生板结,板结事时应及时清桶 2.2.8 堆场出碴时该堆的残余场集液不可直接进入吸附系统,而排入防洪池中; 2.2.9 遇大雨时应及时调整各系列吸附方量,加强排污与冲气; 2.2.10 载金炭品位达到规定要求,控制含泥含沙率3%,炭外观符合冶炼厂要求。 2.3.每次新堆开喷时由车间工艺技术人员编制单堆堆浸工艺设计,经厂长审核批准后下达给班组执行, 单堆堆浸工艺设计格式如下表 3 记录 3.1 Q/JTKJSQP002 B1 单堆堆浸工艺设计 Q/JTK-JS-(QP)-002 程序文件 A 版第 0 次修订 12 紫金山金矿第三选矿厂工艺规范 一矿部分 (含炭浸) 1 给矿矿石粒度≤800mm,给矿无大块钢条,木块等。 1.1 给矿矿石品位0.3-0.5g/t 1.2 重选回收率≥5% 1.3 炭浸尾碴品位≤0.12g/t 1.4 炭浸尾液品位≤0.023g/ m 3 2 工艺条件控制 2 工艺条件控制 2.1 矿浆 PH 值9.5-11.0 2.2 石灰用量2.0kg/t 左右 2.2 分级机溢流浓度≤45% 2.2.1 分级机溢流细度≥50%(-200 目) 2.2.2 分级机溢流 PH 值≥8.5 2.3 水力旋流器溢流浓度≤35% 2.3.1 水力旋流器溢流细度≥80%(-200 目) 2.3.2 水力旋流器溢流 PH9.5-11 2.4 浓密机底流浓度36%-45% 浓密机底流细度≥80% 浓密机底流 PH 值9.5-11 2.5 炭浸矿浆浓度36%-45% a)炭浸矿浆细度≥80% b)炭浸矿浆 PH9.5-11 c)炭浸首槽 PH9.5-11 d)首槽 NaCN 浓度0.012%-0.03% e)尾槽 PH9.5-11 f)尾槽 NaCN 浓度0.008-0.021% g)尾碴品位≤0.12g/t h)尾液品位≤0.023g/m 3 2.6 炭密度35-70g/l 2.7 载金炭金品位≥2.5g/kg Q/JTK-JS-(QP)-002 程序文件 A 版第 0 次修订 13 2.8 炭浸炭作业技术条件 a)应做到每天 2 次少量串炭; b)应做到每次串炭后少许加炭; c)杜绝炭浸炭沉槽,发生沉槽应及时清槽; d)保持炭浸槽个炭量的合理炭密度。 e)为确保炭浸炭金平衡,炭浸系统应一年清槽一次。 二 、堆浸部分 1 主要工艺技术指标 1.1 入选原矿品位0.3-0.5g/t 1.2 浸出率≥68% 1.2 尾碴品位≤0.12g/t, 尾液品位≤0.1g/m 3 1.3 吸附率 a) 当富液品位 B≤0.2g/m 3时,吸附率 r≥85% b)当 0.2<B≤0.3 时,r≥88% c)当 0.3<B≤0.4 时,r≥92% d)当 0.4<B≤0.5 时,r≥94% e)当 0.5<B≤0.7 时,r≥96% f)当 B>0.7 时,r≥97% 2 工艺控制条件 2.1 喷淋液 PH9.5-11 2.2 喷淋 NaCN 浓度a)前期0.1-0.08% b)中期0.06-0.04% c) 后期0.03-0.02% 2.3 喷淋强度15-20 l/m 2.h 2.4 喷淋制度在喷淋浸出高峰期实行连续喷淋,此后的 20-30 天实行喷 1.5h 停 0.5h;喷淋浸出的 后期(约 25 天以后)实行喷 1h 停 1h。结全三厂实际情况,堆浸采用叠加法喷淋,喷淋后浸碴用作加 固 2大坝,必要时废碴采用连喷或喷 1.5h 停 0.5h 进行洗堆,以回收已溶金及降低浸碴含氰总量。 2.5 石灰用量0.5kg/t 左右 2.6 NaCN 用量≤0.16kg/t 2.7 入堆原矿粒度≤800mm 2.8 松堆1-2 次/堆。 Q/JTK-JS-(QP)-002 程序文件 A 版第 0 次修订 14 2.9 浸出周期60-80 天 2.10 其它要求 a)喷淋的喷头旋转率≥97% b)喷淋覆盖率达到 100% c 每半年应全面清理一次吸附槽;清理时要用清水清洗槽内炭,分清未钙化炭和钙化炭。保持静态 吸附槽内炭的畅通,杜绝吸附槽内炭发生板结,板结事时应及时清桶 2.11载金炭品位≥2.5kg/t 3 记录 Q/JTKJSQP002 B1 单堆堆浸工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