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泉煤矿初步设计简介第9章 总图g.doc
宁夏枣泉煤矿初步设计 修改) 第九章 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 第九章 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 第一节 概况 本井田位于宁夏灵武市东南62Km的毛乌素沙漠的边缘,行政区划属灵武市马家滩乡管辖。井田位于走向呈南北的两山之间,东侧为四耳山,山势南高北低,主峰杨家窑位于南部,高1652.1m左右,北部高1500m左右。西侧是狭长条带状山,自南向北为猪头岭、六道梁和面子山,其最高点分别为1436.5m、1435.4m和1451.9m。井田内广布相对高差20m左右的沙丘,由南向北渐低。 本井田距黎(家新庄)羊(场湾)矿区公路约10Km,黎羊公路与307国道、银(川)-青(岛)高速公路相连。307国道向西经灵武市(30km)、吴忠市(70km)、青铜峡(60km)与包(头)兰(州)公路和西(安)银(川)公路相接,向东经盐池(110 km)、定边可达陕西榆林、延安等地,由银青高速公路向北(约60km)可直达银川市,该公路紧靠矿区黎家新庄中心区处通过。井田中心至银川市约80km。矿区内部及矿区与外部联系的运输系统已形成,公路交通极为便利。包(头)兰(州)国铁干线于矿区西部约70km处南北向通过,灵武矿区铁路支线(大坝古窑子)在包兰铁路的大坝站接轨,延至矿区古窑子(矿区辅助企业区)车站,已于1995年10月建成;古窑子至羊场湾段(11.83km)目前也已施工完成。 根据灵武市气象站资料,井田属半干旱沙漠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量稀少。季风从当年10月至来年5月,长达7个月,多集中于春秋两季,风向多正北或西北,风力最大可达8级,一般为4~5级,风速最大为20m/s,平均风速为3.1m/s;年平均气温为8.8℃,年最高气温为41.4℃(1953年),年最低气温为-28.0℃(1954年);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最大降水量为352.4毫米(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仅为80.1mm(1980年),而年最大蒸发量高达2303.3mm(1953年),为年最大降水量的6倍及最小降水量的29倍,与年最小蒸发量1508.8mm(1988年)相比,相差亦近15倍,最大冻土深度为1.09m(1968年),最小冻土深度为0.50m,一般为0.70~0.90m,相对湿度为5.2~6.4,绝对湿度为7.5~9.1。 根据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4]293号文,在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内,依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域的地震设防烈度为Ⅶ度。 本矿井工业场地与羊场湾矿井及选煤厂及场外公路、铁路、输电线路、输水管路等相对位置关系见矿井地面总布置图。 第二节 平面布置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的主要原则充分利用地形,结合主导风向,减少污染,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利于安全生产,方便生活;场内外布置协调,尽量压缩场内运输线路及管线长度,并符合安全规程、规范要求;尽量避开工程地质不良地段,并结合地形地貌,采取合理的竖向布置形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场内建(构)筑物布置紧凑、合理,并留有发展余地;人流、货流顺畅短捷;功能分区明确;适当扩大绿化面积,改善小区气候条件,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根据工业场地附近地形地貌及外部铁路、公路运输、供电等条件,结合井下开拓开采,地面生产系统布置,工业场地位置及总平面布置经过多方案筛选,设计确定工业场地位置位于井田中部。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计委对本矿井可研报告的审批意见及宁煤集团对本矿井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本次初设修改对可研报告中推荐的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修改调整,现简述如下 场外准轨铁路从井田中部与工业场地连结,产品煤装车点位于场地东北端。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详见图9-2-1。 工业场地按功能分区分为场前区、生产区及辅助生产区。 场前区位于工业场地北部,以生产指挥中心及食堂组成,靠近本矿主要人流出入口,对外联系极为方便。该区为矿井生产指挥中心,人员集散地,在创造美观的建筑立面基础上,配以小品、花卉、草坪,进行绿化、美化,形成环境优美的场所。 生产区位于工业场地中部及南部,布置有东、西主斜井及驱动机房,东、西副斜井及井口房,东、西回风斜井及通风机房,原煤生产系统的原煤仓、机械化选矸车间、产品仓、输煤栈桥等,并予留选煤场的位置。该区为工业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区内各建(构)筑物布置紧凑、合理,并与铁路装车仓衔接顺畅。 辅助生产区位于工业场地东北端、东南端及西南部,布置有110kV变电所、器材库、材料棚、坑木加工房、综采设备中转库、机修车间及井下水处理站等。110kV变电所进出线较为方便,并靠近主 要用电负荷;器材库、材料库等建筑物布置于准轨铁路材料线一侧,方便材料运输和装卸,并与东、西副斜井以窄轨相联。 其它各建(构)筑物按功能性质及其服务对象,就近合理布置。 工业场地设出入口四处,分别为人流出入口、煤炭及矸石外运出入口、材料运输出入口,各出入口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工业场地用地面积为54.304hm2,主要工程数量见表9-2-1。 工业场地主要工程数量表 表9-2-1 序号 名称 技 术 特 征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工业场地用地面积 hm2 54.304 2 土方 填方 以挖作填 m3 901511 挖方 m3 794186 3 场内道路 路面宽12.0m,混凝土面层厚0.22m,稳定层厚0.20m m 2264 路面宽7.0m,混凝土面层厚0.22m,碎石基层厚0.20m m 260 路面宽4.0m,混凝土面层厚0.18m,碎石基层厚0.20m m 420 路面宽9.0m,混凝土面层厚0.22m,碎石基层厚0.20m m 815 4 硬化场地 结构层次同场内道路 m2 13000 5 加固场地 碎石基层厚0.15m m2 23500 6 围墙 砖围墙,墙高2.2m m 2480 7 大门 20.0m宽钢制大门;普通大门 座 4 8 护坡 M5.0浆砌片石 m3 5700 9 铺砌场地 0.15*0.15m彩色方砖 m3 1000 10 场外防洪沟 梯形断面 m 620 11 窄轨铁路 30Kg/m 双m 2300 12 窄轨道岔 DK930-4-15,DK930-4-20 组 21 13 场内绿化 hm2 5.5 14 场外防护林 hm2 7.3 第三节 竖向设计及场内排水 工业场地竖向布置原则与平面布置统一协调,尽量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节省投资。场区内地形比较简单,东南高,西北低,其竖向布置形式为平坡式布置,采取连续式平土方式。井口标高以场内填挖平衡为原则确定,东主斜井井口标高为1353.0m,西主斜井标高为1355.0m。经计算,场内挖方量为79.42万m3,填方量为90.15万m3。 场地内雨水采取道路路面排水的方式,排至场外。 第四节 场内运输 场内运输以道路运输及窄轨运输相结合。 场内道路担负场内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及满足消防要求,场内道路主干道宽12.0m和9.0m,长约2264m和815m,次干道宽为7.0和4.0m,其长度分别为260m和420m,城市型,其路面结构层次为混凝土面层厚0.22m,稳定层厚0.20m,碎石基层厚0.20m。 场内窄轨铁路担负各种材料下井及矸石的运输。场内窄轨采用900mm轨距,30kg/m钢轨,全长2300双米;设内燃机车三台,两台工作,一台备用,型号为JM80。 为满足矿井生产、生活、消防及救护等方面的需要,设计配车共计35辆。具体型号见机电设备清册。 第五节 矿井其它工业场地布置 一、矸石排放场地 本次设计矸石排放采用汽车运输,其场地位于工业场地以西1.0km,占地7.2hm2。 二、救护队 根据规程要求并结合建设方意见,为兼顾石沟驿矿井,本矿井设置一个矿山救护中队,其位置选择在矿井工业场地内。 三、库炸药 为满足矿井生产需要,在工业场地西南约1.5km处设炸药库,其占地面积为0.7hm2。 四、灌浆注胶站 本次初设修改新增灌浆注胶站,位于斜风井以南约110m处。 第六节 管线综合布置 布置原则与总平面及竖向布置相协调;充分考虑管线的性质、用途及敷设方式,合理确定管线路径,使管路短捷,减少干沟、干管交叉;满足各管线专业及总图专业的技术要求。 场地内主要管线有给排水管、热力管沟、电缆沟、压风管及架空电线等,为方便施工,一般由道路至建筑物基础按下列顺序排列,即排水管道,给水管道,压缩空气管道,热力管道及电力电缆。 第七节 防洪排涝 矿区内主要沟谷有西天河、碎石井沟和倒江沟。 西天河位于四耳山的东麓,流经王家圈,在磁窑堡出矿区,全长23km,位于井田之外。 碎石井沟源于四耳山的中部,斜穿井田,在口子沟出井田,全长14km。沟谷呈开阔的箱形。沟底高程上游1420m,井田中部为1330m,口子沟(出井田)1290m。井田内沟底平均坡降1.3,为仅在暴雨后有两小时左右洪水流的大沙沟,每年夏秋季节有3~4次洪水。 倒江沟源于四耳山的东北部,自东向西流入井田的北部,尔后转为南西在口子沟处汇入碎石井沟,全长7.5km。在背斜轴部沟底标高1330m,上游汇水面积3.4km2,洪水罕见,为干沙沟。 以上河流均远离工业场地,对本矿井工业场地不会造成威胁。 为防止工业场地东侧雨水对场地的冲刷,需在场地东端设防洪沟。防洪沟长620m,梯形断面,采用M7.5浆砌片石护砌,护砌边坡坡率为11.5。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