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318-2014 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doc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 JGJ/T 318-2014 P 备案号J1737-2014 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ground limestone in concrete 2014-02-10 发布 2014-10-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 布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 语 2 3 原材料技术要求 3 3.1 石灰石粉 3 3.2 其他混凝土原材料 4 4 混 凝 土 性 能 5 4.1 拌合物性能 5 4.2 力学性能 6 4.3 长期性能与耐久性能 7 5 配 合 比 8 6 施 工 10 6.1 一般规定 10 6.2 原材料贮存与计量 10 6.3 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和养护 11 7 质 量 检 验 12 7.1 原材料质量检验 12 7.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 12 7.3 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 13 附 录A 石灰石粉亚甲蓝值测试方法 14 本规程用词说明 17 引用标准名录 18 附 条 文 说 明 21 6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ncrete Components 3 3.1 Ground Limestone 3 3.2 Other Concrete Components 4 4 Concrete Perance 5 4.1 Mixture Perance 5 4.2 Mechanical Perance 6 4.3 Long-term Peranceand Durability 7 5 Mix Proportion 8 6 Construction 10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10 6.2 Storage and Metering of Concrete Components 10 6.3 Production, Transportation, Casting and Curing of Concrete 11 7 Quality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12 7.1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Concrete Components 12 7.2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Concrete Mixture Perance 12 7.3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Harden Concrete Perance 13 Appendix A Test for the Methylene Blue Value of Ground Limestone 14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17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8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21 7 1 总 则 1.0.1 为规范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保证混凝土质 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将石灰石粉作为矿物掺合料使 用的混凝土的应用。 1.0.3 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 语 2.0.1 石灰石粉 ground limestone 以一定纯度的石灰石为原料,经粉磨至规定细度的粉状 材 料 。 2.0.2 亚甲蓝值 methylene blue value 采用规定的方法测试,用于判定石灰石粉颗粒吸附性能的指 标。简称MB 值。 2.0.3 胶凝材料 binder 混凝土中水泥和活性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0.4 石灰石粉影响系数 influence value of ground limestone 在推算掺加石灰石粉的胶凝材料28d 胶砂抗压强度时,用于 折减水泥28d 胶砂抗压强度的系数,为无量纲的数值,记为 YL。 2 3 原材料技术要求 3.1 石 灰 石 粉 3.1.1 石灰石粉的碳酸钙含量、细度、活性指数、流动度比、 含水量、亚甲蓝值及测试方法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表3.1.1石灰石粉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项 目 技术指标 测试方法 碳酸钙含量 ≥75 应按1.785倍CaO含量折算,CaO含量应按 现行国家标准建材用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 灰化学分析方法GB/T 5762测定。 细度45μm方孔 筛筛余, ≤15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 析法GB/T 1345所列的负压筛分析法测试。 活性指数 7d ≥60 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用天 然火山灰质材料JG/T 315的有关规定,并将 天然火山灰质材料替代为石灰石粉后进行测试。 28d ≥60 流动度比 ≥100 含水量 ≤1.0 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用天 然火山灰质材料JG/T 315的有关规定,并将 天然火山灰质材料替代为石灰石粉后进行测试。 亚甲蓝值g/kg ≤1.4 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方法测定。 3.1.2 石灰石粉的放射性核素限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 的规定。 3.1.3 当石灰石粉用于有碱活性骨料配制的混凝土时,可由供 需双方协商确定碱含量。石灰石粉的碱含量应按下式计算 MMNa₂o0.658MK₂O 3.1.3 式中M石灰石粉的碱含量; MN₂o石灰石粉中Na₂O 含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 3 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 测定; MK₂o石灰石粉中 K₂O 含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 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 测定。 3.2 其他混凝土原材料 3.2.1 水泥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175规定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3.2.2 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设用砂 GB/T 14684、 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 14685 及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 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 的规定。人工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241 的规定。使用经过 净化处理的海砂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 规范 JGJ 206的规定。 3.2.3 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 粉煤灰GB/T 1596 的规定;粒化高炉矿渣粉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 18046的规定;钢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 土中的钢渣粉GB/T 20491的规定;磷渣粉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混凝土用粒化电炉磷渣粉 JG/T 317 的规定;硅灰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 GB/T 27690 的规 定;钢铁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铁渣粉 GB/T 28293 的规定。 3.2.4 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 GB 8076 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的规定。混凝土膨 胀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膨胀剂 GB 23439的规定。 防冻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防冻剂 JC 475的规定。 外加剂与石灰石粉、水泥和其他矿物掺合料的适应性应经试验 验 证 。 3.2.5 混凝土拌合用水和施工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 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 4 4 混凝土性能 4.1 拌合物性能 4.1.1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和扩展度等级划 分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1-1、表4.1.1-2和表4.1.1-3的 规 定 。 表4.1.1-1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级划分 等级 坍落度mm 等级 坍落度mm S1 10~40 S4 160~210 S2 50~90 S5 ≥220 S3 100~150 表4.1.1-2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扩展度等级划分 等级 扩展度mm 等级 扩展度mm F1 ≤340 F4 490~550 F2 350~410 F5 560~620 F3 420~480 F6 ≥630 表4.1.1-3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实测值 与控制目标值的允许偏差 项 目 设计值mm 允许偏差mm 坍落度 ≤40 10 50~90 20 ≥100 30 扩展度 ≥350 30 4.1.2 掺加石灰石粉的泵送混凝土的拌合物坍落度不宜大于 5 180mm, 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 并应满足施工要 求。配制自密实混凝土时,扩展度不宜小于600mm, 并应满足 施工要求。 4.1.3 拌合物凝结时间应满足施工要求。 4.1.4 当有抗冻要求时,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宜掺用引气剂, 且含气量实测值不宜大于7。 4.1.5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 量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表4.1.5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环境条件 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占水泥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钢筋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 素混凝土 干燥环境 0.3 0.06 1.0 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 0.2 潮湿且含有氯离子的环境、 盐渍土环境 0.1 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 0.06 4.1.6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0 的规定。 4.2 力 学 性 能 4.2.1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划分为 C10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和 C80。 4.2.2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4.2.3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1的 规定。 6 4.3 长期性能与耐久性能 4.3.1 当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时,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 GB/T 50733的规定。 4.3.2 在低温、硫酸盐侵蚀环境中,掺加石灰石粉混凝土的性 能应经试验确认。 4.3.3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长期性能与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GB/T 50082的规定。 4.3.4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的抗冻、抗硫酸盐侵蚀的等级划 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的规定。 7 5 配 合 比 5.0.1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有关规定。 5.0.2 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采用硅酸 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中石灰 石粉掺量不宜大于表5.0.2的规定。复合掺合料中石灰石粉的掺 量不应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表5.0.2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中石灰石粉的最大掺量 结构类型 水胶比 最大掺量 采用硅酸盐水泥时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 钢筋混凝土 ≤0.40 35 25 0.40 30 20 预应力混凝土 ≤0.40 30 20 0.40 25 15 注石灰石粉掺量是指石灰石粉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5.0.3 配合比计算时,应将石灰石粉用量计入胶凝材料用量。 5.0.4 配合比计算时,胶凝材料28d 胶砂抗压强度宜根据试验 确定。当胶凝材料28d 胶砂抗压强度无实测值,且石灰石粉掺量 不超过25时,胶凝材料28d 胶砂抗压强度值可按下式计算 fbY1.YtYsfce 5.0.4 式中fb 胶凝材料28d 胶砂抗压强度 MPa; Y.石灰石粉影响系数,可按表5.0.4-1取值; Yi、Y₈分别为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 数,可按表5.0.4-2取值; fce水 泥 2 8d 胶砂抗压强度 MPa。 8 表5.0.4-1 石灰石粉影响系数 石灰石粉掺量 石灰石粉影响系数 0 1.00 10 0.90 15 0.85 20 0.80 25 0.75 注当掺量在本表所列数值之间的,可采用线性插值估算;当掺量超过25时, 按实测值计算。 表5.0.4-2 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 种类 掺 量 粉煤灰影响系数Y 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γ 0 1.00 1.00 10 0.85~0.95 1.00 20 0.75~0.85 0.95~1.00 30 0.65~0.75 0.90~1.00 40 0.55~0.65 0.80~0.90 50 一 0.70~0.85 注1 采用I 级粉煤灰宜取上限值; 2 采用S75 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下限值,采用S95 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 上限值,采用S105 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可取上限值加0.05; 3 当超出表中的掺量时,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应经试验确定。 5.0.5 在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试生产,确定施工配合比。 9 6 施 工 6.1 一 般 规 定 6.1.1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 的有关规定。 6.1.2 采用预拌方式生产的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 14902 的规定。 6.2 原材料贮存与计量 6.2.1 石灰石粉应单独贮存,并应防止受潮和被泥尘等其他杂 物污染。 6.2.2 其他混凝土原材料的贮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的有关规定。 6.2.3 各种原材料贮存处应有明显标识,标识应注明材料品名、 产地、厂家、等级、规格等信息。 6.2.4 原材料计量应采用电子计量设备,其精度应满足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搅拌站楼 GB/T 10171的要求。每一工作 班开始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准。 6.2.5 石灰石粉和其他原材料的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5 的规定,并应每班检查1次。 表6.2.5 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 原材料品种 水泥 骨料 水 外加剂 石灰石粉 其他掺合料 每盘计量允许偏差 土2 士3 1 1 2 2 累计计量允许偏差 1 2 1 1 1 1 注累计计量允许偏差是指每一运输车中各盘混凝土的每种材料计量和的偏差。 10 6.2.6 在原材料计量过程中,应根据粗、细骨料含水率的变化 调整水和粗、细骨料的计量。 6.3 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和养护 6.3.1 石灰石粉宜与其他胶凝材料一起投料搅拌;应采用强制 式搅拌机搅拌,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 GB/T 9142有关的规定。 6.3.2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搅拌均匀;同一盘混凝 土的搅拌匀质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164 的规定。 6.3.3 在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和浇筑过程中, 不应往拌合物中加水。 6.3.4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 保湿养护可采用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方式。养护方式应根 据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 素确定。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宜分 别对混凝土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抹面后应继续保持湿养护。 6.3.5 冬期施工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 规程JGJ/T 104的有关规定。 6.3.6 掺用石灰石粉的高强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1的规定;掺用石灰石 粉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 工规范GB 50496的规定。 11 7 质 量 检 验 7.1 原材料质量检验 7.1.1 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应按规定划分的检验批验收型式 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外加剂产品 尚应具有使用说明书。 7.1.2 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应对材料的外观、规格、等级、生 产日期等进行检查,并按检验批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每个检 验批检验不得少于1次。 7.1.3 石灰石粉进场检验项目应包括碳酸钙含量、细度、活性 指数、流动度比、含水量和亚甲蓝值。当使用碱活性骨料的混凝 土,石灰石粉进场检验项目尚应包括碱含量。在同一工程中,同 一厂家生产的石灰石粉,当连续三次进场检验均一次检验合格 时,后续的检验批量可扩大一倍。 7.1.4 其他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的规定。 7.1.5 石灰石粉应以每200t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批次的石灰石 粉应来自同一厂家、同一矿源;非连续供应不足200t应作为一 个检验批。其他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规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的有关规定。 7.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 7.2.1 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对 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抽样检验。 7.2.2 混凝土拌合物的检验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坍落度检验取样频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中规定的强度检验频率执行; 12 2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应至少检验 1次; 3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应至少检 验1次。 7.3 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 7.3.1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 的规定,其他力学 性能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7.3.2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耐久性能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的规定。 7.3.3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长期性能检验规则,可按现行行 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中耐久性检验 的有关规定执行。 13 附录A 石灰石粉亚甲蓝值测试方法 A.0.1 本测试方法适用于石灰石粉亚甲蓝值的测试。 A.0.2 试验仪器设备及其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烘箱烘箱的温度控制范围应为1055℃; 2 天平应配备天平2台,其称量应分别为1000g 和 100g, 感量应分别为0.1g 和0.01g; 3 移液管应配备2 个移液管,容量应分别为5mL 和 2mL; 4 搅拌器搅拌器应为三片或四片式转速可调的叶轮搅拌 器,最高转速应达到60060r/min, 直径应为7510mm; 5 定时装置定时装置的精度应为1s; 6 玻璃容量瓶玻璃容量瓶的容量应为1L; 7 温度计温度计的精度应为1℃; 8 玻璃棒应配备2支玻璃棒,直径应为8mm, 长应 为300mm; 9 滤纸滤纸应为快速定量滤纸; 10 烧杯烧杯的容量应为1000mL。 A.0.3 试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制备 1 石灰石粉的样品应缩分至200g, 并在烘箱中于105 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2 应采用粒径为0.5mm~1.0mm 的标准砂; 3 分别称取50g 石灰石粉和150g 标准砂,称量应精确至 0.1g 。石灰石粉和标准砂应混合均匀,作为试样备用。 A.0.4 亚甲蓝溶液应按下列步骤配制 1 亚甲蓝的含量不应小于95,样品粉末应在105 5℃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 称量应精确 14 至0.01g。 2 在烧杯中注入600mL 蒸馏水,并加温到35~40℃。 将亚甲蓝粉末倒入烧杯中,用搅拌器持续搅拌40min, 直至亚甲 蓝粉末完全溶解,并冷却至20℃。 3 将溶液倒人1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 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 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 刻度。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 甲蓝粉末完全溶解。 4 将容量瓶中的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置于阴暗处保存。 应在瓶上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 A.0.5 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试验操作 1 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 mL 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 轮搅拌机以60060 r/min 转速搅拌5min, 形成悬浮液,然 后以40040r/min 转速持续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2 在悬浮液中加入5mL 亚甲蓝溶液,用叶轮搅拌机以 40040r/min 转速搅拌至少1min 后,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 浮液,滴于滤纸上。所取悬浮液滴在滤纸上形成的沉淀物直径应 为 8mm~12mm 。滤纸应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滤 纸表面不得与任何固体或液体接触。当滤纸上的沉淀物周围未出 现色晕,应再加入5mL 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 再用玻璃 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当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 应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 宽的稳定浅蓝 色 晕 。 3 应继续搅拌,不再加人亚甲蓝溶液,每1min 进行一次 蘸染试验。当色晕在4min内消失,再加人5mL 亚甲蓝溶液;当 色晕在第5min 消失,再加入2mL 亚甲蓝溶液。在上述两种情况 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4 当色晕可以持续5min 时,应记录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 总体积,数值应精确至1mL。 5 石灰石粉的亚甲蓝值应按下式计算 15 MBV/G10 A.0.5 式中MB 石灰石粉的亚甲蓝值 g/kg, 精确至0.01; G试样质量 g; V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 mL; 10用于将每千克试样消耗的亚甲蓝溶液体积换算成 亚甲蓝质量的系数。 16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 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7 引用标准名录 1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 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 3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 4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 5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 6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 7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 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9 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 50733 10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 11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 12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GB/T 1345 13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 14 建材用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化学分析方法 GB/T 5762 15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 16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 17 混凝土搅拌机GB/T 9142 18 混凝土搅拌站楼GB/T 10171 19 建设用砂GB/T 14684 20 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 21 预拌混凝土GB/T 14902 22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 23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GB/T 20491 18 24 混凝土膨胀剂GB 23439 25 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 27690 26 钢铁渣粉GB/T 28293 27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 28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 29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 30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 31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 32 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6 33 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41 34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1 35 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JG/T 315 36 混凝土用粒化电炉磷渣粉JG/T 317 37 混凝土防冻剂JC 475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 JGJ/T 318-2014 条 文 说 明 制 订 说 明 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JGJ/T 318-2014, 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2月10日以第308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程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调查研究, 总结了我国工程建设中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的实践经 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试验取得了 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应用技术的相关重要技术参数。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 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 用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 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 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 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 22 目 次 1 总 则 24 2 术 语 25 3 原材料技术要求 26 3.1 石灰石粉 26 3.2 其他混凝土原材料 29 4 混 凝 土 性 能 30 4.1 拌合物性能 30 4.2 力学性能 30 4.3 长期性能与耐久性能 31 5 配 合 比 32 6 施 工 34 6.1 一 般规定 34 6.2 原材料贮存与计量 34 6.3 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和养护 34 7 质 量 检 验 36 7.1 原材料质量检验 36 7.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 36 7.3 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 36 附 录A 石灰石粉亚甲蓝值测试方法 37 23 1 总 则 1.0.1 矿物掺合料已经成为现代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随着 我国基础建设的大规模展开,粉煤灰、矿渣粉等传统矿物掺合料 在一些地区日益紧缺。而石灰石粉作为容易获取、质优价廉的新 型矿物掺合料已在行业内逐步得到应用。掺用石灰石粉,可以节 约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和易性、降低水化热及减小收缩等,技 术性能优良,经济效益明显。但在此之前,我国尚没有标准对石 灰石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给予明确的规定,石灰石粉在实际 工程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本规程根据我国在该领域的 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结合国内现有的标准规范,参考国外 先进标准制定而成,意在指导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的科学、合理 应用,保证混凝土质量,促进节能环保。 1.0.2 本规程适用于将石灰石粉作为一种矿物掺合料外掺入混 凝土的情况,对于机制砂人工砂所含有的石粉问题,属于细骨 料的范畴,不在本规程规定的范围内。石灰石粉在很多领域被广 泛使用,长期以来作为水泥混合材的一种掺入水泥中。另外,我 国还生产有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石灰石粉作为混凝土的矿物掺合 料被用于碾压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等。本规程 主要针对建筑工程中掺用石灰石粉的混凝土应用技术进行规定。 1.0.3 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涉及不同工程类别及国家标 准或行业标准,在使用中除应执行本规程外,还应按所属工程类 别符合有关的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规定。这些标准可能包 括预拌混凝土GB/T 149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 、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3 等。 24 2 术 语 2.0.1 用于磨细制作石灰石粉的石灰岩需要有一定的纯度,即 CaCO₃ 含量。细度也是影响石灰石粉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从 成本和能耗方面考虑,石灰石粉宜以生产石灰石碎石和机制砂时 产生的石屑或石粉为原料,通过分选或粉磨制成。但这种生产方 式需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石灰石粉的黏土质和其他杂质的含 量。必要时,石屑或碎石在粉磨之前需要经过清洗处理。 2.0.2 亚甲蓝值,业内也习惯简称为 MB 值。在建设用砂 GB/T 14684-2011中,亚甲蓝值是反映细骨料吸附性能的技术 指标。该指标用于石灰石粉也能很好地反映这一性能。应该注意 的是,在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中亚甲蓝值测试方法针 对细骨料本身,而本规程制定的石灰石粉亚甲蓝值测试方法是针 对石灰石粉掺入了标准砂作为参考,二者除了检测对象试样 不同,操作方法则基本相同。 2.0.4 石灰石粉影响系数的含义类似于粉煤灰影响系数、矿渣 粉影响系数,可参见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 25 3 原材料技术要求 3.1 石 灰 石 粉 3.1.1 石灰石粉化学成分以CaCO₃ 为主要含量,本规程规定石 灰石粉中CaCO₃ 含量不小于75。规定石灰石粉中CaCO₃ 含量 的下限指标主要是明确区分石灰石粉与其他石粉。某些岩石粉性 能与石灰石粉有较大区别,如对水和外加剂的吸附。 石灰石易于粉磨加工,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泥厂开流磨 在粉磨初期,石灰石粉的平均粒径、中径值D₅₀ 随粉磨时间的 延长迅速降低,比表面积及细度快速增大,在粉磨15min 后, 石灰石粉的平均粒径、中径值随粉磨时间的延长减小速率放慢, 趋于平稳。此后比表面积增加速率与所耗电能比值迅速下降。因 此,宜从平衡石灰石粉性能和生产能耗两方面综合考虑,制定石 灰石粉的细度指标或比表面积指标。由于细度相对比表面积来说 测试比较便捷,应用较广,本规程选用细度指标控制。从平衡石 灰石粉性能和生产能耗两方面综合考虑确定细度为45μm 方孔筛 筛余不应大于15。 试验表明,石灰石粉的7d 和 2 8d 活性指数一般均大于 65,接近于70,比较容易满足本规程规定的7d 和28d 活性 指数不应小于60。应该说明,活性指数并非认为石灰石粉具 有明显的活性,该指标也不是反映石灰石粉本质特性的技术指 标,但该指标作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指标是必要的。石灰石粉的 活性指数在有的标准或文献中称为抗压强度比。因活性指数在试 验方法和物理意义上更为广泛地被理解和应用,本规程仍称为活 性指数,国外标准亦多如此称呼。 流动度比与需水量比都是反映石灰石粉同一性能的指标,由 于流动度比测定起来相对快捷方便,因此本规程采用流动度比指 26 标。石灰石粉由于对水和外加剂的吸附性较小,因而表现出一定 的减水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石灰石粉流动度比一般接近100 或大于100。流动度比是衡量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是否具 有技术价值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说明石灰石粉的减水效应 越明显,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改善作用越明显。还需要说明 的是,在掺加减水剂的情况下,石灰石粉与其他岩石粉的差别更 为明显。品质优良的石灰石粉对水和外加剂的吸附小,在混凝土 中的应用价值更加明显。应该注意,本规程规定的测试石灰石粉 的流动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