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铀矿石多桶串联细菌溶浸试验.pdf
2 0 1 2 年1 2 期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 .b g r i m m .c n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7 7 5 4 5 .2 0 1 2 .1 2 .0 1 2 3 9 某铀矿石多桶串联细菌溶浸试验 周仲魁1 ,高峰2 ,孙占学1 ,高柏1 1 .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抚州3 4 4 0 0 0 ; 2 。出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济南2 5 0 0 1 4 摘要对某铀矿石进行了多桶串联细菌溶浸试验,分析了串联装置和充气时间对浸出率、酸耗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矿石三梗串联、弼桶串联和单桶的铀平均浸出率分别为8 2 .3 3 %、8 1 .4 2 %和8 3 .6 2 %,同一 串联工艺中,越靠后的桶的铀浸出率越低,耗酸也越低;另外,充气可以明显加快离子交换速度,提高细 菌活性。 关键词铀矿石;串联;细菌溶{ 曼;浸出率 中图分类号T L 2 1 2 .1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7 7 5 4 5 2 0 1 2 1 2 - 0 0 3 9 - 0 4 B a c t e r i a lL e a c h i n g E x p e r i m e n t o nU r a n i u mO r ew i t hS e r i e sC o n n e c t i o n Z H O U Z h o n g k u i l ,G A OF e n 9 2 ,S U NZ h a n - x u e l ,G A O B a i l 1 .E a s tC h i n aI n s t i t u t eo fT e c h n o l o g y ,F u z h o u3 4 4 0 0 0 。J i a n g x i ,C h i n a ; 2 .G e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M o n i t o r i n gS t a t i o no fS h a n d o n gP r o v i n c e J i n a n2 5 0 0 1 4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b a c t e r i a ll e a c h i n ge x p e r i m e n tw a sc a r r i e do u tf o ru r a n i u mo r eu n d e rs e r i e sc o n n e c t i o nc o n d i - t i o n s 。T h ee f f e c t so fs e r i e sc o n n e c t i o ne q u i p m e n ta n da i ri n f l a t i o nt i m eo nu r a n i u ml e a c h i n gr a t ea n da c i d c o n s u m p t i o nw e r ea n a l y z e d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a v e r a g eu r a n i u ml e a c h i n gr a t e so ft h r e e - b a r r e l s s e r i e sc o n n e c t i o n ,t w o b a r r e l s s e r i e sc o n n e c t i o na n ds i n g l e b a r r e la r e8 2 .3 3 %,8 1 .4 2 %a n d8 3 .6 2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u r a n i u m l e a c h i n gr a t ea n da c i dc o n s u m p t i o no ft h eb a r r e lr e l yo nt h el a t t e ra r el o w e r .I n f l a t i o n c a na c c e l e r a t ei o ne x c h a n g es p e e da n di m p r o v eb a c t e r i a la c t i v i t yo b v i o u s l y . K e yw o r d s u r a n i u mo r e ;s e r i e sc o n n e c t i o n ;b i o l e a c h i n g ;l e a c h i n gr a t e 细菌浸铀技术是以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溶浸矿 石中有用金属的一种新工艺口_ 2 ] ,能够处理传统冶 金方法不能或难以处理的低品位或难处理矿,该工 艺流程短、操作简便、成本低、能耗小、对环境友好, 已经有不少的工业应用实例I L 3 _ 8 J 。本研究结合某矿 山铀矿石特点和工业生产实际,对该矿石进行多桶 串联细菌溶浸试验,分析浸出过程中串联装置和充 气时间对浸出率、酸耗的影响,并尝试将尾液循环利 用,达到减少酸耗和排放、节约材料、保护环境的目 1试验原料与装置 1 .1 矿样 试验所用矿石样来自某铀矿山。矿物以沥青铀 矿为主,钛铀矿和铀钍矿次之,含U I V 0 .1 2 8 %、 U V 1 0 .0 7 1 %。主要脉石为方解石、磷灰石、萤 石、石英、绿泥石等。粒径 2m m 矿石占6 2 .2 %, 具体粒径分布和主要化学成分见文献[ 9 ] 。 收稿日期2 0 1 2 0 91 7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2 0 1 2 A A 0 6 1 5 0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1 1 6 2 0 0 7 ;科技都国际合作项目 2 0 1 1 D F R 6 0 8 3 0 ; 江西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 2 0 1 1 2 B F B 2 9 0 0 2 作者简介周仲魁 1 9 8 0 .9 - ,男,广西资源人,硕士,讲师;通讯作者孙占学 1 9 6 2 一 ,男,江西修水人,博士,教授. 万方数据 4 0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2 0 1 2 年1 2 期 1 .2 细菌 菌种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 A f i d £ i o 妇c i z z “s f e r r o o x i d a n s 和氧化硫硫杆菌 A f i d £ i 0 6 口c i z z “s t h i o o x i d a n s 混合菌种【6 .8 ] ,为让细菌更好地适应矿 石,采用稀释后的矿石酸化尾液 已去除铀 作为培 养基。 1 .3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见图1 。试验从A 1 桶单独开始,等到 放出的溶液铀浓度低到一定程度 具体数值可以由 工业生产决定 ,将浸出液加入到A 2 桶中 此时矿 石已经酸化好 ,形成串联装置。溶液从A 1 桶中流 出,进入A 2 桶,此时A 2 桶刚刚使用细菌溶液浸泡, 铀浓度可以很容易达到很高的值,充分利用了细菌 溶液。一旦从A 2 桶流出的铀浓度低到一定程度 后,将浸出液加入到A 3 桶中,形成串联装置。第一 个桶中的铀矿石浸出率达到一定指标以后,A 1 桶停 止浸出,A 2 桶成为串联装置的起始桶,A 1 桶成为 最后的桶。如此循环浸出,可以在生产上实现不问 断生产。 冗气,良 确气 良 寻萄气 娃 』 雹濑。漱 傅丁型4 丁型 0瞪 液 图1 试验装置示意图 F i g .1 S k e t c hm a po fe x p e r i m e n t a le q u i p m e n t 2 试验过程 溶浸试验分酸化、尾液浸出和细菌浸出3 个阶 段。在酸化阶段,先用强酸浸泡矿石以消耗矿石内 的耗酸物质,这样在细菌浸出阶段加入菌液时,就可 以避免因p H 上二升过高而引起铁的沉淀。尾液浸出 阶段浸出初期有少数细菌在矿石表面存活,由于尾 液中含有极高的F e ”,此时铀主要由F e 3 氧化浸 出。尾液浸出p i t 一般在2 左右,可以节省培养细 菌所用成本和浸出酸耗。在细菌浸出阶段,溶液中 的细菌侵蚀矿石中的黄铁矿生成硫酸和硫酸铁,生 成的硫酸铁再将黄铁矿氧化生成元素硫和硫酸亚 铁。细菌继续将硫酸亚铁和元素硫氧化成硫酸铁和 硫酸。在细菌、硫酸和硫酸铁的联合作用下,不溶性 四价铀转变成可被酸浸出的六价铀,使铀进入溶液。 本试验将6 个桶分为3 组A 1 、A 2 、A 3 为一组, 不充气,组成一个串联装置,验证在不充气情况下串 联装置的可行性,研究不充气时矿石浸出顺序和浸 出率的关系;B 4 、B 5 为一组,每天充气1 6h ,主要验 证在充气情况下串联装置的可行性,研究充气时矿 石浸出顺序和浸出率的关系;C 6 桶单独一组,每天 充气2 4h ,主要验证2 4h 充气时的浸出率和耗酸 率。具体试验过程如下 A 1 桶首先开始酸化,观测调节溶液p H 至 0 .9 0 左右,返回原桶,3 天左右彻底放出酸化液并加 入新鲜硫酸溶液 p H 一0 .9 0 左右 ,继续酸化1 2h , 控制p H 由0 .9 0 上升到小于1 .5 0 为止。之后加人 吸附铀后的尾液 初期调节p H 至0 .9 ,后期调节至 1 .1 0 或者1 .2 0 。 继续浸泡,1 2h 后控制p H 在 1 .8 0 左右。细菌浸出阶段,菌液初期调节p H 至 1 .3 0 ,后期调节至1 .4 0 。每日1 5 时加人4L 细菌 溶液,次日放出,测试p H 和E h 值,以及U 、F e 、F 的 浓度。 A 2 桶于4 天后开始酸化,具体操作同A 1 桶。 A 2 桶尾液浸出阶段的结束取决于A 1 桶细菌浸出 液的铀含量,在A 1 桶细菌浸出液铀小于5 0 0m g /I 。 后,不再将其留置吸附铀,而是直接加入A 2 桶,作 为A 2 桶的细菌溶液的来源。同样每日1 5 时加入 细菌溶液,次日放出。 A 3 桶于8 天后开始酸化,具体步骤同A 2 桶, 细菌溶液的来源是A 2 桶。 B 4 桶与A 1 桶同时开始酸化,初期加入p H 一 1 .2 0 左右酸液,如果效果不好,改用p H 一1 .0 左右 的酸液,具体步骤同A 1 桶.此外每天利用充气泵充 气1 6h ,提供细菌所需氧气。 B 5 桶与A 2 桶同时开始酸化,酸液p H 一0 .9 左 右,尾液p H 一1 .4 0 左右。具体步骤同A 2 桶,细菌 溶液的来源是B 4 桶,每天充气1 6h 。 C 6 桶与A 3 桶同时开始酸化,酸液p H 一1 .0 左 右,具体步骤同B 4 桶,细菌浸出期间2 4h 充气,目 的是研究充气2 4h 相比充气1 6h 的浸泡的优势有 多大。 3试验结果与分析 3 .1 铀浸出率对比分析 试验结束后,A 1 、A 2 、A 3 、B 4 、B 5 和C 6 的总浸 出时间分别为 d 5 5 、5 7 、6 0 .5 、4 9 、5 5 .5 、4 7 .5 ,铀浸 出率分别为 % 8 4 .7 6 、8 1 .3 4 、8 0 .8 8 、8 3 .0 4 、 7 9 .3 9 、8 3 .6 2 ,耗酸率分别为 % 7 .5 、7 .4 、6 .2 、 7 .4 、6 .8 、7 .3 ,铀总浸出率曲线见图2 ,铀日浸出率 万方数据 2 0 1 2 年1 2 期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o n 曲线见图3 。 冰 、 褂 丑 型 啦 4 1 图2 铀总浸出率曲线 F i g .2 C u r v e so ft o t a l l e a c h i n gr a t eo fu r a n i u m 由图2 可看出,同一串联装置中,铀总浸出率 随着桶的次序而降低,即A 1 A 2 A 3 ,B 4 B 5 ;总 浸出时问则相反,随着桶的次序而增长,即A 1 A 2 A 3 ,B 4 B 5 。原因主要有首先,位于前端的桶在 浸出过程中浸出液各种成分浓度较高,当加入到后 面的桶中后,影响了化学平衡,阻碍了铀的浸出;其 次,由于其中氟含量以及前端桶的浸出液加入到后 面的桶后,使得后者溶液中氟含量及其他成分 U 、 P 、A 1 等离子 含量增大,从而降低了细菌的活性,影 响了铀的浸出。 冰 、 斛 丑 型 丑 时问I d 图3 铀日浸出率曲线 F i g .3 C u r v e so fl e a c h i n gr a t eo f u r a n i u mo fp e rd a y 图3 表明,各桶铀日浸出率随着时问延长均呈 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铀浸出率高峰期均出现 在加入细菌溶液后,之后逐渐降低。由于酸化期问 矿石结构被酸破坏,细菌浸出初期,细菌与矿石表面 的锚发生作用,使溶液中铀的含量急剧升高;进入后 期,由于矿石内部的铀较难直接与细菌作用,故浸出 率逐渐降低。 3 .2 酸耗对比 试验中的硫酸消耗为消耗的硫酸质量与矿石质 量的百分比。各桶酸耗情况如图4 所示。 时间/d 图4 酸耗曲线 F i g .4 C u r v e so fa c i dc o n s u m p t i o n 图4 表明,各桶耗酸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 时间的延长逐渐耗酸量不断增加;A 3 、B 5 耗酸比其 他桶要低,主要是因为前端桶流出的溶液中含有部 分酸,进入最末端的桶后从而节省了酸。由前文各 桶硫酸消耗比例可知,同该矿床采用化学方法浸铀 时硫酸消耗 大约1 6 % 相比,有较大的优越性。 3 .3 细菌生长情况 为了解试验过程中细菌的生长情况,酸化结束 细菌浸出开始后,每天检测浸出液中F e ”浓度,具 体情况如图5 所示。 l 己1 攀 趟 蜂 矗 出 1 2 03 04 0S n6 0 时问/d 图5浸出液F e 2 浓度曲线 F i g .5 C u r v e so fF e 2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i nl e a c h i n gs o l u t i o n 由图5 可看出,在细菌浸出初期各桶浸出液中 F e 2 浓度随着时问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进入后 期,除A 3 外其他各浸出液中F e 2 浓度维持2g /L 以下。细菌浸出初期,细菌处于适应期,未完全生长 好,活性较差,其将F e 2 转化为F e 3 的速度远远低 于矿石中析出F e 2 的速度,故出现浸出液中F e 2 浓 度升高的趋势;1 0 天左右,各桶中细菌在经过适应 期后逐渐生长良好,活性较强,其转化F e 抖为F e 3 十 的速度大于矿石中析出F e 2 1 的速度,浸出液中F e 2 逐渐降低,直至2 5 天左右达到平衡维持在2g /L 以 下转第5 9 页 8 c 6 5 4 3 2 ● 0 母\酹甾耀 万方数据 2 0 1 2 年12 期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o n 5 9 常点检与维修以及适时调整十分重要。为了保证下 一周期系统的“安、稳、长、满、优”运行和有效地降低 生产成本,有针对性地对其持续进行技术装备创新, 加强对常见设备故障的控制,对关键零部件实施重 点维护保养、定期检修、及时监控、适时更新,是十分 必要的。 参考文献 [ 1 ] 唐尊球.铜P S 转炉与闪速吹炼技术比较[ J ]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0 3 1 91 1 . [ 2 ] 施维一.大型炼铜转炉[ J ]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1 9 8 5 3 4 3 4 7 . [ 3 ] 张华刚,姚群.转炉余热锅炉水循环管道振动分析及减 振措施[ J ] .冶金动力,2 0 1 1 3 3 4 3 5 . E 4 ] 陈宣才,杨友.锅炉水冷壁管过热损坏的原因分析[ J ] .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 0 0 7 2 2 2 ,6 2 6 5 . 上接第4 1 页 下。A 3 由于处在第一组串联试验最末端,A 1 浸出 液在A 2 中作用后进入A 3 中,增加了A 3 中的F e 2 浓度,同时也增加了A 3 中其他离子,如F 、A 1 ”, 这些离子都会抑制细菌的生长,减缓F e 2 转化为 F e 件的速度,故A 3 在2 5 天后浸出液中F e 2 浓度一 直在3g /L 左右,直到5 6 天后才降低至2g /L 以下。 如前所述,细菌的活性与溶液中F 浓度有密切 关系,溶液中F 浓度较高会抑制细菌的生长。试验 中各浸出液中F 一浓度变化情况如图6 所示。 d 攀 蜊 L 时问/d 图6浸出液F 一浓度曲线 F i g .6 C u r v e so fF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i n l e a c h i n gs o l u t i o n 由图6 可知,各浸出液中F 浓度先升高后逐 渐降低,2 5 天左右维持在】.6g /L 以下。酸化结束 加入细菌,由于细菌与溶液中矿石作用,表面的铀被 快速析出,此时矿石中F 也被大量析出,从而增大 了浸出液中F 一浓度,进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随着 菌液的定期加入,浸出液不断更换,F 浓度逐渐降 低,在2 5 天左右达到平衡,F 浓度维持在1 .6g /L 以下,此时细菌生长良好,活性达到最强。 4结论 1 串联工艺中越靠后的桶铀浸出率越低,耗酸 越低。 2 串联浸出 A 1 ~A 3 、B 4 ~B 5 比不串联浸出 可以节省部分硫酸,但是串联装置增加了工艺流程。 3 1 6h 充气浸出可以获得满意的铀浸出率,从 而节省能耗,降低成本。 4 充气时间越长,后期浸出液中F e ”和F ~浓 度越低。 参考文献 [ 1 ] 杨显万,沈庆峰,郭玉霞.微生物湿法冶金[ M ]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2 0 0 3 . [ 2 ] 李尚远,陈明阳。李丛奎.铀、金、铜矿石堆浸原理与实 践L M ]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 9 9 7 [ 3 ] 张亚鸽,孙占学,史维竣.某铀矿石微生物浸出工艺实 验研究[ J ]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1 0 5 3 2 3 5 [ 4 ] 刘辉.某硬岩铀矿石细菌柱浸试验研究[ J ] ,矿业研究 与开发,2 0 0 8 6 3 1 3 3 [ 5 ] 袁保华,孙占学,史维浚.含铀废矿石细菌堆浸试验 [ J ]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1 1 4 2 6 2 9 [ 6 ] 王学刚,孙占学,刘金辉,等.某铀矿石不同细菌浸出方 式对比试验[ J ] .金属矿山,2 0 1 0 4 8 1 8 3 [ 7 ] 刘金辉,陈功新,田娟.阴离子交换树脂法回收细菌浸 出液中的铀[ J ]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0 8 1 4 2 4 5 , [ 8 ] 王学刚,刘金辉,李学礼。等.低品位铀矿石细菌浸出试 验研究[ J ] .金属矿山,2 0 0 9 1 1 1 7 9 1 8 2 . [ 9 ] 周仲魁,孙占学,高峰,等.铀矿石不同酸度下细菌的溶 浸试验[ j ]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1 2 1 1 5 2 5 5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