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钨酸铵一步还原法制备钨粉的新工艺研究.pdf
。5 2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2 0 1 4 年第1 l 期 d o i 1 0 .3 9 6 9 /j .i 鹦n .1 0 0 7 7 5 4 5 .2 0 1 4 .11 .0 1 3 仲钨酸铵一步还原法制备钨粉的新工艺研究 王亚雄,董海刚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稀贵金属综合 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 5 0 1 0 6 摘要以仲钨酸铵为原料,通过分段控制还原气氛,经一步还原制备钨粉。研究了仲钨酸铵粒径、还原气 氛、温度、时间和装舟量等参数对钨粉粒度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装舟量5 0g 、氢 气流量3 2L /h 、升温速率l o ℃/m i n 、5 0 0 ℃保温2 0m i n 、9 0 0 ℃保温1 .5h 、风冷降温到1 0 0 ℃,钨粉收率 大于9 8 .5 %。该工艺制备的钨粉粒径可控,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仲钨酸铵;一步法;氢还原;钨粉 中图分类号T F l 2 3 .1 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l 0 0 7 7 5 4 5 2 0 1 4 1 l 0 0 5 2 一0 5 N e wP r o c e s st oP r e p a r eT u n g s t e nP o w d e rf r o mA m m o n i u m P a r a t u n g s t a t ew i t hO n e - s t e pR e d u c t i o n W A N GY a x i o n g ,D N GH a i g a n g K u n m i n gI n s t i t s t eo fP r e c i o u sM e t a I s ,S t a t e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A d v a n c e dT e c h n o l o g i e sf o r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U t i l i z a t i o no fP I a t i n u mM e t a l s ,S i n o p l a t i n u mM e t a l sC o .I 。t d ,K u n m i n g6 5 0 1 0 6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0 n e s t e pr e d u c t i o np r o c e s st op r e p a r et u n g s t e np o w d e r sw i t ha m m o n i u mp a r a t u n g s t a t ea sr a w m a t e r i a Ib ys u b d i v i s i o nc o n t r 0 1o fr e d u c i n ga t m o s p h e r ew a ss t u d i e d . T h ee f f e c t so fp a r t i c l es i z eo f a m m o n i u mp a r a t u n g s t a t e ,r e d u c i n ga t m o s p h e r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t i m ea n dr a wm a t e r i a l sl o a do np a r t i c l es i z e a n dm o r p h o l o g yo ft u n g s t e np o w d e r sw e r e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o p t i m u mp r o c e s s p a r a m e t e r si n c l u d er a wm a t e r i a l sl o a do f5 0g ,h y d r o g e nf l o wo f3 2L /h ,h e a t i n gr a t eo f1 0 ℃/m i n , h o l d i n ga t5 0 0 ℃o f2 0m i n ,h o l d i n ga t9 0 0 ℃o f1 .5h ,a n da i rc o o l i n gt o1 0 0 ℃.T h ey i e l dr a t eo f t u n g s t e np o w d e ri s9 8 .5 %a b o v e .O n e s t e pr e d u c t i o np r o c e s sh a st h ea d v a n t a g e so fc o n t r o l l a b l ep r o d u c t s i z ea n dl o wp r o d u c t i o nc o s t . K e yw o r d s a m m o n i u mp a r a t u n g s t a t e ;o n e s t e pp r o c e s s ;h y d r o g e nr e d u c t i o n ;t u n g s t e np o w d e r 钨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仲钨酸铵 A P T 先在弱还原气氛下煅烧成黄钨或蓝钨,然后 再进行氢还原生产钨粉是目前工业上常用的方 法口‘6 ] 。该工艺制备的钨粉多为非常规则的多晶形, 是军工和民用等领域制备钨合金和碳化钨的主要原 料。但由于此工艺过程较长,易带人杂质,生产成本 也相对较高,因此,研究替代工艺成为研究人员的新 课题。本文研究了以仲钨酸铵为原料一步法制备钨 粉的新工艺,旨在寻找到一条既能满足目前需求的高 质量钨粉,同时又能缩短流程、降低成本的新方法。 1 试验原料及设备 试验原料为自制A P T ,产品质量符合G B /T 3 5 4 8 2 0 0 6 标准要求。氢气和氮气均为工业级 ≥ 收稿日期2 0 1 4 一0 6 1 9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 6 3 计划 项目 2 0 1 2 A A 0 6 3 2 0 4 作者简介王亚雄 1 9 6 6 一 男,云南个旧人,高级工程师;通信作者董海刚 1 9 8 l 一 ,男,甘肃陇南人,博士,副研究员 万方数据 2 0 1 4 年第1 1 期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 b g r i m m .c n 5 3 9 9 % 。主要试验设备有单管氢还原炉、流量计。 2基本原理 正常情况下,三氧化钨的氢还原反应为 W O 。 s 3 H 2 g 一W s 3 H 2 0 g 1 整个还原历程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大于8 8 5K 时,分为4 个阶段还原 W O 。一W O z .。一W O z .,z W O 。一W 。当温度低于8 8 5K 时,分为3 个阶段还 原 W O 。一w O .。一W 0 一W 。由于氢还原为吸热 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有利于还原反应的进行。 在高温、有水蒸气的作用下,W O 。、W 会生成具 有更高蒸汽压的W O z O H z W O , s 4 一z H 2 0 g 一W 0 2 O H 2 g 3 一z H 2 g 2 W s 4 H 2 0 g 一W 0 2 O H 2 g 3 H 2 g 3 钨氧化物与水蒸汽的反应对钨粉的粒度有很大 的影响。A P T 在煅烧和氢还原制备钨粉的过程中, 伴随操作条件的不同,钨粉的粒度会产生明显变化。 由于有反应 2 和 3 的存在,使钨粉会出现二次化 学气相迁移,在这个过程中,温度的高低和水的存在 起着重要作用。 钨粉的还原过程是化学气相迁移和固相局部氢 还原同时发生。化学气相迁移的反应速率较快,在 高温下这一过程会更明显,伴随化学气相迁移的进 行,钨粉颗粒会逐渐长大。而固相局部氢还原时发 生气一固反应,这一过程反应速率较慢,并且还原产 物形态变化不大,因此,固态还原更有利于制得粒度 更细的钨粉。 传统制备钨粉的工艺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 在煅烧炉中将A P T 煅烧成氧化钨,然后再将其放 入氢还原炉中通氢气进行二次还原得到钨粉。基于 对A P T 的脱铵、脱水机理和影响钨粉粒度的相关 条件的研究,通过控制相关的工艺参数,拟定适合的 操作过程,我们认为,从A P T 一步制备得到质量合 格的钨粉是可行的。 3试验方法 称取规定数量的A P T 装入石英舟中,并放人 氢还原炉,通氮气2 0m i n ,然后通电并设定一定的 升温程序,同时通入一定比例的氢、氮混合气体,使 炉内气氛始终处于弱还原状态。当温度升到规定数 值后保温一定时间,以充分脱除A P T 中的水分和 氨气。继续以一定的升温速率升高温度到规定氢还 原温度,然后通氢气进行第二阶段的氢还原,待还原 到规定时间后关闭氢气阀门,同时开氮气冷却到规 定温度后取出。 由于我们所选用的氢气为工业氢气,氢气湿度 是固定的,因此,没有进行氢气湿度对钨粉粒度的影 响试验。本文主要考察氢气流量、装舟量、还原温度 和时间等对钨粉粒径的影响。 4 试验结果与讨论 4 .1 第一阶段A P T 弱还原制备类蓝钨中间体 一般情况下,A P T 于5 0 0 ℃时就能完全脱除结 晶水并生成W 。,表面上这一过程并不复杂,但实 际上这是关系到第二步还原制备钨粉的关键所在。 由于气氛不同,煅烧A P T 会得到不同的中间体氧 化物,即W O 。 黄钨 、W O 。.。 蓝钨 和W O z .,z 紫 钨 。这3 种钨的氧化物颗粒在外观形貌上具有显 著的区别,因而对氢的还原活性也不一样,其中从黄 钨一蓝钨一紫钨活性逐渐增大。一般而言,高活性 的中间体易得到细颗粒的还原钨粉,反之则易得到 粗颗粒的钨粉。 在现有以A P T 为原料制备蓝钨的工艺中,通 常利用氨的高温分解性能,在A P T 煅烧过程中通 人一定量的氨气以保持弱的还原气氛。往往氨气的 分解并不完全,会随尾气一起排出,对环境造成较大 污染,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很大。因此,从环保和安 全的角度考虑,传统通氨工艺不利于安全环保。实 践证明,我们在第一步控制类蓝钨中间体生成的过 程中,通人以一定比例的氢、氮混合气体替代氨气也 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试验条件装料量5 0g ,升温度速率控制在1 0 ℃/m i n ,通氢、氮混合气体 氢气与氮气的体积比为 3 1 ,升温到5 0 0 ℃保温2 0m i n 。A P T 和类蓝钨 中间体颗粒的S E M 形貌如图1 所示。 由图1 可看出,从仲钨酸铵到蓝钨的颗粒形貌 变化不明显,只是颗粒表面出现了明显的裂纹。 在试验过程中有大量的水气产生,此部分水气主 要来自两方面一是A P T 脱除的结晶水,此部分 水占大部分;二是由于弱还原气氛的存在,有少量 三氧化钨在还原过程中被还原成蓝钨或紫钨时产 生的水。一般认为,这种裂纹就是由于A P T 脱水 和脱铵后造成的裂隙,这种裂隙更有利于氢气的 进入。另外,大颗粒的A P T 颗粒间隙较大,也将 更有利于氢气的通过和钨粉的还原。因此,在相 同的还原条件下,大颗粒A P T 的装舟量可相对多 万方数据 5 4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Ib g r i m m .c n 2 0 1 4 年第1 1 期 一些。 4 .2 还原温度对钨粉粒度的影响 不同温度条件下还原制备的钨粉的形貌如图2 所示。 图1A P T a 和类蓝钨中间体 b 颗粒的S E M 形貌 F i g .1 S E Mm o r p h o l o g yo fA P T a a n di n t e r m e d i a t e so fb l u et u n g s t e np a r t i c l e b a 、 b 5 0 0 ℃通氢气 3 2L /h 升温到8 3 0 ℃保温1 .sh c 、 d 5 0 0 ℃通氢气 3 2I √h 升温到9 0 0 ℃保温1 .5h ; e 、 f 5 0 0 ℃通氮气升温到8 0 0 ℃,再通氢气 3 2L /h 到9 0 0 ℃保温1 .5h 图2 不同温度还原制备钨粉的S E M 形貌 F i g .2S E M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o ft u n g s t e np o w d e rr e d u c e da td i f f e r e n tt e m p e r a t u r e 从图2 可看出,A P T 经过8 3 0 ℃还原后,原有 粉末表面出现了大量裂纹,大量粉末开始出现破碎 现象 图2 a 、2 b ,有的粉末还保留着A P T 颗粒形 状。这种破碎主要是固相氢还原过程中,大量氨气 和水气的排出造成的,此时得到的钨粉颗粒较细,但 为软团聚,颗粒间分离不够彻底,说明低温下是固相 反应占主导地位,所得到的钨粉颗粒也较细。 A P T 经9 0 0 ℃还原后,颗粒破碎程度更大 图 2 c 、2 d ,已经很少看到形似A P T 形状的团聚颗粒, 粉末分散度进一步提高,颗粒的形貌进一步趋向于 规则化,粉末粒度也进一步长大,但颗粒之间的分离 仍然不完全。说明此时钨粉的氢还原反应已有“小 颗粒气化消失氢还原沉积”的痕迹,气相迁移反应 开始逐渐占主导。 与5 0 0 ℃开始通氢气相比,在8 0 0 ℃开始通氢 气所得钨粉颗粒为较规则的多面体晶形,而且颗粒 长大明显 图2 e 、2 f 。这是由于在钨粉还原过程中, 温度升高,水合物挥发量增大,气相迁移和二次沉积 造成的。因此温度高低对粉末颗粒的长大具有显著 的作用,在高挥发性和高温条件下通氢气更有利于 万方数据 2 0 1 4 年第1 1 期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5 5 生成晶形完整、均匀而分散的粗颗粒钨粉。 4 .3 还原时间对钨粉粒径的影响 图3 为9 0 0 ℃保温不同时间制备的中颗粒钨粉 的激光粒度分布曲线。 a I 5h b l2 .s h 图39 0 0 ℃保温不同时间制备钨粉的粒度分布曲线 F i 昏3 P a r t i c I es i z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u r V eo ft u n g s t e np o w d e ra td i f f e r e n th o l d i n gt i m ea t9 0 0 ℃ 从图3 可知,不同还原时间制备的钨粉的粒度 分布曲线均为正态分布。而从粒度分布范围来看, 保温1 .5h 的钨粉的粒度 2 .0 0 ~1 3 .7 4I 上m 明显要 小于保温2 .5h 的钨粉 2 .8 5 ~2 1 .5 3 肛m 。说明随 着氢还原时间的延长,钨粉有长大的趋势。这主要 是由于细颗粒钨粉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大,容易被 水氧化,随着氢还原时间的延长,有些细颗粒钨粉逐 步消失,粗颗粒钨粉逐步长大。这种趋势总体上会 使钨粉的粒径成长得更加完全,形成更规则的多面 体形状,同时会使钨粉颗粒更加均匀化。 4 .4 装舟量的影响 图4 为不同装舟量时制备钨粉的形貌 5 0 0 ℃ 通氮气升温至8 0 0 ℃,再通氢气 3 2L /h 至9 0 0 ℃ 保温1 .5h 。 a 5 g b 1 0 0g 图4 不同装舟量时制备钨粉的S E M 形貌 F 蟾.4S E Mm i c r o s t r u c t u 陀o ft u n g s t e np o w d e ru n d e rd i f f e r e n tI o a d i n gm a t e r i a l s 从图4 可以看出,装舟量的多少也会对还原钨 粉的粒度产生显著影响。装舟量大,则料层厚度增 大,不利于还原时钨氧化物与水蒸气的扩散和晶粒 生长里层是固相反应占主导,而外层则是气相反 应占主导,致使粉末里层和外层的晶形生长不尽相 同,钨粉的形貌出现了分化,颗粒粒径也差别较大。 装舟量越大,这种趋势会越明显。并且当料层厚度 过大时,由于氢气无法透过料层与料层底部的物料 发生反应,往往造成还原不充分。因此,为了生产出 粒度均匀的钨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减少 装舟量。 综上所述,最佳氢还原工艺条件为装舟量5 0 g 、氢气流量3 2L /h 、升温速率1 0 ℃/m i n 、5 0 0 ℃保 温2 0m i n 、9 0 0 ℃保温1 .5h 、风冷到1 0 0 ℃取出。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钨粉的收率大于9 8 .5 %, 其未过筛形貌如图5 所示。 5结论 1 A P T 一步法直接还原制备钨粉是可行的。 提高还原温度、延长还原时间会使钨粉颗粒长大,但 万方数据 5 6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2 0 1 4 年第1 1 期 钨粉晶粒更趋于成为完整的多边形。起始通氢还原的均匀性会变差。 温度越低,更有利于生成细钨粉;装舟量越大,钨粉 图5最佳工艺条件下一步氢还原钨粉的S E M 形貌 F i g .5S E Mm i c r o g r a p h so ft u n g s t e np o w d e rp r e p a r e da tO p t i m u mc o n d i t i O n s 2 与传统的二步法还原钨粉相比,以A P T 为 原料一步法还原制备得到的钨粉晶粒基本相同,晶 粒大小也可控,产品可达到现有市场产品的质量要 求。 参考文献 [ 1 ] 张秋和,刘辉明,范景莲。等.仲钨酸铵直接还原钨粉的 制备工艺研究[ J ] .中国钨业,2 0 0 8 ,2 3 5 3 0 一3 3 . [ 2 ] 高观金.仲钨酸铵煅烧温度对金属w 粉性能的影响 [ J ]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 0 l o ,1 5 6 6 5 6 6 6 0 . [ 3 ] 谢中华,王文华,陈树茂,等.仲钨酸铵自还原制备蓝色 氧化钨工艺技术研究[ J ] .中国钨业,2 0 1 3 ,2 8 1 3 9 4 1 . [ 4 ] 罗斌辉,张华明.不同氧化钨原料对钨粉性能的影响研 究[ [ J ] .硬质合金,2 0 0 6 ,2 3 3 1 3 9 1 4 2 . [ 5 ] 晏慧娟,熊艰.传统流程制备超细钨粉的研究进展[ J ] .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 0 0 8 ,2 8 3 5 0 一5 4 . [ 6 ] 孟凡伟,梁礼渭,熊卫江,等.微波超声波法对仲钨酸铵 蒸发结晶的影响[ J ]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1 0 5 4 3 4 5 . 上接第2 7 页 参考文献 [ 1 ] 江莞,赵世柯,王刚.二硅化钼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 景[ J ] .无机材料学报,2 0 0 1 ,1 6 4 5 7 7 5 8 5 . [ 2 ] 陈云.钼硅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J ] . 中国钼业,2 0 0 3 ,2 7 1 2 9 3 1 ,4 2 . [ 3 ] 张厚安,刘心宇.M o S i 2 基高温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与 发展[ J ] .机械工程材料,2 0 0 1 ,2 5 1 0 5 7 ,3 8 . [ 4 ] 金志浩,李世斌,高积强.M o S i z 基复相材料的研究进展 [ J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 0 0 1 ,3 5 2 1 9 9 2 0 2 . [ 5 ] 康鹏超,尹钟大,朱景川,等.M o s i 2 基高温结构材料的 研究进展[ J ] .宇航材料工艺,2 0 0 2 5 l o 一1 4 . [ 6 ] 李运刚,李智慧,马瑞新,等.渗硅制备M o _ M o S i 梯度 材料层的特性[ J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 0 0 8 ,3 7 1 1 1 9 9 2 1 9 9 5 . [ 7 ] 何小凤,李运剐,李智慧.K C 卜N a c l 一N a F . S i z 熔盐体 系初晶温度的研究[ J ]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0 8 4 1 2 1 5 . [ 8 ] 何小凤,李运刚,田薇,等.S i o 在K C 卜N a C l N a F 体系 中的溶解度及溶解机理[ J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 0 0 8 , 1 8 5 9 2 9 9 3 3 . [ 9 ] 何小凤,李运刚,李智慧.K C l N a C l N a F _ s i 0 熔盐体系 中硅离子的还原机理研究[ J ]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 2 0 1 0 2 2 4 2 6 . [ 1 0 ] 高爱民,李运刚,李智慧,等.N a c l K C l N a F - s i o z 熔 盐体系密度[ J ]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1 0 1 2 6 2 8 . [ 1 1 ] 何小风,李运刚,李智慧.K C l N a C 卜N a F - S i 0 。熔盐体 系中硅离子的结晶机理研究[ J ] .有色金属 冶炼部 分 ,2 0 1 1 3 1 6 1 8 . [ 1 2 ] 李运刚,张士宪,马瑞新,等.M o .M o S i 。梯度层的制备 及显微组织腐蚀方法[ J ] .金属热处理,2 0 0 8 ,3 3 1 2 】0 4 一】0 7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