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银铋熔体加锌自动脱银工艺研究.pdf
1 0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2 0 1 3 年第1 1 期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7 7 5 4 5 。2 0 1 3 。1 1 。0 0 4 低银铋熔体加锌自动脱银工艺研究 郭伟忠,丘克强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4 1 0 0 8 3 摘要利用低银铋熔体通过熔融锌液柱而自动脱银,主要考察锌液柱高度、温度及时间对脱银效果的影 响。结果表明,在锌液柱高度为1 2c m 、温度7 7 3K 及时间1 2 0m i n 的条件下,可将含A g0 .0 6 %的铋熔 体的含银量降至1 0 肛g /g 左右,脱银率9 8 .0 1 %;也可以将含A g0 .1 8 %的铋熔体含银量降至3 3 弘g /g 左 右,脱银率9 3 .4 5 %。本工艺具有消耗低、劳动强度小、环境友好等优点。 关键词除银;低银铋熔体;锌;银 中图分类号T F 8 1 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0 0 7 7 5 4 5 2 0 1 3 1 1 - 0 0 1 0 0 3 S t u d yo nA u t o m a t i cD e s i l v e r i z a t i o nf r o mL o wS i l v e r 。B e a r i n g B i s m u t hM o l t e nb yA d d i n gZ i n c G U OW e i z h o n g ,Q I UK e q i a n g S c h o o lo fC h e m i s t r ya n dC h e 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C e n t r a lS o u t h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s h a4 1 0 0 8 3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s i l v e ri nl o ws i l v e r b e a r i n gb i s m u t hm o l t e nw a sr e m o v e db yb e i n gp a s s e dt h r o u g hz i n cl i q u i d c o l u m n .T h ee f f e c t so fh e i g h to fz i n cl i q u i dc o l u m n ,t e m p e r a t u r ea n dt i m eo nd e s i l v e r i z a t i o nw e r es t u d i e d .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s i l v e rm a s sc o n t e n ti nb i s m u t hm o l t e nr e d u c e sf r o m0 .06 %t o10t _ £g /gw i t ht h e r e m o v a lr a t eo fs i l v e ro f9 8 .0 1 %a n df r o m0 .1 8 %t o3 3t 』g /gw i t ht h er e m o v a lr a t eo fs i l v e ro f9 3 .4 5 %u n d e rt h ec o n d i t i o n si n c l u d i n gh e i g h to fz i n cl i q u i dc o l u m no f12c m .t e m p e r a t u r eo f5 0 0 ℃a n dt i m eo f12 0 r a i n .T h ep r o c e s s e sh a v et h ea d v a n t a g e so fl o wc o n s u m p t i o n ,l o wl a b o rs t r e n g t h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f r i e n d l i n e S S . K e yw o r d s d e s i l v e r i z a t i o n ;l o ws i l v e r b e a r i n gb i s m u t hm o l t e n ;z i n c ;s i l v e r 银是粗铋中比较难除的杂质且其具有很高的经 济价值,因此回收粗铋中的银显得至关重要。一般 来说,经过除铜、砷、锑、铅[ 1 ≈3 等杂质金属后的粗铋 通常还需进行脱银工序【3 ] 。现行工业生产中多采用 灰吹法‘引、结晶法‘5 | 、真空蒸馏法[ 6 ] 和P a r k e s 法‘7 ] 等脱银。由于灰吹法的能耗高、成本高及贵金属损 失严重等而被淘汰了。结晶法是将含银的铋冷却至 铋熔点以下使得铋晶体析出从而与银分离,此法劳 动强度和能耗较大。真空蒸馏法则是利用银与铋在 相同温度下具有不同蒸汽压而将两者分离,由于铋 收稿日期2 0 1 3 0 5 1 6 基金项目湖南省重大专项 2 0 0 9 P J l 0 0 7 4 作者简介郭伟忠 1 9 8 7 一 ,男。广东汕头人,硕士研究生. 的蒸发热较大,对于处理低银粗铋无法产生较好的 经济效益。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间断P a r k e s 法,其除银效 果明显。在工业实践中通常采用两段加锌除银,多 采用手工操作,其存在操作繁杂,劳动强度大,加入 的金属锌氧化严重等明显不足。鉴于此,本文采用 低银铋熔体穿过熔融锌液柱而达到自动脱银效果, 以期降低劳动强度及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本文着 重考察锌液柱高度、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低银铋熔 体除银效果的影响。 万方数据 2 0 1 3 年第1 1 期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o n 1 试验部分 1 .1 试验原料及设备 试验所用低银铋熔体由纯度为9 9 .9 9 5 %的精 铋和纯度为9 9 .9 %金属银配制,所配熔体成分为含 A g0 .0 6 %、0 .1 8 %两种。试验所用锌是纯度为 9 9 .9 9 %的蒸馏锌。 主要设备有自制电阻炉、自制不锈钢反应器、 瓷管、不锈钢漏斗、石墨漏斗、石墨坩埚、2 X Z 一1 型旋 片真空泵、数显压力计、T C W - 3 2 B 型智能化数显温 控仪、I C P A E S 分析仪、内装纯度9 9 .9 %的氮气瓶, 试验装置如图l 所示。 1 一温控仪;2 一电阻炉;3 一不锈钢反应器;4 一石墨瓣斗; 5 一不锈钢漏斗;6 一石墨坩埚;7 - - 数显压力计;8 - - 瓷管; 9 一旋片真空泵;1 0 - - 纯N 2 钢气瓶 图1 试验装置示意图 F i g .1 S c h e m a t i cd i a g r a mo f e x p e r i m e n t a li n s t a l l a t i o n 1 .2 试验方法 将定量的蒸馏锌和自配低银铋熔体分别放人图 1 所示的直径为2 0m m 的瓷管和石墨漏斗中,而后 将它们一同放入不锈钢反应器中,抽真空后充入纯 氦气直至压力计显示值为零 重复2 次 ,加热升温 至设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不变,直至瓷管中锌已 全部熔化,而后将装有低银铋熔体的石墨漏斗往下 推至高温区 足以使低银铋熔体熔化 ,待其熔化后 连续穿过熔融的锌柱,一段时间后关闭温控仪,冷却 至室温取出瓷管,取出金属柱,并取样送检测。 1 .3 分析与检测 采用I C P A E 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 谱仪分析A g 、Z n 和B i 的浓度,采用脱银前后铋熔 体中的含银量来计算银的脱除率。 2 结果与讨论 2 .1 锌液柱高度对脱银效果的影响 在纯氮气保护下,控制瓷管底端温度为7 9 8K , 将3 2 5g 含银量为0 .0 6 %的低银铋熔体推至熔化区 穿过不同高度熔融锌柱反应1 2 0m i n 后冷却,考察 不同锌液柱高度对脱银效果的影响,其结果如图2 所示。 图2 锌液柱高度对脱银效果的影响 F i g .2 E f f e c to fh e i g h to fz i n cl i q u i d o nd e s i l v e r i z a t i O n 从图2 可看出,随着锌液柱高度的不断增加,银 脱除率逐渐升高。这是因为随着锌柱高度的增加, 铋熔体通过锌层的时间增加,可生成更多的银锌化 合物并与沉降的铋熔体分离。当锌液柱高度从 3c m 增加到6c m 时,脱银率从3 0 .5 6 %上升到 9 2 .0 4 % 金属铋含银量从3 5 0t t g /g 降低到3 3 肛g /g ;而当锌液柱高度再增加至1 2a m 时,尽管脱 银率有所上升,不过已趋于平缓,此时脱银后的金属 铋含银量可降到1 1 /值g /g ,而对应的脱银率可提高 至9 7 .8 6 %。 当锌液柱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铋熔体中溶 解的锌近趋于饱和,再继续增加锌液柱高度,脱银效 果并无很大差异。因此,综合锌耗和脱银率等方面 的考虑,再增加锌液柱高度对分离意义已经不大。 2 .2 温度对脱银效果的影响 在纯氮气保护下,将3 2 5g 含银0 .0 6 %的低银 铋熔体推至熔化区穿过高度为1 2a m 的熔融锌柱反 应1 2 0m i n 后冷却,考察不同瓷管底端温度对脱银 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3 所示。 从图3 可知,随着瓷管底端温度的不断升高,银 脱除率呈上升趋势,不过变化程度比较平缓。这是 因为,从Z n - B i 二元相图可看出,在5 2 8 ~8 4 9K 范 围内且溶锌量小于6 0 %时,锌在铋中的溶解度随着 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8 ] ,也就是说随着温度的升 高,铋熔体中含锌量增加,此时其含银量会随温度的 升高而降低。另外,温度越高,熔体黏度变小,有利 万方数据 1 2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2 0 1 3 年第1 1 期 温度,K 图3 温度对脱银效果的影响 F i g .3 E f f e c to ft e m p e r a t u r eo nd e s i l v e r i z a t i o n 于生成的银锌化合物与不断沉降的铋熔体分离,从 而提高脱银率。 当温度从7 2 3K 提高到7 9 8K 时,脱银后的金 属铋含银量基本都能控制在1 5t t g /g 以下,且随温 度变化呈小幅度变化。当温度为7 7 3K 时,脱银率 已达到最高,此后随着温度再次升高,脱银率变化已 经不大。 2 .3 时间对脱银效果的影响 在纯氮气保护下,控制瓷管底端温度为7 7 3K 时,将3 2 5g 含银量为0 .0 6 %的低银铋熔体推至熔 化区穿过高度为1 2c m 的熔融锌柱反应不同时间后 冷却,反应时间对脱银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4 所示。 时间/m 3 n 图4时间对脱银效果的影响 F i g .4 E f f e c to ft i m eo nd e s i l v e r i z a t i o n 图4 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脱银率呈不断 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在一定时间内,当铋熔体已 基本沉降穿过锌层时,生成的银锌化合物因受浮力 作用已基本与铋熔体分离,不过,随着反应时间增 加,未及时分离的银锌化合物能更加彻底地上浮至 铋熔体上方,从而降低铋熔体中含银量。 不难发现,当反应时间从3 0m i n 增加到1 2 0 m i n 时,熔体中含银量都在1 5t - g /g 以下且呈现较 小的下降趋势,在1 2 0m i n 时降到最低值1 0 /- g /g , 相应地脱银率已提高至9 8 。0 1 %,因此反应时间应 该综合考虑成本因素来选择。 2 .4 相同条件下不同含银铋熔体脱银效果 在锌液柱高度为1 2c m 、瓷管底端温度为7 7 3K 及反应时间为1 2 0m i n 的条件下,含银量为0 .1 8 % 的低银铋熔体的脱银率可达9 3 .4 5 %。两种不同含 银铋熔体脱银后所得的金属铋柱不同位置 以瓷管 底部为零点 上的脱银效果如表1 所示。 表1脱银后金属铋柱不同位置上的脱银效果 T a b l e1D e s i l v e r i z a t i o nr e s u l t si nd i f f e r e n t l o e a t i o n so fb i s m u t hc o l u m n 从表i 可看出,相同条件下,对于不同含银铋熔 体的脱银效果有所不同,含银量0 .0 6 %和0 .1 8 %铋 熔体的脱银率分别可达~9 7 %和~9 2 %。这表明, 若低银铋熔体中含银量增加,可增加锌液柱高度,以 保证获得较好的除银效果。 另外,对于处理含银量相同的铋熔体,金属铋柱 不同位置的脱银效果有所不同,金属铋柱底端的脱 银效果最好。主要是因为生成的银锌化合物密度 小,当铋熔体不断沉降穿过锌柱时,银锌化合物随铋 熔体下沉会变得更困难,从而使银与铋分离更彻底。 本文研究的工艺可取代现行的人工搅拌加锌, 避免了“烧锌”现象及降低劳动强度,所加入的锌可 通过熔析法或是真空蒸馏法[ 9 3 进行循环利用,对环 境无污染。 3结论 1 锌液柱高度对低银铋熔体脱银效果影响最显 著,随着锌液柱高度的增加,脱银率呈现上升趋势。 在锌液柱高度为1 2c m 、瓷管底端温度7 7 3K 及反 应时间1 2 0m i n 的条件下,对含银量为0 .0 6 %的铋 熔体,其脱银后所得的金属铋柱底端含银量可降至 1 0 “g /g 左右,脱银率高达9 8 .0 1 %;同样条件下处 理含银量0 .1 8 %的铋熔体,含银量可降至3 3 /- g /g 左右,脱银率可达9 3 .4 5 %。 2 当产业化的设备设计具有更理想的熔体温度 梯度后,该工艺可望得到更好的除银效果。 下转第2 8 页 万方数据 2 8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h t t p //y s y l .b g r i m m .c n 2 0 1 3 年第1 1 期 5 Z 7 3 1 . [ 5 ] 王非,张一敏,黄晶,等.氟离子促进石煤提钒浸出过程 的热力学研究[ J ]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1 3 9 4 1 4 4 . [ 5 ] 王成彦.溶剂萃取过程絮凝物的形成及控制[ J ] .矿冶, 2 0 0 1 ,1 0 1 6 8 7 1 . [ 6 ] 宁朋歌,曹宏斌,林晓,等.钒铬萃取分离过程中界面乳 化物的形成行为[ J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 0 0 9 。1 9 4 7 7 4 7 7 8 . [ 7 ] 杨桂林,彭福郑,刘志芬,等.稀土萃取分离过程三相乳 化物的研究I 一无机杂质富集沉淀导致的乳化[ J ] .稀 有金属,2 0 0 7 ,3 1 4 5 4 7 5 5 1 . [ 8 ] Z H E N GQ i ,R U A NR e n - n l a n ,W E NJ i a n k a n g ,e ta 1 .I n f l u e n c e so fs o l i dp a r t i c l e sO n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t h i r d p h a s e e r u dd u r i n gs o l v e n te x a a e t i o n [ J ] .R a r eM e t a l s , 2 0 0 7 ,2 6 1 8 9 9 6 . [ 9 ] 柳建设,王淀佐,邱冠周,等.铜萃取过程污物的形成机 理研究[ J ] .矿冶工程,2 0 0 2 ,2 2 2 8 9 9 2 . [ 1 0 ] 刘晓荣,邱冠周,胡岳华,等.B L s x E w 工艺中萃 取界面乳化现象成因研究[ J - I .矿冶工程,2 0 0 0 ,2 0 4 3 8 4 1 . [ 1 1 ] L U C A R S E N R E Y N D E R SEH .V a nd e nT e m p e lM .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o fw a t e r - i n - o i le m u l s i o n sb ys o l i dp a r t i c l e s I - J ] .J o u r n a lo fP h y s i c a lC h e m i s t r y ,19 6 3 ,6 7 4 7 3 1 7 3 4 . 1 - 1 2 - 1 郑清远,张启修,郑蒂基.湿法冶金学[ M ] .长沙中南 大学出版社,1 9 9 8 . 上接第1 2 页 参考文献 [ 1 ] 汪立果.铋冶金[ M ]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 9 8 6 9 9 1 3 7 . [ 2 ] 彭庆奎.成源矿冶铋火法精炼生产实践[ J ] .中国有色 冶金,2 0 1 2 ,4 1 1 1 7 - 1 9 . [ 3 ] 杨部正,戴永年,杨斌,等.加锌连续除银[ J ] .有色金 属,1 9 9 6 ,4 8 3 8 5 8 8 . [ 4 ] 付砺,牛合体.直接灰吹法测定金泥中的金和银[ J ] .黄 金,1 9 9 8 ,1 9 5 5 2 5 3 . [ 5 ] 丘克强,陈启元.金属分步结晶精炼的热力学I - J ] .有色 金属,1 9 9 9 ,5 l 4 4 3 4 8 . [ 6 ] 包崇军,蒋文龙,贾著红,等.从银锌渣真空蒸馏回收银 和铋的研究[ J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1 2 , 3 7 1 1 6 2 0 . [ 7 ] 张听红.铋火法精炼中加锌除银工艺的改进i - J ] .有色 金属 冶炼部分 ,2 0 0 0 6 1 7 - 1 9 . [ 8 ] 长崎诚三,平林真.二元合金状态图集[ M ] .刘安生.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 0 0 4 5 - 9 3 . [ 9 ] 许妍,丘克强.铋熔体真空脱锌新工艺[ J ] .中南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 0 1 2 ,4 3 1 0 3 7 6 9 3 7 7 3 . 上接第2 l 页 参考文献 [ 1 ] 谢远方.海绵钛生产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M ] .北京中国 有色金属工业协会,2 0 0 9 9 2 9 6 . [ 2 ] 李大成,周大利,刘恒.镁热法海绵钛生产[ M ] .北京冶 金工业出版社,2 0 0 6 1 5 1 1 5 5 . I - 3 ] 王忠朝.论海绵钛单炉产能与加镁量的关系[ J ] .有色金 属 冶炼部分 ,2 0 0 2 3 2 9 - 3 0 . [ 4 ] 窦守花,吴复忠,高成涛.镁热法生产海绵钛还原过程强 制散热研究[ J ]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1 3 6 2 2 2 5 . [ 5 ] 狄伟伟,刘正红,孙虎民.镁还原四氯化钛生产海绵钛过 程传热分析[ J ] .钛工业进展,2 0 1 1 ,2 8 1 2 5 2 9 . [ 6 ] 周天孝,白文.C F D 多块网格生成新进展[ J ] .力学进展, 1 9 9 9 ,2 9 3 3 4 4 3 6 8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