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锰矿与方解石浮选行为及其机理研究.pdf
2 0 1 2 年第4 期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4 l - d o i 1 0 .3 9 6 明j s s I L l 6 7 l 9 4 9 2 - 2 0 1 2 .0 4 .o l O 菱锰矿与方解石浮选行为及其机理研究 罗娜,张国范,冯其明,卢毅屏,欧乐明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长沙4 】0 0 8 3 摘要研究菱锰矿与方解石的表面电性和浮选行为.浮选试验、‘一电位测试、s E M E D A x 分析表明,在混合体 系中菱锰矿溶解出的M 庐会在方解石表面发生吸附,导致方解石表面性质向菱锰矿表面性质转化;溶液化学计算结果表 明.菱锰矿溶解的M n “浓度大到足够在方解石表面生成M n c o ,沉淀,使得两种矿钫表面性质趋于相近,这是菱锰矿与方 解石难以分离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菱锰矿;方解石;浮选;溶液化学 中图分类号1 D 9 5 1 .2 ;1 D 9 2 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 6 7 l 9 4 9 2 2 0 1 2 0 4 _ 0 0 4 1 0 5 S t l l d yo nm en o t a 6 衄B e h a v i o r 蛐dM ∞h a I I i s mo fR 五o d ∞h r o s №粕dC a l c 溉 五∞舭l ,殷L 们昭Q 咖,劂g m f 删,L Uy 酗z 叼,o 【厂k m f 叼 鼬o D lD 厂胁孵挑西唧s s f 叼册dB i 唧{ n 哪咖’,C l e ,l t 剃 H 执踟f 哪s 蚴,蕊蚺缪溉 4 j 煅。C k n n A b s t r a c t 1 j h es 蜘f f a c ee l e e t r i c a lb e h a v i o r 翮d { l o t a 靠o nb e h a v i o ro fr h o d o c h r D s i t e 明dc a k i t ew e r e s m d i e di nt h ep a p e LT h en o t a t i o nt e s 协,Z e t ap o t e n t i a l Ⅱ怆a s u r e m e n t s 卸dS E M E D A Xm e 鹊u r e 姗t sg h o w t l l a tM n “,w h i c hd i s s o l v e df 南mr h o d o c h r o s i t ei na n m c i a lm i 】【e dI n i n e r a ln o t 砒i o ne x p e r i m e n t s ,e 鲫b e a b 舳r b e do n 山ec a l c i t e 蚰r f 萄c e ,a n dt I I i sm a k e st l l e8 Ⅷd a c ep r o p e r 竹o fc a l c i t et m n s f e rt o r h o d o c h r o s i t e . A c ∞r d i n gt om e ∞l u t i D nc h e l n i s 畸rc a l c u l a t i o n ,t I l ea m o u n t0 fM n “w h i c hd i s s o l v e df 而mr h o d o c I l m s i t ei s ∞ 畔a te n o u g ht l l 砒i tl e a d 8 t ot h ep 聘c i p i t a t i o no fM n C 0 3o nc a l c i t es 刊f a c e .T l l 聊e f o r et I l e 鸵附or n j n e r a l s ’ s u d f a c ep m p e n i e st e n dt ob es i m i l a L - n I i si sm em a i nm a s o nw h y “i sd i l 五c u l tt oa c h i e v et l l en o l a t i 叩 s e p a r a t i 阻o fT h ‘ d 吨h r o s i 崦蹰dc a l d t e . 1 e yw o r d s 小o d o c l l r o s i t e ;c a l c i t e ;n o t a t i o n ;s 0 I u d o nc h e Ⅱl i s n 7 在浮选过程中,矿物溶解过程产生的离子以及 添加药剂溶解出的离子对矿物表面性质以及浮选行 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例如有研究表明浮选体 系中矿物溶解过程产生的离子以及一些难免离子会 影响矿物表面性质和浮选行为,孔雀石,菱锌矿浮 选体系中孔雀石溶解的C u z 在菱锌矿表面发生化学 反应,生成C u C 0 ,或c u O H ,对菱锌矿的浮选起 活化作用,而菱锌矿溶解Z n “对孑L 雀石的浮选有抑 制作用使得两者难以分离⋯;在方解石,菱锌矿的 混合体系中,菱锌矿溶解的Z n “浓度大到足以在方 解石表面生成z n C 0 ,沉淀,使方解石在菱锌矿离心 后的上清液中。具有与菱锌矿相似的动电行为与浮 选行为,这是菱锌矿与方解石难以分离的主要原 因[ 2 】;磷灰石和石英在碳酸钠调浆体系中浮选难 分离的原因是溶液中溶解出的C a 2 生成的C a c 0 ,沉 积在石英表面活化石英,导致两者可浮性相近难以 分离[ 3 】。 菱锰矿是我国主要的锰矿资源,菱锰矿矿石中 伴生有以方解石为主的大量钙镁类脉石,C a 2 、 M 矿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锰矿中。关于菱锰矿、 方解石的表面电性,基本浮选行为已有许多研究报 道⋯】,对捕收剂在菱锰矿、方解石表面吸附及作 用机理与抑制剂的作用机理等也做了研究旧驯,但 由于碳酸盐矿物有一定溶解性,磨矿、调浆过程中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辩学基金资助项目 5 1 1 7 4 2 2 9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c X 2 0 I l B l 2 1 收稿日期2 0 l I 1 2 一1 5修回日期如1 2 0 5 一1 4 伟箸简齐罗娜 1 9 8 6 _ ,女.辽宁丹东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矿物加工工程。 万方数据 4 2 有色金属 选矿鄯分 2 0 1 2 年第4 期 会有一定量的C 矿、M 矿以及M 一 等离子溶出影响 矿物浮选,菱锰矿与方解石等碳酸盐脉石矿物的浮 选分离一直难以解决。有研究表明随着溶液中 c a 2 、M 矿含量的增加。菱锰矿回收率逐渐下降; 当p Hl o .5 ,C a 2 、M 9 2 用量为1 0 0 Ⅱl g /L 时,菱锰 矿回收率分别降低至3 0 %和3 8 %;可见c a 2 、M 矿 的存在严重恶化了菱锰矿的浮选[ 1 “。毛钜凡等人 在研究多价金属离子对菱锰矿可浮性影响时指出溶 液中的C a 2 、M 乎 吸附在菱锰矿表面后再吸附了 E D T A 则使菱锰矿表面演变为方解石和菱镁矿,使 得菱锰矿表面对六偏磷酸钠和E D T A 的螯合能力大 大加强,生成的亲水性表面化合物非常稳定,导致 菱锰矿浮选被抑制【n 】。 本文针对菱锰矿与方解石等碳酸盐脉石矿物浮 选难以分离这一问题,根据溶液化学原理,通过浮 选试验、£一电位测定以及S E M E D A X 测试分析等 方法研究难免离子对矿物表面性质以及浮选行为的 影响,试图揭示菱锰矿、方解石难以分离的本质, 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理论指导。 1 试验 1 .1 试样与试剂 菱锰矿购于湖南长沙矿物宝石市场,方解石取 自长沙矿石粉厂。块矿经手碎手选后用瓷球磨磨细 并筛分至粒径小于O .1 5m m ,化学分析与x 射线衍 射分析结果均表明其纯度在9 5 %以上。 试验所用碳酸钠、四水合氯化锰和六偏磷酸钠 为分析纯;油酸钠为化学纯,试验用水为一次蒸 馏水。 1 .2 试验方法 1 .2 .1 单矿物浮选试验 单矿物浮选试验在X F G 型挂槽式浮选机中进 行,浮选机转速16 5 0 棚n 。称取单矿物2 .0g 放 人柏m L 的浮选槽内,加适量蒸馏永,然后按照试验 要求加入调整剂和捕收剂,添加药剂后搅拌3I I l i n , 浮选3I I l i n 。所获得的泡沫产品和槽内矿物经过 滤,烘干称重,- 计算出回收率。矿物澄清液是通过 取2 .0g 单矿物加蒸馏水搅拌2 嘶n ,用.I D z 4 台 式自动平衡离心机式离心机以20 0 0 汹n 离心l I I l i n ,取上清液制成。 1 .2 .2 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 称取3 .Og 混合矿样,加药方式和搅拌时间与 单矿物一致。所获得的泡沫产品和槽内矿物经过 滤、烘干称重,通过化学分析测得锰、钙品位并计 算出锰、钙的回收率。 1 .2 - 3 矿物表面动电位 ‘一电位 的测量 ‘一电位是用C o u l t e rD e l 姐4 4 0 S X 精密电位测 定仪进行测定。具体攫4 量步骤如下将单矿物矿样 用玛瑙研钵磨至一5 m ,每次称取2 0n l g 放入烧杯 中,加加m L 去离子水,用N a 2 C O ,或H C l 调节矿浆 p H 值2n l i n ;加入药剂后,用超声波超声搅拌1I I l i n 使矿浆充分分散,然后用注射器吸取少量矿浆悬浮 液注入测试电泳管,进行誊一电位测试。测量仪器 使用频率为5 0 0H z ,持续时问为7 0s ,测量温度 控制在2 5 .0 o .5 ℃。三次测量求平均值。 1 .2 .4s E M E D A x 分析 采用带有E D A X 能谱的J S M 一6 3 6 0 L v 型扫描电 子显微镜进行S E M E D A x 分析。取一1 0 4 岬方解 石矿样1g 给入浮选槽,按相应单矿物浮选相同的 药剂制度加入调整剂,并用与体系相同p H 值的蒸 馏水进行反复洗涤,O .0 5 5H 船筛子筛分后取筛上 产物真空干燥后送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 .1 菱锰矿和方解石的浮选行为 2 .1 .1 单矿物试验 在N a 2 C 0 ,调浆体系下油酸钠浓度为1 .0 1 0 4 m o 扎时菱锰矿与方解石的基本浮选行为如图1 。 由图l 可以看出在p H6 ~1 2 范围内,菱锰矿和方 解石可浮性非常接近,两种矿物均具有良好的可浮 性。图2 为抑制剂六偏磷酸钠对两种矿物可浮性的 影响,油酸钠浓度为1 .O 1 0 4m o l ,L ,六偏磷酸钠 浓度为3 .2 1 0 。5 咖此。由图2 可以看出,在弱碱 条件下 p H7 ~8 六偏磷酸钠对两种矿物都有不 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着p H 值的不断升高菱锰矿 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菱锰矿回收率迅速升高而对 方解石的抑制作用变化不大,使得两种矿物的回收 率差异逐渐变大,当p H 值达到1 1 左右时,菱锰 矿回收率达到9 0 %以上,方解石回收率则在2 5 % 左右,说明六偏磷酸钠对两种矿物具有选择性抑制 作用,有利于菱锰矿与方解石的浮选分离。 2 .1 .2 人工混合矿试验 单矿物试验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对菱锰矿和方 解石有选择抑制作用,故进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 加以验证。试验以油酸钠为捕收剂,六偏磷酸钠为 抑制剂,矿浆p H1 1 一1 1 .1 条件下,对菱锰矿和方 解石进行浮选分离。菱锰矿和方解石按1 l 各取 1 .5g 进行混合,混合矿样锰实际品位为2 3 .5 %, 万方数据 2 0 1 2 年第4 期 罗娜等菱锰矿与方解石浮选行为及其机理研究 4 3 堡 静 督 叵 p H 图1p H 对矿物可浮性影响 n g .1 E 雎c t0 fp H 叫n o t d o nr e c o v e r yo f m i n e r a l s 堡 錾 回 p H 图2 六偏磷酸钠对矿物可浮性影响 F i g .2 E £f e c t0 fS H M P 蚰n o t a t i ∞r e c o v e r yo f m i n e r a k 表1菱锰矿与方解石分离试验结果 7 I 铀l e1R e 8 I I l t so f 眈p a r 8 l i o no f I l l o d o c h l o s i t e 曲dc a l c b ,% 钙郏稿啦为2 0 %o 工混铜牌剐.斌噩龟绕果见表1 。 由试验结果可看出,菱锰矿与方解石可浮性相 当,浮选分离较为困难。不使用任何抑制剂的条件 下,混合矿上浮率为9 8 .6 8 %。六偏磷酸钠的加入 对浮选效果没有明显改善,随着六偏磷酸钠用量的 增大,菱锰矿精矿品位变化不明显,但回收率下降 幅度较大。可见六偏磷酸钠在人工混合矿浮选中失 去了选择性抑制作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混合体系中溶出的c 矿、M n 2 在矿物表面产生作用 使矿物发生表面转化从而造成两种矿物表面趋同难 以浮选分离。 2 .2 混合体系中方解石表面性质向菱锰矿转化 针对混合体系中菱锰矿与方解石难以分离的问 题,为验证两种矿石表面转化的推测,对混合体系 中C a 2 、M n 2 对矿物的浮选影响进行研究。由于混 合体系中矿物组成复杂,不利于分析,故本研究模 拟混合体系,取方解石澄清液进行菱锰矿浮选试 验,取菱锰矿澄清液进行方解石浮选试验便于分 析,在p H1 l 、油酸钠用量1 .0 1 0 4 瑚札条件下, 试验结果如图3 。 堡 錾 回 六伯磷酸钠用量, xl 矿m l L .1 图3 六偏磷酸钠用量对矿物可浮性影响 F i 昏3 E 雎c t0 fS H M Pd o 强g e ∞Ⅱo t a l i 伽r 呦v e r r o fm i I I e I 对s 由图3 可以看出,在高碱条件下,随着六偏磷 酸钠用量的增加菱锰矿在蒸馏水中浮选回收率与在 方解石澄清液回收率基本一致,没有变化,说明方 解石溶出的C a 2 对菱锰矿的浮选影响不大;方解石 在菱锰矿澄清液中浮选受到活化,方解石在菱锰矿 澄清液中浮选的回收率高于其在蒸馏水中的回收 率,说明菱锰矿溶出的M n 舢在方解石表面发生作用 使方解石表面向菱锰矿转化,造成方解石的表面性 质与菱锰矿接近,回收率有所增大。 2 .3 矿物表面电性变化 菱锰矿和方解石的‘一电位与p H 的关系见图 4 。由图4 可以发现,随着p H 值增大,2 种矿物的 ‘一电位经历了从正到负的变化,零电点的p H 值为 菱锰矿l O 、方解石9 左右,可见在p H1 1 左右时 两种矿物的表面电性均为负。由油酸盐溶液各组分 的L D g c _ p H 图可以看出[ 驯,在p H 1 0 的强碱性区 域油酸盐以R C O O ‘、 R C 0 0 %等阴离子形式存在, 可见用油酸钠作捕收剂浮选菱锰矿和方解石,p H 1 1 左右时都是以化学吸附为主。 为进一步验证方解石在菱锰矿澄清液中发生的 万方数据 4 4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1 2 年第4 期 2 0 1 0 0 { Ⅶ一1 0 2 0 一3 0 ;叁h 黧 .。。 心 7891 0l l1 2 p H 图4 矿物‘一电位与p H 值的关系 F i 昏4R e l a t i 伽s h i pb e t w ∞n 踯t ap o t e n t i a l0 f I I l i n e r a l s 卸dp HV a l u e p H 图5 方解石‘一电位与p H 值的关系 n g .5R e l a t i 帆s h i pb e 钾鸭e n 趵t a 唧e n t i a lo fc a l c i t e 肌dp H 、瑚u e 表面转化,进行了方解石在菱锰矿澄清液中表面电 位的测定,结果如图5 。 图5 表明,与方解石在纯水中的£一电位相比, 方解石在菱锰矿澄清液中的£一电位发生正移,零 电点升高,其动电行为与菱锰矿的动电行为相近, 从另一方面证明方解石表面在浮选过程中会向菱锰 矿表面转化。 2 .4S E M 一劭 A X 测试分析 本文采用S E M - E D A X 检测方解石表面元素含 量,进一步证明混合体系浮选中方解石表面会向菱 锰矿表面转化。根据试验需要制备样品,加药情况 为在方解石溶液中加入M n 2 .搅拌3 ⅡI i n 后加入 N a 2 C O ,调节矿浆p H 值。化学分析得混合体系中 M n 2 浓度为1 .8 1 0 。m g /L ,故模拟浮选体系加入 M n 2 壤度为1 .8 1 0 4m g /L ,将p H 值调到1 1 左右, 检测结果如图6 ,元素含量如表2 。 结合表2 ,由图6 结果表明在混合体系浮选中 菱锰矿溶出的M n 饿够在方解石表面吸附,方解石 向菱锰矿发生表面转化,两种矿物的表面性质趋于 相同,造成两种矿物难以浮选分离。 2 .S 溶液化学计算 o .∞1 .∞2 .∞3 .∞4 加5 J D o6 J D 07 J D 08 册9 .∞ E 悯 图6样品方解石 M n 、N a 2 C 0 3 的S E M E D A X 图 F i g .6 S E M E D A Xp i c t u r eo f 咖p l ec a k i t e M n ~N a 2 c 0 3 表2E D A X 测试结果 T a b l e2 R e s l l l to fEDAX,% 元素 COC a M n 由以上浮选试验、动电位测定以及扫描电镜检 测结果表明,菱锰矿与方解石浮选分离混合体系 中,菱锰矿溶解出的M n 2 能够在方解石表面吸附, 导致方解石表面性质向菱锰矿表面转化,方解石的 浮选性质以及动电性质都与菱锰矿接近,造成两种 矿物难以浮选分离。下面通过溶液化学计算解释产 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方解石在菱锰矿澄清液中浮选或菱锰矿在方解 石澄清液中浮选,可能发生如下反应 C a C 0 3 M n “于主M n C 0 3 C 矿 1 K 器} 急等 骼圳唧 因此反应 1 的自由能变化为 △G 屁n n K R n n { { 矗斟一 2 若△G - 0 .9 5 } l 醛。眦o ,d 驴仪c 0 尹 3 3 式中 dc o , 1 K l H [ H ] K l ”K 2 H [ H ] 2 4 ac 。“ 2 K I [ 0H _ ] K 2 [ O H 一] 2 5 4 和 5 式中的平衡常数x 。咕1 0 嘘、K ≯k 1 a 啪、K l 1 0 L 4 4 、K 2 .1 0 功[ 1 引,由 3 、 4 和 5 式可以求得C a C 0 3 向M n C O ,转化的临界曲线,见图 7 曲线1 。同理M n C O ,向c a c 0 ,转化的条件为 万方数据 2 0 1 2 年第4 期罗娜等菱锰矿与方解石浮选行为及其机理研究 钙 l g [ c a 2 ] o .9 5 争l g K _ p M n c o ,仪M d c 。} . 6 按照上述相同的计算方法可以绘制出M n C O , 向C a C 0 3 转化的临界曲线如图7 曲线4 。 上 盏 董 p H 图7M n C O ,和C a c 0 ,表面相互转化图 F i g .7 7 ‰s f 0 咖a t i 蚰o fM n c 0 3 锄dC a C 0 3i nt l l 。 8 u r f h c e 图7 中,曲线1 、4 分别为C a c 0 3 向M n c 0 3 转 化和M n C 0 3 向C a c 0 3 转化的临界曲线。曲线2 、3 分别为菱锰矿溶解的M 矿和方解石溶解的C a 2 与p H 的关系。从该图可知,曲线2 在曲线1 的上方,满 足 3 式条件,说明菱锰矿澄清液中M n 2 足以在方 解石表面生成M n C 0 ,。曲线3 在曲线2 的下方,不 满足 5 式条件,说明方解石澄清液中C a 2 不足以 在菱锰矿表面生成C a c 0 ,。因此在菱锰矿和方解石 的混合体系中,将出现c a C 0 ,向M n C 0 ,转化,而 不发生M n c O ,向C a C 0 3 转化,方解石表面有 M n C O ,沉淀生成。方解石表面转化为M n C O ,导致 两种矿物表面性质相似,浮选分离困难。 3 结论 1 单矿物试验中六偏磷酸钠对菱锰矿与方解 石浮选分离有利;人工混合矿试验中使用六偏磷酸 钠难以实现两种矿物浮选分离。 2 由模拟混合体系的浮选试验和动电位测试 以及S E M E D A x 测试分析表明混合体系中溶出的 M n 哙在方解石表面吸附导致方解石表面向菱锰矿 表面转化,使两种矿物表面性质趋同难以分离。 3 通过溶液化学计算证明在菱锰矿,方解石的 混合体系中,菱锰矿溶解的M n 舢浓度大到足够在方 解石表面生成M n C O ,沉淀,使得两种矿物表面性 质相似,这是菱锰矿与方解石难以分离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 1 ] 胡岳华,邱冠周,袁诚.孔雀石/菱锌矿浮选溶液化学 研究[ J ] .有色金属,1 9 9 6 ,4 8 2 4 0 _ 4 4 . [ 2 ] 胡岳华,徐竞,罗超奇,等.菱锌矿J 方解石胺浮选溶液 化学研究[ J ]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 孵5 ,2 6 5 5 8 9 - 5 9 4 . [ 3 ] 张国范,汤佩徽,朱阳戈,等.在c a 2 _ N a 2 c 0 3 体系中磷灰 石与石英浮选分离的溶液化学研究[ J ] .化工矿物与加 工。2 0 1 l 6 l - 4 . [ 4 ] 翁达.菱锰矿表面电性与其可浮性的研究[ J ] .中国锰 业。1 9 9 2 ,1 0 4 2 3 瑙. [ 5 ] 覃文庆,邱冠周,龙怀中.菱锰矿石英疏水絮凝浮选的 研究[ J ] .金属矿山,1 9 9 6 9 1 9 - 2 2 . [ 6 ] 罗家珂,杨久流. N a P 0 , 。对方解石的分散作用机理[ J ] . 有色金属,1 9 鲫,5 l 2 1 5 一1 8 . [ 7 ] 王青,刘承宪.菱锰矿与菱铁矿的浮选分离及其作用 机理研究[ J ] .中国锰业,1 9 % 6 3 9 4 3 . [ 8 ] 郑桂兵,黄国智.萤石与方解石浮选分离抑制剂研究[ J ] . 非金属矿,2 0 0 2 ,2 5 5 4 l 4 2 . [ 9 ] 冯其明,周清波,张国范,等.六偏磷酸钠对方解石的抑 制机理[ J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 0 l l ,2 1 2 4 3 ““1 . [ 1 0 ] H UYH .S o l u 面nc h e m i g 时8 t u d y0 f “t t y l 埒m i I I e r a l n o 枷伽s y s t e 眦I “I eo fi I l m g 蛆i cd i 8 p e r s a n 协[ J ] . I n d u 商a l &E 晒r 雠r i l l gC h e m i s t r yR 啪毗h 。2 ∞3 , 4 2 1 6 4 l 一1 6 4 7 . [ 1 1 ] 张刚.碳酸锰矿浮选的界面化学研究[ D ] .长沙中 南大学,2 0 l l 2 4 - 2 6 . [ 1 2 ] 毛钜凡,张勇.多价金属离子对菱锰矿可浮性的影响 [ J ] .中国锰业,l 鳄4 ,1 2 6 2 3 _ 2 8 . [ 1 3 ] 王淀佐,胡岳华.浮选溶液化学[ M ] .长沙湖南科技出 版社.1 9 8 7 3 5 3 7 . [ 1 4 ] 胡岳华,王淀佐.浮选行为研究的溶液平衡计算及图解 法[ J ] .有色金属,1 鲫3 。4 5 2 2 6 - 3 1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