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钨矿、白钨矿及萤石异步浮选动力学研究.pdf
1 6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2 0 1 2 年第4 期 d o i 1 0 - 3 9 6 奠a .i s s n .1 6 7 l 9 4 9 2 .2 0 1 2 .0 4 .0 0 5 黑钨矿、白钨矿及萤石异步浮选动力学研究 于洋t ,李俊旺,孙传尧s ,卢烁十s 1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 0 0 0 8 3 ;2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1 1 0 8 1 9 ;3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宣。北京1 0 0 0 7 0 摘要以苯甲羟肟酸为捕收剂,采用分批浮选试验方法,研究了柿竹园黑钨矿、白钨矿及萤石可浮性随浮选时 间的变化关系,并根据浮选动力学基本原理,对白钨矿、黑钨矿及萤石的浮选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浮选 速度常数置值在浮选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调整剂柠檬酸可显著扩大矿物浮游速度之间的差异。在原有经典动力学模 型的基础上,通过适当改进导出了分速浮选动力学方程的一般形式,分速模型对浮选数据的拟合精度优于经典动力学 模型。研究认为,异步浮选技术能实现矿物的个性化、差异性浮选,充分体现了“和谐的精细工艺技术”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异步浮选;可浮性;浮选动力学;黑钨矿;白钨矿 中图分类号1 D 9 2 3 ;T D 9 5 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1 9 4 9 2 2 0 1 2 0 4 ∞1 6 0 7 s t u d y 明A s 3 m c h r ∞o 璐n o t { I t i 仰l 【i n e 6 昭f ;吖W 0 Ⅱ蛔m i t e ,S 出纠i t e 粕dn ∞r 噎t e y U 玩哪 ,ⅡJ “n 加姗旷,S U Ⅳ既眦删∥,五u 跏u o s 矿 I .s c ,啪£0 厂a D 矗佣dE 孔D i 唧I m 帆t 越E 叼i n e e 一叼,【7 r n i l ,e r s 姆0 厂s c 切珊册dM L n o 如鲥 B 耐n g ,B e 耖£叼J 0 0 0 8 3 ,蕊i 舰;2 . h 0 D lo 厂讹s D “船口棚C 觇lE 咧r l e 州嘲,Ⅳo n ,艄t e m U n { l ,e r s 的,肌e 螂珊够姐D 8 1 9 ,饥E 眦; S t 口钯殛 ,砌D 删。憎。厂胁聊试P r o c e s s z 叼。厂 流t n n ,B e 洳凹&m e r 试№n 矾I h s t i t u 把。厂M 访i 阳吼d 胁t 胡M 硎,B e 彬叼ID 0 0 7 D ,C ,l f n 面 A b s t r a c t U s i n gb e r 珂lh y d ∞0 x a I I l i c 船i d 踮c 0 I I e c t o r , t h er e l a t i o n 8 h i pb e t w e e nn o t a b i l i t va n dt i m e w a ss t u d i e db y 山em e t h o do fo r t h o g o n a ln o t a t i o nt e s t sf o rw o 陆m i t e ,s c h e e l i t ea n dn u o r i t eo fS h i z h u y u 蚴 t u n g s t e no r e 。王na d d i t i o nf t h ek i n e t i cp a r a m e t e 妫o ft h r e em i n e m l sa r ea n a I y z e db a 8 e do nn o t a t i o nk i n e t i c 8 p r i n e i p l e s .T h e r e s u l t ss h 删r e dt } l a tn o t a d o nv e l o c i l yc o n s t 明ti s c h a Ⅱ西n 只c o n s t a n t l y , d i 妊b r e n c e sb e h v e e n l l l i n e m ln o t a t i o nr a t ec a nb ee n l a r g e db yu s i n gc i t m t ea c i d船8 e l e c t i v er e g u l a t o r ,a n dt l l eⅡo t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e sc a J lb es i m u l a t e db e t t e rb y 瑚u l t i r a t en o t a t i o nm o d e l ,w h i c hi sb a s e d 叩c I a s s i c a lm o d e LS t u d i 髑 s u g g e s t 血a ta s y n c h m n o u sn o t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m a k e sI n i n e r a l s t oa c h i e v e 姐i n d i v i d u a l 衄dd i 、陀硌e n o t a t i o n , a n dt h ek e yc h a r a c t e ro fh 锄o l l i o u sf 抽ep r o c e s s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i 8n m i f e s t e d . K e yw o r i L s 躺y n c h r o n o u sn o t a t i o n ;n o t a b i l i t y ;f 1 0 t a t i o nk i n e t i c s ;w o Ⅱ} 锄i t e ;∞h e e l i t e 异步浮选技术是充分利用不同矿物及同种矿物 可浮性和浮游速度的差异,实现矿物的个性化、差 异性浮选。该工艺已经广泛应用于浮选工业实践, 先后在广东凡口铅锌矿、云南会泽铅锌矿、德兴铜 矿大山选矿厂、鞍钢集团东鞍山烧结厂等矿山得到 应用和发展,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1 刮。针对 湖南柿竹园钨矿作者应用该技术对黑钨矿、白钨 矿、萤石、石榴石、方解石及石英的人工混合矿石 含W O ,2 2 .4 % 进行了分离研究。经黑钨矿、白 钨矿异步浮选两次选别,可得到精矿l ,黑钨矿上浮 率8 4 .7 4 %、白钨矿上浮率4 0 .9 1 %、含w 0 37 1 .2 4 %、 回收率6 2 .3 4 %,精矿2 含w 0 35 2 .5 1 %、回收率 3 3 .8 l %,总钨回收率9 6 .1 5 %的较好分选指标,与 强磁选方法结合可分别得到黑钨精矿和白钨精矿。 该工艺与黑白钨混合浮选工艺相比[ 村] ,分离指标 明显改善,减少了后续加温精选时大量水玻璃对黑 钨矿的强烈抑制,此异步工艺有利于钨矿物得到最 大限度的回收。尽管异步浮选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凹0 4 0 0 8 收稿日期2 叭2 .0 5 0 9 作者简介于洋 1 9 8 2 一 ,男,河北唐山人,博士研究生,从事矿物加工方面的研究。 万方数据 2 0 1 2 年第4 期于洋等黑钨矿、白钨矿及萤石异步浮选动力学研究 1 7 于浮选实践,但有关异步浮选理论的研究并不多 见。本文以柿竹园钨矿为例,以苯甲羟肟酸为捕收 剂,对其可浮性较好的三种矿物 白钨矿、黑钨矿 及萤石 ,采用分批浮选试验方法,从可浮性和浮 游速度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矿物的浮游规律及其动 力学特性,建立了矿物浮选的动力学模型,并进一 步探讨了异步浮选的技术内涵,为改善浮选的选择 性及推动浮选新工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矿样、药剂与试验方法 白钨矿、黑钨矿及萤石矿样均取自湖南柿竹园 有色金属矿。矿物经物理方法提纯、瓷磨后,经去 离子水多次清洗,矿样粒度范围一7 4 3 8 斗m 。提纯 后白钨矿纯度9 4 .7 1 %,黑钨矿纯度9 5 .4 9 %,萤石 纯度9 5 .2 3 %。 试验所用药剂苯甲羟肟酸、柠檬酸及氢氧化钠 为分析纯试剂,松醇油为化学纯试剂。矿物浮选在 x F G 一7 6 型挂槽浮选机中进行,转速18 5 0 舳n , 浮选槽容积3 0m L ,每次取矿样2g ,加适量去离 子水,按调整剂、捕收剂和起泡剂的顺序加药,测 定浮选前矿浆p H 值,分批刮泡O .1I n i n 、0 .2m i n 、 O .3l l l i n 、O .4I I l i n 、1 .0n l i n 、 1 .5 Ⅱl i n 、 1 .5I n i n 累计浮选5I I l i n 浮选泡沫产品分别烘干、称重, 计算回收率。 2 矿物浮选试验结果 图l 表示p H 值9 .5 时,苯甲羟肟酸用量对矿 物可浮性影响。由图1 可以看出,黑钨矿及白钨矿 的浮游速度变化较大,随浮选时间的延长浮游速度 降低。对白钨矿而言,苯甲羟肟酸浓度达到6 0m g 几 之前,5 Ⅱl i n 累计回收率随捕收剂用量增加而略有 增加,并最终稳定在9 3 %左右,回收率大于8 0 % 对应的浮选时间由3 .5m i r I 左右减少到2I n i n 左 右。苯甲羟肟酸对黑钨矿的影响与白钨矿相似,回 收率峰值为9 6 %,回收率大于8 0 %对应的浮选时 间由1I I l i n 左右减少到0 .6l n i n 左右。对萤石而言, 苯甲羟肟酸用量对其浮游性影响显著,5m i n 累计 回收率由3 0m g /L 的1 9 .5 %提高到9 0m g /L 的 4 8 .1 %。整体而言,苯甲羟肟酸对黑钨矿、白钨矿 可浮性影响较小,对萤石影响较大,矿物可浮性顺 序为黑钨矿 白钨矿 萤石。 图2 表示p H 值9 .5 ,苯甲羟肟酸用量6 0m g /L 时,柠檬酸用量对矿物可浮性影响。由图2 可以看 出,5m i n 累计浮选回收率,白钨矿由不添加时的 堡 褂 督 回 堡 碍 擎 凰 堡 碍 擎 回 时间,瑚诅 a 、白钨矿 时间,m i n b 黑钨矿 时间,m i n c 萤石 图l 苯甲羟肟酸用量对矿物浮选的影响 F i g .1 E 娲c t s0 fb e 地y lh y d m x a Ⅱl i ca c i d c o n c e n t m t i ∞o nn o t a .b i l i t r 9 3 %下降到柠檬酸6 0m g /L 时的5 6 .5 %,黑钨矿由 9 6 %下降到9 0 %,萤石由2 7 .1 5 %下降到1 0 .3 %,继 续增加柠檬酸用量至1 0 0m g /L 时,黑钨矿和萤石 可浮性变化很小,而白钨矿可浮性有较大程度的降 低,其浮选回收率由5 6 .5 %,下降到2 8 .6 5 %,浮 选前期黑钨矿浮游速度远大于白钨矿,而浮选后期 黑钨矿浮游速度与白钨矿极为接近。整体而言,捕 收剂用量一定时,柠檬酸对白钨矿及萤石可浮性影 响较大,对黑钨矿影响较小。 图3 表示苯甲羟肟酸用量6 0m g ,L ,柠檬酸8 0 m g /L 时,矿浆p H 对矿物可浮性影响。由图3 可以 看出,随着p H 值的升高,萤石的浮游性基本不 变,而白钨矿、黑钨矿的浮游性明显受到抑制, 5m i n 累计回收率白钨矿由7 7 .9 % p H 9 下降到 ∞∞∞弛∞∞∞∞加 万方数据 1 8 唪色金属 选矿部分2 0 1 2 年第4 期 堡 锝 擎 回 堡 锝 馨 回 堡 姗 g 回 时间抽l i l l a 白钨矿 时间,m i n b 黑钨矿 时间,m i n c 萤石 图2 柠檬酸用量对矿物浮选的影响 F i g .2 E 如c t so fc i t r a t ea c i dc o n c e n 缸a t i o no n n o t a b i l i t r 2 4 .6 % p H l o ,黑钨矿由9 1 .9 5 % p H 9 下降 到7 3 .7 % p H 1 0 。当p H 值为9 、9 .5 、1 0 时,黑 钨矿与白钨矿3 .5m i n 的回收率差值分别为1 6 .7 5 %、 5 9 .3 %、4 5 .9 5 %,可见随着p H 值的增加矿物浮游 性差异先增大而后减小,白钨矿与黑钨矿异步浮选 分离的最佳p H 值为9 .5 左右。整体而言,一定的 捕收剂及调整剂用量条件下,p H 值对白钨矿及黑 钨矿浮游性影响较大,对萤石影响较小。 3 矿物浮选速度常数及其分布 1 浮选速度常数 浮选速度常数是矿物浮选动力学的重要特性之 一。假定矿物在较短时间间隔舢内的浮选速度常 数噼 不变,且符合一级浮选动力学方程,可求 堡 { } l L 善 回 堡 锝 馨 回 堡 姗 罄 直 时间,m i n a 白钨矿 时间/m i n b 黑钨矿 时同,m i n c 萤石 图3 p H 对矿物浮选的影响 F i g .3 E Ⅱb c t so fc i h a t ea c i dc o n c e n t “n i o no np H 出矿物在时间间隔为△“,△t ,⋯,△屯时相应的 蜀,如,⋯,墨,平均值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求 得[ 引。S D 表示矿物浮选过程K 值的标准差,编号 1 2 表示图1 、羟肟酸6 0m g ,L ,2 3 表示图2 、柠 檬酸1 0 0 ‘哪皿,矿物浮选速度常数计算结果见表1 。 ∑嘏 K 生} 1 ∑最 式中,i 表示矿物在整个浮选时间段内K 值的 统计平均值;K 表示矿物在第i 个时间间隔内的K 值;最表示矿物在第i 个时间间隔内的浮选回收率。 由表1 可以看出,不加调整剂柠檬酸时三种矿 万方数据 2 0 1 2 年第4 期于洋等黑钨矿、白钨矿及萤石异步浮选动力学研究 1 9 表1矿物浮选速度常数 7 I 铀k1n o t a t i o nv e l o c i t yc 0 瞄t 踮to fm i n e r a l s 矿物编号些絮蒜裟裟等警备注 物的K 值较大且随浮选的进行K 值逐渐降低,由标 准差S D 可知K 值在浮选过程中波动较大。加入柠 檬酸后,随浮选的进行黑钨足值总体上呈降低趋 势,而白钨矿和萤石K 值均表现出先降后增的趋 势,由标准差s D 可知K 值在浮选过程中波动较 小。不加调整剂时,黑钨矿与白钨矿、萤石之间的 平均K 值之比分别为2 .5 5 、5 .1 7 ,加入柠檬酸后, 平均K 值之比变为6 .6 7 、1 1 .4 3 ,可见以苯甲羟肟 酸为捕收剂,添加适量的柠檬酸可显著扩大矿物浮 游速度之间的差异。 2 速度常数分布 浮选过程中可浮性好、K 值高的矿物,以较快 的速度浮出;可浮性差、K 值低的矿物,以较慢的 速度浮出,在研究这种规律时,必然对在同种矿物 中,具有各种不同K 值的量究竟占多大比率感兴 趣。矿物浮选过程K 值的分布采用陈子鸣提出的 积分复原法进行分析[ 副,萤石由于加入柠檬酸后K 值非常小且波动很小,基本上不具有可浮性,因此 并未对其进行分析,黑钨矿和白钨矿浮选速率常数 分布计算结果见图4 和图5 。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加调整剂时矿物浮选速度 常数分布范围较宽,白钨矿K 值分布在o 1 .7 m i n _ 1 , 1 .4 l 一1 .7n l i n ‘1 约占3 8 %,1 .3 一1 4 1m i n ’1 约占1 3 %, 0 .9 7 ~1 .3m i n 。1 约占3 0 %,0 0 .9 7l I l i n 。1 约占1 9 %, 黑钨矿K 值分布在0 4 .5 m i n 一,3 .9 3 4 .5I I l i n 一约占 3 5 %,3 .3 1 .3 .9 3I I l i n ’1 约占1 5 %,1 .8 7 3 .3 1m i n 一1 约占3 5 %,0 ~1 .8 7n l i n ‘1 约占1 5 %;加入柠檬酸后 矿物浮选速率常数分布范围变窄,白钨矿K 值分布 在O ~O .2I n i n 一,O .1 2 一O .2m i n 。1 约占5 0 %,0 ~O .1 2 m i n 一约占5 0 %,黑钨矿K 值分布在O 一1 .4 1 m i n 一, O .8 一1 .4 1m i n - 1 约占5 0 %,O .6 加.8m i n ‘1 约占4 2 %, 0 加.6I n i n 一1 约占8 %。 4 浮选动力学模型建立 在浮选过程中矿粒与气泡的作用是复杂的动力 堡 靼 斛 梧 求 堡 趔 褂 鬟 浮选速度常数,m i 一 a 无调整剂 浮选速度常数 n i I 一 b 柠檬酸1 0 0 m L 图4 白钨矿浮选速度常数分布 F i g .4 凡o t a t i o nv e l o c i 哆c o n s t a n td i s t r i h u t i o n o f s c h e e h t e 堡 器 鬟 O .0 o .51 .0 1 .52 .O 2 .5 3 .o3 .5 4 .0 4 .5 5 .0 浮选速度常数硒n - l a 无调整剂 0 .0O .2o .4o .6 o .81 .01 .21 .41 .6 浮选速度常数艋n - I b 柠檬酸l ∞m g 几 图5 黑钨矿浮选速度常数分布 F i g .5 F 1 0 洳o nv e k i t rc o m t a l l td i s 锄u t i o n0 f w o l f j a ⅡI i t e 学过程。当两者接触到一定距离时,在外力和表面 力作用下,矿粒气泡之间水化层减薄、破裂,最 岱∞翳∞酊∞药粥黔∞。m50 %,掣许梏求 万方数据 2 0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2 0 1 2 年第4 期 终形成三相接触周边而黏着。固着在气泡上的矿粒 是不稳定的,当由矿粒自身的惯性力和液流黏滞力 等造成的脱落力大于附着力时,黏着的矿粒会从气 泡上脱落[ 9 ] 。 从上面过程可看出,浮选过程的作用机理非常 复杂,可尝试用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理论解释浮选, 即浮选速率与矿物浓度的n 次方成正比[ 10 | 。 一誓D 3 式中C 为浮选矿浆浓度;K 为浮选速率常 数;n 为反应级数。 多年来对n 的取值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发现 n 可为整数,也可为非整数,n 的大致范围为1 ≤ n ≤6 ,在建立浮选动力学模型时往往采用一级或二 级反应【l o ] 。影响浮选速率常数K 的因素很多,由 于粒度不同、捕收剂吸附的不均匀性以及表面性质 的差异等原因,在同种矿物浮选中K 值往往是不 断变化的并且分布不均匀,可浮性较好的矿物优先 浮出,可泽陛差的部分浮出较慢,仅用固定速率常 数K 的浮动力学方程对数据进行拟合有时就显得 过于粗糙,因此可在原有浮选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 进行改进。假设可以把矿物分成m 个级别,每个 级别的矿物拥有不同的K 值,各级别矿物浮游时 相互独立,则式 3 可表示为 d y .c ; 一誓 一等 一∑鲁 ∑娜~ 4 d td f ‘。d t ‘。⋯。 、⋯ 式中C 为浮选矿物总浓度;c f 为i 级别矿物 浓度;墨为i 级别矿物浮选速度常数;m 为i 级别 矿物反应级数。式 4 可作为矿物分速浮选动力 学方程的一般形式。对其积分即可求出f 级矿物 相应剩余浓度c f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再用 即 o o /氏,即可求出相应浮选回收率岛与浮 选时间t 的函数关系。如果矿物浮选速率常数K 分 布较窄,可尝试将其划分为两个级别 快、慢 , K 值分布较宽,可尝试划分三个级别 快、中、 慢 ,以此类推。改进后的一级、二级分速模型 玎 2 及经典模型见表2 。 5 数据拟合分析与讨论 根据经典一级模型 M 1 、经典二级模型 M 2 、分速D 2 1 及D 2 2 模型,应用m a t l a b 非线性最 小二乘拟合函数l s q c u n r e f i t 对原始数据 编号2 3 进行拟合[ 1 1 ] ,r e s n o m Ir 菇 I | 2 表示残差平方 和,分速D 1 及D 2 2 模型快浮和慢浮矿物比例可按 表2矿物浮选动力学模型 仉l b l e2M i n e r a ln o t a t i o nk i n e t i c sm o d e l 模型名称函数表达式备注 经典一级 M 1 经典二级 M 2 8 8 ⋯[ 1 - e x p 吨t ] e 丧鲁 ,- 快浮 s 一慢浮 下标2 代表* .2 分舻e “‰唧c 讪s 唧c 制,二裟慧 分巷尹e 惫蜘 彘% ‘- 速率常数 其分布规律选择性划分优化 划分方式可以不唯 一 ,萤石由于K 值已经非常小,因此并未进行 D 1 及D 簇型改进,浮选数据拟合结果见表3 ,优 化模型拟合值与试验值相关性分析见图6 。 堡 趔 如 套 蓬 j 粤 d Ⅱ 套 堡 靼 抛 器 试验值,% a 白钨矿D 2 l 试验值,% b 黑钨矿D 2 l 试验值,% e 萤石M l 图6 矿物浮选累计回收率模型拟合值与试验值相 关性分析 F i g .6 C o n - e l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o ff i n i n g 甜I d e x p e I i m e n t a lv a l u eo nn o t a t i o nr e c o v e I y 万方数据 2 0 1 2 年第4 期于洋等黑钨矿、白钨矿及萤石异步浮选动力学研究 2 1 - 表3矿物浮选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 T a b l e31 1 I ef i t t i n gr e s u l 协o fn l i M r a ln 砷砸∞k i m 6 e sm o d e l 由表3 可知修正后的分速D 2 1 及D 2 2 模型的拟 合精度均优于各自未改进的经典模型并且一级模型 优于二级模型。可见在浮选过程中同种矿物的浮游 性并不相同,易浮矿物的浮游速度较快,在浮选过 程的初期快速浮出。而难浮矿物的浮游速度较慢, 在浮选过程的中后期逐步浮出。对浮选速率常数K 的选择性划分,将有助于模型拟合精度的提高,此 分速模型验证了异步浮选技术的合理性。白钨矿与 黑钨矿的D 1 、萤石的M 1 模型累计回收率拟合值与 试验值相关性尺2 分别为O .9 6 、O .9 9 和0 .9 7 ,表明 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可模拟矿物的浮选过程。根据优化 后黑钨矿、白钨矿D l 模型及萤石M 1 模型,可绘 制出相应矿物浮选动力学曲线及黑白钨浮选回收率的 差值曲线,见图7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浮选时 间的延长,黑钨矿的浮游速度逐渐降低,白钨矿与萤 石的浮游速度基本不变,浮选前期黑钨矿浮游速度 远大于白钨矿,而浮选后期黑钨矿浮游速度与白钨 矿极为接近,黑白钨回收率差值保持在7 0 %左右。 o .O0 - 51 .o 1 .5 2 .o 2 .5 3 .o 3 .54 .o 4 .5 5 .o5 .5 时间,m i n 图7 矿物浮选动力学模拟曲线 F i g .7 S i m I l l a t i o nc u r v eo fm i n e r a ln o t a t i o nk i n e t i c s 基于异步浮选技术,在浮选过程中将矿物分流 分速处理,不仅利用不同矿物之间浮游特性的差 异,而且充分利用同种矿物之间浮游特性的差异, 实现矿物的个性化、差异性浮选。因此,可人为地 调整矿物的浮选流向,第一步以黑钨矿浮选为主, 浮选较短时间,可得到大部分浮游速度快的黑钨矿 和部分白钨矿,第二步以白钨矿浮选为主,可用 P 舻 活化极少部分难浮黑钨矿和大部分难浮白钨矿 以保证钨矿物总回收率,最大限度地使矿物在各自 适宜的条件下回收。对后续黑白钨混合精矿的进一 步分离,可采用强磁选的方法,混合精矿分别经脉 动高梯度强磁选机处理、合并后,分别得到单独的 黑钨精矿和白钨精矿。深刻理解异步浮选的技术内 涵,对选矿人员完善已有工艺及开发新技术具有一 定的意义。 6 结论 1 单矿物分批浮选试验表明,以苯甲羟肟酸 为捕收剂,p H 值9 .5 时,白钨矿、黑钨矿和萤石 存在一定的浮游性差异。苯甲羟肟酸对黑钨矿、白 钨矿可浮性影响较小,而对萤石影响较大,矿物可 浮性顺序为黑钨矿 白钨矿 萤石。加入调整剂柠檬 酸后,黑钨矿保持较好的浮游性,而白钨矿和萤石 的浮游性较差,可较好地实现黑钨矿与其它矿物之 间的浮选分离。 2 浮选速率常数K 及其分布计算结果表明, K 值在浮选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加入调整剂后K 值分布范围明显变窄。无调整剂时,黑钨矿与白钨 矿、萤石之间的平均K 值之比为2 .5 5 、5 .1 7 ,加入 柠檬酸后,平均K 值之比变为6 .6 7 、1 1 .4 3 。可见, 以苯甲羟肟酸为捕收剂,添加适量的柠檬酸可显著 扩大矿物浮游速度之间的差异。 3 修正后的分速D 2 1 及D 2 2 模型的拟合精度 均优于各自未修正的经典模型并且一级模型拟合效 果优于二级模型。可见在浮选过程中同种矿物的浮 游性并不相同,可浮性较好的矿物优先浮出,可浮 性差的部分浮出较慢。对浮选速率常数K 的选择 性划分,将有助于模型拟合精度的提高,此分速模 型验证了异步浮选技术的合理性。优化后的白钨 矿、黑钨矿模型及萤石模型回收率拟合值与试验值 相关性R z 分别为0 .9 6 、0 .9 9 和0 .9 7 ,表明模型拟 合精度较高可模拟矿物的浮选过程。 4 基于异步浮选技术,在浮选过程中将矿物 分流分速处理,不仅利用不同矿物之间浮游特性的 ∞∞∞∞印∞柏∞如加0 。6,哥罄凰 万方数据 2 2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2 0 1 2 年第4 期 差异,而且充分利用同种矿物之间浮游特性的差 异,最大限度的使矿物在各自适宜的条件下回收, 实现矿物的个性化、差异性浮选,充分体现了“和 谐的精细工艺技术”的重要特征。 参考文献 [ 1 ] 李俊旺,孙传尧,袁闻.会泽铅锌硫化矿异步浮选新 技术研究[ J ] .金属矿山,2 0 1 1 1 1 8 3 - 9 1 . [ 2 ] 张兴昌,何昌浪,欧乐明.大山选矿厂优先混合分步浮 选工艺的应用实践[ J ] .矿冶工程,2 0 0 3 5 3 6 .3 8 , [ 3 ] 张明,刘明宝,印万忠,等.东鞍山含碳酸盐难选铁矿 石分步浮选工艺研究[ J ] 金属矿山,2 0 0 7 9 6 2 6 4 . 【4 ] 李凤楼,孙传尧,赵纯禄,等.铅锌混合精矿异步混合浮 选新工艺的研究[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1 9 9 8 2 3 0 一3 6 . [ 5 ] L iF e n g I D u ,s u nC h u n y 丑o ,z h a oC h u n l u .S t u d ya n d a p p l i c 出o n0 fd 词衲t i a lb u l kn o t 觚o n - an e wp r D c e 鲢 缸p I o d u c 吨p h 压b u 瑰c a n e 蜘n 址e [ c ] .∥胁c e e d i n 帮 o ft I l ef i r B ti n t e m 砸叽a lc 伽如弛n c e ∞m o d e mp r o c e 鲻 l l l i n e r a l D g ra Ⅱdm i n e r a l 印∞e s s i n g ,1 9 9 2 4 1 8 - 4 2 3 . [ 6 ] 孙传尧,程新潮,李长根.钨铋钼萤石复杂多金属矿综 合选矿新技术柿竹园法[ J ] - 中国钨业,2 0 0 4 ,1 9 5 2 一1 2 . [ 7 ] 程新潮.钨矿物和含钙矿物分离新方法及药剂作用机理 研究I [ J ] .国外金属矿选矿,2 0 0 0 6 2 l 一2 5 . [ 8 ] 陈子鸣。吴多才。浮选动力学研究之二浮选速度常数分 布密度函数的复原[ J ] .有色金属 选冶部分 ,1 9 7 8 1 1 2 7 - 3 3 . [ 9 ] 卢寿慈,翁达.界面分选原理与应用[ M ] .北京冶金 工业出版社,1 9 9 2 . [ 1 0 ] 王淀佐,卢寿慈,陈清如,等.矿物加工学[ M ]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 0 0 3 . [ 1 1 ] 徐瑞,黄兆东,阎凤玉.M A T I A B2 0 0 7 科学计算与 工程分析[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8 . 、 ,佘 /≈ /小 /小 ,孙 ,斗 ,孙 ,孙 /佘 ,一 /孙 /;、 /n /i 、 夼 /孙 ,;、 ,争 /昏 /乱 /孙 /≈ /孙 ,夺 ,} ,夺 ,争 /i 、 /} 金苎7 ;、 金 骨 令 上接第3 页 表5 T a b l e5 闭路试验结果 R e s u l t so fc l o s e d c i r e u i tt e s t,% 产品名称产率石- 鼍b 瓦甓 参考文献 [ 1 ] 王立刚,刘万峰。孙志健.西藏玉龙铜矿氧化铜钼矿选矿 试验研究[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0 9 4 1 3 . [ 2 ] 吴熙群,李世伦,谢珉.西藏玉龙铜矿硫化矿选矿工艺 流程的研究[ J ] .矿冶,2 0 0 0 ,9 4 3 2 3 7 . [ 3 ] 鲁军.某斑岩型铜钼矿浮选试验研究[ J ] 现代矿业, 2 0 1 0 1 5 5 5 7 . [ 4 ] 戴新宇.西藏某矽卡岩型铜钼矿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J ] . 矿产综合利用,2 0 0 r 7 5 7 一1 0 . [ 5 ] 吴熙群,杨菊,李成必,等.含多种伴生成分铜矿石选矿 工艺流程研究[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0 2 5 5 8 . [ 6 ] 王立刚,赤城县石槽铜铁矿选矿试验研究[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0 8 5 3 4 3 7 。2 4 . 【7 ] 洪养军.高品位硫精矿的浮选技术及浓缩脱水性能研究 [ D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 0 0 6 . [ 8 ] 邵福国,谭欣,罗思岗.某铜钼矿选矿工艺技术试验研 究[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1 1 2 l 一4 . 万方数据